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节 1。

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聚落居民点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组合的,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2、居民点的位置一般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且临近水源。

因为远古聚落人们生产以农耕为主,居民点的位置条件需要适于农业生产。

3、居民点有一定的分区。

基本的有住址、手工业区(制窑地)、丧葬地。

生产及生活方式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4、居民点的建筑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贮藏空间,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部落生活方式。

部落的的小房子都环绕着中心的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且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5、居住点有壕沟和夯土墙,用来防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2。

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 一、 城郭沟池、战车、兵器; 二、 宫殿、宗庙及陵寝;三、 祭祀法器(包括青铜器)与祭祀场所; 四、 手工业作坊;五、 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井或市 与聚落相比,初期城市开始出现了供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

聚落时期,居民点的选取都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多选在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地段.而市或市井则是在没有专门的商人时,为了满足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需求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分化出来而形成的。

3。

“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发展。

2.代表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3.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第二节 1.“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1,周 2买卖和转让井田,3,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4,一井分为988户共耕, 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井田制形成之后,其方格网的特征很快为早期城市所采用。

“把城市视为一大块井田,利用井田阡陌的经纬涂,构成道路网;按照井田制,将他划分成若干等面积的方块底盘,充作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规定,以井田的单位—-夫,作为城市用地的单位。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的城市城市的起源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大约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产生渔民与猎人不同他们需要一个基地滨水定居点的三个特征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风的影响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出现了细石器发明了弓箭绵羊与狗的驯养驯养家畜的开始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但为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还是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活动于冬季暂息点和夏季放牧点之间在有良好水源处定居农业革命与农民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了农业革命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集农业与畜牧业分离此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人类进入了永久定居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 年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很大进步并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房屋造型设计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最早的农村居民点是那些建立在农业区的定居点主要是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等冲积平原上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的定居点大约在公元前5000 年已经具有村落形式埃及与两河流域的早期农村居民点以660 户组成一个群居村落每户有火炉供奉家神村内有小庙村外有基地周围有土木工程围成的安全带城市革命与城市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从使用石器进化到使用金属工具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化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即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货币也随着流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层商人阶层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于是城市形成了第一批城市诞生于公元前40003000 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生产力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趋向于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聚居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商品的居民点也就是最早的城市雏形古埃及的城市古埃及社会背景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早在公元前4000 年进入金石并用时期于公元前3500 年建立两个王国上埃及和下埃及于公元前3200 年建立统一的美尼斯Menes 王朝史称第一王朝首都建于尼罗河下游孟菲斯古埃及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公元前2400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1580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公元前1150晚期公元前1150公元前303000 年更换30 个王朝1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埃及人相信现实世界是短暂的人死后灵魂永生千年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所以皇帝的陵墓和庙宇成为主要建筑物位于远离泛滥区的西岸高地城市位于尼罗河东岸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城市一词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十字组成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十字代表街道孟菲斯古城第一王朝国王美尼斯在尼罗河三角洲最南端建立以白色城墙围绕命名为白城地方神Ptah 神庙位于南城墙以外第三王朝国王裘萨在建筑师Imhotep 帮助下重建孟菲斯并在Saarah 按照国王生前生活方式设计国王坟墓裘萨德基地约3600X1600m大致等于孟菲斯大小孟菲斯与坟墓均坐北朝南Imhotep 将尼罗河上游河道东移使城区面com 公里古王国后期战乱十二王朝国王重新统一埃及开垦了尼罗河三角洲上的Fayun 绿洲建造人工水库首都设在一个城堡里此城名为伊套伊卡洪城Kahun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 2000 年建立平面长方边长 380X260m砖砌城墙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奴隶居住此区仅有一条89m 宽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死墙以东被一条东西长280m 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城市有市集中心有神庙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底比斯城Thebes中王国时期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界限逐渐模糊神庙如卡纳克Karnak 和卢克索Luxor 位于生者之城中底比斯位于峡谷两岸峭壁金字塔设计构思不再适用于是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崇拜神化皇帝估计此城面积9X6 公里西南到东北一条轴线贯穿全城阿玛纳城Tel-El-Amarna新王国时期统治阶层加强中央集权国王自称神崇拜皇帝不再在金字塔或崖墓祭堂里而是宫殿和庙宇结合在一起皇帝Akhenaten 于公元前 1379 年在阿玛纳建都此城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10 年建成当时实行新政崇拜太阳或光明提倡现实性的艺术这些治理措施也反映在新城建设上格局采取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 37km宽 14km道路系统灵活没有神秘巫术昏暗阴沉的感觉城分北中南三部分以三条道路自南向北通过这三部分道路与尼罗河平行北部下层人口中部皇帝统治中心南部高级官吏宅邸有明确分区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影响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和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影响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群体设计中运用 2 公里长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 1000 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古代西亚文明概述发源于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南部即下游为巴比伦上游为亚述公元前4000 年Sumerian 人和Akkadian 人在此建立很多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00 年古巴比伦统一两河上下游公元前1600 年古巴比伦灭亡两河下游先后为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所占公元前700 年后半叶至六世纪后半叶又建立新巴比伦也称迦勒底王国后被波斯灭亚述于公元前8 世纪征服巴比伦公元前7 世纪末被后巴比伦灭2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在伊朗高原上建立了波斯帝国公元前4 世纪后半叶被马其顿帝国灭两和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宫殿常与山岳台 Ziggural 临近山岳台常与庙宇仓库商场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社会活动中心波斯信封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为避免水患两河流域大型建筑一般建造在高大土台上乌尔城Ur公元前3000 年Sumerian 人和Akkadian 人在两河南部建设了一些城市这些城市基础为农村公社的自然经济是农村公社中心乌尔建于公元前 2000 年平面卵形有城墙与壕沟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 88 公顷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高踞西北墙外为普通居住地分划明显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月神台共7 层高21m顶上有一间不大的象征神之住所的神堂在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等形成一个全市公共中心宫殿四合院若干院落组成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公元前3000 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巴比伦城此城与公元前19 世纪初以及公元前16 世纪先后被闪米特人Semite 以及喀西特人亚述人占领公元前689 年被亚述国王平毁公元前650 年迦勒底人灭亚述建立新巴比伦王国重建新巴比伦城城市跨幼发拉底河两岸总平面大体矩形筑有两重城墙间隔 12m墙厚6m城东加筑一道外城内城面积350 公顷9 座城门主轴北偏西主要大道叫普洛采西大道宽 75m 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马尔杜克神庙宫殿占地45 公顷呈梯形从东面入口进入是一连串5 个院子宫殿附近是巴比伦城正门伊达什门圣地里有一个8 层高山岳台正对大门圣地南面围墙外是马尔杜克庙正对夏至日出方向以此为中心确定全城规划布局系统公元前2 世纪沦为废墟尼尼微城古亚述首都尼尼微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 年全盛时期在公元前1300 年选址于一个高差25m 的山坡上城分内外两圈向北倾向底格里斯河近河处有 35 个神庙位于人工砌筑的高台上市内的阿奴与阿达德Anu-Adad 神庙有一对相同的观象台用庙宇把他们连接科萨巴德城Khorsabad古称沙罗金城Dur Sharrukin古亚述城邻近尼尼微建于公元前721公元前705 年近于方形面积289 公顷4 个城角朝东西南北的正方位宫殿建在西北城墙中段有一半凸出城外整个宫殿的地段连同山岳台都建在一个18m 高每边长300m 的方形土台上爱克巴塔纳Ecbatana最早的米提亚-伊朗人首都有座模拟宇宙的高地城堡高地城堡有7 道城墙涂有7 种颜色金银鲜红蓝琥珀黑白分别代表太阳月亮火星水星土星金星木星米提亚人崇拜星星相信微观世界城堡与宇宙的宏观世界有某种联系帕塞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王大流士于公元前520 年515 年间建立此城是一个宏伟的宫殿建筑综合体位于平缓山坡上山坡被削成高12m宽450m 深300m 大平台面向下面与山脉平行的一片平原帕塞波利斯宫占地135 公顷地段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古代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古代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公元前3000 年左右印度北部原始部落解体出现奴隶制国家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6001500 的早期城市主要是通过在莫亨约-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巴Harappa两地的发掘而闻名雅利安人到印度不久给印度文化带来新的气息约在公元前 1000 年某些定居点四周开始筑起护墙住宅与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住宅和城镇的吉兆首先要求严格的按罗盘基本方位定向城内土地分块按3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某种规格进行每一城镇有东西长街叫做接到另一条南北向街叫做宽街城内顺城墙根有一环城街供宗教游行用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以Stupa 塔楼莫亨约-达罗城奴隶社会初期的达罗毗茶人建立原以为死者的遗丘周长5 公里平面方形有三条南北大道和两条东西大道分化如棋盘主要干道与建筑物均按但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与古印度其他文化遗迹相似城分两群两侧稍高的是卫城东侧是较广而低的东市街地城西条形地带三分之一的中间地段是高地遗丘建于洪水位之上以131m 高的砖砌厚墙围护主要建筑有Stupa大谷仓大浴场列柱厅两个大型建筑物东市街地以道路划成较大的街坊坊内以众多的小径划分为更小的坊居住房屋面向小径面积大小不一有的房屋是两层的排水系统比较完善哈拉巴城规模和平面与上一个大致相同西城中央也有高地城堡设置行政中心北部有仓库和下层人居住地华氏城建于公元前56 世纪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最有名的首都位于恒河与桑河两大河流的汇合处长95公里宽175 公里有城墙和宽阔壕沟上有570 座城楼和64 座城门城中孔雀皇宫比当时的波斯王宫更奢华古代美洲历史概况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并形成三个巨大的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古代玛雅Maya 地区和古代印加Inca 地区墨西哥地区约一万至五千年前墨西哥地区已出现较高的石器时代文化约公元前十世纪中期出现奥尔梅克文化到公元前十世纪末以墨西哥城西北数十公里的特奥迪瓦坎Teotihuacan 为中心建立了最初的奴隶制国家公元1325 年阿兹台克Aztec 人北方来到墨西哥地区建立丹诺奇蒂特兰城Tenochtitlan 这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古玛雅地区包括现在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玛雅人历史遗迹始于公元初期在尤卡坦半岛的贝登伊查湖东北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最大的是提卡尔城Tikal 公元56 世纪之间建立了奇清伊扎城Chichen Ltza 公元十世纪多尔台克人征服玛雅古印加地区印加人在1113 世纪时期在安第斯中部的库斯克谷地公元 1438 年建立国家统治地区从现在的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南部到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包括秘鲁和玻利维亚他们的建筑大量保存在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有两条大道纵贯全国长达数千公里古代美洲城市古美洲完整城镇遗址至今极少发现现有遗址多数只限于宏伟的核心即宗教中心或政治中心尚未发现这些中心附近是否有居住区有时发现的居住区却没有神庙或举行宗教仪式的遗址也没有集市遗址从选址看很少考虑交通方便主要考虑距肥沃土地的远近就地取材是否方便水源如何等还考虑到用山坡进行建设有利防卫特奥迪瓦坎Teotihuacan文字愿意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第安文化发源地之一当时国家的都城也是巨大的宗教中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的河谷离现在墨西哥城48 公里始建于公元前1 世纪繁荣与39世纪面积18 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主要建筑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 2 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几座庙宇太阳神庙月神庙羽蛇神庙形状像金字塔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一端其它建筑形成若干横轴丹诺奇蒂特兰城Tenochtitlan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城在盐湖中央三条堤坝把城市和岸连接淡水用输水管从陆上运送城市形状方正北运河切开中央广场面积275X320m四周分布3 座宫殿和1 座多级金字塔4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提卡尔城玛雅人的城镇里由于神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组合优美而闻名提卡尔城是突出代表占地105平方公里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的院落和广场周围城市有一座庙庙顶有高耸的方锥台庙宇金字塔总高70m金字塔下为一些四合院的建筑物奇清伊扎城公元七世纪初多尔台克人从墨西哥高原来到此城与原来的土著玛雅人共同建造了这个城市最主要的是一座24m 高金字塔式庙塔9 层底座75X75m塔前不远有一密排柱子的大型建筑物还有一座圆形庙古希腊的城市古希腊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多山地希腊阻碍了陆上交通但有曲折海岸线特别希波战争之后有能力控制海海和地中海贸易从而保证了内部经济结构转向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确立了以外贸为主的奴隶制商品经济结构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适于户外活动体育盛行地质上生产大理石与优质陶土古希腊史以爱琴文化即克里特Crete 与迈锡尼Mycenae文化为开端大约在公元前 3000公元前2000 年繁荣希腊本土文化从公元前12 世纪发展起来在古代历史上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 世纪公元前8 世纪古风时期公元前7 世纪公元前6 世纪古典时期公元前5 世纪公元前4 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 世纪公元前2 世纪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城市建设黄金时期希腊人建立的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称为城邦著名的有雅典斯巴达亚各斯克林斯等古希腊信奉多神教反映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在崇拜神的同时承认人的伟大与崇高相信人的智慧与力量重视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希腊的神被视为各行各业守护神所以在希腊各地庙宇盛行不仅是宗教中心也是建筑群和公共活动中心公元330 年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兴起统一希腊全境建立大帝国希腊的历史进入普化时期爱琴文化的城市克里特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航线上传说岛上有90100 个城镇占统治地位的是诺索斯城Knossos号称众城之城这些城镇是围绕高地上的防守据点或宫殿形成不规则形街道弯曲住宅参差拥挤没有设防的城墙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按职业分区聚居城市建筑全部是世俗性的后期受神化影响每一城镇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在诺索斯城有规模很大的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的城市迈锡尼公元前 2000 年后半叶继克里特之后迈锡尼成为爱琴世界的中心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锡尼的泰伦卫城Tiryns 建于公元前1412 世纪成为希腊建筑的雏形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的城市荷马时代以后公元前86 世纪是古希腊生产力迅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变化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公元前594 年梭伦变法保证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古希腊文化是直接受古代东方文化影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没有特权的僧侣阶层使文化艺术科学发展较少受阻古风时期的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回顾先前的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卫城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并视为神圣地段寡头专政的城邦中神庙及其它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协调无生气拜斯顿的卫城就如此5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建筑群布局不同反映着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对立由于共和制城邦比贵族专制的城邦进步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协调的古典时期的雅典卫城建筑群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在公元前5 世纪达到全盛在希波战争前未建造城墙战争后修建了雅典与距雅典8 公里的滨海Piraeus的城墙以及修建了从雅典到Piraeus 公路两边的城墙在其南Phaleron 又修建了一道城墙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 Agora 最后形成整个城市雅典中心广场有一个敞廊面阔4655m 进深两间18m为强调给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贫富住户混居统一街区仅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有所区别临街巷的住宅在外观上区别不大雅典卫城在希波战争中全毁战争胜利后重新建造为时40 年建在城内一个高于平地7080m 的山顶上平台东西280m南北130m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景观卫城的各个建筑物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公元前 5 世纪的规划建筑师 Hippodamus 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建造活动采用了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宅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城与公职人员住区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在其本人的实践中有所体现公元前475 年希波丹姆主持米利都Miletus 重建工作自公元前5 世纪以后古希腊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前4 世纪至公元前3 世纪的普南城Priene米利都城此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围墙路网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 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城市中心划分为4 个功能区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和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希腊化时期城市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建设布局规整模式统一在当时殖民城市建设量大规划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此时期城市建设主要特征是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是严格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的卫城和庙宇不再是城市中心新的城市中心是喧嚣的广场广场周围有商店议事厅杂耍场等广场往往在两条主要道路交叉点上在滨海城市里广场靠近船埠以利贸易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沿一面或几面开间一致形象完整希腊前期街道一般宽 4m 至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城的主要街道卡诺皮克大街宽33m 此时房屋普遍二三层前期希腊城市主体建筑需位于城山之巅或城市高处以突出其形象而希腊化时期的城市主体建筑可以在平地上以其自身的建筑体系与高度突出自己希腊化时期城市供水自附近山颠蓄水供应有的城市有原始的下水道城市有绿化种植和花园环境卫生条件比以前好普南城始建于公元前6 世纪与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执政时彻底重建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建城最初以城上底米特神庙为基础顺地势向下发展城墙厚21m面积甚小仅为古罗马庞贝城13城市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顺等高线有7 条75m 宽东西向道路与之垂直的是15 条34m 南北向台阶式步行街6 45PLanningAll 《外国城市建设史》普南城东西600m南北300m约80 街坊每块47X35m希波丹姆系统在古希腊长期的实践中有所发展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塞莉娜斯Selinus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直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地配合亚历山大城马其顿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时于公元前332 年在埃及北部濒地中海南岸建造有较完整的路网最宽街道2 条每条33m 宽亚历山大城法洛斯岛上的灯塔建于公元275 年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塔高122m古罗马城市古罗马历史背景与建设概况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善于利用。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1——4章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一、从狩猎、自然采集到饲养家畜原始社会大约有几十万年的时间,原始人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经济生活,即猎人有时穴居、巢居,有时跟踪兽群游猎。

旧石器时代,人们为谋取生存,游猎范围较广。

而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转入了相对定居的生活,开始出现了土窑。

有的居住地有好几个土窟(图1—1)。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出现了。

渔民与猎人不同,渔民往往需要一个基地,以便以捕捉鱼类、贝壳、收集海藻以及采集块茎植物为生。

那些滨水定居点有三个特征(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等级关系。

(3)避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出现了细石器,二是发明了弓箭,三是绵羊与狗的驯养,这是驯养家畜的开始。

当人们学会了饲养家畜,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为了寻找牧草和适宜气候,他们还不得不经常流动,并从事实物交换。

他们活动于过冬暂息点与夏季放牧地之间,具有良好水源地方成了定居点,主要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一万或一万二千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个新时代开始了,即农业革命。

在与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原始人学会了播种,以及有组织的采图1—1 旧石器时代晚期定居点集,使农收与畜牧分离开来。

产生了第一次社会(今乌克兰)大分工。

那时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积存,因而人们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并使得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土地耕作者的居民点产生于公元前7000~4000年(图1—2)。

人的定居同避寒暑风雨,同罗盘上的方位与基地自然条件密切结合起来。

陶器的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房屋设计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的构思(图1—3)。

图1-2 新石器时代居民点(今德国Hallstatt)今天已很难找到原始农村定居点的遗址。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雕塑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城市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
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 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 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 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 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
古希腊的城市
古埃及相形文字---城市
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殿柱
阿玛纳城中心区平面图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建设成就
1、 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 2、 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 3、 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 4、 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古埃及的城市
掌握: 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编 古代的城市
城市的起源 古埃及的城市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印度和古代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最早的原始人聚居地
在法国尼 斯NIZZA 地区考古 发现的迄 今30万年 前的旧石 器时期的 原始人聚 居地,是 迄今为止 所发现的 人类最早 的建筑
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 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 三个特点: 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显示社会等级 辟邪与占卜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 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 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 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 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

外国城市建设史-3

外国城市建设史-3

田园城市构思图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工业城市 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原因 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原因 1901年戛涅 1901年戛涅Garnier的工业城市构想 32000人规模 32000人规模 功能分区:中心区、住宅区、 功能分区: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 先进的交通模式 灵活的发展余地 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田园城市Garden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工业城市Industrial 工业城市Industrial City 带形城市Linear 带形城市Linear City 保护自然与建设园林绿地运动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Utopia)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Utopia)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 社会制度问题、公社Community、部分的共产主义、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Community、部分的共产主义、
---导致城市的巨大变化 ---导致城市的巨大变化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欧洲旧城市改建
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产生 1760-1860年前后 1760-1860年前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导致 年前后, 城市的近代化 工业化带来人口城市化 改变生产力布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资本与科技高度集中 不断产生新的工业区和新城市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和美国新建大城市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 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 宗主国的烙印 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 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 特征: 城市平面简单 方格网道路系统 没有长远计划和预测 忽视地形约束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的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
● 历史虚无主义和胜利者狂热激情---阶段性发展 ● 罗马的古建筑和古城保护
总体规划---另建新城 为保护目的而调整规划建设 实事求是的保护态度---发现一片保护一片 保护现状而不恢复原样、考古公园 分级分区保护、立法保护 ● 欧美---成区成片保护---整体保护模式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的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
● 目标: 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 带动后进地区协调/统一发展 大城市及周边的重新开发 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 中心地学说与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域化规划思路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50’s的居住区
Courseware template
● 解决房荒、规模发展居住 ● 改变街坊模式、优化居住环境的尝试 ● 现代设计理念、重视人的生活需要
● 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扩大的居住小区、居住 区、社区、新村等基本概念
● 问题的简单化与多样性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瑞典、日本和苏联的新城建设
● 瑞典新城---魏林比
规模较小、几个新城组成一个新区、设置集中的一个中心服务区
● 日本千里新城
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 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1中外城建史

1中外城建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高南希)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1)平面正方形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西安建大]《中外城建史 · 精华资料》外国部分

[西安建大]《中外城建史 · 精华资料》外国部分

1. 乌尔城:乌尔城约建于BC2000—BC2100年,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

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万。

观象台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撑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里市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建在高高的台面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集中式高耸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终于形成了叫做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后来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的建筑物,它的形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也是适合的。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是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着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过联系。

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

而山岳台往往又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乌尔城山岳台平面乌尔居民点特点:房屋密集排列,,街道仅宽3m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2. 2.巴比伦及新巴比伦城:巴比伦平面城长方形,被幼发拉底河分为不同的两部分。

正坐城市不仅包括庙宇和宫殿,还有普通住房,按照规则的几何形建造的几何道路,宽度相同,建筑物的墙与墙之间以直角相连。

在内城公共建筑与居民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城市划分为许多区,每一部分都与外部相通,而最里面部分则只有祭司和国王占有。

只有祭司和国王才能与神相通,并因此能对这块土地所有事物实行绝对的统治。

3.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BC8000年左右,这一地区已经有人类聚居,AD200-300年特奥蒂瓦坎人建立了中美州第一座城市,这一时期为特奥蒂瓦坎初期,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逝者大道及两侧的20于座建筑,并开始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特奥蒂瓦坎成为墨西哥山谷的中心。

外国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

外国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

• 雅典作为最民主的城邦国家,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 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
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 、南三个边沿。
• 卫城山门: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 不对称形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屋顶由于地面倾斜分两段处
理,以使前后两个立面造型一致。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 。从山门口就可以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铜像。
• 雅典卫城 雅典城最杰出的就是它的卫城。卫城一直是军事、政治及宗教中
心。波希战争中,原来的城市被洗劫一空。战后重建时,军事意义 消失,主要把它作为宗教中心与公共活动场所,作为雅典帝国强盛 的纪念碑。

雅典卫城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
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为
130米,建筑物分布在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边一
动,因此体育盛行。
在地质上,盛产大理石与优良陶土,给建筑的发展
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 东西方文化体系的特点、区别:
黄色(农业文明)——蓝色(海洋文明)
“人本主义”:东方研究人的社会性,西方论述人的自然 性。
• 古希腊文化分期: 1. “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为繁荣时期 2.希腊本土文化时期
• 希腊本土文化在古代历史上分4个时期: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公元330年马
其顿兴起,统一希腊全境,亚历山大帝国。 其中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 胜利神庙位于卫城山门南边的一个向西突出的陡崖上。它的柱子上 面雕刻的浮雕主要是表现希腊人打败波斯入侵者的战争场面。起着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推荐下载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推荐下载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整理)第一编远古时期的城市1、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2、古埃及的城市2.1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2.2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3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掌握:1.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3.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3.1古西亚文明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3.2城市概况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掌握: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4.古印度城市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5.古代美洲的城市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6.古希腊的城市6.1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6.2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6.3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6.4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6.5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6.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尼罗河入海口处的)亚历山大城:近百个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亚历山大本人迷恋东方文化)掌握: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希波丹姆规划型式7、古罗马的城市7.1历史背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7.2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则、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7.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7.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7.5维特鲁维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第二编中古的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1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中世纪初期(5-10世纪)---城市衰落时期世袭制/封建庄园/战争/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9-10世纪前后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行会GUILD的建立/多种方式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城市自治机构(如市政厅、议会、法庭、监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1.2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1.3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西罗马帝国的防卫型据点---工商业城镇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共和国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代表: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和大卫雕塑、水城与圣马克广场、山城锡耶那与德尔坎波广场1.4法兰西中世纪城市王权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也是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圣米琪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2、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2.1社会概况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廷帝国没有城市衰落拜占廷文化的影响1、较少教会的垄断,哲学与神学分离(11世纪)2、综合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3、13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2.2俄罗斯的建设活动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大量的广场、教堂,市政设施先进,商贸繁华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摆脱蒙古人的侵略后,形成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跳跃的洋葱头穹顶----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的建筑纪念碑,体现爱2.3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6-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统一---萨拉森帝国至10世纪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手工业和商业兴盛,科技文化发达集中在数学、化学、造纸、航海、医学、文学等方面伊斯兰城市宗教改变了城市建设观念,借以描绘对天堂的向往城市反映教义,也反映对宇宙的认识---城市的象征性以穆斯林区为单位组成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包括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井亭等)的穆斯林区受气候影响---封闭式设计:城市、穆斯林区、街道、院落住宅巴扎---经商的场所,市场巴格达、伊斯法罕、撒马尔罕、格兰纳达3、印度中世纪封建城市5-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9世纪印度教成为国教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的长期结合渗透形成印度教突厥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及新的建筑类型,经文学院、清真寺、塔、陵墓等14世纪起建立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宫殿等世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城堡防卫严密,坚固高大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4、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墙平安京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5.1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由东而西渐,拜占廷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14世纪开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识领域斗争:以复兴古典为旗帜的新文化,但反映新兴阶级的政治与权力要求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早期(佛罗伦萨)、盛期(罗马)、晚期(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时期5.2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15世纪发现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遗稿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 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缺少新的生产力做动力和经济基础)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5.3城市改建、广场与园林建设佛罗伦萨通往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主持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圣马可广场: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24/60 学分:4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城市规划导引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参考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城市设计》,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The Monuments of PARIS》,Michel Poisson,I.B.TAURIS,1999《消失的建筑》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建筑的故事》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建立全面的城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内容: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方法——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纵向:了解城市发展过程、掌握发展线索、探讨发展规律;横向:进行中外比较、熟悉历史事实、继承历史遗产、借鉴历史经验。

外国城市建设史1~3章

外国城市建设史1~3章
32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3、亚述科萨巴德城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以前亚述统治时期。 城市近似方形,宫殿建在西北城墙中段高台上,台上有高大的宫 城城墙和宫门;宫城外有皇城; 宫殿一半凸出到城墙外,一半在城内,既防外敌,又防内患。
33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科萨巴德宫城34来自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金字塔群远离城市修建。 首都设在伊套伊。
16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2 卡洪城:
中王国时期,为建造金 字塔而形成的城市。 平面方形,有完整的砖 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 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 分为东西两部分,奴隶 区、贵族和自由民区。 城市分区明确,对比鲜 明,反映了奴隶制社会 阶级分化的景况。
17
21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阿玛纳城中心区 中部为皇帝统治中心
有皇宫、神庙、行政 机关、文化机构等性 质、大小不同的建筑, 景观丰富、生动。
22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新王国时期神庙
23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卡纳克阿蒙神庙入口




卡纳克阿蒙神庙石柱
卡纳克阿蒙神庙石像
24
第二章 古埃及的城市
卢克索神庙
一 两河流域发展概况 1.发展过程:
1)公元前4000年 奴隶制国家; 2)公元前19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 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 3)公元前16世纪 埃及帝国;
苏马莲文化的象形文字
27
第三章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4) 公 元 前 7 世 纪 后 半 叶 公元前6世纪后半业, 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发明了用沥青为粘结材 料的拱券、穹隆结构和 保护墙面的面砖和琉璃 砖等。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一、名词解释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内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2021/2/21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 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杆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原始村落晚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 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出现了住址、墓葬区及窑址的分区。另外,建筑 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公 共建筑),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住所(住宅),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二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 第五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国城市
2021/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 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 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 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罗马)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罗马)

大连理工大学
9
《城市建设史》讲义
古罗马
1. Etruria 时期(750-300 B.C.) 2. 罗马共和国时期(510-30 B.C.) 3. 罗马帝国时期(30 B.C.-395 A.D.)
1. 选址 2. 分区/地块 3. 定街道走向 4. 祭奠仪式
1. 平地、正南 2. 正方形城墙 3. 面开四门 4. 十字路 5. 方格网街道
梁江
古罗马
1. Etruria 时期(750-300 B.C.) 2. 罗马共和国时期(510-30 B.C.) 3. 罗马帝国时期(30 B.C.-395 A.D.)
大连理工大学
1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大连理工大学
2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Pompeii
700 BC – 79 AD
大连理工大学
3
军政权力扩张 3. 垂直相交 4. 轴线对称 5. 统一的柱廊
大连理工大学
6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大连理工大学
7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1. 平地、正南 2. 正方形城墙 3. 面开四门 4. 十字路 5. 方格网街道
大连理工大学
8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维特鲁威的 《建筑十书》
• 城市选址 • 形态布局 • 理想城市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大连理工大学
4
《城市建设史》讲义
梁江
古罗马
1. Etruria 时期(750-300 B.C.) 2. 罗马共和国时期(510-30 B.C.) 3. 罗马帝国时期(30 B.C.-395 A.D.)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 / 45《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的城市城市的起源古埃及的城市卡洪城Kahun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年建立,平面长方,砖砌城墙,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奴隶居住,此区仅有一条8~9m宽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

死墙以东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

城市有市集,中心有神庙,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底比斯城Thebes底比斯位于峡谷,两岸峭壁,金字塔设计构思不再适用,于是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崇拜神化皇帝估计此城面积9X6公里,西南到东北一条轴线贯穿全城。

阿玛纳城Tel-El-Amarna此城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格局采取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3.7km,宽1.4km,道路系统灵活,城分北、中、南三部分,以三条道路自南向北通过这三部分,道路与尼罗河平行,北部下层人口,中部皇帝统治中心,南部高级官吏宅邸。

有明确分区。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影响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乌尔城Ur乌尔:建于公元前2000年,平面卵形,有城墙与壕沟,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高踞西北,墙外为普通居住地,分划明显。

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月神台)共7层,高21m,顶上有一间不大的象征神之住所的神堂。

在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等,形成一个全市公共中心,宫殿四合院,若干院落组成。

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帕塞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王大流士于公元前520年~515年间建立此城,是一个宏伟的宫殿建筑综合体,位于平缓山坡上,山坡被削成高12m,宽450m,深300m大平台,面向下面与山脉平行的一片平原,帕塞波利斯宫占地13.5公顷,地段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部分

乌尔城
外国古代 城市规划 与建设 巴比伦与新巴比 伦城 ——公元前3000. 建巴比伦城 ——公元前650. 建新巴比伦城,
城市的起源 古埃及的城市 两河流域和波 斯的城市
城市人口达 到10万
古印度与古代 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跨河两岸、 矩形平面、双 重城墙、设九门、 高大的山岳台和神 庙、狭窄的小巷、 新巴比伦的空中花 园,成为东方贸易 中心 。
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 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 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 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 特奥蒂瓦坎城 国家的都城,宗教中心 建设时间:公元前1世纪,3—9世纪最为繁盛 城市规模:18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 城市布局:中心是纪念建筑物,建筑物之间布局严谨
古印度与古代 美洲的城市
古希腊的城市 古罗马的城市
城市平面:卵形,有城墙与城壕,城墙内 有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墙外是普 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
山岳台:着天体崇拜作用,夯土,外贴一 层砖,共七层,总高约21米 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 布 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 作坊仓库等,形成城市的公共中心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影响 1.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和 交通运输。 2.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影响。 3.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5.在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群体设计中,运用2公里长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人面狮身像。 6.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四.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1.主要观点: (1) 趋向衰退的城市需要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 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演变,以拥有良好的结构 ,以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2) 强调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 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不脱离自然。 (3)城市就象有生命的机体,不能任凭自然聚 结;
2. 具体内容:
(一)战后社会状况和恢复重建
1. 战后面临的任务: 战后欧洲与日本面临的的任务:一是要恢复生产,
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建设;二是有步骤有计 划地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 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
(二)英国战后重建
英国在战后的恢复重建中做的比较好。英国本身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开展得比较早,已率先看到要适应 工业社会发展必须对大城市人口无限增长加以控制;
3。美国在1916 年在纽约制定了第一次区划法规( Zoning Law);
Zoning着重于土地保护,这是公认的区划 法规的开端。纽约区划条例(New York Zoning Regulation)其目的在于对个人私有财产进行限 制,政府有权限制土地未来的使用,以保护现有 地产价值和保证空气和阳光。
第二节
1918---1945年的欧美城市
一. 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迅速摆脱了旧技术
的限制,摸索着更新的材料和结构,一些年轻的 建筑师成为其中杰出代表;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提 出了许多新思想。
2.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
1922年《明日的城市》、1933年《阳光城》包 含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理论,其城市规划理论 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思想。
(1) 将重工业、甚至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 大片用地应改建为绿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二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三宗教哲学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

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

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

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一孟菲斯古城1孟菲斯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白色城墙●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2伊套城十二王朝的首都●城墙与城壕二卡洪城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长方形,380x260米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三第比斯城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

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四阿马纳城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

建设时间:bc1370年前城市自然环境: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

沿尼罗河稍成弯曲的带形,长约3.7公里,宽约1.4公里城市职能:首都,被誉为光明之城城市防御设施:无城墙城市交通路网:灵活的道路系统,基本为棋盘式,与河平行。

中心的天桥。

城市功能分区:北部劳动人民居住区、中部行政中心,南部高级官吏府第区城市中心:有明确的分区,政治中心,有宫殿、神庙和国家行政与文化中心第三节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与影响一成就与影响1.用地选择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卑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第一节古代西亚文明及其概况古代两亚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

一自然环境特点二早期的开发部落与信仰公元前4000年,苏马连人和阿卡德人建成许多的奴隶制国家与文化。

多神教,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

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子上,即山岳台,当地居民也采用了这种,形制同天体崇拜的观念适合君主专制,将国王神话,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将宫殿和山岳台临近,而山岳台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三沿革BC19世纪---古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上下游BC16世纪---古巴比伦灭亡,下游先后由埃及帝国与亚述帝国占领BC7世纪后半叶--- BC6世纪后半叶新巴比伦BC6世纪后中叶---波斯帝国(伊朗高原)BC4世纪后半叶---马其顿帝国四其他天文学和数学。

建筑成就。

1 建筑材料、“土文化”特点与成就粘土和芦苇,缺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土坯,方的突出体,券拱技术。

饰面技术发达---陶钉、贝壳与铜饰与石、琉璃砖。

构图图案化,反复使用。

第二节古代西亚与波斯城市概况一乌尔城建设时间:bc2000---2100年前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卵形,面积88公顷,人口34000人。

有城墙和城壕城市用地结构:居住用地,间杂耕地城市中心:山岳台,布置宫殿、神堂、衙署、商业、作坊、仓库等,形成城市综合体。

城市分区:西北高地为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府第,墙外是平民与奴隶的居住地特征:●城市中心区三位一体的综合体●宫殿与贵族僧侣区与居民居住区二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建设时间:bc3000bc650年前城市自然环境:横跨幼发拉迪河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大体矩形,内城面积350公顷,人口10万人。

城市职能:工商业活跃,西亚贸易与文化的中心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交通路网:除了几条主要道路,城内小巷曲折而狭窄,有的宽度约1.5—2米。

城市中心:普罗采西大道,宽7.5米,沿河与大道布置宫殿、山岳台与神庙城市主要建筑:伊什达门、空中花园、山岳台、马尔都克神庙。

城市防御设施:双重城墙,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9座城门。

城外壕沟。

城东加筑外城。

布局特点与成就:●跨河发展●城市中心突出。

幼发拉迪河与普罗采西大道之间,建有著名建筑与城门●偏向西北,与气候有关。

亚洲内陆,为获得凉爽的清风●防御设施完备●形态较为规整,三尼尼微城●选址。

坡向底格里斯河的山坡上●庙宇众多。

35个筑在临河的高台上●防御性。

四科萨巴德城城市方形,旋转45°。

289公顷。

宫殿、山岳台居城西北,建在高台上宫城、皇城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

五爱克巴塔纳米提亚—伊朗人的首府模拟宇宙的高地城堡,围有7道城墙,涂有7种颜色—金、银、鲜红、蓝、琥珀、黑、白色分别代表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

米提亚人崇拜星星,相信微观世界(城市)与宇宙的宏观世界有联系。

六帕斯波里斯●选址于山坡,筑高台而建●整齐有序,无轴线●空间序列—大台阶、门楼、接待厅●前为接待后为宫殿●院落式,外有敞廊第四章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古印度城市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古代印度建筑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时期;公元前2000一前500年的吠陀文化时期;公元前324一前187年的孔雀帝国文化时期公元后320—467年的笈多帝国文化以及发多帝国崩溃后的二三百年的时期。

超前的文明---印度的莫亨约—达罗和哈拉帕为代表的哈拉帕文明二古印度城市概况1莫亨约—达罗建设时间:(bc2000--2500)城市自然环境:局部高地地形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方形,约1公里见方,人口3万---4万。

分成两部分,卫城与市街城城市用地结构:分区明确,民事、宗教和行政中心,规划的街市。

城市交通路网:分级的道路系统,3条南北大道与2条东西大道,棋盘式,其中直角交错小径。

主干道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

东市街道路划分街坊,坊内更多小径划分。

房屋面向小径,面积不一,有的两层卫城的城市中心:建于洪水位以上,13. 1米高的砖墙围护,有屠婆、大谷、浴场等城市市政设施:东市街排水系统较完善。

下水道。

卫城谷仓有通风孔道和装卸设备●规划较完善,设备较完善●分成两部分,卫城与街市●结合地形,城区在两块高地上●高地城堡卫城为城市行政中心,建筑布局较有规律,整齐。

重要建筑在高处●街市道路棋盘式,南北道路为主。

●道路走向与建筑布局与气候有关2 哈拉巴城西城中央高地城堡,设行政中心。

北部有仓库和劳动人民居住地。

道路系统、排水系统及住宅布置都证明当时技术水平很高,计划相当周密。

3 华氏城公元前5、6世纪,首都,恒河和桑河交汇处。

据记载,长9.5里,宽1 3/4里,有城墙与城壕,上有570座城楼和640座城门。

孔雀宫比波斯宫还有奢华。

当时印度最大的城市。

第二节古代美洲的城市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1墨西哥地区到公元前10世纪末期,以墨西哥城西北数十公里的特奥蒂瓦坎(Teot Jhu acan)为中心,建了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1325尔阿兹台(Aztcc)人从北方来到墨西哥地区,建丹诺奇迪特兰城(Tenocht lan),这就是现在墨西哥的前身。

2 古玛雅地区古玛雅地区包括现在墨西哥的优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

玛雅文化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

玛雅人的史遗迹始于公元初期。

建立一系列的奴隶制国家,其中最大的是提卡尔城(Tikal)。

公众5—6世纪之间建立奇清·依扎城(CHICHEN ITZA)。

多尔台克人征服马雅。

马雅是美洲文明的粮篮。

天文、历法和数学达到很成的水平。

3 古印加地区印加人在11—13世纪时期在安第斯中部的库斯科谷地。

公元1438年征服一些部落,建利国家。

印加的文化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

印加人也是伟大的石工建筑家,能从山上下放二百吨的大石块,通过几十里路,运抵建造金字塔式的庙宇和城堡。

他们的建筑主要在马丘比丘(M ac h uPIcch u)。

印加人还是筑道路的高手,条条大道纵贯全国,长达数千里,建筑质量极高。

二古代美洲城市至今考古发掘,完整城镇很少,多为局部1神的城市---特奥迪瓦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全盛时期,面积达20km²,人口15万,帝国首都,宗教中心。

1000年的经营建设,布局四方网格,垂直相交的大道,皇权大道,长达3km。

城市自然环境:古代墨西哥中部高原的河谷,离现在墨西哥城48公里。

气候凉爽,土地肥沃,林木葱郁,附近有黑石矿。

建设时间:开始于bc1世纪,3—9世纪繁荣,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面积18平方公里,约20万人,城市职能:中美洲的宗教、政治和经济的领导地位城市中心:一组宗教礼仪的纪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轴线两侧,有月神庙、太阳神庙、羽蛇神庙特点●城市中心主要为宗教建筑●广场、纵横轴线组成空间2 丹诺奇迪特兰选址盐湖中央,有3个堤岸与陆地联系城正方形,运河横贯中央广场275米 X320米,周围3座宫殿和一个金字塔街道与运河交错,运河设有水闸绿化较好。

有果木园和花园、浮动的花园建筑为四合院式3 提卡尔城美洲最古老的城市。

占地10.5平方公里大广场与南北向的院落,周围建筑神庙与大金字塔4 奇清依扎城24米高的金字塔式的庙塔前大型建筑圆形庙三总结1古代美洲城市组成庙宇、金字塔、广场、敞廊、院落、宫殿、花园等2古代美洲城市布局特点●以广场、庙宇组成的宗教祭祀建筑群为中心●有变化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段—纵横轴线、院落敞廊、广场、对景等3古代美洲城市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城市选址于自然条件良好之处,且便于防御。

城市形态因地制宜。

●城市文化以宗教纪念性为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