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13篇)数学高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在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出数列的定义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次序”,准确理解其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的函数,使学生能在函数的观点下理解数列的概念,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数列中项的“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函数关系),这对数列的后续学习很重要.本小节的难点是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序号”与“”的对应关系,并从中抽象出与其对应的关系式.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需注意的是,与函数的解析式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给出数列的有限项,其通项公式也并不唯一,如给出数列的前项,若,则都是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上只要求能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即可.二、教学目标设计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分类、通项等,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发展和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思考并回答问题:函数的定义二、讲授新课1、概念引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本p5)食品罐头从上到下排列成七层的罐头数依次为:3,6,9,12,壹五,18,21延龄草、野玫瑰、大波斯菊、金盏花、紫宛花、雏菊花的花瓣数从少到多依次排成一列数:3,5,8,一三,21,34的不足近似值按精确度要求从低到高排成一列数:1,1.7,1.73,1.732,1.7320,1.73205,-2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2,4,-8,16,无穷多个1排成一列数:1,1,1,1,1,谢尔宾斯基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按面积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成的一列数:1,3,9,27,81,依次按计算器出现的随机数:0.098,0.264,0.085,0.956由学生回答上面各例子的共同特点: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由此引出数列及有关定义: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第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作2、函数观点:数列可以看作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如数列①、②、⑦)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如数列③、④、⑤、⑥)4、数列的通项: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练习找上面各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①:数列④:数列⑤:(常数数列)数列⑥:指出(由学生思考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都能由观察法写出(如数列②);数列并不都有通项公式(如数列③、⑦);由数列的有限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如数列①的通项还可以写为:5、数列的图像:请同学练习画出数列①的图像,得出其特点:数列的图像都是一群孤立的点2、例题精析例1: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5项:(课本P6)(1);(2)解:(1)前5项分别为:(2)前5项分别为:[说明]由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可知,只要将通项公式中依次取1,2,3,4,5,即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常年备课。

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意肠视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存。

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进一步知道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3)初步掌控求曲线方程的方法.(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用具:运算机.教学方法:启示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进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学生摸索并回答.教师强调.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第一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当证明,证明的根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至此,证明完毕.回想上述内容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进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进程,下面试试看: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合适的条件可表示为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明显,求解进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以下问题:例2:点与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方程.分析:这是一个纯洁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第一要建立坐标系,明显用已知中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惯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求解进程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分析上面两个例题的求解进程,我们总结一下求解曲线方程的大体步骤:第一应有坐标系;其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然后写出表示曲线的点集;再代入座标;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证明或修正.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例如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2)写出合适条件的点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为最简情势;(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样情形下,求解进程已表明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进程中的转化都是等价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所以,通常情形下证明可省略,不过特别情形要说明.上述五个步骤可简记为:建系设点;写出集合;列方程;化简;修正.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已知一条曲线在轴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点到点的距离减去它到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动画演示】用几何画板演示曲线生成的进程和形状,在运动变化的进程中寻觅关系.解:设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轴,垂足是 (如图2),那么点属于集合由距离公式,点合适的条件可表示为①将①式移项后再两边平方,得化简得由题意,曲线在轴的上方,所以,虽然原点的坐标(0,0)是这个方程的解,但不属于已知曲线,所以曲线的方程应为,它是关于轴对称的抛物线,但不包括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中所示.【练习巩固】题目:在正三角形内有一动点,已知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且有,求点轨迹方程.分析、略解:第一应建立坐标系,以正三角形一边所在的直线为一个坐标轴,这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另一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比较简单,如图3所示.设、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根据条件,代入座标可得化简得①由于题目中要求点在三角形内,所以,在结合①式可进一步求出、的范畴,最后曲线方程可表示为【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解析几何研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求曲线的方程?(3)请对求解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评判.各步骤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应注意什么?【作业】课本第72页练习1,2,3;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2教学目标(1)掌控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2)掌控圆的一样方程,了解圆的一样方程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控圆的标准方程和一样方程之间的互化.(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知道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运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4)掌控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5)进一步知道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样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干问题.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样方程的结构特点,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运用.教法建议(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切掌控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进程中屡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常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进程的意识.(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挑选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教学设计示例圆的一样方程教学目标:(1)掌控圆的一样方程及其特点.(2)能将圆的一样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样方程.(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控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教学重点:(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样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教学难点:圆的一样方程特点的研究.教学用具:运算机.教学方法:启示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进程:【引入】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把它展开得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①的方程【问题1】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本钱来的情势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运用配方法,得②明显②是不是圆方程与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干,具体以下:(1)当时,②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2)当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总结: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圆的一样方程的定义:当时,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此时①称作圆的一样方程.即称形如的方程为圆的一样方程.【问题2】圆的一样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1) 和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2)没有形如的二次项.圆的一样方程与一样的二元二次方程③相比较,上述(1)、(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圆的一样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2)圆的一样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情势与结构,更合适方程理论的运用.【实例分析】例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1) ;(2) ;(3) .学生演算并回答(1)表示点(0,0);(2)配方得,表示以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3)配方得,当、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例2:求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分析: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样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能够用一样方程求解.解:设圆的方程为由于、、三点在圆上,则有解得:,,所求圆的方程为可化为圆心为,半径为5.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分.【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样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样方程.一样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样方程.下面再看一个问题:例3:经过点作圆的割线,交圆于、两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解:圆的方程可化为,其圆心为,半径为2.设是轨迹上任意一点.∵∴即化简得点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内部的一段圆弧.【练习巩固】(1)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的值.(结果为4,-6,-3)(2)求经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分析:用圆的一样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3)课本第79页练习1,2.【小结】师生共同总结:(1)圆的一样方程及其特点.(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样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作业】课本第82页5,6,7,8.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3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运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运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进程设计一、复习与回想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视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4一、教学内容分析向量作为工具在数学、物理以及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本小节的重点是结合向量知识证明数学中直线的平行、垂直问题,以及不等式、三角公式的证明、物理学中的运用.二、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利用向量知识解决不等式、三角及物理问题,感悟向量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广泛的运用,体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些数学问题,使一些数学知识有机联系,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2、了解构造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平面向量知识在各个领域中运用.难点:向量的构造.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进程设计一、复习与回想1、提问:下列哪些量是向量?(1)力 (2)功 (3)位移 (4)力矩2、上述四个量中,(1)(3)(4)是向量,而(2)不是,那它是什么?[说明]复习数量积的有关知识.二、学习新课例1(书中例5)向量作为一种工具,不仅在物理学科中有广泛的运用,同时它在数学学科中也有许多妙用!请看例2(书中例3)证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由基本不等式知(1)式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向量法[说明]本例关键引导学生视察不等式结构特点,构造向量,并发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例3(书中例4)[说明]本例的关键在于构造单位圆,利用向量数量积的两个公式得到证明.二、巩固练习1、如图,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 km/h.(1)如果他径直游向河对岸,水的流速为4 km/h,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沿北偏东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是8 km/h.(2) 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沿与水流垂直的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朝北偏西方向前进,实际速度大小为km/h.三、课堂小结1、向量在物理、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2、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四、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课本P73, 练习8.4 4最新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5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2.掌控公式及其推导进程,会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

高二学生数学教案七篇

高二学生数学教案七篇

高二学生数学教案七篇高二学生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五,课堂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六、课后作业P107习题2.4A组2、7题课后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课后习题作业P107习题2.4A组2、7题高二学生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使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作、形象和抽象。

教学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关键:1、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的点和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一、提问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2、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新课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PA=PB,再取一点P试一试仍然有PA=PB,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再请同学把这一结论叙述成命题(用幻灯展示)。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8篇)数学高二教案篇1评课内容:他在教学本节课时,精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的生活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教学中,他还用饱满的热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校教师学习与借鉴:1、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在这一节课中,他精心设计了九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逐渐地、有层次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丰富了对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现象的亲身体验。

如在教学"一定"这个概念时,林主任在透明网袋里放入三个红球,非常直观,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地说出答案,可能性是1,一定能摸到红球。

能因势利导,得出了"一定"的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游戏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

2、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一开始,就从平时学生课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入手,提出游戏是否公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上所设计的一系列游戏,如摸球游戏,翻扑克牌游戏等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场景,体现了数学****于生活这个理念,又用本节课中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游戏是否公平的问题,体现了数学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在学习了可能性是多少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进行交流。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9篇)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9篇)

高中高二数学教案(9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

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二、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

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2、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四、数学运用例1 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

变式训练如何通过它们到点O的距离以及它们相对于点O的方位来刻画,即用”距离和方向”确定点的位置例2 已知B村位于A村的正西方1公里处,原计划经过B村沿着北偏东60的方向设一条地下管线m.但在A村的西北方向400米出,发现一古代文物遗址W.根据初步勘探的结果,文物管理部门将遗址W周围100米范围划为禁区。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6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推理是高考的重要的内容,推理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由于解答高考题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本部分内容的考察将会渗透到每一个高考题中,考察推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既可能在选择题中和填空题中出现,也可能在解答题中出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及特点,会将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演绎推理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与三段论推理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填一填:①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② 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③ 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xx是奇数,所以.2.讨论:上述例子的推理形式与我们学过的合情推理一样吗?3.小结:① 概念: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____________.要点:由_____到_____的推理。

② 讨论: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有什么区别?③ 思考: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它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点?小结: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举例:举出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

例1:证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D,E是垂足。

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最新6篇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学习的,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但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来看,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很好,所以在复习时要及时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提问,然后开展对本节课的巩固性复习。

而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有:数轴、坐标的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二、考纲要求1、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2、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用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向量坐标的求法(1)若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则终点坐标即为向量的坐标。

(2)设A(x1,y1),B(x2,y2),则=xxxxxxxxxxxxxxxx_||=xxxxxxxxxxxxxx_(二)平面向量坐标运算1、向量加法、减法、数乘向量设=(x1,y1),=(x2,y2),则+=-=λ=。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x1,y1),=(x2,y2),则∥?xxxxxxxxxxxxxxxx.(三)核心考点·习题演练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1.已知A(-2,4),B(3,-1),C(-3,-4)。

设(1)求3+-3;(2)求满足=m+n的实数m,n;练:(20xx江苏,6)已知向量=(2,1),=(1,-2),若m+n=(9,-8)(m,n∥R),则m-n的值为考点2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例2: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3,2),=(-1,2),=(4,1)若(+k)∥(2-),求实数k的值;练:(20xx,四川,4)已知向量=(1,2),=(1,0),=(3,4)。

若λ为实数,(+λ)∥,则λ=()思考:向量共线有哪几种表示形式?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哪些作用?方法总结:1、向量共线的两种表示形式设a=(x1,y1),b=(x2,y2),①a∥b?a=λb(b≠0);②a∥b?x1y2-x2y1=0.至于使用哪种形式,应视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涉及坐标的应用②。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高二数学教案篇一一、课前准备:【自主梳理】1.对数:(1)一般地,如果,那么实数叫做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其中叫做对数的_______,叫做________.(2)以10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_,以为底的对数记为_______.(3),.2.对数的运算性质:(1)如果,那么.(2)对数的换底公式:.3.对数函数:一般地,我们把函数____________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4.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a10图象性质定义域:___________值域:_____________过点(1,0),即当x=1时,y=0x(0,1)时_________x(1,+)时________x(0,1)时_________x(1,+)时________在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在__________上是减函数【自我检测】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2.化简:.3.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4.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计算:.5.函数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_.6.对于任意的,若函数,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活动:【例1】填空题:(1).(2)比较与的大小为___________.(3)如果函数,那么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4)函数的奇偶性是___________.【例2】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3】已知函数满足.(1)求的解析式;(2)判断的奇偶性;(3)解不等式.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略2.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3.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4.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5.设则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6.设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7.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8.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9.已知.(1)求的定义域;(2)判断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3)求使的的取值范围。

[荐]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8篇)

[荐]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8篇)

[荐]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8篇)范文是我们写作上的好帮手,阅读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舒适、平静地对待各种环境和情况,要怎么样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呢?想要深入了解“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吗以下为你提供了一些相关资料,请将这个网站收藏以备日后需要!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篇1吴日晖、陈国弟、李争、张士芳、孙德仲1、深入推进和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2、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到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方程的方法,掌握相似形的性质、判定。

掌握锐角的三角比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9月~10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1月~12月:相似形。

20xx年1月:期终考试。

《一课一练》、《周周练》。

10月下旬期中考试;1月上旬期终考试。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1、加强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

每周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三段教学和新课标,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观念。

2、每周组织教师研究学习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研究全国卷高考试题。

3、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1)集体备课,教学流程基本统一。

每次备课组活动都必须对下周所上内容进行讨论,如何上,深度如何,具体到每一个课时。

高二数学教案(10篇)

高二数学教案(10篇)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10篇)关于高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题。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棱柱的图片,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问题:请列举身边的棱柱并对它们进行分类(4)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5)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圆柱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6)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7)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4)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5)绕直角三角形某一边的几何体一定是圆锥吗?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圆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 数学课备课教案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 数学课备课教案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数学课备课教案下面是整理的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篇数学课备课教案,供大家参阅。

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1[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2~P5,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①a2x+b2y=c2,②其中a1b2-a2b1≠0,如何写出它的求解步骤?提示:分五步完成:第一步,①×b2-②×b1,得(a1b2-a2b1)x=b2c1-b1c2,③第二步,解③,得x=b2c1-b1c2a1b2-a2b1.第三步,②×a1-①×a2,得(a1b2-a2b1)y=a1c2-a2c1,④第四步,解④,得y=a1c2-a2c1a1b2-a2b1.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x=b2c1-b1c2a1b2-a2b1,y=a1c2-a2c1a1b2-a2b1.(2)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什么?提示: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算法的概念12世纪的算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续表数学中的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代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2)设计算法的目的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问题思考](1)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是否是的?提示:不是.(2)任何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解决吗?提示:不一定.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2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54~P57,回答下列问题.(1)在教材P55的“探究”中,怎样获得样本?提示:将这批小包装饼干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搅拌均匀,然后不放回地摸取.(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提示:抽签法和随机数法.(3)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提示: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较为方便,缺点是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不宜采用.(4)用随机数法读数时可沿哪个方向读取?提示:可以沿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方向读数.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3)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分段,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5)简单随机抽样有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在总体个数不多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问题思考](1)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与第几次被抽到有关吗?提示: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取时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与第几次被抽到无关.(2)抽签法与随机数法有什么异同点?提示:相同点①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并且要求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体数有限;②都是从总体中逐个不放回地进行抽取不同点①抽签法比随机数法操作简单;②随机数法更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多的时候,而抽签法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较少的情况,所以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应当选用随机数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制作号签的成本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2.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通过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与(),曲线与建立了联系,实现了。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课题:解析几何中的向量运算
课型: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向量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向量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向量进行解析几何中的相关问题求解。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道与向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向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概念讲解:
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方向和大小的几何量,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

2. 向量的性质: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零向量等。

3. 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

三、例题讲解:
教师结合课本上的例题,逐步讲解向量的运算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四、综合应用:
教师设立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向量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导入问题、概念讲解、例题讲解、综合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并应用向量知识。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
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2.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4. 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明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列出每个章节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活动安排。

三、教学步骤:1. 分组讨论,确定备课时间和地点。

2. 整理教师们的备课资料,提前准备教学资源。

3. 分工合作,指定每位教师负责不同章节的备课工作。

4. 定期开会,交流备课进展和教学心得。

5. 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计划,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

四、教学方法:1.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练习、讨论、实验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互动,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评估方法:1. 利用课堂小测、作业、考试等形式,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定期组织教师们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

2. 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不断完善备课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扩展阅读:1. 建议教师们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们阅读各类教学资料,增长教育教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活动,拓展数学视野,培养学术兴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

高二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3.1.1倾斜角与斜率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命制:王露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二)讲授新课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α,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

高二数学优秀教案5篇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篇1)选修Ⅱ1.概率与统计(14课时)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量、正态分布、线性回归。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某些简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的意义,会依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方差。

(3)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4)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量总体分布。

(5)了解正态分布的意义及主要性质。

(6)通过生产过程的质量掌握图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7)了解线性回归的方法。

(8)实习作业以抽样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极限(12课时)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

极限的四则运算。

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洁的数学命题。

(2)从数列和函数的变化趋势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3)把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某些数列与函数的极限。

(4)了解连续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3.导数与微分(16课时)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导数。

基本导数公式。

微分的概念与运算。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目标:(1)了解导数概念的某些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把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2)熟记基本导数公式(c,xm(m为有理数), sin x, cos x, ex, ax, ln x, logax的导数);把握两个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某些简洁函数的导数。

(3)理解微分的概念(dy=y'dx),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近似值,会求某些简洁函数的微分。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5篇范文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5篇范文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方案5篇范文高二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方案(一)在新的一学期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严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程度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现将这学期的方案如下:一、教学方面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才能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必将高。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此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局部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局部学生真正落实到位。

每位老师上完课之后需要考虑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在课课练上,以基此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在课堂上,每位老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标准局部来于老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标准。

二、师资建立根据学校的详细部署认真落实:①积极听有经历的老师的课,并且积极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良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

②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的建立,积极参与讲义和练习的拟定,努力探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新课程对于我们老师的用处和影响。

③对于有一定经历的老师,在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工作要点的情况之外,需经常组织其余的老师听取你所带的新老师的课,并请其他老师帮助进步老师的教学教育程度。

同时希望组内各位老师都经常互相听课,并及时评课。

鼓励每位老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体会或教训,认真总结,在参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根底上,结成自己的观念,并希望可以写成论文,最后可以与本组其他的老师共享。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

数学高二教案(优秀9篇)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

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

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

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

(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理解“散点图”?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8月15日 上课时间:8月24日§3.1.1倾斜角与斜率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点,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

(一)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1:一点能够确定一条直线问题2:了加多一个点外,在已知一个点的基础上能不能加上另外一个条件使到它能确定一条直线 【老师板书】画坐标平面以及一条直线,点出直线上一点,过此点画多条直线。

问题3: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过同一点,倾斜程度不一样) 如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二)讲授新课1、 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例题:最后在黑板上用尺子依照定义说法比画出倾斜角将直线倾斜角的可能情况显示出来(共四种情况:平行于x 轴,经过一、三象限,垂直于x 轴,经过二、四象限)注意:(1)直线的向上方向;(2)x 轴的正方向;(3)倾斜角范围是)180,0[︒︒。

练习:下列三个图中所指的角是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过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α,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命制:王露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1课时)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

因此,我们可用倾斜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⒉ 斜率的概念: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斜率的定义:αtan =k 说明:(1)当倾斜角是90°时,斜率不存在,并不是直线不存在;(2)所有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 例:倾斜角︒=45α,求直线斜率。

解:145tan =︒=k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1题过渡:我们知道两点也可用确定一条直线,任何用 两点坐标表示直线斜率了3.用两点的坐标表示斜率:经过两点),(),,(22211y x p y x p x 的直线斜率为1212x x y y k --=思考: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如图12)说明:(1)两点式斜率公式中21x x ≠,当21x x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不存在 (2)当21y y =时,直线与x 轴平行,斜率为0.例:知A (3,2),B (-4,1),C (0,-1),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2,3题例:直线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若<α<,则k 的范围( )A.(-1,1)B.(-∞,-1)∪(1,+∞)C.[-1,1]D. (-∞,-1]∪[1,+∞) 变式练习:设直线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若-1<k<1,则α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C.(0,)∪(,) D.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和2的直线。

变式练习:书P86,练习第4题4.课堂小结:(1)确定直线的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或一点加斜率确定一条直线;(2)直线的倾斜角(定义,范围);(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与斜率,两点坐标表示斜率)。

5.课堂检测:1.画出过点A(1,0) 倾斜角为︒30的直线L,将其绕A 点逆时针旋转︒80所得直线m 的倾斜角_____ 绕A 点顺时针旋转︒40所得直线n 的倾斜角_______绕A 点逆时针旋转︒160所得直线a 的倾斜角_______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若sin α=,求此直线的斜率。

3.在x 轴上有一点P 与Q (2,)倾斜角为150o ,求点P 坐标。

4.已知直线y =x sin θ-1,求该直线倾斜角范围。

6.课后作业:必做题:书P89,A 组第1,2,3,4题 选做题:书P90,B 组第5,6题命制:严春香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第三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2课时)备课时间:8月16日 上课时间:8月25日§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能运用条件确定 两平行或垂直直线的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的讨论,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了解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两条之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条件.(2)教学难点:两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情况的讨论.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确定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一) 课题导入:己知直线1l 过点A(0,0) 、B(2,-1),直线2l 过点C(4,2) 、D(2,-2),直线3l 过点M(3,-5) 、N(-5,-1), 你能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这三条直线,并根据图形判断三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它们的斜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1)31//l l ,12l l ⊥,32l l ⊥,(2)211-=k ,22=k ,213-=k (3)31k k =,13121-=•=•k k k k(二)讲授新课 1.两条直线平行:(1)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重合与212121//l l l l k k(2)当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重合与都不存在和21212121//90l l l l k k αα书P87,例3(直线平行的判定)变式练习:判断下列直线1l 与2l 是否平行:(1)1l 经过点A (-1,-2),B (2,1),2l 经过点M (3,4),N (-1,-1); (2)1l 的斜率为1,2l 经过点A (1,1),B (2,2);(3)1l 经过点A (0,1),B (1,0),2l 经过点M (-1,3),N (2,0); (4)1l 经过点A (-3,2),B (-3,10),2l 经过点M (5,-2),N (5,5)。

例4(直线平行的应用)变式练习:若A (-2,3),B (3,-2),),21(m C -三点共线,求m 的值。

2.两条直线垂直:(1)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2121l l k k ⊥⇔⊥(2)当两直线中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时:21122100l l k k k k ⊥⇔==不存在,或不存在, 书P88,例5(直线垂直的判定) 变式练习:1.判断下列直线1l 与2l 是否垂直:(1)1l 经过点A (-1,-2),B (2,1),2l 经过点M (-2,-1),N (2,1); (2)1l 的斜率为-10,2l 经过点A (10,2),B (20,3);(3)1l 经过点A (3,4),B (3,10),2l 经过点M (-10,40),N (10,40)。

变式练习2:P89练习第1题,3.平行垂直的综合应用: 例题:已知A (1,31+-a ),B (0,31-),C (2-2a ),D(-a,0),当a 为何值时,直线AB 和直线CD (1)平行(2)垂直变式练习:书P89练习第2题例题:书P88,例6(直线垂直的应用)变式练习:已知四边形ABCD 的顶点为A (2, 2+22),B(-2,2),C(0, 2-22),D (4,2),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方法1:两组平行,一组垂直; 方法2:三组垂直4.课堂小结:(1)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应用。

5.课堂检测:书P89:B 组第1,2,5题。

6.课后作业:必做题:书P89,A 组7,8,9题, 选做题:书P89,B 组8题备课时间:8月17日 上课时间:8月26日§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命制:文亚妮 校对:高一数学组 审核:刘金琼 第三章 第2节 直线的方程(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和斜截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与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推导及运用; (2)教学难点: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说明.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及其应用条件;2、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一)课题导入:当给定斜率时,我们能得到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当给定一点时,能得到一簇有公共点的直线。

如果给定直线是一点和直线的斜率,那么直线是确定的,也是唯一的,怎样把这条确定的直线用方程刻画出来呢(二)讲授新课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的方程:)(00x x k y y -=- 公式推导:设点),(y x 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 可以得到,当0x x≠时,00x x y y k --=,即)(00x x k y y-=-问题:当0x x =时,斜率k 不存在,任何表达其直线方程呢说明:(1)经过点),(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平行于y 轴)的直线方程:0x x =;y 轴所在直线方程0=x ; (2)经过点),(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平行于x 轴)的直线方程:0y y =;x 轴所在直线方程0=y 。

例题:书P93 例1变式练习:书P95,练习第1题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b P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的方程:)0(-=-x k b y 即b kx y += 说明:(1)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2)纵截距的定义: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说明:截距与距离不一样,截距可正、可负、可为零,而距离不能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