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在处理网络问题中的应用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号处理
等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论涉及到信息的量化、源编码、信息隐藏,噪声抑制以及信息协议的分析等诸多方面。而编码中的许多领域如信号处理、视频编码、图像处理等又建立在信息论的基础之上。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把信息量化,以及不同的编码方法和算法,明白信息和音频的处理,还可以学习复杂格式的音频、视频编码。此外,学习中还会涉及到模拟和数字信号,熵、信道容量与噪讲,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编码等多种多样的知识点,其中还包括噪讲模型、噪讲容量等多种不同概念。
整个信息论和编码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为听力、视觉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实现
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信息论的研究发明了压缩编码技术,它可以用来压缩数据,提高传输速率和储存空间,同时编码技术可以使数据免于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有效地实现了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的传输。此外,信息论和编码在模式识别与多媒体通信、卫星通信、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综上所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个重要的学科,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算法,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课程主要是以学习源编码,熵、信道容量,噪讲,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编码,噪讲模型,压缩编码等多种专业概念为基础,因此有深入研习的必要,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解,为日后的技能应用打实基础。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关于编码的实验班级:电子信息xxxx班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
指导老师:xxxx
实验一 关于编码的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香农码和 Huffman 编码原理和过程。
2. 熟悉matlab 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使用matlab 实现香农码和 Huffman 编码。
3. 熟悉 C/C++语言,练习使用 C/C++实现香农码和 Huffman 编码。
4. 应用 Huffman 编码实现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
二、实验原理
香农码:
(1)将信源发出的N 个消息符号按其概率的递减次序排列
(2)按下式计算第i 个消息的二进制代码组的码长i l ,并取整 log ()log ()1i i i p s l p s -≤<-+
(3)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i P (为小数)
1
1()i i k k P p s -==∑
(4)将累加概率i P 变换成二进制数
0123
01232222i P a a a a =⨯+⨯+⨯+⨯+ (5)去掉小数点,并根据i l 取小数点后的前几位为对应的代码
组。
霍夫曼(Huffman)编码:
属于码词长度可变的编码类,是霍夫曼在1952年提出的一种编码方法,即从下到上的编码方法。同其他码词长度可变的编码一样,可区别的不同码词的生成是基于不同符号出现的不同概率。生成霍夫曼编码算法基于一种称为“编码树”(coding tree)的技术。算法步骤如下:(1)初始化,根据符号概率的大小按由大到小顺序对符号进行排序。(2)把概率最小的两个符号组成一个新符号(节点),即新符号的概率等于这两个符号概率之和。
“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最新文档
“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运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来研究通信工程中的信息存储、度量、编码、传输与处理问题,是数学知识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1]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其中的数学因素,而使教学陷入过多的定义、公式、定理推导和证明中,未能体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作为数学工具和通信工程之间联系纽带的作用,未能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信息论的“眼睛”看待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如何运用编码的方法来解决通信工程中的问题。本文对“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结合,给出了初步的改革思路,并以实际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地位分析
信息论是整个信息科学发展的起源和基石,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从而获取最优信息系统。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往往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生在经过完整的通信工程本科教学基础上,学习“信息论与编码”,能够很好地结合工程实践,运用“信息论和编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通信工程中遇见的实践问题,学以致用。而随着信息科学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教学中,迫切需求在四年制的本科教学中,学生不仅具有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有一
定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现“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通信工程本科人才。“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逐渐走入通信工程本科教学,如图1所示,与“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共同组成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铁三角”。
信息论与编码的应用和发展.doc
信息论与编码的应用与发展
通过信道编码器和译码器实现的用于提高信道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信息论的内容之一。信道编码大致分为两类:①信道编码定理,从理论上解决理想编码器、译码器的存在性问题,也就是解决信道能传送的最大信息率的可能性和超过这个最大值时的传输问题。②构造性的编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达到的性能界限。编码定理的证明,从离散信道发展到连续信道,从无记忆信道到有记忆信道,从单用户信道到多用户信道,从证明差错概率可接近于零到以指数规律逼近于零,正在不断完善。编码方法,在离散信道中一般用代数码形式,其类型有较大发展,各种界限也不断有人提出,但尚未达到编码定理所启示的限度,尤其是关于多用户信道,更显得不足。在连续信道中常采用正交函数系来代表消息,这在极限情况下可达到编码定理的限度。不是所有信道的编码定理都已被证明。只有无记忆单用户信道和多用户信道中的特殊情况的编码定理已有严格的证明;其他信道也有一些结果,但尚不完善。
信道编码技术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用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从而达到在接收端进行判错和纠错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销。这就好象我们运送一批玻璃杯一样,为了保证运送途中不出现打烂玻璃杯的情况,我们通常都用一些泡沫或海棉等物将玻璃杯包装起来,这种包装使玻璃杯所占的容积变大,原来一部车能装5000各玻璃杯的,包装后就只能装4000个了,显然包装的代价使运送玻璃杯的有效个数减少了。同样,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也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了。将有用比特数除以总比特数就等于编码效率了,不同的编码方式,其编码效率有所不同。
信息理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理论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信息理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学科,它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
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息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量化、编码和传输等方面,它的基本目的是找到有效地传输信息的方法,以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受损失和失真。
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克劳德·香农的经典论文《通
信的数学理论》,在该论文中,香农首次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并建立了信息的度量方法——信息熵。信息熵用来衡量一个信源产生的信息量,是信息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通过信息熵的计算,我们可以量化信息的重要性,为信息的编码和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个信息理论的重要概念是信道容量,它描述了在给定信噪比条件下,信道
传输信息的极限容量。信道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有效的编码方案,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信息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路复用等方面,它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我们通常会采用纠错编码
和压缩编码等技术。纠错编码通过在发送端对信息进行编码,使其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以便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压缩编码则通过去除信息中的冗余,减小信息的体积,从而提高传输效率。这些编码技术在信息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理论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近年来,随机编码
和网络编码等新兴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无线通信、互联网传输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随机编码通过引入随机性,可以有效抵抗信道的干扰和噪声,提高信息传输的鲁棒性。网络编码则通过在网络节点上对数据进行混合处理,实现信息的多路传输和动态路由,提高了网络的容量利用率和数据传输速度。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
信息论是从理论层面研究信息传输的数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门学科。在信息传输时,信息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通信速度和传输距离。在信息论中,熵是定义信息量的重要概念。熵指的是消息的不确定性,即消息的平均信息量。在信息论中,随机事件的熵是该事件发生所带来的信息量的平均值。这个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科技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需要采用各种编码技术。编码是一种把消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技术,通常是通过将消息转化为开关状态或电信号来进行处理。编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信息论和编码技术密切相关,通过信息熵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质量和效率。信息熵被广泛使用在数据压缩、无线电通信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中。信息熵理论支持着我们对信息传输的掌控和管理,并将信息传输从一件单一的事情转化为一件科学的、可预测的事情。
另外,现在编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体,尤其是音频和视频。数字化的媒体可以进行压缩来减少文件大小,并提高文件的传输速度。常见的音频和视频编码技术包括AAC、MP3和H.264等。这些编码技术不仅可以
减小文件大小,同时也可以保证音频和视频的质量。因此,它们在音频和视频存储和传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编码技术还可以用于网络安全。信号编码技术可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以保证数据安全传输。这些技术可以通过独特的代码模式来识别数据,并防止黑客窃取和修改数据。目前,经过证实的最安全的网络编码技术是量子编码技术。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初探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初探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信息论与编码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与人工智
能的结合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发展
过程中,信息论与编码的理论不仅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还为数据处理、通信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这种融合
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
机会。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探讨信息论与编码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重要性
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通过深入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的基础概念
以及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情况,可以为未来更好地开展面向人
工智能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学术界和工业界来说,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
最新的技术动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初探,通过对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概念以及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论应用和编码
技术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理解
和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具体目的包括:
1. 深入剖析信息论与编码的基础概念,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度量以及信息传输与存储的原理。
2. 探索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论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信息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讨面向人工智能的编码技术应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编码原理与技术,掌握常见编码方法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培养他们对编码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第四版总结
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研究信息的度量、传输和存储等问题。第四版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本总结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信息论基础
1. 信息的基本概念:教材首先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度量和性质,强调了信息在决策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2. 熵的概念: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教材详细介绍了离散和连续熵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中的极限性能,用于描述在理想条件下,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量。教材介绍了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二、编码理论
1. 信源编码: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减少信息中的冗余,从而减小存储和传输的代价。教材介绍了各种信源编码方法,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而采取的措施。教材详细介绍了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如奇偶校验、里德-所罗门码等。
3. 纠错编码:纠错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教材介绍了常见的纠错编码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等。
三、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得出信道容量和编码方案的选择;通过数据压缩算法的比较,得出适合特定应用的编码方法;通过网络安全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提高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四、总结
第四版信息论与编码教材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内容,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学习该教材,我们可以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熵的计算方法,了解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方法和原理,并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在通信、数据压缩、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如何通过信息论与编码方法实现对数据的压缩和传输。
3.掌握信息论与编码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4.提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对输入信源进行编码,实现对数据的压缩。
2. 比较不同编码方法的压缩效果,包括Shannon-Fano编码和霍夫曼编码。
3.通过传输信道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解码,还原原始信源。
4.分析并比较不同编码方法的传输效果,包括码率和传输质量。
三、实验原理
1.信息论:熵是信息论中衡量信源不确定性的指标,熵越小表示信源的可预测性越高,在编码过程中可以压缩数据。
2. 编码方法:Shannon-Fano编码通过分治的方法将输入信源划分为不同的子集,分别进行编码;霍夫曼编码则通过构建最佳二叉树的方式,将较常出现的信源符号编码为较短的二进制码,较少出现的信源符号编码为较长的二进制码。
3.传输信道:信道可能存在误码和噪声,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
1. 对给定的输入信源进行Shannon-Fano编码和霍夫曼编码。
2.计算编码后的码率,分析不同编码方法的压缩效果。
3.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信道,模拟信道中的误码和噪声。
4.对传输后的数据进行解码,还原原始信源。
5.比较不同编码方法的传输质量,计算误码率和信噪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编码结果:通过对输入信源进行编码,得到了Shannon-Fano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的码表。
2.压缩效果:计算了不同编码方法的码率,比较了压缩效果。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成为了现代社会中通信系统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信息论和信源编码作为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概念,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信息论和信源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信息论。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信息的量和信息的传输。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信息的传输可以通过信道来实现,而信道的特性会影响信息的传输效果。信息论的核心概念是熵,它可以用来度量信源的不确定性。熵越大,信源产生的信息越多,反之亦然。通过对信源进行编码,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度,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信源编码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进行编码,以便在传输过程中减少冗余度和提高传输效率。常见的信源编码方法包括霍夫曼编码、香农-费诺编码和算术编码等。这些编码方法通过对不同符号的赋予不同的编码长度或概率分布,来实现对信息的压缩。信源编码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传输所需的比特数,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论和信源编码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它们可以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通过对信源进行编码,可以减少传输所需的比特数,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这对于有限带宽的通信系统尤为重要。其次,信息论和信源编码可以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使用纠错码等技术,可以在传输过程中自动纠正或检测错误,从而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输。此外,信息论和信源编码还可以用于保护信息的安全性。通过加密和解密技术,可以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信息论编码-技术报告文献综述模板
黄冈师范学曉技术报告与文献综述
专业
学生
黄冈师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于Java的网络分布式计算
〔2〕选择加速计算。一旦计算机可以自由地做工作,辅助应用程序就接触分布式效劳器并且下载运行计算列表。目前,计算的选择是完全随机的,但将来更具选择性的调度算法可以添加进去以适应优先计算。
〔3〕下载工作。在辅助找到计算的帮助后,它触发适宜的计算效劳器并且使用TCP
连接到效劳器请求工作。那个效劳器回复一个识别和分发类的名称,或一条消息说它没有更多
的工作。辅助应用程序检查它是否已经从效劳器下载了这个类。如果没有,它要求这个类的
Java字节代码。由开展商书写的这个类包含所有具体应用程序以实现工作分配。类必须继承于子类,这是该工程被开发的一局部,并且必须有如下所述的getArgs run 和sendResult方法。〔4〕数据检索启动。一旦辅助应用拥有类描述,它将类作为工程的实例,并调用工程的getArgs方法,将TCP connection相关数据流传递给它。由此产生的数据传输由程序员处理。〔5〕执行。执行是通过调用对象的run方法。程序员的运行方法可以在任何许可的数据上操作。由于用户不会希望自己的电脑在没有事先知道它的功能情况下执行外部代码,我们创立了一个很像小程序平安策略的平安政策。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小程序对载有一样的文件和类或其被加载的网址拥有某些权利。但是,由于下载类不是一个引用网址,类没有得到一个小程序的同等权利。下载类的网络能力仅限于连接到发出它的主机。它也没有文件系统,不能其他线程以及不能辅助应用本身,就像一个小程序。有了这些平安限制,用户不必担忧平安问题并愿意让他们的计算机被用于未知的计算。
信息论与编码报告
信息论报告
摘要:信息论是一门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存储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自香农在1948年发表奠定信息论基础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以来,信息论学科迅速发展并延伸到许多领域中。信息理论不仅在通信、计算机、控制等领域中有直接指导意义,还渗透到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等广泛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史,重点介绍信息论在数据压缩、密码学、信号处理及量子理论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信息论、密码学、数据压缩、量子理论、熵
1.信息论原理
1.1信息论中的信息
信息是信息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通信领域,而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当推哈特莱于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的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他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1948年,通信专家香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在文中他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了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香农在定量测度信息时,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亦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基于这一思想,布里渊直接指出,信息就是负熵[1]。而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他指出:“正如熵是无组织(无序)程度的度量一样,消息集合所包含的信息就是组织(有序)程度的度量。事实上完全可以将消息所包含的信息解释为负熵”[2]。
信息论与编码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信息论与编码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仅仅依靠人工处理已经变得不切实际而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有效地传递和存储信息,人们不断探索与开发各种方法和技术。而信息论与编码作为信息科学的核心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于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的一套关于信息
传递和处理的数学理论。它通过定义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度量,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优化信息传递的能力。信息论的核心原理是熵的概念。熵被定义为一个信源产生的消息中所包含的平均不确定性的度量,它描述了一个信源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熵越大,表示信息量越多,也就是说消息越不确定。而通过对编码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降低消息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编码理论与实践
编码在信息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将信息转换为不同形式的编码,
以便更好地存储和传输。编码理论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出一种既能够高效利用存储空间又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的编码方案。而信息论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基础。
在编码理论中,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源编码的目标是将消
息用更少的比特数表示,以便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节省空间。常见的源编码方案有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等。信道编码则是为了增加传输中的可靠性,通过引入冗余编码来纠正信道传输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纠错码和压缩码是信道编码中常用的方法。
信息论与编码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信息论与编码在通信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信息论的基本原理被用于分
信息论实验报告(实验三、香农编码)
学生实验报告 院别 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信息论与编码 班级
实验名称 实验三、香农编码 姓名
实验时间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报 告 内 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
理解信源编码的意义; 2、
熟悉 MATLAB 程序设计; 3、
掌握香农编码的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4、 对给定信源进行香农编码,并计算编码效率;
二、实验原理介绍
给定某个信源符号的概率分布,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香农编码
1、信源符号按概率从大到小排列;
12.......n p p p ≥≥≥
2、确定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整数码长i K 为
()()1i i i lb p K lb p -≤<-+
3、为了编成唯一可译码,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
4、将累加概率i P 变换成二进制数;
5、取i P 二进制数的小数点后i K 位即为该消息符号的二进制码字。 三、实验设备介绍
1、计算机
2、编程软件MATLAB6.5以上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对如下信源进行香农编码,并计算编码效率。
12345670.200.190.180.170.150.100.01X a a a a a a a P ⎡⎤⎡⎤=⎢⎥⎢⎥⎣⎦⎣⎦
(1)先对信源概率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
(2)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以及每个消息的码长K (i )
11
()i i k k P p a -==∑
(3)调用子函数将累加概率的十进制表示转换成二进制
(4)
取第i个累加概率二进制的小数点后的K(i)位,即为该消息符号的二进制码字。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结论与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加强了对matlab程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
信息论与编码在现实中的运用
信息论与编码在现实中的运用
之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习中文与英文的难易比较学院:电气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孙大山学号:1043031420 教师:王忠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因而信息十分重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为此,有关信息研究的科学——信息论也就应运而生,其中研究信息论的佼佼者与先驱便是香农,他为信息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信息论也叫做香农信息论。信息论自诞生现在不到60年的时间,在人类科学史上是短暂的,但他的发展对学术界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信息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比物质和能量更为宝贵的资源。全面掌握,理解运用它,有效的利用信息,更能为人类服务。就如,在日常学习英文与中文中。
【关键词】信息、香农信息论、学习中文、学习英文
1、信息论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信息论的创始人是香农和维纳,但由于香农的贡献更大,所以更多人认为香农更合适。•维纳,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尔摩。•维纳在其50年的科学生涯中,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转向生物学,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称得上是恩格斯颂扬过的、本世纪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他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自传两本《昔日神童》和《我是一个数学家》。•维纳的主要成果有八个方面:建立维纳测度、引进巴拿赫—维纳空间、位势理论、发展调和分析、发现维纳—霍普夫方法、提出维纳滤波理论、开创维纳信息论、创立控制论。
编码理论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分析
编码理论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编码理论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网络传输中,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误码率。本文将从编码理论的基础概念、网络传输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编码理论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情况。
一、编码理论的基础概念
编码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将信息编码成符号序列以进行传输或存储的数学理论。在网络传输中,编码理论主要用于纠错码和加密算法的设计。其中,纠错码的作用是能够自动检测并纠正因信道噪声导致的传输错误,而加密算法则是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编码理论中所研究的序列是一串由0和1组成的比特序列。这些
比特可以被看作是一些基于矩阵和向量的代数元素,所以编码理论通常也会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知识。在编码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1. 编码器(Encoder)
编码器是一个函数,可以将原数据转换成编码序列。这个函数的输入可以是任
意长度的比特序列,输出则是由存储在一个有限字母表中的符号组成的编码序列。
2. 译码器(Decoder)
译码器是一个函数,可以将编码序列转换成原始数据。这个函数的输入是一个
由编码器输出的符号序列,输出则是十进制或二进制的比特序列。
3. 等价性(Equivalence)
在编码理论中,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译码器是等价的当且仅当它们可以互相转换
而没有信息丢失。也就是说,用一个编码器编码,再用对应的译码器解码,就得到了原始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与编码在处理网络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应用范围最广的高新技术之一。信息论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理论技术基础之一,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信息论与编码与网络结合的更为紧密,在网络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介绍了信息论与编码在网络编码、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选择、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放窃听的网络编码,还有就是在网络数据挖掘这方面的应用。
1.引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无时不刻都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传递、再生、控制和利用。信息论正式一门把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揭示信息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为基础,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树立统计等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利用。它主要研究如何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保密性和认证性,以使信息系统最优化。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如无线电通讯、电视、遥测、图像和声音识别等)都必须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论的研究对象又可以是广义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从最普通的电报、电话、传真、电视、雷达、声纳,一直到各类生物神经的感知系统,以及大到人类社会系统,可以用同一的信息论观点加以阐述,?都可以概括成某种随机过程或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加以深入研究。
2.概述
2.1信息与信息论
1948年6月和10月香农在贝尔实验室出版的著名的《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他用概率测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的讨论了通信得基本问题,首先严格定义了信息的度量—
—熵的概念,又定义了信道容量的概念,得出了几个重要而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并由此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
Shannon理论的核心是:揭示了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适当的编码后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可靠地传输信息,并得出了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从数学观点看,这些定理是最优编码的存在定理。但从工程观点看,这些定理不是结构性的,不能从定理的结果直接得出实现最优编码的具体途径。然而,它们给出了编码的性能极限,在理论上阐明了通信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为人们寻找出最佳通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而其理论到目前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Shannon信息理论的数学严格化、无失真信源编码定力和技术的发展、信道纠错编码的发展、限失真信源编码的提出和发展、多用户、网络信息论的发展、信息保密与安全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此以后,纠错码和密码学相结合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2.2网络与信息论
网络信息论的发展前期是多用户信息论,在20世纪70、80年代有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多用户信息论已具有网络结构的特征,其中的信源与信道模型已具有多数人多输出的结构,对信道还有并联与串联的结构等模型,多用户信息论就是解决这些模型的编码问题,一时成为信息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网络通信的兴起,网络模型远比多用户模型复杂,网络中的通信、数据压缩、资源共享与安全管理将是信息论发展的重要领域。
2.3网络编码
2000 年Ahlswede 等人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理论, 通过网络编码可以实现网络流量的最大化.2003年, Li , Yeung 和Cai证明了线性网络编码就可以实现网络的最大流.随后T .Ho 等人提出了随机网络编码理论, 其思想是在网络中参与传输的节点, 其输出信道上传输的数据是该点多条输入信道上传输的数据的随机线性组合, 他们并且证明了接收节点能以很大的概率正确恢复出信源所发送的信息.
传统的通信网络传送数据的方式是存储转发,即除了数据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以外的节点只负责路由,而不对数据内容做任何处理,中间节点扮演着转发
器的角色。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中间节点上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工不会产生任何收益,然而R Ahlswede等人于2000年提出的网络编码理论彻底推翻了这种传统观点。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交换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对各条信道上收到的信息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处理,然后转发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扮演着编码器或信号处理器的角色。根据图论中的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通信的最大速率不能超过双方之间的最大流值(或最小割值),如果采用传统多播路由的方法,一般不能达到该上界。R Ahlswede等人以蝴蝶网络的研究为例,指出通过网络编码,可以达到多播路由传输的最大流界,提高了信息的传输效率,从而奠定了网络编码在现代网络通信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3.信息论与编码在处理网络问题中的应用
3.1在防止网络窃听方面的应用
前面介绍的网络编码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可靠性,但同时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污染和窃听两类问题。针对窃听问题,文献[1]提出一种防窃听的网络编码算法.应用该算法, 窃听者得不到关于信源的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称之为弱安全.该算法通过舍弃少量带宽使得随机网络编码能以很高的概率达到弱安全性的要求.另外, 当信源和信宿共享有秘密信道时, 秘密信道编码算法达到弱安全性要求的概率为1 , 且能达到网络的最大流.该编码算法仅是在原随机编码体制的基础上对信源和信宿进行了改变, 中间节点编码保持不变.
弱安全就是在实际应用中对安全性的要求并不一定要像信息论安全这样高.例如, 如果窃听者得到了关于信源的两个比特的异或b1 b2 , 他虽然得到了关于信源的一个比特的信息, 但他却无法得到关于信源的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即他无法得到b1 或b2 .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安全性就足够了.这样的安全性是弱于信息论安全的, 称之为“弱安全”。
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论安全的网络编码方案。利用大素数及其本原根产生不同的噪声符号,并将噪声符号与原始信息进行混合,达到隐藏信息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通过舍弃少量带宽,使网络编码以很高的概率达到
信息论安全的要求,当信源与信宿之间有一条专用的安全信道时,可在不增加通信开销的前提下使网络的信息论安全概率为1。
这两种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编码的安全性,只是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文献[1]通过舍弃少量带宽,而文献[2]则通过增加噪声符号和原始信息混合,进而达到对窃听者进行干扰的作用。
文献[3]介绍了现在一些网络编码方式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网络编码以后的发展方向。
3.2 在防止网络污染方面的应用
前面介绍的网络编码除了会造成窃听问题外还会带来污染攻击。污染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网络中间节点生成虚假的编码消息,大量的转发至其他节点,占用传输信道,降低网络吞吐量,甚至导致目的节点出现译码异常的现象。对于网络编码中的污染问题,传统的数字签名方法都不适用。于是,人们提出一些新的签名算法来满足网络编码的需求:一类是同态数字签名技术;另一类是基于同态哈希函数的签名技术,前者需要安全信道传输哈希值,后者大多基于双线性运算。然而,以上适用于单源网络编码的签名算法无法应用于多源网络编码中,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单源网络编码签名算法只需用一个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而在多源网络编码中,不同的信源节点用不同的私钥进行签名。
针对这一现象文献[4]提出一种可抵御污染攻击的多源线性网络编码签名算法,其中,每个源节点用自己的私钥对文件签名,中间或信宿节点仅用公钥即可验证收到的签名,利用随机预言模型证明该算法能够抵抗信源节点和中间节点的攻击。该算法仅假设每个源节点只发送一个消息,若考虑发送多个消息,针对多信源、多消息的向量合并算法解决,其能够线性组合来自不同信源的多个消息,组合后的向量数据为元线性组合,而增量元保持不变。
文献[5]则在在已有的同态HASH 签名基础上,为了解决网络编码传输过程中容易遭受污染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同态HASH 函数的抗污染攻击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通过同步同态HASH 函数的参数和原始消息分组的HASH 值来对所收到的每个分组进行验证,只有通过验证的分组才会转发给下一个节点。该方案结合了针对源节点与目标节点端对端在线
验证的安全ACK 验证方案,从而能有效抵抗网络编码中的污染攻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