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基本逻辑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知识点:不等式和简易逻辑_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不等式和简易逻辑_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不等式和简易逻辑_知识点总结
(1)集合的分类
(2)集合的运算
①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
②A∩B={x|x∈A且x∈B}
③A∈B={x|x∈A或x∈B}
④ A={x|x∈S且x A},其中A S.
2、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①|x|0) -a
|x|>a(a>0) x>a,或x ②|f(x)|
|f(x)|>g(x) f(x)>g(x)或f(x) ③|f(x)| ④对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值符号的绝对值不等式,利用“零点分段讨论法”去绝对值. 如解不等式:|x+3|-|2x-1|
3、简易逻辑知识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是判断简单合题与复合命题的依据;真值表是由简单命题和真假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依据,理解好四种命题的关系,对判断命题的真假有很大帮助;掌握好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2)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
p 非p
真假
假真
p且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
p或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
(3)四种命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
(4)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
①若p q且q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p q且q 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p q且q 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④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形式,如a > b、a ≤b 等。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性质2: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3: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4:如果a > b,a c > b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2.1 加减法不等式介绍加减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 + c > b + c;a > b 且c < 0,a + c < b + 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加减法的不等式问题。

2.2 乘除法不等式介绍乘除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c > bc;a > b 且c < 0,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乘除法的不等式问题。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的问题,可将b 移至不等式右边,得到a b > 0。

举例说明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且c > 0 的问题,可将不等式两边乘以c,得到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如判断身高、体重等是否符合要求。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2 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如解a > b 且c > d 的问题,可先解a > b,再解c > d,求交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8条证明过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8条证明过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如果x>y,那么y<x;如果y<x,那么x>y;(对称性)②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③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原则,或叫同向不等式可加性)④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z;(乘法原则)⑤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z;⑥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⑦如果x>y>0,m>n>0,那么xm>yn;⑧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负数)或者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④乘法单调性:⑤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⑥正值不等式可乘方:⑦正值不等式可开方:⑧倒数法则。

[2]……如果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可以论证大量的初等不等式,以上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①相同点:无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②不同点: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等式仍然成立,但是对于不等式来说,却不大一样,在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在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原理:①不等式F(x)< G(x)与不等式G(x)>F(x)同解。

②如果不等式F(x)< G(x)的定义域被解析式H(x )的定义域所包含,那么不等式F (x)<G(x)与不等式F(x)+H(x)<G(x)+H(x)同解。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一、逻辑用语1.假设2.推断3.因此4.由此可见5.举例说明6.反证法7.反推法8.只如果...才...9.除非...才...10.既然...就...11.与其...不如...12.既不是...也不是...二、不等式知识点1.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两个表达式或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表示方法。

不等式通常用符号<(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等来表示。

2.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相等数的和(或积)与它们的任一数的和(或积)相等。

即若a=b,则a+c=b+c,a×c=b×c。

(2)两个不等数的和(或积)与它们的任一数的和(或积)的大小关系与原不等式的大小关系相反。

即若a>b,则a+c>b+c,其中a,b,c都是实数。

(3)若a>b,则-a<-b;若a<b,则-a>-b。

(4)若a>0,b>0,则a>b与1/a<1/b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5)若a>0,b>0,则a>b与1/a<1/b之间存在着等价关系。

(6)若a>0,则a²>0。

3.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式的解法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

解不等式问题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对不等式两边进行相同的变换;(2)如果要乘以负数,记得改变不等式的方向;(3)特殊要点:对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有所不同,要先确定分母的正负性,并作出讨论。

文章在数学领域,逻辑推理和不等式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逻辑推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推理方法,通过假设、推断、举例等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不等式是数学中表达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不等式可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下面我们将通过整理逻辑用语和不等式知识点,来探讨它们在数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1、比较法: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作商)—变形—判断—结论.作差法:差与“0”比较。

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经常需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判断其正负.作商法:商与“1”相比较。

作商时,需要满足两者均为正数。

2、综合法(顺推):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其特点是“执因索果”,即由“已知”,利用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的性质逐步推向“未知”。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A B1B2…Bn B,及从已知条件A 出发,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B.3、分析法(逆推):从求证的结论出发,分析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即“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4、放缩法:要证明不等式A<B 成立,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通过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达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①不等式的传递性;②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常用的放缩技巧有:①应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放缩;②舍掉(或加进)一些项;③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

5、反证法:即从正难则反的角度去思考,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 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6、常数代换法常数代换是指利用某些带有常数项的恒等式,把常量化为变量代入到所求证的式子中,以到达化繁为简的目的。

常用的带有常数项的恒等式,可由题目中的条件变形得到,也可用常用的公式或公式变形。

7、几何法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几何法。

不等式与推理证明

不等式与推理证明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通过归纳法,可以从一个或有限个初 始情况推导出一般的结论。
反证法是通过假设与要证明的结论相 反的情况,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证 明原命题正确的方法。例如,费马大 定理的证明就使用了反证法。
物理定理的证明
物理定理的证明
物理定理的证明依赖于实验和观测数据,通过实验验证和 逻辑推理来证明物理定理的正确性。例如,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等。
代数法通常用于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求得不 等式的解集。
代数法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等,以确保解题 过程的正确性。
几何法
几何法是通过几何图形直观地解释和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方法。通过绘制图形,将不等式 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从而更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性质。
例子
应用场景
如果$1^2 = 1$,$2^2 = 4$, $3^2 = 9$,则归纳出$n^2 = n times n$的一般性结论。
适用于大量具体实例的情况,通 过归纳法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05
推理证明的实例
数学定理的证明
数学定理的证明
数学归纳法
反证法
数学定理的证明是推理证明的一种重 要形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公式的 应用,可以证明数学定理的正确性。 例如,勾股定理、欧几里得定理等。
热力学
热力学中的不等式用于描述热量的传递、热容和熵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热力学 第二定律可以用不等式来表示,限制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
电磁学
在电磁学中,不等式用于描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规律,例如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 这些不等式为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力的计算提供了基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证明方法
通过构造平方和并利用非负性进行证明。
应用领域
在线性代数、函数分析和概率论中有广泛应用,如证明某些函数的可 积性等。
切比雪夫不等式
定义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序列,序列和的乘积小于或等于序列各项乘积 的和。
证明方法
通过排序后应用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进行证明。
应用领域
在数论、概率论和统计学中有应用,如证明某些概率分布的性质等。
06
经典不等式介绍及其证明
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定义
对于所有非负实数,算术平均数永远大于或等于 几何平均数。
证明方法
通过数学归纳法或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证明。
应用领域
在概率论、信息论和统计学中广泛应用,如证明 熵的最大值等。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定义
对于任意两个向量,它们的内积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它们的模的乘 积。
数列的单调性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即数列是递增还是 递减。
数列的有界性
通过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证明数列的有界性,即数列的每一项都落 在某个区间内。
数学归纳法中的不等式证明
在数学归纳法中,经常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证明,如证明某 个不等式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05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策略
不等式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研究不等式有 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概述
01
传递性
02
可加性
03 可乘性
04
特殊性
对称性
05
如果a>b且b>c,则a>c。 如果a>b,则a+c>b+c。 如果a>b且c>0,则ac>bc。 任何数都大于负数,小于正数。 如果a=b,则b=a。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

以下是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等式与不等式的知识点总结:
1. 集合:集合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明确的概念的加总。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则是集合之间关系的三大类。

2. 常用逻辑用语:包括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以及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3. 等式与不等式:等式和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等式是表示相等的数学表达式,而不等式则是表示大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4.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结果仍相等;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5. 不等式的性质:正数乘以不等式两边,不等号的方向会发生变化;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会发生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可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数学老师。

各类不等式的解法

各类不等式的解法

各类不等式的解法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1)对称性或反身性:a>b ⇔b<a ;(2)传递性:若a>b ,b>c ,则a>c ;(3)可加性:a>b ⇒a+c>b+c ,此法则又称为移项法则;(4)可乘性:a>b ,当c>0时,ac>bc ;当c<0时,ac<bc 。

不等式运算性质:(1)同向相加:若a>b ,c>d ,则a+c>b+d ;(2)正数同向相乘:若a>b>0,c>d>0,则ac>bd 。

特例:(3)乘方法则:若a>b>0,n ∈N +,则n n b a >;(4)开方法则:若a>b>0,n ∈N +,则n 1n 1b a >;(5)倒数法则:若ab>0,a>b ,则b1a 1<。

例1: 1)、5768--与的大小关系为 .2)、设1->n ,且,1≠n 则13+n 与n n +2的大小关系是 .3)已知,αβ满足11123αβαβ-+⎧⎨+⎩≤≤≤≤, 试求3αβ+的取值范围. 例2.比较()21+a 与12+-a a 的大小。

例3.解关于x 的不等式m x x m +>+)2(。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0(02>>++a c bx ax 或 )0.(02><++a c bx ax 的求解原理: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推证出任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1.解下列不等式:(1)02322≥--x x (2)01692>++x x (3)542<-x x (4)0122≤++x x2.解不等式组 (1)22371002520x x x x ⎧--≤⎨-+>⎩ (2)2223054x x x x ⎧-->⎨->⎩3.若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2,3),求不等式02<-+b ax cx 的解集.4.当k 为何值时,不等式08322<-+kx k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 三、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1.分式不等式解法2.高次不等式解法:数轴标根法(奇穿偶切)典型例题例1解下列不等式(1)x -3x +7 <0 (2)3+2x <0 (3)4x -3 >2-x 3-x-3 (4) 3x >1 例2 解下列不等式:(1)(x+1)(x-1)(x-2)>0 (2)(-x-1)(x-1)(x-2)<0(3) x(x-1)2(x+1)3(x+2)≤0 (4)(x-3)(x+2)(x-1)2(x-4)>0(5)015223>--x x x (6)0)2()5)(4(32<-++x x x . (7)22123+-≤-x x(8)12731422<+-+-x x x x 四、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解无理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就是将其转化为有理不等式组,在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等价变换 题型Ⅰ:⎪⎩⎪⎨⎧>⇒⎭⎬⎫≥≥⇔>)()(0)()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定义域型 例1 解不等式⑴0231≤---x x ⑵125->-x x 题型Ⅱ:⎩⎨⎧<≥⎪⎩⎪⎨⎧>≥≥⇔>0)(0)()]([)(0)(0)()()(2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型 例2 解不等式x x x 211322+>+- 题型Ⅲ:⎪⎩⎪⎨⎧>>≥⇔<2)]([)(0)(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型 例3解不等式x x x 211322+<+- 例4解不等式1112-+>+x x 例5解不等式36922>-+-x x x五、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关键就在于去掉绝对值,而去掉绝对值,则需要对绝对值中的零点进行讨论,一般来说一个零点分两个范围,两个零点分三个零点,依次类推.(1)含有一个绝对值: 不等式)0(><a a x 的解集是{}a x a x <<-; 不等式)0(>>a a x 的解集是{}a x a x x -<>或,不等式)0(><+c c b ax 的解集为 {})0(|><+<-c c b ax c x ; 不等式)0(>>+c c b ax 的解集为 {})0(,|>>+-<+c c b ax c b ax x 或(2)含有多个绝对值:零点分段法例1 解不等式(1)5500≤-x . (2)752>+x (3)32≥-x(4)1≤ | 2x-1 | < 5. (5) |4x-3|>2x+1例2解不等式:(1)|x -3|-|x +1|<1. (2)|x |-|2x +1||>1.例3 已知函数f (x )=|x -2|-|x -5|.(I )证明:-3≤f (x )≤3;(II )求不等式f (x )≥x 2-8x +15的解集.六、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利用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代数不等式例1.解不等式66522252.0-+---≥x x x x例2.解不等式154log <x . 例3.解不等式:)10(log 31log ≠<-<-a x x a a例4.1>a 时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2[log 12>++-+x x x x aa a 七、基本不等式(也叫均值不等式)1.基本不等式2.(1)a 2+b 2≥2ab (a ,b ∈R) (2)ab ≤(a +b 2)2(a ,b ∈R)(3)a 2+b 22≥(a +b 2)2(a ,b ∈R) (4)b a +a b≥2(a ,b 同号且不为零) 上述四个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都是a =b.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设a>0,b>0,则a ,b 的算术平均数为a +b 2,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设x ,y 都是正数.(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2)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 练习1.已知两个正数a ,b 的等差中项为4,则a ,b 的等比中项的最大值为( )A .2B .4C .8D .162.若a ,b ∈R ,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a 2+b 2>2abB .a +b≥2ab +1b ≥2ab +a b≥2 3.若x +2y =4,则2x +4y 的最小值是( )A .4B .8C .22D .4 24.当x>1时,求函数f(x)=x +1x -1的最小值________. 5.已知x ,y>0,且满足x 3+y 4=1,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6.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 400吨,每次都购买x 吨,运费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 万元,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 =________.7. 已知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求证:(1a -1)(1b -1)(1c-1)≥8. 八、不等式的证明(一)比较法:1.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与0的关系——结论2.比较法之二(作商法)步骤:作商——变形——判断与1的关系——结论例1 求证:x 2 + 3 > 3x例2 a ,b ? R +,且a b ≥,求证:a b b a b a b a ab b a ≥≥+2)((二)综合法 1.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12n A B B B B ⇒⇒⇒⇒⇒L3.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学生版)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学生版)

高一数学培优班学案不等式的的证明1. 理解并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与分析法;2. 会利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预习内容:1.实数大小必较法则:baba-⇔>baba-⇔=baba-⇔<2. 基本不等式:⑴如果,a b∈, 那么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时, 等号成立.⑵. 如果,a b∈, 那么2a b+≥当且仅当a b=时, 等号成立.3.均值不等式:如果,a b R+∈,那么22ab a ba b++≤≤≤4.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与分析法了解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的基本方法即反证法与放缩法..换元法所谓间接证明即是指不直接从正面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论题为假,或转而证明它的等价命题为真,以间接地达到目的。

其中,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反证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命题的条件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具体地说,反证法不直接证明命题“若p则q”,而是先肯定命题的条件p,并否定命题的结论q,然后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矛盾,从而断定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第三步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式成立。

所谓放缩法,即是把要证的不等式一边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使之得出明显的不等量关系后,再应用不等量大、小的传递性,从而使不等式得到证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证明不等式中的常用方法,尤其在今后学习高等数学时用处更为广泛。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简单例证体会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符号。

1.综合法:从①已知条件、②不等式的性质、③基本不等式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 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又叫由导法.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12n A B B B B ⇒⇒⇒⇒⇒12n 12n 12,,,R ,1,(1)(1)(1)2nn a a a a a a a a a +∈=+++≥ 例2.已知且求证:2分析法:从要证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这是一种执 索 的思考和证明方法.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3.例求证课后练习例1.已知.1≠a 求证:(1);122->a a (2).1122<+a a例2.,,0,,a b c >已知且不全相等222222()()()6a b c b c a c a b abc +++++>求证:例3.设0,0>>b a ,分别用分析法与综合法求证: .2233ab b a b a +≥+例4.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b a <分别用分析法与综合法求证:.ba mb m a >++例5在ABC ∆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14,外接圆半径为1,三边长为,,a b c求证111a b c++ 例6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的三边为,,a b c ,面积为S 求证:222a b c ++≥例7:已知,,()lg ,3n n na b c a b c n f n ++=为正数,是正整数,且 12 ( ) n B B B B A ⇐⇐⇐⇐⇐ 结步步寻求不等式已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知求证:2()(2).f n f n ≤点评:本题采用采用的是把几个不等式相加(或相乘)的方法,这是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变形方法.例8:已知a >0,b >0,且a +b =1。

逻辑的四大基本定律

逻辑的四大基本定律

逻辑的四大基本定律贝叶斯(Bayes)逻辑是一种基于条件概率的推理方法,它是现代数理统计的重要工具,我们在许多社会科学应用中发现它的优势,例如我们研究不同情景做出逻辑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它的思想强调的是一个活动的先验可能性的定义,而不是一系列证明过程。

贝叶斯逻辑定义了四大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是决定贝叶斯推理思想之基础:(1)朴素定理(Product rule):假设两个事件A和B是相互独立的(我们称它们为事件A和B),则已知A的概率乘以B的概率,得到的同时发生的概率(P(A,B))等于A的概率乘以B的概率。

因此p(A, B) = p(A) × p(B)(2)贝叶斯定理(Theorem of Total Probability):已知某一概率现象发生了W 个事件,则当时发生此概率现象的概率为:p(X) = ΣtP(X|t)P(t)其中t代表我们枚举出来的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P(X|t)表示其中有一次事件t发生,此概率现象X发生的概率,P(t)表示一次事件t发生的概率。

(3)不等式定理(Inequality theorem):已知某概率现象的概率p,则由朴素定理可得:p≤P(X, T)其中T是一概率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X代表X在实际上发生的概率。

(4)泰勒-马太定理(Bayes’ theorem):已知A, B和T为概率现象,则P(A|B)= [P(B|A)×P(A)] / P(B)这些是贝叶斯逻辑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贝叶斯推理过程,它使我们能够首先根据一个现实情况定义一个事件的先验可能性,然后根据新的事件发生的不同概率,改变先验可能性,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后验概率,这些都构成了推理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对于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选择题,解答时,一是利用不等
式的相关性质,其中,特别要注意不等号变号的影响因素,如数乘、
取倒数、开方、平方等;二是对所含字母取特殊值,结合排除法去
选正确的选项,这种方法一般要注意选取的值应具有某个方面的代
表性,如选取0、正数、负数等.
题型一
题型二
谢谢!
≤ .
2 2 2 2
2
2
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π+ππ≤ 和− ≤2
2
2
2
-
π

π
≤ 的错误,导致该种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 , 不能同时取到
2
2
2 2
4
π
和 − 以及忽视了α,β 的大小关系.
4
错因分析: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易出现 − ≤
题型一
题型二
正解: ∵
题型三
题型四
π
π
− 2≤α<β≤2,
π π -
π

的取值范围为 - ,
,
的取值范围为 - ,0 .
2
2 2 2
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性质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严
格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
在使用不等式的性质时,如果是由两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其差的取
值范围,一定不能直接作差,而要先转化为同向不等式后再求和.
第一讲 不等式
和绝对值不等式
一 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
性质
学习目标: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与不等式知识点整理1.集合是由一组对象组成的整体。

A set is a whole composed of a group of objects.2.如果A是B的子集,则B包含A的所有元素。

If A is a subset of B, then B contains all elements of A.3.并集是指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集合。

The union is the total set of all elements in a set.4.交集是指集合中共同元素的集合。

The intersection is the set of common elements in a set.5.补集是指所有不属于该集合的元素的集合。

The complement is the set of all elements not belonging to that set.6.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The empty set is a set with no elements.7.子集个数为n的集合,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2的n次方。

For a set with n elements,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n its power set is 2 to the power of n.8.逻辑与表示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Logic AND represents the satisfaction of two conditions simultaneously.9.逻辑或表示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Logic OR represents the satisfaction of one condition.10.逻辑非表示条件的否定。

Logic NOT represents the negation of a condition.11.逻辑等价表示两个条件具有相同的真值。

Logic equivalence indicates that two conditions have the same truth value.12.逻辑蕴含表示如果条件A成立,则条件B一定成立。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关系

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关系

不等式的除法性质:如果a>b且c>0,则a/c>b/c;如果a>b且c<0,则a/c<b/c。
分类
严格不等式:严格不满足等 号的不等式
弱不等式:满足等号的不等 式
广义不等式:包括严格不等 式和弱不等式
举例说明
举例:a>b,表示a比b大
举例:a≥b,表示a大于或等于b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举例1) > 2, 解为 x > 5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
投资组合优化问 题:利用不等式 表示投资比例和 预期收益的关系, 解决最优投资组 合的选择问题。
生产计划问题: 通过不等式表示 生产能力、市场 需求和利润之间 的关系,制定最 优的生产计划。
交通流量控制问 题:利用不等式 表示道路通行能 力和交通流量的 关系,实现交通 流量的有效控制。
资源分配问题: 通过不等式表示 资源分配和效益 之间的关系,实 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
应用场景
最大最小值问题:利用不等式求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排序问题:利用不等式对多个数进行排序,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 优化问题:利用不等式优化设计方案,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物理问题:利用不等式解决物理中的力学、热学等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举例:a≤b,表示a小于或等于b
不等式的解法
代数解法
定义:通过代数 运算求解不等式 的方法
常用方法:移项、 合并同类项、化 简等
注意事项:不等 号的方向在解的 过程中可能会发 生变化
举例说明:解不 等式x+2>3
几何解法
几何解释:不等式表示的 几何意义
图形表示:通过图形直观 地展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法常用思想

不等式的解法常用思想

函数图像表示
定义
将不等式转换为函数图像表示,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来 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实例
对于不等式 (f(x) > g(x)),可以将其转换为函数图像上 的点,通过观察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04
逻辑方法
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通过否定结论来证明命题的方法。首先假设与结论相反的情况,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 结果,从而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十字相乘法
用于分解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系数交叉相乘等于一次项系数的不等式。
配方法
完全平方公式
将不等式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简化不等式。
平方差公式
用于将不等式左边转化为平方差形式,简化不等式。
参数法
参数代入法
引入参数,将不等式转化为更易于处理 的形式。
VS
参数消元法
通过消去参数,将不等式转化为更易于处 理的形式。
解释
当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关系不变。
02
代数方法
乘除法
乘法消元法
通过将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 或负数,将不等式转化为更容易处理 的形式。
除法消元法
通过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 或负数,将不等式转化为更容易处理 的形式。
因式分解
提取公因式法
将不等式左边提取公因式,简化不等式。
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般性命题,推导出个别事物的性质。
在不等式证明中,演绎法常常用于根据已知的不等式性质推导出新的不等式,例如根据均值不等式推 导其他不等式。
05
实际应用
经济问题
供需平衡
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当 供应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反之,价格上 升。这种关系可以转化为不等式进行建模和 分析。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
个非空真子集.
第1课时
集合
链接教材 夯基固本
典例精研
核心考点
课时分层作业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示
{x|x∈A,且x∈B} ∁ A=_______________
{x|x∈A,或x∈B} A∩B=________________
{x|x∈U,且x∉A}
A∪B=________________
则(
)
A.M N
B.N

M
C.M=N
D.M∩N=⌀
(2)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且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
_____________.
1
2
2+1
,因为k∈Z,所以2k+1为奇数,故N
2
(1)B (2)[-1,+∞) [(1)因为x=k+ =
综上,S={0,1},或S={-1,1}.]
名师点评
解决集合含义问题的注意点
一是确定构成集合的元素;二是确定元素的限制条件;三是根据元素的特征(满足的条
件)构造关系式解决相应问题.
第1课时
集合
链接教材
夯基固本
典例精研
核心考点
课时分层作业
[跟进训练]
1.(1)(2023·上海高考)已知集合P={1,2},Q={2,3},若M={x|x∈P且
(4)五个特定的数集的表示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记法
N
N* (或N+ )
____________
Z
___
Q
___
R
___
第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1) a>b ⇔a-b>0; (2) a=b ⇔a-b=0;(3)a<b ⇔a-b<0
(4) a>b,b>c ⇒a>c; (5)a>b ⇒a+c>b+c;(6)a>b,c>0⇒ac>bc;(7)a>b,c<0⇒ac<bc. 推论:(1) a>c,c>d ⇒a+c>b+d; (2) a>b>0,c>d>0⇒ac>bd; (3)a>b>0.,2,,n n n n b a b a n N n >>⇒≥∈ 经常用“不等式取倒数”的性质:
b
a a
b b a 110,<⇒
>> X+5_____x+2
a+5______b+5
7a___4a(a>0)
3a___3b(a<b)
-5a___-5b(a<b)
a 1___
b 1
(a>b>0)
如果a>b,c>0则d+ac___d+bc 如果a>b,c<0则c(d-a)___c(d-b) 如果a>b,d>e,c<0则d-ac___e-bc
已知1<a<2<b<3,求a+b,a-b,a-2b,ab,b a
各自的取值范围。

已知24
π
απ
<
<,
30π
β<
<,求下列各式的取值范围:βα+2,
2
β
α-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a>0)的解集如下表: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一元二次方程
20
ax bx c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1212,()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12
2b x x a
==- 没有实
数根
20
ax bx c ++>的解集
1{x x x <
或2}x x >
{}2b x x a
≠-
R
20
ax bx c ++<的解集 12{}
x x x x <<
φ φ
3.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1)20(0)ax bx c a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 20(0)ax bx c a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解不等式:(1)0122>--x x (2)0652<-+x x (3)01442
>+-x x (4)0542
>+-x x (5) 0322
<+-x x (6) 0322
>++-x x
(7) 02312<--x x (8) 0231
2<-+-x x (9)0)1)(2)(1(>+--x x x
1.基本不等式
(1)222(,)a b ab a b R +≥∈. (2)2a b ab +≤(0,0)a b >>,其中2
a b +和ab 分别叫做正数a,b 的算数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变式:(3)22
(,)2
a b ab a b R +≤∈ (4)2
(
)(,)2
a b ab a b R +≤∈ 以上各不等式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
1.求函数)
0(3
2)(>+=x x x x f 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取值 2.求函数)
0(4
2>--=x x x y 的最大值以及x 的取值
3.求函数
)2(23
>-+
=x x x y 的最小值及x 的取值
4.已知+
∈R b a ,,且1=+b a ,求
b a 1
1+
的最小值 线性规划
一.画出下列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2x+3y-6>0 (2) 4x-3y-12≤0 (3)3x-1<0 (4)x-2y ≥0 二.判断下列各点在不在可行域区域内
(1)点(0,0)2x+3y-6>0 (2)点(1,2),4x-3y-12≤0 (3)点(1,0)3x-1<0 (4)点(0,1),x-2y ≥0 常用的逻辑用语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222+是有理数 (2)1+1>2 (3)非典型肺炎是怎样传染的?
(4)奇数的平方仍是奇数 (5)100
2是个大数 (6)好人“一生平安”
“且” “或”
p q p ∧q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非”
p p ⌝
真 假
把下列各组命题用“且” “或”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1)p: 10=10; q:10<10 (2)P:R N ⊆; q:R Q ⊆
(3)P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写出下列命题的“非”
(1)042,≥+∈∀x R x (2)
2,2
+=+∈∃x x x R x (3)任意实数x ,都是方程3x-5=0的根(4)存在一个实数x ,是方程0232
=+-x x 的根
(5)0,2>∈∀x R x (6)
1,2
=∈∃x R x 充要条件
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x>3 q:x>5 (2)P:x>5 q:x>3
(3)P:x 是自然数 q :x 是整数 (4)P:x 是有理数 q :x 是实数 (5)P :a=0 q :ab=0
(6)P :x=3 q :0322
=--x x 四种命题
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R b a ∈∀,如果a=b 则ab a =2
(2)R y x ∈∀,,如果0=xy ,则x=0或y=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