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合集下载

混沌摆实验报告

混沌摆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初始状态
运动中篇二:混沌摆实验讲义
混沌摆实验
【实验目的】
⒈了解非线性系统混沌现象的形成过程;
⒉通过振荡周期的分岔与混沌现象的观察,加深对混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⒊理解“蝴蝶效应”。
考虑一条单位长度的线段,线段上的一点用0和1之间的数x表示。逻辑斯蒂映射是x?kx(1?x)
其中k是0和4之间的常数。迭代这映射,我们得离散动力学系统
xn?1?kxn(1?xn),n?0,1,2?
我们发现:①当k小于3时,无论初值是多少经过多次迭代,总能趋于一个稳定的不动点;②当k大于3时,随着k的增大出现分岔,迭代结果在两个不同数值之间交替出现,称之为周期2循环;k继续增大会出现4,8,16,32?周期倍化级联;③很快k在3.58左右就结束了周期倍增,迭代结果出现混沌,从而无周期可言。④在混沌状态下迭代结果对初值高度敏感,细微的初值差异会导致结果巨大区别,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⑤迭代结果不会超出0~1的范围称为奇怪吸引子。
3.用两根竖直杆和一根水平杆交叉连接以增加稳定行。请见figure 3。4.安装第二个转动传感器到水平杆上。
5.系一小段绳子(几厘米)到底座的校平平螺杆上,再把第二根弹簧的一段系在这个绳子上。
6.切下一段长大约1.5m的绳子,在第二个转动传感器的中间的滑轮上绕两圈。见figure
4.将圆盘用螺丝固定在这个转动传感器上。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五、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普朗克常量是量子力学当中的一个基本常量,它首先由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其值约为s J h ⋅⨯=-3410626069.6,它可以用光电效应法简单而又较准确地求出。

光电效应是这样一种实验现象,当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可能激发出金属中的电子。

激发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2、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阈值频率(或称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一阈值频率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没有光电子产生3、光电子的动能与光强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一经光线照射,立刻产生光电子(延迟时间不超过910-秒),停止光照,即无光电子产生。

传统的电磁理论无法对这些现象对做出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借鉴了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提出的辐射能量不连续观点,并应用于光辐射,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建立了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各项基本规律,使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有了一个飞跃。

1916年密立根用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上述理论,并精确测量了普朗克常数,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

因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爱因斯坦与密立根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子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2、 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3、 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仪器GD-3型光电效应实验仪(GD Ⅳ型光电效应实验仪)图1 光电效应实验仪实验原理1、 光电效应理论:爱因斯坦认为光在传播时其能量是量子化的,其能量的量子称为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正比于其频率,比例系数为普朗克常量,在与金属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只表现为单个光子:h εν= (1)212h mv W ν=+ (2) 上式称为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方程,其中的W 为金属对逃逸电子的束缚作用所作的功,对特定种类的金属来说,是常数。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参考精选5篇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果,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

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

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

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

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

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

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2021年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五篇模板最新

2021年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五篇模板最新

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以下是初心为您推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_(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辉光盘【实验目的】: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

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实验目的】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1.辉光球要轻拿轻放;2.辉光球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产生臭氧。

【实验原理】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缝衍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缝衍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缝衍射单缝衍射大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单缝衍射大物实验报告思考题硅光电池的进光狭缝宽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硅光电池前的狭缝光阑的宽度如果大于单缝衍射条纹的宽度,可能无法检测出暗条纹的位置,而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偏大甚至错误。

单缝衍射中,影响波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光源的稳定性和单色性,采取措施是,使用相干性非常好的激光光源作为入射光,以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和单色性~篇二:物理实验报告5_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实验名称: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实验目的:a(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b(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c(应用单缝衍射的规律计算单缝缝宽;实验仪器: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JH型数字式检流计。

实验原理和方法: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

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

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

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

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

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a. 理论上可以证明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单缝衍射就处于夫琅和费衍射区域:a2a2???或L??? 88L式中:a为狭缝宽度;L为狭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以对L的取值范围进行估算:实验时,若取a?1?10m,入射光是He?Ne激光,?4其波长为632.80nm,a2??1.6cm?2cm,所以只要取L?20cm,就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远场条件。

但实验证明,取L?50cm,结果较为理想。

b. 根据惠更斯,费涅耳原理,可导出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规律:I?(sinu/u)2 I0式中: u?(?asin?)/?暗纹条件:由上式知,暗条纹即I?0出现在u?(?asin?)/????,??2?,?即暗纹条件为asin??k?,k??1,k??2,?明纹条件:求I为极值的各处,即可得出明纹条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g。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1/2gt^2。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内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地方,设置好实验仪器。

2. 用高度计测量自由落体的初始高度h0。

3. 释放小球,用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时间t。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1m/s^2,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准确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实验二,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探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实验原理,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振子的质量m有关,周期T=2π√(m/k)。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将振子悬挂在弹簧上。

2. 用计时器测量振子的周期T。

3. 改变振子的质量m,再次测量振子的周期T。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T与振子的质量m的关系符合周期公式T=2π√(m/k)。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m呈现出明显的关系,验证了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实验三,测量光的折射率。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n与光的速度v和真空中的光速c有关,n=c/v。

实验步骤:1. 准备折射仪器和不同介质的试样。

2. 用光源照射试样,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

3. 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n。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n的数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可以准确计算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验证了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5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5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专业班级实验日期
学号姓名实验台号
表4-1-1 U型框的宽度和厚度测量数据
0.02mm 0.004mm
测量序号
U形框宽度
U形框厚度
1
44.10
0.793
2
44.00
0.790
3
44.20
0.791
4
44.10
0.793
平均值
44.100
0.7930
标准差
0.0712
0.00212
表4-1-2金属圆环内外径测量数据
少砝码
平均读数
读数逐差
计 算
平均值
标准差
106.8
106.8
106.8
16.9
5.30
5.420
0.128
112.2
112.2
112.2
117.8
117.8
117.8
16.1
5.37
122.9
122.5
122.7
128.4
128.2
128.3
1பைடு நூலகம்.8
5.60
134.6
134.6
134.6
表4-3 U型框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焦利秤 0.1mm用砝码个数0
测量
次数
初读数
末读数
伸长量
平均值
标准差
1
101.6
110.5
8.9
8.50
0.732
2
109.8
8.2
3
109.0
7.4
4
110.0
8.4
5
111.2
9.6
表4-4金属圆环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的直线传播与衍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和通过光栅时的衍射现象,学习光的基本特性及使用光学仪器测量和观测光的方法。

实验原理:1.光的直线传播当光在均匀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个点的光线在其他点也是在同一平面内传播,并以直线传播,这一过程称为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衍射当光通过有限狭缝时或通过光栅时,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衍射现象。

狭缝和光栅成为光学衍射器,它们是用来检验光的波动性的。

实验仪器:光源、光栅、狭缝、屏幕、尺子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的黑暗环境下,打开光源电源开关,将狭缝放在光源前方,并根据需要调整狭缝的宽度和光源的亮度。

2.将光栅固定在对应的架子上,并将它放在狭缝和屏幕之间。

3.调整屏幕的位置和方向,使观察到的光斑清晰可见。

4.用尺子测量光栅的缝距和狭缝的宽度,并计算出衍射角。

同时记录实验所用的光栅、狭缝和屏幕的距离。

5.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光在直线传播时的特性和光通过光栅时的衍射现象。

实验数据及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光在直线传播时的特性和光通过光栅时的衍射现象。

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以直线传播,而当通过有限狭缝时或通过光栅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衍射光斑。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了光的直线传播与衍射现象,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在狭缝或光栅中,会发生衍射。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和观测的方法,为我们以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实验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光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增强了我们对实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也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器材
- {器材1}
- {器材2}
- {器材3}
实验步骤
1. 设置实验装置,确保器材摆放正确。

2. 测量并记录初始值。

3. 对实验进行{操作1},并记录相应数据。

4. 对实验进行{操作2},并记录相应数据。

5. 对实验进行{操作3},并记录相应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和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结论}。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结论1}
- {结论2}
- {结论3}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并且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附录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和实验数据的详细记录:
实验过程记录
-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实验数据详细记录
- 数据记录1:...
- 数据记录2:...
- 数据记录3:...。

【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

【关键字】实验【实验题目】声速的测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上课日期 2015年 月 日 教室 房间 组号任课教师签字: 最终成绩:【实验目的】1. 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2.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3. 学会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声速。

【实验原理】1. 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共振干涉(驻波)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3. 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4.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原理:声波传播的距离L 与传播的时间t 存在下列关系:L=V*t ,只要测出L 和t 就可测出声波传播的速度V 。

通过测量二换能器发射接收平面之间距离L 和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介质下的声波传播速度。

固体中的纵波声速:铝:C 棒=5150m/s , 有机玻璃:C 棒=1500~2200m/s 。

5.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是很复杂的,它包括纵波、横波、扭转波、弯曲波、表面波等,而且各种声速都与固体棒的形状有关,金属棒一般为各向异性结晶体,沿任何方向可有三种波传播。

所以本仪器实验时采用同样材质和形状的固体棒。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需另配专用的SVG 固体测量装置,用时差法进行测量。

实验提供两种测试介质:有机玻璃棒和铝棒。

每种材料有长50mm 三根样品,只需将样品组合成不同长度测量两次,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算出声速:11i i i i i L L v t t ---=- (5-2-11)图5-2-5 测量固体介质中声速的接线图(1)按图5-2-5连接线路,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

(2)将接收增益调到适当位置(一般为最大位置),以计时器不跳字为好。

将发射换能器发射端面朝上竖立放置于托盘上,在换能器端面和固体棒的端面上涂上适量的耦合剂,再把固体棒放在发射面上,使其紧密接触并对准,然后将接收换能器接收端面放置于固体棒的上端面上并对准,利用接收换能器的自重与固体棒端面接触。

(3)记录计时器的读数为t i-1(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固体棒的长度为L i-1。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1001姓名:王杰学号:20XX48770114人造火焰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

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

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

2、打开加热开关,还会有热风吹出,就像一座逼真的火炉。

电磁炮一、电磁炮的结构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二、使用方法将炮弹放入炮管中距尾部25cm左右,摁下启动按钮即可发射炮弹。

三、注意事项1、不要长时间频繁通电,防止线圈发热过度,影响使用寿命。

不用时请将总电源插头拔掉,切断电源。

2、由于三相交流电有相序之分,若所接相序与本仪器所要求相序不同,则炮弹会弹出相反的方向。

所以,发射时请勿站在炮筒尾部,此时将相序调换即可。

一、避雷针工作原理带电导体的外表面是等势面,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大。

由于导体尖端的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密度极大,而导体表面外侧邻域内的电场与导体的电荷密度成正比,所以尖端邻域内有极强的电场,当电场强到使空气击穿时,就产生了尖端放电,导体上的电荷就不会再更多的积累,而是导体上的电荷会不断的流失,若在建筑物上安装这种尖端装置,则在雷雨季节就不会在建筑物上积累过多的电荷而遭雷击,装在建筑物顶上防止雷击的导体就是避雷针。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1、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声波可见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弹性碰撞演示仪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由碰撞定律可知: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和式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1一底座—支架—钢球—拉线—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l=7×35mm 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Omm实验操作与现象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引言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实验,其中之一就是牛顿环实验。

这个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末提出的,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光的波动性质。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牛顿环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牛顿环实验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个透明介质上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块平板玻璃来观察干涉现象。

当光线从凸透镜的平面表面射入玻璃平板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一部分光线会被折射。

在玻璃平板和凸透镜之间形成了一层薄空气膜。

这层薄空气膜会引起光的干涉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即牛顿环。

实验装置牛顿环实验的装置相对简单。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凸透镜、一块平板玻璃、一束平行光源以及一个显微镜。

首先,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上方,使得光线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平面表面上。

然后,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块平板玻璃,使其与凸透镜保持平行。

最后,将显微镜放置在玻璃平板上方,以便观察牛顿环的形成。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得光线垂直入射到凸透镜的平面表面上。

然后,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牛顿环。

当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牛顿环时,会看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

这些条纹的亮暗程度取决于光线在薄空气膜中的相位差。

相位差的大小与光线在薄空气膜中的路径差有关。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牛顿环的中心是暗的,而环状条纹向外逐渐变亮。

这是因为在中心位置,光线的路径差为零,相位差也为零,因此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而随着距离中心越远,路径差增大,相位差也逐渐增大,导致干涉现象的发生。

2. 牛顿环的亮暗程度与光的波长有关。

当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进行实验时,我们会观察到不同的牛顿环。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薄空气膜中的路径差不同,导致相位差的变化。

3. 牛顿环的半径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

大学物理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摆实验报告摆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对物体的摆动现象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探究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摆实验来研究摆动物体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并验证摆动物体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的装置是一个简单的摆实验装置,包括一个细线、一个小球和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摆杆。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摆杆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好摆杆的水平位置。

2. 在摆杆的下端绑上一个小球,使其能够自由摆动。

3. 用一个细线将小球与摆杆的上端连接起来,使小球能够在细线的约束下进行摆动。

4. 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小球的摆动周期。

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固定了摆杆的长度,然后改变小球的摆动幅度,分别测量了不同摆动幅度下小球的摆动周期。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摆动幅度(°)摆动周期(s)10 1.2320 1.3430 1.4740 1.5850 1.7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摆动幅度的增加,小球的摆动周期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这种关系,我们将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关系绘制成图表。

[插入图表:横轴为摆动幅度(°),纵轴为摆动周期(s),绘制出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的曲线图]从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摆动周期与摆动幅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随着摆动幅度的增加,摆动周期也随之增加,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关系。

这符合物理学中的摆动规律,即摆动物体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接下来,我们将验证摆动物体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为了进行这一验证,我们保持摆动幅度不变,改变摆杆的长度,然后测量不同摆杆长度下小球的摆动周期。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摆杆长度(m)摆动周期(s)0.5 0.891.0 1.261.5 1.612.0 2.012.5 2.36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摆杆长度的增加,小球的摆动周期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这种关系,我们将摆动周期与摆杆长度的关系绘制成图表。

同济物理实验报告

同济物理实验报告

同济物理实验报告同济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一系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简单的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首先,我们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并记录下其下落的时间t。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时间数据。

然后,我们利用公式g = 2h/t^2,其中h为下落高度,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实验二:测量杨氏模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弹簧测力计和一根细长的金属丝来测量杨氏模量。

首先,我们将金属丝悬挂在两个固定点之间,并用弹簧测力计夹住其中一端。

然后,我们逐渐拉伸金属丝,记录下对应的拉力F和伸长量Δl。

通过绘制F-Δl 曲线,并利用杨氏模量的定义公式Y = F/AΔl/L,其中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原始长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Y的数值。

实验三:测量电阻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电阻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阻率。

首先,我们将电阻器连接到电源电路中,并调节电阻器的阻值。

然后,我们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V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I,利用欧姆定律V = IR,我们可以计算出电阻率ρ的数值。

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阻值和测量多组数据,我们可以研究电阻率与电阻器阻值之间的关系。

实验四:测量光的波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干涉仪来测量光的波长。

首先,我们将光源放置在干涉仪的一侧,并通过调节干涉仪的镜片位置,使得干涉图案清晰可见。

然后,我们测量两个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d,并记录下干涉仪的光程差ΔL。

通过利用光程差与波长之间的关系ΔL = mλ,其中m为干涉级次,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λ的数值。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重力加速度、杨氏模量、电阻率和光的波长等物理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声速的测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上课日期 2015年 月 日 教室 房间 组号
任课教师签字: 最终成绩:
【实验目的】
1. 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
2. 了解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 学会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声速。

【实验原理】
1. 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共振干涉(驻波)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3. 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的原理。

4.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原理:声波传播的距离L 与传播的时间t 存在下列关系:L=V*t ,只要测出L 和t 就可测出声波传播的速度V 。

通过测量二换能器发射接收平面之间距离L 和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介质下的声波传播速度。

固体中的纵波声速:
铝:C 棒=5150m/s , 有机玻璃:C 棒=1500~2200m/s 。

5.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波是很复杂的,它包括纵波、横波、扭转波、弯曲波、表面波等,而且各种声速都与固体棒的形状有关,金属棒一般为各向异性结晶体,沿任何方向可有三种波传播。

所以本仪器实验时采用同样材质和形状的固体棒。

固体介质中的声速测量需另配专用的SVG 固体测量装置,用时差法进行测量。

实验提供两种测试介质:有机玻璃棒和铝棒。

每种材料有长50mm 三根样品,只需将样品组合成不同长度测量两次,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算出声速:
1
1
i i i i i L L v t t ---=
- (5-2-11)
图5-2-5 测量固体介质中声速的接线图
(1)按图5-2-5连接线路,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

(2)将接收增益调到适当位置(一般为最大位置),以计时器不跳字为好。

将发射换能器发射端面朝上竖立放置于托盘上,在换能器端面和固体棒的端面上涂上适量的耦合剂,再把固体棒放在发射面上,使其紧密接触并对准,然后将接收换能器接收端面放置于固体棒的上端面上并对准,利用接收换能器的自重与固体棒端面接触。

(3)记录计时器的读数为t i-1(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固体棒的长度为L i-1。

(4)移开接收换能器,将另1根固体棒端面上涂上适量的耦合剂,置于下面一根固体棒之上,并保持良好接触,再放上接收换能器,这时计时器的读数为t i ,固体棒的长度为L i 。

测量超声波在不同固体介质中传播的平均速度时,只要将不同的介质同时置于两换能器之间就可进行测量。

因为固体中声速较高、固体棒的长度有限等原因,测量所得结果仅作参考。

使用完毕后,用干燥清洁的抹布将测试架、换能器及试件清洁干净。

【实验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