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幼儿园教育技术

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幼儿园教育技术

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因此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一套系统的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数字化学习资源不足:幼儿园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化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

3.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评台,导致资源管理混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

二、建设目标基于当前的现状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目标:1.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丰富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2.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

3.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评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三、建设方案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1.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整合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教育软件、数字故事书、教学视瓶等,丰富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2.开展教师培训:针对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包括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培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培训等,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3.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评台:建立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评台,包括资源上传、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四、建设过程在实施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资源采集与筛选: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筛选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2.教师培训与指导:开展针对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培训,并提供实际指导,帮助教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教学。

3.建设管理评台: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评台,确保评台的易用性和安全性,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感受

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感受

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感受读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感受2012.1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00期(73-77页)看到这到题目,我首先要弄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什么是公建众享模式?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这篇文章。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闪存等非纸质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传输或再现出来的学习资源。

2 相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是传统学习资源。

传统学习资源大多数是以纸张作为载体,将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或以图文的形式跃然纸上,从总体上看其信息表现形式单一。

传统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部分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2 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对传统学习资源的优势:数字化学习资源与通常的书刊、报纸资源相比,在学习方面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未来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可以使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通过Internet 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是进行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它包含有大量的图、文、声、像学习资源,学习者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

公建众享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并着力研究的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

“公建众享”可供更大范围甚至于是全国、全世界的人分享优质信息资源,具有高的建设与应用绩效。

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的优化实施:1.科学谋划顶层设计;2.问需于民多元参与;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者的关系:目前虽然我国缺少资源建设战略之谋的理论成果,但我们的资源建设有两种自发建设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设2023-11-09•建设背景与意义•建设目标与内容•技术方案与实现•安全保障与运维•效益评估与推广目•实践案例与启示录01建设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必备要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学改革需求我国各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通过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支持。

03背景介绍0201数字化资源可以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的意义资源共享的必要性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数字化资源共享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适应教学改革数字化资源共享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02建设目标与内容03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

总体目标01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缩小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0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

包括各学科教材、教学案例、习题库等基础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包括优秀教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方案等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建设将传统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供电子图书资源。

数字化图书资源建设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科研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内容学校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共享数字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共享模式校际共享模式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整合区域内各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实践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实践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与实践作者:杨荣王曙燕王小银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27期摘要:针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提出一种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模式。

对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了搭建和实践,在西安邮电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之间开设两门课程进行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目前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140-021 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开发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基础教育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各类优秀教育资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度不高。

数字化资源和业务信息系统经常独立存在,相互之间信息交互不频繁,不同职能信息系统产生的教育信息资源仅是进行了初步加工,没有进一步整合和共享。

2)数字化资源制作、获取实时性不高。

信息发布平台,例如学院教学管理、各项行政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等都由各自不同职能部门来实现,这些系统均没有信息交换,这个问题往往造成学院教学管理效率不高。

3)数字化教学资源部门之间共享和跨校共享困难,和学生没有实现有效互动。

数字化资源在各个高校多数都是独立存在的,各高校均有自己数字化资源制作,但未发布共享机制,没有实现校际间的共享。

2 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高校的继续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基于校园网的同一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从校内到校际教学资源共享以及校际间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

2.1 同一学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学科教学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是专门为继续教育此学科专业师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师生可通过学科资源库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下载资源,通过交互管理服务对资源内容反馈意见。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 设
汇报人: 2023-12-18
目录
• 引言 •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 • 共建共享机制设计 • 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 • 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教育信息化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已成 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之一。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预测
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课程数字化资源将不断丰富,涵盖 各个学科领域。
资源共建共享成为主流
未来,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将成为主流趋势,促进教育公平和 提高教育质量。
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加
随着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需求将不断增加,课程数字化资源将 更加注重个性化设计和定制。
评估指标三
合作与交流。考察项目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交流频次、 成果共享等情况,评估共建共享项目的合作效果。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总结
通过实践案例的介绍和效果评估,可以发现数字化教学资源 共建共享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教育信 息化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启示
未来应继续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资源质量和丰 富度;加强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 制;同时,要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教师 和学生的使用意愿和使用效果。
计和实施。
企业
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整合 方案,为共建共享机制提供技术保 障。
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作为监管机构,应负责制 定政策、标准和规范,推动共建共 享机制的落地实施。
共建共享流程设计
资源整合
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课程数 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进,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数字化学习融入到教学中。

而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数字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数字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三个方面,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做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可以进行存储、传递、交互和利用的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电子图书、网络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游戏、教育软件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可复制、规模化、去除地域限制等优秀特点,可以对教育的便利性、实效性、组织性和效率性进行大幅提升。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目标和需求: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目标,明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目标和需求。

这需要考虑到学科特性、学生需求和当前教学的特点等因素。

2.制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计划: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目标和需求,制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计划,明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和建设成本等。

3.收集数字化学习资源:收集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目标和需求相匹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这需要考虑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用范围、质量和版权等问题。

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处理和加工: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包括数字化、编辑和修订等。

这需要采用专业的数字化工具和软件。

5.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和改进: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实效性和效果,发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各个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互通,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传播、保存、共享、利用的教育内容和工具。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教育公平化和全民教育,使教育更加普及、平等、质量更高。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1.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不足目前,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依然不足,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较为缺乏。

一方面,数字化教育资源产出速度较慢,另一方面,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质量亟需提高。

对于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大投入,加强资源建设。

2.教育资源缺乏标准化由于教育资源建设相对分散、重复建设、脱节及准入难度高等问题,数量众多的教育资源长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教育资源标准化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教育资源浪费、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外,要加强教育资源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监管,保障教育资源的安全使用。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研究1.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数字化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如教学前的备课、教学和教学后的评价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资源,设计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学成果。

2.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也能够通过评价反馈,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数字化教育资源还能够针对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评价。

3.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在线课程中的应用在线课程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目前在线课程已经成为热门教育形式之一。

在线课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模式满足多种不同需求的学生,加上教育资源的优质性和便利性质,可让学生在没有时间或空间限制的情况下,接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学习。

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

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数字化时代,信息快速变化,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创新。

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建设目的、建设方式、共享难点等多个角度探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

一、建设目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是一个由数字化教育资源组成的库,可供师生、教育者和政府使用。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教育的需求,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及信息需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善。

具体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提供质量高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受益,为教育持续发展和实现信息公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满足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们的教学更为富有创新性。

4、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影响着教育的领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二、建设方式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主要的方式。

1、政府建设。

这种方式下,政府出资投资,和教育机构或主管部门联合,负责创建维护与发展资源库。

2、学校建设。

这种方式下,学校自己或和其他学校联合,负责创建维护资源库,以便提供资源给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社群。

3、社会贡献。

这种方式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由民间的机构或私人出资,提供必需的慈善支持,以满足教育的需求。

三、共享难点共享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库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资源共享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效益,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难点。

1、普及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访问到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学生需要有适当的技能和设备才能访问这些资源。

2、知识产权问题。

由于某些教育资源存在版权问题,因此这些资源不易共享,并需要付费获得使用许可。

3、教师经验问题。

教育资源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经验。

因此,难以保证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4、格式转换问题。

不同的教育机构和个人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和工具来创建和存储资源,这可能导致格式转换问题,使资源不能被共享和使用。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教育效果评价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教育效果评价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教育效果评价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育平台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几个数字化教育平台及其提供的学习资源,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数字化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通过在线教学、互动讨论等功能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案例1:CourseraCoursera是一个知名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它与世界各地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位项目。

Coursera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此外,Coursera还提供了在线作业、测验和讨论板块,促进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通过Coursera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得由合作大学颁发的认证证书或学位。

三、案例2:Khan AcademyKhan Academy是一个非营利教育机构,旨在通过免费的在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学习。

Khan Academy提供了包括数学、科学、历史等在内的广泛学科的教学视频和练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视频进行学习,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Khan Academy还提供了学习跟踪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重点提高的领域。

四、案例3:MOOC学习平台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学习平台是一种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形式,它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学习平台通常由知名高校联合开设,免费向学生提供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MOOC学习平台开设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和拓宽知识面非常有益。

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230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文/范思博摘要: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如今网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商务办公和各种支付购物,网络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互联网也对教育产生了变革,在线教育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学习与教育方式。

在线教育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也给学习者带来的很多的学习便利,受到了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

中小学学生进行在线教育的比列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线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现状研究,提出一些有力的改进措施,使中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在线教育获得良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在线教育;中小学;现状1 在线教育的含义在线教育,指的是一种以网络与电子设备为基础的教学与学习行为,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拓展了传统教育的概念。

在线教育能够充分的发挥网络具备的资源以及教育优势,并以现代教育为指导,使受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不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知识传授,真正打破了时间限制与空间的限制。

随着中小学升学压力的持续增加,可以满足中小学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在线教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也会选择在线教育进行学习。

2 中小学在线教育面临的现状2.1 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教育中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地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材料,通过主动意义上建构的方式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与评价1.引言: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兴起以及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教育部门推出的一款数字化教育平台,以及该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评价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2.案例介绍:简要介绍教育部门推出的该数字化教育平台,详细描述该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该平台提供了在线课程、习题库、学习社区等多种学习资源,旨在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优势一: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化。

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如课程录像、电子书籍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和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优势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数字化教育平台提供了在线课程和在线测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进行选择,提高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5.优势三:互动交流的增强。

学习社区等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6.不足一: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虽然数字化教育平台在理论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和教师对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导致平台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7.不足二: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开放性,上传资源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筛选,导致学习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8.未来发展一:技术升级和优化。

数字化教育平台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和优化,提供更加稳定和易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9.未来发展二:资源筛选与质量监管。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学习资源的筛选和监管,确保学习资源的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10.总结:数字化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的案例分析表明,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兴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陈琳个人情况(20121020)

陈琳个人情况(20121020)

陈琳个人情况基本情况:1957年5月生,江苏大丰人,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部副主任(2007年12月-2012年9月任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离开后的信息传播学院,更名为传媒和影视学院)、教育技术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主持人、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主持人、教育技术学省重点专业主持人,作为独立作者、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30多篇发表于《教育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电化教育研究》等权威刊物,独著、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17部,参编5部,主持两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主持省级和厅级课题10多项,编著的两部教材成为国家精品教材(全国教育技术学唯一的国家级精品教材)和省精品教材,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一级协会及教育部教指一等奖6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教育软件大赛一、二等奖3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建设2门省精品课程、1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取得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奖1项、省优秀硕士论文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数字媒体艺术、数字摄影。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1年表彰为第三届全国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是中国摄影教育理论研究奖得主,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得主。

学术兼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校摄影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亚太地区分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出版的著作、教材、软件:26 陈琳著《数字影像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获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5 陈琳主持建设《数字影像技术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9469-769-1,2011年(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2011年)24 陈琳、王太昌、赵锡安、李忠、郑权等《聋人手语900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9787887761354,2011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2011)23 陈琳主编《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使用和创新——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63万字22 王运武、陈琳著《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37万字21 陈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47万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该版本已发行12万多册)20 陈琳著《数字影像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40万字(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19 陈琳参编《大学摄影选修课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1月(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组织编写)18 陈琳著《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30万字(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发行数万册)17 陈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二等奖,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二版发行约10万册)16 陈琳编著《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第2版,24万字15 陈琳著《数字照相机》,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版,15万字14 陈琳参编《摄影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0万字13 陈琳编著《美能达照相机选购使用指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24万字12 陈琳编著《135单反照相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万字11 陈琳参编《实用摄影手册》,福建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30万字10 陈琳著《摄影新知识指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22万字9 陈琳著《最新照相机使用问答》,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9月版,25万字8 陈琳编著《数字照相机性能选购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版7 陈琳著《数字摄影》,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版,19万字(获江苏省高校摄影著作奖,全国首部系统论述数字摄影的著作)6 陈琳著《现代摄影器材问答百题》,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18万字5 陈琳编著《摄影实用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14万字4 陈琳、杨鸿德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3 陈琳、高文虎著《投影技术和投影教学》,南京出版社,1994年1月版,18万字2 杨家良、陈琳、吴中江主编《电化教育教程》,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20万字1 陈琳参编《电化教育简明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22万字发表的论文(1997年后的主要部分,刊名为红色的是当时的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教育研究》,2012年4期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陈琳《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广告新形式探析》,《现代传播》,2012年4期陈琳《创新和引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培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8期陈琳,王矗,陈耀华《终身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模式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4期陈琳,李凡,王矗,殷旭彪,陈耀华,蒋艳红,赵伟林《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陈琳,蒋艳红,李凡,王矗《高校教材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1期陈琳,丁晔,王健《网络发言人制度传播优势探析》,《现代传播》,2011年12期陈琳《从2010年世博会看电影传播新形式新发展》,《现代传播》,2011年2期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1期陈琳《影像画面构成设计研究》,《影像技术》,2010年6期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0期(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4全文转载)陈琳,王运武,徐华平《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陈琳《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和展望》,载《深化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陈琳,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9-07全文转载)陈琳,周惠颖,徐华平,王运武《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3期(获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陈琳《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2期(获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陈琳《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培养基础教育信息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陈琳《从CSSCI看新世纪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的变化》,《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2期陈琳《景影差异论》,《影像技术》,2007年1期陈琳《摄影用光创意手法论》,《影像技术》,2007年6期陈琳《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9期陈琳《观念为先、能力为上、创新为本——教师教育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和体会》,《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9期陈琳《中国摄影学科的困境及出路》,《美术和设计》,2007年3期陈琳《中国教育技术本科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6期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必须防止的倾向性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陈琳《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新的“干线式”教学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5期(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2008年)陈琳《从微观层面着眼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化》,《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2期陈琳《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和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陈琳《数字化拍摄中的清晰表现》,《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4期陈琳《遭遇数字尴尬》,《大众摄影》2006年7期陈琳《数字拍摄中噪波的产生和消除》,《影像技术》2006年第1期陈琳《信息技术对摄影艺术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陈琳《数字影像分辨率的均衡匹配》,《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陈琳《网络课程质量速度统一观》,《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期陈琳《数字影像获取中的色彩控制》,《影像技术》2004年4期陈琳《数字照相机规范》,《影像技术》2004年1期陈琳《数码相机操作和使用》,《影像材料》2004年4期陈琳《影楼数字化战略》,《影像材料》2003年第6期、2004年1期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获中国教育技术研究会论文一等奖)陈琳《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优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陈琳《数字相机国际语言分析》,《中国摄影》2003年第10期陈琳《数字影像的色彩控制》,《中国摄影》2003年第11期陈琳《专业扫描仪特殊修饰功能的利用》,《中国摄影》2003年第8期陈琳《数码摄影中的曝光控制》,《照相机》2003年第1期陈琳《专业型数码相机“专”在何处》,《摄影和摄像》2003年第1期陈琳《几种数码彩扩方法的比较》,《照相机》2003年第7期陈琳《信息技术对摄影深层次影响的思考》,《影视技术》2003年第1期陈琳《数字影像输出催生数字相纸》,《影像技术》2003年第1期陈琳《数字影像银盐相纸化的途径和要求》,《影像技术》2003年第3期陈琳《数字照相机成像芯片》,《影像材料》2003年第2、5期陈琳《数字相纸优势谈》,《影像材料》2003年第2期陈琳《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盐城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3年3期收录陈琳《网络课件质量速度统一观》,《自然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陈琳《数字照相机色彩分割记录方式和特点》,《影像技术》2003年第4期陈琳《TIPA给我们的启示》,《影像材料》2002年第6期陈琳《多媒体教学异常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第6期陈琳《大学摄影教学改革之路该如何走》,《高校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陈琳《关注数码胶卷》,《摄影和摄像》2002年7、8期陈琳《试探动画的教学功能和数字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期陈琳《音频数字化媒体和加工处理数字化》,《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4期陈琳《现代教育媒体的数字化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2期陈琳《摄影教学的革命》,《影像材料》2001年6期陈琳《聚焦数字影像新技术》,《影像材料》2001年3期陈琳《构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新体系》,《盐城师院学报》2000年3期陈琳《单反数字照相机的特殊操作和设定》,《中国摄影》2000年1期陈琳《全面认识专业闪光灯的特殊功能》,《中国摄影》2000年2期陈琳《试探构建网络影展体系》,《中国摄影》2000年9期陈琳《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四)》,《感光材料》2000年5期陈琳《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三)》,《感光材料》2000年4期陈琳《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二)》,《感光材料》2000年3期陈琳《数字摄影热点问题探讨(一)》,《感光材料》2000年2期陈琳《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再探》,《感光材料》2000年第1期陈琳《数字照相机特殊性能指标辨析》,《摄影和摄像》2000年1期陈琳《试探数字照相机用存储媒体的特色和使用》,《照相机》2000年2期陈琳《试控数字照相机的特殊结构和组成(下)》,《照相机》2000年10期陈琳《试探数字照相机的特殊结构和组成(上)》,《照相机》2000年9期陈琳《数字音频产品和使用》,《电声技术》2000年12期陈琳《关于数字照相机在教育中使用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6期陈琳《数码相机的特殊使用》,《摄影和摄像》1999年1、2、3、4期陈琳《试探数字照相机选购要点》,《照相机》1999年1期陈琳《计算机屏幕影像拍摄》,《感光材料》1999年2期陈琳《数码照相机分辨率辨析》,《摄影和摄像》1999年5期陈琳《数字照相机特有功能纵横》,《摄影和摄像》1999年7、8期陈琳《专业数字摄影设备的种类和选择》,《照相机》1999年9期陈琳《关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盐城师院学报》1999年4期陈琳《色调分离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感光材料》1998年1期陈琳《数字相机性能综观》,《感光材料》1998年2期陈琳《投影片数字化制作方法初探》,《感光材料》1998年3期陈琳《数字摄影新发展扫描》,《感光材料》1998年5期陈琳《数字摄影概论》,《人像摄影》98年1、2、3、4、5、6、7、8、9、10、11、12期99年1、2、3、4、5、6、7、8、9、10、11、12期陈琳《数字影像系统新景观》,《照相机》1998年2期陈琳《关于数字摄影特色的思考》,《照相机》1998年3期陈琳《影像稳定功能镜头透视》,《照相机》1998年9期陈琳《分区套式多次曝光制作彩色投影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1期陈琳《数字摄录一体机纵横》,《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6期陈琳《写真博士热线》,《光和影》97年第1、2、3、4、5、6期陈琳《摄影技术的新发展和电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5期陈琳《从佳能EOS DCS透视数码相机(下)》,《照相机》1997年11期陈琳《从佳能EOSDCS透视数码相机(中)》,《照相机》1997年10期陈琳《从佳能EOS DCS透视数码相机(上)》,《照相机》1997年8期陈琳《投影教学媒体数字化制作技术》,《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4期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蒋艳红,陈琳《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现状比较及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0期蒋艳红,陈琳,李凡《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教学重要性〉白皮书解读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2期郑权,陈琳《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2期殷旭彪,陈琳《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性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期席春荣,陈琳《DV片头视觉艺术性的研究》,《影视制作》,2012年2期李凡,陈琳,殷旭彪《论人物纪录片的纪实性和故事性——〈守望者——汉风〉创作谈》,《现代视听》, 2012年1期郭阳《适于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系统探析》,《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2期殷旭彪,陈琳,李凡《DV纪录片创作理念和方法的探讨——以纪录片<守望者——汉风>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2期殷旭彪,陈琳《论信息技术在教育使用中的技术理性》,《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2期殷旭彪,李磊,陈琳《关于教育技术之技术理性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王矗,陈琳《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成人终身学习模式探究》,《成人教育》2011年10期王矗,陈琳《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8期李凡,陈琳《英国信息化策略“下一代学习运动”的发展及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6期李凡,陈琳《移动学习期刊论文内容的分析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2期李凡,王矗,陈琳《非线性科学及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使用》,《中小学电教》,2010年12期蒋艳红,陈琳《英国<继续教育和技能计划(2010-2013)>及其启示》,《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8期蒋艳红,陈琳《基于协同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4期王斌,陈琳《课程学习自我测试平台的创新设计和开发——以<数字影像技术>测试平台开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5期景红娜,陈琳《基于Moodle的深层学习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3期李磊,陈琳《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维权探析》,《新闻知识》2011年4期张琪,陈琳《我国基础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现状研究和归因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4期郑权,陈琳《信息时代成人移动学习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2期Yunwu WANG, Lin CHEN.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ducation.System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Volume 13,ISTP).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1)(2011年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使用学术年会)赵伟林,陈琳《CNKI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陈耀华,陈琳《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绿色”建设观探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6期陈耀华,陈琳《关于电纸书替代纸质书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2期黄阳,陈琳《凝聚智慧四位一体创新发展——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读》,《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冯霞,陈琳《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以教育传播学网络课程为例》,《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8期张伟,陈琳,丁彦《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4期.张伟,陈琳《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支持服务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3期张伟,丁彦,李忠,陈琳《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设计和制作》,《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2期张伟,陈琳《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短片发展探究》,《电影文学》,2009年12期张伟,陈琳《本土电视教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电教》,2009年12期孙益祥,陈琳《青少年的网络阅读及其模式》,《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4期孙益祥,陈琳《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4期景红娜,陈琳《基于智能代理的混合学习支持系统设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4期宋阳梅,陈琳《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绿色”教育软件资源制作问题探讨》,《中小学电教》,2010年3期宋阳梅,陈琳《关于构建教育信息化“绿色”环境的探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4期王晓玲,陈琳《多元智能理论下网络教学媒体呈现形式探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期王健,陈琳《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和培养》,《中小学电教》,2011年6期王健,陈琳《促进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的策略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3期王健,陈琳《补偿性媒介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阅读》,《图书馆理论和实践》,2009年11期王健,陈琳《大学生网络阅读心理的不良倾向及其调整》,《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6期王健,陈琳,景红娜《大学生网络阅读现状调查及其指导》,《中小学电教》,2010年5期王健,陈琳《信息化时代的阅读方式和前景探析》,《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2期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5期张琪,陈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7期周惠颖,陈琳《使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4期杜荣良,陈琳《基于〈聋人手语900句〉论多媒体电子书的制作》,《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4期胡永斌,张汇芬,陈琳《聋人手语动画开发的实践研究——以〈手语100句〉的开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2期杨会,陈琳《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贡献力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6期周惠颖,陈琳《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启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1期王运武,陈琳《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8期王运武,陈琳《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3期张汇芬,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变化透视》,《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2期李延延,陈琳,张汇芬《从CSSCI看〈电化教育研究〉的学术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期郑权,陈琳《移动学习——未来聋生学习的新视窗》,《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张琪,陈琳《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张琪,陈琳《教育游戏发展的思考》(学术版),《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9期获奖情况: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影像技术》第2版,教育部(教高司函〔2011)195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技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2009年,陈琳、蔡国春、李子运、杨成、黄如民)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信息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和实践》,2011年,陈琳、刘行芳、张立荣、樊传果、马德俊、李文、黄如民、李子运)江苏省精品教材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数字影像技术》第2版,(2012年)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2011年,主持)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战略思考和行动》,2007年)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数字影像技术和艺术研究》课程,2010年,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2010年,主持)江苏省精品课程二等奖(《摄影技术和艺术》课程,2006年,主持)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论文,2010年)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苏北地区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论文,201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三届先进工作者(2011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2011年,和陈立钢、王斌、李凡、赵伟林、程薇、黄阳、吴明超、刘刚、高辉、殷旭彪、陶秋荣、彭振宇、侍松门、叶荣荣、董莉、许艳丽、康红为、顾玉荣、王晶、喻一珺、冯聪、蒋艳红、王蔚、李婷、陈美琳、张露丹、宋霞霞、杨俊珂、刘苗苗、张晓蕾、黄小娟、陆菁莲、陈亚琴、柏菊花、王矗、艾文斌、潘玉霞、罗艳、葛宝进、陈雪玲等2009级研究生共同合作完成,黄如民、朱守业老师技术支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共享模式研究》,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1年)第二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聋人手语900句》,陈琳、赵锡安、王太昌、李忠、郑权、鲍红安、潘莉、徐明、刘永宁、王庆宝、王倩、顾玉荣、祁云、宋爱清、常波、郑友庆、葛明驷、刘永福、练志坚、景瑞、吕霞、张颖、权盛、胡永斌、王健、周惠颖、李薇等人合作,2011)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年,指导研究生张伟获省优硕论文奖)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殷旭彪等同学拍摄的《汉风》电视片获艺术作品展甲组一等奖,2011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10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09年,指导的研究生王运武获省优硕论文奖)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全国摄影联合会,2009)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汉语唇读研究》,2009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干线式”方法的开创及运用》,2008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论文二等奖(《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2008年)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评比,2008年,主持,和研究生合作)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手语动画100句》,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评比,2008年,主持,和研究生、本科生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等奖(《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08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论文一等奖(《改革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打造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2007年)全国多媒体比赛二等奖(《摄影技术和艺术》,和研究生徐华平合作,2007年)中国摄影教育理论研究奖(教育部艺教委、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2004年)全国昊天杯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信息化中的倾向性问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江苏省艺术科学报告会论文二等奖(《高校摄影艺术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全国昊天杯优秀论文三等奖(《数字影像技术课程的创设和教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全国优秀畅销书二等奖(《现代教育技术》,中国高校出版协会,2004年)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徐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申报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申报

附件1: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申报指南(2013年修订)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编制2013年9月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1〕202号),分期实施、共建共享、持续开发优质职业教育信息资源,逐步形成覆盖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的资源建设机制。

该计划宗旨以合作共建为基础,以开放共享为目标,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为主线,开发支撑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关键业务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着力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跨时空开放共享,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高职业院校的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属于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各批次)、有关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均可申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和使用情况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规划、建设和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

教育部委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组建并负责管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及其下设各协作组,统筹推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共享。

一、课题项目设立依据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以下简称“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设立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机制,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深化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创新工程。

—1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实施“三通两平台”数字教育行动计划的实际行动。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数字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产教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其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是指在产业和教育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和共享数字教学资源库。

这种共建共享的方式,使得企业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和学校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产生了强有力的教育资源。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字教学资源库可以为学校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育资源,而且可以保证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此外,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通过产业和教育的合作共建共享,实现技术和知识的传递和融合,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进步。

(三)促进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发展产教融合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而产业则是创新和实践的实体载体,两者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建立产教合作机制在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建立产教合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建立定期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共同进行教学和技术研究,创造更多的数字教育资源。

(二)共建数字教学资源库共建数字教学资源库需要企业和学校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企业在该过程中需要提供技术资料、共建教育培训基地、参与课程开发等服务,学校则需要提供合适的场所、人员和技术支持。

这样共建共享的方式可以产生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共享必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建立统一而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广和应用。

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教学资源库共享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其建设和运营的管理和推广。

基于校企合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应用,并研究其在教育领域的实际效果。

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接着从理论基础、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共享流程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实践。

随后,提出了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并进行实证研究。

最后,讨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教育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拓展了传统教育的边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研究对于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决策参考,推动校企合作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理论基础2.1 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数字化教育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支持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教育形式。

它将教育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管理和传播,通过电子设备、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等技术工具提供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便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教育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种开放、互动和协作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并通过在线交流和协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互动[1]。

2.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可重复性。

通过数字化手段,教学资源可以被无限复制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更是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次深度升级。

本文将围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展开研究,从解析其内涵、探讨其意义、分析其建设模式和探讨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内涵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是指通过产学融合的方式,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它是以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为核心,以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通过共享、协作、共创的方式,构建起来的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数字教学资源库。

该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电子图书、虚拟实验室、电子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涵盖了各类课程和学科领域。

二、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意义1.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灵活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育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消除地区、学校和教师之间资源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教师们可以在数字教学资源库中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三、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型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1. 政府主导+多方合作政府发挥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的作用,牵头组织相关企业、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共建共享模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课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课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课题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在线课程、多媒体素材等,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共享性和可更新性,避免资源浪费和陈旧。

二、数字化教育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平台应具备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评价等多种功能,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

同时,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搭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三、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是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因素。

应通过多种途径,如线上培训、线下实践、专家指导等,对教师进行数字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教学水平。

同时,应鼓励教师探索数字化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数字化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

应引导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

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五、数字化评价系统建立数字化评价系统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评价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数据可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在建立数字化评价系统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障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六、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育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习惯,可以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

这种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权益,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研究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研究

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研究
曾海;贾鑫鑫;陈品德;谭颖臻;谢巍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为满足各类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是开放大学继续教育的重要议题。

该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开放大学中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为例,从开放服务对象、开放服务内容与表现形式、开放服务方法与手段及开放服务反馈与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评析。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曾海;贾鑫鑫;陈品德;谭颖臻;谢巍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远程培训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广东广州 51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探索与实践 [J], 冉利龙;朱东鸣
2.河北开放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以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双园”模式为例 [J], 许桂友;牛建丽;卢闽江
3.山东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 [J], 董彩云;谢明浩
4.山东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 [J], 董彩云;谢明浩;
5.省级开放大学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开放大学为例 [J], 洪伟;熊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要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 (2)

要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 (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一、资源共享是人们建立计算机网络、数字化资源的主要目的之一。

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相应地,资源共享也分为数据共享、软件共享和硬件共享。

硬件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

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网络打印机。

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减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劳动,避免大型数据库的重复设置。

二、网络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将搜索到的资源下载到本地来共享。

常用的共享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Web浏览器可以通过Web 浏览器来浏览、下载数字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源用FrontPage Fireworks、Dreamweaver等工具软件做成Web形式的网页,供其他人浏览、下载。

2.FTP 文件传输FTP是一种网络上的文件传输协议,主要包括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目前许多大学网站都提供FTP 服务,学习者可以登录到FTP 站点,下载应用软件及所需的资源。

大型FTP站点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

例如,在“地址”栏中输入ftp://,可以登录到清华FTP 站点,其中有大量的学习课件、电子书。

其他如北京大学:ftp://,哈尔滨工业大学:ftp://。

学习者也可以通过FTP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让其他的学习者能在网络上看到。

使用FTP上传和下载文件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参考相应的资料,一步一步按要求操作即可。

3.共享硬盘用共享硬盘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一般用在局域网中,它的安全性差一些。

但是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打印机、刻录机之类的硬件共享。

具体做法是:找到想设置共享的文件,然后右击,选择“共享”命令,单击“确定”按钮。

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在打开的“网上邻居”窗口中双击“查看工作组”中的电脑,即可在打开的“**电脑窗口”中找到该电脑共享的文件夹和资源。

4.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目前常用的网络通信工具有MSN、QQ、Internet Phone等,它们一般都具有呼叫功能,能进行文本、语音、视频对话,有些还具有文件传输等功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与获取,也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陈琳,王矗,李凡,蒋艳红,陈耀华(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徐州 221009)摘要: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是《规划纲要》的重要观点。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事关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的质量,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的发挥以及教育的质量、效率和教育公平。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经历了自发建设与共建共享阶段的发展,而“公建众享”模式可突破资源建设瓶颈使其产生质的变化。

在我国,实施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具有战略意义,可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更好地形成中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世界影响。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资源;资源建设模式;公建众享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DIXM056)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人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KA103021)成果。

一、探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的意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闪存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传输或再现出来的学习资源。

我国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十年三大战略目标之一[1],由此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学习将会更多地依赖数字化学习资源。

这是因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通常的书刊、报纸资源相比,在学习方面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

传统学习资源大多数是以纸张作为载体,将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或以图文的形式跃然纸上,从总体上看其信息表现形式单一。

而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除了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能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人们的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人们利用它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传统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一本书籍从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到出版再到发行,通常所需要时间以年计,经过如此长的周期奉献给读者的信息,可能有相当部分已不是什么新的信息了,甚至于部分信息已经过时。

而数字化学习资源能为终身学习者及时提供新的、权威的学习信息。

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传输,可即时地将新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只要需要,可每周、每天、每时地更新已有的信息资源库,确保展现给人们的学习资源信息不是过时的。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即时化特征,将助推终身学习,为终身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时鲜的学习内容。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未来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可以使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通过Internet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协作学习的基础,是进行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2],它包含有大量的图、文、声、像学习资源,学习者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

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学习,而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协作学习。

利用数字化资源学习的协作化特征,将促进学习者之间在没有学校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终身学习成为有高效率的深层学习[3]。

学习是持续的、经久的过程,而学习又是不断积累、逐渐深入的研究。

这种研究是学习性研究,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和保障。

终身学习更是复杂的研究过程,是学习者对自身知识的终身地、系统地、深入地研究。

因此,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具有量大、层次多、深入性的特征,传统的学习资源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而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类型的特点,并且方便检索,易于获取,能很好地适应终身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由此可见,学习型社会不仅要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基础,而且其瓶颈的突破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质量以及展示的平台所能提供的学习、讨论、协作功能。

正因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众多优势,探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的推进、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理应是从宏观上探讨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遗憾的是迄今我国缺少站在时代高度、着眼于全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的研究,缺少国家视角的战略之谋,现有资源建设模式的研究成果,或是局限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或是局限于区域的或某个专业某门课程。

二、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及其评析虽然我国缺少资源建设战略之谋的理论成果,但从资源建设的已有实践中,我们可将其资源建设归纳为自发建设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发建设模式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首先是从“自发建设”开始的。

“自发建设”模式为丰富网络资源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广大网民的自发建设热情,就不可能有今天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而且,无论信息化发展到什么程度,自发建设都可以称作是个体式的建设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且是很重要的信息资源建设形式。

但是不可否认,自发建设的信息资源中,垃圾资源占的比例相当高,许多资源错误百出,令人啼笑皆非。

在自发建设模式下,上网资源缺少把关人,人人都可建资源,相当多资源者并不具备资源建设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导致网上质量差的资源、重复性资源、零星式资源多,系统性资源、原创性资源、高层次的优质资源少,甚至于像“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其中“知道”“百科”中的许多条目解释,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小农式”的资源建设模式,在信息化初期解决了资源从无到有的问题、由少到多的问题,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必须改革这种单一的资源建设模式,因而“共建共享”模式应运而生。

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共建共享”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建设、共同享用资源,是对自发建设模式的拓展和补充。

因为该模式下可真正由具有建设资源能力和水平的人来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建设质量问题。

但是,由于谁投资谁受益,建设后的“共享”往往被限定在一定的协作组织或协作单位内部,所建资源不能被社会广为共享使用,绩效不高。

“共建”的信息资源仅让共建单位人士共享的方式会造成马太效应,不仅不会缩小地区间、单位间、行业间的差距,反而会加大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信息不公平。

这种结果往往是与信息化的初衷相背离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不同地区间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教育方面,差异性都很大,导致了学习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发达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占有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及时全面地共享。

上面两种资源建设模式极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终身学习的科学发展。

因此,要变革目前这种不良的资源建设方式,就必须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学习资源建设模式,走优质资源建设之路。

我们研究认为,未来革命性突破的模式是“公建众享模式”。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及其优势“公建众享”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并着力研究的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其最大特点是可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最为优秀和合适的人士建设资源,从而确保建设质量。

“公建众享”可供更大范围甚至于是全国、全世界的人分享优质信息资源,具有高的建设与应用绩效。

“公建众享”非同于“共建共享”,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资金建设的投资主体以及资源建设后的享用范围不同。

“公建众享”是由政府出资来组织建设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公共基础资源供全民终身学习使用;而“共建共享”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建设,且一般仅限于机构内部或者小范围内的成员使用,不能供全民共同享用。

“公建众享”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学习资源开发团队,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出质量非常高的学习资源,让全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还可以促进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

“公建众享”资源建设模式能够统领全国的优质资源建设,杜绝不良资源的产生,形成优质资源库群,便于对学习资源进行使用和科学管理。

“公建众享”与国家的信息化导向是一致的。

我国2006年3月19日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缩小数字鸿沟计划”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的6大行动之一,明确规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公建众享”将会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最根本举措。

实施“公建众享”,还可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的要求。

如何实现各种文化、教育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难点之一。

如果无偿使用各种网络知识资源,势必造成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完全采取市场化的模式,多数学校和学生将无缘进入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宝库,从而会不断加深加宽数字鸿沟。

在国外的教育信息化当中,也有类似于实施公建众享的,法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法国进入新世纪后始终坚持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国家宏观主导”和“国家开发信息资源”。

法国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管理的优势,由教育部代表国家与全国各大新闻、出版、图书资料、影像、统计等公立与私立部门进行协商,要求允许师生使用其商业化的知识产品,教育部则向他们支付相关产品使用权和复制权的费用,其中一部分知识资源可以是免费用于学校教育,一部分要支付其产权的包干费用,并还要支付未来新的知识资源费用[4]。

法国的人口差不多是我国的1/20(截至2011年1月1日法国人口约6500万[5],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约13.4亿[6]),很显然,在我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公建众享,其效益要比法国高得多。

在我国,尽管迄今未提出“公建众享”模式,然而我国已有许多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的成功实践,其中典型的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群众实施教育培训的创新举措,是探索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