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引言
实验室中的实验活动,尤其是涉及到生物领域的实验活动,可能会存
在一定的生物危害性。为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进行实验活动前,有必要对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报告就实验活动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二、实验背景
本次实验活动旨在研究细菌的增殖过程,通过培养细菌并观察其生长
情况和形态变化,分析细菌的增殖速率以及环境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三、生物危害评估
根据实验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感染风险:实验活动中使用的细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存在感
染风险。误操作、实验器材的不当处理或细菌暴露可能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
2.毒性物质:实验中所使用的细菌培养基、酶切剂等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误接触或吸入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遗传物质: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包含遗传物质,若遗传物质泄漏或误
操作可能对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以上评估,本次实验活动涉及到的生物危害较为明显,需要采取
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四、防护建议
基于生物危害评估结果,下面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细菌的危害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2.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
目镜,以防止细菌直接接触皮肤、吸入或飞溅进入眼睛和口鼻。
3.实验室应配备安全实验台和生物安全柜,确保实验台面的材质易于
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
1
4
5
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
病原微生物种类: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操作人员:评估操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实验设备:评估实验设备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实验环境:评估实验室环境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实验流程:评估实验流程中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风险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方法
确定生物危害的预防措施
制定生物危害应急预案
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实验质量
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危害
01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02
确保实验人员安全,降低感染风险
03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05
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极高风险:病原微生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04
应对措施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人员安全
定期进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实验室消毒和废弃物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提高实验人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5.
4.
3.
2.
1.
改进建议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汇编)
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实验室是为医院科研工作提供公共科研平台。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临床取材标本(如血液、组织等)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实验室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 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他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他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 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
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需使用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 引言
生物安全是实验室科研和生产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及时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是必要的。本报告旨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提供相关决策支持和改善措施。
2.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位于XX大学XX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及相关实验研究。实验室面积为XXX平方米,设备齐全,实验人员共XX名。
3. 评估目标
本次风险评估将着重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生物材料存储和处理风险;
2.实验室安全设施和操作规范风险;
3.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和意识风险。
4. 生物材料存储和处理风险评估
4.1 存储风险
实验室内存储大量生物材料,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对于不同等级的生物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存储条件。根据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下列评估:
•存储温度:根据相关规范,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应
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储。通过检查实验室内的冰箱和冷
藏柜,发现存储温度基本符合要求,存在一定符合度的风
险。
•标识和分类:生物材料的标识和分类是防止混淆和
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经过观察和检查,生物材料的标识
和分类情况较好,风险较低。
4.2 处理风险
实验室内处理生物材料时,存在潜在的风险。通过对实验
室的操作规范和设备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操作规范:实验室内设置了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
操作手册。但由于实验人员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
马虎性,操作规范的执行并不完全严格,存在一定的风险。
•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内配备了多台生物安全柜。经
检查,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情况良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风险较低。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评估日期:
参与评估人: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工作,样本来源包括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人,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这些生物因子主要来自送检样本本身,可能存在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甲类传染病如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痢疾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淋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疟疾等。
本实验室仅从事病原体检测实验,不进行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增殖实验,因此属于BSL-2级生物安全。生物因
子可能通过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播。
为预防和控制生物危害,本实验室配备了基本防护设备如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同时设有冲淋及洗眼装置。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所有员工进行了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演练。因此,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结论: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实验室运行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和防止生物危害物质泄漏对环境和社会造成损害,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相当必要。
本报告针对XX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对实验室现有设施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其次,根据评估的结果,我们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实验室生物安全可能产生的风险。
在识别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后,我们继续对这些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估计,并分析其危害性和紧急性。最后,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探寻可能的管控措施,为实验室安全提出建议。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结果
1、设备与操作风险: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中,我们首先了解到设备使用并不规范,操作操作存在隐患,虽然设备辅助作用很大,但如果使用不当,
设备也会成为生物安全问题隐患。
建议:
1)进行规范的设备使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了解,并严格按照使用规程操作。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正常运行。
2、实验操作风险:
由于实验操作涉及到许多实验室内的生物危害物质,如果操作
不规范将会引发严重的安全危机,因此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
了解到实验操作规范程度较低,技术操作不当,可能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建议:
1)加强操作规程的制订和培训工作,规范操作流程。
2)提高实验操作技术水平,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 前言
本报告旨在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实验室工
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本评估报告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验室的潜在危险源、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应急准备和应对措
施等。
2. 潜在危险源分析
在实验室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源:
- 潜在的病原体: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
-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和粉尘等。
- 设备和设施: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设施是否存在漏洞或安全
隐患。
3. 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评估
针对潜在危险源,以下是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评估:
- 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是否了解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是否配备了适当的生物安全设施,
如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等。
-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是否建立了明确的生物安全操作
规范,并且是否得到了执行。
4. 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
在出现生物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下是实验室应急准备和
应对措施的评估:
- 应急预案:实验室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
且是否进行了演练和培训。
- 报警与通知机制:实验室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报警和通知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 设备维护和检修:实验室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
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我们得出以下
结论:
- 实验室内存在一定的潜在生物安全危险源,需要进一步加强
管理和控制。
-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执行,但仍存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XXX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2、防控措施:
2.1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2.4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太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
危害评估报告
第1版
生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驻马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
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
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
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4)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8)
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
第七章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
第八章布鲁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8)
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
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
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
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2)
第十三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6)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引言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旨在评估实验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
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将对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评估其危害性,并提供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类
根据国际标准,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可分为四个生物安全级别(BSL):BSL-1、BSL-2、BSL-3和BSL-4。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对应着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和
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下是各级别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分类:
1. BSL-1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无危害的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实验,
如非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
2. BSL-2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微生物的研究和教学实验,
如常见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和疫苗研发。
3. BSL-3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高度危害性的微生物的研究和教学实验,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等。
4. BSL-4级实验室: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极高危害性的微生物的研究和教学实验,如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等。
三、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针对实验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危害评估,主要考虑以下
几个方面:
1.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等途径,评估其对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潜在危害。
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评估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致病性,包括感染途径、潜
伏期、临床症状等,以确定其对实验室人员的危害程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2015年3月,医院生物安全委员
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评估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
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研究掌握。
2、防控措施: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并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同时更换接触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太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防控措施:
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进入缓冲间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同时,加强对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对实验室内的标本和培养物进行正确处理和储存,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和健康监测,确保实验室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评估日期:
参与评估人:
1、生物因子种类:
本实验室从事的是一般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样本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人,样本类型包括血清、全血、尿液、胸腔积液等,在实验室工作中所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2、来源:
本科室所涉及的生物因子来源主要是送检样本本身所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3、传染性:
本科室可能接触到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1) 甲类传染: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可分别引起鼠疫、霍乱等。
2) 乙类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痢疾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淋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疟疾等。可分别引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等
4、致病性:
本科室仅为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柜,不从事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增殖实验,因此本科所涉及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均属于BSL-2级生物安全。
5、传播途径:
本科室生物因子可能致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
6、预防及治疗:
对于本科室所有从事临床试验的人员,均配备了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配备了冲淋及洗眼装置。同时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所有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演练,所有员工均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7、结论:
本科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评估人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