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结合、映衬对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情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景物中通过描写予以抒发。
如: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如江水般绵绵无尽。
意蕴深远含蓄。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生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明于谦的《石灰吟》借石灰清白的特点来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4、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喻时事。
如: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
如唐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如:唐白居易的《卖炭翁》二、描写手法1、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使刻画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采用了渲染,是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2、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于艺术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描写方法(1)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迟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
(2)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例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例4:《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动静: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等手法例1、《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2、《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例3、《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
(2)描写:
①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②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③讲究技巧: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
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渲染、联想与想象、托物言志(感物抒怀)、讽喻(借古 抒怀、借古讽今)、象征、抑扬、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
3、艺术手法: 赋(铺陈)、比兴、对比(烘托、衬托)、
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
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
“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
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
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 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 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三: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例二: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 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 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 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6)动静结合: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 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因此,动静结合的手法与衬托又分不 开。 (7)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 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 (8)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 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 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 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9)白描工笔: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抓住描 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 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 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指精雕细刻、重彩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双关、
用典、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等。
2. 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其中,描写包括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 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象征、衬托 (正衬、反衬)、借古讽今 (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以动衬静、想象、渲染、
烘托等。
4. 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等。
5. 古诗中的情怀: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别愁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志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
在诗歌鉴赏中,了解这些表达技巧和诗歌语言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
古诗词表达技巧有哪些 古诗赏析表达技巧
古诗词表达技巧有哪些古诗赏析表
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归纳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3)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表现手法,借历史上事件来讽喻当朝。
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区别:(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味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
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1、情景交融释义: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对比衬托释义: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例1: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
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例2: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解析: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3、借助修辞释义: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
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解析: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4、托物言志释义: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析: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5、虚实结合释义: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6、使用典故释义: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理解古诗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7、渲染烘托释义: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大全
5.以虚衬实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 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 正春风。
• 答:以虚衬实(用梦境反衬现实) 。 诗人通过梦境中往昔故国的繁 华和热闹反衬今日处境的悲凉 和内心的痛苦。梦境越是美好, 梦醒后的悲哀就越浓重,“恨” 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以 乐景衬哀情也可)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 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 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 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 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 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 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 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 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3)点 染 • 点染 就是先点出主体重点,然后再对 其细节进行详细的渲染描写 .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望海潮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3)、寓情于事: 诗人把 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 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 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 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 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夸张
衬托、互文、用典、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接抒情(借景(物、事)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情 白描、细描、烘托、细节描写等
3、古代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
(三)、乐(哀)景写哀(乐)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结情、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接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抒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情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
(五)、联想和想象(虚写)
七、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 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 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 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 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歌表达技巧
古诗歌表达技巧古诗歌有着多种多样令人惊叹的表达技巧,就像魔法师的魔法口袋,每一种技巧都能给诗歌带来独特的魅力。
一、修辞手法。
1. 比喻。
- 这就像是给诗歌里的事物穿上了一件有趣的外衣。
比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
哇塞,本来冰冷单调的雪花,一下子就变得像春天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洁白,而且满树满树的,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好像诗人在说:“你看那雪啊,就跟梨花似的,超级美!”2. 拟人。
- 这是把东西当成人来写啦。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怎么会溅泪,鸟怎么会惊心呢?诗人这么一写,就把花和鸟都赋予了人的情感。
就好像花和鸟都能感受到诗人在战乱时的悲伤和对离别的痛恨一样。
这就像是让自然界的万物都成了诗人的小伙伴,陪着诗人一起喜怒哀乐呢。
3. 夸张。
- 夸张就是把事物的特点放大或者缩小到超级夸张的程度。
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当然不是啦。
但是这么一写,就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你要形容一个人跑得快,你说他跑得比火箭还快,虽然不符合实际,但是那种快的感觉就很强烈地传达出来了。
二、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 诗人常常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就像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面那些个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什么的,都是景色描写。
这些景色看起来很凄凉、很萧瑟对吧?然后诗人在最后才说出“断肠人在天涯”,原来前面那些景色都是在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愁苦的心情做铺垫呢。
就像是先给你看了一堆很压抑的画面,然后告诉你,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写照。
2. 托物言志。
3. 动静结合。
- 动静结合可以让诗歌更有画面感。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明月静静地照着松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
这一静一动搭配起来,就像看电影一样,既有安静的画面,又有灵动的场景,整个画面就鲜活起来了。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 夸张呀,那可真是诗人常用的招儿!就像李白写的“白发三千丈”,我的天呐,这得多长的头发呀,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愁绪有多么浓烈呢!
2. 比喻多妙呀,能把抽象的变得具体。
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哇塞,是不是一下子就形象起来啦?
3. 拟人很有趣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像人一样有感情啦,这表达得多生动呀,能不吸引人嘛!
4. 借景抒情也常见呀。
看到“枯藤老树昏鸦”,那萧条的景色,不就自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了嘛,这手法可真绝!
5. 托物言志也厉害呀。
就好比“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真让人佩服!
6. 对比效果好明显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对比,贫富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怎能不震撼人呢!
7. 象征也有大作用呢!莲花象征高洁,那“出淤泥而不染”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嘛,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呀!
我觉得古代诗歌的这些表达技巧真的是太神奇啦,让诗歌变得如此有魅力,让人沉醉其中呀!。
古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乎是: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分析。
一、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3.寓情于景。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绩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
古诗词吟诵的技巧与表达
古诗词吟诵的技巧与表达
可以通过以下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体现古诗词的情感:
1.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和停顿等变化,可以
表达出古诗词中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表达悲伤情感时,可以降低音调,减缓语速;在表达欢快情感时,可以升高音调,加快语速。
2.运用恰当的节奏:通过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例如,
在表达紧张、激昂的情感时,可以采用紧凑的节奏;在表达平静、柔和的情感时,可以采用舒缓的节奏。
3.发挥声音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音
长来表现古诗词的情感。
例如,可以用柔和的音色表现温婉的情感,用深沉的音色表现哀愁的情感。
4.运用表情和动作: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可以更好地表达古诗
词中的情感。
例如,在表达喜悦情感时,可以面带微笑;在表达悲伤情感时,可以做出哀愁的表情。
5.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只有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才能更好地
通过技巧和表达方式来体现情感。
因此,在吟诵前,需要认真阅读古诗词,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6.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与观众的眼神交流、互动等,可以更好地引导观
众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增强吟诵的艺术效果。
总之,体现古诗词的情感需要运用多种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节奏、发挥声音的特色、运用表情和动作、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以及注重与观众的互动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的表达技巧
古诗的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种:
1. 意境:通过对景物、情感等的描绘,创造出一种氛围和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意象: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达抽象的意义和情感。
3.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等,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4. 对仗:通过对称的词句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 押韵:通过押韵的方式,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6. 节奏: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诗歌更加流畅自然。
7.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情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8. 象征: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描绘,表达某种抽象的意义和思想。
这些表达技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不同的技巧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分类举要
一般的,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和修辞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今昔对比
写作手法有: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对比、象征、铺陈、抑扬等。
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复、互文、双关、化用、用典、叠词、顶真等。
一、表达方式鉴赏
(一)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对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直接表达诗人对权贵的蔑视:我不会献媚讨好、阿谀曲从,我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2.间接抒情:
(1)寓情于景:
(2)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
(二)、描写方式鉴赏
1.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有声有色)
2.虚实结合:
3.乐哀互换:
4.今昔对比:、
5、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二、写作手法鉴赏
1.渲染、烘托:
2.映衬:
3.对比
4.象征:
5.铺排:
6.比兴:“比”是打比方,;“兴”,是为表达一种事物而描写另一种事物。
7.抑扬:
三、修辞鉴赏
1.比喻:
2.比拟:
3.夸张:
4.借代:
5.反复:
6.双关:
7.用典:
8.叠字:
9.顶真(顶针):。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押韵
1、押韵是最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之一,意思是把韵脚即末尾的那个音素,借助节
奏的型态,在多句诗的末尾押韵。
押韵不单单是在表达内容上各有千秋,更能让诗歌语言更加活泼得体,用以表达诗人深刻、优美的情思,给人强烈的诗意感受。
二、声调变换
2、声调变换是利用句中的音道升降及停留,使诗句更加明了,更具有美感的表达
形式。
它的技巧十分灵动,可以巧妙地引起读者的情绪反应,表达诗人的情思,激起读者的强烈情感。
三、比喻
3、比喻是诗歌表达和意象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让读者的情感有较强的感染力和
深刻性,加深主题议题的情感,表现鲜明诗对景物的俯视。
比喻能尊崇诗歌中的内容,以趣味凝聚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激情。
四、反问
4、反问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手法,是由一句问句来提出情感,受读者的触动、铭记,使诗歌的内容更有歌颂的活力,能够撞击读者的内心,使之有联想性
和回味性。
通过反问,诗人运用凝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怀,使诗歌空灵而发人深省。
五、对偶
5、对偶是以匀称形式使意思连续,具有循环性和抒情性,增强诗行之间的联
系性,丰富文学语言,使句子节奏既舒坦又有力度,把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诗歌富有韵味。
对偶能使诗句通顺,具有很强的口头话语的感觉,是展现诗人抒情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消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烟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的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感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烟纸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和一”,分不清哪个是“景”,哪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称静:
属反称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称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称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的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一轮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道“边愁”用了“听不尽”三个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的“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的多角度的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的描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显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称,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拱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来说就是不说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要说的明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作,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
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
③句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暗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
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促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4、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抑扬。
抑扬可分为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的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市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的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城。
18、意象组合
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段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
它们巧妙的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和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绘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
(温庭筠《望江南》)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