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中国当代诗三首备课
《诗三首》ppt课件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本诗的主题思想是思 乡之情,通过对故乡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
思念。
通过对春天景色和明月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 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
发读者对家乡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手法
艺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比喻
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包括比喻、拟 人、借景抒情等。
《诗三首》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诗一》解析 • 《诗二》解析 • 《诗三》解析 • 三首诗的比较与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诗三首》是本课件的主题,包 括三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目的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引导学生 欣赏诗歌的美,提高文学素养和 审美能力。
诗歌背景
01
02
03
《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 作,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 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03
《诗二》解析
内容概述
内容概述: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
描绘了故乡的春天景色,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通过春天的生 机与明月的清辉,展现出故乡的美丽与宁静。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如“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 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山峰像巨龙蜿蜒”、“溪流如丝带飘逸”、“鸟鸣如歌声 婉转”等,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山峰”象征着坚强和力量,“
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新教案 (1)
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新教案金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中国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方法品味鉴赏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一个故事:这是农历三月的一个傍晚,在江南的某个小镇上,一位妙龄女子正倚在楼阁的窗栏上,深情地向着街道张望:春天快要过去了,他也应该回来了吧?她已经不止一次地这么深情张望了。
从春寒料峭的正月,到撩人睡意的二月,再到这阴雨绵绵的三月,她就一直这样在等待中张望,在张望中等待。
他该不会出什么事吧?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是你防不胜防的。
他会不会因为生意场上的某一次失败而一时想不开?不,不会的。
他不是一个经不起打击的人。
他会不会在外面有了新欢?想当初,他牵着马出门,我一直把他送到五里路外。
临别时,他拉着我的手信誓旦旦地说永远也不辜负我对他的一片情意,叫我等着他。
一旦生意场上的事情有了眉目,马上回来看我。
可一晃半年多过去了,他一直没有回来。
那吹拂万物的东风,你为什么还不来呢?因为你不来,本该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柳絮也飞不起来了。
这三月的天气咋就这么差,天空就像一块奇大无比的幕布,把春天挡在了外面。
我的春天,你在哪里,在哪里啊?好几次在睡梦中,被马蹄扣击青石路面的“达达”声唤醒。
醒来以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梦。
窗外的路面静得出奇,哪有半点马蹄声,就是脚步声也听不见。
天空渐渐变成了灰黑色,等待中的一天又要过去了。
看来今天又没有指望了。
两行泪水涌出了她的眼眶。
于是她惆怅地关上窗户,准备到梦境中去再续前缘……“达,达,达……”一阵清晰的马蹄声传来。
该不是我又在做梦吧?不,这回可是真的。
那不紧不慢的拔腿声,与我当时目送他远去的马蹄声是那么的相似。
于是她疾步走到窗前,打开窗户朝下面看去——一匹白马驮着一个人正从远处缓缓走来……“你终于回来了!”她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说出了这么一句。
骑马的人闻声抬起头来。
她原本火热的心顿时变得冰凉。
原来像一朵开放的莲花的脸,顿时变得青灰,粉红色的花瓣纷纷落地——那不是她等待中的归人,而是一个素未谋面的过路人。
(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教案教案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同学运用比拟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一般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
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1.评价:“他的一生好像只为了发光。
他把格外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谢冕〕“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陈东东〕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有名诗人。
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老师供应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同学也供应自己宠爱的海子的诗。
大家朗读观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步骤:1.老师供应自读思考题。
2.同学在小组中争辩学习。
3.集体沟通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怀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
这是一个光明暖和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
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好像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冲突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知别人,又不断祝愿生疏人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知别人,又不断祝愿生疏人。
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和善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高一语文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自读课)教案
一. 教学内容: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自读课)第四课《外国诗四首》(自读课)二. 教学重点:(一)诗歌鉴赏方法:1.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的创作经历与创作风格。
2.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社会环境)。
3. 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以体会意境。
4. 关注表现手法,以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二)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关系。
《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一册第三课)1.《错误》(1)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大致有:①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②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③“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①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②“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③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2.《致橡树》(1)《致橡树》分为几层,表达何种精神?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
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结尾,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
(2)本文运用了何种手法?象征。
本诗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在表达象征意义,橡树的铜枝铁干和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具体形象。
3.《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自读)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大海意味着无边的空间和博大的包容。
“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热爱人类的痛苦与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海子语)。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实用
3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郑愁予、舒婷、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感悟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2.比较现、当代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1.热爱祖国,珍惜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2.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3.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中国当代诗在开放改革的大形势下,更为繁荣,诗人们写出了风格多样、富有探索意义的当代诗,把他(她)们对祖国历史与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细腻把握以非常活泼、空灵或凝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
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有一些意象,今天的中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并把握,有一些形式,今天的中学生不是人人都会认同。
在打破了文化传播单一模式的今天,在信息丰富,传媒多样、交流方便的今天,对当代诗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感受,领会,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就不应打压和封杀,这样,既有利于优秀的当代诗拥有年轻的一代读者,也有利于读者在教育民主化的今天极大地解放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形成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活动设计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的资料和几位作者的资料。
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
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
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几位作者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能以诵读的方式把握住诗意、诗情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
二、运用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师生配合,梳理把握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补充或纠错,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 黄河的曲折悠长、波涛汹涌。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南朝四百八十寺,
虚指
南朝以来兴建的 四百八十座寺庙。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17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 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字词听写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部编人教版诗三首PPT优秀课件5
第1二7 课古诗时三首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 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 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江南
中国当代诗三首备课
中国当代诗三首备课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郑愁予其文其人……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
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
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
其实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
”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杨牧对郑愁予则作出了如下评价:“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
”……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
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课文赏析1.对理想爱情的呼唤和憧憬——《致橡树》思想意义解析仝小改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遮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释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重点: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1、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木棉致橡树2、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配乐朗诵全诗——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3、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4、补充:a、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b、电影《女人不是月亮》c、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5、“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二、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并肩站立的俩棵树,根相握、叶相触;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
(《孔雀东南飞》)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三、学生齐读二部分1、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2、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怎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
中国当代诗三首
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郑愁予在诗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自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
“莲花的开落”也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致橡树》中橡树、木棉两个主体意象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阴柔之美。
两树各自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并肩而立的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人们所追求的平等、高尚的爱情。
木棉在这里是诗人的自我意象,所以在领会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深情真切地表白自己的爱情观时,也便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此外,诗中还有其它众多的意象,如“攀援的凌霄花”等,也要注意其象征意义。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中有一些清晰的意象:“喂马”、“劈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姑且视动作为意象),其中“大海”是核心意象。
海子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作品中也透露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因而诗中既有对幸福的憧憬,又有对俗世的逃避。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错误》一诗,承接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写了一位思念情人的女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他盼望情人归来的缠绵之情。
本文情景交融,“美丽的错误”是最让人欣赏的字眼,可谓妙笔生花。
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
诗人想象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
海子在诗中真诚地祝愿每一个陌生人都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教学设计:1、抓住诵读;2、以意象为突破口,反复涵咏。
学法指导:抓住意象,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思想情感的表达特点。
诗三首优质公开课PPT
二、“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 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 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 “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 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 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三、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 的长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 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 《昭明文选》。
第7课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文学常识积累 一、《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 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 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 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PT-PPT 课堂说 课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 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离居终老之苦,黯然之情令人销魂!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PT-PPT 课堂说 课稿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T-PPT 课堂说 课稿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 “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 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 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 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 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PT-PPT 课堂说 课稿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PT-PPT 课堂说 课稿 [名师微课堂专题]《诗三首》优质 公开课P PT-PPT 课堂说 课稿
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一课时
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一课时)中国当代诗三首从容说课《中国当代诗三首》包括郑愁予的《错误》、舒婷《致像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错误》一诗深受我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说,描写了一个女子等侯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全诗明快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轻巧清隽,美丽凄哀。
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
鉴于此,本教案从介绍郑愁予其人入手,先让学生了解抒情主人公的处境,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直至背诵。
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读中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在读中感悟诗人的离愁别绪。
诵读感悟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
此首诗的教学重心放在了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上。
在反复诵读的同时,逐层设置思考题,以讨论探究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两个月。
诗中的字字句句都给人一种非常清新、温暖的感觉。
诗人在诗中真诚地祈祷,每一个陌生人都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海子是一个追求尘世幸福的人,但海子又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得的人。
挥之不去的悲凉,质朴本真的语言,面临生命中两难的心境,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余地。
鉴于此,本首诗的教学从了解海子入手,激发学生阅读海子作品的欲望,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层次探讨,以达到把握诗歌脉络、理解诗人内心境界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感悟各首诗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并将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色,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作为难点来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诗三首备课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郑愁予其文其人……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
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
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
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
其实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
”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杨牧对郑愁予则作出了如下评价:“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
” ……郑愁予出版的实际虽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
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课文赏析 1.对理想爱情的呼唤和憧憬――《致橡树》思想意义解析仝小改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遮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释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
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
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它不像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辣辣的诗句倾诉自己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和赞美。
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种种悲苦和煎熬。
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和判断――“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
应该怎样“爱”。
《致橡树》中,诗人循着这样的思路,以“不,这些都还不够”,把这首诗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种种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格式的呼唤、幢憬。
舒婷在表达自己对爱情本质的思考和理解时,不是以单一层次的形象来示人,而是巧妙地以“橡树”象征女性所爱恋的男性形象,通过作为女性形象的象征物一一“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橡树”不同的对应、配比关系,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结构.明确告诉人们自己所批判的、所礼赞的爱情格式。
在前一部分中,诗人通过六个意象群历数了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用“绝不像”“绝不学”昭告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斥――一种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性对男性人身依附式的爱情;一种是“鸟儿”似的对“橡树”一厢情愿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不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幼稚可笑、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
即便如世俗认可甚至颂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
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和批判。
不管是“泉源”对“橡树”似的不求回报的“长年”“慰藉”,还是“险峰,,似的满足于作为“增加“衬托”“橡树”“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似的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些都是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
在这几种爱情模式中,女性被爱迷乱了心智,丧失了主体意识,只顾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对男性的扶助上,忘却了自身也需要汲取养分,不断强健、完善筋骨。
最后导致人格萎缩,不自觉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为奴。
假如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于健全、完善•而是走向了它的反面,这种爱情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在诗人眼中,这些爱情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
那么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格式是什么样的呢? 假如男性是一棵“橡树”了.“我如果爱你”。
“我”怎样爱才算是理想的爱情呢? 诗人在下半部分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庄严、深沉的回答一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彼此独立的,处于爱情中的女性应保有独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树”。
“我”就该是一株“木棉”。
决不能是“凌霄花”似的薛。
女性,不仅在男女双方“水远分离”,的物质形态下。
应该是一棵独立向天的树。
即使在男女双方“终身相依”的精神领域,也应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证自己仍然是一棵能够独自支撑起自身躯体的高大挺拔的树。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在心智、能力方面旗鼓相当。
男性有“橡树”的刚勇,果敢、锐利――“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女性便该具有“木棉”的热烈、柔韧、厚重――“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只有双方具备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为支撑,分担苦难,共享人生――“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在人生舞台上,爱情剧中的男女双方演的应是对手戏,同为主角。
这样,戏才能演得趣味横生、高潮迭起。
如果女性的唱、念、做、打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跑龙套,让男性独领风骚,一个人去撑台面,最终男性会激情衰退,唱得兴味索然,这出爱情独角戏也会在单调、清冷中草草收场.难以善终。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应是互爱着的,女性热烈的爱应该得到男性积极的回应:它既不该是女性的一厢情愿,如“鸟儿”之对“橡树”;也不该是女性对男性单向、忘我的爱的奉献。
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险峰”“日光”“春雨”之对“橡树”。
理想爱情中的女性和男性,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以此共同强健爱的纽带,使双方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终身相依”,共度人生。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这种本真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呼唤和憧憬。
这在当时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国人亟须在文化废墟上重铸民族精神之魂之际,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3期) 2.“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一诗对中国诗词思妇主题的回应张晓峰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文士。
他们或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
思妇入诗.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李白之《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到了白居易、温庭筠。
更将倚楼而望的思妇刻画得情态毕现,幽怨悱恻。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
吴山点点,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恩妇眼中渐行渐远,身影溶入水是之间。
而后声讯皆无。
水的日夜流淌,恰如相思和怨恨的悠悠无尽。
词不言别而只言归,只言悠而示及休,最后更借“月明人倚楼”一句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
同样的主题和意象在温庭筠笔下,则处理得更富有情节性。
也更加哀婉凄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颜州。
――一温庭筠《望江南》《草堂诗余别集》赞此词“痴迷,摇荡,惊悸。
惑溺,尽此二十余字”。
我们看到。
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直到夕阳垂金,“斜晖脉脉”.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
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衷婉欲绝? 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新诗虽然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象,但与白、温等词已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是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处理,在白、温的词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确的倚楼姿态正面出现,无论是“思“恨”还是为之“肠断”,都是直抒胸臆,敞开心扉。
但《错误》一诗中的女子,郑愁予则将其处理得十分含蓄矜持,心理活动也曲折微妙.层次跌宕。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她并不曾直接现身站到可以远望的楼上来.而是寂寞地隐在镂花的窗扉后.隔着窗子.默默凝听着外面的世界.等待着远行言归的恋人。
她全部的动作不是“望”,而是听。
这时.又有马蹄声踏着青石板面达达前来.愈行愈近,于清旷宁静当中分外听得真切。
是他吗?是从远方归来的他吗?她的心跳着.伸出纤纤素手想要揭开窗帷。
但是,或许是失望已经太多太重.她又迟疑了,只是悄然伫立在窗扉的帷幕后,凝神细听足音。
马蹄声近了,更近了,却不曾稍做停顿,又径自向前,走过了,走远了,当蹄声终于远去的时候.她下长长的睫毛.泪眼盈盈。
这首诗的特点之一,在于将望归的女子处理得含蓄内敛,情深而叉自持,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以及浓郁到化不开的缠绵韵致。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在悠远的唐代,盼望恋人的女子们可以毫无遮掩地大胆表露自己的心事,登上层楼,思卿恨卿.恨到归时方始休。
而到了写于当代的《错误》.诗中的女子则似乎返回了古代的重门深院。
不仅举止十分谨慎,隐在一道道的窗扉和帷幔后面,让人想到“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端庄,而且她的心情也是在深深的痛苦中默默地压抑着。
这其中有坚强.也有含着泪的忍耐自持。
无论从画面还是从情态来看,这都让人想到一个生活在古代深闺中的女子。
为什么到了当代,女子反而得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能明朗地抒发,尽情地宣泄?从温、白的词到郑愁予的诗,似有古今错位之感。
在时这个问题的思考中,不单包含着作者不同的艺术处理和风格追求,同时也使我们想到唐代风气的开化。
人性的开放。
那郑诗中的女子,身上则似乎背负了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愁绪和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