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 (2)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钟》 (11)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交替》 (1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看月亮》 (19)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光的行进》 (27)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照镜子》 (3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研究透镜》 (35)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38)第三单元电和磁《简单电路》 (43)第三单元电和磁《导体和绝缘体》 (48)第三单元电和磁《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51)第三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 (57)第三单元电和磁《电磁铁》 (61)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测量呼吸和心跳》 (70)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肺和呼吸》 (78)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心脏和血液循环》 (83)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 (88)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建立模型》 (9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1教学目标(一)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三)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四)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地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五)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与交流;乐于将太阳和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与生活实际。

2学情分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unit1《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地球的运动产生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

2. 讲解: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明白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第二章:unit2《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践活动,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unit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生物种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中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好,老师考考你们。

大家仔细听: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生答(板书:影子)2.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与影子有关的节目,想看吗?(想)3.请大家注意看——师在开灯的屏幕前做动物手影:大雁。

4.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生上台表演。

5.表演的太棒了!6.(师突然把投影灯光关上)提问:哎?影子怎么不见了?(因为没有光)7.好!要想看到影子,首先要有光。

板书:光8.可是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看!怎么没有影子?(还要有物体)9.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要看到清晰的影子需要那些条件呢?(要有光和物体)10.那我们来看(教师拿一块透明的薄玻璃片)哎!怎么没有影子?(因为它是透明的。

)11.小结: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影子。

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不透明物体)12.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看见过影子?(月光下、灯光下、阳光下……)1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是的,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补充课题:太阳和影子,生齐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物质世界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物质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3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实验操作。

1.5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1.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思考物质的特点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世界的奥秘。

第二章:课题2 地球与宇宙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认识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 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4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宇宙的组成和规律。

2.5 教学准备:地球模型、宇宙图片等教学资源。

2.6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和宇宙,思考地球和宇宙的特点和组成。

(2)新课: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展示宇宙的组成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3.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第1课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1.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1.1 观察:用肉眼、仪器等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2.1.2 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2.1.3 调查:制定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2 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4.2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5.1 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包括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内容。

第二章:第2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培养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内容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1.1 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植物的耐旱特性。

2.1.2 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难点:如何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现象。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 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第三章:第3课物质的状态与变化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点。

1.2 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及其原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全册教案(完美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4.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于太阳的运动有关。

5.知道完整的实验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手电筒、竹篾、米尺、竹竿、表格、作业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见教室外面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正视太阳)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高度)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上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二、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总结出太阳运动的规律:由东向西,由低到高再到低。

影子变化的规律:由西向东,由长到短再到长。

三、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师生共同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学生做好记录。

四、画出物体的影子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己完成练习,教师选出几个学生的作业全班展示,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画之前是怎样想的。

五、猜猜时间,体验生活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说说分别是什么时间拍摄的,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收集整理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其他知识。

2.太阳钟【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根据当地的维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制作太阳钟的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科学前概念1.播放“锄禾日当午”FLASH动画.2.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诗句中是什么时间?(学生说出中午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根据诗句中的“日当午”知道是中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章节安排
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每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步深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
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 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 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
体。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了解植 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水、棉花、培养皿、 放大镜等。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步骤 1. 在培养皿中铺入一层棉花,加水湿润。
2. 将绿豆种子均匀摆放在棉花上。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01
02
03
04
3. 将培养皿放在温暖、阳光 充足的地方,每天定时观察并
开花结果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会 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植物繁殖方式及特点有Fra bibliotek繁殖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进行繁 殖,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生活力强,变异大,能广泛适应
环境。
无性繁殖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 叶)进行繁殖,后代能保持亲本
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孢子繁殖
某些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个
气候类型及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不同类型,如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特征描述
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 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匀等。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气象站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一、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

让学生认识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天空中的主要天体。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二、教案第二章:水和天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认识天气的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2 教学内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天气的基本现象。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流入河流等。

三、教案第三章:生物和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四、教案第四章:人体和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健康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教案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

5.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

六、教案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命周期。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
开课伊始,我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太阳是什么,然后交流总结。由此得到太阳是光源的结论。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影子是什么的结论。如此经过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影子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巧妙的把太阳高度的知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1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践
活动
检查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1太阳和影子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巧,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进行实际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2 实验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称量等。

进行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掌握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 分子与原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习分子模型的制作。

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力学3.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2 压强与浮力学习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能量与能源4.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学习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5.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第六章:地球与宇宙6.1 地球的构造学习地球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地表特征。

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6.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人的身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作用,探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8.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课题1 地球上的水1.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1.2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水分布及水循环过程。

1.3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1.4 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图片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水的分布。

1.5.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介绍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水域。

1.5.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入地下水、流入海洋等。

1.5.4 案例分析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1.5.5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1.6 课后作业查找有关水循环的资料,了解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课题2 天气与气候2.1 教学目标认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3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气象器材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2.5.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

2.5.3 课堂讲解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2.5.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气象站,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

2.5.5 课堂练习讨论天气与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出行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注天气与气候的重要性。

2.6 课后作业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

第三章:课题3 生物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3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4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3.5 教学过程3.5.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苏教版全册学校:班级:任课教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3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4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5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1.6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1.7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1.8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三维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单元一:生命科学基础1.1 课时一: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 目标:通过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准备:裸露种子(如豌豆或玉米种子)、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裸露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将裸露种子放入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2 课时二: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一)- 目标:通过探究植物吸收养分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 教学重点:植物的养分需求及吸收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或玉米种子、硬纸板、保鲜膜、、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提供小麦或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培装置,将种子置于水培装置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

3. 观察种子在水培装置中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以及植物的养分需求。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3 课时三: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二)-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过程。

- 教学重点: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种子、密封袋、黑纸、棉花、水、高锰酸钾溶液。

- 教学过程:1. 将小麦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

2. 在两个密封袋中分别放入一片潮湿的棉花,放入5颗小麦种子,并封好袋子。

3. 在其中一个密封袋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5.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单元二:物质的分离和组成2.1 课时一: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 目标:通过实物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 1:了解古代计时工具,但不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 2:学生能够大概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 3:学生能够清楚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探究能力: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 1:不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 2: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太阳钟。
层次 3:学生能够自己制作太阳钟。
第一课 太阳和影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影子是怎么样的方向、长短受太阳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 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太阳和影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3.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质疑。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4.能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2.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3.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4.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1.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3幅画(画中物体均无影子)。

2.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学生准备:透明和不透明的塑料片、一只手电筒、一根铅笔、课前观察提示及记录卡片。

3.观察活动: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选定校园里的一棵小树,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它的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1)我的记录:(2)我的发现:4.体验活动:和同学一起玩踩影子游戏,看有什么发现。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调查:课下和同学一起玩踩影子游戏,有趣吗?那,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1:早晨,有点阴天,没玩成,后来出太阳了,玩成了,我发现:必须有阳光才能玩踩影子游戏。

其他学生补充:我一跑到楼北面的影子里,就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

(及时引导全体同学明确:有阳光才会有影子。

)预设2:下午,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东面去踩。

(让其它时间段做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早晨,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西面去踩。

中午,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北面去踩。

引导学生明确:太阳与影子的方向相反。

)预设3:早晨和下午,人的影子长,不要靠近人,就能踩到同位的影子,中午,人的影子短,要靠近人,才能踩到同位的影子。

(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时间,影子的长短不一样。

早晨和下午,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预设4:我发现人的影子是黑色的,和人连在一起。

影子和人一起动,人往哪儿跑,影子也往哪儿一起跑。

3.谈话导入:同学们真会观察,在游戏中发现了许多关于影子的知识。

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还看见过影子?学生可能说: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烛光下、手电筒光……谈话: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阳光下、灯光下、月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4.学生提出问题。

(1)谈话:关于太阳和影子这个话题,你想研究什么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预设:预设1: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预设2: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预设3:一天中,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预设4: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有什么关系?预设5:研究太阳和影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请各小组选择一、两个问题合作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问题,避免扎堆。

)2.各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究。

(教师全程参与,观察,适时指导。

)(1)各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分配组员的任务。

(2)操作,实施方案。

(3)及时记录。

(4)小组内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反思成功或失败经验。

(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了解情况,引导叙述表达。

)(5)组内研讨,总结实验结论。

《2. 太阳钟》教案教学目标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2.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4.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5.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教学过程汇报课后研究成果(太阳和影子)。

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小结。

自主学习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6)碟片介绍:日晷。

2.制作简易太阳钟(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3)动手制作。

(4)展示、评比。

3.玩手掌日晷(1)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2)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3)教师讲解、演示。

(4)室外活动:手掌日晷。

《3. 昼夜交替》教案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4. 看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3、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通过你的观察,你对月亮了解有多少呢?2、提问:你知道月亮是从哪里升起的吗?二、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1、了解月相的概念。

(1)提问;在你的印象中,你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为什么我们画的月亮的形状会不一样呢?(4)展示七种不同月相形状,让学生排排序。

(5)小结月相的概念: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月相。

2、做实验:观察模拟月相盒内的月相变化。

(1)向学生介绍月相盒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材料有:小电筒,乒乓球,圆形的盒子;制作月相盒: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球,并说出观察到的月相形状。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4)实验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5)预测今晚的月亮会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了解到月出的时刻每日约迟50分钟,每日能看到月亮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3、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1)交流月相日记,让学生讨论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指导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图,认识各个时候的月相名称。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呈周期性变化)(4)再次给前面七种不同的月相形状排排序,然后给予正确的排列顺序。

《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