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法》教案 (1)

合集下载

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不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情境模拟和实例解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二、教学内容:
1. 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2.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 不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主题,如购物时的找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首先解释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基本规则,然后演示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着做。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解答。

教师在旁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

4. 小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到不退位减法的例子,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退位减法的理解程度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不变。

2. 不退位减法:个位数相减,十位数不变。

教学重点:1. 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能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

2. 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探究不进位加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尝试总结。

2. 教师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学生练习不进位加法题目,教师点评。

三、探究不退位减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尝试总结。

2. 教师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学生练习不退位减法题目,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生答:从5个里面拿走3个,因为3表示3个一、5表示5个一,5个一减3个一是3个一
师演示摆积木计算的过程。
(2)用计数器拨。先请学生拨一拨,先拨15的算珠。问:减3从哪一位拿走3颗?为什么?
生答:从个位上,因为3是3个一。如果从十位上拿走就表示拿走的3个十。 师在演示拨算珠计算的过程。(个位的数要从个位上减)
(3)其他算法。
师:如果没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棒、计数器你会怎样算15-3=呢?
生1:从15开始倒着数3个,14、13、12
生2:先算5-3=2再算10加2等于12。(如果生不能说出来,就由老师说出,边说边用粉笔把15个位上的5和3连起来。)
生3:因为12+3=15,所以15-3=12
3、介绍减法算式中的各个数字名称。
课题
2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成 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过程,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怎样计算20以内不退位减法。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0以内不退位减法
个位的数从个位上减
15 - 2 = 13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和长方体积木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后,指名学生回答并到黑板上展示摆小棒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摆小棒的过程,提问:你是怎么数的呢?先数哪一部分,再数哪一部分?
学生可能回答:我先数3根小棒,再数2根小棒,合起来是5根小棒。
教师追问:那这个过程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出:3表示先数的3根小棒,2表示后数的2根小棒,5就是合起来的总数。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和小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3 + 2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3 + 2,真了不起!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数出3根,再数出2根,合起来是5根;也可以用计数器,在个位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2个珠子,一共是5个珠子。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知道了3 + 2 = 5。
引导观察: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的观察力,仔细看看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看到有3只小猴子在树上,2只小猴子在树下;我发现有5只小鸟在树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出示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算式,如2 + 4 =、1 + 3 =、4 + 1 =等,让学生直接口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算式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为小组赢得一颗星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退位减法教案(共12篇)

不退位减法教案(共12篇)

不退位减法教案(共12篇)篇1:不退位减法教案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内容: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问什么问题?你能回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第一题。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选择一个问题,和同桌交流。

报告结果和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3,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

报告、修改和观察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老师指导学生梳理。

学生在回答前互相交谈:同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个位数减一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五、随堂练习篇2:退位减法教案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的十位退一,到个位当10的道理。

2、掌握计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正确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首先,我会通过数轴、计数器等工具,直观地展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例如,计算23+14,我会将23和14的计数器放在数轴上,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个位和十位相加的过程,并强调当个位相加等于10时,不需要进位;当十位相加等于10时,也不需要退位。
然后,我会结合具体的例题,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如“个位相加不超过10,十位相加不超过10”等。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展开,通过情境创设、分组合作、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处于数学启蒙阶段,他们对数学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面对100以内数的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进位和退位混淆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我会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个一位数相加时,当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的情况,以及如何从20以内的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而不需要从十位数借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 学生可能会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计算过程。

2. 计算器,用于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

3.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计算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并逐步展示计算过程。

3.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练习题,并展示正确答案。

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交给老师批改。

2.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不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不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例如:43-5=38,67-3=64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如:“小明有43个糖果,他吃了5个,现在还剩下多少?”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新课
(1) 教师先示范一个具体的例子,如:43-5=?首先从被减数的个位开始相减(3-5不够减),这时需要向十位借1(但不需要改变十位的数值),然后变成13-5=8,再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然后再进行十位的相减(4-0=4),最后得到答案是38。

(2) 通过多做几个类似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
(1) 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题,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和纠正。

(2) 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4.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不退位减法的关键在于“向高位借1”。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观察和评估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有必要,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两个数相加,和不超过10,不需要进位。

2. 不退位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差不超过10,不需要退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术题卡、教学课件。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不进位加法:(1) 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和不超过10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通过练习,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探索不退位减法:(1) 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差不超过10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通过练习,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展示,共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进位或退位?(3) 拓展:介绍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1.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掌握。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位或退位存在困难,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重点讲解。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不退位减法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不退位减法

(2)计算 12-2。
也可以用小方块摆一摆,个位拿掉 2 个小方块后是 0,结果是( 倒数( )个数,11,10,所以 12-2=( )。
);还可以从 12 开始
3.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只把( )位上的数相减,如果个位上的数相等,得数为 ( );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同,得数是十几。
4.算一算。
18-8=
15-3=
16-3=
பைடு நூலகம்
17-7=
16-5= 15-1=
14-4= 18-6=
温馨 学具准备:20 根小棒。 提示 知识准备:10 以内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3 5 8 10 7 5 2 1 2.12 10 (1)12 加上 12 (2)10 2 10 3.个 10 4.10 12 11 10 13 10 14 12
1 不退位减法
项目 内 容
1.算式接龙。 1 10
2.摆一摆,算一算。
15-3=
12-2=
(1)计算 15-3。
方法一:用 1 列 10 个小方块和 1 列 5 个小方块表示 15,减去 3,就从 5 个小方块里拿掉 3 个,还剩 2 个,与前面的 1 列合起来就是( )个。
方法二:把 15 分成 10 和 5,先用 5 减去 3,结果是 2,然后再( )10,结果是( )。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退位减法的概念1.1 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

1.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退位减法的特点。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1 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2.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不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第四章:不退位减法的练习与巩固4.1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五章:不退位减法的拓展与提高5.1 引导学生探索不退位减法的拓展问题。

5.2 通过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3.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探索不退位减法的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时 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时 不退位减(教案)

2.减法第1课时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例1,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和P20“练习三”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及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笔算。

2.经历算法的探索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竖式书写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若干,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的。

课件出示教科书P17的金牌榜主题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如下表。

师:这是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大家仔细观察,从表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各国代表团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奥运金牌榜上,中国的金牌总数位列第一,这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全面熟悉主题图中的内容,并描述前5名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从数据中让学生对祖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师:现在根据这些金牌数,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判断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根据主题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学生能准确选择计算方法。

有的是上节课已学的计算问题,有的是本节课和后面的学习中会遇到的计算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情况灵活处理。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加法问题我们在前面已【教学提示】注意强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会计算,今天我们就主要来学习有关减法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我们身边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密切联系了数学与实际生活。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 教师准备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教师通过举例解释不退位减法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跟随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不退位减法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不退位减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不退位减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比赛。

3.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和奖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解答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计算准确性。

3. 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不退位减法应用题解答(10分钟)1. 教师发放不退位减法的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应用题解答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九、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不退位减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2 20以内的不退位减》word教案 (1)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2 20以内的不退位减》word教案 (1)

海鸥回来了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 结合现实情境,学会计算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算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 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能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 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岩石上现有几只海鸥?”(17-4)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更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

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 算一算:19-8
(1)学生独立解答。

(2)同桌交流做法。

3. 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题口袋。

4. 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

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在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不退位减法教案

不退位减法教案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学会正确完成不退位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书籍、黑板、白板和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用自己的手指做示范,向学生展示10减去3的计算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结果。

2. 教师解释:在这个计算中,当个位数没有办法相减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十位借1,然后再进行相减。

这就是不退位减法。

3. 教师写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先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个位相减不了,就向十位借1,然后再进行相减。

4. 教师用几个例子再次演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Step 2 训练与巩固1.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完成一些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

2. 教师巡视课堂,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3 拓展与提高1. 教师出示一些较难的不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个别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 小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要点。

2. 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 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不退位减法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提醒学生按照课上教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正确填写计算步骤和答案。

Step 6 温故知新(下节课预告)提前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介绍新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不退位减法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兴趣。

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来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3)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6-2和36-20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被减数都是36,不同
的是第一道题减数是2,第2道题减数是20.)
(4)师: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给今天要学的内容起一个题目.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2.教学例题:
(1)看图说意,列式
吗?那就开始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 ) 68=8+( )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真不错,你们这么快就闯过了第一关,继续努力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进入第二关.)
1.揭示课题.
(1)板书:36+20,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算出结果.
(2)师:现在,老师把这两道题改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改了什么?(把加数20改成2)
4、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你能自己编一道吗?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复习准备
观察发现变化
理解题意列算式
动手摆一摆,理解算理
说一说算法
多方式、多层次练习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开火车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54- 2 =__②54-20 =__③76-60=____
④88-5=____⑤47-6=____ 38-5=
2.判断对错.(错误的要改正.)
56-3=53 99-80=19
47-2=27 86-50=30
3.开锁游戏(小卷).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主备教师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版一年级上册
《不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会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己的算法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会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计算
10-5= 10-8= 7-5=
8-8= 8-4= 9-3=
10-9= 9-5= 6-5=
2.师生进行听口令做动作的活动,复习位置的有关知识。

学生上课起立,不要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听口令:用右手摸一摸你的左胳膊,用左手指出你的后边……
二、新课学习
1.教师提出请同学们检查教师操作对不对的问题,然后说明先摆一摞10块积木,再摆3块,完成操作。

在学生对老师的操作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算式计算,最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完成得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按要求摆积木做的对不对。

先摆10块,再摆3块。

教师说完后分别摆好,一摞10块,一摞3块。

师:老师做的对吗?谁能说一说老师怎么做的?
学生判断并说出教师的做法,要特别说到把10块摆成了一摞。

师:老师一共摆了多少块积木?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教师板书:10+3=13。

2.继续操作。

在13块积木的基础上再放2块。

让学生写算式并计算一共有多少块。

交流时,关注学生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好,看老师接着摆:再放2块。

边说边在3块上面放2块。

师:现在一共有多少块?请同学们自己列算式,并计算出来。

学生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交流学生的算式和想法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
(1)13块再加2块是15块:13+2=15。

(2)一摞是10块,别一摞是5块:10+5=15。

(3)10块加上3块是13块,再加上2块一共是15块。

10+3+2=15。

(4)3块加上2块是5块,再加上10块一共是15块。

3+2+10=15。

教师对学生的算法都要给予肯定。

如果算法(1)学生没有,教师作为参与者交流。

3.计算15-3。

(1)教师提出:如果从15块中去掉3块,还剩多少块呢?边说边完成操作。

然后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

师:老师已经摆了15块积木了。

如果去掉3块,还剩多少块呢?现在老师去掉3块。

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师:15-3这样的减法我们以前还没学过,你们能试着自己算一算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时要关注学生摆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2)交流各自的算法和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说:
(1)从15块中去掉3块,直接想从5块中去掉3块,还剩12块。

所以15-3=12块。

(2)5块中去掉3块,还剩2块。

加上剩下的一摞10块,一共是12块。

所以15-3=12。

如果学生还有其它想法,只要有道理,算得对,教师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启发学生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最简单。

4.计算12-2。

(1)教师提出“从剩下的12块积木中再去掉2块,还剩多少块?”的问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

师:如果从剩下的12块积木中再去掉2块,还剩多少块?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并算一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算法。

(2)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写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和想法:
(1)12-2=10。

这样想:把旁边的2块去掉,正好剩一摞10块。

所以12-2=10 (2)12-2=10。

这样想:10块中去掉2块,还剩8块。

再加上2块,一共是10块。

所以12-2=10块。

(3)12-2=10。

这样想:12里面有1个十2个一,去掉2个一,就剩一个10.
方法(3)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

5.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读题,提出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摆积木学习了十几减几的减法,现在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

生:鱼缸里有14条鱼,黑金鱼有3条。

师:让我们计算什么问题呢?
生:鱼缸里有多少条红色金鱼?
学生读,老师板书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算一算。

6.启发学生列出算式,并用自己的方法口算。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把14分成10和4用4-3=1,再用10+1=11。

生2:
14减去1是13。

再减去1是12。

再减去1是11。

7.全班交流
生3:14里面有1个十和4个一,减去3个一,剩1个十和1个一,是11。

所以14-3=11。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8.尝试计算
(1)小黑板出示算一算的四道题,鼓励学生自己计算。

允许学生自己计算。

允许学生用小棒操作帮助计算。

师:通过摆积木,同学们学会了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现在请看这几道题。

出示算一算的4道题。

师:不动手操作,你能计算出来吗?试一试!如果有的同学直接计算有困难,也可以通过摆小棒来计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2)交流学生尝试计算的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6里面有1个十,6个一,去掉6个一,就剩一个十。

所以16-6=10。

生:1个十6个一,减去一个十。

所以16-6=6。

生:17里面有1个十,7个一,减去3个一,剩1个十,4个一,是14。

所以17-3=14。

......
学生可能有不同算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师:我们来看练一练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后,请学习稍差的学生交流计算结果。

2.练一练第2题,先师生共同完成两个算式,再请同桌合作完成其他算式。

最后全班比赛。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看算式说算式的游戏。

看老师手里的算式卡面(15-3),谁能说出一个和15-3得数相同的算式?
第一名学生说出后,教师给予表扬并让他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为其他同学做指导。

如:生:13-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5-3=12,我想:13-1也等于12。

师:太聪明了。

谁还能说出得数等于12的算式吗?加法、减法都行。

3.练一练第3题,进行2分钟计时比赛练习。

师:第3题。

我们进行2分钟计时比赛。

2分种后,了解学生计算题是否都算完,正确率如何。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法
10+3=13 13+2=15 15-3=12 12-2=10
14-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