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价值观,其他论文文档]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电影的发展应以商业为导向 立论稿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面对今天这个辩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商业,盈利只是结果与表象,而交换才是其本质。
商业的目的,是满足供求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而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持久的概念,它有别于某一个阶段的静态需求。
举个例子,今天人生理上的成长需要的是衣食保障,但是人的发展就不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
他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接触社会,这就要求一个外部环境的良好保障。
同样的,今天电影的创造就如同人生理上的成长一样,需要融入艺术的理念,但是电影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了创作、拍摄、发行、放映等一系列环境。
而这就需要一个资本、技术、市场的全方位支持。
电影的发展应以商业为导向,就是要符合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来保证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我方将从电影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与电影外部的发展环境两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以商业为导向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支撑。
随着现代科级的进步与人们对于电影要求的不断提高,时代对于电影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
人们进入电影院,看的不再只是一个故事内容的精彩与否或是情节设置的如何巧妙。
更重要的,是体验视听上的美妙享受。
高新技术,明星大腕,这些能够满足观众需要的因素无不要求坚实的财力保障。
而正是因为有了赞助商们的参与,像《星球大战》、《阿凡达》这样的电影才能从白纸黑字的剧本转变成激动人心的影视巨作。
而那些小成本小制作的影片,则也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明星效应这样的商业模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其次,以商业为导向是电影发展应对当下外部环境激烈竞争的解决良方。
电影的发展,不是只靠拍好电影这么简单。
面对眼下媒体残酷的竞争局面,当电视、网络媒体强势崛起,纷纷与电影抢占市场份额,电影必须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资料表明,好莱坞电影的总收入只有20%来自影院票房,而约80%的收入则源于非银幕的营销所得。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多元化的收益保障,使电影的规模成本降低,观众们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加低廉的票价,更有机会走进影院。
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研究
¨2 (p 年第二二期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研究宋法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中国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电影价值观的表达与研究,但是当前讨论的语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那就是必须在电影需要依赖票房存活、社会期待价值重建、国家亟需文化提升的现实困境和历史责任下来展开这一话题。
因此,本文用大众传播学理论从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五个层面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为旨归来探寻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
关键词:商业电影价值观表达策略当前,关于社会价值观的讨论异常热烈,相应的针对电影价值观的研究也铺展开来。
其实,自电影诞生以来,不管电影创作者有意或者无意,作为其精神的投射,绝大多数影片肯定或隐或显、或轻或重的体现其价值取向。
加上电影媒介本身的“宗教意义”,I l l以及必须投放市场的社会属性,电影在意识形态建构、伦理道德询唤上的作用不可小觑,其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力量足以证明这一点。
就中国而言,从早期的左翼电影到建国后对《武训传》的批判,都是从价值观入手对电影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的话语重组。
而近年来,无论是在提倡“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中将“思想性”放在首位,还是“坚持社会效应第一,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相统一”,毫无疑问也都在强调电影价值观的问题。
尽管所用术语外延有所差异,但我认为在现实操作层面其内核是一致的、目的是一致的。
可以说,电影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者对电影价值观,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
既然如此,为何当前又深度聚焦中国电影价值观的问题?我想应该是产业环境、社会语境、国际局势等发生了新的、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中国影片票房和口碑二者兼得者少,对立者多。
自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票房保持较高增长,尽管也有像《让子弹飞》这样票房和口碑俱佳的影片,但是像《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二者对立的情况更加普遍。
不管是“金钱让中国电影丧失思想”的哀叹,还是“商业电影一面繁华一面挨骂”的纠结都表明电影在价值观表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电影应更注重商业价值-立论稿
中国电影是应该更注重艺术品质还是商业价值一、核心概念界定1、电影:媒介。
2、中国电影:中国语境下的电影。
3、电影的艺术品质?电影的艺术品质是指关于“什么是好电影”的一套专门的艺术审美指标。
具有艺术品质的电影即指高品质、高质量、符合艺术审美指标的那部分电影。
4、商业价值电影的商业价值是指关于“电影是否能够盈利”的一套评价指标。
二、具有艺术品质的电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剧本:思想性、新颖性、独特性、原创性(一切好的形容词点点点)导演:实力派、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对电影的见解(一切好的形容词点点点)演员:适合剧本、能够驾驭角色、能够用演技林漓尽致传递电影内涵的演员(一切好的形容词点点点)拍摄手法:一切好的形容词点点点剪辑方式:一切好的形容词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三、怎样才能实现电影的艺术品质(实现电影艺术品质的手段)电影人将电影制作的重点、资金的投入更侧重放在电影艺术品质的提升上,比如《阿凡达》的十年磨一剑。
立论稿逻辑框架(我是传统价值观的卫道士,我好圣洁,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啦啦啦)1、就电影本身来说:电影本身就有着对艺术属性的天然价值诉求,而这种价值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乏的。
2、就电影的国内市场来说,中国电影片面追求电影的商业价值,而不填补艺术品质这个巨大漏洞,所以,更注重电影艺术品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电影质量差烂片多,电影生命周期短。
可行性:更注重电影艺术品质不会危害电影的商业价值和产业链反而会起促进作用,反而,艺术品质差的电影会导致合作公司以及二级院线的推出。
3、就电影的国际市场上来说,更注重电影艺术品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挽救中国电影的国际形象。
可行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好像是正方来着哦……各位观众、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辩题是:中国电影是应该更注重艺术品质。
下面界定核心概念,首先,电影,是指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from百度百科)。
观影后如何客观看待影片的商业价值
观影后如何客观看待影片的商业价值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中,影片的商业价值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当我们走出电影院,如何客观地评价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影片的商业价值。
简单来说,影片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票房收入、影片周边产品的销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影片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等。
票房收入是最为直观和常见的衡量标准。
一部影片在上映期间所获得的票房成绩,直接反映了观众对其的接受程度和愿意为之付出的经济成本。
高票房的影片往往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观影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然而,票房并不能完全代表一部影片的商业价值。
有些影片虽然票房表现平平,但在后续的版权销售、网络播放授权等方面可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此外,影片周边产品的销售也是商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与影片相关的玩具、服装、书籍等,如果能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也能为影片带来丰厚的利润。
在评估影片的商业价值时,我们不能忽视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一部成功的影片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某些以特定地区为背景拍摄的影片,可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该地旅游,从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同时,影片还能为广告、音乐等行业带来商机。
如果影片中的音乐受到欢迎,其原声唱片的销售也能为影片创造额外的价值。
影片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片,能够提升制作公司和导演的知名度,为他们未来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如果一个系列影片能够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形象,后续作品往往在市场推广和观众期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那么,观影后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些商业价值呢?我们要避免盲目跟风和片面评价。
不能仅仅因为一部影片票房高就认为它的商业价值无可挑剔,也不能因为票房不佳就全盘否定其商业潜力。
有时候,一些小众题材或者艺术影片,由于受众范围较窄,票房可能不高,但它们在特定领域或文化传承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电影产业进入新时代的价值观分析
电影产业进入新时代的价值观分析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也影响着电影的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时代。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电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消费品,而是涵盖文化、艺术、商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在这个进程中,电影行业包括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院线等方方面面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转变旧有的观念和观念模式,拥抱新的价值观。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产业在进入新时代后需要转变的价值观。
一、文化自信电影从诞生以来就是一种文化媒介,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文化属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是中国电影需要注重本土文化,全球电影制片方也都在竭力打造独特的文化内涵。
国内电影在消费市场上的崛起,既是因为电影制片方应用本土文化,也是因为观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
再引申到电影行业的发展,电影制片方需要更加自信地以本土文化去拓展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专注在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的制作和推广方向上,以此来推动电影行业的发展,能让电影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多元化多元化是时代赋予电影的一项任务。
电影市场的变化,促使电影制片方要关注外围的钩子,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观众需求和兴趣,以此为内容主线去制作电影,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多元化不仅在内容上,在制作模式、受众群体、营销等方面也需要做到多元化。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从繁杂的电影内容中寻找出新的焦点,做到好内容与不同受众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三、社会责任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制片方的社会责任是在艺术创作和商业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同时也要尽力使电影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化。
从题材上说,电影应该干扰并反映社会生活,承接社会责任,传递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就需要电影制片方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让电影在人类道德及社会价值观普遍接受的范围内安放,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步,让电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总结电影作为文化媒介,一直洋溢着文化属性,与时代紧密结合。
电影的艺术与商业价值评价
电影的艺术与商业价值评价电影作为一种流行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其艺术与商业价值评价是观众、制片人、评论家和学者们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电影的艺术与商业价值,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首先,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电影通过影像、音效、剧本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电影在叙事、美学、观念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电影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影像语言和艺术手法,如摄影的运用、色彩的运用、音乐的运用等,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获得审美享受。
其次,电影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
电影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含了制片、发行、营销等多个环节。
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制片方和投资方的经济回报。
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可以创造高额的票房收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衍生品、旅游等。
电影产业也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然而,电影的艺术与商业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艺术性为电影带来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使得观众通过欣赏电影作品产生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同时,艺术性也为电影赋予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一部具有艺术性的电影往往更容易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带来票房的成功。
商业性则为电影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性。
商业价值的追求使得电影行业在制片和营销上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商业成功的电影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而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和创作自由。
商业价值也为电影人提供了经济支持,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创作,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
在评价电影的艺术与商业价值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艺术价值需要从电影的叙事结构、美学表达、表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看电影是否能够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商业价值则需要从电影的票房、市场反应、口碑等方面进行评价,看电影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和获得经济回报。
如何保持正确的商业与价值观
如何保持正确的商业与价值观在商业世界里赚钱是目标,但并不代表可以放任一切。
商业与价值观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在商业的同时兼顾价值观,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第一,以合法规范为基础。
合法、透明、规范是商业界的底线,任何企业都不能违背法律法规。
如果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以牺牲价值观为代价。
第二,注重共享价值。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成败,而是需要通过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为实现企业价值观,需要注重提升员工福利,以及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如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
企业家们需要理解并与共享价值观的理念相结合,才能够在商业中实现长远的价值增长。
第三,强调责任与自我监管。
企业与价值观的关系,一方面是企业责任,一方面是自我监管,企业需要承担它们的社会责任,并以价值观担负起企业的社会形象。
同时,企业家也需要积极建立自我监管体系,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以确保企业管理的良好性和企业价值观的实现。
第四,尊重员工和客户的个性。
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其商业价值由此也能大大提升。
在企业运营时候,可以尊重员工的个性需求和感受,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会。
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还要强调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并注重与客户的沟通,通过友好的互动,吸引客户并强化客户忠诚度。
最后,保持顽强的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商业与价值观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家们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观体系。
公司需要在引领创新方面做得更好,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取得战略优势。
保持正确商业与价值观的关系,需要企业家积极践行和引领,把握时代的发展和资本的流动。
而一个健康稳定的商业环境,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
《2024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范文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篇一一、引言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两大重要板块。
主旋律电影以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国家精神为主要特点,而商业电影则注重娱乐性、商业性以及市场效益。
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1. 背景与原因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主旋律电影作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国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始尝试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以吸引观众。
此外,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2. 成功案例分析《战狼II》作为一部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案例,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商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
该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现以及精良的制作,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
同时,该片还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3. 影响与挑战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有助于提高电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观众群体。
然而,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主旋律电影失去其原本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
因此,如何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化,是主旋律电影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1. 背景与原因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商业电影开始注重在娱乐性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弘扬国家精神。
这既满足了观众对于娱乐的需求,也符合了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期待。
因此,商业电影开始尝试融入主旋律元素,以提升其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2. 成功案例分析《流浪地球》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主旋律化案例,通过科幻题材讲述了人类面对生存危机时的团结与勇敢。
该片凭借精彩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现以及精良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
3. 影响与前景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有助于提升电影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具有思考性的观影体验。
《2024年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范文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篇一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探讨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商业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常常受到质疑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分析其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电影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艺术性现状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产业,其生产、发行和营销都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深刻影响。
为了追求更高的票房和利润,电影制作往往倾向于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影艺术性的削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化与艺术性完全对立,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其艺术性。
三、电影艺术性所面临的问题1. 创意匮乏: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部分电影制作方为了快速获取票房,往往选择跟风、模仿热门题材和风格,导致电影创意匮乏。
2. 过度娱乐化:为了吸引观众,部分电影过度追求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忽视了电影的内涵和深度,使电影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娱乐产品。
3. 忽视艺术性: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部分电影制作方过于注重票房和利润,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导致电影作品缺乏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解决策略1. 提升创意水平:电影制作方应加强创意研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电影人才,为观众提供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作品。
2. 平衡商业与艺术:电影制作方应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注重保持电影的艺术性。
通过提高电影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使电影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3. 加强审查和监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电影的审查和监管,确保电影作品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同时鼓励和支持具有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4. 培养观众审美能力:通过开展电影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具有艺术性的电影作品。
五、案例分析以某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为例,分析其在商业化背景下如何保持艺术性。
《2024年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范文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篇一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探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电影的制作与发行愈发注重商业利益和票房价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电影的艺术性被削弱或消失。
相反,电影的艺术性是电影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心的关键。
在商业化与艺术性之间,我们应如何平衡和探讨呢?本文将对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进行深入探讨。
二、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产业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电影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从电影的策划、投资、制作、发行到最后的放映,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
电影的制作方和发行方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往往更注重电影的票房价值和市场效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和表达方式,使得一些电影在追求商业化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其艺术性。
三、电影艺术性的定义与价值电影的艺术性是指电影在创作和表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
它是电影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触动人心的关键因素。
电影的艺术性不仅包括影片的视觉效果、音效、剧情等表面元素,更包括影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深层内涵。
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对于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电影,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提升观众的艺术审美,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四、商业化与电影艺术性的关系虽然商业化的运作对电影的创作和表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电影的艺术性被削弱或消失。
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商业化的运作可以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资金支持,使得更多的优秀作品得以问世;另一方面,电影的艺术性可以为电影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口碑,从而提高票房价值。
因此,商业化和电影艺术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五、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保持电影的艺术性首先,创作者应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不盲目追求商业利益。
《2024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范文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日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交融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主旋律电影强调国家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和宣传,而商业电影则更注重市场的盈利和观众的消费体验。
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观影选择。
本文将从电影的商业化角度出发,探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路径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表现。
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路径1. 精准定位受众:主旋律电影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
通过精准定位受众,将主旋律元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得电影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2. 创新叙事手法:主旋律电影在叙事上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运用悬疑、喜剧等多元化的叙事手法,提高电影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3. 强化视觉效果:通过精良的视觉效果,为主旋律电影增添更多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利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和画面设计,使得电影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
4. 拓展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营销渠道,为主旋律电影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表现1. 融入国家文化元素:商业电影在追求市场盈利的同时,也需要融入国家文化元素,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
通过将主旋律元素与商业元素相结合,使得电影在满足观众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传递国家文化价值观。
2. 关注社会热点:商业电影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
这样不仅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也能提高电影的社会影响力。
3. 强化情感共鸣:商业电影在剧情和角色设置上需要更加注重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塑造,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提高电影的观赏价值和影响力。
4. 提升制作水平:商业电影需要不断提升制作水平,包括剧本创作、演员表演、特效制作等方面。
只有高水平的制作才能保证电影的质量和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随着商业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电影艺术正面临一系列挑战。
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保持电影的艺术性,成为了电影制作者和观众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商业化背景对电影的影响、电影的商业化趋势、商业化下的电影艺术性以及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商业化背景对电影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商业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具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和营销推广,它们通常更倾向于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以盈利为目标。
这意味着商业电影更注重票房收入、市场竞争力和观众口碑。
大量资金投入和商业化考量,使传统的电影艺术受到了冲击。
同时,商业化趋势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电影的创作和审美方式。
商业电影往往更注重商业元素的塑造,如明星效应、特效制作和商业主题的选择。
商业化倾向使得电影日益趋向商业模式,创作趋于规范化和商业化。
一些电影创作在追求市场需求的同时,忽视了电影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然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电影的艺术性。
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依然有机会表达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商业化背景下的艺术电影,如奥斯卡获奖电影、一些独立电影等,依然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情感、深度的主题和独特的审美。
为了平衡商业与艺术,电影制作者和观众都有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首先,电影制作者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精神。
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电影只追求商业利益,制作者需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独立性,塑造具有个人风格和独特性的作品。
他们应该关注电影的内在美和情感表达,而不仅仅追求票房和市场。
其次,观众也需要培养更加多元化的审美能力。
观众需要更加主动地去接触和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大片。
通过拓宽自身的观影经验和视野,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的艺术性,提高对电影的品味和辨别能力。
此外,政府和电影机构也有责任在商业化背景下保护电影的艺术性。
《2024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范文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日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界限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是为了扩大受众群体,提高票房收入,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则是为了满足观众对于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的现状、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1. 现状与特点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主要内容的电影。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主旋律电影逐渐走向了商业化。
其特点包括:以国家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社会热点为题材,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注重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
2. 商业化策略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选择:选择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和情感共鸣的题材,如国家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等。
(2)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受众群体,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
(3)艺术表现: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
(4)营销策略: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明星效应等,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1. 现状与特点商业电影是指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电影,其特点包括:娱乐性强、视觉效果好、情节紧凑等。
近年来,随着观众对于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需求增加,商业电影逐渐向主旋律化发展。
其特点包括:在追求娱乐性的同时,注重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主旋律化策略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融入主题:将主旋律元素巧妙地融入电影主题和情节中,使观众在娱乐中感受到正能量和价值观的传递。
(2)明星效应: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引观众关注电影,同时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
(3)社会责任: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通过电影传递社会责任和担当。
四、问题与挑战尽管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电影传达价值观
电影传达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受欢迎的传媒形式,不仅仅是娱乐和放松的方式,也是通过讲述故事和传递观点来影响观众的一种表达方式。
电影传达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激发情感和共鸣,并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电影传达价值观的影响力、不同类型电影的价值观传达方式、电影传达价值观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传达价值观的潜力。
首先,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它不仅可以吸引大量观众,还可以通过情节、角色、对白等方式传递作者的观点和价值观。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受到情绪、心理和思想上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书籍、新闻和其他艺术形式。
因此,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其次,不同类型的电影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价值观。
喜剧片通常传递积极向上、幽默、团结等价值观,通过让观众产生笑声和快乐的情绪来传递积极的观点。
悬疑片则通过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推理能力来传递对真相和正义的追求。
而文艺片则常常通过讲述人性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来带给观众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各种类型的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传达着各自特定的价值观。
然而,并非所有电影的传达价值观都是积极正面的。
一些电影可能传递消极的观点、歧视、暴力或其他有害的价值观。
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更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制片方和导演在制作电影时应该积极审查和思考所传达的价值观,并对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负起责任。
为了充分发挥电影传达价值观的潜力,制片方和导演在电影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应该明确电影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观点,这有助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其次,他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角色和情节来传达所期望的价值观。
通过刻画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力量的战胜邪恶、勇气和坚韧的追求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积极和正面的价值观。
再次,电影的配乐、摄影和美术设计等方面也是传达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2024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范文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日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主旋律电影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传达了国家或民族的精神风貌,而商业电影则注重娱乐性和市场价值。
当两者在电影创作中相互融合,便形成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两大趋势。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背景、原因及影响,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1. 背景与原因主旋律电影作为传递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然而,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加剧,主旋律电影开始寻求商业化转型,以吸引更多观众并获取市场份额。
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观众对电影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要求不断提高;二是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制片方需要追求更高的票房和利润。
2. 策略与案例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二是注重演员阵容的搭配,邀请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加盟;三是加强营销宣传,扩大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战狼》系列电影通过紧凑的剧情、精彩的打斗场面和优秀的演员阵容,成功地将爱国主义主旋律与商业元素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
三、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1. 背景与原因商业电影以娱乐性和市场价值为核心,追求高票房和利润。
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观众价值观的变化,商业电影开始关注更多社会议题和价值观念。
同时,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也鼓励商业电影传递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
因此,商业电影开始逐渐主旋律化。
2. 策略与案例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电影传达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二是强化情感共鸣,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三是注重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例如,《芳华》等影片通过讲述一代人的故事,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共鸣,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2024年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范文
《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篇一一、引言在电影产业日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今天,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交融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
主旋律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正面的价值观念,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而商业电影则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出色的视觉效果和营销策略,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本文将探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分析其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
二、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1. 主题与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主旋律电影在主题和价值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早期的政治宣传片,逐渐转变为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人性探索等多个方面。
这种转变使得主旋律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有亲和力。
同时,主旋律电影开始借鉴商业片的成功经验,如加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悬念感,增强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以提高其观赏性和市场竞争力。
2. 商业化运作策略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采用商业化运作策略。
这包括合理配置资源,打造强大的制作团队;通过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拓展传播渠道等。
此外,主旋律电影还需要注重观众需求,从剧情、演员、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1. 主题与价值观的回归随着观众对电影文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商业电影开始尝试将主旋律元素融入其中。
这种趋势表现在电影主题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人物形象的多元性等方面。
例如,商业片中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人性的探索以及国家情怀等元素,使影片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2. 创意与创新的结合商业电影在追求票房成功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创意和创新。
这包括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商业电影还需要关注观众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营销策略提高观众的共鸣和认同感。
这种创新与创意的结合使得商业电影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发展趋势及建议1.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机制。
《2024年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范文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篇一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探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电影的制作与发行愈发注重商业效益,而电影的艺术性则往往被视为是次要的。
然而,电影的艺术性是电影的灵魂,它决定了电影的深度和内涵。
因此,在商业化背景下,探讨电影的艺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制作与发行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制作与发行的核心是追求商业效益。
这导致了电影制作公司更多地关注观众的喜好和市场需求,以便获得更大的票房收入。
这虽然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电影的艺术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
此外,一些商业化的营销手段和宣传策略也使得电影的艺术性被削弱。
三、电影艺术性的定义与重要性电影的艺术性是指电影在表达主题、情节设计、角色塑造、画面构图、音效配乐等方面的创新和独特性。
它是电影的灵魂,决定了电影的深度和内涵。
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电影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因此,电影的艺术性对于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
四、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探讨尽管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常常受到忽视,但我们不能否认,艺术性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在商业化背景下保持电影的艺术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坚持创作独立性和原创性:电影制作公司应该鼓励创作者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原创的创作,避免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艺术性。
2. 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力:通过推广和普及优秀的电影作品,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力,使观众更加关注电影的艺术性。
3.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电影评价机制,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既考虑商业效益,也重视艺术性。
4. 加强跨文化交流:通过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交流和合作,促进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在商业化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虽然面临挑战,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在追求商业效益的同时,重视电影的艺术性,使电影成为一种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化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视觉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放到电影传播中,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观众接受哪种价值观念有两点很重要:首先是它的有用性(需要和利益),其次是真实性(客观现实)。
人们接受价值观或遵守法律其出发点是一样的,即认为这样做归根结底对自己有益,且客观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把握好这两点,就会避免“假、大、空”的问题。
围绕价值观,还有以下常用词语:“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观”。
本文无意在更大的语境下辨析他们,仅仅在电影中就其关系的重点加以区分。
笔者理解,“核心价值观”更强调价值体系的层级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主流价值观相比较而言,不太强调价值的体系性,更偏重某个价值观念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某个价值观念即可视为主流价值观。
但是,有时候,观众会觉得主旋律电影等传播的主流价值观与实际感受差距甚大,因此,在电影中更多的时候“主流价值观”实际是“主控价值观”,即不一定在认同人数上占多数,但却握有话语权。
长期以来,在中国电影实践和电影批评里,“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一直有较大的冲突和隔阂,其实就是“主控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协调与统一问题。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远比认识到这一问题要难的多。
关于“普世价值观”目前争论很激烈。
笔者认为,如果将“普世价值观”视作一种对可以共享的价值观念的客观表述而不是西方话语所垄断的专有名词的话,不管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等方面看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6]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可能潜伏着文化自卑的心理,承认普世价值不代表放弃中国价值和中国立场。
总之,商业电影的价值观表达应该将主控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统一起来,将主流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统一起来,并从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资源和现实社会中寻找和提炼那些可以促成社会共识、带给社会温暖的价值观,那些适合用视听语言表达、用电影媒介传播的价值观,那些可以普遍适用的、带给人类希望和光明的价值观。
媒介:奇观的票房号召力与价值观表达
尽管不能仅仅用票房的高低来判断影片的盈利情况,这里面还有投入产出的性价比问题,尽管中小成本的电影在价值观表达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钢的琴》和《神探亨特张》,但是面对前面提及的“当前”的“历史关口”,在国内电影票房半壁江山已失的情势下,“大片”无疑承担更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责任,而恰恰是“大片”在价值观表达上问题比较突出。
电影与一般的艺术媒介相比有其特殊性。
它历经多次的技术变革并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新生,其艺术性的确立与开拓便是对电影技术熟练掌握并创造性运用的过程。
但在技术变革的初期往往都要经历一段磨合,声音、色彩均如此,电脑特效以及 3D 电影的出现也需要调和技术与故事、视听奇观与思想内涵的关系。
2002 年《英雄》的横空出世
对中国电影产业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价值观却引起很大的争议,之后《集结号》等影片做了很好的调整,逐步取得价值观、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但是整体而言,我们与好莱坞相比,电影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且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还远没有好莱坞电影那般纯熟。
其实,如果仅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磨合完全可以依托实力强劲的外国制作团队来实现,而目前中国
商业电影更突出的问题是故事的匮乏和价值观的错乱。
由于想象力的匮乏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商业大片只能把对技术性的迷恋和奇观化的信奉运用在武打、战争影片中,大大限制了电影可以表现的题材和类型,于是我们看不到《雨果》等充满艺术理想和现实关怀
的影片。
而“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
作家总是要围绕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己的故事———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什么东西值得人们去为它而生、为
它而死?什么样的追求是愚蠢的?正义和真理的意义是什么?”[7]因此,寻找一个可以表达
社会共享的价值观的故事并同奇观化的场面完美结合起来是紧迫的难题。
影片的价值观似盐溶于水一般沉浸在影片中,而非游离于影片之外,也只有这样,价值观才有说服力。
因此,除了技术层面的熟练掌握之外,影片还要在结构、情节、冲突、人物等环节做到完整的艺
术统一才能捧住价值观这一捧水,一个环节稍有松懈就可能滴水不剩。
受众:国内观众与国外观众传播效果:观众心理、修辞技巧
正如前面强调的,电影价值观表达的研究应该围绕着如何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来展开,而不是看有多么热闹的传播场面。
之前不论是分析传播者、媒介还是讯息、受众都贯穿这一点。
在此,还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切忌价值观先行,忽视故事的承载能力和影片的观赏性。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
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从而使自己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
根据这一观点,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
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操纵受众,而是受众在使用传播媒介,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是由受众而不是传播者所掌握。
”[13]因此,可以想象,绝大多数电影观众是抱着休闲放松的心情去看电影,去
看故事,而优秀的、艺术完美的影片不但能带来视听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愉悦,让他获得超值的满足。
此时价值观可以说是观看电影的赠品,是额外所得,意外之喜。
认同或否定某种价值观的确不是观众观看电影的初衷,一部电影不去表达明确的价值观不一定没有观赏性,但是如果没有观赏性、艺术性,就不可能传递强有力的价值观。
所以,要在保证电影观赏性的基础上让价值观和故事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既能满足观众的最低期待,又能启迪观众的精神空间,正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满足观众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其次,学
习好莱坞电影“否定之否定”的价值观表达技巧,不宜强行把“社会性道德”拔高到“宗
教性道德”。
如果分析一下好莱坞电影,或者广而言之好莱坞类型的电影,就会发现,在价
值观问题上,他们擅长通过揭开某种价值观的虚伪的表象让观众看到一种真实的值得扞卫
的价值观。
在影片中,试图掩饰价值观虚假表象的往往是个人或政府部门(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往往扮演这一角色),而最终美丽真实的价值观念则是美国社会、美国人民坚守的阵地。
也就是说,在否定之否定后,反而更加强化了这一价值观的本质正确性。
深得好莱坞电影精髓的韩国导演姜帝圭在《太极旗飘扬》中亦使用了这一修辞技巧。
影片用儒家的兄弟情深成功的战胜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伦理,但是最后正义还是站在韩国一边,这一点我在《“太极旗”的撕裂与缝合》中有详尽的阐述。
[14]也就是说,只有经得起质疑、经得起
否定,甚至是经得起背叛的才是令人信服的价值观。
相比而言,中国商业电影擅长通过肯定再肯定来传播某一理念,从艺术表达的效果上讲,远没有否定之否定来的强烈。
而且有时过于急切的把一种“社会性道德”向“宗教性道德”拔高。
李泽厚认为,“‘宗教性道德’是自己选择的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它是个体追求的最高价值,常与信仰相关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视觉文化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对策
联,好像是执行‘神’(其实是人类总体)的意志。
‘社会性道德’则是某一时代社会群体(民族、国家、集团、党派)的客观要求,而为个体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常与法律、风习、环境相关联。
”[15]并指出当前未能对两种道德加以梳理影响中国文化的创新。
这种混淆在主旋律电影中也非常明显,不但影响了故事的真实性,也降低了价值观的可信度。
总之,当前商业电影在讲述故事、传播价值观念的时候要立足观众的期待和需要,注意观众接受心理和社会生活的互文性,尊重观众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道德判断。
结论
以上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旨归分析了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政府部门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负有责任,但在与一般社会生活有区别的电影艺术领域,不宜直接扮演传播者角色,不宜过分干预作品的价值观表达。
在让市场决定价值观的过程中,电影人、投资方的博弈也不应该以商业利润为唯一目的。
考虑到观众的复杂性,商业电影的价值观表达应该是以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为主,而且不宜以冲突而应以参与的姿态进入文化世界,以增进了解,提供另一种价值选择。
正如乐黛云所强调的———“中国应该向世界贡献思想”。
[16]这样才能改变当前西方思想话语界定的“普世价值”的内在要素,浇铸进可以为全世界服务的、对人类未来有益的价值观,从而“改变小球的运行轨迹”。
[17]因此,中国文化应该尽快实现儒家文化的“转化性改造”,实现主控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当前商业电影应该尽快实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磨合,让价值观如盐融于水般有滋有味,无声无痕。
同时要与影片的艺术性、商业性和谐共存,相互补台,表达的价值观应该去弥合社会分歧而不是增大社会鸿沟。
商业电影应该研究观众心理,完善题材和类型,尝试探索多种层面的价值观表达。
同时,学习借鉴价值观的修辞策略,直面有争议的价值观念,通过否定之否定、自我怀疑、自我证伪等方式来肯定强化自己的价值观,而非拒绝讨论、反对质疑的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