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课文《心声》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9c0e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2.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4. 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分享各自的看法。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意见和观点。
3. 写作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介绍。
3. 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4. 写作训练指导和建议。
3.2 教学材料1. 课文《心声》打印稿。
2. 阅读理解题目打印稿。
3. 写作训练纸张或电子文档。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2. 阅读理解题目答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指出优点和改进方向。
2. 写作评价: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情节。
2. 邀请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得。
5.2 教学拓展1.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一篇以《心声》为启发的故事或诗歌。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学作品展览或文化活动。
第六章:教学规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规划1. 第一课时:引入和阅读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上册第12课《心声》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初三上册第12课《心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b323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8.png)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当赵 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不, 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 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当 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 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他委 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非常想读一段。可程 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 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 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 京京偷偷地在 树林里读起课 文,并深情回 忆起乡下的爷 爷和妮儿。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 来“只好”让京京接下去 读,最后用“发颤”的声 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4.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3、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哪四个阶段? 4、常见的文学体裁有那些?
明确:
1、人物、情节、环境 2、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塑造人物、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
黄蓓佳,当代女作家。1977年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 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 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 《在水边》。
形象: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 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的少年。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不安 地扭动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 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 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 回忆: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 来;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 大声地从头念起来;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 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 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1619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e.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说课稿1一、说教材:《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这些目标的制定也是依据单元要求和课标要求制定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本文重点是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弄清“心声”含义。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采用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学案式教学法。
说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结合文本的方式;重难点突破采用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的方法等。
九年级语文《心声》
![九年级语文《心声》](https://img.taocdn.com/s3/m/2d27b80952ea551810a68744.png)
二、学生第二次先学
小说中是如何刻画人物 形象的,大家思考。
小说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我们学 过的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
本文主要是描写李京京的心理活动。 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课前非常想读 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 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人而读 过了头的懊悔等等; 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的眼 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话语, 课上“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 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这些描写,细 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 出了小说的主题。
•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 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 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 趣事。 • 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 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 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 •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 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 • 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 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 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 得很感人 ?
• 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 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 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当然情感参与 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 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 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 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 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 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 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初三语文课文《心声》
![初三语文课文《心声》](https://img.taocdn.com/s3/m/d90a21dd58f5f61fb73666fe.png)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琅琅
láng
蜷 quán
簪 zān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 ng 毛毛剌剌 là 嘟囔 dū nang
窸窸窣窣 xī sū 呵斥 hē 斩钉截铁 zhǎn
• 本文体裁? 小说
温故知新
•
故事 的叙述和________ 环境 的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①小说是以 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 来反映社会生活 ________的文学体裁。 人物 、 故事情节 环境 ,其中主要要素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人物 是________ 。
•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 发展的需要。
除了李京京你有没有 读出其他人的心声?
心声的含义:
• 作者借此呼吁:(1)教育者要尊重、 关爱每一个学生的!(2)社会、家庭 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 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3)告诉 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 望遭到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 不要轻言放弃,要自信勇敢、执著追 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 了,非常想读一段。 可程老师因为他嗓 子不好,怕影响公 开课的效果,执意 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 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 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 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 让指定的那六个同学留 下来,各人把自己朗读 的一段反复读了几遍, 京京心里痒痒的,趴在 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这两段心理描写,写京京想念乡下的爷爷,通过今 昔对比,表现京京对父母的不满意,对乡下爷爷的 思念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28fc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9.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心声》课文及教案《心声》课文《万卡》的故事,勾起李京京对往事深深的怀念。
他多么想在课堂上满怀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可是老师却说他“嗓音沙哑”,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公开课上,京京还是抑制不住地举起了手。
已经打过放学铃了。
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
大家都下课,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
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
“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
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读。
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
’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
”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
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12 心声 课件
![12 心声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08b35c1c708a1294a445c.png)
3、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表层含义: 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发泄内 深层含义: 心的感情。
(1)要求老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 个学生,给予 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2)渴望家庭幸福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 境里。
(3)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
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 健康发展的需要。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小说中李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 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他极力想朗读 课文,在公开课上终于获得了机会,他 深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 哪些启示?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蜷在 quán 簪子zān 琅琅 láng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ng 毛毛剌剌 là
12 心声 课件
1、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 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 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品位“心 声”
1、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 法来刻画李京京?结合小说内容 谈你对李京京该人物形象的认 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本文人物刻画细腻、真实, 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心理 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 中所产生的感触、看法、联想、情 绪、意愿等的描写。它是人物思想、 感情、性格的内在表现。使人物形 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九年级语文上册 《心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心声》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5fd7668762caaedc33d4bd.png)
(2)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 境里。
(3)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肯定、理解和
尊重。
H
13
•身世遭遇相似, 引起感情共鸣。
H
14
H
15
H
4
我来拍电影
打过放学铃了 回家的路上 第二天放学后 上公开课那天
H
教室 小树林里 教室窗户外 教室
5
公开课前
主 要 回家路上
情
次日放学
节
公开课上
主动请缨,老师断然 拒绝 独自朗读,联想身世 内心难受
指出错误,反被取笑
真情朗读,感动师生
H
6
在公开课上读课文; 有一个幸福安宁和谐的家
得到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H
1
黄蓓佳
当代女作家,著
有小说集《小船,小
船》、《芦花飘飞的时
候》、《遥远的地方有
一片海》、长篇小说
《夜夜狂欢》等。 H
2
呵斥 (hē chì) 发窘(jiǒng) 窸窣 (xī sū) 抽噎( yē ) 妒忌 (dù jì) 发颤(chàn)
H
3
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 一部电影,如果你是导演,你 如何选取相对独立的时间段, 你如何选取拍摄地点?
希望老师公正平等地对待
H
7
1、这篇小说哪个人物你印 象最深呢?
2、假如李京京是我们班的一 员,你会喜欢他吗?说说理由。
H
8
师生面对面——送给程老师 的真心话
1、你喜欢程老师吗?程老师 来教我们语文好不好?
2、请大家送给程老师一些真 心话,表达一下你们的心声好不好?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69e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b.png)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心声,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心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 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的文本。
2. 相关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心声”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829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c.png)
教案:《心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题目为《心声》。
文章通过青年诗人舒婷的一首诗歌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困惑和矛盾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通过分析这篇诗歌,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发表自己立场的勇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抒发技巧及背后的深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用一句简短的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如:“大家有没有想过,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惑和矛盾?”2.提问学生,让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描述青年人常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Step 2:导读课文(1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带领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抒发方式。
2.结合课文情景和学生的自身经验,进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解释关键词:“翩然”、“万籁深沉”、“忐忑”。
Step 3:分析课文(25分钟)1.了解作者舒婷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动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押韵、对仗、对立和夸张等。
解释句子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4:拓展延伸(15分钟)1.分小组讨论,并就以下问题展开思考:为什么舒婷会用“心声”来称呼这首诗?2.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舒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你认为诗中所表达的问题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还有现实意义吗?请解释你的理由。
”3.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考,分析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9011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b.png)
九年级语文《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脉络。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疑惑。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教师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点。
(2)选择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九年级语文课件心声
![九年级语文课件心声](https://img.taocdn.com/s3/m/ff54aa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8.png)
心声的含义:
第一层: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 友情。 (回忆 插叙)
凡卡爷爷
自己爷爷 (亲情)
奥尔迦
妮儿 (友情)
心声的含义:
第二层: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 内心感情的愿望。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心声的含义:
第三层: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 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 学生的期望。
人物形象:
李京京: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渴望表达亲情
程老师: 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 深感懊悔自责
主题: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 达亲情的心声来呼吁教育 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 真情,批评了教育领域里 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 不良风气。
阅读课文后四段回答:
1、为什么京京在读《凡卡》时那么投入,以至眼泪滚下 来都不知道?
2、他为什么想要向程老师道歉,请老师原谅? 3、“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
抓走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请你合理
想象程老师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5、“教室里一片寂静”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6、你是否喜欢程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创新片段作文:
老师上课,内容千姿百态,风格迥 然不同,有的课生动活泼,令人难 忘,有的课却枯燥乏味,令人难熬, 请以一堂___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注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 的描写。②语言生动、形象。③不 少于300字。
人物: 李京京 程老师
故 公开课前(想读课文) 脉
事 回家路上(偷读课文) 络
情 节:
次日放学(听读课文) 公开课上(终读课文)
清 晰
疑惑讨论
1、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 的是 什么?
2、为什么凡卡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 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眼泪?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b6ae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3.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朗读展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1)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心声》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写作练习的批改,评估学生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评价学生在朗读展示中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写作内容,了解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态度。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心声》教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心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326e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9.png)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声》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理解和分析;3.通过朗读和演讲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学会写一篇小记叙文,加强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心声》的内涵和情感表达;2.学习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会朗读和演讲技巧;4.提高小记叙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深入分析《心声》的情感和内涵;2.运用修辞手法,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3.学习演讲技巧和写作方法。
四、教学内容知识点概述《心声》是人教版初三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3.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心理状态,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语言和修辞手法的运用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夸张手法和拟人手法等;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3.学习如何应用这些技巧来加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阅读和解读1.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3.通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和演讲1.练习《心声》的朗读和演讲,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2.学会通过音量和语调来表达情感;3.通过演讲练习来加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升1.学会写小记叙文,提高写作水平;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通过写作练习来加强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来传授知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理解;3.演示法:通过演示和示范来教授读、写和演讲等技能;4.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篇目导入1.让学生观看介绍《心声》的视频,了解背景和主题;2.分享自己的家乡记忆和感悟。
朗读和演讲1.选取合适的段落,进行朗读和演讲练习;2.分析学生朗读和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3.设计小组演讲任务,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演讲练习。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PPT课件-心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PPT课件-心声](https://img.taocdn.com/s3/m/7ba049c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b.png)
2、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 形象特点。
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 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 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 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 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3、《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 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 示?
《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 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 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 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 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 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 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课堂小结
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应尊重自己和他 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课堂练习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说是以 完__整___的__故__事___情__节___ 为中心,通过 _____刻__画__人___物__形__象______的叙述和__环___境___的描写 来反映社___会__生__活_ 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人__物____、故__事__情___节___和 __环___境___,其中主要要素是 故__事__情___节_。
心声
导入新课
人生来就向往温暖与关爱。
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
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 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 京的心声吧。
心声
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 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 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 任专业作家。她1972年开 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 作《补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 了,非常想读一段。 可程老师因为他嗓 子不好,怕影响公 开课的效果,执意 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 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 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 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 让指定的那六个同学留 下来,各人把自己朗读 的一段反复读了几遍, 京京心里痒痒的,趴在 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 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 ________描写、________ 描写、________ 语言 动作 描写、 心理 描写、________ 神态 描写。 ________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 描写方法(以什么为主)来进行刻画请在原文 中找出依据?展现出人物(李京京、程老师) 怎样的性格特点?
李京京:自信勇敢、执着坚定、善良宽容、向 往自由美好生活。 程老师:认真负责、好强自信、深感懊悔、知 错能改。
开端 发展
想读课文被拒绝 练读课文忆亲友 指出错误被嘲笑
表现京京对万卡感同身受的理解,表现他纯朴认真的个性和 丰富的内心世界。
• 京京气得要命。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 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用想到嫉妒别人。他可不 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
表现京京被误解后的难受心情。
•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晓 祯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 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 吐出来。
又一次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极度渴望。
• 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剌剌的。 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听 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 京心里难受极了。
表现京京对老师的意见和难受的心情。
•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 样的。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 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不饱,还 要挨打,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他是在 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样撒娇的腔调。
•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 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 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表现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渴望,表现纯真的童心
• 京京叹了一口气,走起神来。讲义从他的指间滑落,飘在 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 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 • 后来京京长大了,妈妈说要他到城里来上学,他就再没见 过爷爷。可是爸爸妈妈总吵架,总吵架。一吵起来,妈妈 总是打他,一边哭一边打,他害怕极了。他不喜欢这个家, 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她回 来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这个万卡写的 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 成什么样子。
胖胖的赵小桢读出来 的调子总是软软的奶 声奶气的,京京勇敢 的指出她的不足却反 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赵小桢不敢 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 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 文。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 后来“只好”让京京 接下去读,最后用 “发颤”的声音请他 把课文全部读完。
(想读课文) 脉 故 公开课前 (偷读课文) 络 事 回家路上 清 (听读课文) 次日放学 情 晰 (终读课文) 公开课上 节:
黄 蓓 佳
教学目标:
•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 刻意义
•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 3. 能抓住小说的情节进行概括故事 • 4. 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平等待人的良好 品质
黄蓓佳 江苏如皋人, 从1973年在上海 《朝霞》丛刊发表处 女作《补考》起,至 今发表长、中、短篇 小说、散文随笔、儿 童文学、电影视剧本 五百余万字。著有小 说集《小船,小船》、 《芦花飘飞的时候》、 《遥远的地方有一片 海》、长篇小说 《夜 夜狂欢》等。
开端 发展 ⑤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 高潮 结局 ________和________ 。
1、 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 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不 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 展开情节的。
2、根据故事情节,小说共换 了几个场景?请用一句话概括每 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并简单复述 课文。
•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 发展的需要。
除了李京京你有没有 读出其他人的心声?
心声的含义:
• 作者借此呼吁:(1)教育者要尊重、 关爱每一个学生的!(2)社会、家庭 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 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3)告诉 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 望遭到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 不要轻言放弃,要自信勇敢、执著追 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平等相待
温暖亲情 纯真友情 尊重理解
高潮
结局
深情朗诵感师生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心声的含义:
第一层:渴望读课文。 第二层: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第二层:希望老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个 学生。(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 感情的愿望)
• 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公正平等的对待; 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 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 谊情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 的倾诉与宣泄。
这两段心理描写,写京京想念乡下的爷爷,通过今 昔对比,表现京京对父母的不满意,对乡下爷爷的 思念之情。
• 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跟万卡 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 住在爷爷家对门。……
表现京京对乡下小伙伴的怀念之情,充满伤感和无 奈。
• 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 啊!京京甚至想象得出万卡写信时的心情,那种 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 段课文,他一定能讲好的,一定的。他真想大声 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这是个多好的故 事!
Hale Waihona Puke 表现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 盾心情。
沟通从“心”开始,每个人都有来 自心底的呼唤,请你也畅谈自己的 心声。给老师或父母写一段话,表 达你的心声。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琅琅
láng
蜷 quán
簪 zān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 ng 毛毛剌剌 là 嘟囔 dū nang
窸窸窣窣 xī sū 呵斥 hē 斩钉截铁 zhǎn
• 本文体裁? 小说
温故知新
•
故事 的叙述和________ 环境 的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 ①小说是以 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 来反映社会生活 ________的文学体裁。 人物 、 故事情节 环境 ,其中主要要素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人物 是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