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反思参考2)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小学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反思肖灵娟】五年级语文上册《26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肖灵娟【课时目标】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准备】1、按教学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提问导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母亲的诞辰是在哪一年吗?生:1949年。
师:是的。
我们伟大的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诞生。
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播放音频)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开国大典》2、板书课题,解题。
a、强调典字的书写。
b、谁能说说“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c、孩子们,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3、齐读课题。
那就让我们满怀感情的读一读课题。
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9页,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b、指名读词,相机正音。
c、指明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
(学生互助解词)e、开火车轮读生词。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优秀14篇)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优秀14篇)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篇一课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
本课重在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作出以下反思: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
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
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
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这都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篇二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资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常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必须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我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必须的阅读方法。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中,首都人民非常幸福。
一、不足之处对课文的品读不到位:《开国大典》全文任何一部分都有品读的必要。
通过品读,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大典的盛况,理解大典的意义,而且可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害怕学生说不到“点”上,所以我就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了。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多元解读的缺失。
例如在“入场”部分,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品读:参加开国大典的各方代表是怎样来到广场的?他们此时此刻最想干什么?如能准确揣摩他们的心理,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然而由于问题的设计缺乏深度和广度,使部分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产生惰性。
对课文感情的体验不到位:《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感情色彩很浓,老师应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去深刻地感受和读书、感悟和思考。
在激昂慷慨的音乐中,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强烈地感受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自豪和激动。
但是受教学经验的影响,我引导学生品读的方式单一,学生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二、改进方案紧扣语文要素进行语言训练:这篇课文场面描写非常壮观,我以“典礼”为主线,突出重点词句的训练。
例如在“入场”部分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参加开国大典的各方代表是怎样来到广场的?他们此时此刻最想干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上下文深入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这样就能使学生把语文学习中的感悟体验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地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品读、质疑、朗读、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去体验、去感悟。
这样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后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小学语文五年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执教本课之后,对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总结本课成败得失,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师要重视“红色题材”课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尽管语文课不是思想政治课,但新课程标准并不否认任何课程的思想教育价值,爱国题材的文章更不可淡化。
开是大典作为中国历史永恒的经典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影视作品中虽然常见,但沉迷于网络和动漫作品的新一代少年其实对“红色历史”已经感触不多了,所以值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可以防止我们的下一代忘记自己历史。
二、对话文本与创设情境要结合。
语文提倡要和文本对话,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情操,但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事半功倍。
课前我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制作了课件,准备了开国大典的视频和一些图片,也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书籍或图片等资料,因为课文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毕竟年代久远。
课堂上,当我播放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断,特别是毛泽东和各位开国领袖走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人万民欢腾的镜头时同学们。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章:《草原》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相关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4. 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 表达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草原的感受。
第二章:《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历史意义。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事件顺序。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2.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开国大典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并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4. 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体会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事件顺序,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6. 表达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开国大典的感受。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历史事实;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和信息技巧获取知识;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和思考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学会运用信息技巧获取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开国大典的基本信息。
2.提问:开国大典是什么事件?为什么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二、阅读理解(25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并配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每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和分析资料中的主要内容和地点。
4.指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记录和整理关于开国大典的主要事实。
三、信息(15分钟)1.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继续并查阅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和文章。
2.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个别。
3.学生将找到的资料和文章进行整理,并记录下来。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以开国大典为题材,让学生根据所了解的信息,撰写一篇介绍开国大典的文章。
2.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3.学生可以利用到的资料作为素材,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进行写作。
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有效地获取了关于开国大典的基本历史事实和相关知识。
在阅读理解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法,加深了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活动中,学生利用了多种资源进行资料的查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素材,提高了写作和表达能力。
整体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教学反思5新人教版2
(教学反思参考5)开国大典
因课文篇幅较长,细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长文短述。
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在每一段中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和句子,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进行讨论,可以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学生在谈自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时,教师要多注意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不宜用同样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维。
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朗读训练,语感训练是语言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
教学中,一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朗读,二是对课文中描写群众热烈欢呼的心情激动的语句要重点指导朗读。
三是播放《开国大典》的录象片段,再现开国大典的真实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
这样既易于抒发感情,又利于学生领会中心思想,还有助于学生背诵记忆,积累词语,句子。
四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6~8自然段。
指导背诵不仅要交任务,还要教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句意,句群关系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背诵;可以采用先摘录每句头几字作为背诵提示的“头字背诵法”;可以采用分自然段,逐段滚雪球试背诵;也可以采用重点突出法,先抓好第7自然段的背诵。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修改【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学情分析】《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
另外开国大典距离现在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够了解,因而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
带着这种陌生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开国大典当时庄严、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有难度的。
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交流,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研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起他们的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擎着、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写出课文梗概。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 194 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
3、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三、交流汇报1、开火车读文2、分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一、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5、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通用23篇)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开国大典》教学反思(通用2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篇1《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境。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之后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景;再之后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终讲了游行队伍。
研究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
所以,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资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
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资料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
所以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
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述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
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篇2上完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我们多媒体走进课堂的这天,我突然发现孩子们更愿意看,而不愿想象了。
这天我所讲的资料《开国大典》,这离孩子们能够说比较远,理解起来有必定的困难,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当然在网上找了一些“开国大典”的录像筹备给孩子们看。
课上,我们刚把课文读完两遍,一个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您带我们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确定有录像,先让我们看看吧”“你想看什么录像?”我问。
“开国大典隆重的场面呀,老师是什么样的呀?”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打了个冷战,因为作者把开国大典的盛况描述得既明确又活泼,而此刻我的学生没有用自我的头脑去理解,去想象,而是在等我给他们放录像。
五年级上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设计,开国大典,教学反思,语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教学反思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26、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七、教学反思:这是一篇长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避免繁琐的肢解,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
第二课时七、教学反思: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在教学时,我采用“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的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晰,仿佛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
《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集》摘要: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反思是语编给推荐优质教学,教完《开国》课我反复回忆己教学程发现己有了可贵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学习课重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朗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兴奋、激动、豪心情【编寄语】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反思是语编给推荐优质教学通教学反思教师往往能及早发现些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身教学水平提高累计验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反思课《开国》这课记叙了99年0月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盛况表达了国人民对新国诞生无比豪激动感情课按照开国进行顺序叙述先讲了会开始前会场上情况然讲礼主体部分课重体会国人民对新国成立感到无比豪激动心情教完《开国》课我反复回忆己教学程发现己有了可贵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整节课我留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教师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相对放松、愉悦环境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执教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学生默课交流概括出开国几场面然直奔重学习礼这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语是重要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性统是语课程基特这堂课我结合预设学习目标重渗透学法指导如结合背景理课容;边边展开想象理课容;系上下理课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课容滴水能映出太阳光辉学法指导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词体会人们因新国成立激动而兴奋心情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悟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情感结合课前体会背言外对有了深层次理再如课5然段到然段写了开国盛况这部分欢呼词出现多次教学我让学生出带有欢呼词句子体会每次是什么情况下欢呼起?这表达了人们怎样思想感情?学生理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接下让学们交流彼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学们就是这样种相合作交流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预想致教与学程师生动生生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捕捉学生思维闪光及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失误及进行我批评与反思课堂开放、民主平等得以体现课反思我深刻地识到这堂课朗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学习课重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朗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兴奋、激动、豪心情离不开教师指朗指导细节定成败是我上课得到教训教师要做教学有心人只有关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以上就是语编分享五年级上册《开国》教学反思全部容希望可以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精把己教学水平提高到新境界和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参考5份)
(教学反思参考1)开国大典《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
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
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
因此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
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
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看一看。
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画一画。
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
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
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
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比一比。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
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
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
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
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在开会前、开会时会场上场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预习时基本能扫清生字词语障碍,能理清文章脉络。
由于开国大典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不够,不能体会到胜利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播放《开国大典》情景朗读资料,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交流感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二、初读课文1.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三、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2.在品读重点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
板书设计开国大典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教学反思我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2)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
”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
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
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