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草地是一种与人类和动物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草地生态系统包括大面积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地和蓝色碳草地等,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地球生态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纷纷开始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并在多方面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一、草地植被种类及物种多样性草地植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各种草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草地的质量、稳定性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草地植被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类。
其中,草本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大多数草本植物都比较自然、敏感和适应性强,保持了草地的自然状态和多样性。
同时,草地生态系统还拥有大量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例如藏草黄耆、短距牛筋草等,这些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两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态功能索赔顿结果的总和。
而生态系统功能则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在地球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包括水文循环、碳循环、养分循环和微生物生态学等方面。
目前,各国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多样性和功能评价研究,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草地科学和管理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草地多种联合经营与碳汇草地生态系统多种联合经营是一种可以同时提高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保障人民经济生活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草地畜牧和草地耕种等。
草地畜牧的特点是采用牧草作为饲料供应,减少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退化,并且能够通过草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来促进地表碳的积累,形成碳汇。
草地耕种的特点是改进草地生长条件,保证延长草生育期的同时,促进植物生长而减少草垄生态系统的碳释放。
四、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及其应用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草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保护、管理和修复技术。
草地退化与修复的生态学研究
草地退化与修复的生态学研究草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还能够维持气候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等。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草地面积逐渐缩小,而且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草地退化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危害,因此,草地恢复和修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和修复的生态学研究。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污染和火灾等。
其中过度放牧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退化,因为牛羊过多会踩踏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最终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草地的退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草地植被的破坏和土地的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沙漠化和风沙暴等自然灾害。
其次,由于草地植被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进而危及人类。
此外,草地退化还会导致草场经济的萎缩,对当地居民的生计造成影响。
三、草地修复的方法草地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手段。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土壤条件、种植抗旱性植物、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等。
改善土壤条件是修复草地的首要任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增加土壤有机质、细菌和土壤水分。
另外,采用种植抗旱性植物的方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修复手段。
这些植物能够生长在干旱环境下,对于草地的修复非常有帮助。
此外,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包括合理放牧、种植混合草种等,也是有效的草地修复手段。
四、草地修复的生态学研究草地修复是一项很新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生态学问题。
首先,草地修复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土壤、植被和气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草地修复需要考虑不同修复方法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最后,草地修复还需要考虑如何将修复技术与当地社区和农民的利益相结合,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草地退化和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问题,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
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
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草地作为我们地球上的一大生态系统,其重要性和保护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草甸草原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草原类型,其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水文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近年来草甸草原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强,使得其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许多生态问题。
本文将从根本原因出发,探讨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解决方案。
一、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出现草甸草原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而脆弱的生物群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扩大的范围,草甸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大量的破坏。
人类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面积的开发活动:人类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和畜牧业等活动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这些活动导致草甸草原过度开发,许多地区的草甸草原已经完全消失。
2.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了草甸草原植被的损失,破坏了植被的生态平衡及其参与生物多样性与生命力的重要性。
3.过度采伐:过度采伐导致了土地土壤侵蚀失衡,而改变了草地的净生产力,影响了群落稳定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健康。
二、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对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进展也逐渐得到了强化。
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估: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估是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是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生态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通过生态系统健康度评估,可以了解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情况,提高人们对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 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甸草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因此,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了研究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重点。
目前,通过保护和恢复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相应的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了草甸草原生态学研究的最重要内容。
3. 草地管理与恢复:草地管理与恢复是草甸草原生态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其通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甸草原,开展合理的草甸草原生态管理和恢复方式,探究各种干预手段对草甸草原的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生态效应分析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括草甸、草原、牧场和荒漠边缘等土地类型。
草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水文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效应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草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基础,它们对土地稳定性和生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不同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植被组成,这些植物根据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原生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
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包括草食动物、食肉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通常反映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服务情况。
微生物同样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参与了土壤的分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氮和磷等元素的循环。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水文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维持生物多样性草地生态系统拥有许多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和动物。
它们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大量的物种群落,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殖地点。
这种多样性的维护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生态服务。
2. 土地保持草地根系丰富,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并能够保护土壤不受水和风的侵蚀。
在砂漠和荒漠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够防止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维持土地的健康和生产力。
3. 水文循环草地生态系统在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循环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草地植物的根系可以促进水分渗透和土壤水分的蓄积。
草地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一层保护层,能够将雨水蓄留在地表,减少洪水。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草地覆盖着大约26%的陆地面积,为世界上超过10亿人提供了生计和食品供应。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正受到严重威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和综合管理。
本文将简要介绍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并探讨一些促进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新方法和技术。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草地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和草食动物组成,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可以帮助控制水循环,维持气候稳定,减缓土壤侵蚀,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草地还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并提供空气、食物和其他生态服务。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濒危物种,包括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和旱地独角兽,以及北美草原上的美洲野牛和草原雀麦,都依赖于草原生态系统。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威胁草原生态系统正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
受利益驱动的农业实践和畜牧业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草原覆盖的减少和土地的沙漠化。
火灾、疾病、虫害和入侵物种的蔓延也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这些不良因素打乱了草地的生态平衡,使种类多样性减少和生物量下降。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由于气候变暖和干燥,地表温度升高,降雨量减少,许多草地正在逐渐向半沙漠、荒漠等生态系统转型。
这一进程进一步削弱了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给草原上的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新方法和技术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寻找新方法和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新方法和技术,可用于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1、草地药物学与化学——这一领域专注于开发使用本地草本植物的天然药物和化学物质,以控制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并增强草原植物的生长和免疫力。
2、生态资源经济学——经济学家和草原生态学家联合,开展基于草地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估,以评估草地的生态服务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地的破坏。
试论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
试论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摘要】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大面积草场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阻断沙尘暴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搞好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科学利用,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繁荣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国土优良生态环境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1.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关注。
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并且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
伴随着人们对公平和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和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目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观。
有着重从发展的社会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经济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资源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也有从生态环境属性认识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可能单从某一方面的可持续而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必须是各子系统的互动促进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草地资源利用现状我国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3.3亿hm2,各省区草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点各异。
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牧草种类和牲畜品种及野生药用植物等生物资源,且具有类型繁多、地域跨度大、物种多样性等资源优势,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利用草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空间。
我国类型繁多的天然草地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服从了2个方面的地理规律,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是主要的,非地带性规律是次要的。
非地带性是在地带性规律的基础上发生和起作用的。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报告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定义、特征和受到的威胁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进展和方法。
研究发现,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质量、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等因素。
最后,本报告提出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1. 引言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草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草本植物主导的生态系统,通常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种类型。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稳定性和生产力高的特点,对土壤保持、水文循环和碳循环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草地生态系统的威胁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气候变化和生物入侵等。
这些威胁导致了草地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进展目前,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植物的引入和种植、土壤改良和保持、生物入侵的控制和管理、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这些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等方法,探索了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机制和途径。
5.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和策略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和策略应综合考虑土壤质量、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等因素。
例如,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和轮牧制度,可以改善草地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率。
此外,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生物入侵和加强监测与管理也是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策略。
6. 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建议未来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展多尺度和长期观测研究、加强跨学科合作和科学管理等。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景观,还能为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原因一: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草原区是畜牧业的主要活动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当地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长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草量减少,草地植被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对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
治理方法一:合理控制放牧为了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
即在草原区内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放牧方式,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加强对放牧区的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和乱打野鸟等行为。
原因二:过度开发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地区的草原区域开始被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开发所占据,这也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貌外形改变等现象时常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草地植被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治理方法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是指对草原进行环境维护、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草原保护区、加强草地草种培育、推行生态畜牧业,培育草地生态旅游等,从而重建草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原因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全球变暖、不断增强的风力和降水量的不稳定性等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让地区降水量频繁性增长,即使降水量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地草量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泥土压实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带来草原质量的提升。
治理方法三:适应性措施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气候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针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推行节能减排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草地环境的破坏。
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文化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以及人类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调查和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物种组成及其生态学功能,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有着广泛的分布区域和种类多样的植被。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弹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生态特征。
同时,草原也是重要的畜牧业和旅游业资源,对于维持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
草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物种,其中草本植物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草地也是草食类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因此野生动物观测和调查也是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调查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能够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其次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提供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对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第三个方面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问题和保护挑战。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多种生态问题和保护挑战,如草原退化、物种分布变化、生态系统断裂等。
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些生态问题和保护挑战,对于保障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为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最后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草地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在全球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土壤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草原面临着退化的威胁。
草地退化不仅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此,研究草地退化原因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成为当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不足、土壤养分贫乏、气候变化等。
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过度放牧、过度使用化肥、过度垦荒等。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加速了草地退化的进程。
例如,降水不足导致草地水分供应不足,进而减少植物生长和草畜平衡。
而过度放牧又对草原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加速了土壤侵蚀的速度。
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包括草地重建、恢复放牧管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草地重建是通过人工种植草种、改善土壤环境,使原本退化的草地恢复生机。
恢复放牧管理则是调整放牧强度、合理轮牧,保持草地的健康生长状态。
生态修复则是通过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修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重建是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建草地需要选择具有适应力的植物品种,同时考虑其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要求。
此外,合理的轮作和农业管理措施也是重建草地的关键。
例如,人工种植旱生植物可以提高草地的抗旱能力,同时在耕地旱化地区推行沟壑防护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恢复放牧管理是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放牧管理能够促进草地的生长和恢复。
选择适宜的放牧强度,实施适时适地的轮牧,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破坏。
此外,引入生态放牧模式,如集约化放牧和旅游放牧,也能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效益。
生态修复是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运用植物生态学、土壤学和水文学等学科的知识,确保修复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人工植被修复可以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种子,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修复效果。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但由于不当的利用和开发活动,草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如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等。
因此,如何进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之一。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威胁草地生态系统是指由草本植物主导的生态系统,包括草原、草甸、草沼、河滩草地等。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之一,覆盖了约40%的陆地面积。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承担着水土保持、制造氧气、净化空气等自然生态功能,还对畜牧业、文化旅游等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草地资源的意识不足,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过度开垦利用。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场所、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基本要素,无法避免的需要开垦、利用。
但长期的草地过度开垦和面积的大幅度缩小也对草地的生态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草地的过度利用不仅会破坏草地生态,还会导致土壤侵蚀;2.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缩短了草地生长期,还加快了草地退化的过程。
一些生态系统呈现出边缘向心的现象,也就是生态系统缩小或分化。
当气候突然变化时,许多植物可能无法适应,可能会导致草地退化;3.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牛马羊等家畜长期从草地上取食、休息等,会摧毁植被和土壤,草地的质量大大降低;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措施1.合理开发。
要加强生态农业工作,采取科学的合理耕种方式,尽量减少人为破坏草地生态。
政府应该出台完善的草地保护政策,调控草地资源永久性开垦、利用;2.加强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养成草地保护的习惯,严格的草地保护区域的开垦和利用。
加强巡查预防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培育草地保护意识和习惯;3.绿化荒漠。
通过人工植树造林等措施,让荒漠地区的草地生态逐步恢复或建立;4.采取放牧方式控制放牧规模和时间,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草原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度放牧、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关的对策。
一、草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原建设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放牧压力过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源保护功能下降,甚至导致草原退化。
2.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另一个严重影响草原建设的问题。
草地退化主要是由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3.生态环境恶化草原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人为活动、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草原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二、对策分析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源自人类的活动,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推行生态保护,做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大力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共同为草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合理调控放牧针对过度放牧的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控制草原放牧的数量和密度,合理分配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保护草原植被的生长,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3.推广生态农牧业推广生态农牧业是解决草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对策。
通过推广生态农牧业,引导农牧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产业,提高农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对于草原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草原地区的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5.加强科学研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深入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探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为草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 国 拥 有 可 利 用 天 然 草 地 面 积 为 33亿 h 约 占 草 地 _ m, 总面积 的 8. , 中具有可利 用草地 面积在 1 0 2% 其 5 0万 h 以 0 m 上 的 共 有 7个 省 区 , 们 按 面 积 大 小 排 序 为 西 藏 、 蒙 古 、 它 内 新 疆 、 海 、 川 、 肃 、 南 ; 有 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在 50 青 四 甘 云 具 0 万 h 以 上 的 有 4个 省 区 , 面 积 大 小 排 序 为 广 西 、 龙 m 按 黑
我 国 拥 有 草 地 资 源 面 积 39 .2亿 h 仅 次 于 澳 大 利 亚 , m, 是 世界 第 二草 原大 国 。 国草地 资 源 占 国 土 面 积 的4 - , 我 1% 4 比 耕 地 和 林 地 的 总 和 还 多 , 要 包 括 北 方 草 原 、 方 草 山 主 南 草 坡 、 海 滩 涂 、 地 和农 区 等 , 包 括 1 沿 湿 共 8个 大 类 、8个 亚 3
统 变得 十 分 脆 弱 , 其社 会 、 态 、 生 经济 的不 可 持续 性 曰益 凸
显 【 。 此 , 何 恢 复 和 保 护 草 原 的 生 态 功 能 , 决 草 原 过 “1因 如 解
度 放 牧 , 现 草原 畜题 。 1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涵 义
之需 。 省 区 草业 资源 丰 富 , 型 多样 , 点 各异 。 时 , 各 类 特 同 也 具 有 丰富 的 牧草 种 类和 牲 畜品 种及 野 生药 用植 物等 生 物 资 源, 且具 有 类型 繁 多 、 域跨 度大 、 地 物种 多 样性 等 资源 优 势 ,
为 今 后 大 规 模 开 发 利 用 草 业 资 源 奠 定 了 良好 的 物 质 基 础 和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保持水源、改善土壤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牧草资源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变得至关重要。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遭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破坏而导致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沙化和气候变化等。
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长期过度利用,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
过度开垦使得大片草地被转化为耕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土地沙化则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气候变化影响草地的降水量和温度,进一步加剧了草地退化的程度。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策略为了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草地管理,合理控制放牧量和止损放牧等措施,以减缓草地的退化速度。
其次,推行草地轮作和间作种植等农业措施,恢复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分。
此外,引入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草种,增加草地物种的多样性,以提高草地的生态功能和抗逆能力。
此外,开展草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措施对于已经严重退化的草地,仅依靠恢复是不够的,重建草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首先,进行合理的土壤修复和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建立起适应当地环境的植被群落。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用地,降低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此外,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监测,形成长期稳定的保护机制。
结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公众应提高对草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和保护行动。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上宝贵的草地资源。
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现状和修复对策
花很小,没有花瓣,靠风传粉;
果实为颖果。
(1)草地旳分类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地带性草地
寒带苔原
草山、草坡、草滩——非地带性草地
(2)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
寒带苔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2 退耕还林还草, 适度载畜, 建立科学合理旳 草地建设利用制度
3 国家加大草地生态治理经费旳投入
4 利用生物措施遵守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草山、草坡、草滩:高山高原旳山麓地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
青藏高原
世界草地分布图
草地生态系统旳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旳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具有多种 功能。草地旳生态服务功能涉及了支撑人类生存环境、调节大气 条件、维持生命系统和提供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体现为生 态、生产和生活3个方面。
黄羊
虫害
鼠害
草地生态系统旳修复对策
(1)草地退化旳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需要处理旳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经济构造、 加速经济发展
中华环境奖取得者—殷玉珍
【为保护草原旳老人点赞】杨格桑,年过古稀旳藏族老人,背着旧
书包进一步甘南草原、牧区捡垃圾,讲环境保护知识。老人走完40多 子,最远一天徒步45公里,他把草原上旳垃圾送到市区垃圾收购点。 在老人带领下,诸多人自发构成"保护草原志愿者队伍"。
呼麦
文 化
草 原
摔跤
畜 牧 生 产
牧场退化
假如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
草地退化与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草地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提供牧草资源,还能维持土地的水文循环和保持生态平衡。
但是,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地表覆盖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草地面临严重的退化问题。
草地退化的程度可从轻微到完全丧失植被覆盖度不等,其退化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金融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草地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人为火灾、草地污染等。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水分的变化、气候异常和天气灾害等。
草原生态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草原生态恢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草地的退化和草原生态的恢复研究现状。
一、草地恢复方法草地恢复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梭形切割、人工辅助播种和修建护林带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营养条件不足的草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很难实现长期的生态效益。
近年来,新的草地恢复方法已经出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包括农家乐种草、草地积水等自然恢复,新型播种机播种、植物研究、化学治理荒漠化及微喷灌溉等技术的运用。
其中,草地积水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它将水分直接输送到草地的根部,实现了草地的恢复和改善水分循环的双重效果。
二、草地退化机理草地的退化是一种复杂的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
研究草地退化机理对于制定草地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目前,草地退化的机理主要有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样的土地利用使得植物的再生能力受到限制,同时加速了土壤侵蚀的程度。
2、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地表覆盖度和种植物由很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扰动通常会导致草地覆盖度的减少,这样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生物体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一、引言草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的科学家开始积极从多角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以及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调节作用。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概述1. 草地的定义和分类草地是指中高纬度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以草本植物为主体,分布在非冰冻地区,与森林、沙漠、湿地等生态系统相互交错分布。
根据草地的生境条件和植被组成等特征,可将其分为草原、草甸、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等多种类型。
2. 草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草地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生物多样性丰富草地生态系统中属于植物和动物的物种种类众多,同时在吸收季节性降水和碳截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土壤质量优良草地生态系统草层覆盖率高,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有助于土壤表面的土壤碳封存,提高土壤质量。
(3)调节气候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能在碳循环中起到储存和转移的作用,同时也对气候变化进行调节作用。
(4)生态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在防治沙漠化、水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1. 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更、生物入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其中,气候变化是最为直接和严重的影响因素,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等都会受到影响。
2. 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与响应草地生态系统在适应和响应全球变化的过程中,会经历生態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程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具体物种的适应性调整和种群变化。
不同种类的草地在面对全球变化时,其适应与响应方式也有所不同。
《草地管理驱动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研究》范文
《草地管理驱动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科学的进步与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持续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多功能的实现以及其与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草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管理方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草地管理如何驱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并分析其与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关系。
二、研究背景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保护、土壤维持、生物栖息地等。
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的食物网,包括多个营养级。
这些营养级的功能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草地的管理方式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分析了草地管理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其次,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研究了不同管理方式下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变化以及与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一)草地管理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合理的草地管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
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草地管理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而合理的轮作、种植适应性强的高产草种等管理方式则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
(二)不同营养级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在营养级中,从初级生产者到顶级捕食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各营养级的功能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也越高。
这表明了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性,以及它们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
五、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管理是驱动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不同营养级的功能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草地生态系统的广阔领域中,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女巫,她拥有着神奇的魔法,能够将生态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在这场草地生态系统的盛宴中,为研究者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让我们将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比作一场音乐演奏。
在这场演奏中,生态系统就像是一位神秘的乐器,它能够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个人。
然而,要想让这场演奏取得圆满成功,乐手们(研究者)必须精心挑选乐器、掌握演奏技巧、营造音乐氛围。
同样,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中,我们也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乐器”的选择。
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中,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保护方法的实用性、修复技术的多样性等。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是确保演奏顺利进行的基础。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演奏技巧”的运用。
在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如何将这些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是研究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同样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要注重保护方法和修复技术创新和应用,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生态系统的需求。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还要关注“音乐氛围”的营造。
在生态系统研究中,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细致的关心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是提升表演效果的关键。
因此,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要注重研究环境的营造,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草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于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草地的保护和修复是当今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一、草地的重要性草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态系统,通常在全球亚极地到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草地是一种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土壤层厚度小、土壤质量高、生产力强,能为生态系统和人类提供许多有益物质,如给我们提供美食和衣物,还能减少土地滑坡和水土流失等等。
草地的保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保护草原和峡谷生态系统功能得到维护和延展。
另一方面,这种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草地的保存和修复可能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威胁草地生态系统遭受的威胁很多,包括过度放牧、土地过度使用、化学物质污染、气候变化和入侵物种等。
过度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这是由于牲畜的过度放牧而严重受到损害。
口蹄疫、蓝舌病等疾病成为为害牲畜健康的终极因素。
草地过度使用也会对草地产生重要影响。
过度使用草地会影响饲料和干草的质量,影响牲畜的健康状况,严重情况会导致草地失效。
化学物质污染也是草地生态系统遭受威胁的原因之一,如杀虫剂、化肥和污水等化学物质都会影响草地的持续性和生态环境。
这些化学物质在草地系统中累积很长时间,会对当地物种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夏季炎热天气和长时间干旱会对草地水分供应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草地入侵物种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另一个因素。
入侵物种可以降低草地地上生态系统和地下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草地保护与修复措施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草地保护与修复措施很多,包括保护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延迟草地风化和生态退化,通过义务植树活动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草地保护等方式。
1、保护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草地过度使用和过度放牧的问题,需要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生态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大面积草场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阻断沙尘暴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搞好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科学利用,对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繁荣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国土优良生态环境系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关注。
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并且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苦果。
伴随着人们对公平和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和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目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观。
有着重从发展的社会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经济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有着重从发展的资源属性理解可持续发展,也有从生态环境属性认识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可能单从某一方面的可持续而实现整体的可
持续发展,而必须是各子系统的互动促进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草地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拥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3.3亿hm2,各省区草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点各异。
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牧草种类和牲畜品种及野生药用植物等生物资源,且具有类型繁多、地域跨度大、物种多样性等资源优势,为今后大规模开发利用草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空间。
我国类型繁多的天然草地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服从了2个方面的地理规律,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是主要的,非地带性规律是次要的。
非地带性是在地带性规律的基础上发生和起作用的。
因此,从总体来看,地带性规律是天然草地类型在空间分布因式的函数式。
3.我国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1草原普遍退化,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草地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地掠夺式利用和人为破坏,造成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生产力低下,草地资源危机重重。
目前总体上,我国草地已经利用过度,超载严重,这是导致我国草地资源日益退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2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巨大
我国草地大部分处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给草地畜牧业及当地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靠天养畜方式导致草
地畜牧业防灾能力弱,抗灾能力差。
近些年,沙尘暴发生频率升高更与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密切相关,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3.3草原畜牧业经济增长乏力
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重用轻养,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草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其载畜能力大大降低,导致草畜矛盾加剧。
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严重破坏畜牧业的再生产条件,草原畜牧业经济增长乏力。
目前,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比较低,因此必须调整牧业布局,改变落后的放牧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缓解草畜矛盾,恢复草原生态。
4.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生态购买
通过国家购买生态,牧民实现致富;其初衷是政府收购生态建设的产品,既帮助牧民脱贫致富,又确保生态建设产品的形成、巩固和转化利用;它以生态建设成果(生态产品)为投资管理的重点,确保生态产品形成效率和转化利用速度,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标志着从生态建设初始和过程要生态(效益)转为向生态建设结果要生态(效益),从向计划和项目要生态(效益)转为向市场要生态(效益),从向工程和技术要生态(效益)转为向制度和管理要生态(效益)。
4.2生态补偿
牧民既是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又是生态环境的直接受害者,
如果不改变对草地的这种掠夺式利用的方式,补偿不仅不能起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可能招致牧民扩大牲畜的规模,造成更大的草原生态破坏。
改变单纯的经济补偿,引导牧民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舍饲牧业、实行禁牧、休牧、轮牧是近年来为达到目标采取的普遍手段,但由于大多牧民经济上无投资能力,解决不了制约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草料与饲料的缺乏,这些政策在现实中不但无法得到牧民真正的配合,相反还会遭到牧民的消极抵抗,如牧民偷牧等,因而这种单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已经很难实行,推行草原循环经济模式,在条件相对优势的地区发展饲料种植业、饲料加工业、技术服务业等以牧业为核心的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以农养牧、以牧带工、以工补农的自我补偿的循环经济模式。
4.3生态交易——牧权交易
所谓牧权交易就是在承认牧民草地使用权私有和草地有一定载畜量的前提条件下,确立牧民合法的牲畜放牧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买卖。
通过放牧权许可证的交易,拥有草地的人可以不放牧,但却能靠放牧权许可证享有收益;超载放牧者虽然超过自己草地承载量放牧,但却为购买别人的放牧权许可证而支付了成本,这样国家通过控制总量、放开分量、分量交易的形式,抑制由于牧民过牧草地超载造成的草地生态恶化问题。
《青海省草原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已经取得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可
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草原承包经营权。
4.4加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
2003年~2005年,国家共投资18369万元,下达青海退牧还草工程任务1360万亩,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37%。
同时,自治区政府整合各渠道资金资源,使财政、金融、社会资金形成合力,共投入资金13650万元,重点支持草原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
(1)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针对禁牧封育后饲草严重短缺的问题,2003年~2005年,自治区共投入5800万元扶持人工种草,每亩人工草地牧草种子补助20元。
三年累计扶持发展种植多年生牧草290万亩。
全区人工草地发展迅速,总面积达730多万亩。
(2)积极引导和扶持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
针对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2003年~2005年,自治区政府筹措资金3500万元用于棚圈、饲草加工机械、家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饲草加工机械每台1500元,政府补助70%,农户自筹30%;棚圈每平方米补助10元。
(3)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2003年~2005年,自治区政府筹措资金4350万元,启动了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
免费给每户贫困户提供1只基础母羊(每只360元),帮助其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5.结语
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生命支持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
当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在将来受到更大的压力而变得更稀缺时,青海如何保护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青海的畜牧业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树立国家生态安全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青海草地生态与现代畜牧业安全生产建设放在事关实现青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黄河全流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地位,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李志军.应用草原综合技术推进家庭牧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经济质量和效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9):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