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人教版_思想品德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设计
《遵守交通规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交通规则的有关常识以及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本课除了对二年级所学的交通规则作必要的巩固外,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懂得公民的交通行为直接反映了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并针对现代社会的道路交通状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
2、学生特点分析:
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四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增多,与交通的联系日益紧密,尽管一、二年级也进行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但远远不够。从学生实际看,不少城市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注意交通安全,有的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有的随便乱穿马路,由此酿成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为此,对学生反复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使小学生了解和掌握走路、乘车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3、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根据以上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我本节课的设计严格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呈现一些有关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并通过调查、访问、角色扮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掌握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关注生活中的交通现象,初步形成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并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与学生有关的一些交通法规。懂得交通法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保护自己。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大纲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大
纲
目标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达到以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和历史意识;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5.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我喜欢我的家乡
1. 研究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
2.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名胜古迹;
3. 研究家乡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尊重每个人
1. 研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2. 了解公共场合的礼仪和规矩;
3. 研究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
第三单元: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1. 研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了解一些成功的团队合作案例;
3. 研究如何与他人合作并共同成长。
第四单元:爱护地球,从我做起
1. 研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
3. 研究如何节约能源、减少垃圾和保护环境。
第五单元:守法公民
1. 研究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规定;
3. 研究如何成为守法的公民。
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
学活动:
1.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制作手工制品或海报,展示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创意;
4. 组织参观或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
5. 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形式,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并应用所学
知识。
评估方式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__家庭的日常消费》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__家庭的日常消费》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庭的日常消费》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
日常消费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庭消费的构成,分析不同消费项目的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家庭消费。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消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
们对家庭消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合理消费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庭日常消费的基本情况,知道家庭消费的构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理财,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日常消费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
性。
2.难点: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观念,引导他们学会理财。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消费,
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消费的构成和特点,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消费观念,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具体的消费案例,供学生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张家庭消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消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案标题: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上册
教案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2. 了解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3.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
1. 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引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道德与法治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简单明了地介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讲解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尊重他人、遵守交通规则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1. 提供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四、小组活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和解决办法,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我和同学教案 冀教版
我和同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同学之间应该理解、尊重,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彼此做好朋友和好同学。
能力目标: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平等交往,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同学交往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同伴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与同学交往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借铅笔”。)
老师:同学们,视频中表现得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略)
老师:在学习中,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在过去的两年中,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成为朋友了吗?(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们是好朋友(板书)
老师:同学们,先打开课本第四十八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咱们同学之间有没有互相帮助的事呢?都是怎么做的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伸出友爱之手”;图片“互相帮助”系列、“帮忙”系列、“慰问康复同学”、“一起看书”等。)
老师:下面我们看课本四十九页,同桌的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认真看一看,然后说一
说。
学生:(略)
老师:你和同学们之间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好朋友”。)
老师: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楚辞之外我们还要相互理解,互相尊重。(过渡)
三年级上册品德一课一练-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我自己 冀教版(含答案)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我自己
过关试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和,有短处也不要怕,我们可以改进,让短处变成长处。
答案:长处、短处
解析:我们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别人也有她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短处我们也不怕,改进短处就可以变成长处。
2、我的缺点是,我要向同学学习,因为他。
答案:不爱学习、李明、爱学习
解析:我们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别人也有她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3、只要你用心学,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变成的。
答案:自己
解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优缺点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这样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变成你的。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和。赞赏自己、展示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答案:特长、优势
解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且各不相同。我们应该赞赏自己、展示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5、受到同学的,我感到很高兴。
答案:夸奖
解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你的优点受到同学的夸奖,你一定很高兴,这是无可厚非的。谁会被夸而生气啊。
6、运动会上小刚跑步比赛,落在后面。小明生气地说:“你跑得真慢”。()
答案:错
解析:运动会上跑步比赛,为了集体的利益,谁都不愿落在后面。小刚虽然跑得慢,但他已经尽力了。我们不应该说他。想一下如果是你呢?
7、老师夸小丽乐于助人,我要向她学习。()
答案:对
解析: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你才会变的更美。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我自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积极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欣赏自己、树立自信;能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自己吗?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还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特长,分析自己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自己。(过渡)
【讲授新课】
一、认识自己(板书)
(一)我的自画像(板书)
老师:认识自己,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看看自己都有哪些特征?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就根据自己所说的这些特征,画一画自己的自画像。
学生:(略)
老师: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一看,看谁画出了自己的特征。
学生:(略)
老师:当然,除了我们的长相特征外,我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爱哭、胆小、勇敢等,有自己满意的,也有自己不满意的方面,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二页,把自己有的特点涂一涂,然后大家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学生:(略)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包里的秘密”,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大家都有哪些特点?(过渡)
河北人民出版社(冀人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
了解我自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不相同。
2.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具有自信心。
3.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了解和感受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2)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宝贵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安排师生间相互认识的环节。
教师自我介绍,突出个人优点,引出主题。
同学们,这个学期的《道德与法制》课由我给大家上。因为是第一次见面,大家比较陌生,下面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有哪些特点?
我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我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希望和大家能够成为好朋友。我爱睡懒觉还有点挑食,这是坏毛病应该改正。
1.请同学说一说老师的特点,并总结出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了解我自己》,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活动:说说我自己
1.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手放在纸上,描画下来。
这只手就代表着我们自己,说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2.请同学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画像,并写上你自己独特的小档案。
3.玩一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随意抽出一张自画像,让同学猜猜这是谁。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和邻居2》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和邻居2》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邻里之间应该保持友好平等的关系。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建议
1.远亲不如近邻、
(1)教材是从“我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展开的。李大爷退休在家,主动担任了大院的管理员工作,每天都为邻里做些服务工作,深受大家的尊敬。有一天小明的父母没有下班,小明突然肚子疼得特别厉害。李大爷听说后忙带着小明去医院检查。小明的母亲回来后,十分感谢李大爷。小明家和李大爷真是亲如一家人。
(2)建议教师围绕这个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3)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些邻里互相帮助的故事,也可让同学们讲一讲这些方面的故事和事例。
(4)邻里之间要为邻居多想,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为了建立友好睦邻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与邻居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例如,我家和邻居相处得很好,我家和邻居没有来往,我家和邻居井水不犯河水,我家和邻居谁也不理谁等。
(5)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然后找找原因。教材中的案例只是从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如帮助盖房等方面给以提示。实际生活中,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如做饭时突然没有盐了,向邻居借一点儿;修理东西时,自家工具少,向邻居借工具使用等等。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楼道,帮邻居老奶奶拿东西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爱护自己的名誉 1教案 冀教版
爱护自己的名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引导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能够张显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悦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进步,由此产生自信心,懂得进步是成长的阶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懂得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护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珍爱自己名誉的情感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美”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从下面几位同学的行为来具体学习一下什么是“美”。(过渡)
【讲授新课】
一、谁最美(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十四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略)
老师:他们的这些做法好吗?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在家庭、在社会里、在学校中,懂礼貌、讲文明、诚实的人,会赢得人们的称赞,他们
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心灵美”。)
老师:这回大家明白什么是“美”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看课本第十五页,看看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略)
老师:在我们的身边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将怎样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家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
2.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3.学具:学生作品集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环境营造:教室布置温馨的家庭氛围,摆放家庭的图片或物品。
2.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家庭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学习(25分钟)
1.听故事:播放录音或讲解故事《家庭的记忆》,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
考。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家庭的作用与意义,并
记录下来。
3.分享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进行班级共享讨论。
拓展(25分钟)
1.观察家庭: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家庭,并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文字或
画成图片。
2.课堂展示:学生将观察到的家庭内容进行展示,并描述自己的观察感
受。
3.学生作品集: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形成一个班级作品集,展示给
其他同学和家长。
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观察所得进行总结,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表达出来。
3.结束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展望下一节课
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讨论的品质和参与度。
2.学生观察家庭并展示个人作品的质量。
3.学生对家庭的态度是否有改变,并能够表达出来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
1.学生可以采访家长、祖父母等亲属,了解更多关于家庭的故事和经历。
小学三年级社会(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社会(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研究认识家庭和家庭成员的重要性;
3. 掌握使用家庭成员称谓的正确方式;
4. 通过实例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社会的定义和作用;
2. 家庭的定义和作用;
3. 家庭成员的称谓及正确使用;
4.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关爱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和讨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引出社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人们组成的集体,并与学生讨论社会的作用。
2. 研究家庭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家庭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研究家庭成员的称谓及正确使用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练,引导学生研究家庭成员的称谓,并教授正确使用方式,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4. 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通过实例展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
互帮助和关爱,并引导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师生互动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2. 口头回答评价:提问学生关于社会和家庭的问题,评价他们
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五、教学资源准备
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生活的图片素材;
2. 家庭成员的图片素材;
3. 与互助和关爱相关的实例图片素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课稿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就闫老师执教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进行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贴近生活充实文本巧设情境寓教于乐》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三的内容,本单元教与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内容要求,力争使同学们对并不陌生的学校有一些新的认识与了解。在此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我和同学》《我们敬爱的老师》这两个主题,这为过渡到本主题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有重要作用,是同学们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精力,自控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课堂观,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不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等。孩子们对于课堂的热情还取决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如果课堂趣味性很浓,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很高。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专心听讲、独立书写、勤于阅读等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表演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通过自查自纠,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并改进。
新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和邻居》教案
新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和邻居〕教案〔我和邻居〕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援助、相互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援助,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邻里之间应该保持友好公平的关系。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愿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愉快,保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援助、相互谦让;保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教学方法
商量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打算
搜集一些邻里之间相互援助的事例,如援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帮孤寡老人清扫卫生、买东西的事例的照片、录像等。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了解什么是邻居吗
学生:〔略〕
老师: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其它一家的或附近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和邻居的故事。〔过渡〕讲授新课
一、我和邻居〔板书〕
老师:我们都有亲戚,亲戚虽然亲,但住的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紧密,邻里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一〕远亲不如近邻〔板书〕
老师:大家还有哪些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谐〞;还可给同学们讲“我的邻居〞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邻居对我们来说就像亲人,那我们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呢?怎样搞好邻里关系呢?(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是抚育?
2、探究活动。
(1)、学生读教材第7~10页,然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全班讨论。
A、第七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B、第八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该加以改善:以游戏、闯关、比赛、活动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想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在最后一个环节:为爸爸挑选“父亲节礼物”时,教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标准”指引:1、所选择的礼物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事;2、礼物不需要太贵重;3、礼物必须是爸爸最想要的;4、礼物最好能实现与爸爸一起学习、一同成长的目标。让孩子们根据标准进行讨论并选择,并由孩子们结合“标准”对同伴的选择进行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教学的目标就能更好的落实,也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3)我们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艰辛,回家还要做那么多家务和照顾我们,确实辛劳。我们作为子女的应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减轻父母的负担。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的。
1)、个人制作。请每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加刚才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主题二爸爸、妈妈抚育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责任感。
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叫懂事?
2、探究活动。
(1)、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乐乐爸爸工作一天的艰辛。
(2)、各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4、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只有关注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在“说说父母对我的关心和养育”时,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唤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美好回忆。从出生的小宝宝照片,到“成长过程”中所演出的照片都来自本班学生的生活照,课堂成了生活的缩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
只有抓住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把教材内容按学生生活原貌活化课堂,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体验。课前我布置的“观察与记录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课后“我为父母做点啥”,是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父母为家庭生活所付出辛勤劳动,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从而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这种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孩子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教学跟传统的“老师要我尊敬父母”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3、故事会。按照座位排列,就近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交流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一件自己最有趣的幼儿趣事讲给大家听。并展示自己幼儿时的物品。
4、全班讨论。请学生读教材第5页小文发现小鞋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我长大了”的含义。
5、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看到自己入学后一年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发现自己身上细微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好孩子。教学设计的几个版块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每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从而顺利的到达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尽量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课前我引导学生先就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我让学生对父母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或父母的同事等进行访问,为课堂感悟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行情感铺垫,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认识,有利于他们认识的提升。在课上,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引导他们从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和理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上完《我懂事了》后,我深深体会到这些7、8岁的的孩子真的懂事了,因为至少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父母。
C、本页两幅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对本页的的课文有什么想法?
D、喜欢大手拉小手的照片吗?为什么?
照片“雨中情”和乐乐的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告诉我们什么?
E、请学生读教材第7页的课文和“我心灵的家”。
3、故事会。(小组进行)
请每个同学根据课前准备,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的事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请学生读教材第2~4页乐乐、虎子和文文的话。
(3)、让学生欣赏教材第2~6页,并发表意见。
2、小组调查。
(1)、开展有趣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2)、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得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得最多。
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常常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其实,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发展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现。
主题三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单元一温暖的家
主题一、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证和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童用品等。
2、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