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冀教版八年级下 (12)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作者信息
姓名
张荣娟
所教学科
历史
所教学段
八年级历史
单位名称
六盘水市第十八中学
课程信息
课题名称
《伟大的历史转折》
内容来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 9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本课主要包括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部分 的内容||,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但是仍然存在部 分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够浓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 掌握好学习方法、以及缺乏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等问题||。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究
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
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
“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
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
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
历史转折”||。
思维 能力 ||。
四、共同回顾||,进行小结
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 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 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 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召开||。
3.主要内容: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
新
定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了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
略决策;③提出了的总方针;④形成了
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东汉末年的三国分立、唐朝安史之乱等;(2)掌握每个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3)学会用历史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及其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转折时期的矛盾和冲突;(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每个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2)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 运用史料对比法,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4.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每个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2)收集相关史料,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思考;(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点的意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点的背景和原因;(2)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转折的过程和影响;(3)学生做好笔记,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标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学科:历史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2. 探究历史转折的原因和背景;3. 分析历史转折对当时和未来的意义。
教学重点:1. 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3. 探究历史转折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历史转折对当时和未来的影响;2. 探究历史转折的背后原因和深层次意义。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手册和教材;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几个历史转折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2. 引发学生思考:历史转折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几个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转折对当时和未来的意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案例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讨论并记录所选历史转折的原因、影响和意义;3. 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案例进行详细分析;2. 引导学生分析该历史转折对当时社会和未来的影响;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概念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历史转折案例;2. 学生自主提出并解释这些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所学的历史转折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转折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短文;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辩论,讨论某个历史转折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最重要影响。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转折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8年级历史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稿王锦川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大家看屏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主要是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精神去震撼学生,让学生在心灵上接受一次洗礼。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放状况。
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法:你知道《经济半小时》这个电视节目吗?这个节目向人们展示了哪些内容?(生谈)(教师逐步引导):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知道吗?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怎样开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板书课题)(联系现实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过渡】:讲一声场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这一目重点讲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师首先揭示讨论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这场讨论的展开情况后思考回答。
讲解时,适当利用图片进行讲解。
2.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指出:这场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过渡】:通过这场讨论,使全国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中共终于在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着手解决两年徘徊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即纠正“左”的错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制定了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2、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历史的变革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历史转折的典型案例,并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3. 分析历史转折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理解并确立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历史转折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张历史事件时间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和转折。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并讲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定义和特点。
3. 典型案例学习(25分钟):教师介绍几个典型的历史转折案例,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中国成立等。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以记下关键的事件和年份。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该历史转折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5. 小组汇报(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6. 总结和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历史转折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对历史变革有感受。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并举例说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典型案例学习:教师讲解案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
4.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5. 小组汇报: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全班的学习和讨论。
六、教学资源:1. 历史事件时间轴的图片。
2. 伟大的历史转折典型案例介绍。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可以评价学生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深入探讨伟大历史转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如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唐朝的盛世等;(2)掌握转折点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转折点的相关史实;(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3)学会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转折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转折点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概述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转折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转折,历史转折的意义何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转折的定义、特点及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提到的几个重要历史转折点,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秦统一六国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强调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第三课时:汉朝的建立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朝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汉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朝的繁荣与强大。
3.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汉朝疆域图,加深对汉朝的认识。
第四课时:唐朝的盛世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盛世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唐朝盛世的历史意义,强调唐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表达、创新等方面。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history 教材;2. 图片:收集与历史转折相关的历史图片;3. 视频:寻找历史转折点的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分析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阶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引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实践活动:
(1)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展开辩论。
(2)新闻发布会: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介绍改革开放的成果。
6.情感教育:
(1)讨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与自己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总结评价: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2)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史料分析:
(1)提供史料:给出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史料。
(2)分析解读:让学生分析史料,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决策过程。
7.总结评价,反馈提高: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作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目标:1.了解并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意义;2.学习关于伟大历史转折的案例,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使其能够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角度。
教材与资源:1.纸板、彩色笔、文具;2.教科书、教学参考书;3.互联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历史转折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历史转折的思考。
活动1:历史转折的定义与意义(10分钟)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历史转折”的定义,并用彩色笔在纸板上写下他们的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在纸板上记录学生对于历史转折的一些关键词,如“重要事件”、“影响深远”、“改变历史进程”。
3.教师将学生的答案和关键词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解释历史转折对于世界历史的意义。
活动2:伟大历史转折案例的分析(30分钟)1.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案例分析材料,材料包括三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案例。
2.教师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并要求他们对每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a.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为什么?b.这个历史转折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如何?影响深远还是局限?c.有什么创新和改变是由这个历史转折带来的?3.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多交流和分享观点,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活动3:历史转折的评价标准(2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历史转折的标准:a.影响范围:历史转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否广泛。
b.影响持久性:历史转折的影响是否持续到今天。
c.创新性:历史转折是否带来新的思想、技术或社会体系。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标准,让学生在小组内评价所讨论的历史转折案例。
3.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评价结果,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历史转折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共享一些有关世界历史转折的案例。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伟大的历史转折,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转折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历史转折的主要事
件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历史转
折的概念和意义。
2.历史转折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教学难点:1.历史转折
的影响和启示。
2.历史转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
绍历史转折的概念和意义。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历史转折吗?历史转折
有什么意义?二、讲授(30分钟)1.历史转折的概念和意义。
2.历史转
折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3.历史转折的影响和启示。
4.历史转折的历史意义
和现实意义。
三、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历史转折的
影响和启示。
2.学生就历史转折的影响和启示进行讨论。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提供历史转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就历
史转折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
容进行总结。
2.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资源:1.教师
提供历史转折的案例。
2.学生自备笔记本。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
讨论和分析情况。
2.学生提交笔记本,教师对笔记本进行评分。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发布者:翁赞良一、课程标准: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3、了解全面展开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4、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情况;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收看、调查走访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辨证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国家在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三、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文革”的人,了解文革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3、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2、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北京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准备)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重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2、全国立法工作的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部)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结合政治课所学的法律知识,说一说提高法制观念。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写在前面: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喜欢课堂,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同在人教网半亩历史群中的我和张爱华老师,都选择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作为自己讲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课题。
我们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形成了以下教学稿。
这一教学稿主要特色表现在:1.在形式上,教案、学案一体化,因此称为教学稿。
2.在学习环节上增加了对教材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初建结构,心中有数。
3.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是最大的特色。
这样做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同时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了解每一环节学习的意图。
对老师来讲,减少了无效问题、无效环节,保证了课堂各个环节的流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把学习目标认定、学法指导和设计意图融合一起这一理念,来自于人教网刊《半亩历史》执行主编王宗彬老师的创意,在此对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教学稿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初中历史教研小圈子(群号:106878731)。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
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
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2.地点3.内容4.意义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2.颁布一系列法律: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转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吗?它为什么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如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等。
2.详细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本章节通过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通过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转折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方案】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上五个重要的转折点及其背景、过程和影响;(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概括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转折点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转折(1)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转折点: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并立;(3)影响:封建制度的确立,百家争鸣。
2. 第二章:秦朝的统一与灭亡(1)背景:战国末期,秦国崛起;(2)转折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长城,促进民族融合。
3. 第三章:汉朝的繁荣与衰落(1)背景:秦朝灭亡,汉朝建立;(2)转折点: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3)影响:汉族的兴盛,丝绸之路的开通。
4. 第四章: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更替(1)背景:汉朝灭亡,三国鼎立;(2)转折点:三国归晋,南北朝分裂;(3)影响:民族融合,佛教文化的传播。
5. 第五章:唐朝的繁荣与衰落(1)背景:南北朝统一,唐朝建立;(2)转折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3)影响:唐诗繁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史》;2. 辅助材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学术文章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3. 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概括历史规律等方面的能力;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六、教学方案第六章:宋朝的繁荣与困境(1)背景: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混乱;(2)转折点:赵匡胤建立宋朝,实施政治改革;(3)影响:科技文化的繁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冀人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标上所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
(2)归纳建国以来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从史实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通过对经济特区设立意义的探讨,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提高收集资料和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以小岗村为例切身体会改革的艰辛。
(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的必然。
2重点难点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3)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和影响
难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原因。
(2)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选在农村的原因。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年级历史下册伟⼤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标,教师的⼯作不可谓不重⼤,下⾯是⼩编给⼤家带来的⼋年级历史下册伟⼤的历史转折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年级历史下册《伟⼤的历史转折》教案 Ⅰ、教学⽬标 ⼀、知识⽬标 1.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能⼒⽬标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通过对⼗⼀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理解“伟⼤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阐释问题的能⼒。
三、德育⽬标 1.“”结束后,百废待兴,摆在中国⼈民⾯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产⼒。
2.“”造成了思想混乱,是⾮颠倒,要全⾯否定“”,就必须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重新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党的⼗⼀届三中全会全⾯纠正“”的错误,从思想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转折。
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Ⅱ、教学重点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意义 Ⅲ、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Ⅳ、教学⽅法 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较法。
通过⼗⼀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所起到的作⽤的分析,再和遵义会议作对⽐,使学⽣全⾯理解⼗⼀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3.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对⼀些问题进⾏讨论,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4.例证法。
通过例⼦来帮助学⽣理解课本内容,提⾼课堂效率。
Ⅴ教学渗透点 (1)真理标准这讨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个⼈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次伟⼤转折。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教学过程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理解历史转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转折点事件及其影响
转折后的历史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四章
重点
理解历史转折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历史转折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学会分析历史转折对后世的影响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难点
理解历史转折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历史转折的关键事件和影响 理解历史转折对后世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结合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等,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起学生的兴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任 务、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历史问题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合 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 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
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归纳小结
教学目标:了解 八年级下册伟大 的历史转折的背 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 历史事件、人物、 地点等知识点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敌人,如何实现从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以及这一转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涉及到的重要事件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勇敢、智慧、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有所了解。
但对于战争中的具体战役、战略转折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从战争的具体事件中,认识并理解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历史事件,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实现战略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尊敬和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及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实现战略转折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史料等,为学生营造战争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战争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教辅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战争地图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英勇奋斗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重要节点。
2024年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2024年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的基本史实,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学生能够分析这一历史时期的转折意义,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历史信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历史责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转折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转折时期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历史信息的技能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转折时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折时期的特征和重要性。
2.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转折时期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包括背景、经过和结果。
分析转折时期的历史意义,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中的关键场景。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转折时期的利弊得失。
开展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历史小报或展板。
4. 巩固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转折时期的历史论文。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转折时期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素养。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创设历史情境,提供历史文物复制品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八年级历史下册 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冀教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选自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了解邓小平的事迹,总结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主要靠教师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互动、情境、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2、学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看影视,辩证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吗?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相关知识;(2)能够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及其意义;(3)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历史资料;(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历史转折的原因和意义;(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支持;(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及其意义;(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和分析;(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探讨。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及其意义;(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意义;(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4. 教师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总结;(2)教师通过举例、引用资料等方式,深入讲解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战术及其意义;(3)教师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深入讲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课前分组通过访问长辈们,收集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和改革开放以来长辈们对亲历生活转变的口述资料,整理口述资料,使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和本节课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讲述故事和视频充实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了解邓小平的事迹,总结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
教学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
口述史料证明法
学生讨论分析方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的新闻报道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人们为什么要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呢?这次会议后,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内容。
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
【讲授新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
(一)邓小平(板书)
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在歌颂谁呢?歌颂这位伟人的什么功绩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介绍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请学生回答: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邓小平优秀的品质?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板书)
播放视频《事实求是》,教师简略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出示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形成以下认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民要求“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当时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二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说一说,教师进行补充。
(过渡)十一届三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重新确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这次会议之后我们的国家发生来了哪些巨大变化呢?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板书)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板书)
播放视频《苏醒的大地》和《春天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02页小字内容和“小资料”,学生讨论回答“说一说”,和以下几个问题: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谁所有,是国家还是农民?
2.农民是否能够自主决定如何使用土地?
3.农民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
各组派学生代表讲述整理好的口述资料,教师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一步步变化,引导学生得出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结论。
(过渡)如果说对内改革是立国之本,那么对外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了。
三、对外开放(板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开放的决策后,人们开始解放思想,把眼光投向世界,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显示地图,阅读课本内容找出:
(一)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板书)
(二)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板书)
(三)经济开放区1985年(板书)
(四)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明确区分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放区的概念,导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忆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共同回答;或者如有时间学生做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蒸蒸日上,日益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邓小平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二、农村的改革之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
(一)四个经济特区1980年
(二)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
(三)经济开放区1985年
(四)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