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网师园(精)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自首次游苏州,五十多年来,已有十多次踏足古城。
每回去苏,必去游览古典私家园林。
除了四大名园,还去了很多中小古典园林。
亭台楼阁山水花木,体现了天人合一,充满着诗情画意。
人们徜徉于“城市山林”间,沉浸在“人间天堂”中。
今夏,再往姑苏城,游遍大小古园林,慢慢游览,细细品赏,游于“智水仁山”间,乐在“悦目怡心”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网师园占地约0.7公顷,以小巧精雅著称。
经历代园主经营,网师园以其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风格,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清代学者钱大昕评价此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网师园是古代私家园林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园东部是住宅书房区,厅堂楼阁,严遵规制;中部是山水景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此布局,使全园外观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网师园大门朝南临巷,东西二侧筑墙,跨巷设辕门,南有照壁,围成广场。
东、西墙置拴马环,照壁前植两株盘槐。
对开黑漆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狮子滚绣球”浮雕。
网师园门前广场。
跨巷辕门。
步入大门,即为门厅。
门厅东、西各设明窗六扇,给昏暗的门厅增加采光。
窗格典雅庄重,窗外小天井各栽一棵紫玉兰。
门厅直连轿厅,中间无隔断。
轿厅正中屏门上有幅“网师逸韵图”,上悬“清能早达”匾额,由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
轿厅中陈列了一乘“盔顶红木仿竹节”古轿,原为园主所有,经专家历时一年半修复如初。
轿重500多公斤,造型典雅,雕镂精细,乃历代轿舆之精品。
转过轿厅,前有粉墙高筑,中间两扇枋库门,以四方青砖拼砌于木门上,并以梅花形铜铆钉嵌饰,美观大方,牢固耐用。
跨入大门,回首门上,有砖雕门楼一座,精美绝伦,古雅清新。
门楼高约6米,顶部为一座飞角半亭,单檐卷棚歇山顶,造型别致轻巧,挺拔俊朗。
苏州园林——网师园

A
B
C
空间的对比
(1)从北部人园由竹外一枝 轩北部小院通过圆洞门可 窥见园内局部景物.即小 山丛桂轩。路线(A)见图 (虚线为路线)。
空间的对比
(2)穿过圆洞门进人竹外一 枝轩,瞬息之间园内景色 展现于眼底,开阔之感油 然而生.(见图)
空间的对比
(3)由园东, 待进入园内便顿觉开朗。 (见图)
对景
关于对景也可以看到园中水池北岸“看松读画轩”与南岸 “濯缨水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当然,濯缨水阁、月到 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均是点景建筑,同时也是驻足观望 的场所。
框景
当景物被嵌于框内或透过适当的空漏处来观赏时,常会显 得更为美好。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 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植物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呈狭长 形状。虽植有桂花。海棠, 鸡爪械树,白玉兰,腊梅等 品种的花木共约十二,三株, 但其中桂花占七株,所以还 是以赏桂为主,小山丛桂正 是以此而得名。
植物
网师园景色,从池的这一岸 透过茂密的树丛看对岸的亭 廊,从而使之变得更加含蓄 深远。
建筑
(1)临水小体量建筑如濯缨水阁、射鸭廊、竹外一枝轩 等均低临水面,或突出于水面石矶上,亲水尺度,并 衬托出水面宽阔。 ⑵ 稍大体量建筑的退后与水面相 隔,如小山丛桂轩北侧“云冈”假山阻挡轩中望向水 面的视线,既满足功能又引入假山这一造景要素,使 水面四周景色又添一个层次。此外二层建筑与一层建 筑相称,前景与背景关系拉远空间,使立面层次丰富 分明,整个景区精致而富于变化。 ⑶ 大体量建筑的 粉墙前衬以灵巧的亭或廊、孤植或丛植的花木,既限 定出静态的观景点又把对比的艺术手法运用至极,虚 实之间,粉墙黛瓦,园林意味足矣。
苏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云岩寺塔五代虎丘2 瑞光寺塔北宋盘门内3 苏州文庙及宋代石刻南宋~明人民路4 拙政园明清东北街5 留园明清留园路6 太平天国忠王府1860-63 东北街7 玄妙观三清殿南宋观前街8 网师园清阔家头巷9 环秀山庄明清景德路10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北宋定慧寺巷11 耦园清小新桥巷12 报恩寺塔宋~清人民路13 盘门元城西南14 狮子林元园林路15 沧浪亭元~清沧浪亭街16 艺圃明文衙弄17 全晋会馆清中张家巷18 俞樾故居清马医科19 保圣寺罗汉塑像唐宋甪直镇20 宝带桥明清重建澹台湖东21 紫金庵罗汉塑像宋~明东山西卯坞22 寂鉴寺佛龛及造像元藏书天池山23 轩辕宫正殿元东山杨湾村24 东山民居明东山镇25 春在楼民国东山镇26 退思园清吴江市27 绰墩遗址新石器至周昆山市28 赵用贤宅明常熟市29 崇教兴福寺塔宋常熟市汗血宝马,简称悍马哈哈1. 绝地,2. 翻羽,3.奔宵,4. 越影,5. 逾辉,6. 超光7. 腾雾,8. 挟翼,9.骅骝、10.绿耳、11.盗骊、12.骐骥、13.纤离14.雷首良马15.翠龙16.玉马17.骕骦18.沙丘马19.追风,20.白兔30.蹑景31.追电32.飞翩,33.铜爵34.晨凫。
35.楚骓36.九逸37.浮云、38.赤电、39.绝群、40.逸群、41.紫燕骝、42.禄螭骢、43.龙子、44.嶙驹、45.绝尘,46.九逸。
47.天马48.宛天马49.萧稍50.象龙51.步景52.黄门四骏53.大骊54.赤兔55.的卢56.绝影57.白鹤58.紫骍59.惊帆60扬武61.赭白62.赤龙驹63.赤蛇64龙骧65.闪电66.青海骢67.狮子骢68.忽雷驳69.决波瑜70.腾霜白71.皎雪骢72.凝骢73.悬光骢75.洪波瑜76.飞霞骠77.电赤78.流星騧79.翔麟紫80.奔虹赤。
81.什伐赤82.特勒骠83.飒露紫84.拳毛騧85.白蹄乌86.黄骢骠87.蹀马88.太原异马89.龙子90.红玉91.紫玉92.平山93.凌云94.飞香95.百花辇96.唐舞马97.九花虬98.照夜白99.宁远马100.玉花骢101.望云骓102.黄骝103.玉逍遥104.碧云霞105.义瑜106.飞越峰107.西域马108.爪黄飞电。
中国古典园林--网师园

集虚斋
• 轩屋后墙有道圆月洞门,连通后面的楼房,此楼俗称“小姐楼”。楼 下厅内挂着一块匾额“集虚斋”。语出《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心斋,后为道教斋法之一。以“集虚”作斋名,意 为读书养心,尽去内心尘埃,心中自然澄澈明朗,悠闲自得,展示一 种清雅超逸的精神境界。
射鸭廊
•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 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 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 “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 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 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 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 园主品茗雅集之处。
网师园各个景点简介:
网师园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 广场。场南对植盘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 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网师园门额: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 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 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暗含“富者我不顾,贵者我不 攀”清高之意。
樵风径
• 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它与彩霞池东边的射鸭 廊呼应、对比,射鸭廊笔直,爬山廊婉蜒、射鸭廊南面无廊,爬山廊则是 完整的南北长廊,射鸭廊西面彩霞池,东临白墙,爬山廊东临彩霞池,西 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 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取自唐宋之问《有禹穴回出石 耶》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
殿春簃
殿春簃东门框砖刻:真意
• 取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门框前可观水景园全景, 确有“真意”。
• 殿春簃对联: • 对联一:巢安翡翠春云暖,牅护 芭蕉夜雨凉。清何绍基写 • 套室对联二:镫火夜深书有味, 墨华晨湛字生香。墨华指代砚台。 • 涵碧泉:取自宋朱熹的“一水方 涵碧”,为一天然泉眼,清冽明 净。
网师园简析

网师园是苏州众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以小见大是其明显的筑园特色。
网师园的特点
一、面积小 二、布局精致小巧 三、景观小
一、面积小
网师园的占地约半公顷,不及拙政园的 六分之一,世界遗产园林中面积最小、苏 州园林小中之最。
二、布局精致小巧
因其占地有限,故设计时布局紧凑。建筑、小品 与外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交相辉映,方显整 体不赘余,不局促。
石桥虽小却联系两岸,营造空间变换的感觉,
5、云岗
和体 黄 造量 石 型不 假 得大 山 体, “ 但云 位岗 置”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 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网师园以小见大的 主题贯穿全园,使得网师园以少胜多,在众多园林 中出类拔萃典型,这是我们应去挖掘的一个范例。 希望通过今天我们对网师园的不全面的赏析,让大 家对网师园也产生研究的兴趣,我们一起思考学习。
谢谢大家!
苏 州 网 师 园 赏 析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是苏州宅园 中以少胜多的造园典范,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部中 东 全 网 为部 部 园 园为 为 由 师 林主 建 三 风体 筑 部 园 景水 住 分 平 。景 宅 构 ,区成面 西,:图
1、待潮
人潮游 思水人 绪涌不 引入禁 向,会 波然问 澜而此 壮待处 阔潮小 的亭 的在 方涵 形碧 半泉 亭旁 。 , 是 倚
3、月到风来亭
命名源于韩愈的名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亭虽小,亭中镜子有大世界。
4、平石桥与引静桥
苏州四大名园简介

苏州四大名园简介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州四大名园。
它们分别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
这四座名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园林建筑技艺,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之作。
这座园林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占地面积约 2.4万平方米。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园内有曲径通幽的石桥、小桥流水的池塘、错落有致的假山和精美的花木。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园林景观,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留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园林。
留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
留园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园内有错落有致的假山、曲径通幽的长廊、小桥流水的池塘和精心修剪的花木。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苏州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古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林。
网师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占地面积约 1.1万平方米。
网师园以其精美的布局和精巧的景观而闻名,园内有曲径通幽的石桥、小桥流水的池塘、错落有致的假山和精心修剪的花木。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精致之处,领略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是苏州园林中最具规模的一座园林。
环秀山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占地面积约 5.6万平方米。
环秀山庄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园内有山峦叠嶂的山景、曲径通幽的长廊、小桥流水的池塘和精心修剪的花木。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苏州园林的山水之美,感受到古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总的来说,苏州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作,每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园林艺术。
这些名园以其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成为了苏州旅游的重要景点。
无论是欣赏园林景观、领略文化内涵还是感受古代生活情趣,苏州四大名园都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
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
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
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
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
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
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
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殿春簃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
网师园

网师园1.背景资料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
最初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故址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购得此地筑园,因附近的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名“网师园”。
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
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主要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古典山水园林,总面积约8亩余,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与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一起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2.实习目的(1)学习以水面为核心的庭园造景手法。
(2)学习网师园造园中,如何处理山与水、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以达到丰富景观的手法。
3.实习内容3.1总体布局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用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
水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
“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师园地点图
谢 谢 观 看
音乐:朱虹-苏州好风光 拍摄:丁达枫 制作:丁达枫
制作时间:2010年7月8日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源自E-mail文化传播网网师园名的缘由
• 网师园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
志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 年)所建之“万卷堂”旧址,亦称 “渔隐”。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 元于乾隆中叶(约公元1770年) 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 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
•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 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地址
•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
的代表作品。它位于苏州葑门附近 的带城桥南阔家头巷11号,后门面 向苏州古城东南之十全街,多路公 交车可达,(204,501,511,47) 与苏州、南园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