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诗句和成语
专题一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答案】C【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酒精挥发C. 石蜡熔化D. 菜刀生锈【答案】D【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答案】C【解】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B【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变化分类根据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条件下,仅仅改变了其物理性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气化、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新的化学性质并没有产生,因此,物质参与物理变化的反应后,仍然保留原来的化学成分。
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主要区别。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化学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发生了改变,新物质在形态、组成和性质上和反应前的物质都不同。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变化所在,它是物质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以化学式、结构式或方程式表示。
例如:烧木头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变化原理不同物质的变化原理也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物质变化的原理包括能量原理、质量守恒原理、原子分子理论等。
1. 能量原理能量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理量,能量变化规律是各种物质变化的基础。
能量在变化过程中既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消失无踪。
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可能在形式上发生变化,但总的能量守恒原则是不变的。
这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最基本的能量原理。
2. 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之一。
质量守恒原理是指在任何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凭空生成或消失,物质的总质量在任何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也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变化的基本原则。
3. 原子分子理论原子分子理论是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它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可以导致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分子的组合、分解、重排等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基础。
三、物质的变化过程根据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包括固态变化、液态变化和气态变化三种。
1. 固态变化在固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保持不变。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 离子与基团: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 )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 )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 )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 )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11) 焰色反应(12 )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 )电解(12) 熔融盐导电(13) 电解质溶液导电(14) 水泥硬化等。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知识点详解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表达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察。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局部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根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拟〔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达,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达性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①元素组成,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式,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②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③化合态。
⒉微观上:质子、中子、④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⑤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别间的关系及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图: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醇钠B.氨水C.乙酸D.蔗糖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①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①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①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①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4.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的液化B.由海水生产氯化镁C.乙烯生产聚乙烯D.由煤焦油得到苯、甲苯制硝酸苯、TNT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第0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三
<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胶体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分类
实例
溶液 能
胶体 能
浊液 ___不_能____
能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 蔗糖溶液
__不__能____
__不__能____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 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 Fe2O3 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还原剂
“易溶 可溶于 制难溶” 水的酸、
规律 碱、盐
CH3COONa+HCl
FeCl3+NaOH Cl2+KI
Fe+CuSO4 Na2SO4溶液与 BaCl2溶液反应
CH3COO-+H+=== CH3COOH Fe3++3OH-=== Fe(OH)3↓ Cl2+2I-===I2+2Cl- Cu2++Fe===Cu+Fe2+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考纲导向】1.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能够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5.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类型。
6.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命题分析】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历年高中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预计2021年高中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核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3)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
(4)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考法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1·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月考)将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解读)-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内 容 分 析
内容分析
1.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本单元则是启蒙阶段的启蒙课, 它的成败对初中学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 本教材注意创设情境,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 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 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 责任感。
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老师:XXX 班级:XXX
目录
CONTENTS
1 课标解读 2 单元目标 3 内容分析
4 课时安排
课 标 解 读
课标解读
教学内容
绪言
课标要求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 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 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 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价值。
课 时 安 排
课时安排
节次 绪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复习
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点
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 1. 以教师的有趣味、有吸引力的讲授为主,配合使用实验、幻灯、
录像等教学手段; 2. 根据本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创设探究情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分析及例题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考点清单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领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亲密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其实质差别,并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点,能正确分辨物质的这两种性质。
并能正确分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差别和联系。
二、全面打破知识点 1: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3)创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2、保护环境,开拓“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善化学(2)绿色化学的主要特色①充足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响,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升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④产品有益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例 1. 经过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侧重要的作用。
请你分析以下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波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B. 合成新的物质C. 空间形式和数目关系 D . 防治环境污染分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开发新能源应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经过变化来实现,故 A 波及了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物质的合成,也是经过化学变化实现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而污染的治理也要经过化学方法来解决,所以 B、D 两个选项也都是化学研究的任务。
C 属于数学研究的领域。
答案: C例 2. 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有以下语汇,此中跟有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定联系的是()A. 蓝色固体B. 黑色粉末C. 绿色食品D. 白色烟雾分析:蓝色固体、黑色粉末、白色烟雾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到的。
绿色食品其实不是指食品是绿色的。
绿色食品特指的是:无污染、有营养、无化学增添剂的食品答案: C知识点 2:物质的变化1、观点: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化学(1-4)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
新溪中学化学(1-4)单元知识点考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判断依据: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变化有:放热和吸热。
(“灯泡发光”、“煮水冒泡”、“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铁生锈”、“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4、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2)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金属活动性、酸性等;物理性质:如硬度、密度、熔沸点、易挥发性、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5、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2s。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物有水。
CO:迅速倒转火焰上方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变浑浊,证明产物有2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时,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能燃烧。
6、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生活中哪些例子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分?)7、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硬度判断:用小刀切,密度判断:气体与空气比较、固体和液体与水比较)、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8、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物 理 性 质
常 见 的
熔点 沸点 密度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气压有关)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探究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探究实验 5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 和状态。
(2)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课堂检测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 学变化的是( C )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伐菥烧炭南山中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导入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雪 融化、放烟花、蜡烛燃烧等。这些变化又可分为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何区分它们呢?
雪景
烟花
蜡烛燃烧
导入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轻轨电车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 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 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 高温。接触点常用的原料是石 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哪些性 质?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 是化学性质呢?
【想一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新知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3)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 F2、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研究对象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典型例子
比较“四同”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酸 注:⑴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
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碱 ⑵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盐
⑶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 金属氧化物;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氨水。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金属
轻金属 Na、Mg、Al
密度分类 重金属 Cu、Hg、Pb
单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质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稀有气体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2、化合物
氢
气态氢化物
一般为气态,共价化合物,H为+1价, 非金属显最低价;如HCl、H2S、NH3等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 质的一种微粒。 (2)阳离子:Na+、NH4+、 [Ag(NH3)2]+, 注阴意离:子:Cl-、SO42-
1.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其固体属离子晶体, 其基 本微粒是离子。
有离子存在一定是离子晶体?
不一定;如:金属单质
常见的纯净物有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2024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化学
黄而色黑(PbS),该过程中Pb元素化合价不变,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
项涉及反应ZnCO3+2C 误。
Zn+3CO↑,ZnCO3作氧化剂,体现其氧化性,错
典例4 (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情 质处理等情境选材,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境 (3)化学史料情境:从古诗词等情境选材,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 养 能 力
(1)态度责任: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日常生活、实验 探究中具有安全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分析与推测能力:基于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运用比较和分类等方法,预测 物质的性质或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 正确;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 发生反应 CaCO3+2CH3COOH (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 错误。
变式演练古代科学典籍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还原性者为( B ) A.胆矾(CuSO4·5H2O):“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脂水(石油):“高奴县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
解析 合金的熔点低,硬度大,且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A正确;硅胶 和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 被氧化,B错误;涤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C正确;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 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发展史技术、理论的发明和发现代表人物或发明国家历史作用《怀疑派化学家》、酸碱指示剂英国科学家波义耳近代化学开启原子-分子论原子论: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分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化学作为独立学科,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发现;水的组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分类、有序地研究物质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中国科学家侯德榜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72年首次提取青蒿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中国科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常伴有的现象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注意: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四、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张家界)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钻木取火 C.木已成舟D.花香四溢
1.(2018山东省菏泽市,题号1,分值2)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8荆州)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18宿迁)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18威海)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18凉山州)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南充)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8广东)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