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民国文人傅斯年死因揭秘:被流氓政客活活骂死
炮轰国民党两位行政院长的傅斯年
请求去职 ,但 被蒋介石慰 留任 上 。
四 、 自友邦 观感言之 ,孔 院长之在 位 ,实 为得 助之
障碍也… …英 大使此次 到汉之始 。即扬言 日 ,决不拜访
孔 院长 。夫外 国人之可恶及 其势力气 :斯年等 自来痛切
感 觉 之 ,然 彼 等 批 评 孔 氏 者 ,皆 关 大 节 ,并 非 私 憾 之 点
时 且 然 ,况 此 日乎 ?
得外交部形 同虚设 。此外 ,孔 祥熙还安插 未成年 的小 女 儿掌管机要 电报等 。傅斯 年在信 中指 出 : “ 似此公 私不
分 ,未 有 近 代 国 家 可 以如 此 立 国者 。 ” 傅 斯 年 上 书 后 ,孔 祥 熙 于 4月 2 曾 上 书 蒋 介 石 , 51 3
。
藐然 兰
:
◇ 黄继 明
阙翰 香
炮 轰
位 政 长的 行 院
■囊蕾
在我 国历史上 被称为
“
大炮
”
或
“
老虎
”
的人不
政府
…
…
去恶 务尽
口
,
攻 敌攻 坚
,
决 不 中途 罢 手
”
。
特别
多
一
.
人 同时 拥 有 这 两 个 雅 号 更 是 少 见
、
。
祖籍江 西 永丰
,
是他把炮
直 接 对 准 孔 祥 熙 和 宋 子 文 两 大豪 门 时
。
敢 于 直 率地 谈 论 政 见
,
,
促请政府
央 研 究 院历 史
上 书蒋 介 石
.
他说
“
:
我拥护政府
不 是拥护这 般人 的既
誉满天下 谤满天下——民国牛人傅斯年
3 0分 , 傅斯 年与 “ 新 潮社 ” 社 员参 加
北 大千人集会 , 4日,他 主持被推举 出的 2 O名学生召开代表会 议,商讨 策划游 行路线 , 1 4时 3 0分 ,示威 开
始, 他担 任游行总指挥 , 扛 着 校 旗 走
个烟斗 、 一顶 呢毡帽 、 一袭 长袍 亦
是其那类不修边幅的典型 , 但却显示
与科学新 思潮的影响 , 1 9 1 8年夏 , 傅
斯年与罗家伦 、 毛准等创办《 新潮》 月
刊, 影 响颇广 , 从 而 成 为 北 大 学 生 会
领 袖之一 。《 新潮 》问世 4个 月后 ,
“ 五・ 四” 运动爆发 。 5月 3日晚 1 9时
带, 外 面罩上一套 哔叽西装 , 而随手
难, 怒斥 孔 祥 熙 私 办 公 司 、 倒卖黄金 、 行贿 等五大劣迹 , 并 郑重声 明 , 愿 意
有人说 , 他 与胡 适一样 , 是一位 “ 誉满天下 , 谤 满天下 ” 的复杂人 物 。 而傅 斯年也姑 妄言之 : “ 谁都 没有 资
想不 遗 余 力 , 终 至 以 身殉 职
誉满天下
文/ 周军
谤满天下
图/ 本刊资料
民国牛人傅斯年
谁都不否认 , 傅 斯年 , 是一个 众 议 猬集 、 褒贬不一 的人物 , 一个 大家
都感 兴 趣 的话 题 。
密 室时 , 请 的就是这两位“ 哥J L f f ] ” 。
远祖傅 以渐是清朝第一位状元 , 父亲
样 评 价傅 斯 年 。说 他是 中国历
代史上三位风云人物 , 被开玩笑地称
作“ 驾马车” 。】 9 4 8 年, 胡适角逐总
统之初 , 在南 京紫 金 山天 文 台点 火 于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傅斯年的“当头炮”素材
傅斯年的“当头炮〞傅斯年,外号“傅大炮〞,是民国年间和胡适齐名的学界领袖,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湮没数十载。
直到最近十几年,才被重新挖掘出来,逐渐还原了本来面目。
傅斯年是某某聊城人,身上渗透齐鲁大地固有的倔强。
他旧学功底深厚,在北大读书时师从著名国学大师黄侃,偶尔听了胡适的课,非常佩服,从此心向文学革新。
陈独秀和胡适等人办《新青年》的时候,傅斯年和同学顾颉刚等人创办《新潮》杂志,与《新青年》遥相呼应,备受各地学子欢迎。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被推举为二十名学生代表之一,示威时扛着大旗走在前面。
1926年,从国外留学归来,傅斯年即被某某大学聘为教授,后来应蔡元培先生之邀,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此后数年,他一直混迹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大学以及某某大学的校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傅斯年最可贵之处,乃是他身上有一股喜欢硬碰硬的精神。
在做学问之外,高度关注现实社会,且不畏权贵,也不跟风于时议。
其渊博的学识和长期的独立思考让他始终秉持着旁观者的冷峻姿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傅斯年担任了国民参政员,心有郁结,必直言不讳地讲出来。
1942年,国民政府利用美国贷了5亿美元,提取1亿美元为准备金,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储蓄券〞。
时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私自成立公司,套取公款。
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上对孔祥熙提出了质询,监察院院长也同时提出弹劾。
蒋介石先是委托手下向傅斯年说情,但傅斯年不为所动。
不久,蒋介石亲自出马了,他把傅斯年请来吃饭,席间,蒋问傅:“你信任我吗?〞傅答:“我绝对信任。
〞蒋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斯年一听,厉声喊道:“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蒋介石无可奈何,再加上孔祥熙确实怨声载道,只得罢了孔祥熙的官。
谁承想,接任行政院长的宋子文也栽到了傅斯年手上。
没有学位的傅斯年
没有学位的傅斯年智效民一方面是学历过剩,一方面是能力太差,此乃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近年来,文凭造假事件屡屡发生,不仅在中国早已形成气候,而且还有不断向国外发展的趋势。
比如去年11月间,曾有50名中国学生因为涉嫌造假,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今年4月,又有数百名中国学生在法国涉嫌买卖文凭受到警方调查,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学生的群体形象。
这种现象,固然与涉案人员的品质有关,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导向来看,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刚刚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主张,就听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学历社会"。
记得当时有一位著名科学家说过:到本世纪末,县处级干部要有本科学历,厅局级干部要有硕士学历,省部级干部要有博士学历。
再加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响彻云霄,致使大家都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
于是每年高考来临,都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
然而曾几何时,不要说本科生了,就连硕士和博士也成了“待业青年”。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又哀叹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这说明,一方面是学历过剩,一方面是能力太差,此乃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这让我想起五四先贤对类似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傅斯年在出国前是学文科的,但是进了伦敦大学以后,他却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为此,他除了主修实验心理学之外,还选修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课程。
他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表示,当年在北大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应该补上。
对于傅斯年的这种不大符合常规的做法,老同学罗家伦分析得很透彻。
他说: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好奇怪的事,但实际上他是想从自然科学中得到有效的方法和训练。
1923年,傅斯年转入柏林大学,选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新兴的比较语言学。
在那里,他遇上陈寅恪、赵元任、徐志摩、俞大维、金岳霖、何思源、毛子水等人,与他们相互砥砺,切磋学问。
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他们说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傅斯年之死
接 着他 又 问 , 你 看新 闻学 是 一 门学 问 ?我 的 答 复是
但他却摇摇头说 : 他想 r 很多天 , 新闻 不是 一 话, 以现 的标 准 来说 , 实存没仃什么。 可 住 当年 已经 是 肯定的。 门学 问 ,最 多 只 能 在 中 罔 文学 系 开 一 门或 两 门 选修 课 , _ r 不得 了 、 报I 也就封 他 一 个 称号 “ 小 钢炮 ” 。 据笔者} 忆所 及 , 郭同基看到报载有一批仪器术运来 俞大 , 这批
要人 、 学界名流前来探视等全过程有长 篇报道 写这篇
选 的巾研 院第 一 届 院十 八 十 一 人 , 末 留大 陆 的 只 有 二 报 道 的 记 者 , 就 是 受 傅斯 年 生 前 赏 识 的政 校 新 闻系毕 业
公 沦报》 采访部主任于衡有所忆及 : 十人( 萨 本栋 一 几 四 九 年 一 } ! Ⅱ 逝于荚 同, 术计 在 内 ) , 的张力耕。台北《 十二 月 二 十 日午 夜一 时 十分 ,台北 市 大 雨 滂 沱 , 陈 赴 台九人 , 傅斯年是其 巾一位 , 其余 十一 人包括胡适 、 赵
各界 l f { } 网竹
就 是政 校 新 闻 系 毕业 的 !” 多前 俞 湾 大 学 、 帅 范 学 院 曾经 发 , l 过学潮 , 均 有 学 生 傲
心 j 蜕, 傅 斯 年 台北 南 海 路 Ⅱ 十 四 号 省 议 会倒 下 拘 台北 博 爱 路 警 备 总 司 令部 ,此 【 { f J 台湾教 育 史 【 的 的J J 『 5 一 撩.1 l l f 仟 俞湾 省 教 育厅 厅 K 的 陈雪 屏 最 有 发 言 “ 四六 事 件 ” 。 其 时傅 斯 年 甫长 台大 . 对学 潮 的态 度 t分 权。 当f c  ̄ L i u T , , 1 - 从 L 走下 来 , 是 陈 瞬 第 一个 发现 他 “ 步 明确 , 一方面是反对 , 另一 方 面 要 保护 学 , 七, 为f 7 大 创造 覆不稳 ” , I - i i  ̄ s 扶持 , 接着 , 傅斯年倒存 _ , 他的身_ j : 个安定 的渎书环境 。事件次 日。 校 方行政会议 即决定
傅斯年趣闻轶事_名人故事
傅斯年趣闻轶事民国时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傅斯年被人称为“学霸”,其实他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留下无数趣闻轶事。
作为民国时期学术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轶事。
傅斯年出身名门望族,1913年入北大预科部,师从黄侃、刘师培等,打下坚实的国学底子。
1920年,傅斯年入伦敦大学跟随史培曼教授研究实验心理学,同时兼及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物理学、化学等。
1923年9月,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研习相对论、比较语言学等。
傅斯年留学海外7年,但却不拿一个学位,是真正的“读书种子”。
傅斯年被称为“学霸”,实际上他很看重有学问的人。
傅斯年十分钦佩陈寅恪的学问,曾对人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抗战时,傅斯年与陈寅恪在昆明同住一栋楼。
傅斯年住一楼,陈寅恪住三楼。
每次“跑警报”的时候,别人争先恐后地往楼下的防空洞跑,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往楼上跑。
他是怕陈寅恪睡觉听不见警报,加之陈寅恪视力不好、行动不便,怕他遇到危险,所以急忙上楼搀扶陈寅恪下楼。
20世纪40年代,中研院筹备成立民族学研究所,拟聘史语所李方桂出任所长,李方桂坚辞不就。
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委托傅斯年前去说服。
傅斯年不厌其烦地劝说,结果李方桂说:“我认为,第一流的人应当做学问,第二流做教师,第三流才去做官。
”傅斯年听后不但不恼怒,反而立即躬身作了一个长揖,边退边说:“谢谢先生,我是三等人才。
”傅斯年身高体胖,人称“傅胖子”。
有一个段子,说是抗战期间傅斯年、李济、裘善元去重庆赴宴。
宴毕,主人替他们雇了三乘滑竿。
裘善元第一个出来,抬夫们一看是个胖子,不愿抬,互相推让。
接着李济出来,比第一个还胖,于是四个抬夫又推让一番。
最后,等到傅斯年出来,剩下的两个抬夫一看,傻了眼,丢下滑竿,掉头就跑。
好友罗家伦曾跟傅斯年开玩笑:“你这大胖子怎样和人打架呢?”傅斯年回答:“我的体积乘以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
微刊【五四文人的“骂战”】傅斯年:想骂谁就骂谁
傅斯年:想骂谁就骂谁傅斯年(1896-1950年)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人称“傅大炮”,一生直言不讳,炮轰要人。
傅斯年的老友程沧波说:忽一日,傅论及当时国民政府五院院长。
论孙科,说:“犹吾君之子也。
”论于佑老,乃是“老党人且是读书人”。
论戴季陶,说:“阿弥陀佛。
”论到孔祥熙,高声作义愤状:“他凭哪一点?”1932年6月19日,傅斯年在《独立评论》上发表著名的《中国现在要有政府》一文。
傅斯年在文中指出,中国已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社会与文化已步趋总崩溃,因为总失业的缘故,国民皆成了叫花子,各路军阀手下的官兵几乎全部由叫花子组成,可谓要多少有多少,军阀自然成了叫花子的头目,故南北政府被一群流氓苦力与叫花子所平分。
“照这样形势,虽有一个最好的政府,中国未必不亡;若根本没有了政府,必成亡种之亡。
”因而,傅斯年呼吁“一切不顾亡种灭国的人,幸勿此时兴风作浪,这不是可以苟且为之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傅斯年得知后极为震怒,高呼“国家元首岂容为贼所扣乎”?于是极力主张南京国民党高层立即出动大军讨伐张、杨,同时连续在《中央日报》发表《论张贼叛变》等言辞激烈的檄文予以声讨。
傅斯年言称张学良的老子就是胡子出身,“张贼天生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土匪种”。
蒋介石“在此时中国是无可比拟的重要,他的安危关系中国国运比任何事都切紧”。
再次疾呼尽速派中央军西进,对西安呈扇形包围,只要将西安围住,“张贼学良”除投奔共产党,将是死路一条。
针对有人认为出兵西进,会激怒张学良并危及蒋介石的安全,傅斯年坚称愈是大军压境,张学良愈不敢加害蒋,并预言性地指出,待中央军包围西安,张只有束手就范,屈膝投降,而张投降后,“只有蒋能救他一条性命”。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时,重庆国府于12月18日派出的最后一架飞机抵达香港机场,抢救困于香港的政府大员和学界名流。
然而孔祥熙的夫人宋霭龄、二小姐孔令俊率领几十名保镖竟然阻止他人登机,却把自己的仆人、洋狗、马桶、香料和床板等通通运上飞机!陈济棠、何香凝、许崇智、茅盾、郭沫若、陈寅恪等人均被拦截不能登机而滞留香港。
傅斯年之死
傅斯年之死傅斯年一家(一)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傅斯年接替庄长恭为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一九五0年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十一时二十分,以脑溢血逝于台湾省议会议场,在任上两年时间未到。
他的突然去世,对于刚刚失去大陆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说,是一次意外打击。
一九四八年三月选出的中研院第一届院士,八十一人,未留大陆的只有二十人(萨本栋一九四九年一月即逝于美国,未计在内),赴台九人,傅斯年是其中一位,其余十一人包括胡适、赵元任在内皆旅居海外。
万万没有想到,傅斯年才五十五岁,竟成二十二位“硕果仅存”中第一个去世的人。
在当时风雨飘摇之际,傅斯年和尹仲容是台湾学术界和财经界的两个精神支柱。
关于傅斯年之死,多年以来,存在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即“小钢炮气死了傅大炮”。
其实,只要稍加留心,以一般的材料即可证实此为“误传”。
或许人们出于对逝者的敬仰和爱戴,有些人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以下即为一例:当时省参议员里面有一个郭国基,比较敢讲几句话,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在当年已经是了不得了。
报上也就封他一个称号“小钢炮”。
据笔者记忆所及,郭国基看到报载有一批仪器未运来台大,这批仪器是教育部的,但郭国基搞不清楚,硬说成是联合国的仪器,而有责备的口气。
傅斯年对这个头脑不清却自以为是的人,一时气不过,血压直升,发生脑溢血,立时倒下,一命呜呼。
此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距傅斯年去世有三十多年。
作者当年系台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第二天才从报上得此“晴天霹雳”的消息,“这位深受同学爱戴的大家长就这样离开我们,校园里立时充满了一片愁云惨雾”。
作者当时并不在现场,凭“记忆所及”,一来不可靠,二来这“记忆”实源于某个“不确传闻”。
实际上,第二天《中央日报》对傅斯年之死,从发病、抢救、至去世,党政要人、学界名流前来探视等全过程有长篇报道。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就是受傅斯年生前赏识的政校新闻系毕业的张力耕。
台北《公论报》采访部主任于衡有所忆及:十二月二十日午夜一时十分,台北市大雨滂沱,陈诚、王世杰、朱家骅、程天放、陈雪屏、郑通和等十余人,跟随在灵车的后面,把傅先生的遗体,送到极乐殡仪馆,到了一时卅分,大家才把傅光生的夫人俞大綵劝回家去,然后,陈诚夫妇陆续离去,剩下来的是陈雪屏和几名新闻记者。
从傅斯年_被_气死说开去
从傅斯年“被”气死说开去
当记者接触到不熟悉的社会情境或专业领域,尤其是涉及文化背 景等差异时,如果准备功课做得不够充分,或者下笔报道时不小心谨 慎,难免出现误读甚至闹出笑话。
1950 年 12 月 20 日晚,著名学者傅 斯年在接受质询后,因脑溢血逝于台湾 省议会议场。消息传出,由他担任校长 的台湾大学的学生群情激愤,甚至到省 议会去抗议。这主要是受报刊对傅斯年 之死大肆渲染的影响,使他们在情感上 一时无法接受。而各种报道和传闻中, 一个细节尤能搅动人心,即傅校长是被 参议员郭国基“气死”的。 原来傅去世后,副议长李万居代表 省议会发表谈话时说道 : “傅校长是位 真正懂得办教育的学者,想不到今天竟 会在参议会弃世,这种损失是永远不能 补偿的……”可惜李氏是台南云林县人, 虽长期在大陆求学,但普通话总是说得 不太标准,方言味甚浓。抗战时期在重 庆等地即如此,回到台湾后也是这样。 他时常发表演说, “外省人认为他说的 是台湾话,而台湾人却知道他讲的是国 语。妙的是大家都能了解他说的是些什 么,因而更使他积非成是,自以为国语 说得蛮成功了” 。 不过这次却没那么幸运。阴差阳错 的,李万居口中的“弃世” ,竟被误听成 “气死” ,还堂而皇之地载于报端,愈发 让人坚信“确有其事” 。而记者们之所 以有此误会乃至引申出“气死”的联想, 除了李的口音不太标准,也与当晚傅斯 年接受郭国基之质询有关。郭氏毕业于 日本明治大学法学部。早年因经常批评 台湾时政,被“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 称为“郭大炮” ,他本人参政后亦以此 自诩。抗战胜利后当选为台湾省参议员, 以敢于批评国民党各项施政著称。 那么, “孟真先生是否确为郭大炮 滥施轰击所气死?”当时陈雪屏曾对在 省议会前抗议的台大学生有所澄清,指 出郭虽有大炮之称, “却非常敬佩孟真先 生,视为前辈” 。当日所询问的两点本 来很容易说明,五分钟便可了事 ; 傅斯 年却费了三十分钟,主要在以教育家的 态度“婉为解释” ,以使地方民意代表 能透彻明了,故不惜费辞。而无论问者、 答者, “双方词意中均未掺杂火药气味” 。 协助陈雪屏一同劝退学生的李万居也明 确讲 : “郭国基那天提出的质询没有伤 害傅校长之处,言词也不过分。 ” 诚如有研究者所言,傅斯年做过国 民参政会参政员、 立法委员, 参加过“旧 政协”会议,以他多年的参政经验,质 询他人或接受询问,本不是问题。他到 台大后,一次举行有九十多人出席的校 务会议, “法学院的教授们向这位曾经 被选为参政员而又是有名的大炮手开起 连珠炮来” ,他都能应付自如。故所谓 被郭国基“气死”之说显然不确,亦非 实情,其背后折射出的毋宁是那段特定 社会历史情境下时人的一种心态,而这 种心态又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记者,进而 反映在他们关于傅斯年之死的报道中。
“以讹传讹”的傅斯年之死
“以讹传讹”的傅斯年之死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16期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接替庄长恭为国立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晚上11时20分,因脑溢血逝于台湾省议会议场,在任上两年时间未到。
他的突然去世,对于刚刚失去大陆不久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说,是一次意外打击。
关于傅斯年之死,多年以来,存在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即“小钢炮气死了傅大炮”。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以一般的材料即可证实此为“误传”。
(一)据传:当时台湾省参议员里面有一个郭国基,比较敢讲几句话,报上也就封他一个称号“小钢炮”。
郭国基看到报载有一批仪器未运来台大,这批仪器是“教育部”的,但郭国基搞不清楚,硬说成是联合国的仪器,而有责备的口气。
傅斯年对这个头脑不清却自以为是的人,一时气不过,血压直升,发生脑溢血,立时倒下,一命呜呼。
此文写于1980年代,距傅斯年去世已有30多年。
作者当年系台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是从报上得此“晴天霹雳”的消息。
实际上,当时的《中央日报》对傅斯年之死,包括从发病、抢救、至去世,党政要人、学界名流前往探视等全过程皆有长篇报道。
应当说,傅斯年在台北南海路五十四号省议会倒下的那一幕,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雪屏最有发言权。
当时傅斯年从台上走下来,正是陈雪屏第一个发现他“步履不稳”,上前扶持,接着,傅斯年就倒在了他的身上:二十日省参议会开会,一整天都是有关教育行政的询问,下午的会议中开始都由我答复,最后郭参议员国基提出台大招生放宽尺度及教育部存放台大的器材处理问题,须由孟真先生(傅斯年字孟真)答复,他答复完毕为六时十分,走下发言台时我看到他步履不稳,上前扶持,他只说“不好……”,便倒在我身上,立即昏迷,当时刘参议员传来(是一位医生)帮同把他扶卧在列席人员所坐的一排椅子上,我的公文包便作为枕头。
此时是下午6时10分,省议会现场一片混乱。
现场的记者,镁光灯一闪一闪地,围着昏迷不醒的傅斯年拍个不停,这时惹怒了一个人,就是省参议会秘书长连震东。
“民国嘴炮”傅斯年:一个活活“气死”在讲台上的可怜人罢了
“民国嘴炮”傅斯年:一个活活“气死”在讲台上的可怜人罢了北大少有的暴躁胖子1950年12月20日,一代民国文史界的暴躁胖子傅斯年与世长辞了。
他的死亡方式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他是开会时被人活活“气死”的。
有人说,傅斯年是民国知识界“最强嘴炮”,斥责贪官污吏,怒骂人间不平事;有人说,傅斯年相当有才学,但他不够专一;还有人说,傅斯年是近代少有的卓越学者,心怀正义,但把他的才华用错了地方。
笔者倒是认为,傅斯年是个有才华的可怜人。
或许在他去世前的一刹那,他的思绪又回到了3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一眼望不到头的游行队伍,遮天蔽日的横幅传单,那是傅斯年最为意气风发的岁月。
那年,他23岁。
肥胖的傅斯年手持大旗走在最前面,十分显眼,他时而怒目圆瞪,时而坚毅直视。
这胖子号召力极大,他说走,整个游行队伍就走;他喊停,大家就都得停下来。
最后,北洋政府被迫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两大卖国贼的职务,曹汝霖的家被烧了,章宗祥更惨,被一群学生殴打,差点没逃出来。
这都是傅斯年这个暴躁胖子让大家干的,因为他是“五四运动”总指挥。
而且,他还是山东人,与曹章二人不共戴天。
傅斯年在北大时就是一枚妥妥的“超级学霸”,任何考试都是第一名,威望和号召力甚至高过了北大校领导。
当时的北大是什么氛围?学生要是不满意老师,可以直接把他赶走,不管这人地位多高,学问多深。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学贯中西的学界耆宿辜鸿铭不差点也被赶走吗?小说家沈从文第一次登台上课时,被众多慕名前来听课的学生吓住了,竟在讲台上呆呆站了好几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却只用了10分钟就讲完了。
面对一脸懵的学生,无奈的沈从文在黑板上写:“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这事儿传到胡适耳中,他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胡适26岁能在北大站稳脚跟,除了校长蔡元培的支持,和傅斯年的认可也是分不开的。
“这个人(胡适)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你们不要闹,他的方向是对的。
傅斯年的一桩公务纠纷
傅斯年的一桩公务纠纷1949年6月21日,厦门大学教授涂序瑄致信国民政府教育部,控告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使用暴力妨害自由”、“指派职员抢走财物”。
涂信义愤填膺,言之凿凿,列举了傅斯年的罪状数条。
虽然傅斯年的“脾气”不好已是众所周知,但涂信中描绘的傅斯年,还是让人感到诧异与失望。
涂信原件现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这件事鲜为人知。
[1]傅斯年人称“傅大炮”,性情刚烈。
顾颉刚对傅的评价是“急躁”而“自信”,有“家长作风”。
[2]顾与傅既是北京大学同学,又曾在中山大学共事,对傅斯年很了解,顾的评价是可靠的。
以涂序瑄的教授身份,再考虑到傅斯年的性格作风,涂的控诉似乎不应该是无中生有、恶意诽谤。
一个是厦大教授,一个是台大校长,二人的恩怨纠葛究竟怎样结成?教育部又将如何处理这桩不大不小的棘手事件?一1948年秋,涂序瑄由台大改就厦大之聘,涂氏此次工作变动,与傅斯年无关。
因傅斯年1948年11月始由国民政府宣布为台大校长,赴台就任时已是1949年的1月底。
据涂信陈述,事情乃由住房问题引起。
涂序瑄改任厦大教职后,即赴厦门就任。
本拟携眷属一同离台,惜因厦大教授住宅多被北京等地南来“避难”的教授们“借住”,“一时无法腾出”,涂的眷属只好仍然留居台大宿舍,即台北市温州街二十巷五号房屋内。
此房本为台大校产,据涂序瑄讲,他作为承租人,“所有应纳租金历经缴纳,有卷可查”。
而且,“傅斯年氏自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起接长台大,亦曾于卅八年一月十五日收取租金一期,是则傅氏亦自承认租赁关系继续存在”。
涂氏信中继续说到,“讵傅氏忽别有用心,既于本年四月向台北市警察局诬控瑄强占台大房屋,欲加以刑事罪责,复于五月廿六日命令该校职员二十余人摩拳擦掌,声势汹汹,未经同意,冲入瑄宅,其后每夜均有四五人强留不走,故意高声嚷闹,直至深夜。
瑄妻以一弱女子稍加劝止,反被辱骂一顿。
堂堂最高学府,如此对待教授眷属,诚可谓尊师重道无以复加矣”。
对于被指“强占台大房屋”的说法,涂序瑄予以否认。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
傅斯年的生平事迹傅斯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傅斯年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傅斯年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傅斯年个人简介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
祖籍江西永丰。
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
1920xx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
1920xx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xx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由于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1920xx年夏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时,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风云一时。
后因受胡适思想影响,反对“过急”运动;不久退出学运,回到书斋。
1920xx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还对比较语言学和考据学发生兴趣。
1920xx年冬回国,翌年春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和历史系、中文系主任。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
从1920xx年11月起,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
1920xx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兼任北大教授。
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但赞成抗日,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路线有所批评。
1937年春,傅斯年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主张抗战,抨击贪官污吏。
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
1949年1月,傅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在政治上亲蒋反共,他出于维护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目的,要求严惩贪官污吏,整制政风,反对“中国走布尔什维克道路”;在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
傅斯年生平评略
作者: 岳玉玺
出版物刊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81页
主题词: 傅斯年 史学思想 史学方法 山东省聊城市 清代考据学 疑古 马克思主义史学 日本帝国主义 六经皆史 宋子文
摘要: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省聊城市城关人。
1896年3月26日生,1950年12月20日卒于台湾省台北市,享年55岁,他一生所经历的,恰值我国历史发生剧烈而复杂变化的时代。
虽然他总在按照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奋力求索搏击,但历史的大潮也总在以其不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的倔强性格;裹挟着所有的人们朝它认定的方向前进。
奔荡不羁的历史。
『大炮』傅斯年
壁斐氅乞-__业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而享有盛誉。
】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
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
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一提,“幼稚』”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
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他打招呼,总是爱理不理的,这不是狂傲是什么?他也确有狂傲的资本。
胡适从海外归来,被礼聘为北大教授,他的课堂里一时间听众如云。
傅斯年的好友顾颉刚去听了一次,回来跟傅6-il。
安:l:王枪手焦润明斯年说:那个胡博士是真有学问.你也去听听吧。
傅斯年就去听了,不仅听,还问.一问一答之间,胡适的汗就下来了。
胡适后来坦白交代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
从此,傅斯年与胡适,也就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狂傲之人,难免要放炮和发威。
北伐胜利后,傅斯年高兴,一高兴就去找老校长蔡元培喝酒。
那天是蔡先生带头喝醉了,傅斯年也跟着醉了,之后大伙就开始比赛放狂话.狂来狂去,谁也比不上傅斯年放的炮响,他说:“我们国家整理好了,不但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从北冰洋到南冰洋(南极洲),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
”好家伙,他比秦始皇还狠。
这时候.多亏他是在大学里工作,要是在外事部门,这样一番话非引来严重外交纠纷不可。
“大炮”的外号不给他,你说是不是太浪费了?“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大炮在暗室里放狂还没有什么杀伤力,傅斯年炮打孔祥熙才真叫动人心魄。
从傅斯年“被”气死说开去
从傅斯年“被”气死说开去
刘宪阁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1(000)023
【摘要】当记者接触到不熟悉的社会情境或专业领域,尤其是涉及文化背景等差异时,如果准备功课做得不够充分,或者下笔报道时不小心谨慎,难免出现误读甚至闹出笑话。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刘宪阁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演变轨迹——从潘建国的《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说开去 [J], 潘丹
2.从"笑死牛打皋气死金兀术"说起 [J], 万青
3.听史学家们讲帝皇们的那些事四阿哥谈情说爱是戏说唐太宗被气死纯属虚构[J], 曾俊;
4.从“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说起 [J], 万青
5.从傅斯年"被"气死说开去 [J], 刘宪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炮轰国民党两位行政院长的傅斯年
炮轰国民党两位行政院长的傅斯年黄继明;阙翰香【期刊名称】《党史文苑(纪实版)》【年(卷),期】2009(000)011【摘要】@@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大炮"或"老虎"的人不多.一人同时拥有这两个雅号更是少见.祖籍江西永丰的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傅斯年,就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同仁称为"大炮" "老虎"的一位文化名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傅斯年以社会名流身份同各党派领导一起,参加了蒋介石于7月16日至20日召集的庐山谈话会.当他看到1938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届参政员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时,便马上表示愿意参加参政会,并把遴选参政员看成是"义等征兵"不可犹豫的事.他对参政会的活动也极为热心,一次不漏地参加了在此期间召开的13次会议,而且每次都勇于发言,敢于直率地谈论政见,促请政府整刷政风.他说: "我拥护政府.不是拥护这般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我誓死要和这些败类搏斗.才能真正帮助政府……去恶务尽,攻敌攻坚,决不中途罢手."特别是他把炮口直接对准孔祥熙和宋子文两大豪门时,同仁们都夸他为"大炮""老虎".【总页数】5页(P49-53)【作者】黄继明;阙翰香【作者单位】(Missing);(Missing)【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不容忽视——"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与建议2.炮轰炮轰3.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与国民党派系权力之争4.“炮轰”环保数据,小心被舆论“炮轰”5.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设计——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狠心与结婚22年的发妻离婚,没过几个月就在朋友撮合下,娶了比他小10岁的俞大彩。
傅斯年死后,俞大彩透露两人婚姻持续16年的真相。
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家里是清朝有名的官宦之家,他的先祖傅以渐是大清开国顺治朝的第一位状元。
他在历史上和古典文学上颇有造诣,令很多人敬佩。
然而,令很多人佩服的还有他背后的女人。
傅斯年一生有两个妻子。
因自幼丧父,傅斯年作为家中长子,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按照农村习俗,应该结婚生子了。
1912年,傅斯年16岁,祖父和母亲就提议让他娶妻。
傅斯年很孝顺,生怕自己说不就会让母亲不高兴,便点头同意。
女方叫丁蘸萃,能书善画,长得漂亮,有“聊城第一美女”之称,他的父亲丁理臣是聊城县的绅士,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按理说,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可他们还是免不了包办婚姻的悲剧。
虽然丁蘸萃也懂文墨,但是毕竟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做贤惠女人,三从四德。
结婚后更是放弃了继续学习,一心就只想着料理家事,再加上生活在小地方,她的所见所闻都很狭隘。
而傅斯年不同,结婚后他仍然继续求学,并且店铺,接受西方文化。
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傅斯年越来越想挣脱包办婚姻的牢笼。
他曾强烈表达过对旧式父母包办婚姻的不满:“中国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子娶妇,是为自己娶儿媳妇。
”无可非议,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傅斯年和丁蘸萃两人结婚20多年,但一直没有孩子,因为他常年在外学习,二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丁蘸萃一直坚守着,这就在于她是婆婆满意的儿媳。
而这段对于丁蘸萃来说,近乎一个人的婚姻终于在傅斯年留学回来画上了句号。
1934年,38岁的傅斯年犹豫了很久,终于拿出一笔钱给丁蘸萃,以弥补这20多年来她的付出,然后两人协议离婚。
许是丁蘸萃在这段婚姻里也失望吧,离婚后她一生没有再嫁。
然而,没过几个月,傅斯年就在同学俞大维的介绍下跟小自己10岁的俞大彩结婚。
对等的骂_名人故事
对等的骂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然而去世比胡适早。
傅去世后,胡适写信给傅的夫人说:“他的学业比我深厚,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
但他写信总自称&lsquo:学生&rsquo:,三十年如一日。
我们见面时,也常&lsquo:抬扛子&rsquo:,也常辩论。
但若有人攻击我,孟真一定挺身出来为我辩护。
他常说&lsquo:你们不配骂适之先生&rsquo:,意思是说,只有他自己配骂我。
”
胡适信中提到的骂人一事,令人颇觉风趣,自然也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批评,总是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之上。
只有修养与学识对等的人的批评,才值得关注和理会。
至于无边无际的谩骂,除了自我贬低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文人傅斯年死因揭秘:被流氓政客活活骂死
导语: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出席由蒋梦麟召集的农复会一次会议,讨论农业教育改进和保送台大学生出国深造问题。
在这个会上,傅提了不少意见
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出席由蒋梦麟召集的农复会一次会议,讨论农业教育改进和保送台大学生出国深造问题。
在这个会上,傅提了不少意见,据在现场的人回忆说,他一会儿用汉语讲话,一会儿用英语和美国人交谈,一会儿汉英交杂,滔滔不绝地大发宏论。
两个多小时的会议,他讲的话比任何人都多。
午饭后稍事休息,傅又于下午2时许赶往省议会厅,列席台湾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
这一天,参议会上所质询的问题全是有关教育行政方面的事务。
下午会议开始后,傅斯年登台讲话,但主要由时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的陈雪屏作答。
大约到了5点40分左右,参议员郭国基突然蹦将起来质询有关台大的问题。
这郭国基乃台湾省屏东人,生于1900年,曾留学日本。
此人好勇斗狠,一生的理想追求就是造反起事,占山为王,或先把天下搞乱,然后再由他出面来个“天下大治”等。
在日本留学时,郭氏就开始率领李铁拐、张歪嘴、王拴狗等一帮乌合之众与流氓无产者,打起“苍天已死,国基当立”的大旗或明或暗地闹将起来。
抗战胜利后,他对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台湾极不甘心,再度以流氓无产者的姿态和当地码头黑老大的形象,纠集蒋渭川、王添灯等一批流氓恶棍加日治时期豢养的汉奸走狗,与以国民政府接收大员陈仪为代表的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公开叫起板来,对大陆赴台军政官员极尽丑化、污蔑之能事。
未久,郭又鲤鱼跳龙门,一跃成为台湾省参议会的议员和立法委员。
坐上政府大员专用木头皮椅的郭氏,大有小人得志的做派,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难以收敛流氓无产者的本性,胡乱发一些聪明中伴着糊涂、真理中伴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