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狄亚_繁漪的悲剧看中西文化生态对女性复仇心理的影响_仇春

合集下载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作者:宋南南陈祎满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12期摘要: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是从属、被占有的他者,女性整体展现出一幅没有自我的画像。

而在女性淹没的时代中涌现出了两位女性英雄,美狄亚在古希腊男性主宰的文化语境下敢于复仇;窦娥是古代东方孝女、烈女的典范。

她们虽然表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但她们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特征,同时也在女性被压抑的年代唱出了一曲自我之歌。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悲剧戏剧《美狄亚》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塑造了一位为爱情抛家弃国,甚至杀害了亲生哥哥的“狠毒”女人;在遭到丈夫背叛之后,杀害了将要嫁给丈夫的公主、公主的父亲以及自己的两个孩子以惩罚丈夫,达到复仇目的的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一位为了婆婆,甘愿走向断头台的孝顺女性;因“冤”发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以惩戒贪官,告清白于后人,最终由她的父亲窦天章为其平反而昭雪的故事。

二者都是从女性写起,却含有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美狄亚是一位为爱不择手段的女性,可以为了丈夫狠心杀害自己的哥哥和孩子。

窦娥是一位温顺德良的中国传统女性,谨遵三从四德,是古代孝女、烈女的典范。

二者极巨反差的形象更鲜明地对比出中西悲剧不同的文化模式及其审美观念。

美狄亚和窦娥都是不可降服的烈马,为了心中所追寻的“真理”——爱与正义——不惜牺牲一切。

两位女性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成长,具有完全迥异的性格,但都在男权社会中受到摧残与折磨。

美狄亚出身皇室,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窦娥六岁成为孤儿,跟着婆婆操持家务;美狄亚聪明狡诈,为自己而活;窦娥乖巧听话,总为他人着想;美狄亚因爱燃起可怕的妒火,为报复毁灭一切;窦娥因正义无法匡正,为冤屈惩戒后人。

二人不仅是性格导致的悲剧,更是时代——男权至上造成的女性悲剧。

一、《美狄亚》与《窦娥冤》的女性形象差异女性的地位自母系社会之后,就和男性形成巨大反差,谈到古代女性,悲剧这两个字仿佛就是她们的代名词。

中西古典戏剧中女性复仇行动差异刍议

中西古典戏剧中女性复仇行动差异刍议

中西古典戏剧中女性复仇行动差异刍议作者:刘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8期[摘要]复仇在人类的行为发展中曾经盛行一时,而“复仇母题”也为东西方文化出产了经典的作品,东方的《赵氏孤儿》,西方的《哈姆雷特》都是复仇母题下的经典作品复仇母题下的戏剧作品中女性复仇行为也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以西方古典话剧《美狄亚》与东方传统戏剧《铡美案》为例,试比较中戏古典戏剧中女性复仇行动差异,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复仇不同阶段的差异性。

[关键词]女性复仇;心理性格;文化差异;复仇行动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8-0376-011东、西方悲剧文化差异西方悲剧“作为史诗,对于生活的摩仿,它是宗教的、哲学的、形而上学的、艺术的,是对宇宙人生的追索,是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和对终极关怀的沉思” ,而中国悲剧则是“世俗的、伦理的、形而下的、生活的...” 基于这种悲剧文化的差异,由不同的文化创造出来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带有着中西方文化的特色。

西方的悲剧作品中,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

由于西方古典悲剧的主要描写人物是贵族,美狄亚作为公主享有与其他贵族一样极高的自由度。

她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爱侣,可以自由地做出她的行为。

即便是有世俗伦理的规范,但是作为公主的美狄亚自己就站在规则制定者的阵营之中,因此世俗道德规范对于她的压迫大大少于普通的女性。

这种自由度赋予了美狄亚独立的人格和独立行为的能力。

美狄亚自己是一个有法术的公主,这种超越于平凡人的能力,也成为了让她独当一面的重要支撑。

正因为她的独立和能力能够为她的行为偿付代价,当她面对爱情和祖国的选择,她背弃她的祖国,坚定地相信着爱情;面对背叛时,她痛快淋漓地复仇以至于毫无顾忌甚至冷血残忍。

“西方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奇崛的美,作品笼罩着一种奇异和神秘的色彩,而中国作品追求的则是朴素的美,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生活化色彩”。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作者:张莉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2期摘要:在中外戏剧发展史上,复仇是个永恒的主题。

西方戏剧在这一主题上,侧重对剧中人物复仇前后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细致入微的刻画。

文章以《美狄亚》为例,并将其与《赵氏孤儿》中的复仇比较,试从心理分析出发,看欧里庇得斯对人性的关注及其原因,以及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美狄亚》《赵氏孤儿》复仇心理人性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图分类号:I 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2-0060-04一、《美狄亚》复仇主题下主人公的心理描绘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最擅长刻画女性心理活动,他对戏剧的贡献之一就体现在创作手法上对心理分析的运用自如。

在《美狄亚》这部作品中,给人最强烈的冲击就是复仇的欲望和女人天性中的母爱本能所构成的强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美狄亚不仅是绝望的妻子、疯狂的复仇者,更是一个爱子情深的母亲,她把儿子当作最心爱的人,在她眼里,儿子是最完美的,“这样可爱的手,可爱的嘴,高贵的容貌”。

[1]选择杀子就注定内心的痛苦与煎熬,犹豫,悲愤,哀怨,精神崩溃……整部戏剧中可以说是美狄亚心理变化的过程。

让我们回到文本,在作品中跟随美狄亚一步步走进她痛苦而挣扎的内心,以期更为贴近作者的真意。

当伊阿宋兴致勃勃地展望两个儿子已不可能存在的未来时:“我相信,你们还会伙同你们未来的兄弟们成为这科任托斯地方最高贵的人物……愿我亲眼看见你们走进壮年时代,长得十分强健,远胜过我的仇人。

”[2]母爱的本能却使美狄亚“流出晶莹的眼泪,把苍白的脸转了过去”。

[3]美狄亚不可能和普通的母亲一样,享受和丈夫一起展望子女长大成人的幸福,伊阿宋描绘的越是细致对美狄亚来说就越是折磨,她在痛苦中挣扎。

第五场中,听到公主已收下礼物,美狄亚没有欣喜,反而更加愁苦。

从美狄亚

从美狄亚

浅谈美狄亚、蘩漪悲剧中的不同复仇心理摘要:古希腊戏剧欧里彼得斯的《美狄亚》和中国现代话剧曹禺的《雷雨》是“女性复仇”母题在中西方不同民族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异文”。

本文将就其中的“复仇心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美狄亚蘩漪复仇心理艺术是无国界的。

人类社会各个民族的文化,总是要或先或后地经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常常会出现一些惊人的类似现象。

古希腊欧里庇得斯的剧本《美狄亚》与中国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世界剧苑的一对奇葩,女主人公美狄亚与繁漪的遭遇与不幸、反抗与斗争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绝非偶然的历史巧合,实则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而两位剧作家对自己所处年代的悲剧性矛盾都有着深切的认识与感受。

同时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有价值的悲剧,都必然反映所处时代、国度的现实生活,美狄亚与繁漪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下,相似中又有差异。

一相似中的绝望呐喊美狄亚是生活在古希腊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民主倾向最强烈的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美狄亚》里的主人公。

她是剧作中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一个热情、大胆、反抗、坚强的女性。

她将自己的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她的爱人伊阿宋,为了帮助伊阿宋成功盗取金色羊毛,她忤逆父亲、亲手杀死兄长、背叛家乡,后来跟着伊阿宋四处飘泊,常年他乡的生活渐渐不再使她奢华显贵。

于是,在异邦—雅典,伊阿宋决心丢弃为他抛弃了一切并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美狄亚,决然地要与科任托斯的公主结婚。

怒火中烧的美狄亚积蓄她所有的智慧和勇气,毒死了科任托斯城的国王和公主,杀死了自己亲身的两个幼儿,以期求得对伊阿宋的最大打击。

这是一个凄烈的故事,绝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她竟然狠心杀死自己的孩儿。

这岂非人性的堕落?根本上说,美狄亚是一个十分具有个性,崇尚自由并且也充分自由的行动人。

她热情地为自己和自己的选择而活。

她爱得疯狂,恨也恨得彻底。

她所处的古希腊英雄社会,应该说是人类的童年状态,并不像现在这般复杂。

他们真诚地崇拜自我,大胆地张扬个性。

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

从《美狄亚》、《雷雨》话剧看中西文化背景对话剧中女性社会认同感的影响090109121 09对外汉语一班黄丽颖西蒙波伏娃曾说:“既然选择了独立,对大多数女人最有吸引力的也仍是爱情这条路。

当爱情离去时,随着生命意义的丧失,女性不可避免地沦为绝望的悲剧符号。

而,《美狄亚》《雷雨》中的美狄亚和繁漪的女性形象,无疑都是爱的牺牲者。

因为爱,而燃烧起复仇的火花。

人类意识的觉醒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特别是在历史中一直处于低一等地位的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问题,大家对女性的认同感等虽然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不平等的状况始终存在,即使是在现在的文明时代,女性的自我觉醒还是相对比较薄弱。

美狄亚、繁漪作为古希腊戏剧和现代话剧中的个性鲜明的复仇女性,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觉醒的意识。

然而,由于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文化伦理不同等因素,中西方的女性的意识觉醒有些许的差距。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分析《美狄亚》《雷雨》话剧中的美狄亚和繁漪得复仇行为为例,对中西方的文学中女性心理进行比较,以求达到中西文化的一个浅层交流。

在《雷雨》的序幕中有一样一段话,姑已(自然想到)那么周先生为什么偏把有病的太太放在楼上,不把她搬出去呢?姑甲说是吧,不过他太太就在这楼上发神经病,她自己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这一段是繁漪在经历那段复仇之后,疯掉之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可见,在繁漪的心中,她并不认可自己的复仇,甚至她厌恶自己的复仇,后悔自己的复仇。

女人被压迫太久之后的反弹性行为让复仇以自己从未想过的悲剧结尾是她所没有想到的。

因此,她发病之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心态,与其说是作为一个社会形象已经完全毁掉的女人惧怕出门而遭到社会的鄙视,还不如说她将自己沉浸在当日的情境里,一遍遍想着如果自己当日不做那样的疯狂举动,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是伦理道德和良心让繁漪的心理承受了莫大的折磨。

其实,从一开始,周萍就对自己和繁漪乱伦的关系抱着一种抵制的态度,并且一再地想结束这种关系,而周萍追求四凤要带四凤私奔的行为,文中文字也暗含着周萍只是更多的想要逃离繁漪的那份不能承受的强烈的乱伦之爱。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大师欧里庇德斯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悲剧以美狄亚这个角色展现了复仇的主题,通过她的故事揭示了复仇的恶果和内心的痛苦。

美狄亚是一个受伤害的女人,她因为爱情而背叛了自己的家族和祖国,最终被利用和伤害,她选择以复仇的方式来报复。

本文将对《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美狄亚》中,复仇主题贯穿始终,首先从美狄亚的遭遇入手。

美狄亚是一位出生于外邦、被背弃的女人,她因为爱情而离开家乡,跟随了她的丈夫约阿谷到科林斯王国。

在那里,她却遭受了丈夫的背叛和政治迫害。

这种背叛和伤害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和复仇的欲望。

她对丈夫和他的新妻子海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心理,她决心以最残忍的方式来报复他们,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美狄亚的复仇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对她受伤害的自我辩护和宣泄。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自己遭受的伤害和痛苦的回应,她想要让对方感受到同样的痛苦和绝望。

在她的心目中,复仇是唯一能给她带来满足和解脱的方式,因为她相信只有通过让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她才能够平复内心的创伤。

这种复仇心态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并不罕见,古希腊社会注重个人荣誉和自尊,对于受到伤害的人来说,复仇是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

复仇的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在《美狄亚》中,美狄亚因为自己的复仇行为而失去了一切,包括她所深爱的两个孩子。

她的复仇不仅没有让她得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反而让她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这种结果揭示了复仇的恶果,它并不能给受害者带来真正的解脱和安宁,反而让他们更加深陷于痛苦之中。

美狄亚的复仇也给科林斯王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的行为不仅让自己受害,也让他人蒙受了无辜的伤害,这彰显了复仇的毁灭性和不可控性。

复仇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恶果和伤害。

美狄亚的悲剧也表明了复仇之于个体心理的影响。

在他所处的环境和遭遇下,美狄亚的复仇行为实际上是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绝望在外化和表现。

从美狄亚和杜十娘看中外女性复仇形象

从美狄亚和杜十娘看中外女性复仇形象

作者: 孙亦君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页码: 93-95页
主题词: 杜十娘 美狄亚 悲剧根源 复仇形象
摘要: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至今为止颇具争议的一个女性形象。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女性。

她们都美丽而充满智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在爱情上都遭遇了不幸。

为祭奠被毁灭的爱情,她们报复的方式和结局既悲壮又惨烈,既令人心惊又令人敬佩。

本文主要从探讨她们的爱情悲剧根源入手来分析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欧里庇德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美狄亚》。

这部作品以复仇为主题,展现了主人公美狄亚对于自己的复仇心态和奋力实施复仇的故事。

复仇是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在《美狄亚》中,复仇主题被充分展现和深刻描绘,引起了人们对于复仇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复仇的动机、后果和道德意义,以及复仇在人类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美狄亚的复仇起因于丈夫的背叛和伤害。

在剧中,美狄亚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勇气的女性,她与丈夫伊阿宋一同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

当伊阿宋却决定与柯林斯的女儿(国王的女儿)克瑞瑟结婚时,美狄亚不胜悲愤,她对丈夫的背叛感到愤怒和不甘,于是决定向丈夫报复。

她的复仇行为可以说是出于对于自己权益的维护和对于伊阿宋的惩罚,因此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在这一过程中,美狄亚展现出了复仇行为所带来的激烈情感和对于自己尊严的追求,她的复仇行为使得她成为了一个受到伤害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对于女性复仇的深刻反思。

美狄亚的复仇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道德意义也是《美狄亚》中复仇主题的重要内容。

在剧中,美狄亚的复仇行为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其中包括了她自己的两个孩子。

这种悲剧结局提示了复仇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和伤害,同时也对美狄亚的复仇行为进行了道德上的审视。

虽然美狄亚的复仇行为可以理解,但是她的复仇行为却是导致了更多的悲剧,这使得复仇的道德意义备受关注。

复仇是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复仇是否能够为自己带来满足和正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

《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给与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复仇虽然可以满足个人的情感需要,但是却可能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悲剧,因此我们需要冷静理性地对待复仇。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美狄亚》是希腊古代戏剧中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美狄亚为了复仇而采取各种手段的故事。

复仇主题在该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描写美狄亚对于背叛自己的丈夫以及丑恶的复仇行为,探讨了复仇的价值、伦理与道德问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该剧中的复仇主题进行探讨。

从美狄亚的角度看,她的复仇行为是出于对于丈夫的背叛和伤害的愤怒和痛苦。

她最初是为了爱情而背叛了自己的家族,抛弃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伊阿宋,并且为了帮助丈夫而杀死了她的弟弟和自己的父亲。

当丈夫克里翠安斯出轨并且要娶另一位公主时,美狄亚的愤怒无法平息。

她感受到了背叛和伤害的痛苦,她决意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复仇,使得克里翠安斯和他的新婚妻子以及他们的孩子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惩罚。

从美狄亚的角度来看,她的复仇是为了伸张正义和保护自己的尊严。

她认为背叛和伤害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只有通过复仇才能得到平衡和公正。

她相信只有通过牺牲他人的幸福和生命,她才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正义。

从整个剧情来看,美狄亚的复仇行为也引发了更多的痛苦和破坏。

她的复仇不仅让克里翠安斯和他的家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还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分裂和混乱。

在美狄亚杀害克里翠安斯的同一天,她也杀死了伊阿宋的国王和公主,使得国家的统治者被一系列的暴力行为所震惊和毁灭。

整个剧情中,复仇行为没有能够给美狄亚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反而加深了她的痛苦和绝望。

最终,她被迫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成为了她的复仇行为的最高代价。

从这一角度看,复仇的目的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让美狄亚深陷于痛苦和悲伤之中。

通过对于《美狄亚》中复仇主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复仇并不是解决矛盾和伤害的最佳方式。

虽然美狄亚追求复仇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和伤害,但是复仇并没有解除她的痛苦和痛苦,反而导致了更多的破坏和伤害。

追求复仇只会导致无尽的恶性循环和破坏,最终使整个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理性和宽容来解决矛盾和伤害,寻求和解和和平的方式。

复仇女神(美狄亚与蘩漪复仇形象之比较)

复仇女神(美狄亚与蘩漪复仇形象之比较)

复仇的女神——美狄亚与蘩漪复仇形象之比较摘要: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中一个鲜明的妇女形象,其复仇行为不仅为当世所不容,在今天看来也骇人听闻。

无独有偶,在《雷雨》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复仇形象蘩漪,其复仇行为虽不及美狄亚血腥,但也足以撼动封建纲常,惊世骇俗。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复仇行为,复仇动机及复仇差别,探求更清晰的复仇女神形象。

关键词:复仇;美狄亚;蘩漪一、复仇的行为《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它的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

它描写王子伊阿宋在美狄亚的帮助下,盗取金羊毛归来,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当妻子美狄亚帮助他惩罚了新国王之后被赶出家乡,夫妇来到科林索斯,生了两个儿子。

但伊阿宋变了心,他要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并要把妻儿赶出境外。

这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

她设计毒死了国王和公主,又人同杀死了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她如此惩罚了伊阿宋后乘龙车飞往雅典。

全剧通过了=一个血腥的复仇事件,描写了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夺取平等权利的反抗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生活现实。

无独有偶,在《雷雨》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复仇形象蘩漪,其复仇行为虽不及美狄亚血腥,但也足以撼动封建纲常,惊世骇俗。

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的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

有人在探讨谁是《雷雨》的主人公时,认为就是蘩漪。

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见解。

蘩漪的确是全剧的一个中心人物,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进者。

曹禺显然也是最欣赏这个角色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主角是“雷雨”或其他的人物)蘩漪敢爱敢恨。

不计后果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从情欲的解放中体味到精神的自由,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生命力。

“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美狄亚》是希腊悲剧中的经典之作,以复仇为主题。

本文将从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她的复仇行动以及复仇所带来的后果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我们要探讨美狄亚复仇的心理动机。

美狄亚是科尔喀斯人的公主,她因为曾帮助了对外界宣传希腊文化的英雄雅典老王,背弃了自己的家族,嫁给了他。

在《美狄亚》的故事发展中,雅典老王却将美狄亚抛弃,娶了科林斯的公主。

美狄亚的复仇心理由此产生,她感受到了被背叛、被伤害的痛苦,决定要用复仇来让雅典老王付出代价。

她的复仇心理既有私人情感的纠结,也带有对阶级与国家的复仇。

她认为自己的自尊与家族的前途都被雅典老王所摧毁,因此她要用最残忍的手段来复仇。

我们要看美狄亚为了复仇所做的行动。

美狄亚设计了一场诡计,让雅典老王的新婚妻子、自己的竞争对手和他们的孩子全部毒死。

她通过向这对夫妇送上一件贺礼,里面装有毒药。

这场复仇计划无不精密,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

美狄亚没有选择直接杀人,而是选择了间接的方式,通过让雅典老王失去最爱的人来给他最大的伤害。

她没有怜悯看似无辜的孩子,没有给雅典老王留下任何喘息之机,她要让他尝尽痛苦。

最后让我们来看复仇的后果。

美狄亚为了复仇而杀害了公主和孩子,那么这个复仇真正给她带来什么?她的复仇满足了她的私欲,她通过将苦水倒给了雅典老王而得到了一种满足感。

她的复仇行动与她的个人幸福并无关系,在复仇后,她不但没有得到满足,而且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庭,她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真正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使我们看到了复仇的荒谬和残酷。

复仇只能带来更多的伤害与痛苦,很少能给被复仇者带来真正地惩罚。

美狄亚把复仇当作一种正义的行为,却最终发现复仇所带来的满足感是短暂的,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她的复仇理想只是虚妄的幻想,最后只给她带来了绝望和孤独。

这个触及众人内心最黑暗一角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复仇的无谓和荒诞性。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欧里庇德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他的作品《美狄亚》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悲剧以复仇为主题,描绘了主人公美狄亚因为丈夫背弃自己而产生的复仇情感,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

本文将通过分析《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来探讨欧里庇德斯在其作品中对复仇的深刻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观察。

复仇是《美狄亚》这部悲剧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剧中,美狄亚是一个被丈夫背弃的女人,她为了丈夫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且为他背弃了自己的祖国,最终却被抛弃,面临被流放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美狄亚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她决心以复仇来报复她的丈夫,并且希望让他和他的新妻子一同遭受痛苦。

欧里庇德斯通过《美狄亚》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深刻描绘了复仇对人性的影响。

在剧中,美狄亚因为丈夫的背叛而变得极端,她不再顾及自己的良知和道德,甚至愿意牺牲无辜的孩子来实现她的复仇计划。

与此她的丈夫也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恐惧和悔恨,他深知自己对美狄亚的伤害是不可挽回的,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的灭亡。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欧里庇德斯展现了复仇对人性的腐蚀和摧毁力量。

在《美狄亚》中,欧里庇德斯对复仇主题的深刻描绘也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对复仇的态度。

在古希腊社会,复仇是一种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人们认为受伤害的一方有权利通过复仇来平复自己的伤痛。

欧里庇德斯通过《美狄亚》深刻揭示了复仇的危险性和毁灭力量,他提醒人们应该理智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并且寻求和解和和平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通过复仇来解决问题。

这种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使得欧里庇德斯的作品在古希腊悲剧中独具特色,并且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

论欧里庇德斯悲剧《美狄亚》中的复仇主题《美狄亚》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剧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为主角,描写了她因为丈夫负心而展开的复仇行动,是一个关于复仇主题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复仇主题对剧情发展的影响、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并分析欧里庇德斯如何通过这一主题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呈现悲剧的深刻内涵。

复仇主题在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美狄亚因为丈夫负心而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了报复,她展开了一系列残忍的复仇行动。

她首先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接着又将她的丈夫的新妇人以及新婚之夜赠送的礼物毒死。

这些复仇行动不仅给她的丈夫带来了灭顶之灾,也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恐慌和混乱。

复仇行动的展开使得整个剧情紧张而扣人心弦,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美狄亚的复仇行为的深刻思考。

复仇主题通过对美狄亚复仇行为的展现,将悲剧的冲突和高潮推向了顶点,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残酷而动人的悲剧画面。

美狄亚的复仇心理在剧中得到充分展现,使得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复杂。

美狄亚在得知丈夫负心的消息后,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欲望,她愤愤不平地说:“我对着他们标致了义,对你最亲的人,令人惊惶、诅咒和死乞!”这种对丈夫的愤恨和愿望报复的情感,推动了她展开复仇行动。

正是美狄亚强烈的复仇心理,使得她最终做出了杀死自己孩子的可怕举动。

通过对美狄亚的内心世界和复仇心理的描绘,欧里庇德斯展现了悲剧人物复杂的内在世界,使得美狄亚这一角色更加深刻和有力量。

复仇主题在《美狄亚》中还涉及了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讨论。

美狄亚的复仇行为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纠葛,更是对古希腊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挑战。

她的复仇行为破坏了家庭和睦、社会秩序和正义,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美狄亚的复仇行为让人们不禁思考,当个人的私人恩怨与社会的正义和秩序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取舍。

复仇主题通过美狄亚的复仇行为,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野蛮一面,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从美狄亚_繁漪的悲剧看中西文化生态对女性复仇心理的影响_仇春

从美狄亚_繁漪的悲剧看中西文化生态对女性复仇心理的影响_仇春

大 众 文 艺57摘要:古希腊戏剧《美狄亚》和中国现代话剧《雷雨》是“女性复仇”母题在中西方产生的不同“异文”。

本文将视角限定在“复仇心理”这一个话题上,试图从中西文化生态的角度就双方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具体的解释。

关键词:美狄亚;繁漪;女性;复仇;文化生态毫无疑问,有史以来,在关于爱情的话题中,男性话语总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女性意识则是处在一种受压抑的状态。

自文明社会以来,“软弱”这个男性设定的性格特征终成为女性的自我认知,但是,被压抑的软弱与畸态的报复是一张镜子相反相成的两面。

女性的压抑来自于古老的年代,而女性对男性的报复也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因此在文学中便形成了“复仇”母题的子母题——“女性复仇”。

本文即以古希腊戏剧《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与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这两个中外复仇女性为例来对中西女性复仇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从中西文化异质中的爱情、道德以及地域文化角度对这种不同的原因进行探究。

一在《雷雨》的公演版本中,往往没有原作中“序幕”和“尾声”的部分,虽然这缘于实际操作的困难。

1但是“序幕”和“尾声”中繁漪的最后结局却是探知繁漪复仇心理的一个极佳的途径,不可忽视。

在“序幕”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姑乙 (自然想到)那么周先生为什么偏把有病的太太放在楼上,不把她搬出去呢?姑甲 说是呢,不过他太太就在这楼上发的神经病,她自己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2这一段话里有两处值得注意。

在经历那场复仇之后,繁漪的结局是发了“神经病”,而发病之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可见,在繁漪的心中,她并不认可自己的复仇,甚至她厌恶自己的复仇,后悔自己的复仇。

而她发病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的心态,与其说是作为一个社会形象已经被完全毁掉的女人惧怕出门而遭到社会的鄙视——如果这样的话,她根本就没有疯——还不如说她将自己沉浸在当日的情境里,一遍遍想着如果自己当日里不做那样疯狂举动,悲剧也就不会产生,是伦理道德和良心让繁漪的心理经受着莫大的折磨。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

从美狄亚的复仇解析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中西方女性意识的差别美狄亚是欧里彼得斯以妇女问题为主题的作品《美狄亚》中的女性形象。

《美狄亚》整部作品都在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悲惨鸣不平。

美狄亚对丈夫的背叛所做出的复仇行为是对自己不公命运的反抗。

读者们同情美狄亚的不幸遭遇,更为她决绝的复仇方式而震惊,她毁灭性的复仇带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

什么样的仇恨使一个多情的少女变成仇恨的化身,不惜余力的要破坏掉曾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受的一切?让我们看看美狄亚的艰难处境:从背叛家庭、舍弃家乡的时刻开始,美狄亚人生的全部涵义就只有伊阿宋,他是她唯一的寄托和支柱,但是在利益面前,她却成了他要摆脱的包袱。

一个只有依靠,一个急于丢弃,悲剧的阴影弥漫开来。

一无所有的美狄亚,面临被驱逐的结局,孤注一掷的选择了复仇。

妇女被抛弃的命运不仅仅存在在古希腊,礼仪之邦的中国妇女承受这种命运也有远久的历史了。

《诗经·卫风·氓》中就有对妇女悲惨遭遇的描写: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在这首诗歌中,一位勤劳持家的女子在申诉命运的不公,痛斥丈夫的负心薄幸。

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丈夫的背叛和欺骗,这位中国女子采取了怎样的对待态度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对其他的青年女子提出了“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的警告。

面临同样被抛弃的命运,为何中西方的主人公对待的态度如此不同?从自我价值的认识上看,西方重视自身价值的程度远远高于东方,而东方推崇的是一种牺牲精神。

因此,对于丈夫的背叛,美狄亚表现出的是一种愤怒和怨恨,继而产生了报复心理,而《氓》中的女子只是在无可奈何的倾诉和哀鸣。

中国从古代民贵君轻的思想到今天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的理念,淡漠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在这种理念下,个人是为集体服务的,人不仅仅为自己活,更多的是为别人而活。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美狄亚》与《氓》是中西方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父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

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根植的土壤不同,造成中西方弃妇形象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运用平行研究中的类型学研究发掘二者在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美狄亚;《氓》;弃妇;爱情婚姻;文化一、两弃妇形象所处历史背景在人类历史上时常有女人唱着不和谐的音符反抗男权社会下的不平等,《氓》和《美狄亚》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就是这样的女人。

她们以自己的行动,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挑战,展示了女性的另一面。

她们一位生活在中国周代,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古希腊时期,这两位女性虽然性格中都有弱点,但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男权社会进行了冲击。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人类的生产力出现了一次飞跃。

以男性为主要劳动力的种植业、畜牧业成为社会主导的经济形式,凭借生理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氏族"英雄";。

"男尊女卑";成为社会规范,"女性文化";被男性中心的"父性文化";全面取代。

二、两弃妇形象的相似之处但两位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决然地追求自己的真爱。

《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地追求婚姻的自由,她在一次集市上认识了氓,氓向她吐露了爱情,定下了婚期,此后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并且预测婚事的凶吉。

美狄亚是科尔咯斯国的公主,她爱上了来盗取金羊毛的希腊英雄伊阿宋。

当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后,科尔喀斯国王美狄亚的父亲派儿子阿普叙托斯追赶。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

从《美狄亚》与《赵氏孤儿》的复仇心理刻画看中西文化传统张莉
【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9)002
【摘要】在中外戏剧发展史上,复仇是个永恒的主题.西方戏剧在这一主题上,侧重对剧中人物复仇前后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文章以<美狄亚>为例,并将其与<赵氏孤儿>中的复仇比较,试从心理分析出发,看欧里庇得斯对人性的关注及其原因,以及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1
【相关文献】
1.复仇悲剧《美狄亚》与《赵氏孤儿》比较 [J], 刘黎
2.一棵罂粟下,开出两色花——从商三官和美狄亚看中西方复仇文学 [J], 李毓霞;张健
3.从美狄亚和杜十娘看中外女性复仇形象 [J], 孙亦君;;
4.一棵罂粟下,开出两色花——从商三官和美狄亚看中西方复仇文学 [J], 李毓霞;张健
5.从复仇剧看中西文化传统差异
——以《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为例 [J], 刘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从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从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毅然举起了反抗的大旗,也从侧面反映出女性的觉醒意识,美狄亚的极端反抗除了自身的勇气与悲愤外,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希腊社会加强了对女性的控制,在多数女性选择顺从的同时,少数妇女在特定条件下走向反抗,这在当时那个女性普遍地位低下的社会中,美狄亚没有幸免色衰而爱弛的女性悲惨结局,这是社会加之于女性的不公,进行了最无情的反从美狄亚的杀子惩夫中看女性的觉醒与反抗在古希腊经典悲剧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满现实加于她们的残酷与不平等,在强势的社会环境面前,不顾自己力量的弱小,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毅然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美狄亚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位为爱疯狂的女子,在被爱人背叛之后,选择了一种极端而又残忍的报复方式。

杀子惩夫,这在我们看来惊世骇俗的复仇手段,深刻地反映出美狄亚的悲愤与无奈,足见压抑之深,也从侧面反映出女性的觉醒意识。

然而,美狄亚的极端反抗除了自身的勇气与悲愤外,还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制发达,奴隶制文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然而,雅典的民主制属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异邦人被排除在外,并受到相当的歧视。

父系家庭的产生和阶级社会的出现,使妇女成为父系社会的附庸。

恩格斯曾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在父权制背景下,希腊社会加强了对女性的控制。

在雅典,妇女成为家庭的奴隶,政治上被完全排除于政治生活之外,法律上和未成年人一样被认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经济、婚姻上都没有自主权。

在性别不平等的制度下,在多数女性选择顺从的同时,少数妇女在特定条件下走向反抗,美狄亚就是其中之一。

美狄亚是科尔喀斯国的公主,为了爱情,追随伊阿宋,不惜抛却一切,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57摘要:古希腊戏剧《美狄亚》和中国现代话剧《雷雨》是“女性复仇”母题在中西方产生的不同“异文”。

本文将视角限定在“复仇心理”这一个话题上,试图从中西文化生态的角度就双方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具体的解释。

关键词:美狄亚;繁漪;女性;复仇;文化生态毫无疑问,有史以来,在关于爱情的话题中,男性话语总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女性意识则是处在一种受压抑的状态。

自文明社会以来,“软弱”这个男性设定的性格特征终成为女性的自我认知,但是,被压抑的软弱与畸态的报复是一张镜子相反相成的两面。

女性的压抑来自于古老的年代,而女性对男性的报复也拥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因此在文学中便形成了“复仇”母题的子母题——“女性复仇”。

本文即以古希腊戏剧《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与中国现代话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这两个中外复仇女性为例来对中西女性复仇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从中西文化异质中的爱情、道德以及地域文化角度对这种不同的原因进行探究。

一在《雷雨》的公演版本中,往往没有原作中“序幕”和“尾声”的部分,虽然这缘于实际操作的困难。

1但是“序幕”和“尾声”中繁漪的最后结局却是探知繁漪复仇心理的一个极佳的途径,不可忽视。

在“序幕”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姑乙 (自然想到)那么周先生为什么偏把有病的太太放在楼上,不把她搬出去呢?姑甲 说是呢,不过他太太就在这楼上发的神经病,她自己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2这一段话里有两处值得注意。

在经历那场复仇之后,繁漪的结局是发了“神经病”,而发病之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可见,在繁漪的心中,她并不认可自己的复仇,甚至她厌恶自己的复仇,后悔自己的复仇。

而她发病后“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的心态,与其说是作为一个社会形象已经被完全毁掉的女人惧怕出门而遭到社会的鄙视——如果这样的话,她根本就没有疯——还不如说她将自己沉浸在当日的情境里,一遍遍想着如果自己当日里不做那样疯狂举动,悲剧也就不会产生,是伦理道德和良心让繁漪的心理经受着莫大的折磨。

其实,从一开始,周萍就对自己和繁漪乱伦的关系抱有一种抵制的态度,并且一再地想结束这种关系,而周萍追求四凤以及带四凤私奔的举动与其说是源于对四凤的爱,还不如说是对繁漪那份不能承受的爱的躲避。

但是周萍却是繁漪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是在这个“烦闷”的家庭中唯一能给她带来希望的救命稻草,所以她一再的哀求挽留周萍,以至于甘心去和四凤分享周萍的爱。

周萍拒绝了她,绝望的繁漪在第四幕利用周冲阻止周萍不成后,将大门锁上,最终喊来了周朴园。

她明明知道自己把朴园喊来之后,一切的关系,包括自己与周萍的乱伦都会大白于天下。

可是她依然这样做了,那是“一个失望的女人”被“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第二幕,第101页)她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毁灭了周萍摆脱自己进行新生活的希望。

其实,就繁漪本心来讲,她并不想有任何人死,但是她自己的精神状态以及整个事件的结局却不是她所能控制得了的。

繁漪是在不计后果地报复。

她的报复不是一种有理智的行为,而是绝望中的困兽之斗,以己之躯,奉为牺牲!而在报复之后,充满在繁漪心中的就只有悔恨了,在周冲电死之后她狂笑着说“冲儿,你该死,该死!你有了这样的母亲,你该死!”(第四幕,174页)这里并不是说周冲是真的该死,说得其实是自己的该死!这一切并不是她所追求的,也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她的内心此后永远处于悔恨与痛苦中,而她最后也因为经受不了精神的折磨而成为一个疯子。

之前她在与周萍乱伦之后,自以为从他身上获得了所谓的“爱情”,她想的只要周萍一直对她扮演情夫的角色,满足她所谓的“爱情”的需要,她便不再有任何的奢求。

一方面,繁漪因失去“爱情”而悲愤、发怒,从而实行了她从美狄亚、繁漪的悲剧看中西文化生态对女性复仇心理的影响第15首:降D大调,绵延地,作品写于1836至1839年。

第16首:降B小调,火热的急板,作品写于1836至1839年间。

第17首:降A大调,小快板,写于1836至1839年间。

第18首:F小调,非常快地,作于1836至1839年间。

第19首:降E大调,活泼地,作于1836至1839年间。

第20首:C小调,广板,作于1836至1839年间。

第21首:降B大调,如歌地,此曲作于马约卡,在1838年的11、12月间。

第22首:G小调,非常激动地,作品写于1836至1839年间。

第23首:F大调,中速,作品写于1836年至1839年。

第24首:D小调,热情的快板,作品写于1836至1839年。

四、和弦外音的运用肖邦的前奏曲中运用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和弦外音,许多带有装饰性色彩的外音被作曲家巧妙的镶嵌于旋律之中,使得这些钢琴前奏曲充满了华丽的色彩和相当细腻的音乐情感。

肖邦之所以被人称为“钢琴诗人”与他钢琴作品中大量精彩的和弦外音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这些外音的运用增加了其作品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如NO.1第12小节开始到23小节的倚音运用,塑造了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音乐形象,再加上三连音节奏的分解和弦使得全曲听起来流动而富有热情。

NO.8中右手的旋律中间运用了很多的和弦外音,其中有跳进的辅助音和连续的经过音,这些外音的运用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旋律具有了华丽的效果。

留音的运用也是非常多的,如 NO.4中8~10小节就因留音的运用而使得旋律的进行更为流畅,声部进行更平稳。

流露出了一种苦闷与彷徨的心情。

在 No.13,No.24等前奏曲里也都有所运用。

肖邦的作品中巧妙的运用和弦外音是他很大的一个特色,上述几种外音只是他的钢琴前奏 曲中最为常见的外音,除了这些之外,辅助音、先现音也都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正是由于作曲家在创作时把这些和弦外音很巧妙的当作一种和声的表现手段去运用,才使得和弦外音与其它和声手法一样成为丰富音乐表现力、塑造音乐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肖邦写过24首不同性格、形式和篇幅的前奏曲,都编在作品28号《二十四首前奏曲集》之中。

24首前奏曲由C大调到b小调,在不同的24个调上作曲。

各曲大多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

但是每一个乐念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依照肖邦的感情进行人为的发展。

前奏曲的创作是衡量一位作曲家钢琴写作的水准高低、技法成熟与否的试金石,更是有志于攀登钢琴音乐创作高峰的必经之途。

肖邦的前奏曲摆脱了“引子”的桎梏,以独特而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音乐会及钢琴教材中的常见曲目。

参考文献[1]冯薇.论肖邦钢琴《前奏曲》与《夜曲》中的线性结构和声[J].音乐探 索,2006(增刊).[2]胡杨.肖邦《前奏曲》op28及其艺术特色[J].黄钟一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增刊).[3]刘智强.肖邦钢琴前奏曲的风格特征[J].音乐天地 .2004(4).仇春 (江苏省苏州大学 215000)文艺评论大 众 文 艺大58黑暗的报复,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另一方面,“爱情”又使她低声下气、卑躬屈膝,她在得知周萍坚持要带四凤私奔时,又苦苦哀求他带她一起走,甚至愿意和四凤一同分享周萍,她的复仇心理是充满矛盾和痛楚的。

这样的心理一方面是充满恨意的复仇,另一方面她又是在无助与脆弱地乞求,仿佛周萍就是她的救命良药,失去他,她就不能再生存下去。

而在与周朴园的关系上,她也不敢独自脱离这种“束缚和枷锁”:她不敢向丈夫提出离婚从而彻底离开这“苦闷”的家庭,而她的报复也是在维持了与周朴园的关系之下进行的。

她所抱有的希望就是一个人带她脱离那“沉闷”的家庭,并给她心目中的“爱情”,只要有了这些,她就不再有任何埋怨和报复。

在某种意义上讲,繁漪是为了那心目中的所谓的“爱情”,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包括她的自尊的女人。

而复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已,而如此惨烈的复仇结果,更加不是她自己精心计划的结果,从她的心底里就不想违背这封建的道德伦理,不敢真正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相反的是,美狄亚从头到尾都认为自己的复仇是正义,她的复仇没有让她悲痛欲绝,反而是一种解脱和真正的报复。

虽然她的复仇也是导致了一个家庭,以及家庭之外的人的死亡。

复仇之后,美狄亚痛斥伤心欲绝的伊阿宋,说道“你的心已被我绞痛了,我作这事本是应该。

”3(退场,第179页)然后驾龙车扬长而去,陶醉于复仇所带来的快感之中。

她的复仇行为是在高度理智化的精神状态下实现的。

在第一场与科任托斯国王克瑞翁(Kreon)交涉完之后,美狄亚就决定用谋杀的方式进行报复,但是她又在考虑谋杀之后自己的退路,“那么,就算他们死了;可是哪个城邦又肯接待我呢?哪个外邦人肯给我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宁静的家来保护我的身子呢?没有这样的人的。

因此我得等一会儿,等到有坚固的城楼出现在我面前,我再用这诡计,这暗害的方法,去毒死他们”(第一场,142页)没有退路,她宁愿暂时隐忍。

而当雅典国王埃勾斯(Aigeus)发下保护美狄亚的重誓后,美狄亚兴奋得宣称“朋友们,现在我就去战胜我的仇人!”(第三场,第157页)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杀死了科任托斯公主以及自己与伊阿宋的亲骨肉。

由此可见,美狄亚的复仇都是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完成的,每一个步骤为什么做,该怎么做,以及做的后果是什么都在美狄亚的掌握之中。

美狄亚是伊阿宋明媒正娶的妻子,是伊阿宋德背叛了他们的婚姻,成为中国的“陈世美”。

但是美狄亚的国度没有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从古希腊开始的对个体权利维护的“人本思想”是美狄亚行为的思想源头。

她的复仇是要充分维护她的个体权益,只要是个体权益受到侵犯,那么侵犯的人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可见,《美狄亚》充分地肯定了个体的爱情力量,强调个体尤其是女性在两性之爱中的权利。

因此,它塑造的美狄亚形象是爱深恨重的,是自尊心极强的。

她会否定一切地去爱,也会否定一切地去恨。

当其女性的权利在爱情中遭到损害的时候,由爱派生出来的恨就会否认一切进行复仇。

在这一“破碎的妇女心灵的悲剧”中,美狄亚因被无情的遗弃而否定地实现了爱,从而进行了疯狂的复仇。

而中国的繁漪,她的复仇体现了个体权利得不到社会的保障,只能以一种变态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她面对的是一个相对稳定平和的生活状态,她是不想冒险破坏这种安定的状态的。

如果不是心灵上一些需求的不满,她完全是可以继续的平和安稳的生活下去的。

因此虽然她带来了家庭的毁灭,但是她的复仇心理不如美狄亚那么的激进,复仇手段也就没有美狄亚来得那么鲜血淋淋。

但是从繁漪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狄亚的影子,她们都是因爱成恨,从而施行她们的复仇,而她们两者是同处于中西文学中女性复仇的母题之下的。

二同样是爱情的失落者,美狄亚可以给自己找到这样的理由,而繁漪就无法找到,其原因根植于中西异质的文化生态之中。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总是根据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风貌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国家制度。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