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霍夫曼编码

合集下载

霍夫曼编码译码信息论实验C语言

霍夫曼编码译码信息论实验C语言
BuildTree(); //建树
HufmCode(DataBuf,FileLen); //编码
HufmDCode(CodeBuf,CodeLen); //译码
//printf("%d",FileLen/3);
///// 输出码本文件和压缩率
for (int j=0;j<*(CodeBook+i*(leafnode+1)+1);j++)
{
printf("%d",*(CodeBook+i*(leafnode+1)+2+j));
fprintf(fp2,"%d",*(CodeBook+i*(leafnode+1)+2+j));
}
else
{
p2 = p1;
w2 = w1; p1 来自 i; w1 = htree[i].weit;
}
break;
}
}
}
for (i=0;i<totalnode;i++)
void BuildTree();
void HufmCode(unsigned char *DataBuf,int FileLen);
void HufmDCode(unsigned char *CDataBuf,int CDataLen);
int main()
{
FILE *fp1,*fp2,*fp3,*fp4; //文件读取指针
}
puts("\n");
fprintf(fp2,"\n");

信息论与编码题库及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题库及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题库及答案信息论是一门关于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处理,以及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噪声和干扰。

信息论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数据处理以及加密技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信息处理学科的一个分支,编码学是信息论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如何将信息进行编码,并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信息传输的开销。

现代编码学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错误检测、纠正编码、信息压缩以及密码学等领域。

为了帮助广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编码理论及其应用,以下总结了一些编码学的题库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错误检测编码1. 什么是奇偶校验码?答:奇偶校验码是一种简单的错误检测编码方式,它采用了消息的一位奇偶性作为编码方式。

具体而言,对于一组位数固定的二进制数,在其中加入一个附加位,使得这组数的位数为偶数。

然后将这些二进制数按照某种规则排列,例如相邻的两位组成一组,计算每组中1的个数。

如果某组中1的个数是偶数,则附加位赋值为0,否则为1。

这样,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出现了单一位的错误,则会被检测出来。

2. 什么是海明编码?答:海明编码是一种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方式。

在海明编码中,校验位的数目为2的k次幂个,其中k 表示数据位中最大1的位置数。

具体而言,将原始信息看作一组二进制数,再将这些数按照某种规则排列,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每个校验位的值,并将这些值添加到原始信息中。

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错误的位,则可以通过一系列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操作来确定和修复出错的信息位。

二、信息压缩编码1. 什么是霍夫曼编码?答: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基于无损数据压缩的编码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将原始信息中出现最频繁的字符用最短的二进制码来表示,同时将出现次数较少的字符用较长的二进制码来表示。

具体来说,霍夫曼编码首先对原始信息中的字符进行统计,确定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

信息论霍夫曼、香农-费诺编码

信息论霍夫曼、香农-费诺编码

信息论霍夫曼、香农-费诺编码LT二、实验原理:1、香农-费诺编码首先,将信源符号以概率递减的次序排列进来,将排列好的信源符号划分为两大组,使第组的概率和近于相同,并各赋于一个二元码符号”0”和”1”.然后,将每一大组的信源符号再分成两组,使同一组的两个小组的概率和近于相同,并又分别赋予一个二元码符号。

依次下去,直至每一个小组只剩下一个信源符号为止。

这样,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则为编得的码字。

译码原理,按照编码的二叉树从树根开始,按译码序列进行逐个的向其叶子结点走,直到找到相应的信源符号为止。

之后再把指示标记回调到树根,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下一序列的译码到序列结束。

如果整个译码序列能够完整的译出则返回成功,否则则返回译码失败。

2、霍夫曼编码霍夫曼编码属于码词长度可变的编码类,是霍夫曼在1952年提出的一种编码方法,即从下到上的编码方法。

同其他码词长度可变的编码一样,可区别的不同码词的生成是基于不同符号出现的不同概率。

生成霍夫曼编码算法基于一种称为“编码树”(coding tree)的技术。

算法步骤如下:(1)初始化,根据符号概率的大小按由大到小顺序对符号进行排序。

(2)把概率最小的两个符号组成一个新符号(节点),即新符号的概率等于这两个符号概率之和。

(3)重复第2步,直到形成一个符号为止(树),其概率最后等于1。

(4)从编码树的根开始回溯到原始的符号,并将每一下分枝赋值为1,上分枝赋值为0。

三、实验环境matlab7.1四、实验内容1、对于给定的信源的概率分布,用香农-费诺编码实现图像压缩2、对于给定的信源的概率分布,用霍夫曼编码实现图像压缩五、实验过程1.香农-费诺编码编码1function c=shannon(p)%p=[0.2 0.15 0.15 0.1 0.1 0.1 0.1 0.1] %shannon(p)[p,index]=sort(p)p=fliplr(p)n=length(p)pa=0for i=2:npa(i)= pa(i-1)+p(i-1) endk=ceil(-log2(p))c=cell(1,n)for i=1:nc{i}=”tmp=pa(i)for j=1:k(i)tmp=tmp*2if tmp>=1tmp=tmp-1 c{i(j)='1'elsec{i}(j) = '0' endendendc = fliplr(c)c(index)=c编码2clc;clear;A=[0.4,0.3,0.1,0.09,0.07,0.04]; A=fliplr(sort(A));%降序排列[m,n]=size(A);for i=1:nB(i,1)=A(i);%生成B的第1列end%生成B第2列的元素a=sum(B(:,1))/2;for k=1:n-1ifabs(sum(B(1:k,1))-a)<=abs(sum(B(1:k+1, 1))-a)break;endendfor i=1:n%生成B第2列的元素if i<=kB(i,2)=0;elseB(i,2)=1;endend%生成第一次编码的结果END=B(:,2)';END=sym(END);%生成第3列及以后几列的各元素j=3;while (j~=0)p=1;while(p<=n)x=B(p,j-1);for q=p:nif x==-1break;elseif B(q,j-1)==xy=1;continue;elsey=0;break;endendif y==1q=q+1;endif q==p|q-p==1B(p,j)=-1;elseif q-p==2B(p,j)=0;END(p)=[char(END(p)),'0'];B(q-1,j)=1;END(q-1)=[char(END(q-1)),'1']; elsea=sum(B(p:q-1,1))/2;for k=p:q-2abs(sum(B(p:k,1))-a)<=abs(sum(B(p:k+1, 1))-a);break;endendfor i=p:q-1if i<=kB(i,j)=0;END(i)=[char(END(i)),'0'];elseB(i,j)=1;END(i)=[char(END(i)),'1'];endendendendendC=B(:,j);D=find(C==-1);[e,f]=size(D);if e==nj=0;elsej=j+1;endendBAENDfor i=1:n[u,v]=size(char(END(i))); L(i)=v;avlen=sum(L.*A)2. 霍夫曼编码function c=huffman(p)n=size(p,2)if n==1c=cell(1,1)c{1}=''returnend[p1,i1]=min(p)index=[(1:i1-1),(i1+1:n)] p=p(index)n=n-1[p2,i2]=min(p)index2=[(1:i2-1),(i2+1:n)] p=p(index2);i2=index(i2)index=index(index2)p(n)=p1+p2c=huffman(p)c{n+1}=strcat(c{n},'1')c{n}=strcat(c{n},'0') index=[index,i1,i2]c(index)=c。

Huffman霍夫曼编码

Huffman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的局限性


利用霍夫曼编码,每个符号的编码长度只能 为整数,所以如果源符号集的概率分布不是 2负n次方的形式,则无法达到熵极限。 输入符号数受限于可实现的码表尺寸 译码复杂 需要实现知道输入符号集的概率分布 没有错误保护功能
尾码为DIFF的B位
原码,若DIFF0 反码,若DIFF0

按此规则,当DIFF0时,尾码的最高位是“1”; 而当DIFF0时则为“0”。解码时则可借此来判断 DIFF的正负。 书中例4—9
自适应霍夫曼编码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在静态霍夫曼编码中,要构造编码树必须提前统计 被编码对象中的符号出现概率,因此必须对输入符 号流进行两遍扫描,第一遍统计符号出现概率并构 造编码树,第二遍进行编码,这在很多实际应用的 场合中之不能接受的。其次,在存储和传送霍夫曼
i 1 i
n
单位:以2为底的对数时是比特/符号(bit/symbol); 以e为底的对数时是奈特/符号(nat/symbol); 以10为底的对数时是哈特/符号( hart/symbol) 其中 I(xi)=-logp(xi) 表示某个事件xi的信息量。

平均码长 编码效率
例:现有一个由5个不同符号组成的30个符号的字 符串:BABACACADADABBCBABEBEDDABEEEBB 计算 (1) 该字符串的霍夫曼码 (2) 该字符串的熵 (3) 该字符串的平均码长




霍夫曼(Huffman)编码是一种统计编码。 属于无损(lossless)压缩编码。 以霍夫曼树─即最优二叉树,带权路径长 度最小的二叉树,经常应用于数据压缩。 根据给定数据集中各元素所出现的频率来 压缩数据的一种统计压缩编码方法。这些 元素(如字母)出现的次数越多,其编码的 位数就越少。 广泛用在JPEG, MPEG, H.2X等各种信息编 码标准中。

信息论课程实验报告—哈夫曼编码

信息论课程实验报告—哈夫曼编码
else if(T[j].weight < T[*p2].weight)
*p2 = j;
}
}
void CreateHuffmanTree(HuffmanTree T)
{
int i,p1,p2;
InitHuffmanTree(T);
InputWeight(T);
for(i = n;i < m;i++)
4)依次继续下去,直至信源最后只剩下两个信源符号为止,将这最后两个信源符号分别用二元码符号“0”和“1”表示;
5)然后从最后—级缩减信源开始,进行回溯,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即相应的码字。
四、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Huffman编码过程;(2)掌握C语言递归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技术。以巩固课堂所学编码理论的知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float.h>
#include <math.h>
#define n 8
#define m 2*n-1
typedef struct
{
float weight;
int lchild,rchild,parent;
}
}
void InputWeight(HuffmanTree T)
{
float temp[n] = {0.20,0.18,0.17,0.15,0.15,0.05,0.05,0.05};
for(int i = 0;i < n;i++)
T[i].weight = temp[i];
}

信息论 实验六 Huffman编码

信息论 实验六 Huffman编码

实验六 Huffman 编码一、实验目的:掌握Huffman 编码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对信源123456,,,,,()0.250.250.020.150.10.05a a a a a a X P X ⎧⎫⎛⎫=⎨⎬ ⎪⎝⎭⎩⎭进行二进制Huffman 编码。

并计算其平均码长,编码效率。

三、实验步骤(1)将概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给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1()P a 和2()P a 各分配一个码位“0”和“1”,将这两个信源符号合并成一个新符号,并用这两个最小的概率之和最为新符号的概率,结果得到一个只包含(n-1)个信源符号的新信源,称为信源的第一次缩减信源,用S1表示。

(3)将缩减信源S1的符号仍按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重复步骤2,得到只含(n-2)个符号的缩减信源S2。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缩减信源只剩两个符号为止,此时所剩的两个符号的概率之和为1。

然后从最后一级缩减信源开始,依编码路径向前返回,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字。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将信源符号按概率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P=(0.25 0.25 0.2 0.15 0.1 0.05);(2)输出每个灰度级的编码00010000001111001(3)计算其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平均码长L=2.4500编码效率xiaolv=0.9891(4)运行截图如下所示:图一运行及结果五、代码附录n=input('N=');%输入信源符号的个数L=0; H=0;for i=1:nP(i)=input('P=');%输入信源符号概率分布s=s+P(i);endif s~=1error('不符合概率分布');endP=sort(P);p=P;mark=zeros(n-1,n); %mark为n-1行,n列矩阵,用来记录每行概率排列次序for i=1:n-1[P,num]=sort(P); %对输入元素排序并记录mark(i,:)=[num(1:n-i+1),zeros(1,i-1)];P=[P(1)+P(2),P(3:n),1];endfor i=1:n-1table(i,:)=blanks(n*n); %blanks 创建空格串endtable(n-1,n)='1';table(n-1,2*n)='0'for i=2:n-1table(n-i,1:n-1)=table(n-i+1,n*(find(mark(n-i+1,:)==1))-(n-2):n*(find(mark(n-i+1,:)==1))); %按mark的记录依次赋值table(n-i,n)='1';table(n-i,n+1:2*n-1)=table(n-i,1:n-1);table(n-i,2*n)='0';for j=1:i-1table(n-i,(j+1)*n+1:(j+2)*n)=table(n-i+1,n*(find(mark(n-i+1,:)==j+1)-1)+1:n*find(mark(n-i+1,:)==j+1));%mark的记录依次赋值endend%得到编码后的码字for i=1:nW(i,1:n)=table(1,n*(find(mark(1,:)==i)-1)+1:find(mark(1,:)==i)*n);l(i)=length(find(abs(W(i,:))~=32));%32表示空字符,要找不是空字符的个数,即为每个数编码的个数L=L+p(i)*l(i); %计算平均码长H=H-p(i)*log2(p(i));%计算信源熵endxiaolv=H/L; %计算编码效率disp('输出每个概率的编码');disp(W);disp('输出平均码长L:');disp(L);disp('输出编码效率xiaolv:');disp(xiaolv);六,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掌握了Huffman编码。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080212418高延邦摘要: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无损编码,他基于不同符号的概率分布,在信息源中出现概率越大的符号,相应的码越短;出现概率越小的符号,其码越长,从而达到用尽可能少的码符号表示源数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论中的信息量,信息量是信息多少的量度。

然后介绍了霍夫曼编码的应用,原理,具体步骤和特点。

本文主要特色是结合实例十分详细地介绍了霍夫曼编码的原理,霍夫曼编码的方法,霍夫曼树的生成过程,霍夫曼编码的产生,霍夫曼表的构建,霍夫曼编码的结果以及怎么用计算机实现霍夫曼编码。

关键字:霍夫曼编码霍夫曼树最优二叉树无损压缩霍夫曼编码源代码引言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编码方式,是可变字长编码(VLC)的一种。

Huffman于1952年提出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完全依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度最短的码字,有时称之为最佳编码。

一、霍夫曼编码理论基础什么是信息量?信息量是信息多少的量度。

1928年R.V.L.霍特莱首先提出信息定量化的初步设想,他将消息数的对数定义为信息量。

若信源有m种消息,且每个消息是以相等可能产生的,则该信源的信息量可表示为I=-log(m)。

一个事件集合x1,x2,……x n,处于一个基本概率空间,其相应概率为p1,p2,……p n,且p1,p2,……p n 之和为1,每一个事件的信息量为I(x k)=-log n(p k),如定义在空间中的每一事件的概率不相等的平均不肯定程度或平均信息量叫做H,则H=E{I(x k)}=∑p k I(x k)=- ∑p k log a(p k)。

对于图像来说,n=2m个灰度级xi,则p(xi)为各灰度级出现的概率,熵即表示平均信息量为多少比特,换句话说,熵是编码所需比特数的下限,即编码所需的最少比特。

编码一定要用不比熵少的比特数编码才能完全保持原图像的信息,这是图像压缩的下限。

当a=2是,H的单位是比特。

二、霍夫曼编码简介霍夫曼编码是1952年为文本文件而建立,是一种统计编码。

霍夫曼定理的概念

霍夫曼定理的概念

霍夫曼定理的概念霍夫曼定理(Huffman's Theorem)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一种无损编码的最佳解决方案。

由数据压缩先驱大卫·霍夫曼(David Huffman)于1952年提出。

霍夫曼定理是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中的基石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压缩、通信、加密以及多媒体处理等领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霍夫曼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无损编码的概念。

无损编码是指通过编码将原始数据压缩并存储为更小的数据,而在解压缩时能够完全还原原始数据,不会有任何信息的丢失。

相比于有损编码,无损编码更适用于那些要求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应用场景。

霍夫曼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信源符号集合,可以通过构建霍夫曼树来实现最佳无损编码。

简单来说,霍夫曼树是一种用于构建最佳编码的二叉树结构。

在构建霍夫曼树时,每个信源符号根据其出现频率被分配一个权重,权重越高表示该符号出现的概率越大。

首先,将所有的信源符号视为独立的树节点,根据权重大小依次将节点组成森林。

接着,从森林中选取两个权重最小的节点合并为一个新节点,该新节点的权重为两个节点权重之和。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所有节点都合并为一个根节点,形成一棵霍夫曼树。

在霍夫曼树中,从根节点到每个叶节点的路径上的编码即为信源符号的编码。

为了确保编码是最佳的,即编码的平均码长最短,我们需要满足霍夫曼树中靠近根节点的符号具有较短的编码,而靠近叶节点的符号具有较长的编码。

为了便于解码,通过编码的前缀码性质来区分不同的信源符号。

前缀码是指任意一个信源符号的编码都不是另一个信源符号编码的前缀。

这样,在解码时仅需从编码的头部开始逐一匹配即可精确还原原始数据。

霍夫曼定理的优势在于能够为每个信源符号分配一个最优的可变长度编码,且这个编码方案是唯一的。

即使在不同的实例中,根据霍夫曼算法构造的霍夫曼树形状可能不同,但对应的编码是相同的。

霍夫曼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数据压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论与编码》第5章哈夫曼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第5章哈夫曼编码
这棵树便是所求的哈夫曼树
哈夫曼编码

例:
假设用于通信的电文仅由4个字母{ a,d,i,n } 构成,它们 在电文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2,7,5,4},试构建相应的哈 夫曼树,并为这4个字母进行哈夫曼编码

构建哈夫曼树 进行哈夫曼编码
按左分支为0、右分支为1的规则对哈夫曼树的左右分支 进行标记 将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上所有分支标记组成一个 代码序列
字母a的编码为110 字母n的编码为111
1
4 n
因此,在电文中出现频率 高的字母的编码相对短, 而出现频率低的字母的编 码相对长
111 字符编码表HC=((d,0),(i,10),(a,110),(n,111))
哈夫曼编码过程演示
编码 A1 A2 A3 0.23 0.21 0.18
1
0 1 0 1 0.10 0


进行哈夫曼编码 形成代码报文CC 输出
字符频度表W

哈 夫 曼 编 码 系 统 功 能 流 程
形成字符频度表
W
构建哈夫曼树
HT W
进行哈夫曼编码
HC
OC
形成代码报文
CC
原码报文中出现的不同符号个数和频率
代码报文CC
输出CC和W 返回开头
到哈夫曼译码系统
哈夫曼译码系统

来自哈夫曼编码系统 输入W、 CC

这个序列就是该叶子结点对应的字符的编码
哈夫曼编码
4个字母{ a,d,i,n } 在电文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2,7,5,4}
字母d的编码为0
18 0
可见:
1
11 0 5
字母i的编码为10
7 d 0 i 10

信息论实验信源的二元Huffman编码

信息论实验信源的二元Huffman编码
概率:0.18编码:111
概率:0.17编码:110
概率:0.01编码:1000
概率:0.15编码:101
概率:0.2编码:01
概率:0.19编码:00
概率:0.1编码:1001
平均码长为:2.72
编码效率为:0.959075
六.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Huffman编码方法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时是用二叉树来实现的。在《信息论与编码》中,Huffman树的概念虽然提的很少,但整体思想仍然是相同的,因此编程过程还比较顺利。
for i=2:n-1
c(n-i,1:n-1)=c(n-i+1,n*(find(m(n-i+1,:)==1))-(n-2):n*(find(m(n-i+1,:)==1)));
c(n-i,n)='0';
c(n-i,n+1:2*n-1)=c(n-i,1:n-1);
c(n-i,2*n)='1';
for j=1:i-1
q=p;%信源的概率赋给q,以便后面排序、合并用
m=zeros(n-1,n);%定义m为零数组,记录排列顺序(小概率求和后再重新排列,这就存在排序的问题)
for i=1:n-1
[q,k]=sort(q);%k是排列后的顺序,sort(q)是对q进行升序
m(i,:)=[k(1:n-i+1),zeros(1,i-1)];%概率小的相加之后重新排序,排列顺序记录在m矩阵中
if (length(find(p<0))~=0)
error('数组中概率有负的');%p概率为负拒绝编码
end
if (abs(sum(p)-1)>10e-10)

信息论--第四章·第七节 霍夫曼码与其他编码方法

信息论--第四章·第七节 霍夫曼码与其他编码方法
至概率不再可分为止。
4.7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
Fano码

P ( S S ) 0 .s 2 1 00 .s 1 2 90 .s 1 3 80 .s 1 4 70 s .1 5 50 s .1 6 00 s .0 7 1
4.7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
Fano码
解: 信源
符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符号 概率 0.20 0.19 0.18 0.17 0.15 0.10 0.0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分组 分组 分组 分组
0
0
1
0
1
1
0
1
0
1
0
1
码字
00 010 011 10 110 1110 1111
码长
2 3 3 2 3 4 4
4.7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
它是满足Kraft不等式的一种直接的应用
例:一个离散信源S:{s1,s2,s3,s4} p(S):{1/2,1/4,1/8,1/8}
这时有:L1=log2=1; L2=log4=2; L3=L4=log8=3;
4.7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
Shannon编码举例
利用码树图法可得到其编码
L1=1, L2=2, L3=L4=3;
i 1
编码效率为
2.6196.0%
2.72
4.7霍夫曼码和其他编码方法
Huffman码
注意:霍夫曼编码后的码字不是惟一的。
1)每次对缩减信源两个概率最小的符号分配“0”或“1”码元 是任意的,因此编码的结果是不唯一的;但0/1分配的上下顺 序在整个编码过程中应保持一致,否则不能构成唯一可译码。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

仙农-范诺编码仙农-范诺编码算法需要用到下面两个大体概念:1. Entropy(熵)的概念(1) 熵是信息量的气宇方式,它表示某一事件出现的消息越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数学上就是概率越小。

(2) 某个事件的信息量用I i=-log2p i表示,其中p i为第个事件的概率,0 < p i 12. 信源S的熵的概念依照仙农(Shannon)的理论,信源S的熵概念为:其中p i是符号s i在S中出现的概率;log2(1/p i)表示包括在s i中的信息量,也就是编码s i所需要的位数。

例如,一幅用256级灰度表示的图像,若是每一个像素点灰度的概率均为p i=1/256,编码每一个像素点就需要8位。

[例]有一幅40个像素组成的灰度图像,灰度共有5级,别离用符号A、B、C、D和E表示,40个像素中出现灰度A的象素数有15个,出现灰度B的象素数有7个,出现灰度C的象素数有7个等等,如表4-01所示。

若是用3个位表示5个品级的灰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像素用3位表示,编码这幅图像总共需要120位。

符号在图像中出现的数量E5依照仙农理论,这幅图像的熵为H(S)=(15/40)×log2(40/15) + (7/40)×log2(40/7) +…+ (5/40) ×log2(40/5)=这就是说每一个符号用位表示,40个像素需用位。

最先论述和实现这种编码的是Shannon(1948年)和Fano(1949年),因此被称为仙农-范诺(Shannon- Fano)算法。

这种方式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进行编码。

首先依照符号出现的频度或概率排序,例如,A,B,C,D和E,如下表所示。

然后利用递归方式分成两个部份,每一部份具有近似相同的次数,如图所示。

依照这种方式进行编码取得的总位数为91,实际的紧缩比约为(120/91≈: 1。

Shannon-Fano算法举例表符号出现的次数(p i)log2(1/p i)分配的代码需要的位数A15 0030B7 0114C7 1014D 6 11018E 5 11115仙农-范诺算法编码举例赫夫曼编码赫夫曼(Huffman)在1952年提出了另一种编码方式,即从下到上的编码方式。

第12讲 霍夫曼码

第12讲 霍夫曼码

第12讲 霍夫曼码1. 简介1951年,霍夫曼(Huffman)在MIT 攻读博士时,信息论课程的导师法诺(Fano )给全班学生布置的学期报告的题目是,寻找最优的二进制编码。

1952年,霍夫曼找到了一种编码方法,并证明它是最优即时码。

霍夫曼码被普遍应用于传真、卫星通信、MP3音频压缩等技术领域。

2. 霍夫曼码的构造方法 根据信源符号的概率,自底向上地构造码树。

下面给出二元霍夫曼码的构造方法,第 第第例解 (1)编码前的通信效率:先计算信源熵H ∞, 再计算通信效率0H H ∞。

(2)编码后的通信效率:先计算平均码长L ,再计算码率H R L∞=,最后计算编码后的通信效率 l o g Rr,其中r 是码元数。

二元霍夫曼码的特点:1. 从码字的尾巴开始构造,先构造长码字的尾巴,后构造短码字的尾巴。

2. 每次给两个概率最小的符号添加码元。

3. 是概率匹配码。

4. 是即时码。

5. 在最长的两个码字中,至少有两个码字的形式分别为w0,w1,其中w 是这两个码字共同的前缀。

6. 将这两个兄弟码字用w 代替,其它码字保持不变,则所得的仍然是霍夫曼码。

注:若合并所得的概率与某个信源符号的概率相等,则对调二者的次序,这样可以减小码长的方差。

码长方差较小,则编码时编码器输出码符号的速率会比较平稳。

3. 二元霍夫曼码在组合测试中的应用例2. 设计一种组合测试方法,从几瓶红酒中找出一瓶劣质红酒。

所谓组合测试指可以将几瓶酒中各取一点,混合起来后再测试其中有没有劣质酒。

借助于霍夫曼码编码,可以设计出期望测试次数最小的最优组合测试方法。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每次测试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平均信息,从而使得平均测量次数最小。

假设有四瓶红酒分别记为a 1, a 2, a 3, a 4,其是劣质红酒的概率分布为12340.50.250.1250.125a a a a ⎡⎤⎢⎥⎣⎦根据例1,这四瓶红酒有如下霍夫曼编码:组合测试方法:第1步 根据码字的首字符将待测试的4瓶酒分为两组,即首字符为0的构成一组,即{a 1},首字符为1的构成一组,即{a 2, a 3, a 4}。

霍夫曼编码计算

霍夫曼编码计算

霍夫曼编码计算
霍夫曼编码是一种编码方式,它是在数据计算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据压缩方式,又称作哈夫曼编码。

这种编码的出现使得传输的数据量大大减少,节省存储媒介的成本也非常受人们欢迎。

霍夫曼编码的理论基础是香农信息论,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香农信息论主要考虑信息的量化、传输、存储和处理,其研究成果对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可以提高信息编码效率的编码方式,它以概率式分布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据压缩到最短的长度,从而减少存储空间。

霍夫曼编码的特点是能够把随机数据量缩短到最短长度,有效地减少容量,减少信息丢失。

霍夫曼编码也可以被称作熵编码,因为它是一种能够把信息量压缩到最小的熵编码,它的原理是根据每个字符的出现频率来构造编码,并采用了二叉树的结构。

通过构建二叉树,从而可以得到最佳编码表以及最短的编码长度。

霍夫曼编码的计算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的基本步骤是:根据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构建出权重最小的二叉树,从根节点到每个子节点数字1或0,从而编码每个符号,然后再根据编码表,把文本信息转换为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数据压缩、文件传输、数据恢复、文件存储等方面,特别是在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方面,霍夫曼编码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的来说,霍夫曼编码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的编码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存储空间。

它的研究和利用,将为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编码方式,是一种用于无损数据压缩的熵编码(权编码)算法。

1952年,David A. Huffman在麻省理工攻读博士时所发明的,并发表于《一种构建极小多余编码的方法》(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mum-Redundancy Codes)一文。

在电脑资料处理中,霍夫曼编码使用变长编码表对源符号(如文件中的一个字母)进行编码,其中变长编码表是通过一种评估来源符号出现机率的方法得到的,出现机率高的字母使用较短的编码,反之出现机率低的则使用较长的编码,这便使编码之后的字符串的平均长度、期望值降低,从而达到无损压缩数据的目的。

例如,在英文中,e的出现机率最高,而z的出现概率则最低。

当利用霍夫曼编码对一篇英文进行压缩时,e极有可能用一个位元来表示,而z则可能花去25个位元(不是26)。

用普通的表示方法时,每个英文字母均占用一个字节(byte),即8个位元。

二者相比,e使用了一般编码的1/8的长度,z则使用了3倍多。

倘若我们能实现对于英文中各个字母出现概率的较准确的估算,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无损压缩的比例。

霍夫曼树又称最优二叉树,是一种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二叉树。

所谓树的带权路径长度,就是树中所有的叶结点的权值乘上其到根结点的路径长度(若根结点为0层,叶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长度为叶结点的层数)。

树的路径长度是从树根到每一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记为WPL= (W1*L1+W2*L2+W3*L3+...+Wn*Ln),N个权值Wi(i=1,2,...n)构成一棵有N个叶结点的二叉树,相应的叶结点的路径长度为Li(i=1,2,...n)。

可以证明霍夫曼树的WPL是最小的。

霍夫曼(Huffman)编码原理计算法霍夫曼(Huffman)编码是1952年为文本文件而建立,是一种统计编码。

属于无损压缩编码。

霍夫曼编码的码长是变化的,对于出现频率高的信息,编码的长度较短;而对于出现频率低的信息,编码长度较长。

信息论英译汉——霍夫曼编码

信息论英译汉——霍夫曼编码

Huffman EncodingA relatively simple entropy coding technique that assigns codes to symbols, such as characters in an alphabet, numbers in a numbering scheme, and punctuation marks,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symbol.The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by David A. Huffman when he was a student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Huffman coding is the basis for Modified Huffman (MH), a run-length encoding compression technique.A statistical compression method that converts characters into variable length bit strings. Most-frequently occurring characters are converted to shortest bit strings; least frequent, the longest. Compression takes two passes. The first pass analyzes a block of data and creates a tree model based on its contents. The second pass compresses the data via the model. Decompression decodes the variable length strings via the tree.This problem is that of finding the minimum length bit string which can be used to encode a string of symbols. One application is text compression:What's the smallest number of bits (hence the minimum size of file) we can use to store an arbitrary piece of text?Huffman's scheme uses a table of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for each symbol (or character) in the input. This table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input itself or from data which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put. For instance,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letters in normal English might be derived from processing a large number of text documents and then used for encoding all text documents. We then need to assign a variable-length bit string to each character that unambiguously represents that character. This means that the encoding for each character must have a unique prefix. If the characters to be encoded are arranged in a binary tree:An encoding for each character is found by following the tree from the route to the character in the leaf: the encoding is the string of symbols on each branch followed.For example:String EncodingTEA 10 00 010SEA 011 00 010TEN 10 00 110Notes:1.As desir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letters - E and T - have two digitencodings, whereas all the others have three digit encodings.2.Encoding would be done with a lookup table.A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might have us asking which characters should appear in the left and right subtrees and trying to build the tree from the top down. As with the optimal binary search tree, this will lead to to an exponential time algorithm.A greedy approach places our n characters in n sub-trees and starts by combining the two least weight nodes into a tree which is assigned the sum of the two leaf node weights as the weight for its root node.The time complexity of the Huffman algorithm is O(nlogn). Using a heap to store the weight of each tree, each iteration requires O(logn) time to determine the cheapest weight and insert the new weight. There are O(n) iterations, one for each item.Decoding Huffman-encoded DataCurious readers are, of course, now asking"How do we decode a Huffman-encoded bit string? With these variable length strings, it's not possible to break up an encoded string of bits into characters!"The decoding procedure is deceptively simple. Starting with the first bit in the stream, one then uses successive bits from the stream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go left or right in the decoding tree. When we reach a leaf of the tree, we've decoded a character, so we place that character onto the (uncompressed) output stream. The next bit in the input stream is the first bit of the next character.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of Huffman-encoded DataIf your system is continually dealing with data in which the symbols have similar frequencies of occurence, then both encoders and decoders can use a standard encoding table/decoding tree. However, even text data from various sources will have quit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ordinary English text will have generally have 'e' at the root of the tree, with short encodings for 'a' and 't', whereas C programs would generally have ';' at the root, with short encodings for other punctuation marks such as '(' and ')'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comments!). If the data has variable frequencies, then, for optimal encoding, we have to generate an encoding tree for each data set and store or transmit the encoding with the data. The extra cost of transmitting the encoding tree means that we will not gain an overall benefit unless the data stream to be encoded is quite long - so that the savings through compression more than compensate for the cost of the transmitting the encoding tree also.Other problems——Optimal Merge PatternWe have a set of files of various sizes to be merged. In what order and combinations should we merge them?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Huffman algorithm - a merge tree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largest file at its root.对照中文翻译:霍夫曼编码一个相对简单的分配条码符号熵编码技术,如字符在一个字母,数字编号方案,和标点符号,长度的代码对应的概率发生的象征。

霍夫曼编码算法

霍夫曼编码算法

霍夫曼编码算法介绍霍夫曼编码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算法,由大数学家霍夫曼在1952年提出。

它采用变长编码的方式,将频率高的字符用较短的码字表示,频率低的字符用较长的码字表示,从而实现压缩数据的目的。

霍夫曼编码广泛应用于图像、音频、视频等领域,是现代数字通信的基础。

基本原理霍夫曼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一颗霍夫曼树来实现对字符的编码和解码。

具体步骤如下:1.统计字符出现的频率。

遍历待编码的数据,记录每个字符出现的频率。

2.构建霍夫曼树。

将频率作为节点权值,构建一颗二叉树。

频率越高的节点越靠近根节点。

3.分配编码。

从根节点出发,每次遇到左子树就加0,遇到右子树就加1,直到叶子节点。

将路径上的0和1组合起来就得到了字符的编码。

4.生成霍夫曼编码表。

遍历霍夫曼树的所有叶子节点,将每个字符及其对应的编码存储在编码表中。

5.进行编码和解码。

使用生成的霍夫曼编码表,将待编码的数据转换成对应的编码。

解码时,通过从霍夫曼树的根节点开始,依次读取编码位,直到叶子节点得到原始字符。

优势与应用•高效的数据压缩能力。

由于频率高的字符用较短的码字表示,频率低的字符用较长的码字表示,霍夫曼编码可以大幅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由于霍夫曼编码基于构建树的思想,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对应用领域的数据进行定制化的编码。

•广泛应用于图像、音频、视频等领域。

霍夫曼编码可以有效地压缩这些类型的数据,减小文件大小,提高传输速度。

•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

霍夫曼编码可以缩短数据传输时间,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示例和示意图使用霍夫曼编码进行数据压缩的步骤1.统计字符出现的频率。

字符频率A 4B 2C 1D 1E 62.构建霍夫曼树。

3.分配编码。

字符频率编码A 4 00B 2 01C 1 100D 1 101E 6 114.生成霍夫曼编码表。

字符编码A 00B 01C 100D 101E 115.进行编码和解码。

待编码数据:ABBDCEEE编码后的数据:01000111001111解码后的数据:ABBDCEEE总结霍夫曼编码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通过根据字符出现的频率构建霍夫曼树,并将每个字符分配一个唯一的编码,实现了对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

2.2.5霍夫曼编码霍夫曼(Huffman)编码是统计编码中的一种。

统计编码是根据消息出现概率的分布特性而进行工作的,它属于无损压缩编码。

这种编码的原理是,在消息和码字之间找到确切的对应关系,以便在能准确无误地恢复。

常用的统计编码除了霍夫曼编码外还有香农-范诺(Shannon-Fano)编码、算术编码等。

霍夫曼编码利用消息符号的统计特性设计的一种编码方法,较多地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中。

霍夫曼编码采用码词长度可变的编码方式,即基于不同符号出现的不同概率使用不同的编码位数。

其算法步骤如下:(1) 根据符号概率的大小按递减次序排列。

(2) 把概率最小的两个符号的概率相加,组成新符号的概率。

(3) 重复第(1)(2)步,直到最后两个符号为1为止。

(4) 从后往前进行编码。

每一步有两个数值(概率),各赋予一个二进制数:概率大的赋予0、概率小的赋予1。

也可以对概率大的赋予1、概率小的赋予0,但在编码过程中,赋值必须相同。

例如,字母A、B、C、D、E相应出现的概率为0.35、0.25、0.18、0.12、0.1,霍夫曼编码过程为:完成排序概率第1步第2步第3步第4步0.35 0.35 0.4 0.6 10.25 0.25 0.35 0.40.18 0.22 0.250.12 0.180.1编码(概率大的赋予0、概率小的赋予1)0.35 0.35 0.4 0.6:00.25 0.25 0.35:0 0.4:10.18 0.22:0 0.25:10.12:0 0.18:10.1:1霍夫曼编码为:概率霍夫曼编码码长0.35 00 20.25 01 20.18 11 20.12 100 30.1 101 4由此例可知,霍夫曼编码的长度和符号的概率大小相反,概率大的符号编码长度短,概率小的符号编码长度长。

霍夫曼编码最优证明

霍夫曼编码最优证明

霍夫曼编码最优证明霍夫曼编码最优证明霍夫曼编码是一种压缩数据的有效方法。

但是,如何证明霍夫曼编码是最优的呢?本文将从信息论的角度对霍夫曼编码进行分析和证明。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信息熵是度量信息随机性的一种度量,可用公式表示为:H(X) = -Σp(x)log2p(x),其中X表示随机变量,p(x)表示X取x的概率。

信息熵越小,表示信息的随机性越小,所需位数也就越少。

根据信息熵,我们可以计算任何数据的基本位数。

接着,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串文本"I love coffee",其中包含i、l、o、v、e、c、f这7个字符。

如果我们用传统的ASCII 码进行编码,每个字符需要用8个二进制位来表示,那么总共需要56个二进制位。

但是,如果我们根据霍夫曼编码对文本进行压缩,并用0和1表示编码后的字符,实际所需位数可能会少于56位。

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需要更具体的证明。

假设我们有n个符号和对应的概率分布p1,p2,…,pn。

现在我们要对每个符号进行编码,使得所有编码总位数最少。

根据霍夫曼编码,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一棵Huffman树来进行编码。

在这棵树中,每个符号对应一个叶子节点,非叶节点表示符号出现的概率。

对于一个给定的叶子节点,在树的根节点处的路径可以表示此符号的编码。

因此,编码长度为每个符号的出现频率乘以其路径长度,我们需要让这个值最小化。

我们可以用反证法进行证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用更少位数来表示符号的最优编码方式,这个方式不止一种。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编码方式,使得具有最小期望编码长度的Huffman编码不再是最优的。

但是,由于期望编码长度和信息熵是有关系的(即平均每个符号的信息位数等于信息熵),因此来自任何符号的任何编码都不能短于它的信息位数。

所以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霍夫曼编码是最优的。

它利用符号出现频率的统计规律,通过构建一棵Huffman树来实现最小化编码长度,充分利用了信息的局部性和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实验名称:霍夫曼编码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Huffman编码的原理及过程,并熟练运用;
2、熟练运用MATLAB应用软件,并实现Huffman编码过程。

一、实验设备
装有MATLAB应用软件的PC计算机。

二、实验原理及过程
原理:
1、将信源符号按概率从大到小的排列,令P (X1)>=P(X2)>=P(X3)......P(Xn)
2、给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P(Xn-1)和P(Xn)各分配一个码位“0”和“1”,将这两个信源符号合并成一个新符号,并用这两个最小的概率之和作为新符号的概率,结果得到一个只包含(n-1)个信源符号的新信源。

称为信源的第一次缩减信源,用S1表示。

3、将缩减信源S1的符号仍按概率从大到小顺序排列,重复步骤2,得到只含(n-2)个符号的缩减信源S2.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缩减信源只剩两个符号为止,此时所剩两个符号的概率之和必为1。

然后从最后一级缩减信源开始,依编码路径向前返回,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字。

过程:
用MATLAB编写代码实现Huffman编码其程序为:
%哈夫曼编码的MA TLAB实现(基于0、1编码):
clc;
clear;
A=[0.3,0.2,0.1,0.2,0.2];信源消息的概率序列
A=fliplr(sort(A));%按降序排列
T=A;
[m,n]=size(A);
B=zeros(n,n-1);%空的编码表(矩阵)
for i=1:n
B(i,1)=T(i);%生成编码表的第一列
end
r=B(i,1)+B(i-1,1);%最后两个元素相加
T(n-1)=r;
T(n)=0;
T=fliplr(sort(T));
t=n-1;
for j=2:n-1%生成编码表的其他各列
for i=1:t
B(i,j)=T(i);
end
K=find(T==r);
B(n,j)=K(end);%从第二列开始,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记录特征元素在
%该列的位置
r=(B(t-1,j)+B(t,j));%最后两个元素相加
T(t-1)=r;
T(t)=0;
T=fliplr(sort(T));
t=t-1;
end
B;%输出编码表
END1=sym('[0,1]');%给最后一列的元素编码
END=END1;
t=3;
d=1;
for j=n-2:-1:1%从倒数第二列开始依次对各列元素编码for i=1:t-2
if i>1 & B(i,j)==B(i-1,j)
d=d+1;
else
d=1;
end
B(B(n,j+1),j+1)=-1;
temp=B(:,j+1);
x=find(temp==B(i,j));
END(i)=END1(x(d));
end
y=B(n,j+1);
END(t-1)=[char(END1(y)),'0'];
END(t)=[char(END1(y)),'1'];
t=t+1;
END1=END;
end
A%排序后的原概率序列
END%编码结果
for i=1:n
[a,b]=size(char(END(i)));
L(i)=b;
end
avlen=sum(L.*A)%平均码长
H1=log2(A);
H=-A*(H1')%熵
P=H/avlen%编码效率
四、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