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艺术(第3版)第08章 调试
《软件测试的艺术》读书笔记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1)_引子有关自己与软件测试之间的渊源而言,获悉这个领域的时间不长,接触的时间就更可谓短暂,但仔细想来,还要从大学期间说起比较好。
软件测试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是大四上学期开的软件工程这个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一点点。
由于某些因素,使我在大学期间忽略了对测试领域相关知识的储备。
第二次面对它时,是考研复习准备阶段。
那时,我对测试这个领域也仅仅只是知道,就是中文书面表达的“测试”这两个汉字的含义而已。
工作的前两年里,或许是因为从事的是有关算法方面性质的工作,所以并未对测试这个领域给予过多的关注,还好,或多或少还是接触到了一些。
直到最近一年多来,由于一个大型项目人手不够的缘故,所以临时从自己负责的另一个研究项目中抽过来(刚好该项目阶段性完成),负责有关此项目的测试部署与规划。
而这个时候,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软件测试这个领域。
虽然,在此项目中也有自己开发的一些模块、算法及一些模块、算法的优化跟重构。
但,从这个项目阶段性结束后自己的体会而言,给我感悟最深的还是有关软件测试这个领域的。
通过在这个项目里的工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软件测试是一门艺术。
恰恰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也才让我开始有了想重新认识和品位测试艺术这一领域的奥妙所在。
《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读书笔记(2)_前言喜欢在网上书店中遛达,看到不错的书就买下。
为什么不去书店?一个字,懒呗!总觉得,有那去书店的时间,完全可以好好睡一美觉,亦或可亲手烹制一顿美味可口的美食。
哎,反正就是,懒得走出家门去逛街!恰巧,此次浏览书籍时,无意间看到了《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这本书。
在看了大家所给予它极高的评价留言后,虽然有些疑惑(毕竟这个时代,枪手太多了!),但我深信:一本书能够“活”25年,应该还是很不简单的。
于是,就半信半疑的订购了这本书,期望能够从这本书中获悉到有用的知识,来丰富一下自己面对这个领域时的贫乏困境,亦作为知识储备。
软件测试的艺术
(6)误区之六:软件测试是没有前途的工作,只有程序员才是软件高手
由于我国软件整体开发能力比较低,软件过程很不规范,很多软件项 目的开发都还停留在“作坊式”和“垒鸡窝”阶段。项目的成功往往靠个 别全能程序员决定,他们负责总体设计和程序详细设计,认为软件开发就 是编写代码,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程序员是真正的牛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 待遇。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软件测试很不受重视,软件测试人员的地位 和待遇自然就很低了,甚至软件测试变得可有可无。随着市场对软件质量 的不断提高,软件测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软件测试人员的地位和 待遇将会逐渐提高。在微软等软件过程比较规范的大公司,软件测试人员 的数量和待遇与程序员没有多大差别,优秀测试人员的待遇甚至比程序员 还要高。软件测试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行业,软件测试大有 前途,市场需要更多具有丰富测试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测试人员,他们同样 是软件专家。这两年来国内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IT企 业认识到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这种可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让笔者对我国软 件业的发展重新抱有较大的希望。
Summary
尽管这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目前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婴儿"阶
段,但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为软件测试招兵买马,看到越来越
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软件测试中,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叹:机会来了! 这机会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的,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
的,学的领域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工具新的方法,由于国内的软件测
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现实情况是,与软件 编程比较,软件测试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对于很
多人(甚至是软件项目组的技术人员)还存在对软件测试的认识误
区,这进一步影响了软件测试活动开展和真正提高软件测试质量。
软件调试的艺术
作者简介马特洛夫(Norman Matloff)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并行处理(尤其是软件分布式共享内存)、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安全及数学和应用统计等。
他编写了很多开源软件包。
创作的在线教程也深受欢迎。
编辑推荐调试对软件开发至荚重要。
然而,即使对于有经验的程序员,调试也并非易事。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软件调试入门著作,对业界多年口口相传的调试经验做了很好的总结。
书中通过丰富的C/C++实例.生动阐述了适用于各种平台与编程语言的通用调试原则、基础知识、经验技巧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详细讲解了Linux/Unix平台最受欢迎的三个调试工具——GDB、DDD和Eclipse,并讨论了网络、多线程、GUI和多核程序的调试等高级主题。
不仅如此.书中还讲述了如何在调试中运用vim、gcc、errno和lint等工具,以,及Java、Python、Perl和汇编等程序的调试。
Amazon五星图书; Linux/Unix平台软件调试权威著作,涵盖C/C++/Java/Python等多种语言; 详解GDB、DDD和Eclipse三大工具应用。
本书简介 调试对于软件的成败至关重要,正确使用恰当的调试工具可以提高发现和改正错误的效率。
本书详细介绍了3种调试器,GDB用于逐行跟踪程序、设置断点、检查变量以及查看特定时间程序的执行情况,DDD是流行的GDB的GUI前端,而Eclipse提供完整的集成开发环境。
书中不但配合实例讨论了如何管理内存、理解转储内存、跟踪程序找出错误等内容,更涵盖了其他同类书忽略的主题,例如线程、客户/服务器、GUI和并行程序,以及如何躲开常见的调试陷阱。
本书适合各层次软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阅读。
目录第1章 预备知识 1.1 本书使用的调试工具 1.2 编程语言 1.3 调试的原则 1.3.1 调试的本质:确认原则 1.3.2 调试工具对于确认原则的价值所在 1.3.3 其他调试原则 1.4 对比基于文本的调试工具与基于GUI的调试工具,两者之间的折中方案 1.4.1 简要比较界面 1.4.2 折中方法 1.5 主要调试器操作 1.5.1 单步调试源代码 1.5.2 检查变量 1.5.3 在GDB、DDD和Eclipse中设置监视点以应对变量值的改变 1.5.4 上下移动调用栈 1.6 联机帮助 1.7 初涉调试会话 1.7.1 GDB方法 1.7.2 同样的会话在DDD中的情况 1.7.3 Eclipse中的会话 1.8 启动文件的使用第2章 停下来环顾程序 2.1 暂停机制 2.2 断点概述 2.3 跟踪断点 2.3.1 GDB中的断点列表 2.3.2 DDD中的断点列表 2.3.3 Eclipse中的断点列表 2.4 设置断点 2.4.1 在GDB中设置断点 2.4.2 在DDD中设置断点 2.4.3 在Eclipse中设置断点 2.5 展开GDB示例 2.6 断点的持久性 2.7 删除和禁用断点 2.7.1 在GDB中删除断点 2.7.2 在GDB中禁用断点 2.7.3 在DDD中删除和禁用断点 2.7.4 在Eclipse中删除和禁用断点 2.7.5 在DDD中“移动”断点 2.7.6 DDD中的Undo/Redo断点动作 2.8 进一步介绍浏览断点属性 2.8.1 GDB 2.8.2 DDD 2.8.3 Eclipse 2.9 恢复执行 2.9.1 在GDB中 2.9.2 在DDD中 2.9.3 在Eclipse中 2.10 条件断点 2.10.1 GDB 2.10.2 DDD 2.10.3 Eclipse 2.11 断点命令列表 2.12 监视点 2.12.1 设置监视点 2.12.2 表达式第3章 检查和设置变量 ……第4章 程序崩溃处理第5章 多活动上下文中的调试第6章 特殊主题第7章 其他工具第8章 对其他语言使用GDB/DDD/Eclipse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内容。
软件测试的艺术
错误猜测
错误推测法就是根据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 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基本思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 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 测试用例。例如: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 的情况。
Confidential
34
测试策略
Part Three
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的关系 测试阶段介绍
Confidential
36
开发过程与测试过程的关系
Confidential
37
测试阶段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是“从小到大”、“由内至外”、“循序渐进” 的测试过程,体现了“分而治之”的思想。 单元测试的粒度最小,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 盒方式来测试,主要测试单元是否符合“设 计”。 集成测试界于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起到 “桥梁作用”,一般由开发小组采用白盒加黑 盒的方式来测试,既要验证“设计”又要验证 “需求”。
白盒测试中(有时候称为开盒测试),软件测 试员可以访问程序员的代码,并通过检查代码 来协助测试-可以看到盒子里面。一般在模块 测试中采用白盒测试,用于测试模块中所有可 能的路径、执行所有循环并测试所有逻辑表达 式。 黑盒测试则侧重于软件的整体功能。 它不基于 程序的内部结构而基于系统功能。犹如一个人 站在黑盒子外面,只知道系统输入一定数据, 得到一定的输出,而不必清楚这个黑盒子中进 Confidential 12 行了哪些操作和运算。
如果规格说明中包含输入条件组合的情况, 应首先使用因果图分析方法。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 应为输入和输出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使用错误猜测技术增加更多的测试用例。 针对上述测试用例集检查程序的逻辑结构, 应使用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 盖或多重条件覆盖准则。
软件测试的艺术(第3版)第09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9.3.1 极限编程基础
XP的关注点
实现简单的设计。 开发人员和客户的沟通协作。 不断地测试代码库。 重构以适应规格说明的变更。 寻求用户的反馈。
9.3.1 极限编程基础
XP的关注点
实现简单的设计。 开发人员和客户的沟通协作。 不断地测试代码库。 重构以适应规格说明的变更。 寻求用户的反馈。
第9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9.1 敏捷开发的特征 9.2 敏捷测试 9.3 极限编程与测试 9.4 小结
第9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
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 高于 详细的文档 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9.1 敏捷开发的特征
敏捷开发提倡迭代式和增量式的开发模式,并 强调测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敏捷开发模式有三个共同点:
依赖客户的参与 测试驱动 紧凑的迭代开发周期
9.1 敏捷开发的特征
敏捷开发方法列表(1)
方法
敏捷建模
敏捷统一过程
及文档化软件系统 的原则和惯例,用以支撑其他诸如极限编程和Scrum等敏 捷方法 为敏捷量身定做的统一软件过程(RUP)的精简版 基于快速软件开发方法,依赖于客户的持续参与,使用 迭代式和增量式的开发模式,目标是软件能够在预算之 内及时交付 有的放矢,只选择统一软件过程中那些适合当前项目的 实践(如用例驱动和团队编程),不管是否需要,RUP 通常使用所有实践
动态系统开发 方法
核心统一过程 (EssUP)
9.1 敏捷开发的特征
敏捷开发方法列表(2)
方法
极限编程
功能驱动开发 (FDD) 开放统一过程 Scrum 进度跟踪
描述
软件测试的艺术
成功的测试和不成功的测试 —成功的测试用例
能发现错误 就证明它是值得设计的。一个“不成功 的”测试用例.会使程序输出正确的结果, 但不能 发现任何错误。
返回
软件测试的策略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一种重要的测试策略,又称为数据驱动 的测试或输入/输出驱动的测 试。使用这种测试方法 时,将程序视为一个黑盒子。测试目标与程序的内 部机制和 结构完全无关,而是将重点集中放在发现 程序不按其规范正确运行的环境条件(判定的标准 就是“穷举 输入测试”,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都 作为测试用例。)
返回
软件测试的策略 —黑盒测试
穷举输入测试是无法实现的,这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我们无 法测试一个程序以确保它是无错的,二 是软件测试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软 件测试 的经济学。也就是说,由于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 测试投入的目标在于通过 有限的测试用例,最大限 度地提高发现的问题的数量,以取得最好的测试效 果。
返回
测试用例的设计 —重要性
为什么要设计测试用例? 原因在于完全的测试是不可能的,对任何程序的 测试必定是不完全的。
测试用例的设计 —用例设计
Bug记录的规范 —规范记录
Bug记录的规范 —数据统计
通过Bug的规范记录,利用Excel函数对Bug列表数据 进行自动实时统计,统计出总问题数,未处理问题 数、各级问题所在比例,以及测试通过率。
返回
“软件测试”错误的定义
“软件测试就是证明软件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证明软件能够正确完成其预 定的功能。” “软件测试就是建立一个‘软件做了其应该做的’ 信心的过程。”
返回
“软件测试”正确的定义
“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艺术》阅读整理(二)
《软件测试的艺术》阅读整理(⼆)第三章代码检查、⾛查与评审编写的代码⼀开始时,只是给机器执⾏的,并没有想着供⼈们阅读,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些程序员才开始意识到阅读代码对于完善软件测试和调试的价值。
到了今天,并不是所有的软件测试⼈员都要阅读代码,但是去研读程序的代码也是测试⼯作的⼀部分,已经得到了⼴泛的认同了。
3.1 影响到特定的测试和调试⼯作需要⼈⼯实际阅读代码可能性的⼏个因素:1. 软件测试规模和复杂度2. 软件开发团队的规模3. 软件开发的时限(例如时间安排表是松散还是紧张)4. 编程⼩组的技术背景和⽂化等3.2 ⼈⼯测试⼈⼯测试技术在查找错误⽅⾯⾮常有效,以⾄于任何编程的项⽬都应该使⽤其中的⼀种或是多种的技术来测试。
在程序开始编码前前期,中期,后期都可来进⾏设计测试。
重要的注意事项:由于包含了⼈为的因素在内,导致很多⽅法的正规性要差于由计算机执⾏的数学证明,我们可能会去怀疑有些简单和不正规的东西是不是有⽤。
反之,这些不正规的⽅法并没有影响到测试取得成功;相反,它们还从以下两个⽅⾯显著的提⾼了测试的功效和可靠性:1. 我们通常认为错误发现的越是早,改错误的成本会越低,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可能性也越⼤2. 程序员在开始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时似乎会经历⼼理上⼀个转变。
从程序⼈员⾃⾝的内部压⼒似乎会越来越⼤,产⽣⼀个想法,要:“尽可能的修复这个缺陷”。
由于这些压⼒⼤的存在,程序员在改正某个Bug时,要⽐改正早期发现的问题时所犯的失误会更多⼀些。
3.3 检查与⾛查代码检查和⾛查都是⼈⼯检测的⽅法。
这种测试技术在编码之后计算机测试之前使⽤,要求⼈们组成⼀个⼩组来阅读和检查程序,可以有效的在项⽬早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代码检查和代码⾛查有以下的相同点:1. 组成⼩组来阅读或直观检查特定的程序2. 在代码⾛查中,⼀组开发⼈员(3-4⼈最佳)对代码进⾏审核。
参加者当中只有⼀⼈是程序编写者。
3. 代码检查与⾛查是对过去桌⾯的检查过程(在提交测试前程序员阅读⾃⼰的程序的过程)的改进。
软件测试艺术
软件测试艺术
主讲:Lena 时间:2022/12/12
Agenda
➢ 软件测试众生态 ➢ 软件测试—内功《葵花宝典》 ➢ 软件测试—独孤求败 ➢ 案例分享 ➢ 测试人员的职业发展之路
软件测试众生态
状态 测试就是点点点 测试转开发 啥都自动化 测试团队外包
事实 没那么简单 转了,拜了,无测试 筋疲力尽,性价比低 问题多多
➢ 计划测试工作时不应默许假定不会发现错误
软件测试原则
➢ 程序某部分存在更多错误的可能性,与该部分已发现错误的数量成正比
残 存 错 误 的 可 能 性
已知错误的数量
软件测试原则
➢ 程序员(开发组织)应当避免测试自己写的程序
VS
心法三问
如何有效的减少测试用例数目? 如何有效的避免用例之间的冗余? 如何满足测试覆盖率的要求?
软件测试定义
软件测试就是证明软件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证明软件能够正确完 成其预定的功能.
软件测试就是建立一个‘软件做了其应该 做的’信心的过程
软件测试原则
➢ 测试用例中需对预期输出或结果进行定义 ➢ 测试用例的编写不仅包含有效和预料到的输入情况,而且也需要包含无
效和未预料到输入情况 ➢ 尽量避免测试用例用后即弃 ➢ 彻底检查每个测试的执行结果
高级黑盒测试用例类型说明
安装测试 可靠性测试 可恢复性测试 服务/可维护性测试 文档测试 过程测试
能否在支持的平台上安装软件
评估程序是否能达到规格说明书 中的运行时常和MTBF要求
测试系统恢复相关的功能是否按 设计要求实现
评估系统是否有良好的数据处理 和日志机制
所有的用户文档及Help link内容是 否准确
《软件测试的艺术》读书报告
《软件测试的艺术》本书出版于 1979 年,距今已经 40 多年了,我手里拿的是第三版。
这部书虽然很久远,但还是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所以花了几天时间把它读完了。
我一开始学习编程完全不知道有测试的概念,在后面了解到 TDD等等,并且在一些小程序中实践后发现,测试可以解放我们的大脑,专注于面向接口编程而不需要记住所有接口的内部逻辑,更不要说随之而来的减少 Bug,方便重构等好处了。
这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软件测试的心理学,然后是测试的方法论,讲解如何高效的编写测试用例。
下面我将以什么是测试?为什么要测试?该如何测试?三个方面来讲解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悟与体会。
首先什么是测试?我认为是为了保证我们编写的代码正常运行而实行的校验措施,提高我对程序能实现预期功能并在生产环境正常运行的信心。
我以前对测试的态度是消极的,对我编写的代码块来说,我一般认为它是能正常运行的,或者说它大概率能实现我的所思所想,写测试只是为了对这个大概率正常的代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可能我多花了一半的时间,但是只剔除了小概率会失败的情况。
而作者正好相反,他预期我们的代码大概率蕴含错误,而我们多花一半的时间,剔除了大概率会失败的情况,由此测试的价值大大增加。
自然我们内心也有了更强的动力去写测试,毕竟谁不喜欢投入低,产出高的事情呢?从数学角度来解释,假设投入 10 个单位时间完成编写过程后,编写的代码只有 50 % 的概率能正常运行,此时代码价值为 10 * 0.5 = 5,单位时间价值为 0.5 / 10 = 0.05。
如果投入 5 个单位时间编写测试,确保了剩下的 0.5 个单位的软件价值,则编写测试单位时间的价值为 0.5 / 5 = 0.1,如果投入 2 个单位时间进行测试,则测试单位时间价值为 0.5 / 2 = 0.25,编程效率为之前的 100% 、 250%。
照这个逻辑想下去,不难发现测试的代码价值随着我们对代码正确率信心的下降而指数级上升。
软件测试的艺术电脑技术宅的质量保证指南
软件测试的艺术电脑技术宅的质量保证指南软件测试的艺术:电脑技术宅的质量保证指南当今社会,软件应用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从移动应用到桌面应用,从个人使用到企业管理。
然而,软件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让用户头痛不已。
为了解决软件质量问题,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软件测试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测试的艺术和一些质量保证的指南,帮助电脑技术宅们提升自己软件测试的能力。
第一部分:软件测试的艺术1. 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指的是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式对软件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以确定其是否满足规格和需求,同时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的结合,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
2. 软件测试的目标软件测试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确保软件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3. 软件测试的原则- 全面性:对软件的各个功能和特性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 独立性:软件测试应该与软件开发相互独立,以确保测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 可重复性:测试过程应该是可重复的,即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执行相同的测试用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自动化:通过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脚本,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可以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方法。
- 黑盒测试:只关注软件的输入和输出,而不考虑内部的实现细节。
通过输入不同的测试数据,检查软件的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白盒测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逻辑,通过检查代码的覆盖率和内部状态来判断软件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质量保证指南1. 需求管理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需求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需求管理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确认等步骤,确定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只有清晰明确的需求,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提高测试效果。
软件测试的艺术(第3版)第05章 模块(单元)测试
BB stub
stubC
DD stub
FF stub
stubH
I
J
5.3.1 自顶向下的测试 ——自顶向下增量测试中的桩模块
A
B
C
D
显示跟踪信息
显示传递信息
返回一从不调用其他模块的终端模块开始测试,选择下一 个模块进行增量测试的原则是:该模块调用的所有 的模块都已经事先经过了测试。 为了测试低层模块,需要为它们设计驱动模块:即 包含着有效的测试输入、调用被测模块且显示输出 的模块。
Driver
Driver
Driver D
Driver F
Driver H
I
J
K
L
5.3.2 自底向上的测试 —自底向上增量测试中的驱动模块
A
B
C
D
调用从属模块
调用从属模块, 并传递参数
调用从属模块, 并要求得到参数
兼有B,C的功能
5.3.3 自顶向下测试和自底向上测试 的比较
如果主要缺陷发生在程序顶层将非常有利 优点 早期程序框架可以进行演示,即提早发现主要的控 制问题
A
B
C
D
E
F
5.2 增量测试
模块测试除了要考虑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测试用例 集之外,还有就是将模块组装成工作程序的方式。 两类测试方法
非增量测试:先独立地测试每个模块,然后再将所有这些模 块组装成完整的程序测试,又称为崩溃(big-bang)测试。 增量测试:将被测模块组装到测试完成的模块集合中,然后 再进行测试。 注:在进行增量模块测试时,模块测试和集成是同步进行 的,集成测试就是模块测试的隐含部分,往往并不作为一 个独立的测试步骤。
模块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教程第三版
软件测试教程第三版软件测试教程第三版是一本非常全面而且深入的书籍,它涵盖了软件测试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适用于初学者和有经验的测试人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该教程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该教程第三版首先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它解释了为什么软件测试是重要的,以及如何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
它详细介绍了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步骤,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定有效的测试策略和方法。
接下来,该教程深入讲解了软件测试的各个技术和方法。
它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等。
每个技术和方法都有详细的定义、实践步骤和优缺点分析。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项目类型选择适合的测试技术,并学会如何应用它们来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此外,该教程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测试工具和框架。
它涵盖了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缺陷管理工具等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工具和框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测试工作。
对于有经验的测试人员来说,这些工具和框架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该教程还涵盖了一些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管理的主题。
它解释了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如何制定软件质量标准,如何在测试中评估和改进软件质量。
它还介绍了测试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如何分配人力资源、如何制定测试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何与开发团队和其他团队合作等等。
这些主题对于测试团队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测试工作。
总的来说,软件测试教程第三版是一本非常全面而且实用的书籍。
它深入探讨了软件测试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经验的测试人员进阶。
无论你是对软件测试感兴趣的学生,还是从业多年的测试工程师,这本书都是你学习和参考的宝贵资料。
阅读并运用该教程,你将能够提高自己的软件测试技能,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软件测试的艺术第三版读后感
软件测试的艺术第三版读后感以前总觉得软件测试嘛,不就是点点这儿、戳戳那儿,看看软件会不会突然抽风。
但这本书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拍拍我的肩膀说:“年轻人,你想的太简单喽!”它告诉我软件测试可不是这么随意的事儿,那可是有一整套科学又严谨的体系的。
书里讲的那些测试方法,就像一个个武林秘籍。
比如说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这俩就像是软件测试江湖里的两大门派。
黑盒测试就像是从外面观察一个神秘的黑盒子,不管里面是啥构造,只要输入一些东西,看它输出啥,然后判断这个盒子是不是正常工作。
这就像是给软件来一场外部大体检,不关心它内部是怎么运作的,只看表现。
而白盒测试呢,那就是要把这个盒子拆开,仔细研究里面的线路、零件啥的,看看代码的逻辑是不是正确,这就感觉像是给软件做内部精密检查的超级工程师。
还有那些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什么边界值分析啦、等价类划分啦,就像是精心打造的武器。
边界值分析就像是在悬崖边试探,看看软件在最极限的情况下会不会一脚踩空掉下去。
比如说一个输入框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那1和100就是悬崖边,必须得好好测试下在这两个边界上软件的表现。
等价类划分呢,就像是把一群相似的东西归归类,然后从每个类里挑一个代表来测试。
这就大大减少了测试的工作量,又能保证测试的全面性,就像用最少的兵力守住最多的阵地一样聪明。
书里还强调了测试人员的心态。
测试人员就像是软件的挑刺大师,但又不能是那种乱挑刺的。
要抱着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因为跟开发人员关系好就放水,也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把软件说得一无是处。
这就像是一个裁判,要严格按照规则来,不偏不倚。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感觉讲得有点太理论了,就像一个老学究在那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让人读着读着有点犯困。
但总体来说,它就像一本软件测试的入门宝典,把我这个对软件测试一知半解的小白,慢慢引向了软件测试的大门深处。
让我知道了原来软件测试有这么多的门道,这么多的讲究。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学会几招功夫的小徒弟,迫不及待地想在软件测试这个大江湖里闯荡一番,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软件里的小怪兽,然后用我新学到的测试秘籍把它们统统打败!。
软件项目管理第3版第8章习题答案参考答案质量管理
软件项⽬管理第3版第8章习题答案参考答案质量管理[填空][审计]1、()是对过程或产品的⼀次独⽴质量评估。
[填空][缺陷成本]2、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
[填空][软件质量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质量控制]3、质量管理包括()、()、()等过程。
[填空][软件质量]4、()是软件满⾜明确说明或者隐含的需求的程度。
[填空][产品运⾏,产品转移,产品修改]5、McCall质量模型关注的3个⽅⾯是()、()、()。
[填空][质量控制]6、质量管理总是围绕着质量保证和()过程两个⽅⾯进⾏。
[填空][项⽬执⾏过程审计,项⽬产品审计]7、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是()和()。
[是⾮][A]1、质量是满⾜要求的程度,包括符合规定的要求和客户隐含的需求。
()[A]正确[B]错误[是⾮][A]2、软件质量是软件满⾜明确说明或者隐含的需求的程度。
()[A]正确[B]错误[是⾮][B] 解析:这个地⽅的质量是整体质量(不是后期的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可以提⾼整体质量,也就是不能靠后期测试提⾼档次),整体质量是靠前期的规划、设计,质量保证措施提⾼的。
3、软件质量可以通过后期测试得以提⾼。
()[A]正确[B]错误[是⾮][A]4、质量计划可以确定质量保证⼈员的特殊汇报渠道。
()[A]正确[B]错误[是⾮][B]5、软件质量是代码正确的程度。
()[A]正确[B]错误[单选][D]1、下列不属于质量管理过程的是()[A]质量计划[B]质量保证[C]质量控制[D]质量优化[单选][C]2、项⽬质量管理的⽬标是满⾜()的需要[A]⽼板[B]项⽬经理[C]项⽬[D]组织[单选][A]3、下列属于质量成本的是()[A]预防成本[B]缺陷数量[C]预测成本[D]缺失成本[单选][C]4、下列不是质量计划⽅法的是()[A]质量成本分析[B]因果分析图[C]抽样分析[D]基准对照[单选][D]5、下列不是软件质量模型的是()[A]Boehm质量模型[B]McCall 质量模型[C]ISO/IEC 9216质量模型[D]Mark质量模型[单选][B]6、质量控制⾮常重要,但是进⾏质量控制也需要⼀定的成本,()可以降低质量控制的成本。
读《软件测试的艺术》——第一章
读《软件测试的艺术》——第⼀章简介《软件测试的艺术》作为元⽼级别的测试理论书籍,在业内⾮常经典且有⼝皆碑,书中提出的软件测试为求错⽽⾮求证的观点⾄今仍在学术界被⼴泛讨论。
本书还为计算机界⼀个最为重要的主题提供了⼀个长期、基本的指南:如何确保所开发的所有软件做了应该做的,同样重要的是,未做不该做的?40多年前本书最早出版时,有⼀条著名的经验:在⼀个典型的编程项⽬中,软件测试或系统测试⼤约占⽤50%的项⽬时间和超过50%的总成本。
事实上,即使在4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经验仍然成⽴。
在任何软件开发项⽬中,测试依然扮演重要⾓⾊。
然⽽,与软件开发的任何其他⽅⾯相⽐,⼈们对软件测试仍然知之甚少,软件测试从始⾄终未曾成为热门课题。
测试,依然是软件开发中的“⿊⾊艺术”。
随着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现代软件企业的重视,本书也如同被尘封的宝藏⼀般被发掘并受到追捧。
尽管市⾯上的测试书籍琳琅满⽬,但它们的源泉之⼀正是本书。
本书旨在成为实⽤且脚踏实地的⼿册,其精悍凝练的篇幅可以让⼈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关于软件测试的真知灼见。
正如⼀位⾖瓣读者所⾔:很直⽩的软件测试书,覆盖⾯很全⾯。
看过之后,令以前对软件测试⼀知半解的⼈顿时对软件测试有了新的、系统性的了解。
作为⼀个测试领域的⼩学⽣、初学者,我会把本书作为⼀本⼊门参考书;⽽有⼀定经验的测试⼯程师更应当将本书作为理论指南,借此机会梳理⾃⼰的知识框架;对开发⼈员⽽⾔,本书可以帮助你在最短时间内建⽴起⼀个测试理论框架,从⽽在编码时保有⼀些测试思想。
同时,在极限编程中,开发者需要编写单元测试⽤例;对测试管理者(项⽬经理)⽽⾔,本书内容有助于你根据具体项⽬情况指定更合理、更有效的测试计划。
总之,测试是个相⽐开发来讲门槛不算太⾼的职业(当然要做到精深绝⾮易事)。
⼀次⾃评价测试40年来,软件测试变得⽐以前容易得多,也困难得多。
之所以变得更困难,是由于⼤量编程语⾔、操作系统以及硬件平台的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 调试的原则
8.6.2修改错误的技术
存在一个缺陷的地方,很有可能还存在其他缺陷 应纠正错误本身,而不仅是其症状 正确纠正错误的可能性并非100%
修改错误的代码本身也可能是错误的,需要更严格测试
正确修改错误的可能性随着程序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应意识到改正错误会引入新错误的可能性
8.1 蛮力法调试
插入输出变量值的打印语句
可以显示程序的动态状态,让检查的信息可以相对容易地与源程 序联系起来 缺点
主要是碰运气,而不是鼓励我们去思考程序中的问题 所产生的需要分析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要求我们修改源代码,这些修改可能会掩盖症状或引入新的错误 可能对小型程序有效,但如果应用到大型程序,成本就相当高, 对某些类型的程序,甚至无法使用这种方法
测试法调试的适用情况 不是完全独立的方法,通常与归纳法一起使用,以获得进行假设 和/或证明假设所需的信息;也可以与演绎法一起使用,以排除某 些原因,提炼剩下的假设,并/或证明假设。
8.6 调试的原则
8.6.1 定位错误的原则
动脑筋 对错误症状的有关信息动脑筋进行分析 如果遇到了僵局,就留到稍后解决 发挥潜意识的作用 如果遇到了困境,就把问题描述给其他人听 描述过程可能会帮助我们发现新的东西 仅将暴力调试作为辅助手段 无计划、盲目、成功机会小,而且会将新错误引入程序
建立一份所有想像得到的错误原因的清单 详细检查所有数据,尤其是寻找存在矛盾的地方,然后尽量 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仅留一条 如果所有的原因都被排除,在增加额外的测试用例,得到更 多的数据来设计新的推测 用现有的线索来提炼这个推测,以具体到能够指出错误
利用数据排除可能的原因
3.
4.提炼剩下的假设Fra bibliotek 缺点
仍然是碰运气为主 常会生成数量过于庞大的无关数据
8.2 归纳法调试
从线索(错误的症状)出发,寻找线索之间的联系 使用归纳法的调试过程
不能 确定相关 数据 组织数据 研究数据 间联系 构造假设 能 证明假设 能 修改错误
不能
8.2 归纳法调试 ——步骤
1. 2. 3. 确定相关数据 组织数据 作出假设
错误分析
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 谁制造了这个错误? 如何避免该错误的出现? 为什么错误没有早些被发现? 该如何更早地发现错误?
8.1 蛮力法调试
使用内存信息输出调试
是最缺乏效率的蛮力调试方法
难以在内存区域与源程序中的变量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内存信息输出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数据,大多是无关的 内存信息输出产生的是程序的静态快照,而发现错误还需 要研究程序的动态状态(在a状态向b状态转换时如果发现 错误就意味着错误已经定位了) 通过分析输出的内存信息来发现问题的方法并不太多
8.1 蛮力法调试
蛮力调试法的特点
使用比较普遍,不需要过多思考 效率低下,成功率低
何时适宜使用?
其他方法都失败 作为思考过程的补充,但不能替代思考过程
蛮力调试法的三种类型
利用内存信息输出来调试 根据一般的“在程序中插入打印语句”建议来调试 使用自动化的调试工具进行调试
第8章 调试
8.1 蛮力法调试 8.2 归纳法调试 8.3 演绎法调试 8.4 回溯法调试 8.5 测试法调试 8.6 调试的原则 8.7 错误分析
第8章 调试
执行一次成功的测试,即发现错误之后要进行调试工作 调试的步骤 第一步:定位错误,确定程序中错误的准确性质和位置,占调试 的绝大部分工作量(大概95%) 第二步:修改错误 调试的障碍 个人自尊心:调试说明程序员会在设计或编码时犯错误 热情耗尽:调试耗费脑力,承受较大压力 可能会迷失方向:错误实际上可能出现在程序的任何部位 必须自力更生:关于调试过程的研究、资料和正式的指南都比较 少
证明剩下的假设
8.4 回溯法调试
回溯法
沿着程序的逻辑结构回溯不正确的结果,直到找到程序逻辑出错 的位置。 从程序产生不正确结果的地方开始,从该处观察到的结果推断出 程序变量应该是什么值,并从这个位置开始逆向执行程序,重复 使用“如果程序在此处的状态是这样的,那么程序在上面位置的 状态就必然是那样的”过程,就能很快定位出错误。
4.
证明假设
例子 page88
8.3 演绎法调试
从普遍的理论和前提出发,使用排除和精炼的过程, 达到一个结论 使用演绎法的调试过程
列出可能 的原因 使用 排除法 都被排除 收集更多 数据 提炼剩下 的假设 证明剩下 能 修改错误 的假设 不能
8.3 演绎法调试 ——步骤
1. 2. 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或假设
不仅对原先的错误情景进行测试,还应该执行回归测试,以判定是否引入了新 错误
修改错误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也是临时回到设计阶段的过程 应修改源代码,而不是目标代码
有可能是在使用试验法调试 目标代码与源代码不同步,重新编译可能错误再次出现
8.7 错误分析
调试的价值
消灭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质量 通过对错误的分析,让我们了解软件错误的一些本质,可以 为改进将来的设计、编码和测试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回溯法的适用情况
小型程序
8.5 测试法调试
测试法 使用测试用例进行调试,当发现了某个被怀疑的错误的症状之后, 我们需要编写与原先有所变化的测试用例,尽量确定错误的位置。 两种类型的测试用例
供测试的测试用例:目的是暴露出以前尚未发现的错误,每个测试用 例尽量涵盖较多的条件 共调试的测试用例:目的是提供有用的信息,供定位某个被怀疑的错 误使用,每个测试用例仅需要覆盖一个或几个条件。
列举出所有知道的程序执行的正确和不正确之处,这些不正确之 处即是症状
组织相关数据,以便观察线索间的模式,找到矛盾、事件。 用“是什么”、“在何处”、“何时”、“多大程度”对症状进 行描述
研究线索之间的联系,利用线索结构里可能的模式作出一个或多 个关于错误原因的假设,选择最有可能的假设 将假设与其最初的线索或数据想比较,证明假设的合理性,确定 这些假设完全可以解释这些线索的存在
8.1 蛮力法调试
自动化调试工具
使用编程语言的调试功能,或使用特殊的交互式调 试工具来分析程序的动态状态
使用的语言功能:产生可打印的语句执行轨迹的机制,子程 序调用以及/或者对特定变量的修改 调试工具的设置断点功能:程序执行到某条特定语句或改动 了某个特定变量的值时暂停执行,然后程序员就可以检查程 序的当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