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1、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白发三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第三类】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2、拟人
1、定义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文章中心,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文学的(句子)感染力。
进一步增强联想;创造文章的氛围。
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一、比喻 (2)
二、排比 (2)
三、反复 (11)
四、拟人 (12)
五、反问 (13)
六、设问 (13)
七、夸张...........................................151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
2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3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 、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
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
比和夸张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 、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的作用与用法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的作用与用法
展开全文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协助人深入理解。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水准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水准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八大修辞手法
八大修辞手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加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
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
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语文中的各种手法及用法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常见的考点,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作用:(1)能将要表达的资料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作用: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作用:(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2)使富有节奏感。(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比较——作用:(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用:(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2)好处简练、醒目。(3)比较鲜明。
7、反复——作用:(1)强调思想资料。(2)突出思想感情。(3)描述事物情态。(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反问——作用:(1)加强语气。(2)增强语言力量。(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用:(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帮忙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作用:(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修辞手法及作用讲练:
一、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比较、反问、设问、借代、互文。
二、定义及作用
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
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
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小学常用修辞方法讲解及例句
01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02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03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写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写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
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作用):用比喻来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
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
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
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
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 、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
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
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比喻 (2)
二、排比 (2)
三、反复 (11)
四、拟人 (12)
五、反问 (13)
六、设问 (13)
七、夸张 (15)
一、比喻
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
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
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3、排比的分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5、与其他修辞手法比较
*排比不是对偶,后者通常由两个结构相同、长度相同、词语对称的句子构成,严谨的对偶更要求平仄互对。而排比仅要求结构、长度等大致相似、没有类似的对称效果。
*排比不是顶真,后者不要求结构、长度相同,只要求后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是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
*排比不是反复,后者是用词基本相同的句子重复出现以加强语气。
*中文的排比相当于英文修辞学上的Parallelism(英文中两个句子并列的修辞方式),很多人误以为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以上并列句子组成的。其实,根据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226页),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只是一般为了加强句子的气势,多用三个或以上罢了!
6、例句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1.爱心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3.积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