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角色,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合集下载

做好做足趣活用激活历史教学

做好做足趣活用激活历史教学

做好、做足“趣”、“活”、“用”,激活历史教学耒阳市石准中学张世能本人从事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已有多年,工作中,目睹了广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轻视与厌倦,尤其是随着高考、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这种趋势愈来愈严重,学生历史知识的贫乏,人文素养的欠缺已是不争的史实。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文明,陈寅恪先生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亡”。

如果广大青少年对本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惘然无知,传承文明从何谈起?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不庸讳言,主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学的主导——历史教师,相当部分历史教师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懒于钻研,畏于改革,没有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历史教学没有活起来!那么,历史教师如何使历史教学活起来?一、以趣为导,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情感的生长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学科不缺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然而在学生当中却有这么种现象:学生喜好历史,但对历史学科却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就在于历史教师不善于挖掘和引领学生的兴趣点,没能把暂时的好奇变为持久的兴趣,并由兴趣发展到爱好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

历史教师应该造就学生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积极心理状态,从而形成对历史学科、历史学习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挖掘学生兴趣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材料“史中生趣”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有正文的叙述议论,还有小字部分的补充材料,有直观人物、器物等图像,场面、形势等图形。

也有“史海拾贝”学生自主阅读材料。

还有开放性的试题等,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加以发掘,一幅图像,一段材料、一道习题或一句名言名句,这些材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都能成为学生的兴趣点。

使学生在历史的教学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历史教学给心灵带来的愉悦!如讲完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我引导学生看课本秦始皇像说:“让在我们进行一次心理测试游戏,假如我们是当时的秦始皇,你心中的想法是什么?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担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立时被提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

转变教师角色的措施与效果

转变教师角色的措施与效果

转变教师角色的措施与效果一、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正面临着转变。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不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应成为学生智慧和品德的引领者。

那么,为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的内涵,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措施。

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结果,而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转变角色的关键措施。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才能得到真正的转变。

七、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的角色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八、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使用教育平台、在线教育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转变——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转变——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体会

新课程体系的一大特 点是打破 了传统教材 中的分科体系 ,综合性大大加强, 《 历史与社 会 》就是一 门集 历史 、人文 地理 、社会 、经 济、政治等多 门相关学科 内容整合而成的全新 综合课程 ,该课程主要综合了原有初 中教学中 的人文地理和历史 的内容 ,并增添 了社会学、 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等有关内容 ,但这 些内容并不是孤立的、拼盘式 的,而有其高度 与 者 、开发 者转 变 的内在联系,在综合 的前提下又有相对的独立 传统 教学 中 ,中小 学课程统 一教材 、教 性,其中历史学是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既要 参、统一内容、统一标准 ,教师将教材 “ 奉若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 0 年第 3 06 期
1 9
维普资讯
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新课程 中,课程 程 中过于重视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资源的概念 出现 了,新课程确立 了国家课程、 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而 程 同时 成 为 学 会 学 习和 形 成 正 确 价 值 观 的 过 历史与社会》总体 目标是实现知识、 且新课程的教科书也是一标多本, 《 历史与社 程 ”。 《 会》就有人教版、上教版等 。 《 历史与社会》 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 目 ,不难 标 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 看出,历史教育的根本 目的不在于仅仅掌握知 特点使其应该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材只 识的多少,而是透过基本知识 的学习,培养学 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 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培养健康的 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 的~切人力、物力以 情感 ,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 及 自然资源 的总和 。一类 是有形 的课程 资源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教师仅仅把 自己当作 ( 物质类的) ,如文字资源( 图书、文献 、报纸 、 教学中知识 的传授者 己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 教学行为将进行 以下转变 : 地图、音像 、网络等) 和实物资源( 图书馆 、实 ① 由重教师 的 “ 教”转向重学生的 “ 学” 验室、博物馆 、自然及人文景观、社区、工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 等) ,另一种是无形的课程 资源( 人力 的) 如师生 掌握的知识、经验 ,学生 、教师、家长和社会 着学生走,学生 围者教师转 ,教师 以书本知识 有关人士等。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 的传授为任务,学生以单纯记忆知识为 目的, 用较合适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如 基本上上课就是灌输一一接受。这种重教轻学 在讲述文革历史时,请来学生家长和本校老教 的做法,与新课程理念相差甚远。 新课 程 强调 学 生 自主探 究式 学 习 ,强调 以 师( 人力资源) 讲述文革 中的经历 ,他们还展示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 中 了文 革中使用过的粮票 、像章 、 日记 、语录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 实物资源) ,另外我还组织 了有关文革历史的 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 专题讲座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动参与探究 。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的引导也非 二、课堂角色的转变 常重要,导首先是指导,然后是引导,即指导 1 、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 “ 平等 中 的首席” 学生确定适 当的学习 目标,指导学生掌握一些 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是知识 的占有者 、 方法、思路( 如如何搜集 、处理信息) ,指导学 解释者 ,师道尊严 、惟师是从 的观念 根深蒂 生开展小组合作 ,随着学习能力 的不断提高, 固,随着当前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学 习方式 将指导变为引导, “ 教是为 了不教 ”,引导学 的转变,新课标下的教师应该 由居高临下的知 生主动提 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收集材 识传授 向平等融洽的师生互动转变 。良好 的师 料,展开探究,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生关系是是教育成功 的前提,因此要努力创设 力,所谓 “ 授人以鱼”不如 “ 授人以渔”。 种人性化和谐 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 ②由重教学 “ 结果 ”转 向重 “ 过程” 宽松 、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再把学 “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 生看作被灌输知识的机器,而要尊重学生的人 弊端,这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 的教学 ,这种教 格、尊严,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不再以 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 了单调、刻板的 教育家、长辈 自 居,而应放下架子,置身于学 死记硬背某些抽象的历史概念 ,一切都是现成 生中间, “ 蹲下腰与学生交流 ” “ 弯下腰为学 的,现成的结论,现成 的说明,现成的讲解, 生鼓掌 ”,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们才能消除 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省略了新知识学习的 畏惧,思维活跃 ,发展个性,师生之间相互激 思维过程 ,学生 只 要记 住所 谓 的 “ 准答 案 ” 标 励、相互交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来应付考试 ,这种教学排斥 了学生的思考和个 2 、由知识技能的传授 者转变为学生学习 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到无须智慧努力,只要听 的 组织者 、 引导 者 讲和记忆就能掌握 知识的那种程度 ,而新课程 《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指出 “ 改革课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性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性论文

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教育思想。

所谓主体参与性,就是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

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呢?一、改变教师角色,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而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谈、互动。

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教师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型的师生关系也由此逐步确立。

二、创设情景,鼓励质疑古人云:“学则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发展,理解就不会深刻,掌握就不会牢固。

因此,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那么,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意“存疑”,引导学生时时生疑、质疑,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呢?(一)鼓励学生敢疑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

(二)教给学生会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

转变教师角色,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转变教师角色,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而 不 是具 有主 体 精神 的堂 堂正 正 的人 。 在 比较 理 想 的师 生 关系中, 教 师应 该 既 是师 长 又是 朋 友 , 教 师错 了 , 要 主动 承 认 错误 并 向学 生道 歉 , 从而沟 通 师 生感 情 , 赢 得 学生 的 理解
与信任。
师 生之 间要 讲 究平 等 、 相互尊重。 只 有 相 互尊 重 , 学生 才 能 消 除畏 惧 , 思维 才能 活 跃 , 个 性 才 能发 展 。这样 教 师 不 再是 教学 活 动 的主 宰者 , 学生 不再 是 迫从 者 , 师 生双 方 相互 交流 , 相互 沟 通 , 相 互 补充 。 在 这个 过 程 中分 享 彼此 思 考 结 果, 交 流情 感 , 达到 相 互信 任 , 消 除心 理 障碍 。 尊 重学 生 , 主 要包 括 : 尊重 学 生 的人 格 , 尊 重 学 生 的特 点 , 尊 重 学生 的水

转 变 教 学方 式 , 由教 师 的“ 教” 向学 生 的“ 学” 转 变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突出了“ 教师中心” “ 本位主 义”的观念。教师 以书本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
要教 学 任 务 。学 生 以单 纯掌 握 知识 点 为根 本 目的 , 基 本 模 式是 灌 输— — 接 受 。 这 种 重 教轻 学 的做 法 显然 有 悖于 新 课 程 的理 念 。大 家知 道 , 历史 知 识 、 社 会知 识 经过 千 百年 的沉 淀, 有 着 非 常丰 富 的 内涵 。 教 师不 可 能将 所 有历 史 知 识 、 社 会 知识 面面 俱 到地 传授 给 学 生 , 现在 又 是信 息 时代 , 学 生获 取 知识 的渠 道越 来 越 多 , 终 身 学 习 已成为 时代 对 人 发展 的

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

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 生学 习的兴趣 , 动他们 的求知欲 , 调 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 的 外 部和心理条件 。接着 , 学生独立地 阅读教材 , 让 思考教 师提 出
的问题 。允许学生互相交流 、 讨论 , 进一步开拓思路 。此间教师 可 回答学生的质疑 , 也可进一 步启发 、 诱导。在此基础上 , 让学生 解答 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 。教师对学生 的阐述应 及时反馈。课 时结束 前教 师作总结性发言 , 一步理清课文 的脉络和走势 , 进 留 有一定 的思考余 地 , 让学生学会归纳和 总结 。 总之, 历史与社会新课 程的实施呼唤师生 双方相互交流 、 相 互沟通 、 相互启发 、 相互补充 , 更加要求教唰 顿应时代发展 , 切实 转变观 念 , 及时转变角 色 , 创设和谐 、 民主 的教学环境 , 有效开发
另一方面 , 组织 营造学生的积极参 与氛围。一个班级 的许多
学 生 , 自的性格 、 各 知识 面 、 学习 习惯等实 际状况不 同 , 其参与学 习、 自主学 习的程 度也各不相 同。对那些寡 言少语 的学 生 , 教师 要 主动与其交流 , 给他们知识 的启发 和心理 的支持 , 并鼓励 他 们与其他 同学交 流。在分组讨 论时 , 以让几 名学 生轮流主 可 持, 轮流回答 ; 也可以一人 出问题 , 大家来思考分析 。
知识 到理 解历 史的过程 。学生要通过收集 资料 、 ” 构建论据 、 独立 思考 等 , 对历史现象 进行初 步归纳 、 比较 和概括 , 做 自己的解 释 。历史教学 如只强调 灌输 结论 , 生被 动接受历史事实 , 学 学生
的兴趣从何 而来 , 更不要提历史 教学 的创 新了。因此 , 史与社 历 会教 师要 引导 学生探询形 成结论 的生动过程 , 引导 学生发 现问 题 、 出问题 , 提 并经过一系列质疑 、 断 、 判 分析 、 综合等思维过程 , 伴随着多种观点的碰撞 、 和比较 , 争论 最后获得历史结论。 设置情境——分析思考—— 获得知识 , 已经成 为一种公认 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反复,最终认识到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激活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将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探讨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激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问”起来以往历史课堂总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而新课程改革和初中历史课标准一再强调和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学生充分“问”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古代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时,我曾提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时学生兴趣盎然,问题不断——“为什么美国要打伊拉克?”“美国才几百年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强大?”……我这时并没有制止学生的一切疑问,笑着听他们“你一嘴,我一嘴”,然后说:“想知道吗?那就必须学好历史。

”表面看起来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但我发现这让学生们表现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转”起来现在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工具虽然不少,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能运用的还是以教材为主。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它,让他使学生脑筋“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善于挖掘教材里的隐形知识教材各部分的文字资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他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形知识。

在学习中。

我指导学生对隐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如在学习“希波战争”时,引导学生观察图表,看古代波斯控制的地区有哪些,学生不难发现它是曾经跨三洲的大帝国。

教材中这类隐性知识不少,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启发引导到位,并把此类教材信息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题材。

历史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理念更新

历史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理念更新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色转变和教学理念更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角色,缺乏 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 题。
未来历史教学实践的展望与建议
• 深化教师角色转变:鼓励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担 任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案例二:某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理念更新尝试
教学理念更新
教学实践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 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 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和表达。
摒弃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 性和能动性,倡导“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 念。
成效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课 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 效果显著。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力培养,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 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 贡献。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理念更新
04
的关系
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学理念更新的影响
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转变
历史教学中的教师角 色转变与教学理念更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录
• 引言 • 教师角色转变 • 教学理念更新 •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理念更新的关
系 • 实践探索: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理
念更新的实施策略
目录
• 案例分析:成功的历史教学实践案 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第一篇范文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学的角色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和情境创设者。

(1)引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战争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影响。

(2)合作伙伴: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情境创设者:教师应创设生动、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或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学生角色的转变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应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批判性思考者和历史研究者。

(1)主动参与者: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批判性思考者:学生应学会对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

例如,在研究历史事件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3)历史研究者:学生应具备史料搜集、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3. 教学方法的转变为了实现角色转换,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战争,让学生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从事新课程教学的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努力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努力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那么如何凸现主体性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开放性教学,适时转变教师角色。

一、教师应该由知识的“布道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1. 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应该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由知识的“布道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扮演者“传道”、“解惑”、“授业”的神圣的角色,教师在传载人类文明的途径中有着无法逾越的神圣地位,有着不可挑战的权威。

教师自己也往往自认为在他们的学生面前是知识的拥有者、垄断者,有着比学生丰富得多的知识,只要能将自己所有的知识无私地倾囊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要乖乖地接受他的灌输就行了。

这样就无可避免地将教师在“师道尊严”的圣坛上高高供起。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并没有理想中的教师那样宽广,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不如学生。

许多教师凭“老本”吃饭,平时缺乏必要的充电,对许多新鲜事物的感受性大大降低,出现了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陈旧落后的现象。

而随着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冲击,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思维敏捷而又富有好奇心的年轻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方面比相对年迈的教师们有着无比的优势,比如他们在学习电脑、网络等方面的操作技巧就比教师们要强得多。

所以在知识掌握方面教师应从“圣坛”上走下来。

2. 在人际关系、师生情感交流上,教师应该从“圣坛”上走下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平等地与教师对话、交流,倾诉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烦恼,而不希望自己的老师用武断的口吻与自己对话、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能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处于塑造时期的学生。

“活化课堂”,让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有“味”

“活化课堂”,让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有“味”

··“活化课堂”,让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有“味”●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初级中学孙有军长期以来,受传授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心理严重。

因此,要想让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就必须通过“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来实现。

在本文“活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化,二是趣味化。

一、以题为例,“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

而纸笔测验评价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当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历史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最重要的纸笔测验是中考。

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用习题进行检测。

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

如果我们“逆向”而行以题为例展开教学,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关注生活,“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动力“活化”历史与社会课堂就是要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生活化。

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虽然是统编教材,但因地区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呈现各自区域化的特征,让生活化素材融入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索出真知。

在此情形下,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多融入乡土化气息浓厚的素材,让历史与社会课堂真正实现“活化”。

关于“活化”课堂,在许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从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试题中就可以看出。

如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试卷的25题,结合当地的乡土热点话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展15开命题。

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乡村振兴这个热点从微观上进行了考查。

事实上,中考试题往往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风向标”,课堂教学转型的“永动机”。

因此,关注生活能够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

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

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作者:金永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22期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历史与社会》课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就必须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要让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

一、前提条件: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正确定位,即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但是,在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只有教师对学生可以说“不”。

这时,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不民主、不和谐的关系,即教师不仅是传授者、监督者、指令者,而且拥有绝对的权威。

这显然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为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强调实践活动的学科,正因为这个特性,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生活中,摄取材料,获取直接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因此,要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实践,让他们把在实践亲历中获得的学习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把自身的生活经验参与到教材内容生活化建设中。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教材《稻作文化的印记》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我们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这种农作物的习性是怎么样的?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它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并让学生就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说明人们的生活与水稻生产的关系。

学生在接到这个课题之后,就会很积极地去做调查,并能分析得出水稻的生产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结论。

在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开始了对这堂课的讲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探索引言: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探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历史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有限。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者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引导者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数据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分析、比较、归纳等历史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师角色的探索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文化交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当时的文化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中心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也需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强调记忆和填鸭式的知识掌握,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初中历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变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和讲解,而是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学习资源和信息,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应该制定一些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变为培养这些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文化资源,而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可以在这些资源中得到锻炼。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史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问题和思考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

三、强化评价与反思功能新课程下,评价和反思也成为了教学的一部分。

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反思方案,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发挥多元化教学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其中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和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

以上就是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师角色的一些转变。

总的来说,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在评价和反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小学历史课堂让历史活起来

小学历史课堂让历史活起来

小学历史课堂让历史活起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和认识以往的人们、事件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社会环境。

然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的限制,如何让历史这门学科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让小学历史课堂让历史活起来。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降低,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位引导者和引领者。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学生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扮演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文化背景。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游戏、虚拟实景等,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时空中进行探索和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三、开展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让历史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场馆,让学生们亲自触摸和感受历史的痕迹;组织历史研究小组,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小型历史研究项目,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历史真正活起来。

四、故事化教学故事是人类传递和记忆历史的重要方式,将历史教学与故事化的方法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记忆效果。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通过讲述和演示,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氛围和情节。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思考,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摘要:基于新课改深度改革和快速推进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就初中历史和社会这门学科,作为一门兼具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学科,教师需要在有效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和前提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在予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尊重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性的提升。

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围绕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如何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做出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方式;策略分析引言: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新课改背景的引导下,积极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以此深化教学成效性的提升。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课堂当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当中主体地位的彰显和突出,在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深化发展,对于课堂教学成效性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促进课堂成效性显著提升的同时,也让核心素养在学生心中内化发展,真正将课程标准、课改理念在课堂当中积极践行和落实。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于教学成效性的提升而言,教师需要在促进教学理念不断转变的基础,实现对于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能够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对于学习的兴趣出发,在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展开思考的同时,助力学生探究思维的深化发展,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性的显著提升。

比如,在对《西欧封建国家》这部分内容展开教学的时候,作为前面内容的延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展开串联[1]。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注意力进行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以问题引领新课导入,来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进行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旧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谁能够回忆出是谁推翻了这个帝国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回答是由于日耳曼人的侵略,此时教师继续展开引导“在日耳曼国家当中,谁是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呢?”在教师的层层提问当中,逐渐引出本节课当中的新知,使得学生在对于问题的探索当中,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进而在感知历史事件背景意义的同时,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性的显著提升。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初中历史是从初一阶段就被初中生所接触,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从小看电视能多多少少对中国的历史有些基础和印象,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也容易理解。

但是初中历史的典型事件和重要事件时间点比较多,学生们不容易记住。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会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了。

所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整改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教与学方式;初中历史;社会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并不是完成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是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教师要享受和学习这一过程,还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的事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并且通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现在的课程本身都是新的,讲究创新和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都要符合新的教育要求。

1.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1.1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及转变授课方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讲台上的发光者和指导者。

学生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话,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都是教师指点出来的,学生要抓住教师的每一句话分辨出重点与难点。

这种方式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填鸭式”的,对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必要的。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

学生自愿地去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让厌学者成为会学者、爱学者。

其次就是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

教师自身不要被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所限制和束缚,要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框架,把讲课的人变成学生讲课。

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课程前告诉学生要做的任务和要求,提前在课下预习好课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知识点找出开。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试论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摘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

本文主要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来探讨教师教学行为的几个主要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5-0013-02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过去“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正在日渐改变,全社会更加注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历史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众所周知,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学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在教学中,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霍去病、班超、文成公主等,笔者不是仅简单的介绍他们的事迹,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书籍,让他们整理相关的材料,然后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畅谈英雄身上的优良品质,及对他们当时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事有哪些启发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出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从而受到历史人物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进入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历史教育已不再是仅仅为了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忆现成的结论,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新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角色转换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素养。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1.情境创设:历史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教师应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可以提问:“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教师在旁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评价激励: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注重课外拓展,丰富历史素养1.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2.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历史书籍、纪录片等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历史素养。

3.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榜样1.严谨治学:历史教师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榜样。

2.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师角色,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教师就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与传统角色分离,建立新角色,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输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犹如一潭死水。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改进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乃至学而不倦,让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生动起来。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突出了“教师中心”“本位主义”的观念。

教师以书本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

学生以单纯掌握知识点为根本目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

这种重教轻学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

大家知道,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教师不可能将所有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面面俱到地传授给学生,现在又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对人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见,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所以,教师应将角色定位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能力上。

例如,在讲述“文景之治”这一内容时分别讲了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中心要点。

历史与社会背景:穷(社会贫困),怕(秦亡的教训)。

具体措施:减负、重农、节俭、“以德化民”。

最后的结果:安定、富裕。

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者。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教学,这样通过长期系统的浸润过程,文化氛围的形成,个体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引导学生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历史与社会问题。

二、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

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要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必须把尊重学生作为热爱学生的前提,否则,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是造就一批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具有主体精神的堂堂正正的人。

在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教师错了,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学生道歉,从而沟通师生感情,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师生之间要讲究平等、相互尊重。

只有相互尊重,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思维才能活跃,个性才能发展。

这样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迫从者,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思考结果,交流情感,达到相互信任,消除心理障碍。

尊重学生,主要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及尊重学生状态等。

作为教师,要把学生
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承认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的权利。

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人在认识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而不是强求一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成熟甚至是缺点和错误,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建立自信,因为自信会使他们创造出奇迹。

还要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发展日标,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在体力、智力、情绪等方面状态不好的时候,教师要体谅学生的身心状态,而不能过于机械、刻板。

总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都拥有自信。

又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尊重别人,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更新数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
以往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一般靠嘴巴讲,有时挂些图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上仍比较单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趣味性。

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直观性强,课堂容量大的特点。

为了把历史与社会课上得更为生动,课前要反复制作课件,准备资料、图片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光盘。

如“丝绸之路挂图”“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模拟,“火烧赤壁”宏大雄壮的场面播放等,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历史与社会课中,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使课堂充满趣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1.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配合历史与社会与社会课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这一内容,布置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建议与设想、小结等方面展开,从自己的身边、自己关心的事情,如校门口的无证小摊问题、中学生中的抽烟现象、中学生的零用钱问题、垃圾分类问题、生活小区河流污染问题等,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建议与设想。

在这个活动的小结中,学生纷纷认为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特别是完成了调查报告后有一种成功感,有信心做好今后学习中的类似的实践活动。

2.开展“亲情父母”活动。

①“我给父母过生日”活动。

让学生谈谈,今年准备用什么形式给父母过生日。

并建议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给父母过生日。

②“我对父母的爱”活动。

在“五?一”长假里,父母专门为孩子准备了爱吃的饭菜,又一起去玩,一起去买新衣服。

但是,过几天就是“母亲节”,有几个学生想到了这个节日?并想好了到时给母亲的礼物呢?六月份有个“父亲节”,谁知道哪一天是“父亲节”?教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学生对父母的亲情。

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一定对爸爸、妈妈有爱的表示。

他们还表示对父母的爱更重在平时,就是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中学生。

在这样的活动中用美的东西去熏陶,用善的东西去唤醒。

在这样的交流中,师生平等,互敬互爱,老师多了善言,少了厉色,多了关切,少了灌输,让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那种爱与宽容的思想情怀如细雨和风般滋润心田。

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心灵愉悦、宽松和谐,把课堂的舞台真正让给学生,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展示,使学生心理上没有障碍,思想上没有压抑;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说会道。

实现人生态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确立对真、善、美的理想的向往。

五、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新型课堂教学的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

新课程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与社会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要融人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汲取知识,为自己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就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只有正确定位,迅速转变教师角色,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