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如重力场、磁场、电场、地震波等)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技术。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物理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

三、实验内容1. 重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重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重力仪测量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重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重力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重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重力值。

③ 将记录的重力值绘制成曲线,分析重力异常分布。

2. 磁力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磁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磁力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磁力仪测量地面磁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

(3)实验步骤:① 将磁力仪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磁场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磁力仪,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磁场值。

③ 将记录的磁场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磁场异常分布。

3. 电法勘探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法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电法勘探仪器测量地下电性差异,从而推断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

(3)实验步骤:① 将电法勘探仪器放置在预定位置,调整水平,记录初始电流值。

② 沿着预定路线移动电法勘探仪器,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电流值。

③ 将记录的电流值绘制成曲线,分析电流异常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重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重力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重力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层的密度变化有关。

2. 磁力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磁场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磁场高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磁性矿物的分布有关。

3. 电法勘探实验结果:通过分析电流异常曲线,发现实验区域存在一个电流低异常,推断该异常可能与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和含水性有关。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各种物理场和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其他地下物质的技术。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

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电磁法设备、重力仪等设备,并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解释等工作,并了解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物探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了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绘制地质图、建立地质模型等技能,并了解了物探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物探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我今后从事物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物探知识,为将来从事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是地质物探领域的重要一年,我们团队在这一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地质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对____年地质物探工作的总结和回顾。

一、工作目标与总体情况:____年我们的工作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地质物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2. 发展新的地质物探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3. 加强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在整体情况上,我们团队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果。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拓宽了工作领域。

二、工作成果总结:1. 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在____年,我们引入了新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并对数据采集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团队成员的数据采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这一改进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获取地质数据,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 新技术研发:____年我们团队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以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我们开展了单点电阻率测量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突破。

该技术能够在地下形成复杂构造的场景下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为油气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

3. 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提升:我们在____年加强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团队讨论和研讨会,激发成员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技术交流会,与企业和学术界分享了我们的成果和经验。

这些努力有效促进了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4. 与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在____年,我们加强了与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拓宽了工作领域。

我们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勘探和开发项目中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地质物探技术的前沿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____年的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技术验证周期较长:新技术的研发需要时间和实践验证,____年我们取得了初步的突破,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以实现更大的突破。

物探工作年度总结范文(3篇)

物探工作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物探行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现将本年度物探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概述1. 政策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探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物探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指导意见》等,为物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技术创新本年度,我国物探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探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了勘探效率和质量;(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取得突破,提高了资料解释的准确性;(3)勘探设备不断升级,降低了作业成本;(4)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取得进展,拓展了物探应用领域。

3.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物探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本年度,我国物探行业在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油气勘探(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参与油气勘探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2)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提高了油气勘探成功率;(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油气勘探水平。

2. 矿产资源勘探(1)针对矿产资源勘探需求,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提高勘探成功率;(2)加强与地质、矿业等领域的合作,拓展矿产资源勘探领域;(3)充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探效率。

3. 工程建设(1)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探技术支持,确保工程质量;(2)开展物探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提高工程安全性;(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工程建设水平。

4. 教育与培训(1)加强物探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2)开展物探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3)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物探技术教育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2)市场竞争力较弱,部分领域面临较大压力;(3)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物探人才短缺。

地震勘探总结

地震勘探总结

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2、地震勘探:1.效果最好(精度高)2.用得最多(90%)3.发展最快4.和油气勘探与开发联系最紧密!3、勘探石油的方法目前有三类:地质法、钻探法、物探法。

4、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5、所谓的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6、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野外工作。

②室内资料处理。

③地震资料的解释。

7、地震勘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重、磁、电)相比,具有精度高的优点,其他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方法那样能详细而较准确地了解地下有浅到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

地震方法与钻探方法相比又有成本低以及可以了解大面积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特点。

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方法。

8、同一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相似,不同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不同的,这就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的基本法则之一。

9、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

可以认为,每个子波源都向各个方向发出微弱的波,叫做子波。

子波是以所在点处的波速传播的。

10、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走的路径遵守时间最小。

11、地震波是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其类型纵波、横波、面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

12、弹性模量:1.杨氏模量(E)T=E e 2.体变模量(K)K=-Kθ 3.切变模量(μ)F=μψ 4.拉梅常数(λ)G=λ e 5.泊松比(σ)13、对于大多数弹性介质,σ约为0.25,非常坚硬的岩石是0.05,固结性很差的松软介质,大约为0.45,对于液体,μ=0,所以σ可达最大值0.5。

物探专项总结报告

物探专项总结报告

物探专项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本次物探专项总结报告旨在回顾和总结我所参与的物探项目的成果、经验和教训,以便为将来的物探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项目概述本次物探项目是针对某个特定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

项目的目标是探测该地区的地下岩石结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信息。

在项目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型构建等。

三、项目流程1. 数据采集在项目开始阶段,我们利用物探设备对目标地区进行了物理场数据的采集。

具体而言,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仪、电磁场勘探仪、重力勘探仪等设备,以获取地下的物理场数据。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我们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主要包括数据校正、噪声去除、图像增强等步骤。

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地下结构的一些基本信息。

3. 模型构建在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后,我们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模型的构建。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地质层析成像等方法,对地下结构进行了模拟和重构。

通过模型构建,我们得到了更为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勘探提供了依据。

4. 结果评估最后,我们对模型构建的结果进行了评估。

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验证我们的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对模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精度。

四、项目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本次物探项目取得了许多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采集到了目标地区的物理场数据。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们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了目标地区的一些地下结构信息。

这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最后,我们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模型构建,得到了更为精确的地下结构模型。

这不仅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还为资源开发提供了指导。

五、项目经验与教训在本次物探项目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首先,数据采集的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校正与检验。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报告

一、前言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地球的物理特性与原理,通过探测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参加了地球物理勘探实习,现将实习过程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地震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地震勘探的踏勘、测量、表层调查、钻井、排列、下药、激发和采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通过实习,我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全过程,掌握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重力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重力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重力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重力勘探实习使我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重力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3. 电法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地电法勘探公司(2)实习内容:电法勘探的踏勘、测量、仪器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工序。

(3)实习心得:电法勘探实习使我掌握了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电法勘探仪器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三、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联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多种勘探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拓宽视野,增强职业素养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家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了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技能。

井下物探工作总结

井下物探工作总结

井下物探工作总结
井下物探工作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井下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以获取地
下资源信息和地质结构特征。

井下物探工作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井下物探工作中,通过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地电勘探等手段,可以获取地下岩石、矿藏、地下水等信息,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井下物探工作中,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地震勘探通过在地下
埋设震源和接收器,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点,获取地下岩石结构和地层特征的信息。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地层厚度、岩性、孔隙度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电磁勘探则是利用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获取地下矿藏、地下水等信息,地电勘探则是通过地下电阻率的测定来获取地下岩石结构的信息。

在井下物探工作中,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地下环境复杂,地质构造多变,地下岩石参数不均匀,这些都给井下物探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情况和工作环境,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井下物探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对于资源勘探开发具有
重要的意义。

通过井下物探工作可以获取地下资源的信息,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克服困难,不断创新,为我国的资源勘探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物理勘探重点总结

地球物理勘探重点总结

电法勘探概念: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计算的电阻率,不是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在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综合影响的结果。

我们称其为视电阻率,并用ρs来表示:)1.3.5(IUK MNs∆=ρ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过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方法:1)测区的选择和测网的布设2)装置形式及参数的选择a装置的选择b极距的确定c测点的分布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自然电场:由地球表层内矿体、地下水和各种水系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电场。

自然电场的形成原因:氧化还原:地下水溶液与矿石间的电化学作用。

过滤作用(吸附):地下水的渗流和过滤作用。

接触扩散:矿化溶液的离子在岩石交界面上的扩散和岩石骨架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自然电场分类:1、电化学活动形成的自然电场2、过滤电场3、扩散电场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

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电子导体(包括大多数金属矿和石墨及其矿化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电子导体与其周围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过电位差的结果。

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双电层形变形成激发极化的速度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短,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和放电较慢)。

这是用激电法寻找地下含水层的物性基础。

充电法:是以岩石电阻率为基础的一种直流电法勘探,根据充电体与围岩电性差异,向充电矿体充电,使充电体变为一等位体或似等位体,研究充电体和其周围电场分布特征,从而解决充电体的形状、大小和产状等地质问题充电法原理:充电法是在被勘探的矿体上或其它良导电性地质体的天然或人工露头接上供电电极(A)进行充电(用直流电源,也可用交流电源),另一供电电极(B)置于远离充电体的地方。

物探工作总结范文

物探工作总结范文

物探工作总结范文
物探工作总结。

物探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地质勘探、资源勘探、
环境调查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物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地质勘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地质勘探,我们成功发现
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点,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调查。

这为后续的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其次,在资源勘探方面,我们开展了多次矿产资源勘探工作,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成功发现了一些新的矿产资源点。

这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在环境调查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通过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环
境地球物理勘探,我们成功发现了一些环境污染源,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保障了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我们在物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勘探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加强。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勘探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为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物探队工作总结

物探队工作总结

物探队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物探队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
团队合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勘探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地形复杂、天气恶劣等。

但是
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其次,我们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工作
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精密的仪器和技术手段,成功地找到了一些潜在的矿藏和地下水源,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比如在团队合作方面,我
们需要更加密切地配合,提高沟通效率,以及在技术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勘探任务。

总的来说,我们的物探队在这段时间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物探队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1. 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2. 利用电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3. 使用重力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4. 采用地磁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磁性的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地震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断层和褶皱构造,推测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电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通过重力勘探方法,推断了地下岩石密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确认了地下地质构造;
通过地磁勘探方法,发现了地下矿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实验结论: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我们成功了解了地下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为未来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地质工作者和资源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一、引言物探(物理探测)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地下进行探测与研究的方法,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地质构造和地下资源等各种信息。

本报告对物探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物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物探工作,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地磁勘探等。

这些勘探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地下构造探测的方法。

通过对地震波产生和接收的观测,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岩层结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情况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地震勘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预测了某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对地下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

2.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利用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进行地下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磁场的改变,我们可以获得地下的岩性、矿产资源、地下水位和地下空洞等信息。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电磁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成功找到了某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并为水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3.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差异性进行地下构造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变化,我们可以推测地下的岩性、密度变化和构造变化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重力勘探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测得了某地区地下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并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了有益信息。

4. 地磁勘探地磁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差异性进行地下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地下的岩性、构造和矿产资源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地磁勘探技术被应用,成功找到了某地区的磁性矿床,并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成果分析在本次物探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 数据收集和处理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对后续的解释和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文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文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范文地质物探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探测和研究地下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地球科学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总结,我对地质物探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下面将对我参与的一次地质物探工作进行总结。

本次地质物探工作是在某山区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震勘探、地球电磁法勘探和地磁法勘探等。

我主要负责地球电磁法勘探部分的工作。

首先,我参与了地质现场调查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地层地物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对选取测区进行合理布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对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动等与勘探目标有关的地质现象和变化进行了初步认识。

其次,针对本次勘探区域的特点,我选择了适合的勘探方法和仪器。

地球电磁法勘探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能够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电性结构。

通过对勘探区域的地质环境、勘探目标和勘探深度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我选用了磁异常探测和电性异常探测两种方法,并使用了能量高、频率低的测量仪器,以提高测量的分辨率和精度。

然后,我进行了勘探仪器的校验和参数设置。

校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同时,根据勘探需求和勘探目标的深度,设置合理的参数,以获得更为准确和详细的勘探数据。

接着,我进行了现场测量。

按照预定的勘探路径和测量布点,逐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数据异常和测量误差,我及时进行了排查和修正,以避免数据的偏差和失真。

最后,我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解释。

根据测量数据的特点和目标结构的电性性质,我使用了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解释手段。

对于电性异常和磁异常的分析,我运用了反演和模拟等方法,推导出地下结构的电性参数和分布情况。

同时,我结合地质资料和先前研究成果,对勘探结果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勘探推断和建议。

通过这次地质物探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物探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地勘单位个人年度总结(3篇)

地勘单位个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2023年的落幕,我作为地勘单位的一员,在这一年中,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项目执行,还是在团队协作方面,都经历了丰富的成长与挑战。

以下是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的总结和反思。

一、专业能力的提升过去的一年,我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努力提升自己的地质勘探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我对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参与多个地勘项目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项目执行与成果在本年度,我主要负责了X项目的野外勘探工作。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团队协作下,我们完成了项目报告的撰写,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一项目,我对地勘工作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提升了我的项目管理能力。

三、团队协作与沟通地勘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团队协作和沟通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同事们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在遇到分歧时,我能够保持冷静,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

这种良好的团队氛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四、个人不足与改进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我还有待于深入学习,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上。

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有时会因为对某些细节的把握不够准确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改进: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关注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3. 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保持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为地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能够在地勘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是充实而有收获的。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总结2024年是地质物探领域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团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地质物探工作的总结,总结内容约为____字。

一、工作概况在2024年,我们团队的地质物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深部探测。

地震勘探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2024年,我们对特定地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包括地震波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的分析。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我们能够获得地下层的结构信息,从而对地质构造进行研究,为资源勘探和灾害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重力勘探是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工作领域。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强度,并结合地质地貌、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地下岩石和构造的密度分布情况。

这对于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察和地质灾害的评估都有着重要意义。

电法勘探主要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分布来研究地下结构。

我们团队在2024年开展了一系列电法勘探实验,获得了大量的电阻率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对电阻率数据的综合研究,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地下岩石的类型、厚度和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磁法勘探主要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磁场强度来研究地下的磁性物质分布情况。

2024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磁法勘探实验,获得了详细的磁场数据,并进行了准确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通过磁法勘探,我们能够确定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以及地下构造的分布,为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深部探测是我们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2024年,我们利用地震勘探数据,结合地球物理理论和计算模拟,深入研究地壳与上地幔的界面特征、地幔上部结构等问题。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成果在2024年,我们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成果。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1. 地震勘探方面,我们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获得了目标地区地壳结构的详细信息,为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

实验地点,某某地区。

实验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探测,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装备,地震勘探仪、地磁勘探仪、电阻率仪等地球物理勘
探设备。

实验过程:
1.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地震波
的传播时间和速度,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2. 地磁勘探,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分析地下岩
石的磁性特征,推断地下构造。

3. 电阻率勘探,利用地下不同岩层的电阻率差异,推断地下地
质结构。

实验结果:
1. 地震勘探显示,在深度约200米处存在一层岩石较为坚硬的地层,可能是岩石层或者煤层。

2. 地磁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磁性异常区域,可能是矿石或者矿床。

3. 电阻率勘探显示,地下存在一处电阻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含水层或者含盐岩层。

结论,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初步推断该地区存在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地下水位变化导致数据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

改进方案,可以结合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和控制。

总结,地球物理勘查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的探测,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但在实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地球物理测井全书要点总结

地球物理测井全书要点总结

1,地球物理测井定义☆: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简称测井(Well logging)。

指在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探测井壁介质的物理特性参数(电/声/放射性质),评价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孔隙性、渗透性)、电性、含油性(四性关系)。

采油前后,测井工作分为两部分☆:1、裸眼井测井(open hole ) 也称勘探井测井,在钻井之后,采油之前。

目的:寻找石油在地层中埋藏深度。

俗称找油层。

2、套管井测井(cased hole)也称生产测井(production log),在采油时进行。

目的:石油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剩余油开采。

2, 采集-测井方法分类(裸眼井)按照物理响应特征分为☆:1、电测井方法: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电磁波测井2、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3、声波测井: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声波全波测井4、其它测井:生产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气测井、特殊测井3,地球物理测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划分地层;2、准确得到地层深度;3、计算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4、确定油水层;5、地层对比;6、工程应用;7、油层动态监测.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描述储油层最基本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φ、渗透率K、含油饱和度So、泥质含量Vsh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砂岩)、碳酸岩储集层(白云岩、石灰岩)、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碳酸岩储集层特点,1,储集空间复杂:a,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b,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2,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碳酸盐储集层分类:孔隙型裂缝型洞穴型复合型好的储层应该是孔隙型或复合型岩石孔隙度: 单位体积内岩石孔隙空间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反映岩石孔隙发育程度含水饱和度(Sw):含水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含油(气)饱和度:含油(气)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当孔隙中只含油和水时:Sw+So=1当孔隙中含油气水三相时: Sw+So+Sg=1束缚水饱和度Swb:不能被油气取代的地层水叫束缚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道间距 选择道间距大小的总原则为:经过处理后能在地震剖面的相邻道上可靠 地追踪波的同一相位,并且不出现空间假频(由离散序列所得到的频谱与原 始频谱是不相等的,这种由连续信号离散化,导致离散前后频谱发生变化的现 象,就为假频现象),根据采样定理有:
实际工作中可由上式估算道间距的大小。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常采用小道距接收。 (2) 偏移距 偏移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有意义的浅层反射波的覆盖次数,若太大, 就不能保证有参考作用或主要目的浅层反射波达到最低要求的覆盖次数,甚 至拿不到浅层记录,此外还有可能造成波的振幅和相位的较大变化以及波场 复杂化等诸多问题,所以偏移距一般要求尽可能小。然而偏移距太小,波场 受震源干扰严重(破坏区,弹性形变区…)实际中,应兼顾各种矛盾,选择 合适的偏移距。
i 23 sin 1 (V2 / V3 )
水平三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3) 多层介质
各层介质的速度满足:
Vn Vn1 V2 V1
第 i 层界面上的折 射波时距方程为:
2 2 x i 1 Vi Vk t i 2 hk Vn k 1 ViVk
水平多层介质折 射波时距曲线
几种常用的观测系统介绍
1、折射波法观测系统 (1)测线类型
通常的测线类型如图所示。
根据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 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排列关 系,测线类型可分为纵测 线、横测线、侧测线及弧
形测线。
测线类型图
采用定义震源到接收点的距离与地震波走时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时 距曲线(运动学)。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则是根据地震波的时距曲 线分布特征所设计的观测系统。 折射波观测系统可分为单支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相遇时距曲 线观测系统、多重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等。
O1 O2 O3 O4 O5 O6
D’
4
8
12
16
20
24
D 共反射点示意图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具体 做法是在选定偏移距和检波距 之后,每激发一次,激发点和 整个排列都同时向前移动一个 距离,直到测完全部剖面。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用下式计 算炮点的移动道数
单边激发6次覆盖观测系统(N=24,υ=2)
N为一个排列的接收道数; n 是覆盖次数; d 是激发点间距(炮间距); S 是一个常数,单边激发 S=1,双边激发S=2; x是检波距(道间距)。
第二章
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数据采集 理论时距曲线 资料处理及解释
浅层折射波法与反射波法:
1、浅层折射波法是一种使用相对较早且较成熟的方法; 可用来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断层及古河道 ; 弱点:分辨率较低、测线较长; 2、浅层反射波法是近十多年来才得以迅速发展。 浅层反射波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采用较小的 炮检距进行观测,因而可以采用较短的勘探测线;对资 料的数字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若已知V1,则可根据相遇时距曲线的视速度 求得倾角和临界角以及V2(V2 = V1 /sin i)。
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 距曲线特征讨论
(1)上倾与下倾方向时 距曲线斜率不同,其视速 度不同,上倾方向视速度 大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2)上倾与下倾方向观 测到的初至区距离和盲区 大小不同,在下倾方向接 收时,初至区距离和盲区 较小,截距时间也要小些。 在上倾方向接收时,初至 区距离和盲区要大些,截 距时间也要大些。据此可 以判断界面的倾向。
同一界面反射波振幅变化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是根据水平叠加技术的要求而设计的。 水平叠加 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 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这样可以压制多次波和各种随机干扰波,从而大大提高信噪比和 地震剖面的质量。 覆盖次数 采用多次覆盖方法进行野外工作时,对地下界面重复观 测的次数。
距离(米)
两层模型的各种波分布
右图为单次覆盖 的浅震试验波形记 录,在该记录上可以 看到清晰的声波、 面波、直达波、反 射波的分布。 从这张记录上能 较容易地识别出反 射波,说明其工作 条件良好,易于选 定最佳接收窗口。
反射波 声波
面波
浅震试验记录
右 图所示为 中间激发,两侧 接收的浅震试验 记录。该记录深 层情况比前一记 录要复杂些,但 记录中的声波、 直达波、反射波、 等同相轴仍清晰 可见,可作为设 计数据采集条件 的依据。 中间放炮双边接 收的浅振记录
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上倾与下倾方向 观测的视速度分 别为:
V上* V1 sin( i )
V下
*
V1 sin( i )
(a ) i= V*
(b) i < V*为负
并根据上下倾方 向视速度可得:
1 1 V1 1 V1 i (sin sin ) 2 * * V上 V下 1 (sin 1 V1 sin 1 V1 ) * * 2 V V 下 上
检波器又称拾震器,是把地震波到达所引起的地面微弱震动转换成电信号的换 能装置。 检波器的的输出与地表质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的,称为速度检波器, 检波器的的输出与地表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成正比的 ,称为加速度检波器。 固有频率约 10Hz的为低频检波器;固有频率约 33Hz的为中频检波器;固有频率 约 100Hz的为高频检波器。 工程地震勘探中,多采用高频检波器;其它地震勘探中多采用中频和低频检 波器。
时距曲线斜率 的倒数为地表 覆盖层的波速
直达波时距曲线
二、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水平二层介质 折射波传播路径图
水平二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为:
x 2h cos i t V2 V1 V22 V12 x 2h V2 V2V1
截距时间(时距曲线的延长 线与T轴的交点)t0为:
V22 V12 2h cos i t0 2h V1 V1V2
(3)最佳时窗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为了 有效地避开面波,声波,直 达波和折射波对有效反射波 的干扰,可把接收地段选择 在尽可能不受或少受各种干 扰波影响的地段,这种最佳 接收地段又称为“最佳时 窗”. 在最佳时窗内接收,可避 开面波和折射波的干扰,此 外,其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 的增大而减小,可见,最佳 时窗的选择关键在于选取接 收排列的两个端点,即选择 偏移距和最大炮检距。一般 情况下,可通过展开排列法 观测试验确定,或根据经验 确定,即最大炮检距不应大 于主要目的层埋深的1-1.5倍.
垂直检波器 水平检波器
3. 浅层地震仪
地震仪是将检波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 门仪器,一般都具有滤波、放大、信号叠加、高精度计时以及数字 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我国目前常用的浅层地震仪多为12道或24 道。
浅层地震仪
浅震仪及其野外工作布置
二、观测系统
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追踪, 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及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 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观测系统。 相关术语 道数:一般用N表示,每次放炮一般有48道,96道或更多。 道间距:一般用△x表示,道距多为25-100m. 放炮方式:一般分为中间放炮和端点放炮(单边或双边)。 最小偏移距(或偏移距):紧挨震源的检波器离开震源的距离,偏移距的 长度为道间距的整数倍。 最大炮检距:一般用Xmax表示,它是指炮点到最远检波点的距离。
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3)当 i+90º 时若在下倾方向接 收,折射波射线将 无法返回地面,这 时盲区无限大。而 在上倾方向接收, 则入射角总是小于 临界角,无法形成 折射波。
临界角i与界面倾角的关系
3.变速层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1)关于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A、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即符合下列表达式:
Vz V0 (1 Z )
式中V0为表面一点的速度值,是一个和介质性质有关的系数。 B、介质的波速呈现为随深度的非线性变化,而线性关系只 只是其中的一个特例。介质的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更为一般的 表达式为:
第二节
一、直达波理论时距曲线
理论时距曲线
时距曲线:用数学方法描述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及在地面记录时的时-空关系。
直达波是指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不经任 何反射,直接到达各检波点的地震波。直达 波的时距曲线是在x-t直角坐标系中,把激发 点作为坐标原点,横坐标x表示沿线上各观 测点到激发点的距离,纵坐标t表示直达波 到达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 地震波从O点出发,沿测线X传播到任 意点的旅行时间T为: T=X / V
声波
直达波 反射波
近炮检距>30米 远炮检距<70米
当勘探深度较浅,地震地质条件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按最 佳时窗技术去考虑观测参数的设计等问题,当勘探深度较大,地震地质 条件较复杂时,我们最好按组合检波和多次覆盖技术去考虑压制干扰以 及观测参数选择问题,因为此时,目的层深浅相差较大,很难选取甚至 不可能选取最佳时窗。
V22 V12 2h cos i t0 2h V1 V1V2
(2)三层介质 V3>V2>V1 当入射波在R2界面上的 B点产生折射时,则入射射 线在界面处必须满足:
i13 sin 1 (V1 / V3 )
水平三层介质的时距曲线 方程为:
2 2 2 2 2 h V V 2 h V V x 1 3 1 t 2 3 2 V3 V3V1 V3V 2
Hale Waihona Puke 2. 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在界面的下倾方向(O1 点激发,M1O2段接收,相当 于激发点O1为界面的下倾 方向,)观测折射波到达地面 接收点O2的走时为:
x sin(i ) 2h1 cosi t下 V1 V1
若在O2激发,波到达测 线上倾方向任意点的时距 曲线方程:
x sin( i ) 2h2 cos i t上 V1 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