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详解
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详解辽宁省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中的闲话笔调吴永福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
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
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
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
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
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
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
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
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
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
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
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
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
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
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
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
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
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
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练习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假期语文质量测试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暨假期语文质量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
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
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
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
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
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
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
(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
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东北育才学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2011届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P
1.默写(8分)【小题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小题2】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小题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题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小题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小题6】“”,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小题7】《钱塘湖春行》中,用鸟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2.背诵默写。
(6分,其中默写5分,书写1分)【小题1】,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小题2】历代诗人都喜欢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里,以“,。
”两句描绘其壮阔之景;宋代诗人陈与义则在《登岳阳楼(其一)》中用“白头吊古风霜里,。
”将景色与个人身世结合,有无限悲怆之感。
【小题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交代了夜游之因的句子是:。
3.默写。
(共5分,每空1分)【小题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小题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小题3】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小题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
1.评 语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
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
“还没看,不知道。
”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
”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
“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pdf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组 审题:高三语文组 练习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这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试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1.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隽永( j uàn )崔嵬(wéi)芜菁(jīng)不着边际(zhuó)B.赧然(nǎn )矗立( zhù)择菜(zhái)妍媸毕露(chī) C.女佣(yōng)便嬖(pì)累赘(zhuì)胼手胝足(dǐ)D.舂米( chōng )木讷( nè)虫豸( zǐ)相片儿(piān)2.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轰”的一声闷响,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从锰矿井口蹿出,挖掘机填土堵封井口——这是湘潭执法部门依法取谛非法小锰矿井的一幕。
B.没有噱头遍地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没有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亮点”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荧屏。
C.装饰公司优劣并存,装修材料鱼龙混杂,令众多业主颇为头痛心烦,稍有不缜,就可能跌进一个陷井。
D.利用直航的锲机,湘川两地旅游部门将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共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B.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D.7月的青藏高原铁路沿线两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面。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句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考试【会员独享】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2011年东北育才天津耀华大连育明哈三中四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1年东北育才天津耀华大连育明哈三中四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文/沈丁立①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
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定。
②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
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
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
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
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
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③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
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
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
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
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
④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
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
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
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⑤然而,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可能显得较为耀眼。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模语文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顾勤、赵利士校对人:张岩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眼球中的水晶体,是人体唯一的透明组织,这个负责聚焦光线的水晶体为什么可以保持如此纯净透明,一直以来是个未解之谜。
如今科学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聚光所必需的透明度,大部分源于水晶体细胞的独特能力,它可在发育即将完成时启动自我摧毁程序,变成中空但能续存的细胞,好让可见光通过。
眼球中水晶体的老化与坏损,会造成白内障与黄化,损坏视力,进而影响生命安全。
如果能了解水晶体细胞是如何变成透明并继续维持,或许可找到防止白内障的方法。
据了解,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半数有这种视线受阻的问题,唯一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摘除水晶体,并植入人工移植物。
尽管如此,很多病人还是会出现并发症,而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
由于白内障多半影响年纪大的人,多这些人而言,任何手术都是一种负担,如果有什么办法能减缓或停止白内障的形成,抑或使受损的水晶体恢复,将会有很大的益处。
对于水晶体如何严密控制细胞自杀,如果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能维护视力,还可以提供一些洞见,以治疗因细胞过度死亡或不当而导致的病症,其中包括帕金森氏症、阿慈海默症,以及慢性感染如艾滋病等。
许多动物都有半透明的部分,例如昆虫的翅膀。
但自然界中真正透明的组织非常稀有,也很难达到。
人类的角膜是透明的,但它只是薄薄一层由蛋白质与糖类构成的胶状结构,而非细胞构成的组织。
水晶体则由约1000层完全透明的活细胞组成。
除了视觉之外,在自然界中应用透明度的显著例子是某些海洋淡水生物,它们利用本身的透明融入开放水域,以躲避掠食者,水母即是其中一例。
然而这类动物大部分只能算是“高度半透明”,还不是完全透明。
透明并不容易达到,因为细胞中有被称为“胞器”的内部构造。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卷)语 文
2011年高考模拟试卷(新课标卷)语文鞍山一中齐次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性看待‚国学热‛现象近年来,国学、国学阅读和国学教育,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一些地方还有老师着汉服上课、学生进孔庙祭拜的事情,足见人们的热情。
但是,越是这种言必称国学的时候,越需要认识国学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中精华与糟粕,了解其价值与意义。
因为,惟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热爱。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
其所蕴涵的内容,实为中国所特有,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乃至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特定条件下所形成,或在中国文化母体中孕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学问总和。
就其外延说,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其中也必然含有精华和糟粕。
国学有精华,也有糟粕,扬精华弃糟粕,不能含糊。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有过许多教训。
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的现象,仍在当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
有些人并不知道国学为何物,却盲目排斥,谓国学抗拒进步,抗拒科学民主,主张要像‚五四‛时期那样,把国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有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可知国学非热而实冷。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国学热的虚火。
有些人利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和判断力不足,甚至在报纸、图书、讲坛、传媒上一哄而起,把国学变成捞取名利的工具,鼓吹向古人学习如何走捷径;如何赚大钱;如何耍权术、保权位;如何求神佑、避灾祸,甚至如何得长生、玩女人等,以国学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糟粕。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三毕业班五校联考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李天刚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
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
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
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
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
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
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
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
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
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个人学说。
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
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
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年级第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试卷综析】本套试题特点:依纲、平实稳定、可借鉴。
严格依据高考考纲的精神。
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相应学科能力、试卷的长度、需要阅读的文字总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字数、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题干的表述、试题的难中易及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等方面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
试卷总体设计似曾相识,稳字当先。
基本保持了20014年高考试卷的风格,其中不乏变革、创新的成分。
试题中蕴涵的考纲理念,无形之中将中学语文教学纳入“有据可依”的轨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
然而,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诸多学者认为儒家奉行人治,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对立的,实行法治必须摒弃儒家思想,不少人一提及古代的法律文化,即认为其与封建皇权专制相关联,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并无益处。
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我们在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面临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是应当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应当全盘照搬外国的法治经验?这是我们的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史表明,尽管一个国家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最初可能是外来的,但成功的法治文化必须是本土的。
法治文明既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成果,又要尊重和挖掘本土资源。
正如沃顿所指出的:“每一民族均有她自己的法律,如同其语言,烙有其特定的民族精神的印记。
正是在民族的共同意识里,实在法①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之处,并以激励一个民族所有成员的共同精神为导向,逶迤前行。
”千百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因此,我们在法治建设中,应当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我们的法治文化,否则,法治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难以真正形成法治文化。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法治建设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语文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度东北育才高中部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
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
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
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
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
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
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
除此之外。
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
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
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
少爱山水,尚嘉遁。
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
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
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
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
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
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
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
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
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
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
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
文瞪眸不,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
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
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贸:购买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恤:救济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造:拜访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
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
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
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
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
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
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_______(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宜异同。
(《出师表》)(2),靡有朝矣。
(《氓》)(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4)吾师道也,?(《师说》)(5),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6),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
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
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
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