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华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我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1.1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强调人伦关系、道德修养、礼仪和孝道等传统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贯穿在我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儒家文化的传承我国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以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奉献。
这种价值观念在我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我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3 儒家思想和我国式现代化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的理念是否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2.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我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髓,这也是我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国人重视家庭、尊师重道、讲究礼仪和人际关系,这些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传统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在我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企业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底气。
在企业管理中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重视企业家精神和家庭责任感等传统文化对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 传统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我国式现代化强调以和为贵,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和平、合作、共赢,以此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
三、我国式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机遇3.1 挑战我国式现代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儒家思想所强调的忠诚、孝道在现代社会中有可能受到冲击,社会上的个人主义、利益集团等问题也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一定的阻碍。
3.2 机遇我国式现代化中融入传统文化也存在许多机遇。
我国式现代化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共生,这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人伦关系、社会稳定等价值观相契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课件
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借鉴,为 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多元的文化资源和灵感。
在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的优秀元素,丰富和发展自身。
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和偏见,推动世界 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升 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 设,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05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成果与影响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规模壮大
中国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 著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 演艺娱乐等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各国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为中国文化现代 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借鉴。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需要 适应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不断 更新和变革,以提升国际影响
力。
全球化带来的信息传播和知识 共享,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提供 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
全球化竞争促使中国文化不断 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应 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进程。
促进文化多样性
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
合。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推 动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影 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提高
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加强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 应用,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 级和业态创新。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第三,教育的普及与世俗化、专
门化,信息媒介的扩展,社会沟 通与交往的扩大;
第四,在文化取向上,现代文化注重于社会
的改良与进步,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力量,强调发挥人的 创造性;在伦理取向上,现代文化注重人的 情感的自我表现,突出个性的培养与塑造, 强调人的尊严和兴趣的广泛发展。
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 全新的文化
张岱年
首先,它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二,它有浓郁的民族性 第三,它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第四,它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第五,它有深广的群众性 第六,它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三)中国文化从传统 走向近代的动因
1、西方文化的冲击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
(1)经世思想 (2)变易思想 (3)民本思想 (4)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 模式与论争
1、“中体西用”论
2、“中国本位文化”论
3、“全盘西化”论
4、新民主主义论
张之洞
黄石市冶钢集团内张之洞汉白玉半身雕像
胡适
我说抵抗西化在今日已 成过去,没有人主张了。 但所谓"选择折衷"的议 论,看去非常有理,其 实骨子里只是一种变相 的保守沦。所以我主张 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 的走上世界化的路。
毛泽东
三、中国文化的现代展开
(一)文化改造 (二)“文化大革命”
(三)80年代的“文化热”
1、80年代的“文化热”的形成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题
西学与中学或西方文化 与中国文化的冲突
二、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一)
西方的挑战与中国文化的危机 1、明清之际中西文化间的遭遇与碰撞 2、鸦片战争后的文化危机 3、两次中西文化冲突的情景差异
第8章中国文化现代化
二、文化现代化的机制
目的: 1 .目的:建立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是工业化后城市公民建立的文化形态,具 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核心理念是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公平正义,法制 至上。
二、文化现代化的机制
2.途径: 2.途径:文化转型 途径
现代文化是从传统文化发展而来,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 是文化制度和价值的根本性转变,出现了文化转型。文化转 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习以为常赖以生存的主导文化模式 被另一种文化模式所取代的过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
1.农业文明而不适应工业文明 1.农业文明而不适应工业文明
中国文化是原发性轴心文明的一支,属于农耕文明。在 现代工业化浪潮中,中国文化与封建政治/小农经济高度整 合,无法成为工业化的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缺少文化的 助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
2.血缘家族伦理而不是公民道德 2.血缘家族伦理而不是公民道德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
2 .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个制度规范,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处的最 发达的阶段;同时又是价值理想的判断,是人们追 求的理想状态。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
3 .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和实现状态,是人类合理的社会 制度和价值理想的实现。
一、文化现代化的概念
4 .现代化的标准
现代化以工业化为经济基础,以城市化为生存空间, 以市民为人口主体。建立起了高效的经济产业,合 理的社会制度,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和科学民主自 由的价值理念。
一.西学东渐的中体西用 .
3.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军的文化对立 3.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军的文化对立
传统的力量。曾国藩的湘军采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 以建立家庭的农民为主力,采用血缘、地域和传统的忠孝理 念组建军队,战胜了太平军。 开启洋务运动。曾国藩是忠君 爱国的模范,京官加文官奔丧湖南老家,文人组织军队,攻 占南京后,居功不自傲,解散军队,推出了学生李鸿章/左 宗棠。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例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已经被采取。
下面将列举10个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例的具体措施。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将诗词、经典作品等融入语文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2.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代化: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
例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文物。
3.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升传统工艺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利用数控机床生产传统木雕工艺品,保持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4. 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将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例如,通过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提取有效成分,开发出新的中药制剂。
5. 传统音乐的现代化: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传统音乐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例如,将古琴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6. 传统戏剧的现代化:通过改编经典剧目,加入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手法,使传统戏剧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例如,将京剧与现代舞台灯光、舞蹈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7. 传统节日的现代化:通过增加新的庆祝活动和内容,使传统节日更具现代氛围和吸引力。
例如,在传统的中秋节中加入现代的灯光秀和音乐表演,丰富了节日的庆祝形式。
8. 传统美食的现代化:通过改良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和配料,使传统美食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例如,将传统的糖醋鱼制作成方便速食的罐装产品,方便了现代人的食用。
9. 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体育运动的元素,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和娱乐性。
例如,将传统的太极拳与现代健身操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健身形式。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指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价值取向,实现与现代化相协调的发展。
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清楚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进行创新与发展,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包含了伦理道德、思想哲学、审美艺术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将传统价值观念转化为现代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等因素,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创新与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可以与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社会规范。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还需要培养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不高。
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等途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培养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发展,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还需要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取长补短,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系。
这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经验,同时也需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要保持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的认识,并进行适当创新与改变。
培养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体系。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1. 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通过举办文艺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出版文化专著、利用新媒体平台等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进中国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传承能力:可以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更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年轻人,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企业的崛起,推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4. 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优化: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文化教育的质量,让更多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5.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可以加强文化市场化、规范化、产权化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发展,增强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民族特色的结晶,而现代化则是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冲突与矛盾,也有融合与共生,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经典著作、哲学思想和艺术表达,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倡导中庸之道、仁爱之心和和谐共处。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涵盖了丰富的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和饮食等方面,展示了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二、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现代化的加速进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现代化为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但也带来了商业化、功利主义和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改变。
虽然传统文化具有不同层次的复兴,但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已经大打折扣,许多年轻人甚至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
此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然而,传统文化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传承和融合。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倡导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学校普遍增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此外,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例如传统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传统建筑和艺术也得到了保护和推广。
四、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提高生态意识。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看法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看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文化现代化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
我认为,文化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必要要素之一。
文
化现代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育、生活方式、娱乐等等。
首先是教育方面。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阶段。
然而,文化发展和现代化的差距仍然很大。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文化
教育,为下一代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使他们不断探索和发展人类文化,不断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
其次是生活方式方面。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时间而改变,而新的生
活方式又会带来新的文化元素。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
式越来越多元化。
提供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带来生活上的快乐,而且也能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
娱乐是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
但在娱乐领域中,中国仍然相对落后。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多元化的
娱乐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
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
另外,全球化的浪潮也带来了文化融合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该发扬自己的文化优势,同时也要吸收其他文化元素。
通过融合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现象,从而推进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总之,文化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必要要素之一。
重点是加强文化教育,促进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倡导文化融合。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走上现代化与国际化之路。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代化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概念,它既涉及到经济、科技、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也涉及到文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变迁。
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文化领域的发展和变革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支柱。
然而,传统文化同时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和调整。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如何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如何推进多元文化的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和探索。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发扬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传统,同时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性和优秀之处。
在文化和思想方面,中国应该不断开拓思路,加强深度和广度上的创新,积极推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
同时,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也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渠道之一。
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同时也为文化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戏剧、电影、音乐、出版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育体系,为未来的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育是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只有具备科学、全面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文化的人才。
在教育领域,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强调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起步于中国的现代文化精英而不懈努力。
综合而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保持平衡,不断拓展视野和创新思路,适时引进外来文化的先进性,推进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文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涵化与精神
文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涵化与精神
《文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涵化与精神》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文化正在经历着涵化和精神的重塑。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礼仪习俗。
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在经历着涵化,融入到现代社会和生活中去。
比如,中国的传统医学、书法、绘画、音乐等文化形式,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这种涵化让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提供了精神支撑。
与此同时,现代化也要求中国文化进行精神的更新和重塑。
随着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种变革中,中国的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精神的重塑,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相融合,形成新的道德准则;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
因此,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既经历了涵化,又面临着精神的重塑。
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现代文化的更新和完善。
中国的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地涵化和精神的重塑,将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多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力量。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
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现文化的现代化。
所谓文化现代化,即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核心在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这些文化传统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等融合起来,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文化现代化要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传播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中国正致力于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艺术、设计等。
通过创新和改革,中国的文化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
中国文化现代化还需要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
文化教育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体系中,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每个中国人都能够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使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文化现代化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悠久文化的国家,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互动,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扩大影响力,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将更加清晰。
只有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中国文化的多文化性与现代化内涵
中国文化的多文化性与现代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体系。
同时,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文化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从多文化性和现代化内涵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的当代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多文化性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上。
1.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例如,孔孟之道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主流,注重修身立德、尊重礼制、强调家庭和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自然观念、无为而治;佛教文化讲究慈悲善良、超越生死等。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着诸如民间文化、宗教信仰、地方文化等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2.现代文化的多元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多元文化体系。
其多元性体现在各种文化形式和艺术创作上,如电影、音乐、美术等。
如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迅猛,不仅注重提高制作技术,还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影片制作理念,创造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佳作。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内涵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要在传承传统文化与接受现代文化之间实现平衡,同时也要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问题。
1.文化自信和推广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具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坚持推广中华文化。
在国际舞台上,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既增强了国际话语权,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同时,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2.文化创意和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对推动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现代化相互促进,推动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文化创意产业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创意产品和文化体验。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中国文化现代化,指的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思想和价值观,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并与国际社会接轨。
这一进程旨在实现中国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主,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文化现代化在思想观念上体现为开放和包容。
传统的封闭思维逐渐被现代化的开放思维所取代。
中国人开始更加包容和接纳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价值观,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
这也体现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推动上,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互鉴,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自身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现代化在艺术领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使得中国艺术更加具有创新和时尚的特点,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中国文化现代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等。
同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如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文化现代化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婚姻观念上,传统的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和平等婚姻观念所取代。
在教育领域,传统的应试教育正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家庭观念上,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逐渐被少子化和独生子女观念所取代。
这些变化都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中国文化现代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年轻一代更加接触和接受西方文化,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衰退。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功利化倾向,也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理解程度下降。
因此,中国文化现代化需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平衡点,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专题四中国文化现代化
专题四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传统价值观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也在经历着一场现代化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状、变化和影响。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是指以现代社会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文化的内在与外在的现代化协调统一。
这种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促进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它也拓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保留和传承,同时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例如,中国的传统美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中餐和茶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此外,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中国画等也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变革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变革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来。
首先是中国语言的现代化,现代标准汉语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全国人民能够沟通交流。
其次是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礼教被现代价值观所取代,个人权利和平等观念逐渐被重视。
再者,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方便。
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挑战中国文化现代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竞争,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导致文化传统的消失和遗忘,让人们开始丧失对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感。
五、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自信,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底气发言。
其次,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创造了诸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传统文化现代化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世界文化交流与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尊重传统文化首先,我们需要尊重传统文化,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
传统文化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下形成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具有现代性的反思性、前瞻性、启示性。
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加强对其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意义。
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精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
在现代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现代文化相融合,创新新的文化形态,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在其传承与发展中实现对于文化的创新。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从思想、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例如在美学方面,古代意境、意蕴、意趣等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创新中国美学;在科学技术方面,将古人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人才;在经济发展上,继承和发扬劳动精神、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以新的形式推动经济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以传统文化为灵魂,发扬人文精神,推广公共文化,打造自信、创新、包容的社会。
四、发挥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如今,世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正在融合交流,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基础是自己特别的,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
中国文化因其广袤的土地和发展悠久的历史,渗透到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力。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传承、创新、发展和推广, 以及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
中国文化对建设现代文明的意义
中国文化对建设现代文明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促进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3.丰富现代文明内涵4.推动全球化进程三、中国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创新文化产业2.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四、如何发挥中国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优势1.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2.提高全民文化素质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4.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五、结论正文: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国文化成为现代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化手段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是促进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文化,能让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三是丰富现代文明内涵。
中国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艺术等元素,这些元素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使现代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四是推动全球化进程。
通过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可以为世界文明贡献智慧,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其次,中国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文化产业是文化现代化的关键。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众多优秀文化产品应运而生,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现代化的手段。
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现代化的内涵。
现代文明不仅要追求物质富足,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幸福。
最后,如何发挥中国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优势?首先,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中国人民所关注和参与的重要领域。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许多现代化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中国文化需要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目前,中国文化在互联网上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包括各种媒体平台和在线资源的丰富。
未来,中国文化应进一步深化与科技的结合,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与国际化接轨。
如今,全球文化交流和融合已成为共同的趋势。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应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去。
这需要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开放,接受和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并进行创新和发展。
中国文化也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卓越价值和美好理念。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统一。
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问题,更是每个个体的人生追求。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人们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个人也应通过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以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学者、企业和每个人。
只有通过科技的发展、国际化接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中国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为中国人民带来丰富和美好的文化生活。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容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以中国特色为基础,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方式。
其五大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
一、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政治上,中国致力于实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人权保障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和改革。
二、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创新型、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经济体系。
在这方面,中国致力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各项合作计划。
三、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建设一个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国家。
在这方面,中国致力于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四、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安全有序、人民幸福的社会。
在这方面,中国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五、生态环境现代化生态环境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之一,其核心是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在这方面,中国致力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型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在实践中还需要注重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愿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现代化起步的主要表现包括:提倡文 字和文风改革,适应现代需要;提出“师 夷制夷”和“中体西用”等思想,引进西 方科学和技术,促进洋务运动;引进和传 播西方启蒙思想,促进维新变法;兴办现 代文化设施和出版学术著作,促进现代文 化发展等。
• 3、辛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
•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 • 中国综合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在21世纪前50 年,采用综合文化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两次文 化现代化,协调推动工业文化、创新文化、网络 文化、生态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提 高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达到文化生活现代 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 在21世纪后50年,全力推进第二次文化现代化, 迎头赶上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文化 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全面实现文 化现代化。
• 在18世纪的100年里,西方先后发生启蒙运动 (1680~1820)、英国工业革命(约1763~ 1850)、美国独立革命(1775~1783)和法国 大革命(1789~1799) • 2005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国际地位大体是:在 131个国家中,中国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排第57 位,人类发展指数排第56位,都属于初等发达国 家;文化竞争力指数排第24位,属于世界中等强 国;文化影响力指数排第7位,属于世界强国。
•
•
• 三、中西文化碰撞 • 中国文化重建方式 • 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中西互释、全盘西 化、中国本位、创造转化
• 四、文化动态转型 • 1、文化传递 • 1)、教育:教育观的转变,从读书旨在少数人的 功名利禄转向全民教育 • 教育体制的完备,拟定了部类齐全、梯次完备, 结构完整的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实用教育相并 重发展 • 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完善,在引进西方文化的 同时,发展了具有现代性本土化的社会人文科学 等方面的综合教育
六、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1、以批判创新精神补充圆融并包 2、以科学精神改造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周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 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 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普 遍规律 ;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 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调谐。 • 有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倾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科学精神: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 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 3、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多元竞争改造静稳深 沉、内敛向和、统一不争 • 中国人民族性格:享受现成事物,安分守己、乐 天知命、爱好自然、以悠闲为理想,爱冥想、气 质和需要上好求助、谦卑、依赖、顺从、消极退 缩、世故冷漠、谨慎、多疑、羞怯、沉思等,偏 重于静的一面,而在健壮性、激动性、表露自己、 支配、改变、攻击、竞争、社交等动的一面则较 弱
• 首先,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完成了向现代 的转变 • 其次,中国文化已初步具备了现代性的思想框架。 • 如何达成与意志相联系的德性与理性之间的内在 连接,如何从素重德性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发展出 作为理性之承载者的知性主体,以为理性在中国 文化中确立内在根据,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基 本的时代课题 • 其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四、中国现代化的几次政治选择 • 1、晚清开明专制化模式 • 危机改革,世俗理性觉醒,现代化工业起 步 • 2、辛亥革命的多党议会民主政体 • 3、袁世凯的军事强人权威统治 • 4、国民党的国家主义权威统治
• 五、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
• 1、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了中国文化 的民族慧命,为中国文化面向未来的发展 争得了历史性契机。 • 2、尽管中国文化至今仍没有彻底完成现代 转型,但经过现代文化因子的长期浸润, 中国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文化 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
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国际文化互 动
• ①文化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国际文化互动。首先,争眼看世界,译介西方文化; 如《海国图志》(1842)和《瀛环志略》(1848)。其次,重新开放外国人 在中国传教(1860),民教矛盾与义和团运动。其三,创办外语学校,成立 同文馆(1862),培养外语人才。其四,派遣留学生(1872)。其五,派员 游历考察西方(1866)。其六,派遣常驻外使节(1875)。其七,外国人在 华文化活动频繁,包括传教、建新式学校、办西医医院、办报纸和出版、成 立文化组织等。其八,中日文化交流,向日本学习西方文化。其九,引进西 方启蒙思想、近代科学和制度等。 ② 局部文化现代化阶段的国际文化互动。首先,美国人在中国办大学。其次, 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四,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 化的传播。其五,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的争论。其六,参加国际反法西 斯同盟,参与组建联合国及教科文组织等。 ③ 全面文化现代化阶段的国际文化互动。首先,引进和学习苏联文化。其次, 加强与第三世界的文化交流。其三,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其四,广 泛参加国际文化组织,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其五,文化产业的国 际合作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其六,文化设施的国际合作,如文化遗产、国际 旅游、国际体育、国际科技、国际教育和国际信息合作等。
• 《生活的见证-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 • 作者:国亚(雅科夫) • 林达 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 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 一个梦想》 • 陈存仁 银元时代生活史
• • • • •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演进变革轨迹 1、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物质层次 制器为先” “师夷长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 层次 •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者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文化适应
• ①文化现代化起步阶段的文化适应。首先,废除八股文,提倡白话文, 发行白话报纸。其次,提出文字和文风改革,提出汉语拼音方案。其 三,现代文化团体的发展。其四,社会文化变迁,如西方服饰文化、 建筑文化、交通文化、社交礼仪和体育文化传入中国等。 • ② 局部文化现代化阶段的文化适应。首先,新文学的发展。其次, 抗战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其三,革命文学和人民艺术的发展,发行革 命报刊。其四,中国艺术的发展,如戏曲和绘画的发展。其五,新文 化和科学团体的发展等。在此阶段,文化适应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国 性的。 • ③ 全面文化现代化阶段的文化适应。首先,推广简体字和普通话。 其次,人民文艺的发展。其三,大众文化的发展。其四,网络文学的 发展。其五,文化组织和文化团体的发展。其六,社会文化的变迁, 如婚姻、家庭、服饰、建筑、交通、礼仪、旅游和休闲文化的变化等。
• • • • • •
2)传播 学生日多、书局日多、报馆日多 2、文化运行 日常生活、社会心态 3、文化创新 国际化 、多元化、商业化、大众化
•
• • • •
俞 樾 孙诒让 杨守敬 王先谦 刘师培 严 复 沈 曾植 康有为 王国维辜鸿铭 梁启超廖 平黄 侃章太炎鲁 迅钱玄同吴 梅 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 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 胡 适汤用彤陈梦家 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 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 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 吴 宓赵元任徐复观 金岳霖王 力高 亨夏承焘梁漱溟钱 穆冯友兰 任中敏牟宗三钱锺书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的 冲突
• 1、重农抑商传统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冲突 • 2、平均主义传统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的冲突 • 3、因循守旧的传统与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的 冲突 • 4、泛道德主义传统与现代多元价值取向的 冲突 • 5、尊官贵长的权威主义传统与现代民主精 神的冲突
• • • •
• “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
•
• 康有为】【章太炎】【刘师培】【林纾】 •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
【胡适】【蒋梦麟】【罗家伦】【吴宓】
【蔡元培】【傅斯年】【王光祈】【刘半农】
• 文化现代化起步阶段的文化进步。首先,知识进步:引进和传播近代 科技知识,发展中国科技等。其次,思想进步:提出师夷长技、中体 西用、开民智、工业立国等进步思想。其三,建立现代制度:废除科 举制度、建立新式学校、建立现代奖励和专利制度等。 • 局部文化现代化阶段的文化进步。首先,思想进步:五四新文化运 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实行“三民主义”等。其次, 制度进步: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建立现代教育和科技制度 等。其三,知识进步: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天文学、数学、物 理、气象、地学、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等。这个阶段的文化进步 是局部的。 • 全面文化现代化阶段的文化进步。首先,知识进步:中国科学技术 得到全面发展,知识科学化明显提高。其次,思想进步:实行新民主 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与民主、平等与和谐、和平与开放 等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其三,制度进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制度科 学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科技、教育和文 化体制等。
第七讲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 • • • • • • •
一、涵义和内容 1、涵义:从西方世界走出中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开始而发生的深刻的社会 变革缘起,特指包含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这样 一个动态过程和最终结果。 2、内容 政治现代化:实现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官僚化); 经济现代化: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为主要指征; 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信息传播; 文化现代化:和个人现代化则紧密相关,主要特征和目标是实现宗教世俗化、 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普及初中等教育;个人倡导开放性、参与性、独立 性、平等性。 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的普遍运用(技术现代化),以机器大生产为基 础的工业化(经济现代化),一体化、法制化和集权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政治 现代化),科层制的普及(组织现代化),以功能、绩效原则为基础的高度分化 与流动的各种社会结构的形成(社会现代化),理性至上、个人至上、成功至 上、能力至上、效率至上的价值观的确立(文化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