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安徽省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课程2009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说明部分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敬业爱岗、业务精深、了解学生的大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高校都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但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心理学,往往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能自觉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由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高等学校岗前培训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本大纲是在安徽省高师中心于2009年7月28-30日组织的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及2005年编制的原《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精神要求,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创作而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词解释1.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心理规律的规律3.人的心理现象分类:心理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论述题1.学习高等心理学的意义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第二章教师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教师角色从广义说凡有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正面影响的人,狭义则某某门学科讲授者2.教师角色分类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学生知识传播者角色、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创新创业指导者、关系协调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教学科研工作者角色。
3.教学效能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P344.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P365.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P43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
P457.教学监控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8 .教师期望效应P32 教师对学生关爱、表扬会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会达到教师期望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厌恶学生,还恰当批评,学生就会以消极态度对待老师,学生学习就会变差,这种师生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简述题 1. 教师监控能力表现方面P39答:(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2)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论述题1.教师角色影响与作用答:(1)教师管理(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5)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2. 高校教师专业要求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教师胜任力3.教学效能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答:对教师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情绪对学生影响(1)效能感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收获大(2)效能感高,能找到解决教学问题方法多,能掌握课堂气氛(3)效能感高能区别对待学生,因材施教3专家教师特征答:(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善于进行“课程思政”4.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答:(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成长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师资教育培训新教师,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专家教师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课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上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过程广义上讲,人类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7*.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涵义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1.学习动机的含义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4.动机期望理论5.成败归因理论6.自我实现理论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2.教学直观形式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7*.遗忘曲线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9.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2*.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构成3.记忆(编码、保持、回忆)策略4.阅读策略5.解题策略6.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8*.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性的含义2.创造的心理过程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5*.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6.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道德发展阶段论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三方面分析)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化、矛盾、统一、稳定)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5*.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及其产生原因3.从众、模仿、感染及其影响因素4.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5.集体凝聚力及其培养6.人际吸引的因素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8.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4.大学生环境适应教育5.大学生智力发展教育6.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教育7.大学生健康恋爱观教育8.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的含义2.能力与智力的含义3*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5.能力的个别差异6*.气质类型及其特征7.性格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8*.性格的特征分析注: 带*号者为必须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考试要点()备课讲稿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考试要点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是说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3.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过程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
4.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其中影响一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影响。
5.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其特点是反应的自觉性、能动性和目的性。
是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6.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7.自我,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自我的内容看,自我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
根据人的特性,自我应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心理)自我。
二是从自我在自我意识中所发挥的机能看,可把自我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8.群体也称团体。
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9.心理健康,在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10.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1.知识学习也称知识的掌握,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与心理学.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7一、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8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8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第二章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p17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p17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发展课题p20第二节大学生的生理发展p2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发展p26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和稳定第四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p35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p38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述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理论概述p42第三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p43巴布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p4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p4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P47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1第五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p58第六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6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p66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p71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p76第三节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p85第一节迁移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原理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迁移理论的新发展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96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定势的作用第四节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p103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p103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的结构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p106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 自我教育的定义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p119 第一节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p119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集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第二节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p129什么是人际交往p129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p130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p132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p135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p135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p139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第三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p143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14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p146第四节高校学校的心理咨询p148心理咨询的实质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p152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p15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领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与指导第六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p170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p170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第二节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p174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威信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p184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p191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作用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概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及其能力的培养p205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理论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的培养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p223第一节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形式概论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第二节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计算机模拟与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网络团体心理网络人格网络情色网络拼凑抄袭网络成瘾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p248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什么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第二节正确进行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p251效度信度难度第三节教学测验的类型及其应用p256教学测验的类型学绩测验的编制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简)
各章重点第一章重点:学的学科定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重点: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第四章重点:学习的含义;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第五章重点: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六章重点: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促进第八章重点:问题和问题解决;创造和创造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第九章重点:品德的含义;品德的心理结构;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功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第十章重点: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第十一章重点: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教师角色3、教学风格4、自我效能感5、教学效能感6、动机与学习动机7、学习迁移8、问题解决9、自我意识10、心理健康教育11、教师期望效应12、教学监控能力13、教师胜任力14、教学反思15、学习16、创造力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人际交往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3.简述学习的作用。
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7.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9.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
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
12.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三)信念形成阶段:将高校教师角色中的社会 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需要。 • 要促进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首先要使从 事高校教师职业的人在正式成为高校教师 之前就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全面客观 的认识。树立榜样也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 职业角色。要促进教师角色形成,还需通 过教育实践。
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p63-66)
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威信
• 领会: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p67-69) 威信的实际是人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 间相互影响。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和 改变其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叫做影响力。 (一)强制性影响力。又称为权力性影响力,简称权力。 它是“威”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它以外 力推进的形式进行,具有不可抗拒性,被影响者不 得不接受影响。 (二)自然性的影响力。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是 “信”的实质。这种影响力的特点是,被影响者自 愿地接受影响,它是一种由于个人品质而产生的内 在吸引力。
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 识记: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p51-57) • 教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教 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一般认为,教 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1)全面掌握和善 于运用教材的能力;(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的 能力;(4)敏锐、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5) 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的能力;(6)独立思考和 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7)因材施教 的能力;(8)教育机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的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必修理论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本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二)课程的目的1、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尽快了解、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促进他们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3、使他们全面认识和履行教师职责,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帮助他们积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的内容、重(难)点及教学要求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特点和发展阶段;掌握和教师成长过程;理解教师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及预防。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教师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及职业倦怠的预防。
教学的内容要点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特点(一)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师生间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根据富勒的观点,将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1、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发展关注阶段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一)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系统理论的学习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高原现象及消除1、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心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使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明确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学问题,如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高校中的群体心理及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初步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在走上讲台时能够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高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切实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高等教育心理学》新大纲。
一、教学原则、授课方法与考核方式(—)《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认真贯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当代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热点问题。
2. 要充分考虑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心理发展等特点,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实际工作出发,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使高校青年教师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自觉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1、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远程授课、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为主,以自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专题研讨和论文习作等方法为辅。
分连续学习与分阶段学习两种。
2、考核方式是闭卷和开卷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与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述,使学员明确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以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脉络,进而把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原则;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性质;我国教育心理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肖少北专题一:绪论一、心理学概论(一)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4、心理特征:人们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与行为(三)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一)对象观点之一: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观点之二: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体系认知学习绪论——学习心理——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外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三、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
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分类:p84—87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G 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对我们的启示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有意义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过程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6、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科学精选教学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材呈现方式;4、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知识(广义)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课程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称心理现象,心理。
2、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想象。
(包括心理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3、心理动机: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4、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应。
5、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6、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记忆:人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
8、思维:人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9、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没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10、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1、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1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关系/答、1、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2、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15、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6、意识:是指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17、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的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8、个体心理:19、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性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合。
20、行为: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21、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答、1、唯理论:xx的哲学家和科学家xx(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动)。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科学而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2、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掌握完整教学活动应当包含的过程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实质3、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1、理解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2、了解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3、全面、正确理解教师的能力素质4、了解教师威信的含义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1、了解学习的心理实质2、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类3、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4、了解联结学习论的基本观点5、结合所教学科,运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了解学习动机的涵义2、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3、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4、全面理解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5、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分类2、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1、理解教材直观的含义及类型2、在教学中,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3、了解变式的含义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1、了解记忆的含义2、理解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3、根据信息编码的规律来提高知识实际的效果4、理解知识遗忘及其过程、特点5、了解遗忘的原因,掌握合理复习,防止遗忘的原则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理解知识的含义,知识的分类2、理解认知策略的实质、了解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含义3、正确理解学习策略的性质4、能结合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与自己的专业,促进学生掌握几种认知策略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2、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3、明确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5、理解创造性的实质以及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6、理解发散思维及其特性7、能结合工作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1、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结构2、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3、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第十二章(自学)第十三章(自学)第十四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1、对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辅导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青年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以尽快成为合格的大学教师,履行育人职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程致力于:帮助高校教师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揭示大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学条件,并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导论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并知晓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及其发展历程,熟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并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人类心理现象(一)个体心理系统(二)个体心理与行为(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知识点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使命(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使命教学重点: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讲:大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认知和智力发展的特点,了解相关理论,促进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利用大学生记忆思维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大学生记忆发展特点(一)记忆及其类型(二)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知识点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一)大学生记忆的影响因素(二)大学生记忆的促进知识点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理论(一)思维含义(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四阶段理论知识点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二)大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知识点五: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智力发展的差异(三)大学生智力发展与促进教学重点:大学生记忆发展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智力发展促进。
简约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特点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实验教育学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莫依曼(E.Meuman)和拉伊(y)的。
实验教育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比纳和西蒙(A.Binet &T.Simon)。
1905 年他们编制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以便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分别进行教育。
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
桑代克于1903 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1913 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这三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与从前教育心理学的显著不同是:①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与从前仅仅是普通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移植,特别是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根本不同。
②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这是从前的教育心理学难以比拟的。
(2)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美国主要有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和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近年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
联结派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指的都是某种情境(situation)仅能唤起某些反应(resnonse),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联结派教育心理学主张:①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②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③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认知派是反对联结派,发源德国,前身是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和个体差异理论理解这些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1.3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研究等研究方法掌握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步骤第二章:学习与记忆2.1 学习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学习的定义和不同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掌握加涅的学习层次和分类2.2 记忆的原理与过程学习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理解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2.3 学习策略与记忆技巧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散学习、自我测试和复习技巧学习记忆提升技巧,如联想记忆、故事法和图像法第三章:动机与自我调节3.1 动机的概念与理论理解动机的定义和动机理论(如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掌握外部和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3.2 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自我调节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自我调节的策略,如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和自我监控3.3 动机与自我调节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动机和自我调节在学业成就、学术兴趣和职业规划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与自我调节能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适应4.1 智力与智力理论理解智力的定义和智力理论(如因素分析、多元智能理论)掌握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4.2 学习风格与差异学习不同学习风格的特征和优势探讨个体差异对学习策略选择和学习成效的影响4.3 适应与调整策略学习适应的概念和适应策略探讨如何应对学习压力、焦虑和挫折,提高适应能力第五章:群体动力与团队合作5.1 群体动力的概念与理论理解群体动力的定义和群体心理理论(如社会认同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掌握群体动态和群体角色的形成5.2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探讨领导力在团队中的作用和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的影响5.3 群体动力与团队合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绩效探讨团队协作在课程项目、实验实践和课外活动中的应用第六章: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6.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对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的影响6.2 压力与管理策略学习压力的定义和压力源掌握压力管理和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和社交支持6.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干预学习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和干预措施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转诊流程第七章:情感发展与情感智力7.1 情感发展的理论掌握情感发展的定义和情感理论(如情感社会化理论、情感智力理论)理解情感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7.2 情感智力的培养与重要性学习情感智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探讨情感智力在学业成就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7.3 情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情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调节能力和同理心第八章:多元文化与教育8.1 多元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理解多元文化的定义和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多元文化对学习环境的影响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8.2 跨文化交际与沟通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关键要素掌握跨文化沟通的策略和技巧8.3 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探讨多元文化教育的方法和实践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和活动第九章:职业发展与规划9.1 职业发展的概念与过程理解职业发展的定义和职业发展过程探讨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9.2 职业规划的策略与方法学习职业规划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策略,如信息搜集、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9.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探讨高校职业发展服务和就业指导的提供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开展职业规划第十章:高等教育环境与学习支持10.1 高等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影响理解高等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其对学习的影响探讨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和学习社区的建设10.2 学习支持的提供与策略学习学习支持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学习支持的提供方式和策略,如辅导服务、学习资源和心理健康支持10.3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挑战学习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对策重点解析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顺序详尽手打版】
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概念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意识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特征:能动性,与情绪和情感结合,构成主观世界;目的性,活动有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自我意识,对自己行为的分析评价调节和控制。
认识过程是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过程这期间形成的满意不满意或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三者关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三者是互相依存的,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个体心理: 科学心理观(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①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脑本身不能独立的产生心理,客观事物作用于脑,才实现反应机能产生心理。
②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节 心理学主要流派(每一个流派主要人物与主要观点)(知识点)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一)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冯特,主要代表人物为铁钦纳,基本观点:研究人的心理主要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人的经验可以分为三种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激情。
(二)机能主义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
(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斯金纳、班杜拉。
(四)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五)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说明及教学提纲一、教学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大学教师和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教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新的高校教师认识未来的工作对象,同时也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也有助于他们掌握教育和教学的具体规律,有助于增强他们教育和教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教育和教学效率。
通过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心理学,使他们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学术领域的学者,教育领域的教育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对象是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训旨在促进学员理解高等教育的对象、高等教育主体(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激发学员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减少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效率。
二、课程改革思想我们对高等院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团队、学员、管理者三者均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充分肯定了以往本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考试中注重理解性的教学模式。
但是也存在着体系刻板、片面要求、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等弊病。
因此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成培训的根本目的,我们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提高针对性,树立示范性、加强应用性、注重实效行。
针对学员的非专业背景,将教学定位于充分、自觉地为各自的教育教学服务,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非面面俱到;教学团队充分体现“团队与示范”的特征,将课程凝练为六个专题,由对此专题素有研究的教师担任,学员获得多位专家级教师的授课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
之所以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六个专题,是从“有实用价值、有指导意义”考虑的,六个专题内部层次递进、完整有序;逻辑紧密、贯通教育。
六个专题如下:1、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2、高等学校教师心理3、学习理论及应用4、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5、德育与心理健康6、激励与管理。
之所以选择六个专题也体现了“培训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为职业生涯增值”的岗前培训宗旨。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教学对象:湖北省高校新教师编写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编写时间:2017年6月1.2.知识、3.4.5.6.(1版),北(2)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着,吴庆麟等译:《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3)罗伯特·斯莱文着,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5)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意义;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方法与意义本章难点本章难点学习的概念、学习理论讲授内容(详见教材章节目录)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教学目标理解学习动机及其与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关系;掌握主要学习动机理论及其观点;能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章重点学习动机的理论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本章难点学习动机的理论讲授内容(详见教材章节目录)知识与技能的表征讲授内容(详见教材章节目录)第七章大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学习风格的概念,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的关系;把握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理解学习风格差异与教学的关系并加以应用。
本章重点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学习风格差异与教学的关系本章难点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讲授内容(详见教材章节目录)第八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目标讲授内容(详见教材章节目录)第十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教学目标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理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价值;把握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要求;掌握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大纲第一章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领会:高等教育的特征和功能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识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领会: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简单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领会: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四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综合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第一节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领会:角色及其理论●领会与简单应用: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简单应用: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第二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识记: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领会: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威信●领会:威信的心理分析-—影响力●识记:教师威信的内涵●领会:教师威信的作用●领会:影响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领会:教师威信的变化●综合应用: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第四节高校教师的成长●领会:教师职业成长理论●简单应用: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新手-专家●识记: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综合应用: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第三章认知对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模式和过程●识记:心理发展及其特点●领会:心理发展的模式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理论●识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领会:埃里克森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领会:斯普兰格和彪勒的人格发生论、张增杰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观第三节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识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领会:大学生的认知特征第四节大学生的情意特征●领会: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的动机特征●领会: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第五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识记:自我意识及其结构●领会:自我意识的发展●简单应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综合应用: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第四章指导学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识记:学习的概念●领会:学习的分类第二节学习过程●领会: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简单应用: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第三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第四节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识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领会: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领会: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识记、简单运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第四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识记: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领会: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简单应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简单应用: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第六节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识记: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简单应用: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领会: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简单应用: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五章传授知识:大学生的知识获得第一节知识概述●领会:知识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知识的表征●领会:陈述性知识的表征●领会: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第三节知识的获得●简单应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简单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第四节知识的保持●识记:记忆及其分类●领会:多重记忆系统理论●识记:编码●简单应用:遗忘及其规律●简单应用: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第五节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识记、简单应用:知识的迁移●领会:知识的应用第六章激发创造: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第一节思维概述●识记:思维及其特征●领会:思维的分类●领会:思维过程第二节问题解决●领会: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领会: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简单应用:问题解决的策略●简单应用: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创造性的培养●识记:什么是创造性●领会:创造性的心理结构●简单应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第七章学会育德:大学生品德的培养第一节品德概述●识记:品德和道德●领会:品德的心理结构第二节品德发展的理论●领会:中国古代的品德发展理论●领会: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领会: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简单应用:品德发展阶段论在教育上的应用第三节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领会:品德的形成过程●简单应用: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第四节大学生品德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认识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情感的培养●简单应用:道德意志的培养●综合应用:道德行为的培养与矫正第八章促进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识记、领会:心理健康的概念●领会:心理健康的标准●领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简单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识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领会: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简单应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第三节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识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综合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九章完善人格:大学身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一节人格概述●识记:人格的概念和特征●领会:气质与性格第二节健全人格的特点及模式●识记:健全人格的特点●领会:健全人格的模式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自我调适●领会:人格障碍的特征●简单应用: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特征●简单应用:人格障碍的自我调适第四节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领会: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与措施第十章善于激励:大学生的激励与管理第一节激励概述●识记:激励的概念●领会:激励的作用第二节需要与动机●识记:激励的基础—人的需要●领会:激励机制-人的动机●领会:成就动机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领会:内容型激励理论●领会:过程型激励理论●领会:状态型激励理论第四节激励大学生的途径和方法●简单应用:按需激励●简单应用:目标激励●简单应用:强化激励●简单应用:成功激励●简单应用:公平激励●简单应用:归因激励第十一章精于教学: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概述●识记:教学的概念●简单应用:教学过程●综合应用:教学的共同原理第二节教学理论●领会:学习时间理论●简单应用:掌握学习理论●领会:凯勒计划●领会:教学的发展模式●领会:能力倾向—教学处理交互作用理论●简单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领会:教学支架理论第三节高效的教学及其特征●领会:什么是有效的高校教学●简单应用:有效教学的特征第四节有效的高校教学模式●领会、简单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直接教学●领会、简单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教学●领会:其他的教学模式●简单应用:有效的学习环境第五节促进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途径●识记、简单应用:教学监控●识记、简单应用:教学反思●领会、简单应用:教学评价第十二章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一节差异心理概述●识记:个别差异的概念●领会:个别差异的理论●领会:学习和研究大学生差异心理的意义第二节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领会:智力及其理论●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第三节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第四节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领会:性别及其差异●综合应用: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第十三章凝练集体: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第一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识记:人际关系理论●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综合应用:如何发展与协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第二节大学生的群体心理●领会:群体的概念及分类●领会、简单应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综合应用:大学生的社团活及指导第三节大学生的班集体心理●领会:班集体概念和类型●简单应用:班集体心理●领会:大学生班集体的形成和特点●综合应用:如何建立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班集体第十四章指导人生:大学生就业心理及指导第一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领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领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第二节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简单应用: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简单应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岗位要求●综合应用: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职业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偏差●识记:自我同一性问题●领会:目标定位偏差●领会:几种常见的求职择业心理偏差第四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领会: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观念的指导●综合应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简单应用:加强就业指导●简单应用:加强求职技能指导。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课程大纲
思维:人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9、心理状态: 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没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10、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1、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1、 2、 3、 4、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称心理现象,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想象。
(包括心理 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动机: 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 与偏向(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 失状态的反应。
5、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6、 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 程。
7、记忆:人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
8、1 、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 2、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的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性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合。
行为: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 活动。
1、唯理论:XX 的哲学家和科学家XX (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动)。
2、经验论: 17 世纪 XX 哲学家 XX 主张白板说。
13、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
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
7*.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
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涵义
2*.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
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6*.奥苏伯尔认知接受(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
3*.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4.动机期望理论
5.成败归因理论
6.自我实现理论
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1.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教学直观形式
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
7*.遗忘曲线
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
9.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
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
1.元认知的涵义及其构成
2*.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构成
3.记忆(编码、保持、回忆)策略
4.阅读策略
5.解题策略
6.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其类型
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8*.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性的含义
2.创造的心理过程
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5*.创造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6.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
第七章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
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2.道德发展阶段论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
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形式、内容与观念三方面分析)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分化、矛盾、统一、稳定)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5*.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1*.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3.从众、模仿、感染及其影响因素4.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
5.集体凝聚力及其培养
6.人际吸引的因素
7.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8.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
4.大学生环境适应教育
5.大学生智力发展教育
6.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7.大学生健康恋爱观教育
8.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1.人格的含义
2.能力与智力的含义
3*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5.能力的个别差异
6*.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7.性格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8*.性格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