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调查评价
小区地面塌陷情况汇报
小区地面塌陷情况汇报
根据最近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小区地面塌陷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此向
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注意到小区东侧的地面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下沉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
集中在小区东侧的绿化带和停车场区域,导致部分绿化植被受到了影响,车辆停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同时,部分居民反映他们的院落地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沉,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其次,我们还发现小区南侧的一处排水沟出现了塌陷情况。
这一排水沟是小区
雨水排放的主要通道之一,塌陷导致了排水不畅,一旦遇到大雨天气,可能会给小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在小区西侧的一处人行道附近也发现了地面下沉的情况。
这一地面
下沉现象可能与地下管道的损坏有关,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以免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查明地面
塌陷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同时,加强对小区地下管道和排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安全。
最后,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小区地面塌陷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区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监测小区地面的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和汇报,共同维护小区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是关于小区地面塌陷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尽快采取有效
措施解决问题。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黄佳铭
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黄佳铭发布时间:2021-09-23T05:03:00.59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黄佳铭[导读] 基于白云区均布的34169个地质钻孔数据,在岩溶发育特征与塌陷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岩性、地层纵向结构、构造发育、区域溶洞率和钻孔岩溶率评价划分岩溶发育程度分区,以岩溶发育程度分区为基础评价单元,引入层次分析法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60摘要:基于白云区均布的34169个地质钻孔数据,在岩溶发育特征与塌陷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岩性、地层纵向结构、构造发育、区域溶洞率和钻孔岩溶率评价划分岩溶发育程度分区,以岩溶发育程度分区为基础评价单元,引入层次分析法、加权求和法和矢量叠加法,叠加可溶岩上覆盖层特征、采空区分布区域、InSAR沉降监测异常区域、历史塌陷区域等因素,构建广州市白云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综合评价分析模型,评价划分白云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分区。
该方法既科学简化了岩溶地面塌陷评价体系,亦减少了评价的主观性,更好地反映了不利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得评价过程与结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白云区;岩溶;地面塌陷;易发性评价;矢量叠加;层次分析法引言地面塌陷一直是广州市主要地质灾害种类之一,广花盆地隐伏岩溶区岩溶强发育,已有的工程资料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3],广州市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州西北的广花盆地广从断裂带以西的花都区、白云区,荔湾区大坦沙等地。
目前国内岩溶地面塌陷风险评价多采用R=H×V评价模型[4~6],其中H代表塌陷的自然属性,为塌陷区域易发性的预测;V代表塌陷区域的社会经济属性,是对受威胁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反映,为塌陷区域易损性的计算。
两者结合则为塌陷的风险评价。
当进行大面积的评价时,区域的经济属性很难细分,加上资源、环境等资料收集的困难,难以准确的反映正式的岩溶塌陷的风险性;因此大面积评价时,更多考虑的是易发性评价,通过调查、试验、物探、钻探等手段可以对岩溶塌陷的岩土层特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属性查清楚。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枣庄市市中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评价
( 粉质粘土 、 粘土 等 ) 、 下 部 粉 土 或 砂 土 的 双 层 结 构,
] 3 为易塌陷区 [ 。
区内大地构造属于中朝准地台鲁西中台隆鲁西 区域地质构 造 复 杂 , 主 要 以 凹 陷、 褶皱和断裂 断块 , 为主 , 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 加速岩溶塌陷 的发生 。
, 将不具备岩溶塌陷发生的物质条件的地区剔
除。 2. 1 发育度 根据 区 域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度 评 价 模 型 , 结合研究 计算 各 单 元 发 育 度 ,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统 区实际情况 , 计出 犉 2 反映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 。 根据 计算 犻=2. 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和实际情况 , 结果的分布规律 , 将市中区地质灾害 “ 发育度 ” 分为 4 级 :
地质灾害高发育区 1 2<犉 犻 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区 7. 0<犉 1 2 犻≤ 地质灾害一般发育区 2. 2<犉 7 犻≤ 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0<犉 2. 2 犻≤
根据以上分类 , 对研究区进行计算 , 将研究区划 分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 一般发育区 、 较高发育区和 高发育区 ( 图1 ) 。 从研究区 “ 发育 度 ” 各 级 别 分 区 的 面 积、 灾害点 各发育区有不同的特征( 表 分布和所 占 比 例 看 来 , ) 。 1
图 4 地质灾害 “ 危害度 ” 区划结果
光明路街 5 级危害区 主 要 分 布 在 市 中 区 中 心 , 2 道周围 , 分布面积为 1 4. 2 5k m, 4级危害区主要分 布在 永 安 乡 和 西 王 庄 乡 , 3级危害区主要分布在西 王庄乡的南 部 和 北 部 、 税 郭 镇 的 大 部 。2 级 危 害 区 主要在孟庄镇 。 和 1 级危害区分布较小 , 在该次地质灾害危害度区划中选取了建筑密 度、 人口密度 、 经济密 度 3 个 因 子 , 这3个因子的赋 不同的人赋值不同 , 计算 值工作具有很大的人为性 , 结果也就会有一 定 的 出 入 。 如 永 安 乡 地 质 灾 害 “ 危 害度 ” 达到了 4 级 , 但实际情况并非整个地区危害度 都很高 , 按照区划分级 , 市中心 “ 危害度 ” 为 5 级是符 合实际的 , 因为市中心建筑密度 、 人口密度和经济密 度都很大 , 同时也和 “ 危险度 ” 区划结果一致 。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
路面塌陷调查报告土木工程地质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路面塌陷,一直不能断绝。
例如:2011年,龙岗以及坪山曾多次发生箱涵老化塌陷,导致地面塌陷的事故;2011年,梅林的中康花园因下方广深港高铁施工发生至少五次塌陷;2009年4月17日,罗湖区东门南路向西新村口一处报刊亭四周地面突然塌陷。
郑州、北京、上海、哈尔滨、合肥、四川、呼和浩特......几乎每个城市都曾发生过,有的还不止一两次。
路面塌陷不仅造成交通不便,还伴随着各种通讯、输水、输气及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和中断,影响面很大。
可以说,路面塌陷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查基本情况(一)调查目的1、了解近段时间所发生的路面塌陷基本情况2、分析路面塌陷产生的原因3、提出相应措施(二)相关内容1、关于塌陷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指坍塌并沉陷。
路面塌陷比较随机、突发,有些防不胜防,由多种原因导致。
2、近来路面塌陷中新网昆明10月11日电(记者马骞)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宣传部门11日证实,该县县城北河新桥路段9日发生一起路面塌陷事故,导致一辆微型车坠入河中,2人随车坠河。
宣传部门回应称,此为持续强降雨所致。
中国网10月12日,合肥市方兴大道与云飞路交口,道路中间突然塌陷现近10平米的深坑,坑内有大量流动积水。
所幸路过的一位民工发现及时,临时充当交通指挥员,阻止车辆通行,避免了路过车辆陷入坑内。
当天晚上,辖区相关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塌陷区的内侧土层外表非常光滑,且柏油路面的下方多处出现空鼓现象。
“土层外表这么光滑,说明土层是被流水长期慢慢掏空的,否则土层外表不可能这么光滑。
”“塌陷区域内的积水是清水,而且还在流淌,应该是水流冲刷所致(塌陷),但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中国网】黑龙江消息哈尔滨一路面发生塌陷四人坠落一人伤势严重(18时左右)哈尔滨市道里区顾乡大街一站台附近发生路面塌陷。
舒兰市地面塌陷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地 威 胁着 人 民生命 财 产 和公 共设 施 的安 全 , 阻碍 了当
地 经 济 的发 展 , 因此 客观 科 学 的划 分 出该 区地 面 塌 陷
指标 作 为 地 面塌 陷 区划 的关 联 因子 , 即: 沉 降 区形 状 ( k ) 、 区域 内最 大高差 ( k ) 上覆 土层松 散系 数 ( k , ) 、 地 裂缝 指标 ( k ) 、 地裂 缝的 密度 ( k , ) 、 矿区 的采 空沉 降率
塌 陷呈 单体 或 串珠 状 群集 式 产 出 , 单 体形 态 呈 圆形 或
郭丰敏 ,卢长伟 ,程 胜
( 1 . 吉 林 交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道 桥 Y - 程分院, 吉林 长 春 1 3 0 0 1 2;2 . 吉林 省水 利 水 电 勘 测设 计研 究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摘
要 :采 用 灰 色关联 分析 法 ,对 野 外 取 得 的 调 查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获 取 评 价 舒 兰地 面 塌 陷 的 定 量 指 标 ,结
的易 发 程度 和 危 险程 度 , 从 而进 行 分 区评 价是 十分 必
要 的。灰 色 关联 分 析 法 是 目前 分 析 以及 预 测 地 质 灾 害 发 生 程度 所 采用 的一 种 较 为有 效 的方 法 。2 0世 纪
9 0年代 初 , 刘 希林 曾提 出该 方 法 ¨ J , 用 以分 析 泥 石 流
区实 际勘查 的具 体 情况 和 数 据 , 初选 了 以下 几个 评 价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
进了岩溶作用,加强了岩溶洞 隙的发展,降低了地下水的浮 托力,从而引发岩溶塌陷;愈
接近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运
动愈强烈,岩溶塌陷愈发育
重庆遭遇115年以来最大的暴雨, 造成主城区大面积与技 术方法
地面塌陷阶段包括 • ①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 ②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 ③勘探与测试要点 • ④地面塌陷监测要点
• 2、人为地下洞穴:人防工程、地铁、地下 商场、地下车库、停车场、隧洞、下水道、 涵洞及窑洞等。
第一节 地面塌陷形成的机制
• 潜蚀机制 • 真空吸蚀机制 •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潜蚀机制
• 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岩溶洞穴和含盐土洞 中的物质和上覆层沉积物产生潜蚀、冲刷 和掏空作用,岩溶洞穴或溶蚀裂隙中的充 填物被水流搬运带走,在上覆盖层底部的 洞穴或裂隙开口处产生空洞。若地下水下 降,则渗透水压力在覆盖层中产生垂向的 渗透潜蚀作用,土洞不断向上扩展最终导 致地面塌陷。
• ⑶、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当上覆 土体的自重压力逐渐接近洞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地面沉降加剧,在 张性压力作用下,地面开裂。
• ⑷、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同 时,在其周围伴生有开裂现象。这是因为土体在塌陷过程中,不但在 垂直方向产生剪切应力,还在水平方向产生张力所致。
在径流区岩溶水呈脉管状流,注重查明名流暗流交替、层状溶洞与河流阶地的 对比、高角度大断裂与非可溶性岩石的的位置,分析深溶洞存在的可能性;
在排泄区,、岩溶水呈网流状态,具有统一水位,注重明岩溶泉、出水洞的位 置和分布,追索入水洞。
• 3第四系地质情况 查明第四纪地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分析土洞存在的可能性、规模和 分布情况。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四、稳定性评价 包括:
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1、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的方法评价,参照中国地质环境监
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关于塌陷
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最大深度613m,坑口东西长600m,南北宽420m,
Hm= 100 M 2.2
4.7 M 19
HHmm==6.21200.11M0M03M2
M
1.5
16
2.5
Hm= 100 M 1.2
Hm= 100 M 2.2 7.0 M 63
4.7M 19
Hm= 100M 1.5 6.2M 32
Hm=7.0100MM 63 1.2
急倾斜煤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倾角55~90°)
采
1、底板移动角、边界角大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空
区
Ⅱ
地
L2
面
Ⅰ
塌
L1
S1 S2 Ⅰ'
L
陷
稳
Ⅱ'
定 性
Ⅱ
L2
L1
地表
L
Ⅱ'
评
M=H Li
价
β0 β
α
采 空 区 地 面 塌 陷 稳 定 性 评 价
2、底板移动角大于煤层倾角、边界角小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Ⅲ
L2
Ⅰ
L1
S1 S2
Ⅰ'
2、开采情况
开采历史、现状和将来 包括:建井时间、闭矿时间、主井深度(开采水平)、倾 向宽度、走向长度、采矿方式、顶板管理方式、开采煤层、
地面塌陷稳定性评价
定
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属破坏性影响区,为不稳定的采空区
性
范围。反之,当采空区顶板埋深(H)大于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Hli)
评
时,对应的采空区地表水平投影范围为基本稳定的采空区范围。
价
同时结合地表移动盆地理论,以采空区顶板埋深(H)等于最大
导水裂隙带高度(Hli)时对应的顶板埋深点(或线)为起算点,根
育情况、坑坡崩塌滑坡情况、回填情况)、塌陷坑的形态、排列 方式、分布与采空区的对应关系、发生时间等
四、稳定性评价 包括:
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1、塌陷体稳定性评价
地面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的方法评价,参照中国地质环境监
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关于塌陷
基本 稳定
塌陷已部分充填改造, 植被较发育
疏松或稍 密,呈软塑 至可塑状
其下有地下水流通 接近或达到休止状态
道,有地下水活动 的塌陷,当环境条件改
迹象
变时可能复活
稳定
已被完全充填改造的塌 陷,植被发育良好
较密实,主 要呈可塑状
无地下水活动迹象
进入休亡状态的塌陷, 一般不会复活
2、采空区稳定评价
采
(1)评价方法
采
1、底板移动角、边界角大于煤层倾角时平面及倾向剖面示意图
空
区
Ⅱ
地
L2
面
Ⅰ
塌
L1
S1 S2 Ⅰ'
L
陷
稳
Ⅱ'
定 性
Ⅱ
L2
L1
地表
L
Ⅱ'
评
M=H Li
吉林省三合城村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与预测评价
地貌 。火山地貌的形态单元为玄武岩台地, 分布于工作 区绝大部分区域, 台面较平坦, 海拔一般在 7 5 0  ̄8 0 0 m 之间, 面积广 阔 ; 构造 剥蚀地 貌 的形 态单元 为低 山 , 分 布 在工作 区南部 小 部 分 区域 , 山体 坡 度 2 0 。 左右 , 沟谷 切 割较深 , 呈“ V” 字形 , 海拔 多在 7 0 0  ̄7 5 0 m 之间 。 工 作 区地层 由老 至新 为侏 罗 系上统林 子头组 , 主要 由酸性 火 山岩 及其碎 屑岩组 成 , 厚度 2 0 2  ̄1 2 1 3 m; 侏 罗 系上统石人组 , 主要为砾岩、 砂岩夹火山碎屑, 含可采煤 层, 厚度约 2 9 0 m; 新近系船底山组 , 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 深灰至 褐色 , 块 状及气 孔状构 造 , 厚度 5 2  ̄8 4 m。 工 作 区含 煤地层 为 中生界 侏 罗系上统 石人组 , 其 中
为I . 2 9 m, 尚未进行开采。 ( 3 ) I I 煤层 : 煤层 厚 度为 0 . 2 ~5 . 5 6 m, 平 均 厚度 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0 6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7
根据各地裂缝与塌陷坑的分布形态 , 地面塌陷的地 表变形 有如 下基本 特征 :
图 I 地 裂 缝与 塌 陷 坑 分 布 平 面 图
1 . 工作区界线 ; 2 . 地裂缝及其编号 ; 3 . 塌陷坑及其编号 ; 4 . 计算的岩石移动面与地面交汇线; 5 . 钻孔及其编 号; 6 . 勘探线
及其编号 ; 7 . 地形线 及其标注 ; 8 . 居 民区
表 1 地裂缝基本情况
某地面塌陷坑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
某地面塌陷坑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提要本文针对某地出现的塌陷坑,从场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入手,运用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钻探等综合手段,一步步分析出了其产生的原因;查明了老地下干道的分布,并对未坍塌干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处理措施建议;对于其它类似老地下干道的处置和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地面塌陷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岩体软化abstract: the causes of a ground collapse were disclosed by multiplicate methods from geologic environment analysis to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rilling, step by step in this paper. also, the layout of the underground openings was discovered. and the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was evaluated, and suggestions on prevention & treatment were given. finally, instructional suggestions on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in similar conditions were presented.key words: ground collapse, underground opening,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rock mass softening 中图分类号:p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引言2010年9月,某市区单位实验楼广场突然发生地面塌陷现象,形成“天坑”。
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
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摘要:地面塌陷是采空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危害大且难以治理。
本文通过阐述某矿区地面塌陷的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并对塌陷危险性做出评价,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地面塌陷危险性研究,在立足塌陷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保证人类工程活动和建筑物的安全。
关键词:采空区;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1 引言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能源之一,占一次消耗能源构成的70%以上[1]。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势必产生次生地质灾害。
采空区主要发育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在诸多地质灾害中,地面塌陷因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和渐变影响持久的特点而占有突出的地位[2]。
从广义而言,地面塌陷是在人为或(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的一种地质现象[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开采煤炭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已达40.02万hm2[4],且以每年667 hm2的速度递增,此外塌陷区影响范围内建筑物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查明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机理,正确评价其危险性,从而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工程地质环境某煤矿分布于华亭煤田西南部,为华亭向斜的西南部,矿井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延安组(J1-2y),岩层产状65°∠45°,开采煤层平均厚度19.5m,煤层埋藏最大深度距地面约235m左右,倾角45°左右。
拟建工程西侧分布有3条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地下采煤巷道,巷道宽3.0m,高2.7m,最大埋深约235m,采煤厚度约19.5m,以民采为主,采矿工艺为高冒落法,开采范围较窄,回采率低。
据调查,该煤矿井下开采后曾引发地面塌陷,造成城区建筑物破坏,为此,有必要阐明该地面塌陷的特征、机理并对其危险性做出正确评价。
3 地面塌陷的特征及形成机理3.1 地面塌陷特征表1 地裂缝及塌陷特征3.2 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由于历史上的无序开采,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片面追求煤炭产量高指标,忽视对地质环境保护,加之受煤矿开采条件、开采方式、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综合因素影响、限制,使该矿区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案例三:某城市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总结词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地面塌陷的问题。在勘察 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地面塌陷的 发生和扩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合理规划 城市布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同时,需要建立 地面塌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塌陷迹象,采取应对措 施,确保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全。
方法
包括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地球 物理勘探、钻探等。
地质灾害评估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评估地质灾 害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预测可能 发生的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方法
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 等因素。
地质灾害防治
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06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山区滑坡灾害调查与评估
总结词
滑坡灾害的勘察与评估
详细描述
在某山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勘察设计中,需要对滑坡灾害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形态、滑坡面的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体的稳定 性等。通过勘察和评估,可以确定滑坡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为后续的防
实施治理工程
按照治理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 灾害隐患,提高区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监督与验收
对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达到预期目标,并对未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 和完善。
05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目的与内容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预警和防 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地面塌陷的情况汇报
关于地面塌陷的情况汇报最近,地面塌陷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下的岩土层发生破坏或移位,导致地面下陷或坍塌的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对地面塌陷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报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面塌陷的成因。
地面塌陷通常由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开采、地下管道破裂、地质构造活动等因素引起。
其中,地下水过度抽取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岩土层失去支撑而发生塌陷。
另外,地下开采活动也会破坏地下岩土层的稳定性,引发地面塌陷。
因此,我们需要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开采活动进行严格监管,以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地面塌陷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面塌陷不仅会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还会影响交通运输、供水供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地面塌陷还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查和评估地面塌陷的影响范围,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预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对策。
首先,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
其次,加强地下开采活动的监管,确保开采活动不会对地下岩土层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地面塌陷隐患,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地面塌陷对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面塌陷是一个严重威胁社会安全的问题,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地面塌陷带来的挑战,为建设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基坑坍塌调查情况汇报
基坑坍塌调查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某基坑坍塌事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测量。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该基坑坍塌事故是由于基坑支护结构失稳导致的。
在勘察中,我们发现了支护结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部分支撑材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裂纹,严重影响了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基坑周边存在大量的裂缝和滑坡迹象,这些迹象也进一步证实了支护结构的不稳定性。
其次,我们对事故发生前的施工记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
他们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未能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严重影响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基坑周边的裂缝和滑坡迹象,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基坑的安全。
最后,我们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关责任单位存在严重的监管失职问题。
他们未能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监管和制止,也未能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严重影响了基坑的安全。
此外,相关责任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中存在严重的不作为和推诿责任的行为,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和处理措施,导致了事故的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该基坑坍塌事故是由基坑支护结构失稳导致的,施工单位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相关责任单位存在监管失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工程路面沉陷情况汇报
工程路面沉陷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工程路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了一些路面沉陷的情况,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在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上发现了多处沉陷情况。
这些沉陷区域主要集中在路面交叉口、人行道和排水设施周围。
其中,一些沉陷区域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坑洼,给行车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这些沉陷的主要原因是地下管线老化、排水系统失效和地基松动等问题所致。
其次,我们在农村公路和乡村道路上也发现了一些路面沉陷的情况。
这些地方的路面沉陷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坚实、排水不畅和车辆频繁行驶等原因导致的。
部分路段的沉陷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急需及时整治。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已经组织了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评估,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整治方案。
针对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沉陷情况,我们计划进行地下管线的修复和加固,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和清理。
对于农村公路和乡村道路的沉陷情况,我们将加强路基的加固和排水系统的改造,确保路面的平整和安全。
为了有效地解决路面沉陷问题,我们将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路面沉陷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路面的安全畅通。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路面沉陷问题的监测和整治工作,确保路面的平整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城乡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以上就是我们对工程路面沉陷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重要问题。
感谢大家的合作和支持!。
道路塌方情况汇报
道路塌方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调查和监测数据显示,我局近期对XX路段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发现该路段存在严重的道路塌方情况。
经过初步分析,该塌方情况可能对交通安全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
首先,经过实地勘察,我们发现该路段出现了明显的路基下沉和路面塌陷现象,部分路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和变形。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我们急需对该路段进行紧急处理,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
其次,塌方情况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塌方导致的土石流和泥石
流可能会对周边的农田、村庄和水源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次生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避免进一步的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另外,由于该路段是连接重要交通枢纽的主要通道之一,一旦发生交通中断将
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恢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针对XX路段的道路塌方情况,我局将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
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和修复。
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该路段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确保公众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情况和处理进展。
希望广大市民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尽快恢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确保交通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稳定。
路面坍塌工作总结
路面坍塌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日益繁忙,路面坍塌事件时有发生,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及时处理和预防路面坍塌事件,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加强了路面巡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的路面巡查和监测,我们及
时发现了一些路面出现的裂缝和变形现象,及时采取了修复和加固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路面坍塌事件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一些潜在的路面问题进行了精准监测,为预防路面坍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加强了路面维护和修复工作。
针对一些老化和破损严重的路面,我
们及时进行了修复和维护工作,确保了路面的平整和安全。
我们还对一些易发生坍塌的路段进行了加固和改造,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效地减少了路面坍塌事件的发生率。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路面坍塌事件的处置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一旦发生路面坍
塌事件,我们能够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处置,及时疏导交通,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同时,我们还完善了应急预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提高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路面坍塌事件得到了有效地预防和处置,为城市
交通的顺畅和市民生活的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路面坍塌事件的发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加强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塌陷情况汇报
塌陷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调查和实地勘察,我公司所属项目组在近期发现了一些塌陷情况,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塌陷地点。
经过调查,发现塌陷情况主要集中在项目工地西侧的填土区域,具体位置为
XX路与XX街交汇处附近。
二、塌陷范围。
塌陷范围约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涉及填土区域的西侧边缘,深度约为2米。
三、塌陷原因。
经过初步分析,塌陷原因可能与填土质量不佳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有关。
此外,
附近施工活动也可能对地下土壤产生了影响。
四、影响。
塌陷情况已经对周边道路和建筑物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
五、处理措施。
1. 立即对塌陷区域进行封锁,确保安全,避免人员和车辆进入;
2. 加强对填土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对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4. 对塌陷区域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
六、预防措施。
1. 对填土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填土质量符合要求;
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对地下土壤产生影响;
3. 加强对周边地质情况的调查,了解地下情况,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七、结论。
针对发现的塌陷情况,我们将采取上述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确保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项目工地周边地质情况的监测和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类似问题,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以上为塌陷情况的汇报,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密切关注,共同做好处理和预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水工0801班 制作:水工0801班 李国倩 周莉丽 李洁
•
本章节主要阐述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和 塌陷条件、地面塌陷调查要点、地面塌陷 危险区划分、地面塌陷调查资料整理、报 告编写和防治地面塌陷的控水措施、工程 加固措施及非工程性防治措施。目的是掌 握地面塌陷调查技术,了解地面塌陷防治 措施。
⑧查明地面塌陷历史,计算平均密度,划分危险区 查明地面塌陷历史,计算平均密度,
塌陷危险区
重度危险区
平均密度
>1处/k㎡·10a
影响
塌陷活动强烈,可能造成 人员伤忙,房屋、道路、 环境破坏较重 塌陷活动较强烈,可能造 成人员伤忙,工程设施和 环境受到破坏 塌陷活动微弱,主要表现 为地面沉降和开裂,工程 设施和环境受到轻微破坏
真空吸蚀机制
• 根据气体体积与压力关系的玻意而-马略特定律, 在密封条件下,当温度恒定时,随着气体的体积 增大,气体压力不断减小。在相对密封的承压岩 溶网络系统中,由于采矿排水、矿井突水或大流 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当水位 降至较大洞穴覆盖层的底面以下时,空洞内的地 下水面与上覆洞穴顶板脱开,出现无水充填的洞 穴空腔。随着水位持续下降,空洞体积不断增大, 空洞中 的气体压力不断降低,从而导致空洞内形 成负压。洞穴顶板覆盖层在自身重力及溶洞内真 空负压的影响下向下剥削或塌落,在地表形成塌 陷坑或陷沟。
地质条件
喀斯特溶洞塌陷
新构造运动条件 新构造运动
– 气候条件 • 久旱无雨会造成地下水 下降,从而引起地面塌 陷。长时间暴雨,会造 成伏流与暗河的下游产 生冲爆致塌岩溶塌陷以 及土洞和窑洞地面塌陷。
• •
– 人为条件
矿坑突水,造成地下水下降, 引起地面塌陷 开采地下水引发岩溶塌陷;大 量开采地下水而形成降落漏斗 的地区,地下水运动强烈,促 进了岩溶作用,加强了岩溶洞 隙的发展,降低了地下水的浮 托力,从而引发岩溶塌陷;愈 接近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运 动愈强烈,岩溶塌陷愈发育
•
• •
•
<三>勘探与测试要点
• ①勘探的目的任务 • 主要查明地下洞室的位置,规模,断裂带规模,可溶性岩层厚度 及岩溶率,松散覆盖岩层的岩性、厚度、采集岩土样以备试用 • ②勘探线布置原则 • 采用主—辅剖面法 • 纵向勘探线沿可溶岩层走向布置,不同地下室均有主勘探线控制。 • 横向勘探线沿岩层倾向布置,物探线与钻探线重叠 • ③勘探原则 • 应先进行横向勘测,后进行纵向勘探 • ④钻孔深度 • 以穿透断裂带,可溶性岩层为原则,其下5m终孔 • ⑤试验 • 水文地质试验――注,抽水实验 • 工程地质试验――测试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 2、开展岩溶地面塌陷试验研究 • 开展室内模拟试验,确定在不同条件下地面塌 陷发育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塌陷发育的临界 条件,进一步揭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的内在规律, 为地面塌陷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3、增强防灾意识,建立防灾体系 • 广泛宣传地面塌陷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 危害和损失,加强地面塌陷成因和发展趋势的科普 宣传。在国土规划、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之前,要 充分论证工程环境效应,预防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 建立防治地面塌陷灾害的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 在此基础上,按轻重缓急对地面塌陷灾害开展分级、 分期的整治计划。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积极推广地面塌陷灾害综合勘查、评价、预测 预报和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逐步建立地面塌陷 灾害的评估体系及监测预报网络。
潜蚀机制
• 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岩溶洞穴和含盐土洞 中的物质和上覆层沉积物产生潜蚀、冲刷 和掏空作用,岩溶洞穴或溶蚀裂隙中的充 填物被水流搬运带走,在上覆盖层底部的 洞穴或裂隙开口处产生空洞。若地下水下 降,则渗透水压力在覆盖层中产生垂向的 渗透潜蚀作用,土洞不断向上扩展最终导 致地面塌陷。
岩溶洞穴或溶蚀裂隙的存在、上覆盖层的不稳 定是塌陷产生的物质基础,地下水对土层的侵蚀 搬运作用是引起塌陷的动力条件。 • 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对岩溶洞穴或裂隙充填物质 和上覆盖土层的潜蚀作用很缓慢,规模一般不大; • 人为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大大 加强,促进了地面塌陷的发生和发展。此类塌陷 的形成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
地下洞室 • 1、天然地下洞穴:岩溶洞穴、土洞(黄土 洞穴、红土洞穴、冻胀丘冰核融化形成的 土洞等)和熔岩(主要为新生代玄武岩) 洞穴。 • 2、人为地下洞穴:人防工程、地铁、地下 商场、地下车库、停车场、隧洞、下水道、 涵洞及窑洞等。
第一节 地面塌陷形成的机制
• • •
潜蚀机制 真空吸蚀机制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
•
• ④基岩地质情况
查明地层时代、岩性组合、接触关系、厚度、分布范围。要特别注意可 溶岩层与围岩的关系。 查明地质构造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断裂构造与节理裂隙 的发育程度。
• ⑤水文地质情况
查明地下水的储量、开采量、补给量、地下水补径排的方式和途径,有 无降落漏斗,降落漏斗是孤立分散还是统一等
重庆遭遇115年以来最大的暴雨, 造成主城区大面积积水路面塌陷
人为条件
第二节 地面塌陷调查评价要点与技 术方法
• • • • 地面塌陷阶段包括 ①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②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③勘探与测试要点 ④地面塌陷监测要点
<一>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 1广泛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摇杆资料、地形地貌资料、地质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及人类经济活 动资料等 2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查明调查区所属的地貌单元,划分地貌类型,掌握新构造的地貌表现; 对岩溶地貌,要划分岩溶发育阶段,在岩溶水补给区要注重调查干谷、盲谷、 漏斗、落水洞、陷落柱分布位置和排列方式等溶洞或地下河的存在标志; 在径流区岩溶水呈脉管状流,注重查明名流暗流交替、层状溶洞与河流阶地的 对比、高角度大断裂与非可溶性岩石的的位置,分析深溶洞存在的可能性; 在排泄区,、岩溶水呈网流状态,具有统一水位,注重明岩溶泉、出水洞的位 置和分布,追索入水洞。 3第四系地质情况 第四系地质情况 查明第四纪地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分析土洞存在的可能性、规模和 分布情况。
• 2、控水措施
•
•
二、工程加固措施
• • • • • • • 1、填堵法 2、跨越法 3、强夯法 4、钻孔充气法 5、灌注填孔法 6、旋喷加固法 7、深基础法
三、非工程性的防护措施 • 1、开展地面塌陷风险评价 • 目前,地面塌陷评价只局限于根据其主要影响因 素和由模型试验获得的临界条件进行潜在塌陷危 险性分区,这对地面塌陷防治决策而言是远远不 够的。因此,在地面塌陷评价中,需开展环境地 质学、土木工程学、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社会经 济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协作,对潜在塌陷的危 险性、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脆 弱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对地面塌陷进行风 险评价的目的。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 • • •
地质条件 新构造运动条件 气候条件 人为条件
– 地质条件
• • • • 岩性条件 岩溶发育条件 盖层条件 地貌条件
•
– 新构造运动条件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新构造运 动上升区,由于地壳上升,地 下水相对下降,包气带加厚, 地下洞穴空洞扩大或处于潜水 面以上,有利于地面塌陷发生。 我国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多发 生地面塌陷地址灾害。
塌陷的形成过程大体的四个阶段
• ⑴、在抽水、排水过程中,地下水位降低,对上覆盖土层的浮托力减 小,水力坡度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潜蚀作用加强。溶洞充填物爱地 下水的潜蚀、搬运作用下被带走,松散层部土体下落、流失而实现拱 形崩落,形成隐伏土洞。 • ⑵、隐伏土洞在地下水持续的动水压力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作用下,崩 落、迁移、洞体不断向上扩展,引起地面沉降。 • ⑶、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当上覆 土体的自重压力逐渐接近洞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地面沉降加剧,在 张性压力作用下,地面开裂。 • ⑷、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同 时,在其周围伴生有开裂现象。这是因为土体在塌陷过程中,不但在 垂直方向产生剪切应力,还在水平方向产生张力所致。
溶岩轻度危险区
<2﹪
溶岩基本无塌陷区
浅层无可溶性岩石
<四>地面塌陷监测要点
• ①地质雷达监测 • 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时间上具有突发性, 在空间具有稳定性。 • 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 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和建筑技 术,对潜在塌陷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价,已 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节 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成果资料 整理
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是指在外动力或认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突发性地下洞室拱顶失稳导致地面垂向上的变形 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和陷沟。 • 地面塌陷一方面使塌陷区的工程设施(工业与民 用建筑、城镇设施、道路路基、矿山及水利水电 设施等)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使自然环境恶化,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 机制 重力致塌模式
主要发生 地方
在地下水位埋藏深、溶洞及土洞发育的地区。
冲爆致塌模式
地下暗河的下游。
振动致塌模式
荷载致塌模式
在岩溶发育地区,地震、爆破或机械振动等经常引发地 面塌陷。
地面塌陷实际上常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例如,洞顶的土层在受到潜蚀作用的同时,往往还受到 自身的重力作用。
• • • • • • 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成果资料: 地面调查资料整理 工程地质测绘资料 勘探与测绘资料 监测资料整理内容 地面塌陷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面塌陷
面塌陷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控水措施、工 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路面塌陷
一、控水措施
• 1、水防渗措施
• • 在潜在的塌陷区周围修建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减少向地下的渗 入量。在地势低洼、洪水严重的地区围堤筑坝,防止洪水灌入岩溶孔洞和裂 隙。 对塌陷区内严重淤塞的河道进行清理疏通,加速泄流,减少对岩溶水的 渗透补给。对严重漏水的河溪、库塘进行铺底防漏或者人工改道,以减少地 表水的渗入。对严重漏水的塌陷洞隙采用粘土或水泥灌注填实,采用混泥土、 石灰石、水泥土、氯丁橡胶、玻璃纤维涂料等封闭地面,增强地表土层抗蚀 强度,均可有效防止地表水冲刷入渗。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和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 水。在浅部岩溶发育并有洞口或裂隙与覆盖层相连通的地区开采地下水时, 应主要开采深层地下水,将浅层水封住,这样可以避免地面塌陷的产生。在 矿山疏干排水时,在预测可能出现塌陷的地段,对地下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 浆或帷幕灌浆处理,减小矿井外围地段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这样既可避免塌 陷的产生,也可减小矿坑涌水量。 开采地下水时,要加强动态观测工作,以此来指导合理开采地下水,避免产 生岩溶地面塌陷。必要时进行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水位的频繁升降,保持 岩溶水的承压状态。在地下水主要径流带修建堵水帷幕,减少区域地下水补 给。在矿区修建井下防水闸门,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对水量较大的突水点 进行注浆封闭,控制矿井突水、溃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