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特征和致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特征和致病机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被中。
它是一种耐药性强、致病力高的病原菌,对于免疫系统弱化或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尤其危险。
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特征和致病机制对于有效预防与治疗相关感染至关重要。
一、生物特征1. 形态特征: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呈杆状,长约2-3微米,宽约0.5微米。
2. 色素产生:铜绿假单胞菌因其产生的溶菌素C、蓝绿色色素(花色素)而得名。
这种色素能赋予菌落或培养基翠绿色。
3. 抗生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常见感染中常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抵抗力,如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
这使得感染治疗变得困难,对于免疫功能较差或慢性疾病患者产生威胁。
4. 生长环境: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尤其是能够在湿度较高的地方长期存在。
这使得其在医院等医疗环境中常被人们发现。
二、致病机制1. 粘附与入侵: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因子来帮助其粘附于宿主的细胞表面,并克服宿主的防御机制。
其外膜上的纤毛、毛细毛和胶囊等结构帮助菌株将菌体粘附在患者组织表面。
同时,它可以利用其外毒素、蛋白酶和氧自由基产生等机制进行细胞内入侵。
2. 毒力产物: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种外毒素来危害宿主细胞。
其中,外毒素A (Exotoxin A)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周期的紊乱,并导致细胞凋亡。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外酶、蛋白酶和硒依赖性外毒素等,也对宿主有害。
3.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常在创伤或导管等局部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可保护菌株免受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攻击,增加菌株的生存能力。
此外,生物膜破裂后脱落的细菌团块可进一步传播感染。
4. 产生超氧化物:铜绿假单胞菌的代谢产物中常含有超氧化物(ROS)。
它们不仅可作为菌株毒力因子,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诱导宿主产生炎症反应。
假单胞菌的风险评估

假单胞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假单胞菌科的1属。
常见于医源性感染,以本属中的1、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最多见和致病力最强,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2.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可见于水和土壤中,都可作为咽部的正常菌群存在,是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毒性较低,其中荧光假单胞菌能在4℃生长,是血制品的常见污染菌。
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出现,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伤口感染、脓肿等多种感染,在慢性肉芽肿和肺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常引起高死亡率和肺功能的全面下降。
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广泛,可引起条件感染,是目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致多种疾病,包括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胆管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和严重的伤口感染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呈杆状或略弯。
菌体大小(0.5~1)×(1.5~4)微米。
具端鞭毛,能运动。
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
大多数菌的适温为30℃。
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58~70%。
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中。
目前已确认有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别采集痰液、分泌物、尿液以及医院环境用品等。
检验方法非发酵菌鉴定较为复杂,应先进行初步分群(属),然后再进行种的鉴定。
初步分群的常用实验为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氧化酶试验、动力观察。
再进一步作生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
四、细菌的防治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经美国FDA通过的假单胞菌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的抗生素分为4组:A组首选药物及常规试验报告的药物为头孢他咤、庆大霉素、美洛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B组与A组平行做药敏试验,但应选择性报告的药为头孢吡肟、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
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
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
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
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HIV感染者很容易在社区获得该菌的感染,而且一旦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可出现晚期HIV感染的体征。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耳,眼,尿路和心脏瓣膜。
感染部位与细菌的入口及病人的易感性有关。
烧伤时,焦痂下区域可成为大量细菌侵犯的场所,进而成为引起菌血症的病灶,而菌血症常是烧伤的致死性并发症。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烧伤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见在其血液中分离出该菌株,临床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败血症,有时出现坏疽性深部脓疱,其特征为直径约1cm的紫黑色病变,中央区溃疡,四周为红斑。
这种病变最常见于腋下和肛门生殖器部位。
该菌还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常见于有过泌尿科操作的病人,尿路梗阻的病人或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热带气候条件下常见的外耳炎流脓是耳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恶性外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常伴有单侧颅神经麻痹,需要肠外给药治疗。
绿脓杆菌眼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角膜溃疡,最多见于外伤之后,但有些病人也可因角膜接触镜片或镜片液体污染而感染。
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检测报告

海华蓝 化学 技术有 限公 司购 入 ) , 酵母 提 取 物 ( 由北 京双旋 微生 物培养 基制 品 厂购 人 ) , 琼脂 ( 由福 建 省
铜 绿假 单胞 菌 主 要 产 生 胞 外 酶 、 内毒 素 、 外 毒素 A 等 十余种 致病 因子 , 其 中外 毒 素 A毒 性 最 强 , 为 重 要 致死 因子 _ 3 J 。铜绿 假 单胞 菌 为 兼性 化 能 自养 代 谢, 对有 机 营 养 要 求 低 , 在 瓶 装 水 中 可 生 长 达 到 1 0 c f u / mL的水 平 J 。为 了解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在 养 殖 场 的分布情 况 , 保 障人 畜健 康 , 特 进行 该项检 测 。
1 . 1 . 1 样 品: ( 1 ) 在某 养 殖 小 区采 集 桶 装 水 、 自来 水、 水道 污水 各 2 5 0 mL 。( 2 ) 接 种 环无 菌 操 作 分别
养琼脂 和 生化鉴定 管 ( 由恒 因生物 公 司购 入 ) 。( 2 )
取 山羊 、 绿壳蛋鸡脓性分泌物于 2 5 0 m L去离子水中
病 防 控 。E—m a i l : 1 0 1 5 0 9 0 2 2 8 @q q . c o n l
金 氏 B选 择培 养基 : 蛋 白胨 2 0 . 0 g , 甘油 1 0 . 0 g , 磷
酸氢 二钾 1 . 5 g , 硫 酸镁 1 . 5 g , 琼脂 1 5 . 0 g , 蒸馏水 ,
气、 水、 土壤 , 动物皮 肤 、 肠 道及 呼吸道 中。该菌 是引 起机 体感染 的主要 病 原 菌之 一 , 对 长 期 大量 使 用 抗 生素 、 大 面积烧 伤 、 机 体 免疫 功 能 低 下者 , 能 引起 皮 肤、 黏膜感 染 、 肺炎 、 脑膜炎、 败 血 症等 ¨ J , 并 且 作 为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工作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
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
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
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
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HIV感染者很容易在社区获得该菌的感染,而且一旦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可出现晚期HIV感染的体征。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耳,眼,尿路和心脏瓣膜。
感染部位与细菌的入口及病人的易感性有关。
烧伤时,焦痂下区域可成为大量细菌侵犯的场所,进而成为引起菌血症的病灶,而菌血症常是烧伤的致死性并发症。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烧伤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见在其血液中分离出该菌株,临床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败血症,有时出现坏疽性深部脓疱,其特征为直径约1cm的紫黑色病变,中央区溃疡,四周为红斑。
这种病变最常见于腋下和肛门生殖器部位。
该菌还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常见于有过泌尿科操作的病人,尿路梗阻的病人或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热带气候条件下常见的外耳炎流脓是耳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恶性外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常伴有单侧颅神经麻痹,需要肠外给药治疗。
绿脓杆菌眼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角膜溃疡,最多见于外伤之后,但有些病人也可因角膜接触镜片或镜片液体污染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分布。
本文将从其生物学特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1.1 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这意味着它在革兰氏染色中显现为粉红色,具有细胞外膜和细胞内膜。
1.2 高度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株,常常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感染性疾病变得困难。
1.3 强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大的致病性,特别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1.4 生长适应力强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适应多种环境,包括不同的温度、pH、盐度和氧气含量,使其能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2. 铜绿假单胞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生物降解能力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石油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
这种生物降解能力使其在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2 生活在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常常存在于水体中,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它的存在可能对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3 影响环境中的其他生物铜绿假单胞菌可与其他生物竞争资源,并分泌抗生素和外毒素来保护其生存空间。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共生或寄生方式对宿主产生影响。
2.4 形成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粘附于生物和非生物表面上的生物膜。
这些生物膜能够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在结构上提供附着和稳定性。
2.5 潜在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人类和动物存在潜在的致病性。
其在医院环境中的存在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威胁。
3. 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挑战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以及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使得应对其成为一项紧迫的挑战。
铜绿假单胞菌在水质中的分布和生存能力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水质中的分布和生存能力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水体中,并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水质中的分布和生存能力对于预防与控制其感染至关重要。
分布情况:铜绿假单胞菌在水体中的分布通常取决于水源的污染程度和环境的氧含量。
在自然水体中,如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铜绿假单胞菌可富集在水中的沉积物、底泥和河床等地方。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废水排放和水源受到污染等途径进入自来水和饮用水中。
生存能力: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在一系列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以下是铜绿假单胞菌在水质中的生存能力的相关因素:1. 温度:铜绿假单胞菌能在不同的温度下生存,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25-42摄氏度,但其在较低温度下(4摄氏度以下)也能存活并维持生物活性。
2. pH值:铜绿假单胞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在7.0-8.0的中性条件下活动最活跃。
然而,在不同的水体中,其生存和繁殖的pH范围可能有所变化。
3. 溶解氧:铜绿假单胞菌对溶解氧要求较高,它能通过产生黏多糖黏附在底泥、沉积物等附着面上,来保护自己免受低氧环境的伤害。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具备耐受高氯浓度和氯化物的能力。
4. 营养物质:铜绿假单胞菌是营养性生物,它需要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和繁殖。
在水体中,有机物质的浓度和种类与菌落生长和富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生存能力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感染:1.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和水体进行监测和检测,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和富集程度,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2. 水处理技术:在自来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杀菌方法和工艺,如过滤、消毒等,以有效去除和杀灭水中的菌落。
3. 卫生管理:加强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和养殖场等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611 . 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6-0611-05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聂亚红 田可港 孙玉娟 牟晓峰*
(青岛市中心医院,青岛大学,青岛 266042)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8—2019年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探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PA占铜假绿单胞菌的21.34%(150/703)。铜绿假 单胞菌和CRPA主要分离自痰标本(61.02%和60.67%),分布于ICU病区(47.82%和5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 较高,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和98.44%。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ICU 的OR值分别为14.470、12.677、9.216和6.381,P值均<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ICU病区,耐药情 况较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及ICU是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不合理应 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难 题。在我国不同地区用药不同,细菌耐药性亦存在 较大差异[1-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新型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强已成为治疗严 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以亚胺培南/美 罗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日益增多[3-4],导致临床 抗感染失败,患者感染死亡率增多,给临床治疗带 来巨大挑战。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报告第二版文件编号:XXX-XXX-PG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医院XXX科目录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
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
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μm×~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
严格好氧,在20~30℃ 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
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操作要求: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5.1.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
5.1.4 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使用过的一次性针、注射器、玻片、加样枪头等放入加有一定浓度的84 消毒液锐器盒中浸泡消毒。
5.1.5 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夹子或镊子,放入加有一定浓度的84 消毒液锐器盒中浸泡消毒。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治疗:先锋霉素,,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序号
病原菌名称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
致病性
传播
途径
稳定性
病原微生物的宿主
暴露后的潜在后果
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1
霍乱弧菌
第二类
二
条件致病菌
粪口
环境 中可存在3周
人
可从无症状到致死性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环境 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胃肠外糖肽和亚胺培南至少3周,然后口服利副平加大环内脂类或四环素类
24
马隐秘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伤口
人
儿童咽炎,伤口及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
25
艰难梭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食物中毒、院内感染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14
铜绿假单胞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抵抗力强
人
局部化脓性炎症,心内膜炎,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5
其他非发酵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抵抗力强
人
局部化脓性炎症,心内膜炎,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人和温血动物的患病组织
免疫抑制患者出现的弥散性结节状皮肤病.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概述依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三.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实验活动的类型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实验活动风险识别1.操作风险1.1气溶胶产生风险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等情况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
二级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

环境中稳定存在
使虚弱者感染(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败血症,腹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头孢类,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需要做药敏)
19
葡萄球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血液、粪口、伤口、泌尿
抵抗力较强
人
化脓性炎症,败血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根据药敏选择)
22
肠球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泌尿道感染,腹腔和盆腔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23
马红球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伤口、血液
环境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5
其他非发酵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抵抗力强
人
局部化脓性炎症,心内膜炎,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6
鲁氏不动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环境中稳定存在
人
使虚弱者感染(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败血症,腹膜炎等)
治疗: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13
假单胞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抗病毒治疗。
48
柯萨齐病毒
第三类
二
可致病
粪口
对热敏感,低温可长期存在
人和动物
手足口病,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肌痛,结膜炎,与扩张性心肌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有病因学联系。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疫苗。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序号
病原菌名称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
致病性
传播
途径
稳定性
病原微生物的宿主
暴露后的潜在后果
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大肠埃希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呼吸、血液、泌尿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人
腹泻,肠外化脓性炎症,败血症,脑膜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治疗:青霉素类,头孢类,甲硝唑,亚胺培南。
38
厌氧消化链球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厌氧条件下稳定
人
各种头颈部感染,妇科感染,腹腔感染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
其他厌氧菌
第三类
三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厌氧条件下稳定
人
各种头颈部感染,妇科感染,腹腔感染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硝基咪唑类,部分头孢类,碳青霉烯类。
致病菌
肠道、粪口
环境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人
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须做药敏)。
铜绿假单胞菌解析

发酵型
氧化型
产碱型
分离培养
• 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对有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采自环境 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麦 康凯琼脂培养基(MAC);对无正 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 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或血琼 脂培养基。
•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 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 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 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 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 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 光泽;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 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 而在培养基底部细菌的生长不良。
绿或灰绿 有溶血环 • MACc平:微小无光泽半透明 48h后菌落 呈棕色
鉴定
• 初步鉴定 菌体形态 菌落特征 产色素 气味 氧化酶 • 最终鉴定 非发酵菌生化鉴定系统 API-NE试条
• 细菌耐药机制
–外膜通透性降低 –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主动外排系统将抗生素泵出胞外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膜孔蛋白突变 –生物膜屏障作用
• 绿脓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培养基成分:
• • • • •
胆盐乳糖培养基(BL)
胨 20. 0g 磷酸二氢钾 1.3g 乳糖 5. 0g 牛胆盐 2.0g 氯化钠 5.0g (或去氧胆酸钠) (0.5g) 磷酸氢二钾 4. 0g 水 1000ml 除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 解,调节P H值使灭菌后为7 . 4 ± 0 . 2,煮沸,滤清,加入 乳糖、牛胆盐或去氧胆酸钠,分装,灭菌。
培养基成分:
PDP斜面,是否有色素,有, 用氯仿3-5ml萃取,用无菌 玻璃棒搅碎培养基、混匀, 色素完全在氯仿层。吸管 把氯仿层移到另一试管, 加入盐酸1M1ml,静置后, 盐酸出现粉红为阳性,无 粉红为阴性,阴性斜面培 养1-2天再重新做一遍。如 果仍是阴性。做下一步试 验。 绿脓菌素从有机相转到酸性 水相中会由蓝绿色变为粉 红色。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的检测方法及它的后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的检测方法及它的后果分析在医院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它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和人体等多种环境中,特别是在医疗设施和医院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非常易于传播和繁殖。
因此,开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后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实验室技术可供选择。
其中,首要的方法是传统的细菌培养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将采集到的样本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上进行培养,然后观察是否出现铜绿色的菌落形成。
此外,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定量PCR。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定基因序列来确定其存在与否。
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菌落进行鉴定和分析。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散播的重要后果。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能够引起众多感染,尤其是对免疫功能较弱的患者,如长期住院的老年人和重症患者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这使得治疗感染变得复杂和困难,有效抗菌药物的选择变得极为有限。
再者,它还可能在医疗设施管道、水龙头、洗手台等地方形成生物被膜,给设备和环境带来难以清除的感染源。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的后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散播。
首先,建立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规范流程,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如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
其次,严格执行医院的水质管理,确保水源的安全、干燥和通风的医疗环境。
此外,实施有效的感染监测,定期对医院内不同区域、设备和患者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
最后,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患者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的检测方法和其后果分析对于确保医院环境安全和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最新]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0c14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7.png)
菌种报告—铜绿假单胞菌一、铜绿假单胞菌简介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属假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能运动。
②、本菌为专性需氧菌,代时35min,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
用营养肉汤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二、使用注意事项①、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铜绿假单胞菌属于三类,BSL-2。
②、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疮、脓肿、化脓性中耳炎等。
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导致血行散播,而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烧伤后感染了铜绿色假单胞菌可造成死亡。
③、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在阳性室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121℃,30min湿热蒸汽灭菌。
实验结束后,用0.1%的新洁尔灭擦拭台面,照紫外消毒。
菌种保存方案—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1、实验材料:器具:-80℃冰箱,2~8℃冰箱,试管,电动助吸器,锥形瓶,恒温培养摇床,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冷冻管,振荡器,棉塞试剂:冻干菌种,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无菌甘油,生理盐水,营养琼脂平板2、实验步骤:2.1 菌种复苏和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2.1.1 将干菌种(0代)按上述步骤转移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苏(第1代),35℃摇床恒温培养18小时。
2.1.2 取上述18小时后培养物1ml,接种到装有100ml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复壮(第2代),35℃恒温摇床培养18小时。
2.2 稀释倍数探索2.2.1 取1ml新鲜培养物加入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得10-1管,依次稀释至10-9。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完整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
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
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
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生物风险评估依据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风险评估要素1)病原微生物特征;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3)实验活动人员;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铜绿假单胞菌方法学验证报告

GB 8538—2016铜绿假单胞菌方法学验证报告一、验证目的验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法GB 8538-2016》-铜绿假单胞菌检验在本实验室的适用性。
二、验证方法样品采样方案依据GB4789.1-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的要求进行,本实验样品取三个不同品牌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典型样品进行实验,严格按照GB8538-2016进行。
除上述实验程序外,为保证本次验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次实验添加阳性对照组,对照组由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接种培养而成,与样品实验程序同时进行。
三、验证设备和试剂1.冰箱:SC-322 青岛海尔电器2.生化培养箱:SPX-150B-Z 上海博迅实业3.电位pH计:PHS-3C+(精确度0.01)成都世纪方舟科技有限公司4.恒温振荡器:SHA-A 江苏金坛环宇科学仪器厂5.菌落计数仪:Scan-500 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天平:JE-502 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7.六联不锈钢过滤器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8.三用紫外分析仪:ZF-2 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培养基和试剂:1.假单胞菌琼脂基础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金氏B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营养琼脂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氧化酶试剂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乙酰胺肉汤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三氯甲烷国药集团有限公司8.纳氏试剂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验证环境1.依据《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定期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灭菌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并记录;2.依据《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定期对对无菌室、生物安全柜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并记录;3.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27405-2008》定期对对无菌室及生物安全柜进行沉降菌检测并记录;4.无菌室检验:详见《XXXX》;五、验证步骤1.操作步骤1. 1水样过滤在100级的洁净工作台进行过滤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假单胞菌普遍存在,而在潮湿环境尤甚。
铜绿假单胞菌是存在于人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假单胞菌,它偶尔可在腋下和肛门生殖道周围的正常皮肤,但除非给服抗生素,在粪中甚为罕见。
该菌通常伴随毒力较强的细菌存在于病灶中,但偶尔也可单独引起暴露于外部的组织感染.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医院内。
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通过医护人员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重要的医院内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很多感染发生在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住院病人,它是重症监护室感染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换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常见原因。
除医院内获得感染外,HIV感染者很容易在社区获得该菌的感染,而且一旦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可出现晚期HIV感染的体征。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发生于很多解剖部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耳,眼,尿路和心脏瓣膜。
感染部位与细菌的入口及病人的易感性有关。
烧伤时,焦痂下区域可成为大量细菌侵犯的场所,进而成为引起菌血症的病灶,而菌血症常是烧伤的致死性并发症。
本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
在住院病人中,若口咽部有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同繁殖,则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间歇性正压呼吸可引起肺部感染。
囊性纤维病的后期铜绿假单胞菌性支气管炎常见,分离得到的菌株有粘液状菌落的形态学特征。
烧伤伴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常见在其血液中分离出该菌株,临床表现为革兰氏阴性败血症,有时出现坏疽性深部脓疱,其特征为直径约1cm的紫黑色病变,中央区溃疡,四周为红斑。
这种病变最常见于腋下和肛门生殖器部位。
该菌还是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特别常见于有过泌尿科操作的病人,尿路梗阻的病人或接受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热带气候条件下常见的外耳炎流脓是耳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更为严重的恶性外耳炎,表现为严重耳痛常伴有单侧颅神经麻痹,需要肠外给药治疗。
绿脓杆菌眼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角膜溃疡,最多见于外伤之后,但有些病人也可因角膜接触镜片或镜片液体污染而感染。
引流的窦道,特别在足部外伤或深部穿刺伤后,可发现该菌菌。
引流物常有汗味和果味.这种穿刺伤有很多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性蜂窝织炎和骨髓炎,为此除抗生素外,还要早期外科扩创。
罕见情况下该菌可引起心内膜炎,通常发生于心脏直视手术所装的人工瓣膜或静脉吸毒者的自然瓣膜上。
右侧心内膜炎用内科治疗,但为根治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的感染,通常必须将感染的瓣膜切除。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一根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本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35℃,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需氧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
在血平板上会溶血。
该菌含有O抗原(菌体抗原)以及H抗原(鞭毛抗原)。
O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标本、脓汁、穿刺液等。
还包括来自医院环境中的各种标本如水、空气、物体表面采样等。
2.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的一端有一根鞭毛。
3.分离培养对有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或采自环境中的标本应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如MAC;
对无正常菌群存在的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可接种普通或血琼脂培养基。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以见到扁平、湿润的菌落,该菌所产生的带荧光的水溶性青脓素与绿脓素相结合将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时可以见到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如果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则呈浑浊状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底部细菌的生长不良。
4.生长实验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
5.生化鉴定该菌能氧化分解葡萄糖但不分解甘露醇、麦芽糖和蔗糖。
不产生吲哚、常不液化明胶、可分解尿素,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氧气。
6.分型
(1)噬菌体分型所应用的噬菌体现有24株,分型率达90%。
(2)血清学分型利用O抗原进行分型,目前可分20个血清型。
(3)质粒指纹图分析:此项技术是对同种细菌的不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根据细菌携带质粒的情况进行分析。
三、细菌的防治
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同时提高医院内的消毒水平以及症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能够切实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水平。
在治疗方面,若感染位于外表而且局限,可用1%醋酸冲洗或局部应用多粘菌素B或多粘菌素E,即可奏效。
坏死组织必须扩清,而脓肿则必须引流。
若需肠外给药治疗,用妥布霉素或庆大霉素5mg/(kg.d)分剂给予,可治愈大多数铜绿假单胞菌性尿路感染。
根据临床反应,可将剂量减少到3mg/(kg.d)以尽量减少副作用。
肾功能不全者的剂量必须减少。
对酶介导耐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应该用丁胺卡那霉素.很多专家主张治疗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用氨基糖苷类再加一种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几种青霉素,包括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和阿洛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
其他有良效的药还有头孢他定,头孢平,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匹宁和环丙沙星。
替卡西林最为常用,其剂量为16~20g/d,静脉注射。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平,头孢他定,美罗匹宁和亚胺培南体外试验对某些耐替卡西林菌株有效。
对全身性感染或粒细胞缺乏的病人,应该用一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氨基糖苷与一种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合用。
对嗜中性白细胞减少并且肾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的病人,可用非氨基糖苷类联合疗法,例如双重β-内酰胺或β-内酰胺加一种氟喹诺酮,也是安全的。
尿路感染常可用羧茚苄青霉素或环丙沙星或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但氟喹诺酮类不应该用于儿童,因为该药对软骨有不良作用。
两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合用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菌株的机会明显减少。
四、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铜绿假单胞菌属于三类,BSL-2。
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
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
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
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
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
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
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
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
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
(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
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
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
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
脱掉手套后,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