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⑻城市的水系成为影响城市经经济、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⑼在地形起伏的城市,城市建设利用地形,顺地形、山势而建。 (南京) 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等级制度的规制。 ⑾体现了封建儒家礼教尊卑的哲学思想。 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长安城:八卦;秦:天相) (以上特点县城、地级市不一定有,都城一定是。 ) 【外国城市建设史】 ⒈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⑴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高地,有利于解决水源和运输, 金字塔建于远离尼罗河的高地沙漠,免受泛滥之灾。 ⑵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入卡洪城,阿玛那。 ⑶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希波丹姆模式有影响。 ⑷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 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手法。 ⑸古代埃及早期城市是作为防御攻势要塞堡垒而出现的。 ⑹古代埃及最早的城市多半是作为行政中心,作为国家的首都而兴起的,如孟 菲斯。 ⑺古代埃及早期城市是作为神庙所在地,作为祭祀中心而出现的。 ⒉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模式:城市典型模式为两条垂直大道交于城市中心,在道路一侧布置广场,一 般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全城为棋盘式格局,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区:圣地、主要 公共建筑区,住宅私地。 演变:米利都城(单纯棋盘式)→塞里纳斯城(有显著城市轴线)→普南城(建 筑与道路有机结合) ⒊古希腊城市特点 荷马时期 古风时期 古典时期 希腊化时期 ⑴遵循:严格的几何数的规律与秩序,规整划一。 ⑵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 ⑶广场周边设有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⑷在平地建设,突出建筑本身。 ⑸城市街道,规模变大。 ⑹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情况得到改善。 ⒋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

【图文并茂】中国城市建设史

【图文并茂】中国城市建设史
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 咸阳规划重视发挥地形优势的传统,把城市规划结构更加合理的与地形紧密相结合。除以渭河作 为规划结构中联系两大综合区的纽带外,并于高原地带建置宫廷区;地势较低的地带,分别划作 手工业、商业及居住区。藉地势之高低错落,以表现分区的主次关系。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思想被称为 “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 城市的布局
v 总体格局——“一城两区” 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丰镐并用,同为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际上可
看作是一座都城的两个区域。西周末年,由于戎人入侵,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丰镐二京遂被放弃。 洛邑 v 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在洛阳,营建东都洛邑,以图东进。 v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的几篇周书中,洛邑最早称为新邑,其后称为成周,康王和昭王时期的铜器
QQ 2867322339 http://yi-zhao.taobao.com 涵盖所有类型资料集
中国城市建设史
QQ 2867322339 http://yi-zhao.taobao.com 涵盖所有类型资料集
专题一周王城、《考工记》、营国制度
《考工记》所述王城规划制度
《考工记》所述王城规划制度原文: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叁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 个, 应门二辙叁个。” (3)“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 为九分,九卿治之。” (4)“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推,城隅之制九雉。 (5)“经纬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库+答案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库+答案

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①城市平面: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道路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②城市分区:把城市按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又划分为三个住区: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区。

营寨城: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罗马营寨城的原型是派拉斯营地。典型是北非提姆加德城。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建筑十书:维特鲁维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罗马的建筑技术和城市建筑经验。集成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平面八边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性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此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影响。

阿尔伯蒂:《论建筑》: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性平面。中心设教堂、宫殿、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组合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平面:城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和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英华庭院:18世纪英国新型的浪漫主义风景园林,追求自然,变化,惊奇,隐藏,和田园情调,强调蛇形的曲线美,有意识的保存自然起伏的地形,同时受到中国传统的模仿自然山水的造园方法的影响,也被称之为如画的园林。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节 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聚落居民点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组合的,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2、居民点的位置一般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且临近水源。因为远古聚落人们生产以农耕为主,居民点的位置条件需要适于农业生产。

3、居民点有一定的分区。基本的有住址、手工业区(制窑地)、丧葬地。生产及生活方式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

4、居民点的建筑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贮藏空间,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部落生活方式。部落的的小房子都环绕着中心的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且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

5、居住点有壕沟和夯土墙,用来防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

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 一、 城郭沟池、战车、兵器; 二、 宫殿、宗庙及陵寝;

三、 祭祀法器(包括青铜器)与祭祀场所; 四、 手工业作坊;

五、 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井或市 与聚落相比,初期城市开始出现了供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聚落时期,居民点的选取都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多选在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地段.而市或市井则是在没有专门的商人时,为了满足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需求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分化出来而形成的。 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发展。

2.代表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3.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第二节 1.“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

外建史-中古时期的城市

外建史-中古时期的城市

12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3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4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一. 城市建设概述
15
wenku.baidu.com
层层凹进的尖券门
米兰大教堂——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堂
16

欧洲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特征
1. 中世纪西欧城市类型(重点掌握):
a.要塞型——在军事防御点的基础山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如 佛罗伦萨,巴黎,伦敦; b.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 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 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卡卡松城; c. 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如威尼斯。

卢浮尔宫
51
四. 法兰西的城市 2. 卡卡松城
• 城堡型城市,是法国最早 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而自 治的城市。 初为小村,后 修建了教堂、府邸和城堡 • 平面近似椭圆型,道路系 统自发形成为蜘蛛网状的 放射环形系统; • 防御职能突出:城市有双 重城墙,上有稚堞,城市 入口处有塔楼、吊桥等防 御设施。
圣马可广场的市民生活
34
三. 意大利中世纪城市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拜占庭风格
35
三. 意大利中世纪城市
2).意大利山城锡耶纳
(1) 由几个行政区组成, 每一个区都分别有自己 的地形和小广场。 (2)市中心的坎波广场 是几个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共 同焦点。 (3)锡耶纳的主要城市 街道均在坎波广场上会合, 经过窄小的街道进入开阔的 广场。使广场具有戏剧性的 美学效果。 (4)广场上重要建筑物 细部处理均考虑从广场内部 不同位置观赏时的视觉艺术 效果。直至今天,它仍是城 36 市一个巨大的生活起居室。

07外国城建史—中古

07外国城建史—中古

7、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1)、类型 a.要塞型——以古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寨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巴黎; b.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围有教堂、修道院, 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华沙; c.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威 尼斯。 2)、城市特征 中世纪的城市是自发形成的,城市形态以环状与放射状为多,充分利用自然景 色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城市选址: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充分利 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城市尺度、 建筑环境宜人亲切; 城市道路:早期城市道路以环形加放射为多,无史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 道路布局规划,城市街道弯曲,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曝晒,又具有丰富多 变的视觉效果; 城市中心:中世纪城市教堂或封建领主城堡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或城堡 体量庞大,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 感; 城市广场:广场是市民集会、从事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广场多采用封闭式格 局,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铺面等构图各具特色; 城市色彩:每个城市都有它生动的特点,以城市主色调为例。
巴黎起源地---城岛 与 中世纪的巴黎城市总图
10、德国的中世纪城市
法兰克王国分裂后的东法兰克为近代德国的前身。 德国经济较法、意落后,经济中心在农村,再加上战争频发,城市很不发达, 12世纪封建制度才基本建立。13世纪封建割据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 ■诺林根城 德国中世纪最典型的城市。Hale Waihona Puke Baidu217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平面为椭圆形,城墙完整,四面有城门,城市以教堂和广场为核心,道路为蛛 网状不规则形,转折较多,街道狭窄。

中外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史

中外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史

外国部分
History of Urban
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 第二章、外国封建社会城市 第三章、外国近代城市 第四章、外国现代城市 第五章、未来城市
History of Urban
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形成与概念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 第三节、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 第四节、古希腊城市 第五节、古罗马城市 第六节、古印度与美洲城市
2、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History of Urban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理解社会技术文化经济自然诸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historyofurban外国部分historyofurban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第二章外国封建社会城市第三章外国近代城市第四章外国现代城市第五章未来城市historyofurban第一章外国古代城市第一节城市的起源形成与概念第二节古埃及城市第三节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第四节古希腊城市第五节古罗马城市第六节古印度与美洲城市historyofurban第一节城市的起源形成与概念一城市的起源形成11居民点的形成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外国城建史 第10章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外国城建史 第10章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中、西比较: 西----水的运用充分,喷泉或几何形水面, 动态美 中----也注重水的运用,曲折的岸线、静 态、自然美。 原因:哲学观念不同 西----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习题
1、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局 2、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3、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 格局 4、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 设主张



罗马的改建是文艺复兴时期城 市建设的重大事件。 基督教圣地
三、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外的圣彼得广 场是建筑大师贝尔 尼尼一生中最伟大 的建筑艺术品,完 成于17世纪。拥有 两个四排共284根德 斯金式圆柱和88根 方石柱组成的半圆 长廊,上有40位圣 人雕像,仿佛圣彼 得大教堂伸出的两 个巨大手臂。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建 筑理论与建设活动
1建筑师的产生(P73),16世纪中叶,意大 利设立了包括研究建筑形式的绘画学院,17 世纪上叶,法国设立了建筑学院。 2阿尔伯缔影响下的理想城市的规划理论:

城市总的布局没有发生新的突破,有的停留在对
理想城市的理论探讨上,有的仅集中在一些局部 地段如广场建筑群等的改建等工作。 设计思路不再由整体到细节,而是由细节逐步扩 大到环境,以建筑物去丰富周围环境 。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5、原始居民点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

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这些固定居民点即初步具有 集中的特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和剩余产 品集中等。 这种居民点还没有分化成为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性质的居 民点。当时生活虽然有了保证,但是还没有剩余产品及私 有制,也还没有交换和商业,因而也就没有固定交换场所 的市。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二、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3、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 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成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由于频繁的战争,也促使防御工事城墙沟池的产生,从而促进城市的 产生。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形成
一、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 形成,我国城市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题至夏朝后期已 基本形成。
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正如同我国今天设市、设镇需具有一定规 模的标准一样。 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大型宫殿、宗庙、祭祀建筑——以 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功能。 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 易的实物见证——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防卫用 的城墙、壕沟等。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这是和第一条标准相联系的评判标准。

1中外城建史

1中外城建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高南希)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

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

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外国城市建设史-全套ppt课件

外国城市建设史-全套ppt课件

• 伊瑞克提翁神庙 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 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与米利都城
•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城市均不规 则。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 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 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 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虽然这种规划形式早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城市中 有所应用,但是希波丹姆却最早把这种规划模式在理论 上予以阐述,并大规模地在战后重建中予以实践。自希 波丹姆以后,这种规划形式便成为一种主要典范。而希 波丹姆也被称以“城市规划之父”之名 。
• 爱琴文化的城市——迈锡尼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 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 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成为爱 琴世界的中心。迈锡尼主要的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 的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 ,外包城墙。
• 迈锡尼平面

wk.baidu.com
卫城是迈锡尼建筑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不仅具有城堡的 作用,而且是一个城邦的中心,它是以后希腊古典时代卫城 建筑的先导。狮子门就是这座城堡的大门。

雅典作为最民主的城邦国家,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 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 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 、南三个边沿。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3000年)?

2、《建筑十书》。维特鲁维于公元1世纪的建筑论文集,是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

3、古希腊城市格局。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格局。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5、对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政治背景的分析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古罗马: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上篇古代部分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城市建设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地理节点上(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城市),在从其产生的历史时期起,经过从古至今,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历史背景下,其所兴衰演替的过程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位置

(2)规模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4)用于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城市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结果。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出现

(3)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组成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评断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准:(1)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

(2)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

(3)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产所,或至少提供

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

(4)要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

(5)有比较米经济的居民居址

第二章殷商时代的城市

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1)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2)形成三级城邑网,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侯国国道——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3)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

(4)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5)此外,建筑材料也有了发展,周人发明了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城市发展背景:(1)生产力发展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中外城市建设史名词解释和大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

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

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

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

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

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

四阿马纳城

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

建设时间:bc1370年前

城市自然环境: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

沿尼罗河稍成弯曲的带形,长约3.7公里,宽约1.4公里

城市职能:首都,被誉为光明之城

城市防御设施:无城墙

城市交通路网:灵活的道路系统,基本为棋盘式,与河平行。中心的天桥。

城市功能分区:北部劳动人民居住区、中部行政中心,南部高级官吏府第区

城市中心:有明确的分区,政治中心,有宫殿、神庙和国家行政与文化中心

第三节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与影响

一成就与影响

1.用地选择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卑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第一节古代西亚文明及其概况

古代两亚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

一自然环境特点

二早期的开发部落与信仰

公元前4000年,苏马连人和阿卡德人建成许多的奴隶制国家与文化。

多神教,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子上,即山岳台,当地居民也采用了这种,形制同天体崇拜的观念适合

君主专制,将国王神话,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将宫殿和山岳台临近,而山岳台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三沿革

BC19世纪---古巴比伦统一两河流域上下游

BC16世纪---古巴比伦灭亡,下游先后由埃及帝国与亚述帝国占领

BC7世纪后半叶--- BC6世纪后半叶新巴比伦

BC6世纪后中叶---波斯帝国(伊朗高原)

BC4世纪后半叶---马其顿帝国

四其他

天文学和数学。建筑成就。

1 建筑材料、“土文化”特点与成就

粘土和芦苇,缺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土坯,方的突出体,券拱技术。

饰面技术发达---陶钉、贝壳与铜饰与石、琉璃砖。构图图案化,反复使用。

第二节古代西亚与波斯城市概况

一乌尔城

建设时间:bc2000---2100年前

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卵形,面积88公顷,人口34000人。

有城墙和城壕

城市用地结构:居住用地,间杂耕地

城市中心:山岳台,布置宫殿、神堂、衙署、商业、作坊、仓库等,形成城市综合体。

城市分区:西北高地为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府第,墙外是平民与奴隶的居住地

特征:

●城市中心区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宫殿与贵族僧侣区与居民居住区

二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

建设时间:bc3000

bc650年前

城市自然环境:横跨幼发拉迪河

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大体矩形,内城面积350公顷,人口10万人。

城市职能:工商业活跃,西亚贸易与文化的中心

城市用地结构:

城市交通路网:除了几条主要道路,城内小巷曲折而狭窄,有的宽度约1.5—2米。

城市中心:普罗采西大道,宽7.5米,沿河与大道布置宫殿、山岳台与神庙

城市主要建筑:伊什达门、空中花园、山岳台、马尔都克神庙。

城市防御设施:双重城墙,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9座城门。城外壕沟。城东加筑外城。

布局特点与成就:

●跨河发展

●城市中心突出。幼发拉迪河与普罗采西大道之间,建有著名建筑与城门

●偏向西北,与气候有关。亚洲内陆,为获得凉爽的清风

●防御设施完备

●形态较为规整,

三尼尼微城

●选址。坡向底格里斯河的山坡上

●庙宇众多。35个筑在临河的高台上

●防御性。

四科萨巴德城

城市方形,旋转45°。289公顷。

宫殿、山岳台居城西北,建在高台上

宫城、皇城

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

五爱克巴塔纳

米提亚—伊朗人的首府

模拟宇宙的高地城堡,围有7道城墙,涂有7种颜色—金、银、鲜红、蓝、琥珀、黑、白色分别代表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米提亚人崇拜星星,相信微观世界(城市)与宇宙的宏观世界有联系。

六帕斯波里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