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小学、大学,西周时期的小学首先强调的是A.德行B.乐舞C.射御D.书记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西周教育制度中的小学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

西周时期的小学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周礼.地官司徒》:“师氏学以嫩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日至德以为道本,二日敏德以为行本,三日孝德以知逆恶。

”“教三行:一日,孝行以亲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乃教之六仪……”《礼记·内则》关于小学教育的内容的记录是“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

所以,小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知识模块:中外教育史2.百家争鸣时期,既培养出韩非、李斯两位著名法家学者和政治家,又极为注重儒家经籍的传授,对保存古代文献作出了贡献的是A.子思之儒B.孙氏之儒C.孟氏之儒D.乐正氏之儒正确答案:B解析:孔丘是儒家私学创始人。

孔丘死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苟况曾长期执教于齐国稷下学宫,还到过赵国,晚年又长期居留楚国著书。

苟况私学传授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儒家大师,却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著名的法家学者和政治家,促成了统一大业的实现;二是极为注重儒家经籍的传授,对保存古代文献作出了贡献。

因此,答案为B。

知识模块:中外教育史3.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的历史时期是A.汉兴太学之后B.兴鸿都门学后C.兴郡国学后D.兴宫邸学后正确答案:A解析: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三项建议后,先后采取了“专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察举制完全建立”的举措。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分数:2.00)A.科学化问题√B.实践化问题C.规范化问题D.艺术化问题解析:解析:本题出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书简称《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一)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共同的目标。

因此,正确答案为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分数:2.00)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形成了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

其中,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布厄迪尔等人。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3.“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司马光B.蔡京C.范仲淹√D.王安石解析:4.“学田”制度是在( )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分数:2.00)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解析:5.殿试制度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定型于( )。

(分数:2.00)A.明代B.元代C.唐代D.宋代√解析:6.“苏湖教法”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A.孙复B.石介C.胡瑗√D.范仲淹解析:7.作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三年大比”制度确立于( )。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正式形成是在( )。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9.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欧阳修B.王安石√C.范仲淹D.蔡邕解析:10.作为我国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弥封”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11.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誊录”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分数:2.00)A.宋代√B.唐代C.元代D.明代解析:12.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 )。

(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解析:13.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锁院”制度是在( )时确立的。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论语.微子》说:乐官大师挚到齐国去,乐师干到楚国去,乐师缭到蔡国去,乐师缺到秦国去,打鼓的方叔迁居到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到汉水地区,少师阳和击磬的襄移居到海边。

这段话说明了(分数:2.00)A.学在官府B.学在官守C.官师合一D.学在四夷√解析:解析: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而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阶段。

由于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以及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等原因,导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即“文化下移”。

3.宋代理学家评价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也”。

这部著作是(分数:2.00)A.《大学》√B.《学记》C.《中庸》D.《乐记》解析:解析:宋代理学家对《大学》有一个基本估价,认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也”。

朱熹认为,只有它揭示了“古人为学次第”,故“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因此,答案为A。

4.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其中一馆是750年设立的广文馆,那么六学是(分数:2.00)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B.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医学C.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医学D.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医学解析:解析: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其中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一馆是750年设立的广文馆。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的法案是()A.《初等教育法》B.《基佐法案》C.《费里法案》D.《巴尔福教育法》2.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是:A.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B.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取混合式教学C.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良性互助D.学业竞争中学生关系日益紧张3.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程度上,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成熟论D.相互作用论4.关于教育学科性质,乌申斯基的看法是A.探讨个人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B.人类教育问题:科学C.如何了解人和培养人的高级艺术D.学校教学目的高级艺术5.从19世纪70年代四批留美幼童的籍贯看留学意愿和本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当时留美幼童求学最多的两个省份是()A.福建、广东B.江苏、浙江C.浙江、福建D.广东、江苏6.后来被英国教师兰卡斯特和贝尔沿袭,并创造了19世纪英国盛极一时的兰卡斯特-贝尔制,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A.古儒学校B.职官学校C.宫廷学校D.文士学校7.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A.简单随机取样法B.系统随机取样法C.整群随机取样法D.分层随机取样法8.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9.现代学制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多种,我国学制的类型是()A.单轨型B.双轨型C.三轨制D.分枝型10.中国古代早起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的经典课程是为了()A.满足在校士人夫子弟的要求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D.为了在中国文化坏境中立足11.泰勒原理有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俎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A.课程实施原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12.王守仁主张“心即理”,但并不忽视儒家经书的学习,体现这一主张的经典原文是()A.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2023-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泰勒原理有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俎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A.课程实施原理B.课程设计原理C.课程评价原理D.课程组织原理2.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下列选项中,列入师范生“毕业要求”的是()A.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育人B.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教学C.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D.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创新3.报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4.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A.军事教育B.音乐教育C.通识教育D.科学教育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苻6.被誉为18实际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是()A.《初级读本》B.《教育方法手册》C.《鲁滨孙漂流记》D.《泛爱教育杂志》7.在现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其中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B.拉伊C.狄尔泰D.克伯屈8.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A.卢梭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奇D.夸美纽斯9.某4位学生的智力测验成绩分为王明100分、李佳110分、刘一澜115分和陈楠105,并对这4位同学成绩进行排序比较,这种测量属于()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10.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A.差异性和阶段性B.差异性和顺序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1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该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B.鲍尔斯C.克伯屈D.狄尔泰1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卢梭重视( )A.儿童教育B.女子教育C.男子教育D.少年教育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2题: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的行为属于( )。

A.操作熟练B.操作整合C.操作模仿D.操作定向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3题:下面不属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是( )。

A.修道院学校B.僧侣学校C.主教学校D.教区学校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题: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5题:汉代的( )是官学中最高级别的学校。

A.鸿都门学B.国子学C.太学D.算学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下列各种个别差异中,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B.合作型与竞争型C.内控型与外控型D.视觉型与听觉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是从信息加工对环境依赖的程度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合作型与竞争型是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

视觉型与听觉型是从生理因素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的。

内控型与外控型则是从情感的角度划分学习风格差异的。

第7题:一个人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他思维的( )越高。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8题: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上形成了( )的局面。

A.学在官府B.禁私学C.天子失官,学在四夷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9题: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是()A.涂尔干B.康德C.夸美纽斯D.柏拉图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夸美纽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识记性知识。

第10题: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倍尔C.陈鹤琴D.杜威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识记性知识,“恩物”是福禄培尔创立的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 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 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古代教育史)-试卷4(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 )(分数:2.00)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C.星期日学校√D.修道院解析:解析:都与基督教有关,但是星期日学校不属于严格的基督教办学形式,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人为解决童工的教育问题而创设的,学习内容涉及基督教《圣经》,但后期也有很大世俗性。

3.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 )(分数:2.00)A.“外学”√B.“内学”C.俗人D.留学生解析:4.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课程体系是( )(分数:2.00)A.基督教教义B.哲学C.骑士“七艺”D.七艺√解析:5.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C.修道院即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解析:6.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 )创办的。

(分数:2.00)A.柏拉图B.阿尔琴√C.雷克斯D.康德解析:7.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分数:2.00)A.贵族特权教育√特殊的家庭教育B.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解析:8.以下哪一项属于“骑士七技”之一?( )(分数:2.00)A.文法B.音乐C.算术D.弈棋√解析:9.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分数:2.00)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解析:10.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学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最早把“教育”作为一个词使用的人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概念的基本常识。

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起来作为一个新词使用的是我国古代的孟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因此,正确答案为B。

3.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B.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C.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D.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分数:2.00)A.《论语》B.《中庸》√C.《大学》D.《学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中庸》。

因此,正确答案为B。

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正确答案:D解析:之所以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因此,正确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与人的发展2.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日本从1930--1935年这段时间,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约有25%是由教育投资取得的,这说明教育的(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正确答案:A解析: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

知识模块:教育与社会发展4.科尔伯格在发展道德认知理论时所用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法C.实验法D.访谈法正确答案:B解析:道德两难法是科尔伯格发展道德理论时所用的方法。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5.主张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的是A.杜威B.巴格莱C.赫钦斯D.布拉梅尔德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理论流派的把握程度。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即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6.摸底考试是对学生的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2016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2016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2016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关注的教育学流派是______(分数:2.00)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解析:[解析]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是由阿普尔提出,其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2.下列说法中有悖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是______(分数:2.00)A.家庭学习贯穿于人的一生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垄断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解析:[解析] 就终身教育的特定含义来看,它既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也包括了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

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

因此,终身教育并不是从正规学校结束时开始,正规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3.赞可夫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所依据的是______(分数:2.00)A.最近发展区√B.隐性知识C.先行组织者策略D.支架式教学解析:[解析] 赞可夫赞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赞可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实验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教育和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主张教学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造”,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种观点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问题上倾向于______ (分数:2.00)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外铄论√D.内外因相互作用论解析:[解析] 这句话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

由于教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年轻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因此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的角色有:①“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②“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③“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研究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说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决定了教师身兼各种角色,以上几项是主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角色组成的集合叫作角色丛。) 解析: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再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4)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解析: 3.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为: 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与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 第二,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 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解析: 4.简述培养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解析: 5.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个人在社会不同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当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取得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常见的角色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楷模”与“普通人”角色的冲突;②“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教师地位低下实况的冲突;③教育者与研究者角色的冲突;④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 为调适这些冲突,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与协调,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手。客观上,必须进一步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应努力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进修、提高与发展的机会,并给予教师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认可并肯定教师的劳动,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等等。主观上,教师的自身努力是关键因素。首先,教师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自我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从“许多角色中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其更有价值的角色上”,做到有主有辅,有急有缓,协调控制,统筹兼顾;此外,教师应学会处理冲突的艺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做到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师角色的任务。) 解析: 6.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第二,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然而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 解析: 7.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是什么关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也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2)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 (3)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 (4)德育过程的多端性。思想品德的形成,通常以知为开端,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但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开端,因此德育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 【注意】有一些书上学生的品德由知、情、信、意、行五个因素,请考生根据试卷的问法来答题,如果试卷没有写清楚,考生只答知、情、意、行就可以。) 解析: 8.什么是德育的“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2)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教育。) 解析: 9.简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 ③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影响保持连续、一致。) 解析: 10.简述德育的特点和内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的特点: ①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②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学生对事物的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③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 德育内容是具体规定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以及应该掌握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它包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品格,是进行德育的依据、完成德育任务和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有两个层次:一是德育的现实性,二是德育的理想性。我国德育内容是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解析: 二、 分析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