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与工程物探
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作者:不详项目管理 2006-2-17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坑、槽探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
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钻探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
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坑、槽探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
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钻探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
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在各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中,工程地质测绘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本质是应用地质理论知识对地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地质变化规律。
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1)查明测绘地区内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岩相变化及其相互接触关系,各自的分布范围。
(2)查明地质结构。
如土体的成层组合关系,岩体结构特征;大区地质构造,构造线方向,褶皱断裂形态、产状和分布;构造形迹和构造体系;活动断层的性质、规模、分布及其活动性;裂隙系统、密度、连续性,裂隙面的粗糙程度,充填蚀变情况;各种结构面的产状、特征。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摘要:工程物探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物理探查手段,勘察方法就是以地下物理性差异作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专业化的设备仪器,形成物理场变化的情况下,对地下物质的分布进行明确。
在工程物探的支持下,岩土物性参数可以得到确定,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地质方面的问题。
鉴于此,文章对工程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物探技术;勘察应用1物探技术概述物探技术即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物探技术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变化,能够对资源利用采取可行的方案以及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物探技术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在相关领域进行技术突破,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勘探技术并且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中。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地质体或者地质构造通过物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反映出物探方法解释推断的一个结果,是间接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发展趋向是更加轻便化、多功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意义第一,物探技术对比较有特点的地质灾害进行最大范围的地质灾害监察、预报、防灾减灾等工作,能够较准确得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指导。
第二,物探技术对工程实施当中的预防灾害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建立一定的灾害超前预警,对公共安全进行保障,保护我们的生存区域的安全。
第三,在水文地质探测中,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对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间接判断,能够很快的控制测区样貌,对水文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向导。
第四,在物质灾害勘察设计方面,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重点调查。
在水文和物质灾害勘察设计方面的作用都是其他勘察技术不能达到的一种效果。
物探技术对于工程建设的速度和效率有明显的助推作用之外,还能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保障的作用,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变化、文化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工程物探技术方案
工程物探技术方案一、前言工程物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卫星遥感和地质勘探等技术手段,对地下的成土、岩石、岩土工程和地下水等进行探测、勘探和评价的一门综合技术。
其研究目标是为了对地下构造、地质体、地下水、地下储存等进行合理的探测、分析和评价,以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地下资源勘探开发和地下工程建设等工作的进行。
在以往的工程物探技术方案中,针对不同的地质地貌情况,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卫星遥感技术方面,提出一套综合应用的工程物探技术方案。
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和方法,对地球体内各种物理场的异常进行探测、观测和测定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
在工程物探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用于探测地下构造、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分为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地磁勘探等多种方法。
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物质性质和地下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工程物探中,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下岩体的裂隙、空蚀和岩层的变形情况。
针对地震勘探的应用,可以采用地震勘探仪器和地震勘探仪进行测量,获取地下岩体的地震波速度、波幅和地震波反射情况等数据,从而得出地下岩体的构造特征和地质结构。
2.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一种通过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性质和地下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工程物探中,电磁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下水、地下矿产和地下矿体等方面。
针对电磁勘探的应用,可以采用电磁测深仪和电磁勘探仪进行测量,获取地下电磁场的异常情况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地下水文地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地磁勘探地磁勘探是一种通过磁场的异常变化,来探测地下构造和地下物质性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在工程物探中,地磁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下岩层的变形、地下裂隙和地下储层等方面。
针对地磁勘探的应用,可以采用地磁测量仪和地磁勘探仪进行测量,获取地下地磁场的异常情况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地下岩体的构造特征和地质结构。
工程物探期末复习总结
物探(概述):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全称):通过专门的仪器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推断出地下岩土介质的性质和环境资源等状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物探的分类及关系按研究地球物理场不同分类:①地震勘探: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②电法勘探: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③放射性勘探:以介质放射性差异为基础,研究辐射场变化特征的方法。
④地热测量: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为基础,研究地温场的方法。
⑤重力勘探:以地下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的方法。
⑥磁法勘探: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的方法。
按物探工作的空间分类: ①航空物探②海洋物探③地面物探④地下勘探按工作目的和应用范围分类:①金属物探②石油物探③工程与环境物探形变:任何固体介质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的相互位置会发生变化,使得介质的形状或大小产生变化。
弹性: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外力取掉之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的形态和大小,物体的这种性质。
弹性介质:具有弹性的介质。
地震勘探中,人工震源的激发是脉冲式的,作用时间短,激发能量对地下岩层和接收点介质产生作用力较小。
因此,可以把地下介质近似看作弹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无关;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性质与空间方向有关应变: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形变ΔL/L。
应力:单位横截面所产生的内聚力F/s杨氏模量(或拉伸模量):线性弹性形变区,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泊松比: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
拉梅系数: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各不同方向的弹性系数大都对应相等,可以归结为应力与应变方向一致和互相垂直时的两个系数λ和μ,合称拉梅系数弹性振动:应力和惯性力不断作用,使质点围绕其原来的平衡位置发生振动等效空穴:震源点附近的非线性形变区振动图:用u-t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描述振动曲线的参数:A:地震波振动位移大小(称振幅值变化)T:振动周期△t:延续时间 t0:初至时间波长:波峰至相邻波峰间的距离λ。
工程物探重点
绪论1.应用地球物理学(又称为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勘察地球物理)——简称物探。
2。
它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差异等)为物质基础的,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因岩、矿石物理性质差异而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如重力场、地磁场、电场等)在空间上的局部变化(称为地球物理异常),就可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或岩矿体的赋存状况。
达到地质调查的目的的一种应用科学。
3。
物探可以解决的问题:地质体的形状参数;地质体的产状参数;地质体的物性参数。
4。
物探特点:方法条件性;透视与放大性;多学科渗透性;多解性;低成本、高效性;某些物探方法可以解决常规地质勘探方法难于解决的一些问题。
5。
物探啊方法与地质方法的不同点:(1).理论基础不同:地质方法: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论为基础。
物探方法: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理论为基础。
(2).工作方法不同:地质方法:对岩矿石露头或岩芯直接进行观测—直接方法。
物探方法:用一起对地质体引起的异常进行观测-间接方法。
6.工程物探的特点:P4第一章1.浅层折射波法是一种使用相对较早且较成熟的方法,可用来观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断层及古河道。
弱点:分辨率较低、测线较长.2。
浅层反射波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采用较小的炮检距进行观测,因而可以采用较短的勘探测线;对资料的数字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3.爆炸:剪切力-剪切形变-横波;压缩应力—体积形变—纵波;压缩和剪切的合力—复合形变-面波。
4。
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在介质的整个体积内传播,面波则沿介质的自由表面或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传播。
体波根据其传播特征的不同,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面波根据其不同性质,又可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
5。
纵波传播路径上质点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面波质点振动方向呈螺旋轨迹。
在同一波场下,纵波速度最快,频率最高.面波能量最强、横波次之、纵波能量最小。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摘要:在实际地质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精度高、前沿探测深度大、对施工现场影响小的特点。
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勘察水平。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物探方法很多。
深入分析这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研究。
同时,还要求地质调查人员准确及时地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现象,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这将推动中国地质调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析前言近年来,工程技术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常用的工程勘探方法有钻探、勘探、物探等方法,但对于新阶段工程发展来说物探方法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的青睐,成为工程勘探的主流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由于勘探方法的使用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里需要开展勘探方法的研究。
1.工程地质勘探中物质勘探方法的重要意义物质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勘探技术,不仅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也应用于地质勘探以外的其他领域。
从地质勘探角度看,周围环境的水资源和岩石中所具备的电磁特性特别适合物探技术的使用,同时有物探技术的支持,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周围地质环境以避免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周围地质环境一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物质勘探方法对地质环境的全面把握可以保证施工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工程质量气体,但有了物探技术,就可以给予管理人员数据的支持,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信心,增强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
2.物质勘探方法特征分析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有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用物质勘探方法对不同地质环境给予综合评价。
在传统的勘探技术中,一般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部分,而物探技术可以勘探地表深度100米,提供了足够的勘探分析数据。
物探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一、物探及其分类二、物探方法简介三、物探方法的特点: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五、物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一、物探及其分类1、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物理性质:岩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
主要物性参数密度、磁场强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弹性波速、放射性伽马强度等。
地球物理场:物理场可理解为某种可以感知或被仪器测量的物理量的分布。
地球物理场是指由地球、太空、人类活动等因素形成的、分布于地球内部和外部近地表的各种物理场。
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
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场为背景的场的局部差异和变化。
例如富存在地下的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异常磁场,叠加在正常磁场之中;铬铁矿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大,盐丘岩体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小,分别引起重力场局部增强或减弱的异常现象。
2、地球物理勘探分类二、物探方法简介1、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引言概述:工程物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地下介质进行探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在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下情况,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地下水勘探、地基稳定性、地下管线检测和施工质量监测五个方面介绍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地质勘探1.1 利用地震波探测地层结构:工程物探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推断地下岩土结构,包括岩石层、土层、水层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2 电磁法勘探地下矿体:通过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探测地下矿体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为矿山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1.3 钻孔辅助勘探:工程物探技术可以结合钻孔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下水勘探2.1 利用地电法探测地下水位:地电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地下电阻率的测定来确定地下水位的深度和分布。
2.2 地磁法勘探地下水文结构:地磁法可以探测地下水文结构的分布情况,包括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层等,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持。
2.3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地下水质: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可以对地下水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地基稳定性3.1 地震波速度测试评估地基稳定性:通过地震波速度测试,可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地基处理和加固提供依据。
3.2 地电法探测地下裂隙:地电法可以检测地下裂隙和岩层的变形情况,帮助工程师预测地基变形和沉降风险。
3.3 重力勘探评估地基承载能力:重力勘探技术可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为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四、地下管线检测4.1 地下雷达勘探管线位置:地下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和材质,帮助避免管线破坏和事故发生。
4.2 磁力法检测管线状况:磁力法可以检测地下管线的状况,包括腐蚀程度、漏水情况等,为管线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工程物探基本概念总结
数及波的类型,据弹性力学理论可知,纵波和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分别表示为: Vp=
������+������������ = ������ ������(������−������) ������ ������+������ (������−������������)
VS Vp Vs
6. 7.
21.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 关的电场和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地 球物理勘探方法。 22.电阻率: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一个电性参数。导体的电阻 R 与其长 度 L 成正比,与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导体横截面积 S 成反比, 即 R=ρl/s 比例系数 ρ 为该导体的电阻率。
s K
U MN I
s
jMN jMN MN ( j 电流密度、 ρ mn mn 真电阻率) j0 ( 比例系数) j0
24、积累电荷:
因为地下是非均匀介质,因此向地下通电并要形成稳定电场,势
必要有一个电荷积累的过程。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电阻率不同的介质分界面上.
25.电阻率法物理实质:在稳定电流场中当有电性不同的地质界面存在时,在界面上便 会形成一定符号的积累电荷,从而使电场趋于稳定。积累电荷的大小除了和该点电流 密度有关外,还和界面两侧电阻率的差异有关。
E 2 (1 ) 2(1 ) (1 2 )
2
振动图:介质中一点振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之为振动图。 波剖面图:这种描述某一时刻 t 质点振动位移 u 随距离 x 变化的图形称之为波
剖面图。 8. 9. 等时面:时间场中波从震源传播时间相等的空间各点构成的面 地震子波: 由震源激发,井底下传播并被接收的一个段脉冲波振动,成为该振 具有非周期性,可由许多不同频率振幅、起始相位的谐振动合成,衰
工程施工物探检测
工程施工物探检测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等进行探测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物探检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施工人员了解地质状况,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程施工物探检测的方法、应用范围及重要性。
一、工程施工物探检测方法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原理,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特性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在工程施工中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断层、岩层分布等地质情况。
2.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电法勘探包括直流电法、交流电法、电磁法等,可用于探测地下管线、地下洞室、地下水位等地质情况。
3.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磁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磁法勘探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磁性矿物分布、古磁场等地质情况。
4.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的质量差异和地球重力场的关系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重力勘探可以用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密度、厚度等地质情况。
5. 钻探:钻探是利用钻机在地下进行钻孔,通过取芯、观察岩芯样品等方法来了解地下地质状况的一种直接勘探方法。
钻探在工程施工中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管线、地下洞室、地下水位等地质情况。
二、工程施工物探检测应用范围1. 道路工程:在道路工程中,物探检测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管线、地下洞室等障碍物,避免施工过程中损坏现有管线和设施,确保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桥梁工程:在桥梁工程中,物探检测可以用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桥梁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
3. 隧道工程:在隧道工程中,物探检测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断层、岩层分布等地质情况,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
4. 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物探检测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管线、地下洞室等障碍物,避免施工过程中损坏现有管线和设施,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物探主要工作内容
物探主要工作内容
物探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勘查等,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地质勘查:主要是对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为后续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2.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了解目标区域地下的物质分布情况,包括地形、地壳构造、矿产资源等。
3.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通过对地下水的勘探,研究水文地质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4. 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查和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5. 环境地质勘查:主要是对地质灾害、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勘查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 海洋地质勘查:主要是对海洋底部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海底矿产资源等进行勘查,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总之,物探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和海洋等多个领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 1 -。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实际应用
浅论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实际应用[摘要]工程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工程物探技术在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物探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简单分析它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物探技术;工程地质勘察;桩基检测;应用中图分类号:ts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0-0513-01一、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其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1)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2)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
(3)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4)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5)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通常按工程设计阶段分步进行,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阶段划分也不一样。
对于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勘察阶段也可适当合并。
二、工程地勘中的物探技术近二十年来,工程物探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集中体现在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而来的各种工程物探技术,其中主要是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面波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桩基无损检测技术等。
物探主要方法
物探主要方法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指通过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物探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重力勘探: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密度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2. 电磁勘探:利用地球电磁场的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电导性或磁性,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3.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物质中传播的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4. 声波勘探:利用声波在地下物质中传播的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声学性质,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5. 热勘探:利用地球表面或地下物质的温度差异来探测地下物质的热导性或热容量,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6. 放射性勘探:利用地下物质中的放射性辐射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放射性性质,从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
以上是物探的主要方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问题和探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程物探介绍
工程物探介绍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物探、固体矿物探和水工环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
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常用物探方法及特点①电法勘探: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②探地雷达:可选择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③地震勘探:包括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④弹性波测试:包括声波法和地震波法。
声波法可选用单孔声波、穿透声波、表面声波、声波反射、脉冲回波等;地震波法可选用地震测井、穿透地震波速测试、连续地震波速测试等;⑤层析成像:包括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或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等;⑥水声勘探:又称为水下浅地层剖面勘探;⑦放射性测量:包括自然伽玛测量、 测量、伽玛-伽玛测量、同位素示踪法等;⑧综合测井:包括电测井、声波测井、地震测井、自然 测井、 - 测井、温度测井、电磁波测井、雷达测井、井中流体测量、磁化率测井、超声成像测井、钻孔电视观察、井径测量、井斜测量等。
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利用它解决有关地质或工程问题,是以一定的地质因素或工程特性与一定的物理现象间的相关性为前提,不同的地质体或工程体具有不同的物性特点,而不同的物探方法又需要具备不同的物性条件以及地形条件和工作场地。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指导书
工程物探实习指导书适用课程: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编写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地球物理系编写人: 朱鲁翟培合2014年9月一、目的要求1、实习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在学习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后进行的一项教学实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各种方法原理和野外工作方法有进一步了解,并对地球物理勘探使用的各种仪器有所了解。
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和物探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要求:(1)基本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步骤。
(2)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3)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
(4)掌握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的资料基本解释方法。
二、实习时间安排1、第1天进行实习动员,提出具体要求和安排,并进行分组。
然后了解熟悉实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2、第2-6天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野外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3、第7、8天进行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
4、第9、10天在资料解释基础上,整理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仪器1、电法勘探实习仪器电测深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电剖面法仪器:WDJD-1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90V电源,4根标有刻度的电缆,5个电极,4把锤子。
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DWZJ—1型多功能电极转换器,电源,WOJO型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30个电极,带有至少能接30个电极的电缆两根。
2、地震勘探实习仪器反射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瑞雷波法勘探实习仪器:DTW24工程地震仪,笔记本电脑,12V 电源,带导线及感应器 的大锤,铁板,检波器(24个),电缆一根。
四、实习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实习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实习两部分内容。
1、电法勘探实习电法勘探实习内容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三种方法。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精选文档】
2。
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具体工程的应用?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
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
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1.坑、槽探: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
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2.钻探: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
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3.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
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
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
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
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
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
物探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一、物探及其分类二、物探方法简介三、物探方法的特点: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五、物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一、物探及其分类1、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物理性质:岩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
主要物性参数密度、磁场强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弹性波速、放射性伽马强度等。
地球物理场:物理场可理解为某种可以感知或被仪器测量的物理量的分布。
地球物理场是指由地球、太空、人类活动等因素形成的、分布于地球内部和外部近地表的各种物理场。
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
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场为背景的场的局部差异和变化。
例如富存在地下的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异常磁场,叠加在正常磁场之中;铬铁矿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大,盐丘岩体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小,分别引起重力场局部增强或减弱的异常现象。
2、地球物理勘探分类地球物理勘探分类简表、物探方法简介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
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一、引言工程物探与测量是指利用一定的物理、化学或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探测、勘探和测量的技术。
工程物探与测量在地质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建设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某某工程项目为例,介绍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二、项目概况某某工程项目位于某某地区,主要包括xxxx工程、xxxx工程等。
工程项目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等工作。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
三、任务分析1.地质勘探: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层特征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地下岩层、矿产资源和地下水分布情况。
2.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储量、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为工程项目的地下水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地质灾害预警: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详细调查,为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制定1.地质勘探方案(1)地质调查:通过地质剖面、地质钻探等方法,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层特征进行调查,并绘制相应的地质图。
(2)岩土力学测试:对岩石、土壤等地质材料进行力学性质的测试,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岩层进行非侵入式勘探。
2.地下水资源调查方案(1)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等调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等情况。
(2)水文地质勘探:采用地下水位监测、水文地质勘探等方法,获取地下水资源的详细数据。
3.地质灾害预警方案(1)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确定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
(2)灾害防治方案: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方案,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
五、工程物探与测量方案实施1.地质勘探实施(1)地质调查:组织人员进行地质调查,获取地质构造、地层结构等相关资料。
工程物探思考题解答
工程物探思考题解答1. 什么是工程物探?工程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个分支,它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的一种勘探方法。
2. 物探定义:以岩矿石间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3. 常用物探方法有哪些?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等。
地震勘探介质弹性差异勘探地震学波场重力勘探介质密度差异磁法勘探介质磁性差异非地震学电法勘探介质电性差异放射性勘探介质放射性差异辐射场。
地热测量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性地温场3. 简述工程物探的应用范围.1、第四系覆盖层探测;2、隐伏构造破碎带探测;3、岩体风化和卸荷带探测;4、滑坡体探测;5、岩溶探测;6、地下水探测;7、隧洞施工掌子面超前预报;8、桩基质量检测;9、4. 工程与环境物探的特点1、勘探深度、勘探规模变化大,场地条件多变,勘探方法不能拘泥于常规,应灵活多变,综合应用。
2、探测对象结构复杂,具非稳定性或随机性,探测精度要求高,指标参数多,时常要求实时解释。
3、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噪声水平较高,场源选择时常受环境限制,要求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保真,且性能稳定可靠,抗干扰强,智能便携。
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素质,且具有现场工作经验。
4、工期短,速度快,成本低,效益好。
能清晰、无损地描绘探测对象的空间展布状态。
5、要加强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装备的研究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
5.工程物探的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地质构造2、研究介质体的状态和性质3、环境检测与灾害调查6. 地震波有哪些类型?简要说明各类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有:纵波、横波与面波,在地震勘探中还有利用转换波、槽波等进行勘探的。
纵波以速度vp传播,其传播速度较其它波快,纵波比较容易激发与接收,地震勘探经常使用纵波来进行;横波以速度vs传播,其传播速度与纵波相比较慢,横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其与纵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动态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丰富数据;面波包括瑞雷波与拉夫波,大多利用瑞雷波的频散特性进行勘探,面波在工程勘察中有较多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勘探与工程物探一、地球物理勘探分类(一)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球的学问,是一门横跨物理学和地质学的边缘、交叉科学。
地球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极为广泛,上达数百公里高空的游离层,下至地球深处,包括重力、电场、地磁、地震和放射性等物性特征,都属于其研究的领域和对象。
(二)地球物理勘探将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方法用来寻找地下矿藏,或者用来探测岩体的赋存状况,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就产生了应用地球物理学,或称为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三)地球物理勘探分类(1)按探测对象、应用领域的不同,物探可分为:①石油物探②煤田物探③金属非金属物探④放射性物探⑤水文物探⑥工程物探⑦环境物探(2)按工作环境的不同,物探可分为:①地面物探②航空物探③海洋物探④地下物探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根据所探测对象(如岩溶、构造、矿体等各类目的体以及地层等)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将地球物理勘探分为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放射性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热勘探等多种方法。
(一)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研究由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是由密度不均匀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并迭加在地球的正常重力场上。
重力观测方法主要有动力法和静力法两种。
⑴动力法是观测物体的运动,直接测定的量是时间。
⑵静力法是观测物体的平衡,直接测定的量是线位移或角位移。
静力法只能用于重力的相对测定,是目前重力勘探中用于重力测定的唯一方法。
(二)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研究由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磁性差异而引起的地磁场强度的变化(即“磁异常”)来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磁异常是由磁性矿石或岩石在地磁场作用下产生的磁场迭加在正常场上形成的,与地质构造及某些矿产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磁法勘探按观测磁场的方式可以分为地面磁测和航空磁测两类基本方法。
(三)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岩石、矿物等介质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研究天然的或人工形成的电场、磁场的分布规律,勘探矿产、划分地层、研究地质构造、解决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类物探方法,也是物探方法中分类最多的一大类探测方法。
按照电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电法和交流电法两类。
本手册电法勘探指的是直流电法,交流电法则称为电磁法勘探。
直流电法勘探主要包括电剖面法、电测深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及自然电场法等。
前几种方法是探测、分析人工向地下供入直流电形成的电场,而自然电场法则是探测天然电场。
⑴电剖面法:电极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电极装置沿测线的不同测点进行观测。
由于电极间距离不变,因而勘探的深度也是不变的。
用此方法可以探明同一深度内岩层沿水平方向电性的变化,以了解地下相应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按电极排列方式不同,电剖面法可分为四极对称剖面法、联合剖面法、中间梯度法、偶极剖面法和纯异常剖面法等。
⑵电测深法:用改变电极距的方法探测同测点在不同深度视电阻率的变化,以研究和确定不同电性岩层的电阻率值和埋藏深度。
根据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电极排列方式的不同,电测深法可分为四极对称测深(又名垂向电测深)、不对称测深、轴向和偶极测深等装置类型。
⑶充电法:直接向天然出露或人工揭露的良导电性勘探对象供电,使之成为新电流源,在地面或钻孔内观测这种充电体的电场,根据电场的分布特点来研究充电体本身以及周围的地质分布情况。
例如,将食盐盐包(其水溶液为低阻体)放在地下水中并使它带电,则可以根据地面上电场的分布形态了解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
充电法在地面上观测电场的方法通常有电位法、电位梯度法和直接追索等位线法三种。
⑷激发极化法:是基于研究岩石或矿石在外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次生极化(激发极化)电场,来勘探金属矿产、查找地下水、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电探方法。
激发极化法可以采用电阻率法的各种装置进行,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中间梯度装置。
⑸自然电场法:是基于研究地壳内因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形成的自然电场,从而达到勘探矿产和解决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探方法。
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是以研究岩石电阻率为基础的电探方法,故统称为电阻率法。
充电法、激发极化法以及自然电场法,则是以研究电位为基础的电探方法。
(四)电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即交流电法勘探,主要包括感应法、大地电流法、无线电波透视法、无线电波法、频率测深法、强度法和无限长导线法等。
⑴感应法:用专门的振荡器产生高频的交变电磁场,地壳中的良导矿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二次电流,该电流又产生二次磁场。
感应法就是用接收装置来观测、研究二次磁场,以确定产生感应电流的矿体的位置。
⑵大地电流法:地磁的连续变化在地壳中能感应出交变的大地电流,通过观测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引起的大地电流的相应变化,便可查明地下地质结构构造的分布。
⑶无线电波法:是基于不同岩层对无线电广播电台发射的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及感应产生的二次强度的不同,通过测量其电磁波的强度,便可查明地质构造、划分地层界线。
⑷ 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法):当地质体位于发射和接收装置之间(如在坑道、地面、钻孔之间),观测不同位置电磁场强度的分布,由电磁波强度急剧减弱的部位(即所谓 “阴影”区)确定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和大小。
⑸ 频率测深法:在地面用专门的振荡器向地下发送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测出各测点的电磁波强度,研究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分布,以了解组成地壳的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⑹ 强度法:研究低频电流场产生磁场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将观测结果与在均匀介质中磁场分布图进行比较,研究磁场的畸变,从而确定引起畸变的地质对象。
⑺ 无限长导线法:将低频电流经布置在地面上的长直导线输入地下,在导线中央部位沿垂直于导线的测线上用类似于强度法的装置测量磁场的水平分量。
(五)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使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观测其在岩体内的传播情况,以研究、探测岩体地质结构和分布的物探方法。
地震波自震源向各方传播,在存在波速或波阻抗差异的岩层、各类目的体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然后返回地面,引起地面振动。
通过仪器设备(地震仪、检波器等)记录振动(地震记录),通过分析解释地震记录的特性(传播时间、振幅、相位及频率等),就能确定分界面的埋藏深度、岩石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
弹性波的传播,实际上是介质中弹性应变的传播,包括两种基本应变——体变和切变。
与体变相应的波称为纵波(以符号P 表示);与切变相应的波称为横波(以符号S 表示)。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建立的波动方程可推导出:)211()1(342μμ)(ρμE ρG K ρG λV P -+-=+=+= (1.4-1))1(2μρρ+==E GV S (1.4-2)式中:E 为杨氏弹性模量, Pa ;G 为剪切模量,Pa ;K 为压缩模量,Pa ;μ为泊松比;λ为拉梅系数;ρ为密度,kg/m 3;V P 为纵波速度,m/s ;V S 为横波速度,m/s 。
纵横波速度比Vp/Vs 有式(1.4-3)的关系。
对于自然界的大多数岩石来说,μ近于0.25,此时纵波的传播速度一般近似为横波传播速度的1.73倍(见式(1.4-4))。
因为μ最小为零,故Vp/Vs 最小近似为1.41(见式(1.4-5)),由此可见,纵波速度永远大于横波速度。
μμ21)1(2--=S P V V (1.4-3)73.13,25.0≈≈→S P V V μ (1.4-4)41.12,0≈≈→S P V V μ (1.4-5)在无限介质中,震源处的振动(扰动)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并引起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运动。
按照质点运动的特点和波的传播规律,地震波常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
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勒夫波等类型。
根据所利用弹性波的类型不同,地震勘探的工作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穿透波法和瑞雷波法。
⑴ 反射波法:由地面测线上的各测点观测接收各类波阻抗界面反射波旅行时,根据旅行时与地面各接收点间的位置关系(时距曲线),确定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反射界面的埋深和形态,以解决与地层、构造、岩溶等有关的地质问题。
⑵ 折射波法:由震源产生向地下半无限空间入射的地震波,当地震波遇到上覆介质波速低于下伏介质波速的界面时,其中,有一组地震波的入射方向满足以下条件:)(sin 211V V i -= (1.4-6) 式中,i 为临界角,°;V 1为入射介质波速,m/s ;V 2为界面下伏介质的波速,m/s 。
该组波沿界面滑行,使界面上的质点发生振动并返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
界面滑行波使界面附近的V 1介质中的质点发生振动,并返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refraction wave),或称首波(head wave)。
根据旅行时与地面各接收点间的位置关系,便可求得形成折射波的地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态。
⑶ 穿透波法:一般在两钻孔、平洞或平行的两侧壁之间使用,可以测定钻孔、平洞或平行的两侧壁之间地质体的形状、位置和波速。
⑷ 瑞雷波法:是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时因频散现象而形成的面,其传播速度取决于相邻地层的横波传播速度、频率和层厚等。
假定层厚一定,则对于不同频率就会出现不同的瑞雷波速度(频散现象),研究其变化规律便能了解地层的瑞雷波速度和厚度分布情况。
(六)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简称为测井,就是通过研究钻孔中岩石的物理性质,诸如电性、电化学活动性、放射性、磁性、密度、弹性以及孔隙度、渗透性等等来解决钻孔中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类物探方法。
测井方法包括电测井、磁测井及电磁测井、声波测井、地震测井、放射性测井、热测井、孔内电视录像,以及井径测量、井斜测量、井温测量以及井中流体测量。
(七)放射性勘探地壳内的天然放射性元素蜕变时会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穿过介质便会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
放射性勘探,就是借助研究这些现象来寻找放射性元素矿床和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环境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
γ值高出正常场的叫γ异常。
根据岩石含放射性的不同对于异常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沉积岩地区含放射性低且稳定,因而当γ强度超过正常场的1.5~2倍时,即是异常;火成岩地区放射性含量较高,故要求γ强度超过正常场的2~3倍时,才是有效异常。
放射性勘探方法按阶段及解决的地质任务不同,可分为普查、详查和环境测量;按所采用的仪器及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射气测量、氡气法、γ测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