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整理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题。
讲授新课一、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提出问题:(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4)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播放视频《统计天气信息》1.分析云量信息问题:(1)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2)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统计数据可能表明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用这些数据可以形成一个陈述,如: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2.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问题: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学生整理天气日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
观看视频学生填写云量信息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理方法,使学生们在整理天气日历的时候有规可循。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知道该如何整理统计天气信息,并做出分析判断。
分析云量的信息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3.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我们平时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气温信息,都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
在我们分析气温记录时,可以计算出平均气温。
如果是一个月的气温记录,可以计算出每周的平均气温,这样更容易发现气温的变化及趋势。
4.分析降雨量的变化分析降雨量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二、交流研讨1.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学生填写风的统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气温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分析降雨量柱状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分析气温的变化分析降雨量的变化描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要从多方面综合进行描述。
中国天气网_城市代码_整理版
101090601=廊坊
101090701=沧州
101090801=衡水
101090901=邢台
101091001=邯郸
101091101=秦皇岛
101091106=北戴河
101100101=太原
101100201=大同
101100301=阳泉
101100401=晋中
101190501=南通
101190601=扬州
101190701=盐城
101190801=徐州
101190901=淮安
101191001=连云港
101191101=常州
101191201=泰州
101191301=宿迁
101200101=武汉
101200201=襄樊
101200301=鄂州
101050801=伊春
101050901=大庆
101051002=七台河
101051101=鸡西
101051201=鹤岗
101051301=双鸭山
101060101=长春
101060201=吉林
101060301=延吉
101060401=四平
101060501=通化
101060601=白城
101221201=淮北
101221301=铜陵
101221401=宣城
101221501=六安
101221601=巢湖
101221701=池州
101230101=福州
101230201=厦门
101230301=宁德
101230401=莆田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大自然的规律。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用以标志季节的变迁和农事的安排。
这二十四个节气分布在一年的整个时期,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进行整理,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也是年度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新的希望和生机。
雨水:雨水是指冬天的雪和冰开始消融,天气转暖,降水增多。
雨水也是农田开始收尾的时候,准备春耕的时刻。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天气逐渐转暖,春雷开始响起,农业生产进入繁忙的时期。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的长度相等,也是春天正式到来的节气。
春分后,阳光更加充足,气温逐渐上升,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清明:清明是根据阳历计算的日期,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有着重要的纪念和祭祀意义。
谷雨: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意味着河湖的蓄水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进入了播种的好时机。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的正式开始。
立夏后,气温逐渐上升,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五谷开始结实,蚕丝也开始采摘,意味着丰收的前夜已经到来。
芒种:芒种是中国农历中的五月节气,此时麦类作物开始成熟,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刻,意味着夏季进入到了高温期。
同时,夏至也标志着一年过去一半的时间。
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表示气温逐渐升高,进入到酷暑的时期。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大暑后,空气开始湿热,旱情将逐渐加重。
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暑气渐渐消退,早晚温度开始逐渐降低。
立秋后,进入到了秋天的季节。
处暑: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
白露:白露是中国农历九月的节气,此时天气渐渐凉爽,晨间的草地和叶片上会有一层露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归纳:
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
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
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
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范例】
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二、了解气候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
方四季分明、
有的地方四季
如春,有的地
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气候和天气的概
念不同,气候是
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课件)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1.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 2.能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3.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
课前准备
云量
风力风向 气温
降雨量
认识天气、了解天 气变化的规律。
如何整理、分析天气日历呢?
竺可桢(1890—1974),中国 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 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气温的统计和分析
气温柱状图
12月1日——12月27日
气温的情况统计
12月1日——12月27日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12月13日 24℃
12月14日 13℃
总结:气温较低,整 体变化较小。
降雨量柱状图
降雨量柱状图
12月1日——12月27日
降雨量的统计和分析
降雨量柱状图
12月1日——12月27日
降雨量的情况统计
课外拓展
二十四节气有什么秘密?它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吧。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答疑)
为什么要在同一时间、同 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呢?
A 1.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可能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B.尽可能在每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天气 风 云量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降雨量
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 2022年12月
刮风天数3整1天月微刮风风天数31天 刮风天数31天
晴1天 云量多 晴0天
晴0天
27°C
23°C
24°C
气温低
7°C
11°C
小学三年级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3.水结冰了【教材简析】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中国气象年鉴
中国气象年鉴
中国气象年鉴记录了中国各地气象情况的年度概况,是一本备受关注的气象精华。
本鉴中的文字材料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系统性整理和科学分析,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气象情况。
中国气象年鉴在报道中国气象年度发展情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含数据丰富、叙述精准。
它被中央气象台和各地气象台确定为主要综合参考,是各级气象人员和社会各界掌握气象情况、分析气象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精度的有用工具。
从本年度的气象年鉴可以看出,中国各地气温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冬季最低温度略有回升。
虽然今年之后的温度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整体上来看温度环境良好,并未出现出现明显的极端气候现象。
据预测,未来的气候环境将保持温和,适宜一年四季的生活,有利于人类健康。
从气象年鉴上可以看出,今年暴雨减弱了,但过去几年风暴活动增多,由于天气系统趋于不稳定,持续时间和强度也增强,对生活、交通、工业和农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影响。
气象部门正在努力开发更多的气象预报技术,以便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天气,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年鉴还记录了本年度中国气象灾害的情况,其中包括洪水、暴雨、积雪、台风和冰雹等等。
从本年度气象年鉴来看,对洪水、暴雨、积雪、台风和冰雹等灾害的影响有所减轻,但也有一些
灾害开始出现,如龙卷风,对中国西南等地造成一定的灾害,如建筑物、人口等的损失。
中国气象年鉴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年度的气象情况,其结论指出,未来几年的气候环境将维持稳定,气温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灾害仍然会不定期出现。
总之,中国气象年鉴记录了中国各地气象情况的年度概况,是一本备受关注的气象精华,对于人们掌握气象状况、分析气象变化规律及提高预测精度都有重要意义。
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整理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推举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很受人们的宠爱。
高温是用于气象推断的,指为较高的温度。
中国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下面是我进行整理的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欢迎查阅。
高温天气形成的最主要缘由是什么,高温形成的详细方式℃太阳辐射。
到了夏季,太阳直射点渐渐从南向北移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
在此过程中,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渐渐增大、日照时间不断变长,接收到的太阳热量渐渐增多,气温也随之上升。
这是形成高温天气的基本缘由。
℃大气环流。
一方面,特定的环流形势易形成高温天气。
比较典型的就是有着“高温使者”称号的副热带高压。
盛夏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掌握着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剧烈,同时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耀,地面辐射增温显著,易形成高温酷暑天气。
此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特别对高温天气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比如若副高的位置、强度等发生特别就会引起高温天气的变化。
℃地理因素。
一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也影响着气温的凹凸。
比如中国“历史”上曾消失过的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它们都属于盆地式地形,易蓄热,不易散热,有助于高温天气的形成。
又如因海拔高,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就未消失过高温天气等。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自然波动的影响,近130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始终处于增长趋势。
过去的几十年,每一个十年的温度都比前一个显著暖和。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极端高温大事也越来越频繁。
℃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围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有所变化,导致城市的温度比四周要显著偏高。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对高温天气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立冬后多久开始很冷整理
立冬后多久开始很冷整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立冬标志着气候由秋转入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
那么立冬后多久开始很冷呢?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气候情况因地域而异,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有所不同。
然而,一般来说,立冬后的几周或是一个月内,温度逐渐下降,寒冷感逐渐增强。
立冬后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出现的概率也较高。
冷空气南下,带来大风、低温和降雪等天气现象,使得气温骤降。
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往往立冬后不久就开始迎来寒冷的天气。
然而,立冬后的寒冷并不意味着立刻到来的极端低温。
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亚热带地区,立冬后的冷空气影响相对较弱,气温较为温和。
因此,"很冷"这个词语的定义因地域而异。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和西北地区,立冬后不久就会迎来寒潮,气温骤降,大风呼啸,沙尘暴频发。
这段时间内,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穿厚衣物,并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寒准备。
而在南方地区,立冬后的气温虽然也会下降,但相对温和。
很多地方的气温仍然维持在较为宜人的水平,冷空气影响较小。
此时人们可以适度增减衣物,注意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立冬后的气温下降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降低的过程。
因此,人们需要有耐心等待气温逐渐降低至较为寒冷的水平。
此外,在冬季到来之前,人们还应该注意加强体质锻炼,提升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运动、多吃温热食物等方式增强体温调节功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总体而言,立冬后的寒冷天气与地理位置、季节、冷空气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立冬后很快就会迎来寒潮和严寒天气;而对于南方地区,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仍然较为温和。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防寒准备,做好对寒冷天气的应对措施。
科学三年级上册3.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课件)49
相同点
天气和气候都与我们 每天的生活有关,都 是用来描述大气运动 状况的词语。
不同点
天气是指某地区某一时刻各种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情况。 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具有多变性。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殊年份偶然出现的天气状 况的综合。 气候是长期的。气候则比较稳定。
科学探索
观 看 视 频
统计天气信息
科学探索
1.分析云量信息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科学探索
2.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
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 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
科学探索
3.分析气温的变化
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 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科学科教版 三年级上
新课聚焦
展示我们的天气日历
新课聚焦
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段时间的天气信息,该从 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气温 云量
整理天 气日历
风 降雨量
科学探索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 (4)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交流研讨
研讨二: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风的变化。 风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有风的天气下,我们在室外进行 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就会受到很明显的影响。风更大一些,我们 就会感到走路很困难,高楼上的一些悬挂物(如广告牌等)可能会坠下,砸 伤路人。另外,台风每年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 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知识点整理气候与天气的概念- 气候指的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
-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气候状况,通常以一天或几天为单位。
影响气候的因素1. 纬度: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候越热,越靠近极地的地方气候越寒冷。
2. 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气候稳定,而靠近大陆的地方气候变化较大。
3. 海洋暖流与寒流:暖流能使附近地区气候变暖,寒流则使气候变冷。
4. 高度: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气候变冷。
5. 地形:山脉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降水集中在山脉一侧。
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大气能吸收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保持温暖。
3. 气候带:地球上存在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气候带。
天气现象1. 风: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形成的运动。
2. 降水:指天空中的水蒸气变成雨、雪、雾、露等形式的过程。
3. 云: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形成的悬浮物。
4. 暴风、雷雨和龙卷风:强烈的气象现象,往往伴有强风、降水和雷电发生。
中国的气候特点1. 北方:冷、干。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
2. 南方:温暖、湿润。
气温适中,降水充沛。
3. 西北地区:干旱、寒冷。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降水非常少。
4.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
气温低,降水较少。
以上是关于初中地理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知识点整理。
详细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与教材标准解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手册》。
中国天气网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天气网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天气网是一个致力于提供专业准确的中国天气信息的门户网站,下辖全国各地的专业气象站点拥有有关天气数据库和服务,以及在线实况及预报服务。
一、功能简介:1、实时天气:收集全国每小时、每天的实况天气数据,并展示在各省市区精准实时的天气状况。
2、预报天气:提供当天,次日和未来1至15天的天气预测数据,精准预测各省市、县的未来天气趋势。
3、气候数据:收集全国各地的历史气候数据,提供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等关键气候数据。
4、天气警报:24小时及时发布最新的天气警报,收录全国所有边境区域以及紧要关头的洪水爆发战胜等天气预警信息。
二、特色功能:1、生活指数:指出各种生活及出行建议,如最佳户外活动时间、晨练效果、防紫外线时间等。
2、灾害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包括洪水警报、雷电空袭警报等,提前给民众发出警告,降低人们受灾风险。
3、景观气候:提供定制化景观气候服务,针对客户指定地点,提供当天气候状况,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等。
4、记录气象:提供气象记录服务,更贴近日常气象,以及全国各地历史极端天气记录,辅助气象监测研究。
三、服务范围:1、实时天气:遍及全国1000多个城市的实时天气,同时提供世界各大城市的实时天气查询服务。
2、预报天气:预报下一日全国及各省市区未来15天的天气温降趋势,以及预报全球各国未来30天天气趋势。
3、气候数据:全国80个首都城市及100多个重要城市的历史气候数据查询服务,以及全世界气候变化监测数据查询服务。
4、天气警报:24小时及时发布和整理全国边境区域以及洪涝空袭警报等紧急天气警报,让民众收到最新的及时性警报信息。
四、服务特色:1、数据极具信誉:中国天气网不仅拥有专业的气象团队,还拥有覆盖全国的实况气象站及气象观测网络,使得中国天气网拥有权威极具信誉的气象数据服务。
2、信息及时性强:中国天气网通过专业的调度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确保大家能及时接收最新天气实况数据。
霜降的历史渊源及气候特征整理
霜降的历史渊源及气候特征整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在中国气象学中,霜降标志着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冷空气活动的增强,且有露水在地面上结露形成霜的现象。
霜降的来临标志着秋季即将过去,冬季即将到来。
历史渊源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天文历法的产物。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自秋季到霜降前夜,诸侯国要上朝朝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提到:“霜降者,阴气下降至地,为霜。
”这些记载表明,在古代中国,人们早就认识到霜降节气的到来,以及它带来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霜降时节,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处于初冬,气温持续下降,天空逐渐转晴,并伴有干燥的北风。
以下是霜降的主要气候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是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下降的时期。
在北方地区,霜降后的大部分日子,气温往往在0℃以下,霜冻现象较常见。
南方地区虽然温度相对较高,但也会出现明显的降温。
2. 天空晴朗:在霜降之后,一般会迎来晴朗干燥的天气,少有阴雨天气。
这是由于冷空气的影响,使得云层稀少,阳光照射强烈,气温较低但干燥。
3. 北风疾吹:霜降时节,北风逐渐加强,成为主要风向。
北方地区的风力增大,时常出现寒潮天气,而南方地区则以偏北风为主,带来寒意。
4. 大气湿度下降:随着霜降的临近,大气中的湿度逐渐减少,空气干燥。
这也是为什么露水结霜的原因。
5. 植物凋零:霜降时节,大部分植物开始凋零。
草木逐渐枯黄,叶片变干,植物停止了生长,进入休眠状态。
6. 农事活动:霜降时节,是农民们进行收获和储存农作物的重要时期。
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及农作物的防霜措施。
结语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的开始。
通过了解霜降的历史渊源和气候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个时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和生活起居。
同时,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霜降节气的特点也可能会有所变化,人们需要持续关注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整理
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整理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推举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推举大家翻阅扫瞄。
高温是用于气象推断的,指为较高的温度。
中国气象学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下面是我进行整理的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欢迎查阅。
高温天气应对的方法有哪些1、户外活动避开最高温时段依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的最高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外出时实行必要的防晒措施,尽量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等面料衣服。
2、充分睡眠充分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留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但需留意,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削减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适而更加困倦。
3、适当补充淡盐(糖)水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由于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准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4、饮食清淡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但要留意,高温环境下人体更需要摄取足够热量,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可多吃水果蔬菜。
不宜过度吃冷饮。
5、忌受热后“快速冷却”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爱开足空调、电扇或马上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快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特殊需要留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高温天作业平安值得留意的方法1、合理支配作息时间,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快的时间抓紧施工。
2、夏季高温露天作业应严格按要求佩戴好平安帽。
3、从业人员要学习夏季平安施工学问,把握相关预防及防护技能。
4、在封闭(半封闭)空间内的高温作业场所,要实行恰当措施,搞好通风和降温,避开中暑。
立冬的传统习俗及气候特点整理
立冬的传统习俗及气候特点整理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225°时即为立冬。
这一天标志着秋季结束,冬季正式开始。
立冬这一重要的节气不仅包含着独特的气候特点,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对立冬的传统习俗以及气候特点进行整理。
一、传统习俗立冬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例子:1. 冬令进补:立冬之际,天气逐渐寒冷,人们普遍认为此时是进补的好时机。
根据中医理论,立冬是人体阳气逐渐收敛的时期,因此进补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寒冷季节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冬令进补的食材包括桂圆、核桃、生姜、韭菜等。
2. 立冬食梨: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吃梨的习俗。
梨有清热润肺的作用,正好适合寒冷季节进补时的需求。
因此,立冬之日,家人朋友常会一起吃梨,象征着团圆与健康。
3. 壶觞相庆:在一些地方,立冬被视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壶觞相庆,即举办聚餐,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各种美食,增加亲情友情。
4. 祭祀祖先:传统的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立冬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家人会在此时举行祭祀活动,烧香祈福,祈求祖先保佑家族的平安与发展。
二、气候特点立冬的气候特点与冬季的到来密切相关,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温差增大: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尤其是北方地区,早晚温度差异明显,白天阳光暖和,夜晚则变得格外寒冷。
2. 干燥寒冷: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变得干燥。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冬季干燥的气候会给人们带来不适,容易引发皮肤干燥、喉咙干痛等问题。
3. 多雨雪天气:立冬过后,随着气温的下降,降水量逐渐增加。
在南方地区,出现频繁的阴雨天气;而在北方地区,可以期待到大雪的降临。
4. 天空湛蓝:尽管立冬后天气寒冷,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天空变得湛蓝明朗。
由于气温的下降,大气中湿度减少,云量较少,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片湛蓝的美景。
霜降的历史渊源及气候特征整理
霜降的历史渊源及气候特征整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落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凉,冷空气开始南下,露水凝结成霜,寒冷的气候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将对霜降的历史渊源和气候特征进行整理。
一、霜降的历史渊源霜降这个节气在中国历史上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秦汉时期的《周礼》中,已有对霜降的明确记载。
古代农业社会对于天文的观察和节气的划分非常重视,霜降作为秋季的重要节气之一,被广泛关注和祭祀。
霜降的名称源自自然现象,意指天气寒冷到一定程度,地面上的植物叶子上结满霜。
这个时期正好是秋季收获的尾声,人们可以通过霜降的到来来判断农作物的成熟度并进行收割。
因此,在古代社会,霜降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农事时间节点。
二、霜降的气候特征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意渐浓、寒意逐渐加重的时期。
具体气候特征如下:1. 温度骤降:霜降时,冷空气开始南下,温度急剧下降。
特别是夜间,气温会骤降,有时会出现霜冻。
2. 天空晴朗:霜降时,由于空气逐渐干燥,天空晴朗的天气比较多见。
白天阳光照射时间较长,但由于温度下降,天空质量也较好,使得晴朗的天空更加明亮。
3. 露水结霜:由于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凝结成露水,晚间在草木叶片上结成霜。
这也是霜降名称的由来之一。
4. 气温日差大:霜降时,由于清晨和晚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导致气温的日较差较大。
人们需要适时增减衣物以应对这种急剧变化。
5. 季风减弱:霜降是季风逐渐结束的节气,此时南海东南季风衰退,北方大陆冷空气活动频繁,大气环流结构发生变化。
气候开始从夏季的多雨转变为干燥和稳定。
三、霜降的生活习俗霜降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除了具有气候上的特征,还有一系列与生活习俗相关的传统活动。
1. 秋日登高:霜降时,气候凉爽宜人,人们经常在这个时候外出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锻炼身体。
2. 秋霜祭祀:在古代,霜降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时期。
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中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和平安。
夏至是几月几日整理
夏至是几月几日整理夏至,又称“夏节”或“长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也是农历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一般出现在公历的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标志着阳光直射南回开始,天气日趋炎热,是全年之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往往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整理活动,以迎接夏天的到来。
一、整理房屋清洁夏至到来之际,正值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加,各种细菌和虫类活动频繁。
因此,整理房屋清洁成为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之一。
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彻底打扫,将家中长时间积累的灰尘、杂物彻底清理干净,换上新的清洁用品,保持室内的整洁与干净,为夏季的到来做好准备。
二、整理衣物和衣橱夏至前后,气温逐渐上升,人们开始穿上轻薄透气的夏季服装。
这个时候,可以将冬季衣物进行整理,将厚重的毛衣、大衣等收纳到衣柜或者储物袋中,以便节省空间和保护衣物。
同时,也可以检查一下夏季服装的状况,如有破损、污渍等,及时修补或洗涤干净,以备使用。
三、整理花园和院子夏至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花园和院子美化的最佳时机。
这个时候,可以给花草浇水,修剪不需要的杂草和枯黄的叶子,给植物施肥,为它们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另外,还可以给花园和院子进行布置,摆放花盆、绿植,营造一个清新、舒适的环境,让人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四、整理心情和计划夏至之际,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一年中最长的光阴流逝的压抑感,也会感到时间的紧迫与宝贵。
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节点,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和计划。
可以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和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目标和计划做好规划,让自己更加有目标和动力。
同时,也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适当调整身心状态,迎接充满活力的夏天。
五、整理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夏至之后,白天时间逐渐增长,人们需要适应新的阳光时间。
这个时候,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夏季的气候和光照。
可以早睡早起,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以应对夏季的各种挑战。
回南天在哪些地区
回南天在哪些地区2023回南天在哪些地区回南天是潮湿的天气,在南天春季的时候是常见的天气,这种天气下也是需要预防疾病的发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南天在哪些地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南天在哪些地区最佳答案回南天在南方地区较多。
例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城市,回南天最严重的城市一般处于南方沿海地区。
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回南天在南方地区较多。
例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城市,回南天最严重的城市一般处于南方沿海地区。
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
回南天如何预防疾病清淡饮食预防生病中医认为,玉米和淮山煲汤,日常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如果人体湿气重可经常食用,不仅能祛湿还能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体力恢复。
对于感冒和有慢性肠胃炎等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可适当加入祛湿食材。
及时增减衣物春季回潮天,天气温度相差很大,时而冷时而热很容易诱发感冒,又是幼儿小孩和老人已经身体虚弱者尤其要注意。
尽量不要过早将冬装换上单薄的春装,等过了阴冷寒湿的天气在逐渐减衣服换装。
室内要通风梅雨天气很容易细菌滋生,对于抵抗力底下的人群也容易诱发病毒性感冒等。
所以,室内一定要保持通风,以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例如每天将室内门窗开一下换气通风,过后马上关好。
合理作息时间充足睡眠春天犯困,所以也是最好的睡眠时节了,这也是很多人说的“春眠不觉晓”也就是“春困”一说。
通常情况下,春天睡眠质量更高一些,日常适当的进行调养,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是身体健康的保健条件。
生活卫生要注重回潮天气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归来一定要认真洗手、勤换衣物勤洗澡,尽量少去公众场所为宜。
处暑节气有什么天气特点整理
处暑节气有什么天气特点整理在我国南方多地,在(处暑)之后还会有“秋老虎”,天气酷热而干燥,只是早晚略微降温,这种天气会持续十来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处暑节气有什么天气特点,盼望大家喜爱!处暑节气有什么天气特点1、气温下降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头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
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连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头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开头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掌握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领先开头了一年之中最美妙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特殊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消失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当心就简单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3、秋老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愿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
在它掌握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受严峻伏旱的地区,假如连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掌握,往往简单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4、雷暴活动华南、西南、华西。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
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单体风暴:即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
是所有对流风暴云中最壮观和最强烈的一类风暴云,水平尺度:20-40km ,垂直尺度:18km 。
生命史:几个小时,移动路径可达数百公里。
具有强大的非对称的有组织的垂直环流,前部有上升气流,后部有下沉气流。
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水汽的辐合或辐散量。
=。
赤道反气旋: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发生反气旋性弯曲,转变为西南风,形成赤道缓冲带。
赤道缓冲带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加强发展形成反气旋中心,此反气旋中心即称之为赤道反气旋。
云团: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上经常出现的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的白色密蔽云区。
大气长波:长波波长为3000~10000公里,相当于50~120个经距,全纬圈约有3~7个波,振幅一般为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小于10个经距/日,水平尺度可大到于地球半径相比拟,亦称为行星波。
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的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使下游系统发生变化。
叫做上游效应,比波本身及平均西风风速都快。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 应。
水汽通量:单位时间里通过与空气运动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对流性不稳定含义及其判据:实际大气中常会发生整层空气被抬升的情况,气层被抬升后,它本身的会发生变化。
设原来上干下湿的稳定气层,甚至绝对稳定的气层(),经抬升后使得气层达到饱和,气层层结变为不稳定气层,或不稳定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称为对流性不稳定。
判据为:(<0或<0)对流性不稳定,(>0或>0)对流性稳定。
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 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高压轴线从下向上向暖的西北方倾斜,至高层轴线近于垂直。
阻塞高压是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的高空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阻高出现有其特定的地区和时间,一般在北纬50度以北。
维持时间至少三天以上,分支西风气流。
切断低压: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发展加深,在高空冷槽南端形成一个孤立闭合的冷性低压。
东风波: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气流里,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的热带波动。
出现在东风带中,故称东风波。
极地高压:500hPa 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的闭合等压线,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暖性高压主体在北纬70度以北,高压维持在3天以上。
降水率(并写出表达式):是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率或降水强度,表达式为:I=。
低空切变线: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hpa 和700hpa 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
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 500hPa 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浅薄冷高压,700hPa 转为低压环流。
低空急流:是与夏季强降水相联系的、位于 600-900 百帕之间的水平动量相对集中的气流)()(qv y qu x ρρ∂∂+∂∂)(q ρ∙∇-γs γγ<z se ∂∂θz sw ∂∂θz se ∂∂θz sw∂∂θ⎰∞0dz dtdq ρ带。
日常工作中常把850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12米/秒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西南涡:一般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700(或850)百帕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直径一般在300-400 公里左右。
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
多单体风暴:由许多较小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雷暴单体组成,但有一个统一的垂直环流的风暴。
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东北冷涡(高空冷涡):指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根)、能维持3-4 天、且有深厚冷空气(厚度至少达300-400 百帕)高空的气旋性涡旋,出现时间以5-6 月为最多,8 月和3、4 月为最少。
雷暴高压(thunderstorm high):是指位于成熟阶段雷暴下方的冷性中高压,通常能维持3 - 18小吋,为浅薄的地面系统。
长波调整:广义的长波调整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波的位置变化,即长波前进或是后退;另一个是长波波数的变化,如小扰动不稳定而发展成为新长波,就使长波波数增多。
又如长波衰减,成为短波,就使长波波数减小。
有时长波波数无变化,但长波已经过一次更替。
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江淮梅雨: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 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
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全过程中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西风带大型扰动本章重点:西风带大型扰动的结构和活动特征本章难点:西风带大型扰动的结构和活动特征寒潮天气过程本章重点:寒潮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活动规律、寒潮过程成因分析、寒潮爆发的预报思路本章难点:寒潮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寒潮过程成因分析各类寒潮天气过程的特点比较1.共同点:①冷空气积聚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②地面图上有冷高压活动,冷高压前沿有一条寒潮冷锋,冷锋过后一般要引起温度剧降、气压急升及偏北大风。
2.不同点:①冷空气源地不同②路径不同:分为西北路、东路、西路和东路加西路路径③冷高压南下形式不同:a. 完整的冷高压有规律地向东移来b. 冷高压分裂南下c.冷高压补充南下d.冷空气扩散南下④促使寒潮爆发的流场不同a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高压脊前小槽不断发展东移,最后完成东亚大槽的更替b低槽东移型:暖脊冷槽东移,冷槽过了阿尔泰山脉、萨彦岭加深东移c横槽转竖型: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或不连续后退d变形场锋生:一个个小槽快速东移至锋区e低槽旋转型:低槽绕极涡中心旋转,与南支槽配合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有哪几类?倒Ω流型演变特征?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是什么?中期过程是寒潮爆发前的大的环流背景包括:a倒“Ω”流型b极涡偏心型c大型槽脊东移型。
倒Ω流型演变特征:a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b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c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预报员常把乌拉尔山的高压脊作为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
综上所述,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应是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三类寒潮预报着眼点是什么?(1)小槽发展型预报着眼点:小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上游脊乌拉尔山或西西伯利亚长波脊的建立、加强和东移;不稳定小槽的发展;南支波动的位置;上下游效应:东亚大槽是否减弱东移。
(2)低槽东移型预报着眼点:低槽西北侧是否有小槽移近,北支锋区上的低槽与中支锋区上的低槽合并;有无新鲜冷空气补充并入,槽后脊到里海、黑海和乌拉尔山能否发展。
(3)横槽转竖型预报着眼点:阻高和其前部横槽的形成,以及阻高崩溃引起横槽转竖横;槽本身的温压场结构(不利于脊的发展),风场的转变,阻高的不连续后退,长波调整。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本章重点:降水和暴雨形成机制、我国大型降水过程的环流特征、低空急流对暴雨形成的作用本章难点: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华北与东北雨季降水环流特征及其产生暴雨的关键系统解释。
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讨论如何对降水垂直运动进行诊断?答:水汽条件、垂直运动条件和云滴增长条件,而云滴增长条件取决于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
垂直运动的诊断包括:(1) 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低层散度的诊断:①用850、700百帕上的风向风速来诊断辐合上升运动的强度及降水②用低层变压场来判断垂直运动。
在正变压中心有辐散下沉运动,负变压中心有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数值愈大,愈显著。
高层散度的诊断:a. 槽前脊后,有正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 b.槽后脊前,有负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合,中层有下沉运动。
(2) 用w方程诊断垂直运动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的诊断。
热成风对相对涡度平流为正,上升,反之,下沉。
非绝热加热对垂直运动的贡献。
下垫面的感热加热,如午后对流活动较多;凝结潜热释放的作用也较重要。
10、梅雨的定义是什么?简述梅雨期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其中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定义: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
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主要环流形势: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稳定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
高层: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中层(500hPa):①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浅槽。
③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阻高类型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低层:在850百帕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地面:①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②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锋面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