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现象知识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声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声学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对声音的传播和特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特性的科学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小组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声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鼓、锣等)、扬声器、话筒、音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响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编写一个关于声音的小故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提升素养:
-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参加科普讲座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评价反馈,促进成长: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过程以及声音的三大特性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分析问题,明确解题思路,规范书写。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遇到的声现象,如噪声污染、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等,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分组进行一次小研究,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噪声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噪声来源、噪声对人体的影响、防治措施等。
-采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如弦乐器的音调变化、声源的远近对响度的影响等,帮助学生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结合生活实例,如回声、声波传播的绕射现象等,讲解声波传播规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如测定声速、研究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含教学反思)
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声与信息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
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课件展示】介绍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 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 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
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可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要比风暴和波浪快得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风暴的“预告”,迅速采取躲避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1:《声音的奇妙世界》
-阅读材料2:《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任务1:设计一个简单的声控开关,实现用声音控制灯光的开关。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声音现象的规律。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等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设计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教学策略:
-对于声音原理的教学,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学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声学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通过动画、实验等方式,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与振动的关系,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2.声音的特征:教师分别讲解音调、响度、音色三大特征,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声学知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较为模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此外,学生对声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尚不足。因此,在本章复习课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中国古代声学的产生是与乐器的制造密切相关的。
石制的磬、陶制的钟、芦管编排的苇龠、土制的埙等等,在远古时代就有了。
夏商时期,已有了铜制的铃、钟、编钟、皮制的鼓。
在乐律方面,半音是在商代产生的,七律音阶是在周初出现的。
所以,后来由传教士把中国人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介绍到欧洲时,欧洲人音乐家、小提琴家、声学家都惊动一时,他们简直把朱载堉当做“神”来看待。
比利时皇家乐器博物馆馆长,声学家马隆(M.V.Mahillon)在1890年郑重地说:“在乐律方面中国比我们更为进步”。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教师在讲授本章时,要运用这些历史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宣扬创新精神。
【指点迷津】本章知识的重要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做真空铃的实验。
本章知识的难点有二:一是音调与音响的区别;二是如何确定噪声。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高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这个人高声喊叫,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大、响亮。
而在说这个演员唱的是花腔女高音,这里的“高”音指的音调高。
在物理学里对噪音的定义是: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噪声具有相对性并非绝对。
这是从物理和环保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噪音。
一般来说:凡是不愿听的声音都是噪音。
办喜事放爆竹有人喜欢,有人听了心烦,半夜里有人在唱歌放音乐,如果影响了人们休息,对这些人来说也是噪音。
二、学海导航【思维基础】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考纲说明】【知识梳理与例题】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三、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 v液体 < v固体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 ××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例题: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2、设海水的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的深度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声音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声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整合跨学科知识,如音乐、地理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音叉、发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探究一:利用音叉、鼓、乒乓球、烧杯、水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这些知识点涉及抽象概念和定量分析,学生理解和应用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声音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结合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声音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学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不足,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
-什么是回声现象?它有哪些应用?
-请列举三种噪声防治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根据教材第XX页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与声音相关的应用题,并求解。
-填空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
-选择题:关于声音的特性,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计算题: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计算声音从A地传到B地所需的时间。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噪声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期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交响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以图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2.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际乐器演奏、音频剪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讲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结合实际案例,如回声、声影等,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声音及其相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物理的热情。
-学生通过了解声音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价值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实验事实,遵循科学规律。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学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了解噪声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噪声防治方法,为创造美好、安静的生活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学知识,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基本特性。然而,由于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于面对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声速的计算,特别是声速与介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生活实例,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噪声污染、音乐欣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声学知识在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引导他们勇于质疑、独立思考。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的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时隔一年,学生现在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课时应尽量避免枯燥。
教学目标: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等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整合、探究、应用和拓展。
让学生学会复习、体会复习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教法及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音频文件“百鸟朝凤”,听音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
播放视频文件“憨豆先生听音乐” 包含的声现象的知识,并写在学案上。
(二)知识整合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体现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学生完成后老师用投影展示学生成果。
画出声现象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探究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该实验用的的物理方法是。
你能用这种物理方法探究正在上音乐课的教室窗户玻璃是否在振动?说说你的方法.,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转换法思想2,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将其中的空气抽去……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板
书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特征:响度 音调 音色
3噪声的防治
教
后
反
思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不同?
1发声体在振动 举例 各种昆虫动物的发声和风水等自然界的一些声音。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的问题需要和原声间隔0.1s才能区别 本节内容为识记1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声音的发声体。2了解声音的传播实际是传播了振动传播了能量
(有水的钢管理论上能听到3声,分别是钢管、水、空气传声。由于人的听觉分辨率是0.1s所以要计算三次的声音是否相差0.1s以上。本题可以听到3声。 有的同学会错误的认为有回声。回声是在原地听到,而本题的条件是在另一端。)
2生活中的乐器
回顾乐音的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 教师引导:
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 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
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1s振动的次数。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3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音调
练习:手枪上的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教师外噪声大,同学们关好门窗后继续听棵,知识在 中减弱噪声的。 本节内容为识记。要求能和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结合,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基础巩固题**:
-完成教材第32页的练习题1、2、3,涉及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根据课堂讲解,绘制声音传播的示意图,标注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医学、建筑、娱乐等方面的应用,选择一个实例,解释其工作原理。
4. **拓展思考题**:
-阅读教材第34页的“科学探索”部分,思考声音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声音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讨论声音在通信技术中的发展,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代的移动电话,声音如何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作用。
6.拓展: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噪声污染问题。
7.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声学部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声现象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正处于关键发展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介绍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医学等领域,以及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和噪声控制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背后的物理原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声音的声强为声音的强度除以声速(340m/s)= 0.000308m/s。
4.例题4:一个声音的声强为0.1W/m²,求声音的强度。
答案:声音的强度为声音的声强(0.000308m/s)乘以声速(340m/s)= 0.1W。
5.例题5:一个声音的声强为1W/m²,求声音的频率。
答案:声音的频率为声音的强度(0.1W)除以声速(340m/s)= 0.000308Hz。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2.物理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音叉、麦克风等。
3.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如声级计、隔音材料等。
课程平台:
1.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内容和作业。
2.在线教育平台,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用于补充教学资源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与课本相符合?
2.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是否适量,作业反馈是否及时有效?
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或家中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声学实验,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扬声器或尝试声波焊接技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课题复习课第二章声现象第 8周第 1 课时(总第 18 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考点与措施初步养成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基础知识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固、液、气都_________传声,真空____________传声。
(选填“能”或“不能”)4.声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
5.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7.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固体传声________,液体传声_________,气体传声___________。
(选填“快”、“慢”、“最慢”)9.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本章复习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学的初步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回顾,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对比了解乐音的特性,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转化、推理、控制变量)。
通过讨论、激疑,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声的利用,学生体会科学、社会、技术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利用
难点:乐音的特性
四、教学手段
微课、多媒体、演示实验、视频、实物投影、学案卷、问卷星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工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
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早期机械唱盘表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教师重复刚才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水滴使平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
)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考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板书:2.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实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怎样防御声波枪。
假如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保护起来呢?注意: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教师动员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御声波枪?学生可能提出的办法有:(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
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板书: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声速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思考: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时,让士兵头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觉,可以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则记载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课后小结:1、声音的产生条件2、声音的传播条件3、声速及回声布置作业:教材P16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工具:钢尺、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二、进行新课[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投影]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观察声波的波形,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实验结论: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想想议议]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参考解答: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想想做做]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想想做做]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课后小结: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布置作业: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教学后记:课题:第三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教学工具: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噪声从哪里来?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二、进行新课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仔细观察,得出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观看录像.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课后小结: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3.噪声的危害.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布置作业: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教学后记:课题:第四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