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6讲

合集下载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单元 第

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考点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特别提醒]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二、科学技术1.造纸术外传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雕版印刷术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教材补遗]李约瑟李约瑟,英文名字约瑟夫·尼德汉,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早年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望。

1941年,早已对中国科技历史感兴趣的李约瑟被英国文化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

虽然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李约瑟仍然不畏危险,几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考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并收集相关科技典籍。

据古兰教授介绍,沉醉于中国科技与文化的李约瑟在回到剑桥后,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鸿篇巨制得以问世。

三、文学艺术1.文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1)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特别提醒]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第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第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时空坐标单元概览]考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4(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5.演变(1)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

(3)秦汉时期: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4)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性质不全相同,仅为皇权体现。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配套K12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3

配套K12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3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2、《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3、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A、发展经济的需要B、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C、巩固统一的需要D、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5、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6、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因此“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方案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经世致用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7、“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这一内容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D.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

第2讲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汉初,在地方上实行①__________并行制,地方割据势力膨胀,造成“七国之乱”,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②__________”王国越分越小,③__________得到加强元朝,行省制度,目的措施影响,为了加强对辽阔的疆域的统治在地方实行④________制度。

中书省直辖河北、山西、山东,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⑤________进行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⑥__________的开端【点题训练1】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书省、⑦______和尚书省,分别负责⑧__________、⑨ ____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下设六部三省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⑫____________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⑬__________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沿用【点题训练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⑲__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⑳_______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1)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配套K12】[学习](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法1 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典例1] (2017·全国Ⅰ,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78年提出意见,到1985年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中企业工资的规定、中央对工资的管理、以及“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老师给予适当照顾”、“改变脑力工作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等信息总结。

第(2)问,从旧有体制的革新、对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考法2 考查中外相似或不同改革的比较[典例2] (2018·全国Ⅰ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配套K12]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综合训练 人民版

[配套K12]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综合训练 人民版

选修综合训练(建议用时:45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

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

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

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

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

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

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

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

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互联网(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中“万石、二千石”“三百五十斛”“货币”可得出从实物到货币;据材料“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宋代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可得出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

(2)主要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积极意义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

(2)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出三点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制逐渐形成。

[推荐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

[推荐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君主制 D.郡县制2.《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

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

’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

及王病,使卜之。

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

赵乃还之’”。

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3.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4.《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5.《左传》记载:“史佚之(西周初年太史)《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地域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宗法制度由此确立C.诸侯国离心倾向渐趋强烈D.“文化认同”是区分种族的主要标准6.《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的必要性 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 D.世袭制的重要性7.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K12教育学习资料】(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一 选择题解法技巧(含解析)

【K12教育学习资料】(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一 选择题解法技巧(含解析)

题型一选择题解法技巧▲漫画图片类选择题◇题型特点1.江苏近十年高考都出现漫画图片类的试题,值得关注,图画类选择题一般可以分三大类:(1)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喻性意义的漫画;(2)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等。

2.对这类选择题的考查有两个特点:(1)以出图的文物、历史人物、各种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查判断图片信息及提取信息能力;(2)试题主干一般都有关键词,或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答技巧1.四审图片:一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的变化、联系及反映主题。

2.三判选项:一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实质;二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断各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3.准确理解:对于给出的图片所隐含的意义,要准确判断寓意主题,并通过画面文字、人物形态、画面要素等,准确判断所含的真实信息,然后再判断出正确选项。

【学以致用】1.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第1题图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2.如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

该电影( )第2题图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表格曲线类选择题◇题型特点1.江苏新高考每年出现一道表格类或曲线类的新题,该类试题以大量统计资料为依据,统计数据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表格最常见,还有坐标图等其他统计图,考查某一阶段相同历史现象或不同历史现象变化的表现、原因、特征及趋势。

【配套K12】[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新人教版选修1

【配套K12】[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讲 新人教版选修1

选修一第2讲1.(2017·吉林实验中学模拟) 导学号 99522478材料《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推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实践经验;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2)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突出教育的渐进性与差异性。

[解析](1)根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和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上,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文化上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等四个方面考虑即可。

(2)根据各类学堂的设置可归纳为学制系统完整;根据初等小学堂培养目标“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可归纳为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根据高等学堂培养目标“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和实业学堂培养目标“其学专求实际”可归纳为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高等大学堂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2.(2017·湖南湘西模拟) 导学号 99522479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颁布了很多法令,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悲惨境遇。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犹太人对政治的诉求开始表现出来,这不仅由于政府放松了对犹太人担任公职的限制,而且也与犹太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有关。

这一时期,犹太资本迅速发展,并出现许多著名的资本家,如金茨堡家族和波利亚科夫兄弟。

西欧犹太人的解放促进了俄国知识分子阶层对犹太问题认识的转变。

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希望俄国效仿西欧,给予犹太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

克里米亚战后,俄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决定转变策略,通过颁布宽容法令来达到同化犹太人的目的。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13 全面深化改革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13 全面深化改革

训练13 全面深化改革1.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官倒”一度泛滥,一吨石油计划内价格是100元,计划外价格是644元,“倒”出来的利润非常可观,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B.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了中国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渐成社会共识答案 B解析材料“官倒”一度泛滥是由计划经济的弊端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故A项错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双轨制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方向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正确;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还未解体,故C项错误;上述现象是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导致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渐成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

2.(2018·高邮质量考评)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答案 C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故A项错误;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而非人员交流,故B项错误;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出现在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3.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仅仅掌握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2.措施(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和轻罪重罚。

(4)思想: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3.性质:商鞅变法是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

4.意义(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2)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1)实行均田制,增加收入,缓和矛盾,促使游牧民族农耕化,对后代田制影响深远。

(2)实行三长制,健全行政体制,国家控制编户农民,加强中央集权。

(3)整顿吏治,为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局面,推动北魏王朝走向兴盛。

(4)迁都洛阳,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推动了改革的深入,促进了民族融合。

(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三冗”①分化事权形成“冗官”。

②“养兵”政策造成“冗兵”。

③“冗官”“冗兵”和岁币造成“冗费”。

(2)“两积”①“三冗”造成财政危机,导致“积贫”。

②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外战争连年失败,导致“积弱”。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6讲商鞅变法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6讲商鞅变法

第46讲商鞅变法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是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秦国落后
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
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
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
取胜
思想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
武器
个人
因素,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主要内容
措施内容影响以农
求富
废井田、
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
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
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
集权
建立户籍制
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
兵源得到保证。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5讲梭伦改革

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第45讲梭伦改革

第45讲梭伦改革选修模块模块概述本模块内容可分为中外古代改革和近代改革。

从考查线索看,古代改革主要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可从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等角度来把握;近代改革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全面理解每场改革,把握各国变法的不同特点和地位。

从改革影响看,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旧的生产关系,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进程的步伐;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的落后状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古代重大改革回眸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T24A(孝文帝改革)复习建议1.近三年未考查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但不等于它们不重要了,从江苏卷考查特点看,隔年考查的机率太大,所以对古代改革依然要重视,注意改革间的异同比较2.重点关注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移风易俗的的原因;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与当前的农村土地“三权分开”可以联系起来考查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1)必要性内忧阶级矛盾尖锐: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

【配套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 王安石变

【配套K12】(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8讲 王安石变

第48讲王安石变法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2)有利条件,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主要内容军事上: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惟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综合认识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K12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人教版选修1

K12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人教版选修1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1.(2017·湖南衡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 99523225材料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旧唐书·杨炎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主要体现了哪些原则?(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税法历史意义。

(9分)[答案] (1)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轻税原则。

(2)意义:实现从“以丁为本”向“以资为本”的转变;开辟了我国古代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公平了税赋,节约了成本;改变了唐朝以后各朝代的经济重心,经济中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

[解析] (1)抓住材料中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等有效信息概括出相应答案。

(2)抓住设问中的限制语“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可以联系唐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分析,再抓住材料中的“民户在现居地登记”“夏秋两季征收”“财政总收入增加”等来概括出答案。

2.(2017·湖北八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 99523226材料唐季五代以来,各路军阀自行募兵,“军旅之士,各知其将,而不识天子之惠。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7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第47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已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创新活力,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此背景下,论文销售工作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论文销售工作计划,以推动我国学术论文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论文销售工作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论文销售业务量的稳步增长。

2. 提升论文销售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 建立健全论文销售团队,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论文销售队伍。

4. 加强与学术机构、出版社等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拓宽论文销售渠道。

三、工作内容1. 市场调研与分析(1)收集国内外学术论文销售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动态。

(2)分析目标客户群体,确定市场定位。

(3)评估竞争对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2. 产品策划与推广(1)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论文产品。

(2)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论文产品的性价比。

(3)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进行论文产品的宣传与推广。

3. 销售渠道拓展(1)与学术机构、出版社等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

(2)开发线上销售平台,实现论文产品的网络销售。

(3)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实现论文产品的全面覆盖。

4. 客户服务与管理(1)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2)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处理客户投诉,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5. 团队建设与培训(1)招聘优秀人才,组建专业销售团队。

(2)定期对销售团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3)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工作措施1.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 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3.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团队素质。

4. 积极拓展市场,争取更多合作机会。

5. 加强与客户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

五、总结论文销售工作计划旨在推动我国学术论文销售业务的健康发展。

2019年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2019年人民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

第1讲 古代中外重大改革江苏考试说明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一、梭伦改革 1.背景(1)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贵族在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肆意剥削平民。

(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随着雅典工商业的持续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形成,但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3)萨拉米斯危机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4)解决危机的尝试先后失败。

①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②对原有体制改革的尝试——《德拉古法典》。

2.内容(1)经济⎩⎪⎨⎪⎧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了债务奴隶,限制土地兼并。

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稳定了物价,保障了 平民生活。

(2)政治⎩⎪⎨⎪⎧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来享受政治权利,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②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影响(1)对雅典①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②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a.取消债务奴隶制的改革,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b.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和其发展社会经济的改革,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c.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d.梭伦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梭伦的价值观以及在改革中创立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西方: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3)阶级关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讲商鞅变法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个人
因素,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2.主要内容
奖励
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

废除“世卿
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
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
控制,“燔诗书而明
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
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
兄弟同室居住。


制推行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3.对改革的评价
历史
局限,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商周时期,北方存在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开始了一场以增强国力为目的的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

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

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

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

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

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

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商缺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46讲商鞅变法【随堂验收】
1.(1)特点:从农战结合、依法治国为中心
(2)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实质:是秦国封建化的过程。

(3)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创立新制度;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为秦实现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1)措施: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度(或分异令):奖励耕织。

影响:有利于小家庭的形成。

(2)特征:人口少;关系简单;亲缘密切。

背景:诸侯争霸;铁犁牛耕:土地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