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建康赏心亭

合集下载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 秋气,浩荡的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 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 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 无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 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 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宝刀看过,把亭 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 远的心情。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 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寓情于景
动作:看、拍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切碎煮熟品 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乡 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 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 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国家而忧 愁,光阴虚度,树木都长这么高了, 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请谁唤得那美 女,来为英雄拭泪?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辛 弃 心 疾 亭
河北省万全中学周华
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一种兵器。

⑦休说: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⑧求田: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⑨“可惜流年”三句:流逝的时光。

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⑩倩:请托。

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⑿揾(wèn):擦试。

别一文“揾”为“垧”意思都是为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⑴赏心亭⑵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⑶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⑷。

落日楼头,断鸿⑸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⑹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⑻。

可惜流年⑼,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⑾!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注释: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及解析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及解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②,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③,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④。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⑤,江南游子⑥,把吴钩看了⑦,栏杆拍遍,无人会⑧,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⑨?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⑩。

可惜流年(11),忧愁风雨(12),树犹如此(13)!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14),揾英雄泪(15)!〔注释〕①本篇选自《稼轩词》。

大约作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一说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作者任建康府通判时,抒写诗人展望失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虚度年华的悲愤心情。

建康,今南京市。

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载,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为丁谓所建。

今废。

②楚天,古代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为楚国,故楚天指南方的天空。

③岑(cen),小而高的山。

目,望。

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④玉簪螺髻,妇女头上的碧玉簪和螺形发髻。

玉簪比喻尖形的山,螺髻比喻圆形的山。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山如碧玉簪。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碧玉簪,撒入明月中。

”⑤断鸿,失群孤雁。

⑥江南游子,作者离开故乡山东流寓南方,故自称江南游子。

⑦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形的刀。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⑧会,领会,理解。

⑨鲙(kuai快),通“脍”,把鱼肉切细。

尽,尽管。

季鹰,张翰字,吴郡(今苏州)人。

《晋书·张翰传》说,他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联想到家乡的菰菜(即茭白)、蒪(chun纯)羹和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回乡。

⑩求田问舍,访求、置买田地房舍。

刘郎,刘备。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氾无救世之志,只为个人置田买房作富翁的行为表示鄙视。

这里用以嘲讽当前平庸的生活,实际是对自己长期闲散表示不满。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原文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注释]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一种兵器。

⑦休说: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⑧求田: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⑨“可惜流年”三句:流逝的时光。

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⑩倩:请托。

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⑿揾(wèn):擦试。

别一文“揾”为“垧”意思都是为擦拭。

【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

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就是张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建康赏心亭登高欣赏美景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事物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带来该词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

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首先以“落魄江湖载酒行”描写了作者的行踪,给人一种游历江湖的形象。

接着,作者以“楚腰纤细掌中轻”表达了对楚女子的赞美,以青春美丽的形象衬托出忧郁的江湖身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道出了作者对过去高昌迷离青楼生涯的思念。

十年短暂的经历在作者的记忆中却成为了一场长久的梦,同时青楼的名声也带着一丝薄幸。

词的下半部分,“钗头凤斜却羞见,野蛮王孙恣情非”,描绘了作者登上赏心亭后遇见另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在礼仪上可能没有楚女子那般规矩,表现出一种野蛮的气息。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感到有些羞涩。

最后两句“神仙偷入凡人境,世事如棋牌九骰”,以超脱的角度反思了世事的无常。

神仙偷渡凡人的境界,生活中的种种似乎就像是一场棋牌游戏,各种巧合和起伏已经让人难以分辨真相。

辛弃疾以婉转细腻的词语,描绘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读者的阅读与体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凄凉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成为辛弃疾不朽的作品之一。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译文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注释】建康:今江苏南京。

遥岑:岑,音cén。

远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

倩:请托。

读音qìng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wèn。

擦拭。

【赏析】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 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含情。这些意象有 何深意? •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 南宋国势衰颓。
•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
能被重用是因为他的几个特殊身份:一、
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
民起义;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
以朝廷不肯让他带兵复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
满了愤懑不平。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 上赏心亭时面对大好河山,反而是无限 感慨涌上心头,于是写下这首慷慨激昂 的词。
不相同的山岭 失群的孤雁
kuài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 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 归未?求田问 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qìng请人 做某事 wèn擦拭
★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 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 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 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 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 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 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 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 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 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 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 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 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 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 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 下的眼泪?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的翻译赏析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的翻译赏析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的翻译赏析导读:《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前言】《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是辛弃疾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道,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极其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注释】赏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门之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游览名胜,辛弃疾特爱登此亭眺望。

留守:即行宫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驻跸建康,故称建康为行宫。

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

斛: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虎踞龙盘:诸葛亮曾目睹金陵地形而感慨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

”兴亡:指六朝兴亡古迹。

三国时吴国孙权,东晋司马睿及南朝的宋、齐、梁、陈曾先后建都于金陵(建康)。

陇上:田埂,此泛指田野。

喷霜竹:印吹笛。

黄庭坚(念奴娇):“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霜竹:秋天之竹,代指竹笛。

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

泪落哀筝曲:谢安晚年位高遭忌,孝武帝曾召善乐者桓伊饮宴,桓伊抚筝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谢安适在座,闻歌而泪下。

【翻译】此言登亭凭吊古代遗迹,只落得满腔愁绪。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在哪里呢?只留下了六朝兴亡古迹。

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翻译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幺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点评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鉴赏】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带翻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带翻译)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断鸿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 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 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 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 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 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 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注释
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
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
⑦流年:流逝的时光。 ⑧倩:请托。
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⑩揾:擦拭。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 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 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 笔力迥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 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 抑郁和孤独之情。
小结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 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词中哪句直接照应题目?
“登临意”
词作赏析:“登”—-看到了什么
词人登高望见了哪些景物?
天、水、 山峰 落日、 断鸿声
景物
楚天 秋水
壮美开阔
遥岑、玉簪螺髻(比喻)
落日 苍凉衰颓
苍凉 孤寂 壮阔
断鸿声 孤寂忧伤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这四句中哪两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看”和“拍”
看: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拍: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两个形体语言表明:作者手握宝剑却没 有用武之地;空有力气却没有地方使用, 只好用敲打栏杆来发泄自己的怒气。
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苦恨。
•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 《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 )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
走近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南宋词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 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 接近,世称“苏辛”。 著有《稼轩词》,又名 《稼轩长短句》。
豪放、爱国
走近作者
一、1140——1162: 南渡之前—
早年经历:“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起义反金(1161):生擒叛徒张安国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 三叹息“ 二、1162——1207: 南渡之后-闲置20年,调动37次
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一、仕金官员的后代; 二、曾参加过农民起义; 三、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写作背景
•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 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 归已十余年了,却投闲置散,未受到朝廷 的重用。在这种境遇下,他登上建康的赏 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 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 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词作鉴赏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建康赏心亭目录概况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目录[隐藏]概况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编辑本段概况【作品名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辛弃疾【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原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编辑本段注释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

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

⑦流年:流逝的时光。

⑧倩:请托。

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⑩揾:擦拭。

编辑本段译文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

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

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

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置地买房,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

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

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

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

编辑本段赏析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

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

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

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

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

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

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

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编辑本段作者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