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4: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_评价思想和感情(定稿_)
七、哲理感悟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 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 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最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 吸取新知识,才能有进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 学到老”
下面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病 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此是咏物言志诗,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 诗人 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的思想感情。
六、感时咏怀
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这类 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
五、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 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写物就是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 品格。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 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 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 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 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诗歌鉴赏和思考。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思想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诗歌鉴赏和表达。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诗歌作品。
2. 准备相关的诗歌鉴赏教材和辅助材料。
3. 提前制定教学活动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幅诗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诗歌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他们对诗歌的期待和感受。
知识讲解: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诗歌的形式特点、意象的运用、韵律的感受等。
2. 分析一首经典的诗歌,解读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多层次意义。
实践操作:1. 分发选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阅读并标注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或段落。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标注的诗句或段落,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诗歌鉴赏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校进行诗歌鉴赏讲座,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鉴赏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诗歌鉴赏作品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选定的诗歌作品和相关的鉴赏材料。
2. 图片和音乐资源,用于引入课堂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歌鉴赏分析和评价诗歌思想感情
温庭筠《菩萨蛮》
1、依依不舍的留恋
(
如:柳永《雨霖铃》
四
)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长 亭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 别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
2、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五
3、仕途失意的苦闷
) 人
如:白居易《琵琶行》
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 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 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 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 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四、留意诗歌中所用典故
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 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 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伤春之愁、 家国之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 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 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 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 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诗歌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教师以具体的诗歌作品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鉴赏实践(25分钟)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选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究诗歌的思想和感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四、巩固拓展(15分钟)1. 创作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创作一首短诗,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2. 欣赏名家诗歌: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作用。
2. 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诗歌的新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专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中充满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福,叮咛嘱托,语重 心长。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离情别绪,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4
鉴赏诗歌中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牧歌
描绘自然美景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山水、 田园等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抒发归隐情怀
征妇怨诗
主要描写征夫之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哀怨。诗人通过刻画征妇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征妇怨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 社会意义。
其他爱情闺怨诗举例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被毁灭的深深惋惜和哀怨。诗歌 情感缠绵悱恻,语言优美动人,是爱情闺对归隐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和谐意境
这类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营造 出一种宁静、和谐、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净化。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回顾历史典故
通过咏史怀古的方式,回顾历史 典故和人物事迹,表达对历史的
深刻思考和感慨。
抒发怀古幽情
《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以春江、花月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相思之苦的反差,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诗歌中的爱 情闺怨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诗人张籍所作,以一位节妇的口吻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忠贞和坚守。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 动人,展现了节妇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02 诗歌鉴赏网站和公众号,如“诗词世界”、“古 诗文网”等,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和鉴赏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学生)
古代诗歌鉴赏之分析思想情感一、复习目标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
2、通过训练,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二、考点解析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
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刻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这类题的主要设题形式有:①直接设问。
格式为“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②间接设问。
如“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③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
如“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课内诗词自主复习检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理解诗歌内容,探究诗人的情感(1)后两联中,有哪些字眼可以体现作者的感情?试作具体分析。
(2)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这与诗人的情感是否和谐统一?为什么?四、高考例析(2015·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解题思路:答题规范:五、对点训练(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归纳赏析方法。
2.运用方法,提高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准确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明确考纲,导入新课。
1.明确考纲要求,06-12某某卷高考诗词鉴赏部分的考点设置。
06:语言、内容、情感07:形象、手法、情感08:形象、情感09:形象、情感、手法、语言10:内容、情感、手法11:内容、手法、情感、思路12:情感、形象、手法诗歌情感态度是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而且渗透在形象、语言、手法题型中,因此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读懂诗情尤为重要。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学习〔一〕典例探究:例题1:〔2011年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答: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分析:这两句是说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可见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用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生诊断,教师点拨:不看注释。
注释中“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一半问题,余下的仅考查能否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关注注释。
古诗词鉴赏04 情感体味-热点难点重点-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4 情感体味○题○型○阐○释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设○题○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例○题○示○范[例4-1]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题目】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4-2]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题目】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策○略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分○步○指○导第一步,明确诗歌的题材。
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
如[例4-1]《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
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不差。
[例4-2]《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第二步,分析诗歌的意象。
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例4-1]《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方法指导 拐杖四——析章法
章法——鉴赏的捷径,主题的依托
古诗文章法特点 起——开端部分,通常扣题 承——承接前文,加以申述 转——转折部分,扩展诗境 合——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深夜 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 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之情。
方法指导 拐杖二——看作者
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
拐杖二:看作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抗金杀敌, 收复失地 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交代晚年 破纸窗间自语。 处境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 觉, 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 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
读诗——温暖你苍凉的心情
吟诗——抒写你美丽的人生
品诗——抚慰你疲惫的心灵
诗 歌 鉴 赏
五根拐杖
• 一审标题 • 二看作者 • 三查注解 • 四析章法 • 五寻意象
古代诗歌鉴赏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
【考纲阐释】: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第四项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 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一、思想与感情思想感情常常连用,但还是有区别的,思想就是形成感情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感情必须要说明其原因,也就是思想。
比如诗中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但是必须要说明,是什么造成的。
是远离故乡,是仕途不顺被贬谪,还是国家动荡忧国忧民。
这一点一定要区别写出来。
二、感情的分类(一)感情坐标系我们首先为感情建立一个坐标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区分感情的种类,在描述的时候更加准确。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性质,一端是不愉快,另一端是愉快。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度,一端是弱,另一端是强。
比如我们就可以将下列词在坐标系中标示出来。
恬淡、闲适、轻松、愉悦、欢乐、狂喜,把这些词连起来,就是在性质正半轴的一条线段,由弱到强。
建立这个坐标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分析诗歌感情时,要先判断情感的性质,是悲是喜;再判断情感的强度,是强是弱;最后再确定具体描述情感的那个词。
这样,我们的描述才能称得上是比较准确的。
(二)确定感情1看题目、看注释、看正文1注意题目中的直接涉及喜怒哀乐的词,如《征人怨》《哀江头》《田园乐》《静夜思》。
2要特别注意注释的内容,考试时,试卷的空间极为宝贵,出题人不会写一句废话,有注释就一定会有用,如果我们的答案中和注释一点关系没有,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有问题的。
除了字词上的注释,关于作者作品的注释往往和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
2看关键词:1找“感情词”:找诗词中“喜、笑、怨、泪、哭、怒、气”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或是“思、奠、悼、卧(表示一种闲适、超脱之情)”等描述与感情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词。
2找“属性词”:苦词:孤、残、寒、苦、冷、霜、硬等这些触感寒冷、坚硬、粗糙的,味道苦涩的,气味不好的,视觉残破、破旧的词,我们称之为苦词,都是表达凄凉悲苦哀愁的感情的。
乐词:丽、细、小、柔、暖、轻、香、婀娜、婉转……这些词都是色彩艳丽的,体量轻小的,触感温暖细腻的,气味芬芳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味道香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三学科语文编写人李华民日期2013年11月24日
诗歌鉴赏之四:思想感情
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①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旅夜书怀②(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题。
所选诗歌一为唐诗,一为宋诗,但都是五律。
要求分析二诗情感的相似之处,属比较阅读的范畴。
在分析时注意结合诗歌所选用的意象的相似性进行作答。
答出两点即可。
要求比较宽泛。
【答案】(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
(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
(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丘书事(宋)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南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北宋)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1)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
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
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
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答:
7. 阅读下面的几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北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武陵春(北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反复吟诵这三首词,体会词的共同情感,并说说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句子表达的。
答:
(2)反复品读三首词,比较表达愁绪的意象有什么不同。
答:
(3)通过这三首词的涵咏,你对古代诗歌表达抽象的感情和心志方面有什么感悟?
答: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这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它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答:
(2)颈联“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3)贾岛的诗以“幽奇寒僻”风格而著称,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这一创作特色,请你细细品读,然后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
2.【答案】本诗表现出诗人对由燕雀、蝴蝶、蛛丝、月影、溪水等构成的乡村清丽景象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乡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3. 【答案】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报国无门(或“年老无成”)的哀叹,忧国伤时的情怀。
4. 【解析】这是一道“变化题”,需要解说诗人心理变化的详细过程。
心理未变化时是梦见西湖美景,变化的契机是“急雨打篷”惊醒美梦,变化后的情景是眼前出现了更加美妙的境界。
【答案】上阕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西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词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5. 【答案】(1)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
(2)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
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
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
6. 【答案】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
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
7. 【答案】三首词均为一个“愁”而作: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案】《青玉案》一词“愁”是以“烟草”、“风絮”、“黄时雨”为意象,体现词人对倾慕女子所生的闲情闲恨闲愁,又以“一川”、“满城”等语言为载体,烘托渲染作者在这春
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霖不止的时节,越增无限的愁怀恨绪。
《虞美人》则以“一江春水”来坦露这位南唐后主的亡国之愁汹涌如春潮。
《武陵春》中的“双溪舴艋舟”意象则形象而又夸张地写出了女词人在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环境中国破家亡之愁沉重而难以舟载。
【答案】古代诗歌的情感、心志一般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即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不同的“愁思”,这也是古代诗歌具体化的技巧之一。
正是这样的技巧,使得中国诗歌就更具有想象和品味的空间,这也正是古代诗歌富有含蓄之美的原因。
8. 【答案】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等意象,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细致入微地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
表达出诗人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
【答案】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已点燃,但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村更显安谧宁静,表现作者欣慰、喜悦之情。
【答案】贾岛以“幽奇寒僻”风格著称,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特色,首联从听觉、视觉相互衬托,“闻寒水”、“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又寂静、凄冷的氛围,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又如颔联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兼之落日昏黑之时,更令人不寒而栗,诗句从声、色两个角度体现了幽深险僻的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