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1章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学设计思路孟德尔生平介绍,杂交实验方法介绍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性状分离的现象↓技能训练,夯实基础知识五、教学实施六、板书设计及作业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材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3、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1、实验过程)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②子二代(F2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作业:预习孟德尔的测交实验、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并完成课文P8的课后练习七课后思考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4)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
无中生有 相同性状的 是隐性 亲本杂交
有中生无 相对性状的 是隐性 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不 同性状
子代只出现 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 的新的性状 为隐性性状
子代所出现 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
紫花×紫花 紫花和白花 紫花×白花
紫花
具有一对相对性 状的亲本杂交
F2性状分离 比为3∶1
分离比为3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
P 高茎×矮茎
F1 F2
高茎 :矮茎
3: 1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 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B )
杂交组合 ① 甲(顶生)×乙(腋生) ② 甲(顶生)×丙(腋生) ③ 甲(顶生)×丁(腋生)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101 腋生,99 顶生 198 腋生,201 顶生
现有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如何设计实验判断其显隐性?
A.杂交法 红花×白花
B.自交法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红花 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白花 白花为显性,红花为隐性 红花:白花=1:1 无法判断显隐性 红花 无法判断显隐性
红花:白花=3:1 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 白花 无法判断显隐性
白花:红花=3:1 白花为显性,红花为隐性
互斥事件
两个互斥事件A与B 的和的概率,等于事 件A与B的概率之和
P(A+B)=P(A)+P(B)
例如: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B )
A.25%
B.50%
C.75%
D .100%
3 0
(5)遗传概率计算
乘法定理
一个事件A的发生,不影 独立
响另一个事件B的发生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两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教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

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水稻F1花粉,组织“水稻”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小组观察水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解释一.导入以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来引入探索遗传的奥秘,从而走进今天的课堂: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探索之路。

二.实验者和实验材料的简要介绍1. 孟德尔生平简介由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阅读获得孟德尔简单资料,并试着回答孟德尔本人在为研究遗传现象时做了哪些准备?教师点评补充:①一定的知识储备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②选用很多实验材料,其中含有正确的实验材料③专注潜心研究3.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易获得成功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小组讨论后找个代表回答,教师可板书同步进行并进行适当点评。

(1)豌豆花的特点:①闭花传份,自花受粉(两性花、单性花、父本和母本的概念)②花大,易于操作;(讲授人工授粉过程)(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讲授性状、相对性状相关概念,并辨析。

思路引导:不同品种豌豆之间可能同时具有多种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三.实验过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纯种高茎豌豆ⅹ纯种矮茎豌豆P 纯种高茎ⅹ纯种矮茎豌豆()()()()787 277 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3 : 1 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同时给出显性性状、隐性3:1的数量比吗?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③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2.现象分析P 纯种高茎豌豆ⅹ纯种矮茎豌豆分析: ⑴否定融合遗传的观点(DD)(dd)⑵否定矮茎性状消失的观点↓↓⑶大胆提出遮盖的观点:显性、隐性,并逐D d 层推理,推导孟德尔提出的四个观点获得过程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Dd 子像独立的颗粒,不融合,不消失。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
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目标素养 1.通过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 释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3.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出发,体会“假 说—演绎法”,并学会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相关遗传实验的 探究分析。
(5)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要如实、准确,统计数 据时不能主观更改实验数据。
(6)要重复进行实验,实验次数足够多才能接近理论值。
结合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提示:同一个小桶中的两种彩球模拟杂种子一代(Dd)产生比 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 等。 (2)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 抓取? 提示: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后代的性状表现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项
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重难归纳
1.模拟内容及结果、结论
模拟内容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
雄生殖器官
①彩球组合类型的数量比为
②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DD∶Dd∶dd≈1∶2∶1
雌、雄配子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性与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表格教案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分析:P:Aa F l:l/4AA;2/4Aa;1/4aa,F1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回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激发探究心理,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分离概念、说出假说演绎法内容步骤理解分离定律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概括说出实验过程和内容,并且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研究的学习,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追求新知。

重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分离定律的内容。

2.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看P2的问题探讨[学生]阅读后各抒己见,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还有的认为是红白夹杂的花斑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回答和参与给予肯定。

先了解孟德尔简历:[教师]出示孟德尔的照片,介绍生平。

孟德尔是奥国人,自小喜爱自然科学,曾经由于家境贫寒进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年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先后用豌豆、菜豆、玉米、草莓等作试验,其中最为著名和成功的就是豌豆杂交试验。

后来他运用统计学的知识以及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创作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教师]大屏幕出示豌豆花剖面[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采用杂交的研究方法,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它在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同时它又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作杂交试验比较可靠,又容易分析。

大屏幕现实问题①豌豆的特点②符号③概念。

学生自学归纳问题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并讨论显隐性概念、相对性状概念性状分离概念,教师总结: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 孟德尔选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这也是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章内容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总结;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它从个体水平出发,沿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孟德尔实验到定律的形成,引领着学生沿着孟德尔从对现象和数据分析到假说—演绎—验证,层层展开,逐层突破,使学生领会各种遗传概念术语和遗传定律研究的基本步骤及科学思维方法。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知识(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分离规律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2)探讨孟德尔成功的原因(3)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3.能力(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遗传学原理和遗传图解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模仿性状分离比的实验、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二、教材分析人教版教科书把这部分内容编排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开编。

这部分内容为学习本模块其他知识,如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等提供了原始的材料,对学生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教科书按照孟德尔实验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层层展开,引领学习者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展示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教科书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对孟德尔的实验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用“为什么子一代是高茎?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前人的科学实验。

人教版教科书将相关内容,如“遗传规律在生产上的应用”,在编排上移到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章节中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放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学习。

使教学内容紧扣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显得比其他版本简洁。

同时为了体现同一模块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旁栏设有“知识链接”栏目。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设计思路以问题探讨为线索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引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通过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了解杂交实验经历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伊始,通过“问题探讨”栏目,既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的内涵,为理解孟德尔的“颗粒遗传”埋下伏笔。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介绍实验前,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及孟德尔所选用的豌豆适于作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这为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获得成功作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严密,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依次展开的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设)→总结出分离定律。

这种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相一致的,能让学生亲自踏着孟德尔的足迹,亲自经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学情分析1、由于初中不同学校对生物课的要求和开设情况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遗传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体基础薄弱。

鉴于此,课堂上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回顾、描述,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2、遗传现象随处可见,对于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条件分析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素养基本为零。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每班都有电子白板,但是已无法使用,平时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一、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点有: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等。

要求是:简述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描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程序,说出孟德尔收集、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概述盂德尔研究的杰出贡献。

简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实验依据,假设及推测,验证及结论;用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成果,阐明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子生成时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重组的细胞学基础;尝试植物或动物性状自由组合的杂交实验。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决定因素,杂合体内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对其表型的影响。

1.知识性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理解)。

2.能力性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性目标(1)主动搜集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资料,积极参与有关探索遗传奥秘的调查、观察、模拟或探究实验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主动性。

(2)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4.重点·实施方案4.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4.2实施方案(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

(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5.难点·突破策略5.1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豌豆实验(一)(第2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孟德尔豌豆实验(一)(第2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隐性关系的是( B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方法:通过自交法或者杂交法来确定显隐性
二.分离定律的应用
【题型2】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杂交: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不同性状(性状分离),子代所表
一.探究·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3.实验步骤
①甲、乙小桶内放入两种彩球各 10各;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 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②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 小球,放在一起。记录两个彩球 的字母组合。
思考:
①为什么要重复30次以上?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 计规律,统计结果越可靠。
②甲、乙两个小桶分别模拟什么?小桶内的彩 球分别模拟什么?
二.分离定律的应用
[资料2] 并指是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多见于3-4指之间,指间 有跤,未节指骨愈合,治疗时需手术分离和全厚皮移植。通过 遗传咨询了解到右图中患儿的父母均有并指症状,但其姐姐手 指正常。 分析讨论
1.结合资料判断,高度近视和并指分别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2.医生预测李先生和王女士的第二个孩子患高度近视的概率是1/4,依 据是什么?自己周围有高度近视的朋友吗?请为他/她提一些合理的用 眼卫生建议。 3.尝试将此并指家庭的并指性状用系谱图表示,并为该家庭作出遗传 咨询方案。
【题型3】亲代与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的相互推导
正推型,即已知双 亲的基因型或表现 型,推测后代的基 因型、表现型及其 比例。
亲代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 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 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花粉 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即在E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
不适用于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
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当堂训练
六. 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七.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 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得出结论)。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 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
(3)如果让F自交,F,中花粉有_ 2_ _种类型。
1.1 二、拓展应用(P8)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 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 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 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C )
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 B.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指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的过程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优秀教案: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优秀教案: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姓名:唐艳伟单位:八中北校E-mail:tangyanwei-714@课时课题: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2年9月 6 日,星期四,第3、5、7 节课板书设计: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配子,彩球组合代表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实验过程: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方法——测交:让F1与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高茎矮茎F1 Dd x dd配子 D d dF2:Dd dd高茎:矮茎=1:13、实验结果:4、结论:假说—演绎法: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规律总结三、分离定律:1、主要内容:2、实质: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四、规律总结及应用:1、杂合子和纯合子的特点:2、显性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别:a、自交;b、测交;c、花粉鉴定法3、显、隐性性状的判别:a、定义法:如组合③b、性状分离法:如组合④4、基因型和表现性的推导:a、正推:(熟记上述6种组合)b、逆推:常用“隐形突破法”5、概率求算:(1)乘法定理:独立事件——概率的乘积(2)加法定理:互斥事件——概率的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分离定律的第2课时,首先通过模拟实验和遗传实验相结合,在明确实验意义和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假说,从而加深对分离现象的理解,为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同时让学生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作能力,体验了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

在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问题上,通过测交学习的过程,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同时领悟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体会了孟德尔这位“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精神。

(后附:本节课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实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教师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 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学生回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分析:P:Aa F l:l/4AA;2/4A a;1/4aa,F1F2中只有1/2Aa 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体。

答案:C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回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

同时,通过这一实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测交实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教师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生活动: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讲述: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生活动: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教学目标巩固1.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3.一只杂合的白色公羊的精巢中的100万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全部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的个数是< )A.25万B.50万C.100万D.200万答案:1.略 2.略 3.D[六]布置作业1.P8练习题第二题2.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a分析:据黄色公鼠a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则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

答案:B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分析:椐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能出现上述比例的。

它仍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七] 总结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实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

[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目的<1)理解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2)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认识杂种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打下基础。

2.实验原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受精作用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

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

由于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不可能,就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此实验方法称模拟实验)。

3.实验材料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或4种色彩小球各10个<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

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 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次数总计百分比DDDddd<5)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6)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为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多少,计算小球组合为DD和组合为dd的数量比值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7)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5.注意事项<1)选择小球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要相同,以避免人为误差。

<2)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小桶或圆柱形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以便摇动小球时能充分混匀。

<3)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D、d基因的小球必须1:1,且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必须统计后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机率的准确。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5)记录时,可先将DD、Dd、dd三种基因型按竖排先写好,然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

<6)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小球放回后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次模拟实验。

<7)建议实验时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实验中一人抓球,一人记,记录者负责将小球放回原桶并摇匀小球。

两人还可对换,交换操作。

<8)如果时间允许,每组可重复几次模拟实验。

<9)课代表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统计,这样全班的数据会更接近理论值。

<10)要明白双手同时各抓一个小球表示什么,它表示包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11)有时会连续出现几次相同基因型,这是正常的,只要随着抓摸次数的增多,就会接近理论值。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