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七章探索更小的微粒习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测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2.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原子呈电中性3.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不能再分4. 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中哪个图最相似( )图5. 原子核是由下列哪组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中子和电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6. 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B.分子有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7. 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A.夸克B.中子C.电子D.质子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组成一个个水分子C.将一块铁锉成极细的铁粉,铁粉就是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9.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显中性的,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原子核带电C.中子不带电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10. 科学家在探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在下列科学家中,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A. 阿伏加德罗B. 卢瑟福C. 汤姆生D. 道尔顿2.下列粒子中,全部带正电的是().A. 原子核 中子B. 原子核 质子C. 电子 原子核D. 电子 质子3.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原子核4.下列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 夸克 质子 原子核 原子B.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C. 夸克 原子核 质子 原子D.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质子5.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戳穿)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互吸引.则().A. 吸管带正电B. 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C.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D. 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餐巾纸上(第5题)(第6题)6.如图所示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 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 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 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7.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 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B. 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C. 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D. 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答案1.B2.B[解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同,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中性.由此可知,全部带正电的是原子核和质子.3.C[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中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5.C[解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即吸管带负电,和吸管摩擦的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6.B[解析]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错误;因为塑料丝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塑料丝间带了同种电荷,B正确;因为毛皮易失去电子,所以塑料管与之摩擦后得到电子带负电,C错误;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和它摩擦一次所失去的电子数,D错误.7.A[解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即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后巩固练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后练习姓名:日期等第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质量平均分布在原子内部;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对以上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2、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3、图甲是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4、下通常情况下的原子与组成它的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A、质子、中子B、整个原子、原子核C、整个原子、中子D、整个原子、质子5、卢瑟福在a散射实验中(a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 A.a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B.a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C.a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D.a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6、钠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共有()A.10个 B.11个 C.12个 D.1个7、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A.夸克B.中子 C.电子D.质子8、在正常情况下,原子都是中性的,这是因为原子内部 ( )A.没有电荷 B.没有正电荷 C.没有负电荷 D.正电荷数量和负电荷数量相等9、关于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或者原子 B.质子或者中子 C.电子或原子核 D.有更小的粒子10、如图所示,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11、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如图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
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右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原子呈电中性2.在下列选项中,按体积尺度从大到小排序的是()A.原子、电子、原子核B.中子、原子、原子核C.原子、原子核、质子D.电子、质子、原子3.关于物质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组成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中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可分为原子和原子核4.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首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孙B.分子是微观粒子中最小微粒C.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D.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5.2013年以来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细颗粒物。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以下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PM2.5原子质子原子核B.PM2.5原子原子核质子C.原子原子核质子PM2.5D.原子质子原子核PM2.56.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B.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C.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有电流D.原子核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9.科学家在探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苏科版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一.选择题1.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2.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3.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 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4.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5.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A.B.C.D.6.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有引力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冬天,雪花纷飞B.八月,桂花飘香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8.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核转动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11.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1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1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自己吸烟,旁人也被动吸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烟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14.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丌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葡萄干布丁模型B.熟鸡蛋模型C.西瓜模型D.行星模型二.填空题15.卢瑟福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组成.1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枚“红宝石”,这表明分子在.17.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18.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19.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方.(选填“上”或“下”),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选填“30s”“1min”或“20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20.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21.寒冷的冬季用潮湿的手摸放在户外的金属管,手会“粘”在上面,这是由于手上的水份遇冷后结成冰,使分子间增大.22.如图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23.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在.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24.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25.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26.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三.实验探究题2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2)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28.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2)图2是扩散现象,说明.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离开水面后变,说明了.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29.如图甲,同时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如图乙,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便可以吊起钩码,说明了.如图丙,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总体积,说明:.30.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问题】(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实验过程中(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分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解答】解: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发现历程,人类认识事务总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结论.2.(2016•莆田)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分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模型”.【解答】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旋转.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难度不大,属基础题.3.(2016•绵阳)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 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一般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2)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它们依靠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所以当核力对核子做正功,原子核要释放核能.(3)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是核电站的主要原理.【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故A错误;B、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C、当核力对核子做正功时,原子核要释放出核能,故C正确;D、核反应堆中,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不是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核能以及核裂变的掌握情况,原子核的结构为考查的重点及热点,需熟练掌握并能应用.4.(2016•台州)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分析】根据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有很多得空间,从而可判断②是否正确;根据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从而可判断③是否正确;据此判断三种观点是否正确.【解答】解: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极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部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是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该实验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5.(2016•广州)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A.B.C.D.【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解答】解: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B、C、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原子结构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6.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有引力【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由题可知,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以:A、这个实验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个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C、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7.(2016•泉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冬天,雪花纷飞B.八月,桂花飘香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解答】解:A、雪花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故B符合题意;B、灰尘满天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机械运动.8.(2016•乌鲁木齐)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常见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B、物体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D、改变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我们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9.(2016•镇江)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符合题意;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2016•茂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核转动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分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所有质量;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3)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解答】解: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故C正确;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论、原子的组成以及对光年的了解,属于综合性题目.11.(2016•湘潭)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当我们嗅到香味,主要是因为分子运动.【解答】解: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故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属于基础题.12.(2016•宜昌)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此选项符合题意.B、尘土飞扬,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2016•贵港)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自己吸烟,旁人也被动吸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烟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C.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分析】解此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由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公共场合吸烟的时候,烟气会扩散到空气中,被在场的其它人吸收.故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4.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丌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葡萄干布丁模型B.熟鸡蛋模型C.西瓜模型D.行星模型【分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解答】解: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二.填空题15.(2016•贵阳)卢瑟福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分析】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答】解: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答案为:电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枚“红宝石”,这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分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时,水膜依然完好;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故答案为:引力;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17.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的特点,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卷版+解析)
专项七从粒子到宇宙3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梳理】1.探索更小的微粒(1)历程: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发现了______,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原子对外______电性;(2)更小微粒: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______电.______和______又是由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建立:______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于______的结构模型;(2)模型:原子是由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且______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______,______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易混淆点】一、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提出者:卢瑟福2.观点:①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②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③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
3.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被称为核子。
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
3.带电性:①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②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点一:更小的微粒【探究重点】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3.摩擦起电的本质:(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典例分析】1.2020年注定不平凡,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民佩戴口罩可以阻挡搭载冠状病毒的飞沫。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 7.4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素养提升练习(含解析).doc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3江苏句容月考)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为了认识和理解该模型,教材将其类比“太阳星系”,被比喻成“行星”的是()A.原子核B.质子C.电子D.原子2.【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3江苏常州钟楼期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是可分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许多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选填“甲”或“乙”)。
知识点2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江苏镇江润州期中)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
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
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核4.【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3江苏南通八一中学期末)下列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A.夸克 B.中子 C.原子 D.原子核知识点3宇宙探秘5.(2022江苏张家港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汤姆生建立了类似于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6.【教材P37图片变式】(2022江苏泰州姜堰期末)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某课本上将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如图所示,将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
这里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7.【新独家原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7.3探索更小的微粒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答案】C
【点拨】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质子带的正电荷数和电子带 的负电荷数相抵,整个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内的质 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可见质子和中子有更精细的 结构.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后 提出原子内部结构的猜想,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 中叫2013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是因为他们成功预测了(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上帝粒子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 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 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 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 转移到带电体上
【点拨】 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带电体缺少电子,所以不可能
【点方法】
课本上没有出现过这两个人,容易使学生胡乱猜 想.由题可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他们成功预 测,还没有被发现,且在2013年左右,结合物理发展的 历史可知,之前质子、中子、电子已经证明存在了,因 而可以采用排除法选择上帝粒子. 【答案】D
7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4 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下面关于飞沫、 病毒、原子核、分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 的是( D ) A.病毒、分子、原子核、飞沫 B.分子、飞沫、原子核、病毒 C.分子、原子核、病毒、飞沫 D.飞沫、病毒、分子、原子核
5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 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负_____电的电子组成 的,原子核内的___质__子___带正电.由此图提供的信息 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有_____(填“有”或“没 有”)更精细的结构.卢瑟福根据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过想象、 类比后提出原子内部结构的猜 想,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 叫___模__型___法.
2019-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7.3探索更小的微粒练习题
2019-2020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7.3探索更小的微粒练习(有答案)一、选择题1、(2018.徐州)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原子核带负电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2、关于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B. 电子质子原子分子C. 分子原子质子电子D. 分子质子电子原子3、关于粒子的带电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不带电是因为内部没有电荷B. 原子中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所以通常情况原子既显示正电又显示负电C.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D.原子本身不显示电性,但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分子组成的是( )A. 酒精B.食盐 C. 氧气D.二氧化碳5、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带电,那是因为(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D.物体内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6、有两个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质子数为12 个,中子数为12个,另一种核内质子数为12个,中子数为13个,则它们的( )A.核外电子数相等B.原子的质量相等C.原子核的质量相等D.所带的电性相同,都带负电7、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主要不同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重,原子轻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化而原子不变化8、质子、中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关它们的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B.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C.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正电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B.原子不可再分C.电子、质子和中子等是最小的微粒组成D.夸克还可以再分10.(2018.常州)2017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 )A.原子核质子B.原子核中子C.电子原子核D.电子质子二、填空题11、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我国于1988年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在高能物理中,人们通常用来表示能量的单位。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初中物理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7.3探索更小的微粒【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H)原子和一个氧(O)原子构成2.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证明原子可分。
汤姆生汤姆生提出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模型)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观点:(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原子核绕核高速运动;(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4)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5.一般物体不带电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6.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1)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为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电中和都是电子的转移。
二、更小的微粒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核的结构2.质子与中子统称为核子,均由夸克构成。
核子的结构3.发现微粒的科学家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现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63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
【规律总结】1.微粒的带电性:分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微粒的尺寸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直径(m)10-10~10-510-1010-15~10-1410-1510-1610-18微粒由大到小排列: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夸克【典例分析】1.(2022·黑龙江鸡西·九年级月考)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B.放射性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C.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原子的内部世界,认识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答案】A【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不能说明原子核的结构,故A错误,符合题意;B.放射性现象是由原子核反应产生的,故说明了原子核也可再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可再分为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及几乎全部质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三、 探索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
第七章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选择题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B.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C.电子不能通过肉眼观察,但是有的原子可以用肉眼观测D.微观粒子尺度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3.通常情况下,下列微粒中均不显电性的一组是()A.原子、原子核B.电子、质子C.原子、中子D.质子、中子4.如图1所示,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L靠近M的A端时,A端被L吸引,则()图1A.M一定带负电B.M一定带正电C.摩擦时,L失去电子D.摩擦时,L得到电子5.关于微观粒子的发现与提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盖尔曼提出的C.中子是由查德威克发现的D.夸克是比中子、质子更小的微粒,是由英国物理学汤姆生提出的6.如图2所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是()图27.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图3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8.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选填“正”或“负”)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9.下列几种微粒或物体:A.夸克;B.电子;C.原子核;D.质子;E.分子;F.原子;G.物质.按空间尺寸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10.电子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是可分的.11.橡胶棒和毛皮相互摩擦时,橡胶棒因为电子带上了电荷,毛皮因为电子带上了电荷,可以看出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答案1.A 2.C 3.C4.D5.C6.B 7.B8.负得到9.ABDCFEG10.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或核子)11.得到负失去正转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练习题
不带电.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 来 质 子 和 中 子 是 由 被 称 为2.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8年级物理(下)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开心自主预习,轻松搞定基础。
1.物质由分子组 成 的,分 子(填 “是 ”或 “不 是 ”)构 成 物 质 的 最 小 微 粒,分 子 由构成的.和构成的. 3.原子核由和 构 成.在 原 子 中带 正 电, 带 负 电,的更小微粒构成的.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4.组成原子的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质子和电子 5.首先发现物质内有带电微粒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汤姆生 C.卢瑟福D.查德威克6.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微粒,因此原子是不可分的B.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原子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此质子和中子才是真正的最小微粒D.上述结论都是错误的7.在探索微观世 界 的 过 程 中,科 学 家 对 原 子 的 结 构 进 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右图中所示的两种 模型中, 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8.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请在下方对应横线上写出他们的主要贡献.如下图:发现发现提出发现9.分子由组成,这种粒子又由带正电荷的 、不带电的a1 b1 c1 d1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里的。
———雨果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和带负电荷的 组成.10.一百年来,科学家在不断研究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897年,汤姆逊发现了 ;该粒子带 电. ( )919年,卢瑟福用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 ;该粒子带电.()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 ;该粒子带电情况是 . ()961年,盖尔曼提出 的设想. 11.请将分子、病毒、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 入 右 边 微 观 世 界 尺度图中.①,②,③.12.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13.摩擦起电的现象说明了(). A.摩擦能制造产生出电荷 B.物质内部只有一种正电荷或负电荷 C.物质内部由更小的带电微粒组成 D.物质内部有不带电的中子 14.下列各组粒子中,都带有电荷的是().A.电子和中子B.电子和质子C.质子和中子D.电子、质子和中子 15.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16.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属于水分子模型的是().17.摩擦起电后,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理学中就认为该物体带电.请你从原子组成的角度去分 析 一 下,摩 擦 起 电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同 时 说 明,带 电 体 的 实 质 是 什 么? “摩擦起电”为什么不能说是“摩擦生电”?1.不是2.电子3.质子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夸克4.A5.B6.D7.B8.中子 9.原子 10.()电子()质子c d11.病毒夸克质子 夸克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负正()中子不带电() 分子 质子12.C 13.C 14.B 15.C 16.B17.提示:实质是电荷转移而不是制造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3节探讨更小的微粒同步练习1新版苏科版
第七章第3节探讨更小的微粒1.以下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夸克组成的B.夸克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C.原子核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D.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2.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夸克3.在探讨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第一发觉了电子,进而熟悉到原子是由( ) A.氢原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4.如下图,通过1500万倍放大率的超级电子显微镜观看到的物质微粒是( ) A.分子B.质子C.中子D.电子5.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6.面对宇宙万物,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探讨,以下说法中正确反映人类探讨结果的是( ) A.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质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C.固体的分子紧密相连,分子间没有间隙D.人类靠搜集电磁波了解宇宙,发觉星系在向咱们靠近7.科学家观看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需要借助( )A.一般光学显微镜B.超级电子显微镜C.高倍天文望远镜D.大型强子对撞机8.如下图是氢原子的模型示用意,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9.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组成,原子核由和___________组成,但它们又是由被称为________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10.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_______分子,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_______分子.11.在原子中,______带正电,_______带负电,不带电.在通常情形下,原子对外_____ (不显/显示)电性.12.探讨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最先发觉__________,进而熟悉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卢瑟福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3.咱们明白,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和分子都不带电.在摩擦起电的进程中,两种不同物质在彼此摩擦以后别离带上了电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探讨物质世界进程的100连年中,众多科学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1897年汤姆生发觉了__________,从而明白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_____组成的;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________,1932年查德威克发觉了_________,令人们明白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组成的,这种说法被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所证明.15.科学家探讨物质更小组成结构的进程中,依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了分子、________、质子等结构名称;与质子处于同一层次的有____________.16.如下图的25个方格中,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此刻给你一把电子枪,请依照打出电子的运动情形分析出每一个方格中物体的带电情形.请写出你的分析方式.17.请查阅有关资料,把科学家的姓名与他对科学界所作出的奉献用笔画线连接起来.汤姆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发觉中子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盖尔曼发觉电子参考答案1.D 2.C 3.C 4.A 5.B 6.A 7.B 8.A9.分子原子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10.化合物单质11.质子电子中子不显12.电子电子原子核13.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中应该还包括有一种带电的更小微粒14.电子电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夸克15.原子中子16.若是反弹回来.那么格中的物体带负电;若是穿透出去,那么格中的物体不带电;若是既不反弹也不穿透,那么格中的物体带正电17.汤姆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发觉中子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盖尔曼发觉电子。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探索更小的微粒课时练习
探索更小的微粒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B.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C.寒冷的冬季,漫天飞舞的雪花D.衣箱里的樟脑块不断变小,箱内充满樟脑味2.1911年,卢瑟福在a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B.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原子核带负电3.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不同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够“粘”碎纸屑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D.电视机工作时显示屏会“粘”有一些灰尘4.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原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
以下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PM2.5电子B.原子PM2.5原子核电子C.PM2.5原子原子核电子D.原子原子核电子PM2.56.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隙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7.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图中哪个图形最相似()A.B.C.D.8.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空中飞行的小鸟B.月亮升上了天空C.水中游动的鱼D.铁生锈了9.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扫地时尘土飞扬B.阳光下的湿衣服干了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D.固体很难被压缩10.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物理学家汤姆生将所发现的带负电的粒子称为()A.电子B.中子C.核子D.质子11.2015洛阳牡丹文化节时间为2015年4月1日至5月5日,为期1个多月,在此期间洛阳各大牡丹主题公园纷纷开门迎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练习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原子的内部结构
1、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从而说明。
2、提出了类似的。
3、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原子核位于原子,电子受吸引,绕核作高速运动。
4、电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把原子比作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般大小,但它却集中了绝大部
分原子的。
二、摩擦起电的本质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2、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后: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电子,从而带上电,而丝绸电子带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电子,从而带电,而毛皮了电子带电。
4、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
较一些。
5、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
6、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而只是将由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
三、原子核能否再分呢?
1、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的,质子和中字统称为。
2、一个呈电中性的原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所带的负电荷数数量相等。
四、质子和中子还能分吗?
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构成的。
山西省原平市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3探索更小的微粒模拟试卷
山西省原平市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3探索更小的微粒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3.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A.原子B.中子C.质子D.电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C.核能是再生能源D.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二、填空题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7.如图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这与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十分相似。
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就相当于行星。
该模型中原子核带电,它是由质子和组成的。
8.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周围有绕其运动,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选填“甲”或“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9.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在天然气、汽油、太阳能中,既是新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的是.在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输电线的是.10.如图所示,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名称)构成的。
三、计算题11.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mm3,请你计算一下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并由此体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意义(提示:球体积公式V=43).3πr12.1cm3纯水的质量是1g,l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13.地球半径R=6.4×103千米,原子核半径r=1×10﹣8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雪花纷飞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2.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
3.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A.B.C.D.
5.下列各种粒子中,不带电的是()
A.质子 B.原子核C.电子 D.中子
6.依据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
7.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D.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新电荷,叫做摩擦起电
8.1891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狄拉首先通过理论论证,预言在微观界中存在着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一磁单极子,此后,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寻找磁单极子,但始终没有成功.1982年35岁的美国物理学家凯布雷拉宣布,他取得了突破,找到了磁单极子.虽然他公布的实验结果跟磁单极子的理论完全符合,但是,科学界至今仍然没有确认磁单极子的存在.科学界至今拒绝确认磁单极子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是()
A.用单极子的概念与日常现象不相一致
B.磁单极子若被确认,则电磁学理论的大厦将被动摇
C.磁单极子的现象没有被多次重复地观测到
D.磁和电并非严格对称,不能认为有电荷就有磁荷
9.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图所示是近代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方面的重大发现,其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
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1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分子间距最近,不易被压缩,容易被拉伸
B.乙图中分子无固定排列,组成的物质具有流动性
C.丙图中分子排列杂乱,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D.物质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这种物态变化叫汽化
12.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的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是怎样解决的()
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分割,分到物质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D.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
13.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汤姆孙C.卢瑟福D.阿伏伽德罗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4.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
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
质子和中子(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若该原子
(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将带正电.
15.原子非常微小,星系极其宏大,但两者却又许多惊人的相似,某同学搜集了碳原子和太阳系的一些信息,整理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原子星系
原子直径约10﹣10米太阳系直径约1016米
原子核体积约占原子总体积的太阳体积约占太阳系总体积的
原子核质量占原子总质量的99.97%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
(1)原子内部的场景可类比为星系中行星绕着恒星运转.
(2)原子核或恒星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极小,.
16.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17.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
相似之处.如图,是太阳系模拟图,每个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
运转,这与卢瑟福的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就相当于行星.
18.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核外的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19.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在原子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汤姆生就是利用模型法,提出了(选填“枣糕模型”或“行星模型”),在我们初中还有使了这种模型法的是(选填“电流”或“光线”).
20.近代物理揭示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其内部蕴含有大量的能量,若能使原子核发生核裂变或,就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核能.
21.1911年,卢瑟福基于α射线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带电的核,它只占有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旋转.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实验过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下列中的.
23.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2.C;3.B;4.D;5.C;6.A;7.D;8.A;9.C;10.C;11.A;12.B;13.B;14.C;15.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负数;有;失去;17.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但原子核或恒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却极大;18.引力;斥力;19.核式;电子;20.电子;有;21.枣糕模型;光线;22.电子;中子;核聚变;23.正;很小;几乎;负;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原子核;B;C;25.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