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归园田居》为例高中语文留白教学[论文]
此中有真意——我教《归园田居》
188辛勤园丁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旨在激励学生奋起直追。
如对一位学习不认真的同学指出:“你同桌最近学习很认真,进步很快”,这样在对比中唤起该生的危机感,实际上是留给学生一个改正或者提高行为的空间。
(2)开拓发展的空间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以发展的观点作前瞻性的思考,给予学生积极关注,给学生指明改进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小学班级管理留白的艺术就是“还给孩子主人翁的权利”。
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他们提供一个恰当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施展他们的才能。
给学生一片天,让学生自主、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陈万勇.《论班级管理的留白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0年10期.此中有真意——我教《归园田居》刘尊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教育局教研室,湖南 张家界 427100)反复地把《归园田居》读了,作为教师的我,心头有这些疑惑:为什么是“园田”,不是“田园”?“园田”与“田园”这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呢?我把我的疑惑抛给了学生。
学生的思维在活跃。
然而,终究,学生还是是懵然无知。
于是我和学生开始查阅资料。
原来啊,“园”在这里是“家园、田园”之意;看来应该是归园这两个字一定是要划分在一起了。
那么“田居”该怎么划分节奏呢?“田”,象形,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
本义是耕种。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综合起来看,“田居”就是过着“则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耕种生活”的意思。
那么,这个标题正确的停顿就是——归园/田居。
为什么种豆的地点是"南山"下?课本的注释为"南山--庐山"书上的这个注释正确吗,你认同这个注释吗.你对这个注释有疑惑吗?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学生仍是茫然。
当学生,有的喃喃念叨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时,我知道学生的思维已经活了!而有的学生则补充道:王维《终南别业》里面也有这么一句呀------“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是的,在这个时候,我趁机补充到,陶渊明还有一首杂诗,其中也有这样一句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那么为什么诗人那么钟爱“南山”呢?我和学生开始“南山”的寻根之旅。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4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课本《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的归园田居课文。
3. 相关的诗歌欣赏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和主题。
2. 导入新课,说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的题目《归园田居》,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读:1. 展示一些关于陶渊明的图片和资料,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标题,预测诗歌内容。
阅读理解:1.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解释诗歌的标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课本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行数、诗句和句式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1. 分析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谈论现代社会与田园生活的差异与联系。
2. 欣赏其他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配置相关的作业,如默写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读后感等。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扩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和背景有了一定了解,理解和欣赏了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主题,分析了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分析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归园田居精选4篇(二)教案主题:《故都的秋》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和理解《故都的秋》的内容;2. 能够分析并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意义;3. 能够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和感受文学作品。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优秀6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归园田居教案的写作思路。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导入: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二、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较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分析《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1、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并参看注释,了解大意。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
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
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
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
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
《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
《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由《归园田居》教学范例看高中古诗文之教学策略
二 、高 中古 诗文教 学策
略
关于如何如开展高中古诗文的 有效教学 ,语文界的专家和一线教 师有着不同的策略 ,这对于切实提 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在听完原清华附中特
第一个 阶段是读准字音 ,疏通
文句。扫清生字、难字 ,使学生对
“ 文言”无障碍 。在指 导学生 的学
学 生 畅所 欲 言 。 赵 老师 在 点 评后 总
结 出陶渊明的 “ 性之光 ” “ 人 : 拒
师也 曾经指出 : “ 我们今天提倡诵
读 ,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 的基
础上记背适量的文言诗文 ,取得 比
较 丰 富 的感 性 认识 ,而 且 是 为 了让
藏 的情感美 和哲理美。
生 读 错 的两 个 字 “ ” 和 “ ” 荫 拙 ,
一
闹” “ 太枯燥 ”等理 由后 ,赵老师
针见血 ,将 其理 由归纳为 “ 缺少
精 神上 的刺 激和物 质上 的可 乐 ” , 让那些学生在大家 的笑声中明白了
自己认 识 的 肤 浅 。 3 对话 文本 ,升 华理 解 .
在 “ 赏析归田之志”这一教学 环节中,赵老师适 时插入关 于陶渊
明的资料介绍 ,引导学生在充分 的
讨 论 中分 析陶 渊明 在 “ 出仕 ”与 “ 隐”之间进行 了反复激 烈的思 退 想斗争 ,从而进一 步明确陶渊明对 本真的强烈追求 ,使学生顺利进入
和 文本 的对 话 之 中 ,展 开 对 陶 渊 明
读 。北京大学钱理群 教授 曾说过 :
“ 文学的教育 ,有时声音极其重要 ,
2 创设 情 景 ,理 解课 文 .
赵 老 师利 用 自己过 硬 的教 学 能 力 和娴 熟 的教 学 技 巧 给学 生 创设 了 良好 的 情境 ,引 领 着 学 生一 步 步 展 开想 象 的翅 膀 ,在 文 本 的天 地 里 翱
《归园田居》案例设计说明
《归园田居》案例设计说明作者:荣成二中赵闽东2004年的10月份,二中语文组来我执教的班级听公开课,篇目是《古代诗歌二首》。
这一课中的《归园田居》和《山居秋暝》两首诗是传统的课文篇目,也是历来备受读者欢迎的名篇,相关的参考资料非常丰富,教学过程中把握起来比较容易。
一般的思路都在于分析“陶渊明对官场的生活和田园生活的情感态度是怎么样的,哪些诗句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态度”;“王维诗中有画”等方面。
我在分析教材的时候注意到,在鲁人版的这套新教材里,这一课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古诗课。
既然诗歌被称为是“文学金字塔的塔尖”,我想根据诗歌的功能,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完全可以定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高中语文课程,让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三项。
高中语文课程与初中的应该大不一样,语文高考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占了绝大部分分值,而能力和素养要培养出来,高一、高二阶段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附中的赵谦翔老师在谈到“绿色鉴赏”的思想的时候提到过,“鉴赏”便要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佳妙”之处,从而培养出学习语文的兴趣,做一个对文学爱好的人,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文学素养,高考的时候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对着题目胡蒙乱猜。
因此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讲法,学生对诗歌最感兴趣的“意趣”切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爱好诗歌,并产生对诗歌鉴赏知识的求知欲。
首先,我从近年的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走向上入手,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学生刚刚升入高中,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类型并不太清楚,向学生说明古诗的鉴赏题的重要性应该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一个前提。
接着,以2003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作为诗歌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了诗歌作品的“意趣”所在,紧接着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诗歌的“情趣”和“理趣”。
诗歌的“情趣”和“理趣”是学生鉴赏诗歌的很重要的概念。
我个人认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歌的钥匙;但是学生喜欢上诗歌却是因为读出了诗歌的“情趣”和“理趣”。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共含15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非常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教案很好4篇
《归园田居》教案优秀4篇《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4篇《《归园田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归园田居》教案篇一每次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一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二来通过细读文本来激发思维,设计教学。
正因为此,我的公开课一般会显得旁征博引,有一定深度。
不足之处:1、课前准备不到位。
虽然和音乐等资料是打包放到优盘里的,但是10班电脑有毒,导致ppt里的音乐不能如约播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两次播放音乐,都需要在屏幕上切换ppt和音乐,有碍观瞻。
课前音乐调试没做好,音量过大,导致后面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时候,学生的声音听不清。
不知道是不是模板原因,到了新的电脑上,模板自带的文本框显示出来了,很难看。
2、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有阻塞感。
这节课教学设计有复习导入——意读——研读——美读。
研读部分是课堂主体,由从何归、为何归、归向哪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我都是用学生的阅读困惑引入,但是这几部分之间是否可以衔接得更婉转?特别是对“虚室”的解读。
在“羁鸟”“池鱼”之后,怎么突然转到“虚室”呢?3、过于关注教学语言,导致课堂发挥很受影响。
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上次去九中听《项脊轩志》,特别钦佩宋玉荣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凝练,有启发性。
于是课前写好了背景相关,总结部分的内容,可是不管脱稿还是不脱稿,事先写好的东西必然不能完全适应课堂,那么或读或背出来,必然达不到与学生相融合的效果。
顾此失彼,过犹不及了。
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展示了,而忽视了学生。
其实,平日的课堂我应该是比较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实际生活传递给学生的。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大放异彩——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
让美在古诗教学中大放异彩——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摘要:古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诗人借助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抒发心志和情感。
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从激活审美情感、解读意象之美、感受审美理趣、品味语言之美和丰富审美体验五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情感、审美理趣、审美教育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思维、提升创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程中,语文活动都应该是审美活动。
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从意象、语言、理趣和体验方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
一、激发审美情感情感赋予人类丰富的精神体验,给人类生活增添无与伦比的身心享受。
情感的丰富,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美。
(一)深度解读文本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学生问我:老师,这时候是到底有什么魅力,我们都要学习它。
我告诉学生:陶渊明身处晋末期,“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但他找到了宁静恬淡充满人间温情的田园,以自己的行为标出洁净和宁和,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理想生活的范式。
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后人,人可以选择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选择。
《归园田居》(其一),恬静淡远的田园风光,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陶渊明的价值所在,这样的价值永不过时。
和学生本文解读后,诗歌对学生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承载了有温度的、真实的情感。
(二)精心营造情景上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走近作者:想象一下你就是陶渊明,曾经的你饱读诗书,许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可是冰冷的现实让你失望了,你没有施展才华的天地,没有实现理想的途径,没有权贵肯接纳你,除非你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为他们争权夺利出谋划策。
但高贵如你,又怎肯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彭泽任上,因为你拒绝阿谀谄媚惹怒了上司,但上司丑陋的嘴脸更惹怒了你。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5-12T09:09:48.986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月总第272期作者:张玲[导读] 本文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入运用留白、分析运用留白、结尾运用留白等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233700摘要:本文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入运用留白、分析运用留白、结尾运用留白等三个方面来浅析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留白艺术“留白”艺术本来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具体指的是在绘画中有意留下空白,给观画者留下一点想象空间,使画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可以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神韵。
在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就是教师只讲七分,让学生自己去填补那三分,对学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贯穿于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不能像传统式教学一样,把所有的知识点掰碎来塞给学生,而是要留下空白,给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空间。
一、导入运用留白,激发阅读兴趣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的好与坏也很大程度地决定了这节课效果的好坏,如果导入环节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在接下来的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都很难完全集中,上课的效果也会不好。
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大大提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首诗词产生兴趣,这对接下来环节的顺利进行具有极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咏怀古迹》(其三)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采用“留白”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首诗运用“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那么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昭君出塞”这一典故来导入课堂。
在上课之前,教师就需要做好准备,在互联网上搜集又关于“昭君出塞” 的动画视频,然后上课的时候在屏幕上播放。
所谓“留白”艺术就是教师对这个视频不发表任何的意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看感受。
从《归园田居》教学实例中反思教师的示范作用
从《归园田居》教学实例中反思教师的示范作用作者:廖秀华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7期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一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图”。
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给了学生8分钟的时间描绘,然后找了3个学生来朗读他们描绘的画面,结果这三个同学的描绘都不理想,基本就是对陶渊明诗句的翻译,没有自己的联想,更没有自己的想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之前自己描写的陶渊明的一幅“田园生活图”:诗人在庭院前的菜地里耕种着,不时抬头望望,眼前的八九间草屋像八九首质朴的诗点缀在田间地头,萦绕于草屋的小河弹奏着优美的小曲蜿蜒而去,檐后榆树柳树绿影婆娑,浓阴满地。
习习春风拂来,树叶沙沙作响。
堂前的桃花艳红、李花洁白,红白间散发出缕缕清香,沁入心脾,又随风飘远。
极目远眺,袅袅炊烟融入薄薄暮霭,似梦如幻;侧耳谛听,幽深的小巷里犬吠依稀,远远的桑树上鸡鸣隐隐,诗人惬意的笑笑,又埋首菜园。
学生看了之后深受启发,体会到了描绘与翻译的区别,理解了怎样才算运用联想和想象,并且有了再描绘的热情。
有了这个展示和学生的热情,再让学生进行描绘,效果就有了质的飞跃,甚至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效。
如下面两个小段:①在一层层的梯田上,错落有致的坐落着八九间草屋,平地上突兀拔起的是屋前的榆树与柳树,随意舒展的婀娜身姿,随风荡开,荫蔽着茅屋后檐,洒下一片阴影。
在一片绿意中,显眼的是几株桃树与李树,远看像一团团红白相间的云雾,这渐向黄昏远离市集的山村,在夕阳的余晖下朦胧美好。
村落各处升起袅袅炊烟,深巷里传来阵阵犬吠,茂密的桑树颠又传来一声邈远的鸡鸣。
②夕阳已近,薄暮冥冥,扛一把锄头迎着落日迈向南方田野处。
锄田、种菜,忽而抬手,回望村落:茅屋疏疏落落的闲散在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
茅屋周围栽种着榆树、柳树,夕阳斜照,榆树、柳树在后檐招摇,果实挂满桃树、李树的枝头。
诗意的村落在夕阳的洗礼下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好一个世外桃源!有了这次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达到的一个效果,我如醍醐灌顶,领悟到了教学中教师示范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抛砖引玉”。
课文归园田居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实用1篇
课文归园田居的教学案例及反思实用1篇课文归园田居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1【教学实例】某次,与高二的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在组织学生讨论了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之后,我让学生质疑。
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就这首诗的句子含义和其他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但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发言,我以为学生可能都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可提了。
正准备进入下个教学环节时,有个男生却主动站了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赞成陶渊明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和做法。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话刚一说完,立刻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和窃窃私议。
而我听后,却是一阵惊喜:一喜学生能主动发言并且提出如此大胆的观点,表明这位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他不惧怕名人,敢于批评名人,这种思想和精神正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所提倡的;二喜这位学生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深入探讨的价值,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设。
在上课时,我原只打算指导学生正面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正面评价陶渊明其人,并不想深入探讨陶渊明的为人处世问题,但学生的发言突破了我的预设,我不得不顺着学生的发言来展开课堂学习。
于是我急问:“为什么?”这位学生回答说:“因为他有做官的才能,却辞官不做。
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那国家谁来管理?那不乱套了吗?”“好,有见解。
大家掌声鼓励!”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边对这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边抓住如何结合课文的学习来评价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这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引导:“这个同学的观点说得好,它涉及到如何评价陶渊明的为人处世态度的问题。
这位同学不是只满足于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而是能够透过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这首诗的阅读有较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就是阅读理解深刻的表现。
“如何评价陶渊明的为人处世态度”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大家对这个同学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请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个性积极发言。
”听我这么一说,许多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做了发言。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归园田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主题。
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需要向诗歌中的祖先们学习,将这种恋土恋家恋自然的美好情感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归园田居的教学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
这份教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历史背景及主题表现。
2.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能撰写归园田居诗歌。
3.培养学生对自然、家庭与乡土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园田居的历史发展以及主题表现。
难点:如何在课文中找到诗人对自然、家庭与乡土的感情表达。
课堂教学安排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归园田居的兴趣,如风景优美的农村田园、农家炊烟袅袅、贪婪的白鹤等。
启发式提问: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归园田居的主题进行提问。
例如:1.你有没有听过《满江红》这首诗?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2. 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能否写出与归园田居相关的诗歌?3. 如何通过书写归园田居的诗句表达诗人对自然、家庭和乡土的感情?阅读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将会带领全班学生一起阅读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同时老师教导学生一些基本的诗歌分析和写作技巧,如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何准确用字等。
综合性练习: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将指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自己写出一首描写归园田居的诗歌。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以及点评学生在本次学习中取得的进步。
老师还鼓励每个学生可以尝试发表自己写的诗歌,以创新的方式去到自己对归园田居的深刻理解。
总结:这个教案是非常优秀的一份归园田居教案,它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归园田居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出强烈的个人情感,真正地将归园田居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灵中。
以《归园田居》为例——浅析如何进行古典诗歌教学
以《归园田居》为例——浅析如何进行古典诗歌教学发表时间:2020-11-18T15:30:06.377Z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作者:吕黎[导读] 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古典诗歌阅读在语文高考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考察力度也越来越大吕黎(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广东惠州 516000)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古典诗歌阅读在语文高考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考察力度也越来越大。
古典诗歌教学是高考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无非是正确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
关键词:引导激趣创设情境诵读以读悟情小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之内涵博大精深,古典诗歌作为传统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古典诗歌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上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在翻译上讲求字字落实,这实际上破坏力诗歌的音律美和韵律美,古典诗歌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诗歌语感,提高文学素养,因此,应以诵读的方式贯穿整个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意读、情读、美读,使学生在多次诵读中悟情、赏析手法。
一、巧引导,以导激趣古典诗歌的语言较现代诗歌来说晦涩难懂,不少学生也因此而害怕学习古典诗歌。
实际上,通过“诗言志,诗传情”可明晰,古人通过诗歌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一旦熟知诗人的经历及其创作背景便能较快地感知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所以要巧于导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诗歌内容或创作背景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来导入,也可以分享典故的形式进行导入。
例如,在疏通《归园田居》的诗意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归园田居》中所描述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所见以及隐逸后的欣喜心情的理解,这起到了很显著的效果,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比起教师直铺陈述地讲解诗意,他们更喜欢听故事。
高三作文示例_生活需要留白_900字
生活需要留白_900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相对于西方绘画的色彩纷呈,国画却显得单调而乏味,只有两三处被点上了墨水;对于情节清晰,结局明确的小说,呐满是悬念,没有结局的小说更是令人费解,引人遐想;对于那从头到尾都有音乐的歌曲,那中间突然的弦凝声绝引人深思。
然而那空白处,却蕴含着无尽的美。
若要人生精彩,则需要留白。
色彩繁杂的世界使人们的眼睛迷乱,人生需要留白,给自己的心留下一片空白处,找回那最纯真的自我。
与娇艳似血的玫瑰相比,莲却显得朴素,只有那一抹淡淡的分红。
然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最得隐逸者的青睐。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即使身处官场也能返回自然。
心中留白,便不会被功名利禄染成金黄色,迷失了心智。
在心中留白,给那颗案牍劳形的心得到放松,让那被金钱驱逐的灵魂得到安防,找回那个最纯真的自己。
当今社会,在心中留白是不可缺少的。
多少人在官场中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失了良心?多少人在城市中忙碌奔波,与时间赛跑,最后失去了笑容,行尸走肉般活着。
在心中适当的留白,给那颗因奔波而疲惫的心得到歇息,享受这个世界的宁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找回那个最朴素纯真的自我,而不是继续被金钱腐蚀失去了良心。
在那空白处让自己的心得到歇息,找回那颗最纯朴的心,那颗没有因金钱而畸形的心。
人生需要留白,不仅是为了守住那个纯真的自我,更是要用这留白处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让这留白处点亮别人的世界。
人生的大多数路都是为自己而走,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用一小段路为他人奔走。
人生需要留白,而这留白处则是为他人而留。
在为自己的人生奔波忙碌的同时,在对自己倍加爱惜的同时,我们也要不忘将自己的爱分给别人。
正如那个感动保山城的老书记杨善洲一样,将自己的人生留出一片空白处给亲人,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不需要用浓墨重彩去点染也依旧使人生绚丽,因为那空白处早已被杨善洲染上了虚幻的色彩,蕴含着无尽的美。
人生需要留白,用着留白处去点染别人的世界,将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用这留下的空白处中的大爱去爱人,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即使是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一件不能将空白处染上鲜艳颜色的事,但那留白处依旧蕴含着无尽的美。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归园田居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让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课堂导入师: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范文二一、导入新课1、【激发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作品。
请大家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2、【拓展补充】提到陶渊明,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
法国《世界报》评选全球范围内的“千年英雄”,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诸多领域,选出十二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这和陶渊明有什么关系呢?陶渊明是苏东坡最崇拜的人。
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岛,随身携带的只有陶渊明的诗集。
陶渊明的109首诗,苏东坡一一唱和并汇编成《和陶集》。
平心而论,陶渊明为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并不多——薄薄的一本诗集、一百多首诗和几篇散文。
陶渊明是一个生前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文学家,在他去世数百年之后,苏轼等人为首发现了这座默默无声的文化高峰和它的真正价值。
《归园田居》教学课例评析
《归园田居》教学课例评析摘要:教材编写者忽略了一个对于学生而言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教师在课堂上同样采取了忽略不计的做法,让这样一个棘手又无力解决的问题继续存在。
在《归园田居》教学中,执教教师对该诗文本的讲解处理过于草率,有些深层次信息还是很有必要与学生们分享的,以利于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文通过对《归园田居》的课例评析,给我们一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情感基调小组学习考据深化拓展近期到一线调研,观摩了多校多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其中包括高一年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课。
这节课的前段时间是学生们的配乐朗诵展示,中间是各小组研讨理解诗文,后段是学生们就存疑问题点将解答,教师给各答题小组的表现现场打分,要结合提问小组一方针对回答满意度的赋分意见,少不了讨价还价的环节。
过程中教师确实只是发挥了旁观者的角色作用,对课文内容本身未做出实质性的介入。
有些处理细节值得推敲商榷,陈述如下,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关于情感基调的把握教师请学生单个朗诵诗文,并提供了背景音乐。
首先应老师点名登场展示的一名女生基本功较好,一通慷慨悲歌、铿锵顿挫,在老师的大加赞赏之下,获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后又有几名学生单独朗诵,也照例是获得了喝彩满堂,每一名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给出的点评就是“好”、“也不错”。
这时一名男生举手发言,直言这首诗是诗人退出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作品,已经决定退出的诗人,心态应是和缓悠然的,所以朗诵时也应该以舒心惬意轻松的语气。
此言一出,教师首先回应说面对同一首作品,允许、支持同学之间有不同的理解、领悟和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归园田居》为例浅谈高中语文的留白教学
摘要:“留白”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许多观点和要求,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并且促进了学生的个体思维发展。
关键词:留白;思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9-01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留有想像的空间。
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艺术领域的“留白”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散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均衡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下面将以《归园田居》为例,通过课前备课、讲课、课后总结三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的“留白”教学的方法及其意义。
一、课前备课的“留白”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大多数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细大不捐,将所有的东西都兼收并蓄,每一方面都会
考虑到,希望掌控学生的所有思维,不希望学生的思考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很多人认为这才是一位合格的有学问的老师。
因而,大多数老师的备课本往往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东西,大到与课文有关的考点,小到课文中出现的某个词语,教学目标,作业设计,甚至如何从一题过渡到下一题都缜密思考。
我们等于是在预设讲课情节,牵着学生向前走,即使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也不过就是顺着老师的弦一路向前,这样又怎么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在备课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将每一个知识点全部都罗列出来而是在对课文进行
整体的思考和把握之后在实际的课堂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梳
理结构。
以《归园田居》为例。
在设计问题环节,我们通常会说一个标题是一首诗歌的文眼我们首先就开始讨论诗歌的“归”,进而引申除了四个问题:“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接着分别在诗歌中找出体现这四个问题的诗句,最后再总结全文体现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内容。
这样的亦步亦趋地设置问题的确可以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可以收到完美的效果,但老师却对诗歌进行了过度的解析,老师规定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这不是学生自主的思考。
我们完全需要关注实践中学生的具体表现,
当然,课前留白绝对不是弱化备课,而是灵活地备课。
二、教学过程的“留白”
我们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要在启其思时留白。
孔夫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很重要。
当老师
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有的同学很快就能得出答案,而有的同学需要思考很久。
为了不冷场,有的老师就喋喋不休地从旁提醒,有的老师一看到有几个尖子生举了手就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迫不及待
地让学生回答问题,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尤其是那些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或者是后进生。
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满堂讲,讲满堂,总想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全来达到教学目的,这恰恰忽略和抹杀了学生消化理解的思考。
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
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索,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也要促其辩时留白。
法国有句名言:真理是从各法国有句名言:真理是从各种意见的冲突中得来的。
水尝无华,相荡方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课堂教学中,激烈的辩论最能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讲课时留给学生一些疑点、余味,引而不讲(留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启发学生通过无拘无束的自由辩论,在争鸣中认识未知,深化已知,创造新知。
在教授《归园田居》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许多的问题。
针对句子的理解方面,我们可以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也可以问“诗人讲‘守拙归园田’,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我们要注意在提问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
三、课后评价的“留白”
课后评价的“留白”分为了两个方面:
首先是在课后作业的评价方面,我们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难易有度,简繁有度。
我们不能只给学生设计简单的作业,我们需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需要思考,需要查资料,多看书的作业。
让学生明白,知识不仅仅存在课堂中,知识不仅仅是老师上课讲的那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多看点书,多去了解一些课外知识。
在《归园田居》中,我们就可以提问:“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逐渐地上升的,尤其是后世的文人士大夫对他的评价越来越来高,这种现象怎样产生的。
?”
其次是教师不要以自己的答案来堵塞学生思考的大门,要学会踢足球的方法,通过问题的设计,抛砖引玉,把学生中的问题引出来,然后再把它踢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争抢、辩论、陈述,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磨合各方的观点,弥合各自的分支,碰撞智慧的火花。
教师应该学习苏格拉底的提问艺术,明确自身的“助产婆”的角色定位,对于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不要以简单的对与错来评判,而是要让大家在分析、比较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逐步形成清晰、完整的答案。
在针对最后的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做一些提示。
例如学生可以从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思考。
四、结语
“留白”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我们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
的方法,我们要灵活多样地、因地制宜地使用,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教平.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艺术.2009(04).
[2] 康淑珍,徐金英.浅谈教学组织艺术[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