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如何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来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善和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以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最终得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高中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
探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丰富和完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有利于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促进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
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字数:280】2. 正文2.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是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
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技能则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听说等技能;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价值观则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形成的对文化、社会和自我认识的观念。
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以Cinderella为例
ENGLISH ON CAMPUS 2022年23期总第619期一、深度学习概述从学习层次看,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相对的,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语言学习需要经过浅层学习阶段。
学习者仅局限于浅层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向深度学习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强的能力。
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的核心要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主动学习的意义,要让学生实践不同内容的整合与衔接,强调提升高阶思维水平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从认知层次看,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深度学习便聚焦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对新思想和新知识进行批判性学习,对不同的知识架构进行整合与汇总,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中。
简而言之,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二、深度学习对于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刘月霞、郭华指出,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是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情感、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同时,文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学生的青睐和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好的英语文学作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通过深入感知文本、理解文本,从而获得对文本开放性、多元性、深入性、个性化的体验。
将文学作品的赏析和人文教育进行高度整合,这也是一种实现思维延伸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
(二)实践意义“读思言”是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读 、思、言三个不同的主体相互融合、协同并进,可以让语言输入活动和输出活动的衔接更为紧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借鉴“读思言”教学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探索,深入分析如何教、怎样评等问题,从而达到促读、促思、促言的研究目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核心素养导向。
2.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4.教学评价脱离实际,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
1.明确核心素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还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各种各样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如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文学作品等,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阅读任务成果展示、阅读理解测试、阅读表现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策略实施建议在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1.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培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理解。
2.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在新课标下进行了改革。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一、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而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并且要求学生能够从所阅读的内容中获取信息,并能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新课标要求阅读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课文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在新课标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选择一些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新课标强调英语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的全面提高。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径针对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1.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受英语阅读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
pbl教学法 英语阅读
pbl教学法英语阅读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该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和挑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PBL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PBL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PBL教学法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合作学习。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入相关的科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增加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同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PBL教学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情境的应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等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PBL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写作或者进行小组展示来总结学习成果,反思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表现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它通过问题驱动学习、跨学科整合、实际情境应用和反思评估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PBL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从小学到高中,以及大学,英语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
其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要素。
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烈,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本文将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兴趣导向型教学模式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话题作为阅读材料,如科技、文化、旅游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英文电影、读英文小说等形式来拓展阅读视野,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阅读材料中的争议性话题进行辩论,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往往以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评价不够全面。
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文、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
同时,在评价时要注重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四、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诗歌等,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情感反应等方式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摘要: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
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加重要,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能让初中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内化阅读内容,能发展多元思维。
本文主要从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基于阅读初体验的策略实践、基于目标引领的项目式阅读实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英语名著都是经过了时间筛选,代表着世界文学艺术高度的经典读物,是师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首选文学读物。
但是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方面,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欠缺阅读动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英语名著阅读教学关注度较少,导致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不明显,另外学生的迁移能力欠佳,并且不注重更新阅读策略。
导致整体的阅读效果不佳。
一、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1.图式驱动,激活原有认知没有图式的引导,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材料内容。
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阅读主体不仅仅要参与解码,还要对自己已形成的图式进行不断修正和验证[1]。
因此这个过程能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能让他们产生必要的联想,从而为进一步阅读做知识储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他们能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图像,进而对阅读内容产生直观联想,这样才能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
为此,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将课程内容跟名著材料联系到一起,一方面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另一方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如在学习译林版教材中“Wild anim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大家认识各种野生动物的名字。
接着带领大家阅读《黑骏马》,在正式阅读前,教师可以先跟同学们探讨跟马有关的话题,如提问:在大家的印象中,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的外貌是怎样的?性情又是怎样的?这样提问是为了唤醒初中生脑海中关于马的图式,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
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一: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一、增加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故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往往会凭借出色的英语专业能力和独特的教学魅力,把学生引向英语学习的神圣殿堂,而蹩脚的英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用题海战术来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二者优劣不言而喻。
在增加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如下方法可供参考:如充分利用实物教具。
比如,在讲人体各部分名称时,可以就地取材,学生或教师示范,如head,face,eye,nose,mouth,foot,arm,hand,tooth等。
如果一些单词较为抽象,可以用电子白板出示,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也可以利用表演,编排短剧,让学生自己设计台词,用英语对话。
教师利用双语教学,师生经常用英语对话、书写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自学selfstudy是学生的法宝。
由于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仅仅靠课上这点时间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生活中大量阅读,英语新课标也有英语阅读量的要求。
还可以在英语课外小组活动中进行阅读比赛等方式,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外教,来教授大家纯正的阅读。
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学习的机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因此,要指导学生多看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多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的报纸、文学作品。
二、循序渐进,加强阅读教学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在英语授课上,必须落实课标的要求,既重视阅读,又要重视听、说、写的训练。
尤其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的训练。
精读要精益求精。
英语教科书,大多为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大有裨益,必须重视课内精读。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宁梅,范翠华,胡新建摘要:《英国文学》是我国高校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常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国内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贵州大学《英国文学》课程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五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英国文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政引领、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的标准,为新时代英语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英国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思政引领;“五化”模式随着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指南等。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政育人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2019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指出,英语专业应“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根据这些新的要求,“当下英语类专业教学领域正在积极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⑴為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
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英国文学》这门课程能够较好实现融合思政育人和协同育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州高校《英国文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贵州大学为例”(2019014)。
作者简介:宁梅,女,贵州毕节人,博士,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范翠华,女,四川南充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例谈国际文凭课程体系下英语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
例谈国际文凭课程体系下英语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朱晶莹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20年第7期朱晶莹1. 引言文学语篇教学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曾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比重却一直较低。
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文凭课程一直坚持英语文学作品的教学。
根据国际文凭课程Language B 教学大纲,“学生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之后需提升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技能,并提高对于文学作品欣赏,分析和鉴评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技能。
”通过教学实践摸索,笔者发现把英语文学语篇运用在英语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风俗文化,领略语言美感,引发读者关于人类基本问题的思考。
然而,这一教学要求也给之前一直在国内课程体系下学习的二语习得者造成巨大挑战。
2. 国内文学语篇阅读教学的现状国内文学语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处于缺失状态。
很多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忽视文学语篇价值。
即便开展文学阅读教学拓展,也存在以下问题:(1)重读而轻赏。
教师忽视文学读本特性,倚赖传统教学模式,将语言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文本思想及文化解读一笔带过。
如戴军熔(2015)所说,文学阅读大都过于功利化,舍弃了文本价值,鲜有从文本欣赏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活动。
(2)重讲而轻悟。
学生对于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缺失。
文学语篇通常被当作达成某些目标的素材和手段,“教师通过快速分析文本催促学生形成某种有关文本的理解,导致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潘正凯 2018)。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情境认知,开展了一系列文学语篇教学活动。
本文将结合一次公开课,深入探讨在国际课程体系下文学语篇阅读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案例3.1文本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故事《一小时的故事》,故事讲述女主人公露易丝.玛拉尔德听说丈夫已死到发现丈夫还活着中间一个小时的心理历程。
3.2授课对象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处在从国内课程向国际课程过渡的衔接阶段,语言能力总体良好。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问题调查研究的中期报告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问题调查研究的中期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日益凸显,英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现状,探讨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为改进阅读教学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我国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从而为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现状;2)揭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探讨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4)提出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某地区多所高中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实地调查。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数据;其次,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阅读教学观念和实践;最后,对部分课堂进行观察,以获取更直接的阅读教学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2. 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分析2.1 阅读教学现状概述当前,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普遍受到重视,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了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大多数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以下是对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概述。
首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词汇和语法点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品质。
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占优势,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文化背景缺失,难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改进措施多元化考试方式•增加口语和写作的比例,减少单纯选择题考试的占比•以真实生活中的场景为教材,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口语练习•增加听说训练的比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引入真实场景对话模拟训练,激发学生语言输出欲望,增强表达流畅度加强文化教育•深入挖掘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兴趣导向教学•注重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数字化图书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其他学科融合•引入国内外相关学科知识,如历史、哲学、文化等,与英语知识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掘学科融合的潜力,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质通过以上改进措施,高中英语教学将更加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学生表达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融合的深入拓展。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化的外语学习框架,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
实施细则多元化考试方式•增加口语和写作的考试比例,从而减少选择题占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
•逐步取消过于单一的阅读理解题的大量使用。
•定期开展实际应用测试,如以实际场景为主题的对话测试、写作测试等。
强化口语练习•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懂外国人的英语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能力。
•引入真实场景对话模拟训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输出欲望,提高表达水平。
•增加口语班次,让全体学生参与,更好地实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外国文化,通过多元化外教授课等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西方文化和习惯。
•加强名著阅读教育,通过翻译和症情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含义。
兴趣导向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开展教学,更好地激励学生。
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英语阅读的五大教学策略1、健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阅读体系教师应将“精读”与“泛读”两者分开并赋予不同目的。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传统的课文精读教学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英语教材文章较少,不能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需要。
第二,由于英语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课文中的生词、句法结构密度大,其难易程度不适用于快速阅读训练的需要。
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的训练,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复习、掌握,和课堂上老师所安排的听、说、读、写的操练上,阅读的专门训练不足。
然而,课堂教学所负担的使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任务又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应建立一个精读、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体系,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要做好这一点,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在明确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精读、泛读分工。
(2)改进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读的训练。
(3)使泛读课程化。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阅读训练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做到这一点,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课堂有独立的阅读理解活动。
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独立的阅读理解,更不应该以听、说、写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2)将语言知识的教学与阅读技巧训练相结合。
教师讲授语言知识时,要将传授学生阅读策略与技巧结合起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确定代词的指代等,并督促学生将这些阅读技巧运用于阅读实践中。
3、选取恰当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取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控制材料的难度,其难度应低于相应的精读教材。
(2)兼顾材料的趣味性及体裁的多样化。
4、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目标才有动力,阅读过程也是如此。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阅读材料,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便会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问题驱动的英语语言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问题驱动的英语语言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摘要:英语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自身批判意识较弱、问题意识淡薄,用语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在实行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课题构想并尝试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英语语言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体验到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对美国学生知识接受度和动手能力的促进作用,认为以问题为驱动和导向的教学模式能促使英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以理论促实践,并尝试以实践构建和发展理论。
一、教学对象与“问题”意识本研究面对的对象和受众是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语言学方向的理论课主要是理论语言学、语义学、句法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生虽然能够就语言学理论建立知识框架,但不能有效地将语言理论与语言现象和语言运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我们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虽然他们知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但自身批判意识较弱、问题意识淡薄。
这一问题广泛存在于英语语言学方向研究生身上,因而改变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王文斌也认为要提升语言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要从加强教学改革做起,如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推行和实践徐盛桓教授提出的“原始性创新、后续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的培养理念。
所谓“以问题为驱动”是指由主讲教师给出语言现象要求学生解释和解决,在学生无法运用以往知识和理论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上挖掘以往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在此基础上由主讲教师引入新的理论并组织学生梳理和归纳该理论的内容、贡献、价值和局限;所谓“以问题为导向”是指在积累理论知识和搭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在团队协作和跨学科研究已成为趋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团体协作并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构建课题小组提出可行的研究问题。
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引言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课程思政导向下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课程思政导向下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应突出思政教育的特点,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兼顾语言技能和思政教育的需求。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文本作为教材,如经典名著、优秀文学作品、历史人物传记等。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思政教育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评估与反馈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评估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作业、小组项目、口头表达等,既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考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如英语名著、英语报刊杂志、电子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基于学生自主提问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学生自主提问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徐钰(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17)摘要:基于学生自主设问的阅读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观点、语言、写作意图以及主题意义等开展自主提问,从而提取和整合文本信息、评鉴文中的语言和所蕴含的观点,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其设计可以从信息提取、观点评鉴、主题意义探究、语言赏析、写作意图分析和主题反思等六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思维品质;自主提问;阅读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思路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智特征的体现。
《课标》还提出思维品质发展的目标: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英语阅读课堂,如何将思维能力的训练融入日常阅读课堂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
目前来看,教师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思维导图和问题链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生充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这两种方式对于培养逻辑性思维有着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教师是设计问题链和思维导图的主体,学生是寻找答案和接受信息的客体,又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只是利用这两种方式来提取表层信息和部分隐藏信息,而忽略对文本语言、观点态度和主题意义等的处理,因此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有限。
《课标》倡导在真实情境下,通过活动、任务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学习[1]。
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不能替学生做得太多,只需要创设一个情境,创造一个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2]。
问题导向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
问题导向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摘要:阅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写作教学、单词教学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
以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难免存在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的问题,不利于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认识,在实际教学时尽可能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用阅读导向法,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挖掘教材内容,提高问题的多样化、鼓励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优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这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和讨论,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对于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意义,最终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问题导向法;阅读教学引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教育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高中阶段教育对于人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关人士对于各学科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
特别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研究,问题导向法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英语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为学生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运用多样问题引导学生迅速“浸入”语篇,发展学生思辨意识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与其他阶段的英语阅读学习不同,因为语篇的体裁较为复杂多样,既包含了记叙文,也涉及散文、说明文等,那么学生在面对大量大段情节和描述性文字的语篇时难以快速地理解,这也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加上部分文学性英语语篇通常使用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干扰了学生的正常英语阅读思路,那么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学习素养、明确英语学习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样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篇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规律,从而培养高中英语阅读意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基于POA的英语专业课堂实践
基于POA的英语专业课堂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PO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问题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
POA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POA也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他们的学术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
POA的应用使得英语专业课堂更加活跃,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采用POA教学法,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POA教学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POA在英语专业课堂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英语文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POA教学法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英语专业的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个英语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个项目报告。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在POA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的学术独立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选题的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问题为导向的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莫焰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阐述,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被认为是最适合思维教学的策略,教师在初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通过设置探索性问题、逻辑推理性问题、信息筛选类问题以及读写实践与提出观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学阅读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49-02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一起被列为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陈琳,2016)。
思维品质,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对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输入途径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Goodman,1967)。
在英语阅读课堂及课外活动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从而建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个人核心素养。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思维教学》一书中提出他所倡导的思维三元理论。
他提出了三种教学策略,其中第三种策略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Thinking-based questioning approach)。
这种策略鼓励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创设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小组活动为解决问题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
这种策略被认为是最适合思维教学的策略。
如果我们在初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即教师基于文本的核心内容,抓住关键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围绕解决问题这一目标,组织课堂讨论,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思维课堂设计策略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思维能力界定为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批判与创新能力,总结出四种创设问题的策略。
本文将以原版文学阅读系列丛书《典范英语》(Good English)为例,具体介绍这几种策略的设计思路与实施方式。
(一)设置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就是将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以便认识其各方面的特性和因素。
综合是人们将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食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张忻,2003)。
例如,教师在设计语境理解性任务时,既要巩固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利用语境进行推断。
《典范英语(7)》中“Oh,Otto!”一文讲述的是来自外太空的男孩Otto来到地球后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书中有很多由同音词或习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语言误会。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tory. Please find them out,and work with your deskmates to show how they happened.”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体会语境对语言理解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加大问题难度,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因为不同语境而产生语言误会的例子。
探索类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通过一番思考才能解答,此类问题的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设计逻辑推理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结合具体条件和情境,经过推导综合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进行正确的判断。
以角色转换类问题为例,所谓角色转换是指让学生以不同的故事人物身份来品读、分析、评判作品,推导人物的心理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角度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的智力理论提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人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思维,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角色转换类问题可以采用模拟采访、人物独白等形式。
以《典范英语(8)》中“Dangerous Trainers”一文为例,故事讲述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的弟弟买了一双有生命的运动鞋,他半夜尾随运动鞋,看到运动鞋吃虫子的可怕行为。
教师让全班分成若干组,每名组员以不同的身份,如trainers,I,my brother,a baby mouse,a worm等对故事进行复述。
因为每位组员的身份不同,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设计信息筛选类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某一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与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区别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抽取出本质属性或特征的活动。
概括是在思想上将许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熟悉特征结合起来。
比如概括章节标题。
给章节取标题就是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故事发展脉络,找出关键的信息点,用准确的、概括性的、醒目的词语来标注本章的主要内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发现章节中的主要人物、情节,与前后章节的联系和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应引导学生在确定章节标题时避免含意偏大或偏小;同时应考虑标题选词的准确性和新颖性,注意各个章节标题形式的一致性。
又如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文的形式把抽象的发散性思维图像化,从而促进知识结构的可视性和有效性生成(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
为了设计思维导图,学生要再次梳理故事情节,厘清人物关系,筛选相关信息,从而确定文本脉络,在自主探究和建构思维的过程中锻炼抽象与概括能力。
学生在完成信息筛选类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摘录要点、评价、判断等阅读策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资料搜集和整合能力,学会讨论和分享,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设计读写实践与提出观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评判与创新能力
文本阅读中的评判与创新就是读者思考作品的故事与情节,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评论和解释,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创意表达等。
创新就是更新、创造与改变,即以新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是伴随着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产生的,其成果则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任务和质疑问题的提出得以呈现。
以续写故事为例,阅读的语言输入和写作的语言输出整合在同一语境中,为学生提供模仿和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凌勇,2016)。
又如提出质疑,“我们往往是因为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
”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课堂应该鼓励学生重新深入文本,对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故事情节提出质疑。
以《典范英语(8)》第六册“Blackbones Saves the School”为例。
故事主人公Blackbones是一名海盗,也是一位另类的老师。
他不教传统的知识,而是带领孩子学海盗打仗,于是校长有意辞退他。
但最终Blackbones成功帮助学校找到了埋在地下的宝藏,从而挽救了学校也挽救了自己的教师职位。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教师向学生提问:“Do you think if there is anything illogical in this story?”学生为了回答这个开放性的问题,重新审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提出诸多质疑。
例如,Blackbones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教师;藏宝图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为什么到这时才想到去寻宝等。
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有合理运用教材,将解决问题设置为阅读思维课堂的教学导向,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活动,体现学生思维培养的多维度,才能在深层阅读的同时,使思维训练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既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又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教学研究”(立项号2017B031)的研究成果。
(责编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