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修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文默写填空(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文默写填空(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上语文古诗文默写填空一、《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ft,略无阙处;,,。

3、《三峡》中表现ft峰多而高大的句子是:,表现ft高谷峡的句子是:。

4、在三峡一文中,从侧面表现三峡ft 势高陡险峻的句子是:, 。

5、《三峡》文中“”一句写出了四种不同事物的不同景象,用词高度凝炼、概括。

6、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出夏季三峡江水流速快的句子是:,。

二、《陋室铭》《爱莲说》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高雅脱俗的句子是:“,”。

2、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可以,阅金经,,。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幽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5、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名句“、”提醒自己,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自己高洁的品质。

6、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9、人们常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10、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ft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1、《爱莲说》中写莲品质高洁(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三、《核舟记》1、《核舟记》一文中,作者介绍苏东坡肖像的一句是。

2、最能体现王叔远雕刻技艺高超的两个短语是、。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四、《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故外户而不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4、在《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曾言:“老有所终,幼有所终”,是指老人和小孩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糁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2)尝贻余核舟一贻:(3)箬篷覆之之:(4)雕栏相望焉焉:(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6)其船背稍夷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6.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1)能以径寸之木(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石青糁之.( )(4)左臂挂念珠倚之.(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1)苏,黄共阅一手卷.(2)舟尾横卧一楫.(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1)简洁:(2)周密:(3)生动: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一)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16.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 和,引出核舟的;第段说明核舟的和.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19.第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0.细读第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鲁直居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手执卷端, 手抚鲁直背.鲁直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足,鲁直现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膝,诎臂支船,而竖其膝,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1.给下列各字注音.髯( ) 卷( ) 弥( ) 属( )22.在文段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23.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A.大苏B.泛C.赤壁D.大苏泛赤壁24.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A.先总后分B.先分后总C.先中间后两边D.先两边后中间E.先上后下D.先下后上25.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2)写苏,黄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2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三)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27.给加点字注音.季弟( ) 山坳( ) 城巅( ) 洞敞( )28.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季叔仲伯B.仲季伯叔C.伯仲叔季D.叔伯季仲29.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1)长五分许许:(2)向背皆山向背:(3)楼门洞敞洞敞:30.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山坳插一( )城.31.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A.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C.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D.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四)居安思危司马光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2.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的大道理.33.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通,意思是(2)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通,意思是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傥遽自放纵遽:(2)今中国幸安幸:(3)四夷俱服夷:(4)唯惧不终终:(5)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故:35.翻译下列句子(1)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三,写作36.选择一件工艺品,仔细观察后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一,1.mǐn shǔ wǎnɡyí ruò sǎn xuān rán zhé mí yǐ jí jì zhuàn rén xū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2)赠(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4)语气助词了(5)举不相类似(6)平(7)清楚明白(8)竟然满5.(1)有又(2)诎屈(3)衡横6.(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2)"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7.D 8.B 9.B 10.C11.(1)c (2)b (3)a (4)a (5)c12.(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13.(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2)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3)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出舟子的姿态特征.14.(1)因势利导(2)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一)15.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16.(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17.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18.数字说明(列数字) 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1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0.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21.rán juàn mí shǔ22.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23.A 24.ACE25.(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6.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三)27.jì ào diān chǎnɡ28.C29.(1)左右(2)正面和背面(3)大开30.座31.B(三)32.对话安邦治国33.(1)傥倘倘若(2)希稀少见,少有34.(1)立即(2)幸亏(3)东部民族(4)长久地保持(5)所以35.(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三,36.(略)。

《核舟记》教学参考原文及译文

《核舟记》教学参考原文及译文

《核舟记》教学参考魏学洢阅读提示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浙江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著有《茅檐集》。

本文是记一件工艺美术品(一位民间艺术家在一枚桃核上雕刻的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故事),文章对核舟的描述也就是生动的说明。

全文只用了400多字,却描述了核舟的全部景物。

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练习一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精读课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1.简洁:文字少,传播的信息量大。

(1)以第二段为例,用了_____字,写了________景物。

(2)翻译古代汉语,文字应力求简洁。

下边是课文第二段的现代汉语译文,文字不够简洁,大约可删去30字左右,请你修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初三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考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范围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而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默写7分,共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家眷(juàn)欺侮(wǔ)糜子(mí)B.冗杂(rǒnɡ)载途(zài)束缚(fù)C.缄默(jiǎn)狩猎(shòu)两栖(xī)D.幽悄(qiǎo)撺掇(chuān)行辈(hánɡ)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幅射凫水屹立花香鸟语B.追溯雾霭怠慢人情事故C.次第枯燥争讼大彻大悟D.震憾帷幕褪色销声匿迹3.(3分)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去掉“通过”或“使”)B.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班级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加。

(把“增加”改为“增强”)C.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华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并设计了适合各个消费群体的产品,目前已经成功坐上国产手机厂商的头把交椅。

(将“头把交椅”改为“第一名位置”)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4.(3分)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优秀教案(修改正式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体会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作者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核舟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核舟的背景知识,如作者魏学洢、核舟的制作过程等。

Step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并查找其意思。

Step 3:合作探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Step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

Step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短文写作。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僻词语和难点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核舟记》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提高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十七中学校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岗区2024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学科试卷2024.5.27一、积累与运用(25分)学校举办了全体师生阅读大会。

请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书选,完成1—7题。

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

”①古往今来,学者没有热爱读书的。

②多读书不仅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更可以促使我们学识渊博。

对联“方尺大小藏尽千秋事,寸指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

③只要有了目标,读书才会有驱动力。

其次,读书贵在坚持。

读书修身不能慢不经心,要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锲而不舍,必有成效。

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刨跟问底,不能随声附和.,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方能做到开卷有宜;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着.落,④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实践。

1.(3分)上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B.随声附和.(hé)C.琢.磨(zhuó)D.着.落(zháo)2.(3分)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慢不经心B.锲而不舍C.刨跟问底D.开卷有宜3.(3分)下列对上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在“没有”后加“不”B.②将“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与“促使我们学识渊博”调换位置。

C.③将“只要”改为“只有”D.④将“将”改为“使”。

4.(3分)阅读活动中,朵朵同学为大家推荐名著,以下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B.《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虚伪和弊端。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优秀教案(修改正式版)ppt 第一章:核舟记概述1.1 核舟记的作者介绍1.2 核舟记的背景及创作动机1.3 核舟记的主题与艺术特色第二章:核舟记的文学价值2.1 核舟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2 核舟记的文学风格与表现手法2.3 核舟记的文学影响及其传承第三章:核舟记的思想内涵3.1 核舟记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2 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3 核舟记的思想价值与启示第四章:核舟记的解读与分析4.1 核舟记的文本细读4.2 核舟记的文学批评与解读方法4.3 核舟记的深度解读与分析第五章:核舟记的传承与创新5.1 核舟记在后世的影响与传承5.2 核舟记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运用5.3 核舟记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第六章:核舟记的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核舟记的教学目标设定6.2 核舟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6.3 核舟记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第七章:核舟记的课堂实践7.1 核舟记的课堂教学设计7.2 核舟记的课堂活动与互动7.3 核舟记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调整第八章:核舟记的拓展与延伸8.1 核舟记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与阅读8.2 核舟记的主题讨论与思考8.3 核舟记的创意写作与表达第九章:核舟记在语文考试中的考查方式9.1 核舟记在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9.2 核舟记的考试策略与答题技巧9.3 核舟记的考试难点与重点突破第十章:核舟记的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0.1 核舟记的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10.2 核舟记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资源10.3 核舟记的网络资源与信息查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核舟记概述补充说明:核舟记创作于明朝末年,背景是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作者通过对核舟的制作过程和背后故事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核舟记的文学价值补充说明:核舟记采用了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作者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风貌。

三、核舟记的思想内涵补充说明: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具有代表性。

病句

病句

病句修改1、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2、在这次初三毕业生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学生的升学问题和老师一起交换了广泛意见。

3、不能考入理想学校,努力学习是关键。

4、我们对他的缺点,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应该提出严厉的批评。

5、各种不同肤色的人,在美丽的滨海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湛蓝的海水,灿烂的阳光。

6、本世纪,我将相继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结束在我国神圣领土上最后的殖民主义的痕迹。

7、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8、昨天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基本上完全解决了旱情。

9、从这些事实中,充分地说明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0、根据商业部门的统计,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人民的购买力一年比一年增长。

11、为了避免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你必须提高认识。

12、校园的春天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13、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启发。

14、他把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照射了一圈。

15、他虽然很瘦,而且精神很饱满。

16、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只是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17、祖国的一切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遵守纪律,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

19、我国生产的粮棉,基本上完全能够自给。

20、在同学帮助下,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21、在同学帮助下,使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22、大扫除时,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四、病句修改。

(1)外边的吵闹声突然渐渐消失了。

(2)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4)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1)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寄予很高的厚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他们。

(2)从世界杯上的表现来看,我国的足球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3)许多下海经商的人成了高薪阶层,相比之下,大多数政府官员却成了“清水衙门”……(4)如果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初二语文导学案-23核舟记修改

初二语文导学案-23核舟记修改

第 23 课核舟记(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积累“罔不、贻、诎”等文言实虚词。

2.反复朗读,通译全文,能说出文章的结构形式。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将不懂的字音形解决。

器皿.()罔.()贻.()八分有奇..()黍.()糁.()髯.()褶.()不属.()膝.()椎.髻.()诎()倚.()戌.()篆.()新知探究探求一: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语。

罔不..余核舟一船首尾八分有.奇..尝贻诎.右臂支船不属..左手倚.一衡.木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矫首昂.视探求二:结合注解,翻译重点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峨冠而舵髯者为东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探求三:1.通假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虞山王叔远甫.刻2.古今异义词: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综合提升再读课文,细致通译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学法指导: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应翻译,在书上记下常用的文言词汇。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并板书至黑板。

第一部分():。

核舟记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当堂检测】总说:由奇巧人王叔远引出核舟船舱:左右四窗:东坡、鲁直、佛印分说:舟子二人题名色墨船背:总说:总结核舟的“容量”,再叹技艺高超【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掌握“记”的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2.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

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优秀教案(修改正式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核舟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了解文中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核舟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核舟记》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文中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理解。

2. 文中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核舟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核舟的来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品展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核舟的艺术价值和制作工艺。

《核舟记》修改

《核舟记》修改

自由朗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人物
事件
我来说“奇巧”。
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雕刻的物品细中有细,美中有美。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既有数量之美,又有对称之韵。)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右刻 ,左刻
(字数相等,内容相对) 雕刻的物品能够表现一个完整的场景。船上有炉子, 炉子上还有壶,还有人手执蒲扇为炉子扇风,很是细 致。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 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重 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 动具体的描摹。
中心思想:《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 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并且 而 启窗而观 表承接,不译。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却、但是
径寸之木 助词,的 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这 其两膝相比者 其 其人视端容寂 他们的 那
数 量 词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尝贻余核舟一 舟尾横卧一楫 又用篆章一
二、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苏、黄共阅一手卷。 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右手执卷,如有所语。 (他们在陶醉在山光水色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 表现出豁达放旷的胸襟。) 佛印:矫首昂视 (僧人的洒脱不群) 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一个“仰面、倚、攀、若啸呼状”, 一个“执、抚、视端容寂” (动作、神态自然连贯,把雕刻这种静态的艺术表现出 了动态的美感!) (一个性情奔放,悠闲自在;一个性喜安然,神情专注。 一左一右,一动一静。)
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 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 诗句。

核舟记工匠精神事例

核舟记工匠精神事例

核舟记工匠精神事例《核舟记》是魏学伊受王叔远核舟之赠而落笔的一篇文章,核舟可谓巧夺天工,非奇才所不能造之;而《核舟记》也是一篇值得反复推敲琢磨的文章,用笔之传神精妙是文学界历来所肯定称道的,经过对核舟的一番描述,不仅仅体现出了核舟的精妙,更给读者展现出了小小的核舟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一、“匠心独运”的精湛技巧近几年有这么一种精神被挖掘出来并且被冠以一个神圣的名字,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所具有的必备品质,而优秀工匠拥有的精巧而独到的心思被我们称之为匠心,匠心可以孕育物件之奇,成他辈不能成之物件。

(一)匠心孕育物件之奇王叔远可谓手工艺人界的鬼才,他所造的核舟不仅惊艳了魏学伊,还惊艳了看到《核舟记》的不同时代的读者们,所以如果要理解匠心所孕育出的物件的奇处,就要对这个拥有如此大影响的手工艺品从多角度多方面抽丝剥茧的分析。

首先是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是容纳的世界很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这句话点明了核舟的材料之小巧,在如此小的物件上雕刻出了一个世界,此非技艺炉火纯青者所不能为之;上面不但雕刻出了一个世界,而且世界中的所有物象都栩栩如生,上面雕刻出的五个人,八扇窗,还有篷、炉、人物手中所拿的手卷,甚至手中的念珠都颗颗分明,这足以见得雕刻家之技艺精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核舟虽小,意蕴无穷。

其次就是直接从核舟之上所刻事物的精巧程度来体现这个物件之奇,无论是“小窗”还是“雕栏”,王叔远都将其雕刻的栩栩如生,最妙的是这舟还有工匠本人的奇思妙想糅合于其中,比如“箬篷”一物,用箬叶做成的篷,在刻画之余更增加了其艺术性。

如果这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就罢了,但这舟奇就奇在,它还是工匠将自己高雅的文学情调加入其中创作而成的。

这件作品历来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诗在凭栏处的雕刻,不仅仅雕刻难度很高,最重要的是将核舟的整体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所以匠心所孕育出的物件必然不同凡响,这其中无论是前期的构思,还是中期的着手于创作,还是最终意蕴境界的提升,都倾注着工匠毕生心血。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优秀教案(修改正式版)PPT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领会作者对我国古代工艺品的赞美之情。

(3)学会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工艺品,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阅读古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工艺品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勇于批判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2. 领会作者对我国古代工艺品的赞美之情。

3. 学会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欣赏古代工艺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阅读古文。

1. 导入新课:(1)展示核舟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核舟的特点和价值。

(2)简介作者魏学洢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关注核舟的工艺特点,欣赏古代工艺品的魅力。

(2)学生发表对核舟工艺品的看法,进行评价。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搜集其他有关核舟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教案(修改正式版)

《核舟记》优秀教案(修改正式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技巧,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核舟记》全文,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讨论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籍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核舟记》全文阅读与解析,主要包括作品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表现手法等方面。

2. 教学安排: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生平事迹。

2. 掌握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作者魏学洢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难点:理解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相关文献资料。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魏学洢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风格;分析《核舟记》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安排:共计1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核舟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相关文献资料。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分析《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包括核舟的主人、核舟的工匠等。

核舟记》选择题

核舟记》选择题

核舟记》选择题核舟记》选择题1.正确答案为C。

解释: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2.正确答案为B。

解释: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3.正确答案为D。

解释:矫jiāo首昂视(jiǎo)。

4.正确答案为A。

解释:中轩敞者为舱,意为“作为”。

5.正确答案为D。

解释:绝类XXX(绝):很。

6.正确答案为B。

解释:中轩敞者为舱。

7.正确答案为A。

解释:为宫室、器皿(作为)。

8.正确答案为A。

解释:中峨冠而多髯者。

9.正确答案为B。

解释: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10.正确答案为B。

解释:左臂挂念珠倚之(之)。

11.正确答案为D。

解释: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两个人的膝盖相比,都隐藏在收卷下边的衣褶里)。

一颗明月(可以)2.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A)A.第一段描写了雕刻家XXX的技艺高超,通过木制小舟上的雕刻细节来展现。

B.文章主要描写了一艘名为“核舟”的小舟,以及舟上的人物和细节。

C.文章通过描写“泛舟”和“泛赤壁”的场景,来展现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

D.文章描写了雕刻家XXX的生平和作品,以及他对雕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1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A.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高超的雕刻艺术。

B.本文首尾呼应,开通写了XXX的技艺高超与结尾“技亦灵怪矣哉”呼应。

C.文章详略得当,因为是核舟记,所以详写了“核舟”的构造整体,略写了人。

D.这是一篇说明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1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A.文章记叙了泛赤壁的故事,所以是一篇记叙文,语言生动、简洁。

B.作者运用空间顺序,按照船头——船中——船尾的次序分别描写。

C.文章层次井然,对核舟各部的描写,是先分写,再总写;从左到右,由上至下。

D.作者观察细微,描写细致,使物神形飞动,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6.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C)A.船中三人,XXX、佛印、XXX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但XXX的用笔是最多的。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基础知识综合三、名著阅读3.《艾青诗选》中有“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的诗句。

请从《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来验证这句话。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简要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B.颔联两个“出”和两个“归”重复对照,表达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

C.颈联化用杜甫《春望》的名句,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斗争到底的自信心。

D.全诗逐层递进,情感激越,不假雕饰,抒写作者的胸怀,显示民族正气。

5.这首诗的尾联和王绩《野望》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都用到“采薇”的典故,请分别简述其表达用意。

五、课外阅读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签名书徐建英①本城大作家来给大家上课,顺便安排了新书签名活动。

￿￿②他本来是不想去要签名的,书便放在宿舍里没拿。

下楼的时候,遇上两位朋友,手里都抱着那本《世间》。

看到他空着的手,其中一人问:“喻老师,你怎么不带上书,不打算要签名吗?”￿￿③他笑:“我就算了吧,把机会让给大家。

”￿￿④对方笑:“不必谦让,都有安排的。

”￿￿⑤他还是摇摇头。

其实心里是难受的,天知道他是多么喜欢这位大作家。

￿￿⑥他是省里的文学骨干,学校文学院的签约作家,本就是一个爱看书的人,遇上自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共17059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七、作文参考答案:1.道阻且长拔剑四顾心茫然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关山度若飞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长风破浪会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当凌绝顶【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阻、茫、莽、觅、度、嫌、潼、复、凌。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全集已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全集已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全集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学洢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2、体会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3、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
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
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听读课文
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2、人物神态——逼真
构思——巧妙
返回
A、窗子可以开启 B 、“横卧一楫”暗示“泛赤壁” 对联暗示核舟主题。 C、核舟主题鲜明
本文采用什么顺序?

返回
1.
2.
全文是逻辑顺序:总——分——总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 船头、船尾。 先主后次—— 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 背面。 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所以…… 船头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所以……
拓展延伸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核舟的主题提出了质 疑,你对此持什么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可从文中寻找依据,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 自由发挥。)
总结:
有苏轼泛舟赤壁,方有了《赤壁赋》,有 了《赤壁赋》,方有了核舟,有了核舟,方有了 《核舟记》。一根红线穿了几粒明珠,这在中国 文学史上实属罕见。魏学洢看似在一板一眼地介 绍核舟,但全文却充实而又光辉。作为雕刻艺人, 王叔远捕捉并刻画了瞬间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的 组合在默然无声中说话,他读懂了苏东坡。而魏 学洢又读懂了王叔远,他在审视核舟时聆听了这 种奇妙的“说话”,借助了一系列的动词来为人 物添色。我认为他在构思本文时,胸中有赤壁的 如画江山,有苏轼为之神往的人生佳境,有审视 和赞赏“灵技”的灵感,有把这一切混沌起来加 以升华、融如自我的创造力。
(小组讨论,展示)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这核舟的“奇巧”
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2、本文采用什么顺序?
体积——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返回
高 可 二 黍 许
容量——大
舟尾横卧一楫,
返回
中轩敞者为舱, 船头坐三人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刀法——精细
1、“珠可历历数也 ”;
课文翻译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 )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 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 (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 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 (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重点词语
(提示:抢答,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还有零头。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中国古代对男子的 美称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 扳着
(自由抢答)
名词作状语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 2.石青糁之。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2.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3.石青糁之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 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要求:每组完成一题)
苏轼黄庭坚共同看一幅书画卷子。
你知道这“核舟”的主题吗?
“大苏泛赤壁”
历史掌故

大苏泛赤壁
“大苏泛赤壁”是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 掌故。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 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今湖 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 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大 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 佛印陪同。
石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 在这块高15至18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 石上刻有5400个字。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 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 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 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 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 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 “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 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 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 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 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2、舟尾横卧一楫。
船的尾部横放着一支船桨。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一条船上,刻着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大概是挑选窄而长的桃核刻成的。

从文中找出刻画鲁直、东坡、佛印的语 句,写下来,体会其妙处。
这句写的真好,写出了
用“ 的句式说话。
的模样”
阅读思考,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相关联系。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课文翻译
(提示:由学生派代表完成)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 )余核舟 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 舱,箬(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 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 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 )勒,袒胸露(lòu)乳 (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