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一)》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对平行线产生直观的认识。
2.探究新知:a.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尝试画出平行线,并总结判定方法。
c.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巩固练习:a.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
4.拓展与应用:a.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b.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终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2和判定3以及垂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石。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将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加强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知识状况来说,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的作图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的定义、平行的性质,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
但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较弱,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能力、德育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及我们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这一基本事实的推理过程;能灵活应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规范推理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简单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转换,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转化及推理论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本质。
4、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平行线的判定问题转化为角的相等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推理论证问题用符号语言进行规范化的表达。
人教版七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1》的说课稿
人教版七下数学《5.2.2平行线判定1》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5.2.2平行线判定1》。
本次讲课从六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本课内容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①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②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4.教学难点: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导和应用。
二.学生情况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推导和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观察、多讨论、多练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过程,渗透类比思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相互统一。
四.学法指导教学的矛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乐学”;启发阅读诱导思考,以指导学生“会学”;变式练习巩固新知,以引导学生“活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以指导学生“善学”。
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定理;–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判定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穿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定这两条线是否平行?2. 提出问题(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以下问题: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有交叉的锐角、直角或钝角,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之和是180度,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 同位角的学习与探究(20分钟)1.同位角的定义: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相对于这条直线而言其位置相对应的角。
2.同位角的特点:同位角相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观察和比较同位角的大小关系,并总结出同位角的特点。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同位角的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与探究(25分钟)1.内错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相邻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这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2.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同旁内角都在这两条平行线的同侧。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并总结出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定方法。
5. 平行线定理的引入与应用(2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平行线的特征,提出平行线定理:若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且直线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P,则三角形APD与三角形BPC相似。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行线定理进行判定,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平行线》优秀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仁: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36页的活动1: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一活动内容是在学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设计此活动课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回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本节数学活动课是一节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对知识的渴求及对知识的求索方法都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2、活动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综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下列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两种以上最快捷的画平行线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概括总结的能力,养成胆大心细的习惯,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探索奥妙的欲望。
3)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科学分析,培养协作意识,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指导学生探究、应用的能力。
3、重难点确定及成因分析:重点: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两种以上最快捷的画平行线的方法难点:探索新的画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并能简单说理。
分析:平行线画法不仅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复习__多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把它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
七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探索出新的画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我将主要采用“情景激趣,自主探究”法教学,由情景—操作—发散—应用形成,层层推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体验过程化为亲身参与,动手实验,运用推广,进行实践的过程。
三、活动准备:1、学生自动分组,5—6人一组,自选组长。
2、尺规、量角器、铅笔和纸四、活动设计本节课我将按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一)情景激趣,导入实验5分钟(二)动手实验,探究创新25分钟(三)联系实际,铸就能力10分钟(四)归纳小结,体验感受5分钟这种分法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有利于教法,学法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帮助学生理顺本节知识点,提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在学生对平行线有了初步认识及学习了三线八角之后引入的。
它不但加深了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为继续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是几何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直观、表象的层面。
本章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通过操作,思考,归纳和推导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逻辑思维和说理表达的初步训练。
二、学生分析我校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偏弱,因此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对薄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也比较薄弱。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体会感知几何说理表达,了解划分逻辑段、补充完善几何说理过程、独立完成几何说理过程三个阶段实施。
同时,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三、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2.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会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初步的说理,从中感知推理的规则和过程.第二课时: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导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2.初步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并进一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3.让学生体会“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所体现的化归思想;4.让学生参与推导过程,树立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难点、重点第一课时:1、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一。
2、初步会用判定方法一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第二课时: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导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2.初步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来判定两直线平行,进一步学习几何说理和表达。
五、教学设计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指出他们分别是由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 (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后面学生想到同位角相等推出直线平行做铺垫)二、学习新课(一)概念学习1.问题的引入:在周围世界中到处可见平行线的形象,你能举出在周围所看到的形象为平行线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举例)(直观感受平行)2. 通过直观图形得出平行线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如图:直线a和b是平行线,也称它们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3、如何画平行线呢?操作1: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通过此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常用方法,同时为引出平行线判定方法一做准备。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 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精选8篇)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精选8篇)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篇1下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1、 (1)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研究“空间与图形”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就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及射线,对直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平行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2、目标分析: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体会平行线的概念 ( 知识与技能)2、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是充满无限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 过程与方法 )3、在学生探索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根据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总结如下: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这一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难点:就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对平行公理推论进行清晰说理这一问题。
4、教法学法分析我将其归纳为一个4字要诀:动、探、乐、渗1、动:通过多媒体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2、探: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3、乐: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4、渗:不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和方法给学生,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说明道理”。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教案: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准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
2.难点:推理思维的培养,通过几何性质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问题):老师出示一幅图,其中有两条直线,询问学生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知识讲解:a.定义:简要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不共线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b.平行线的性质: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给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等。
3.判定方法:a.角度判定法:当两条直线上的对应角、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b.距离判定法:当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4.实例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解释他们的判断过程。
5.归纳总结:请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并与他们一起梳理重要的关键点。
6.拓展应用: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堂的观点、体会和疑问。
同时,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辅助手段: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实物模型等。
五、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不共线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判定方法:1.角度判定法:对应角、同位角、内错角相等;2.距离判定法: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
以上是平行线的判定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明本文档是一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说课稿,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平行线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以下内容:•平行线的含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3.能准确应用平行线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学习动力3.培养学生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含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内容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由于平行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具体事件来引入课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小学奥数题:如图,一个矩形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动点$P$在矩形内部运动,如何判断$AP$与$BD$是否平行?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引句名言:只有在足够多的实例中才能发现一个定律。
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平行线?平行线有何特点?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平行线的概念与特点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平行线判定的实际应用2.1 平行线的概念与特点先通过图像引导学生想象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然后依次向学生阐述平行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例如:•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特点:平行线的距离在任意两点上都相等。
在讲解概念和特点的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公式,而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平行线的特点。
2.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之前,建议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下如何画平行线。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和卡尺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然后通过对比线段的长度,引出平行线的特点。
在引出平行线的特点后,我们开始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方法一:同位角判定法•方法二:平行四边形判定法•方法三:利用平移或对称判定法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例如同位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同时被一条直线所割,且割线与被割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平行线的判定》,属于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角、线段等基本概念,并掌握了直线的判定、角的分类等知识。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判断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
但是,在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相对较弱,对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理解不深。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巩固旧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2) 通过举例、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讲解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方法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相等等。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加深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新课:首先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然后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练习题目和答案解析。
4. 归纳小结和注意事项。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定稿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的课题是《平行线的判定》。
一、引入(1)展示一张有关平行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出其中的规律及特征。
(2)通过几何知识的串联,与学生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特性。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掌握平行线与交错线的概念;2)学会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是否平行;3)掌握平行线的应用。
二、内容讲解1、基础概念①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有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交错线。
2、平行线的性质①同一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所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角相等称为同位角。
②同一平面内,若有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的同位角互为对应角,即同位角相等;③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分别相交,则交点两侧分别是对应角、内角、供角。
3、平行线的判定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如果两条直线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②方法一:利用辅助线法,上下平行法;③方法二:利用同位角相等定理。
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路线规划、建筑物设计等,我们要努力学好几何知识,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P4-P5习题;2、预习下一课“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1、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2、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角和等于180度;对应角、供角互为补角。
3、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定理;辅助线法;上下平行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重点讲解了同位角相等定理和辅助线法。
在上课过程中,我加强了教学板书的设计,对于一些关键知识点,用示意图或示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说课稿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判定办法1》。
按照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绽开我的说课,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属于人教版七班级下册第五章其次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同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味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办法。
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学问,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将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学习能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进展思维,并能让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沟通分享探究的成果,体验胜利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说学情接下来说一下同学的实际状况。
教学是为了同学的积极进展,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基本特征。
七班级的同学处于学校阶段往初中阶段过渡的第一年,本阶段同学的观看能力、概括能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还具有活泼好动,留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同学这一特点,采纳灵便多样的教学方式举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学问与技能会用平行线的判定办法判定两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举行简洁推理和表述。
(二)过程与办法在探究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量和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同学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沟通、胜利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培养勇于实践,大胆猜测、推理的学习看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对教材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确实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办法举行简洁的推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同学的实际状况,本节课我采纳的教学办法有讲授法、研究法和练习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1)》说课稿
例题讲解
引入新知
如图所示,∠1﹦60°, ∠2﹦120°
探究新知 则直线a、b平行吗?为什么?
解:直线a、b平行.理由如下:因为
应用新知
∠1+∠3=180°, ∠1=60°,所以 ∠3=120°.又因为∠2=120°,所以
∠2=∠3 .所以a∥b(同位角相等,
课堂小结 两直线平行)
布置作业
b 1
a
强化训练,应用新知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巩固旧知☞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
引入新知 相交)
探究新知
2、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3、如图,直线EF、CD被直线AB所截
应用新知 (1) ∠1和∠2是什么角?
(2) ∠3和∠4是什么角?
课堂小结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分析归纳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
难点:同位角相等的寻找。
(1)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活动,所以我采用了①探索性教学,以引 导学生主动地探索。②综合性教学,把探索到的 本质特征用概括地语言形成判定方法,从而使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程序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
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第2课时
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第2 课
时
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沪科版七年级下第10 章第2 小节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后进一步探索两直线的另
一种位置关系:平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而平行线定义,平行线基本性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使之尽量靠近学生的思
维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同位角的寻找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五、说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
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根据平行线的概念判断:
①、如图(1)直线a、b是否平行?
②、如图(2)直线a、b是否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
思考:
1、∠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
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
3、∠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
4、∠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5、图中还有哪些同位角?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我设置的五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从而为同位角概念建立铺平道路。
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3)、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已知 )
∴ a ∥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这一结论,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4)、反馈应用、知识拓展
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思路:本题意在渗透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又一次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
(5)、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F 2 C
A 3
B 1 D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3、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回顾所学新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1、必做题
教科书第16页习题5.2第1、9题。
2、选做题
(1)如图1,已知∠1=120°、∠3=60°,判断直线a与b是否平行?
(2)如图2,要使直线
l∥2l,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你有哪些添
1
法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要求,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布置作业,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
五、教学评价分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复习平行线的定义出发
到平行线的判定(一)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
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六、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一)
1、同位角的定义:
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直线同一方、且在第三直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2、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可以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清楚明了、简单有序的板书,来辅助知识的呈现与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