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郑 念(19-29)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各国科技人才的竞争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实质"因此!培养和选拔有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科技人才评价是受托方根据委托方的目的!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对科技人才的业绩#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综合评价$1%"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科学制度化和职业化的进程及完善的程度!科技活动的水平#质量以及活动的规模!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科技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运行机制"一个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励科技人才勇于从事原创性研究!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科研热情和科研创造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所以!尽快建立起公正#合理#完善和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1%"1存在的问题科技人才评价工作十分复杂!与学科性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社会大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科技人才的界定问题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之所以产生许多问题!首要的原因是目前对于科技人才的界定没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统一的#科学的定义"有的以才能为衡量标准(有的以学历和职称为衡量标准(有的以发明创造为衡量标准(有的仅仅把科技精英认为是科技人才!如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有的则认为科技人才是持有大学以上科技专业学历证书的人才$2%"显然!这些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科技人才定义的不准确#不科学性!对科技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造成了先天的障碍"&"’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的不科学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指出!引文分析法&包括对SCI的使用’适合于评价科研机构或大量科学家的集体!而不适合于评价研究人员个人$3%"在我国的科技人才评价中!则把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文献索引’等文献计量指标作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标准的选择失当!致使一些人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弄虚作假!滋长了浮躁的学风和急功近利的倾向!造成了科研目标的本末倒置"一般来说!我国物理#化学#生物学界的科技人才和材料学界部分科技人才比较看重SCI!而偏于应用领域的科技人才则不赞成以评价论文论英雄$4%"&#’科技人才评价方法的不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同行评议法一直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范畴)如科研方向的确定#资源的分配#荣誉和奖励的授予#论著的发表等!都离不开科研主体的同行评议"由于同行评议是由从事某一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对一项学术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进行的评价!因此!专家群体的成员属于相同的科学共同体!从而导致了同行评议具有保守性!很难保护创新思想和不同观点!尤其是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思想观点"在同行评议中还常常出现严重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如同行专家中大同行多#小同行少!鉴定走过场!名人效应!名流免检!*合法+参考被评议者的新思想!评语掺水!*权威+定音!自行预拟鉴定意见!为鉴定会设2005年第6期科技与管理No.6!2005&总第34期’Sci-TechnologyandManagement&SumNo.34’文章编号!1008-7133&2005’06-0129-03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松梅!成良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目前我国在对科技人才评价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科技人才#评价#客观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松梅&!’%+,’!女!硕士研究生(成良斌&!’-.,’!男!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人力资源计!实惠"等#5$%&!’科技人才评价中非学术因素的介入科技人才评价中非学术因素的介入(主要表现为行政因素的介入和经济因素的介入%因为我们的科技人员都很重视官方的评价(而且评价本身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即所谓的地方级)省级)国家级等(因此我国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虽然由学科专家和科技管理层的行政人员共同承担(却往往由行政人员起主导作用%大量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人才评价的问题(从评价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到评审选拔工作的实施都有行政介入(助长了行政人员干涉科技人才评价!外行领导内行"的风气(破坏了科技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亵渎了科技工作的神圣性%由于评价结果可以带来大量的科研资源富集(从而使人才选拔计划成了各个利益集团争夺的焦点(导致了经济因素的介入(以争取资源的数量代替评价标准%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官员的权钱交易(导致出现一批占有大量科研资源(却从来不做科研的中介人(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反而沦为打工者%&"’科技人才评价后管理的松散性科技人才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岗位对于科技人才的要求标准不同(即使是同一岗位(不同时期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标准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对于IT)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每年都有新的变化%然而我国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由于过分的重视学历)资历(过多的政府行为(使得少数人进行科技工作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人才评价(造成了科技人才评价后期管理的松散性%例如一些人在通过某一科技人才评价前(能够努力地学习)钻研业务)开展科研)发表论文(但其特殊待遇一旦到手(工作就停滞不前)业务上不思进取)高枕无忧#6$%2存在问题的原因&#’文化层面的原因科学文化在我国欠发达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近代科学和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对我国来说都是舶来品(科学的功利化)科学工具性等影响远未消除(科学共同体自主性不强(缺乏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机制和传统*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程度比较肤浅(科学知识虽然得到重视(但是对科技人才的评价缺乏重视(与科学道德紧密相关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远未普及*科技界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漠等%这些错误观念都给科技人才评价中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文化层面影响科技人才评价客观)公正性的原因(还有!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从隋唐到清末(科举考试一直是鉴别和认定人才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标准的单一和僵化(使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其结果是在政府与人才关系上(政府掌握着人才评价的大权(左右着人才的命运(政府成为人才的主人(人才成为政府的附属*其后果是!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人们不愿意成才(而愿意做官(因为做人才不如管人才(导致官位大小成为最终的)实际的人才标准% &$’制度层面的原因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一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监督机制不力)竞争机制不当造成的%现阶段(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的监督机制非常薄弱(它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科学共同体各专业组织对其成员的监督等(这种监督一般是非正式的*而且由于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同行之间密切的人际关系(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使得内部监督缺乏力度%外部的监督机制一般是由政府或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科技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进行监督(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了干预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监督作用%在国外(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是在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机制下产生的%十年!文革"的摧残使我国普遍存在科技人才的断层问题(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刻意向一部分中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单方面促成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竞争机制的不健全%例如在科技人才评价中重数量)轻质量*过分注重于少数人的!马太效应"(压担子式地把一些青年科技人才硬性推到领导岗位等%3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建议总体而言(我国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动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迅速攀升跃居世界第五#7$(可见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的指挥棒作用%然而科技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科技成果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有增加科技质量的含金量(才能创造出具有更高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及成果(我国的科技产业才能发生质的飞跃%&%’制定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科技人才评价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德)学)才)识)体5个方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既体现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又能反映科技人才的个性%例如应用型科技人才和科研型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显然不能等同%在进行科技人才评价科技与管理1302005年之前!首先应该给科技人才一个明确的定义!科学的划分"科技人才评价要坚持以国家目标或科技自身发展目标为导向!根据国家#部门#地方等不同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活动的特点!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避免简单化#$一刀切%&8’"(!)加强科技人才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要按照$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加强原始创新!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有利于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提高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管理水平!促进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例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评价体制和机制*建立对科技人才评价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工作程序*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科技人才评价的信息*对科技人才的评价工作要接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信誉制度的制约等"(")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同行评议由于自身机制的原因!难免造成科技人才评价中主观或客观上的失误"为了使同行评议更好地发挥作用!规避同行评议方法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建立并完善参与评议专家的专家库!随机抽签产生评审专家"可以采取背靠背双盲评议法!力求使同行评议程序规范化!评议结果公开化"为了使科技人才评价的客观性最大化!评价结果最优化!在采用同行评议这种定性的评价方法时要结合定量评议"目前!在我国有些地方正在试行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为进行科技人才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模糊综合评价法!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计算和模型设计的难度系数!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会逐渐得到社会认可的"也就是说可以不必拘泥于一种评价方法!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综合使用!将会使我国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更加合理化!评价结果更加深得民心&9’"(#)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过去由政府全盘掌握和控制科技人才的评价工作不易再坚持下去!不应把科技人才评价当成自己的权力而紧抓不放"政府应当着眼宏观!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力量介入!使科技人才评价工作逐步转移到以行业性#权威性#独立性的社会中介机构上来"要尽快建立健全由各专家协会#科学共同体以及民间学术团体组成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这样的评价机构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素质+!保持中立#客观!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非赢利组织*"具有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学术或行业权威性!在业内具有一定全和认同度"($)科技人才评价必须与国际接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突出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科技人才评价与国际接轨不仅要求理论上的接轨!更要求方法上的接轨!实现科技人才评价的国际可比性&10’"通过科技人才评价!认清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工作中的优势#劣势#缺点和差距!逐步形成被国际界公认的公开#公正#开放#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使科技人才资源在科学有效的机制保障下形成合理配置&11’"(%)加强科技人才评价中的科学道德建设为了保证科技人才评价的公正#公平#合理和科学!在科技人才评价中不管是对评价主体还是对评价客体而言!都必须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而进行科学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制度安排"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就是要安排一种制度+使违反道德行为的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改善科研环境!增加科学界与社会的沟通理解!减少科学界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推动不同学科领域#学术思想#学术流派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倡导热爱科学#淡化名利的良好道德风尚*减少学术职称泛化!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鼓励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加强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感等"参考文献+&&’游光荣’建立健全我国科技评价机制势在必行&(’’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汪群!汪应洛!王建中’科技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张利华’科技人才的任用和评价中的科学道德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陈韶光!徐天昊!袁伦渠’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评价研究与应用&(’’科技管理研究!!**&!(!)+$.+$,/&$’张彦’科学系统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 &%’李苏英/影响人才评价公正性原因分析&(’/高等农业教育!!))&!(#)+.121)/&.’孙英兰/为评而评+政协委员重炮抨击科技评价$不科学%&(/O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6/3238151!2005-03-12.&1’345678!34567(’9:;<=>?@ABC D:?<E;:D:>B?>F :DG@=CD:>B F:HA<A=><+IE:<BA=><?>F?><J:;<&(’/6D:;AH?>9<CHK=@=LA<B!&,,%!$&($)+.1M1*N&9’戴建梅!杨保安.!人才遴选决策问题研究方法概述&(’N中国纺织大学学报!&,,.!(&*)+%$M%.N&10’周兆透N论科技评价在科学制度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N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M,%N&&&’刁纯志!施福升N科技人才修养&-’N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1N&编辑+李平’王松梅等+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1第6期。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科普工作的重要性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一个科学素养较高的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科学观念、理解科学原理,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
科普工作通过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常识,可以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感和兴趣,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科学素养不足、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科普资源匮乏、科普内容单一以及科普工作者待遇低。
公众科学素养不足是指大多数公众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导致对科学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传播渠道单一是指科普信息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和学校教育传播,缺乏多样化的途径和平台。
科普资源匮乏表现在科普设施、展览、活动等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科普内容单一指科普信息主要围绕基础科学知识和常见科学现象,缺乏前沿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内容。
科普工作者待遇低反映了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影响了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问题使得科普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地开展,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2. 正文2.1 公众科学素养不足公众科学素养不足是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科学知识更新换代快速,但是许多公众却缺乏对基础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这种科学素养不足导致公众在面对科学问题时往往容易被谣言和误解所影响,不能正确理解科学现象,也容易被一些伪科学迷惑。
为了解决公众科学素养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科学素养教育。
学校教育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大科学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
科普机构和科普团体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了解,从而提高整体科学素养水平。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当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关注度的加强,科技教育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作为科技教育的开拓者和推广者,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有关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现状分析目前,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主要由两种类型的人员构成:一种是科技馆职工,主要负责馆内各项科技展示、宣传、讲座等科技活动;另一种是专职科普人员,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
科技馆职工一般拥有较高学历、良好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技服务能力,但缺乏专业的科普知识;而专职科普人员则具有良好的科普能力,但不少人员又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服务能力。
此外,由于科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存在不足,科技馆的科普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科普人才队伍不足和成员质量参差不齐,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缺乏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科学普及服务。
另一方面,科技馆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足,导致科普人才缺乏专业技能和深入研究长时间没有更新的科普知识,难以在科普活动中传播最新科技成果和科学发展动态。
二、建设思路为解决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 建立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分类管理机制建立起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分类管理机制,以明确不同类型人员的职能和任务,完善职业发展路径,促进科普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馆职工应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充分发挥职业能力,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专职科普人员则应培养专业的科普能力,定期更新科普知识,深入研究科普领域前沿问题。
2. 加强科普队伍培养科技馆应采取多种形式丰富科普人才的培训途径,通过科普专家讲座、参加科学研究、组织参观考察等方法,让科普人员更全面地认识科普领域的最新动态和重要科学问题。
同时,可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普专业人才,为科普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馆应建立科普人才队伍考核评价机制,对科普人员综合素质和科普效果进行评价,鼓励科普人员努力推进科普事业,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科普工作在当前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科普工作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限制了科普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效果。
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科普工作的难度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加强科普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拓展科普信息的传播渠道,并提升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促进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升。
【关键词】科普工作、问题意识、信息传播渠道、专业知识、认知偏差、解决对策、现状总结、未来展望、建议、期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科普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普工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科普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在传播科学知识时表达不清晰或者存在错误。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导致科学知识无法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公众。
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容易受到网络谣言和不科学观念的影响。
了解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探讨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科普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1.2 问题意识科普工作是当前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
在开展科普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科普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导致科普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足。
科普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很多科普知识无法被广泛传播。
由于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科普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科普工作的进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是我们在开展科普工作时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只有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解决对策,推动科普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国科普人才短缺原因分析及对策
” 科普决定论” 是与时 部署。当前 , 加快企业科普人才 的培养 , 充分发挥 的创造能力 。江泽民同志的“ 它指明了科普工 科普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 中的作用 , 是企业必须 俱进 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观点 ,
面对与亟待解决 的问题。 现状 : 科普 人才短 缺严 重
一
作在新时期 的重要性。20 06年 1 胡锦涛 同志 月,
科 《 科普法》 的问世 , 体现 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 的 才队伍快 速发展 , 普人才整体 素质 不断提升。 08 全 重视 , 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从此纳入到法制化轨 根据科技部 20 年的统计 , 国科普人才总量 已 7 万人, 中, 2 万人、 其 专职 3 兼职 13 5 万人( 含 道。为了纪念《 科普法》 生, 诞 营造全民科普的氛 达 16 7 。这支科普人才 队伍为 围, 中国科协于 20 年将每年 6 2 03 月 9日定为“ 全 注册科普志愿者 7 万人) 为全 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作 国科普 1”并组织举办了首场“ 3, 科普 1” 3 活动。为 我国科普事业 的发展、 更好更有利于这项群众性活动的开展 , 经研究 , 中 出了巨大贡献 。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全社 “ 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 、 科学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事 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 业, 提出了一系列建设 和发展科普人才 队伍的政 精神, 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 进一步形成讲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 的社会风 策措施 。19 94年 1 月 , 2 中共 中央 、 国务院发布 了 装,
收稿 日 : 1 — 9 1 期 2 1 0— 3 0 作者简介 : 国甫(94 , , 李 16 一)男 湖北武汉 人, 武钢党校管院党史党建教研部 主任 , 高级政工师 。
科普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科普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科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开展的工作,因为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我们开展科普的终极目标。
但是由于我国科普在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科普内容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我国科普现存的问题科普是指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推广科技相关内容,使社会大众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懂更多的科学方法、头脑中有深刻的科学思想并且具备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目前我国的科学普及采取的是一种单向流动的、自上而下式的模式。
从事科普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科普记者、科普电视工作人员、科技馆工作者、科普作品创作者、科学共同体以及科学家之外的一部分专家学者。
科普客体主要是社会公众。
科普介体是大众传媒、科普书刊、科技展会和科技馆。
科普内容重自然科学知识而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对科学主体、客体、介体以及传播内容的认识本身就有着很大缺陷。
(一)从科学共同体和公众、大众传播媒介、国家奖励政策之间的关系来看就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大众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而言:第一,社会大众对待科普主体认识上存在缺陷。
社会公众的认识缺陷和科学共同体自身的认识缺陷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的局面。
科学家对自身责任与任务的认识的缺陷和社会对科学家进行科普的需求之间构成矛盾。
一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一般认为科学家都是处于一个高深领域,他们从事着科学研究,他们的最大成就和最终目标就是获取诺贝尔奖等等。
二是科学共同体与普通百姓之间很少有沟通的时间和机会,当然也可能科学共同体认为他们没有和普通百姓进行沟通的必要性,毕竟他们从事的科研活动和科研领域有着极强的专业性。
三是国家科技的发展需要社会大众的舆论支持,而国家科技相关政策和课题得到公众舆论支持的前提就是科学家专门花时间就一些专业科学知识进行简化并向公众进行普及。
第二,科学共同体和科普传播的媒介有现实矛盾。
一方面,科学家需要能和科普的客体进行更好的沟通,而大众传媒是最好的媒介。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科普是指科学普及工作,即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播到普通人中去,提高他们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
科普工作在当今社会中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科普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缺乏科普意识很多人对科学和科技的了解比较浅显,甚至缺乏科普意识,不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这种缺乏科普意识的状态导致科普工作效果不佳,影响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2. 缺乏优秀的科普人才目前,国内外缺乏科学技术和科普领域优秀的人才,这给科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科普中,要求科学知识和对科学知识进行科普的能力及技巧非常高。
3. 缺乏互动性及可参与性现实中,科普模式在不段更新,但很多科普活动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可参与性,难以吸引群众的兴趣和关注,产生一定的淡漠情绪。
对于普通市民和学生而言,他们关心的是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才会真正从心底里对科普活动感到兴趣。
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要全力开展科普教育,增强大众对科学和科技的认识和意识。
可以在社区、学校、工厂、企业等各个领域建立科普平台,大力宣传科学成果和科技发展。
同时,要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为人民群众科普需求服务。
2. 引进合适的人才针对缺乏优秀的科普人才这一瓶颈,各类机构可以采取优化培训模式、优化奖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还可以引进优秀的海外人才和内地优秀的高校研究生,来提升科普工作质量。
科普工作者应注重观众参与性,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优势,创新普及方式和手段,让新兴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
例如,可将游戏化和动画化等元素融入到科普活动中,让科普与娱乐相结合,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好奇心。
总之,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优质发展的任务。
通过加强科普意识,引进优秀人才和加强互动性,可以加强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科普工作者应及时反思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普能力,为发展科学事业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1-19)
目前,培养科技传播与普及(简称科普)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1]。
从国际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在培养科技传播与普及人才方面已有成熟的做法[2]:一是收稿日期:2012-01-06作者简介:任福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与普及,Email :hljrenfujun@ ;张义忠,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相关法律法规、科技传播政策,Email :zhyzh6666@ 。
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任福君张义忠(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Major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Ren Fujun Zhang Yizhong(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eijing 100081)Abstract :An efficient and systematic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consists of multi-channel ,multi-level ,multi-type and wide-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ructure networks.While only a sound and effective science personnel trainingsystem can guarantee the accumul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resource ,the increasing quantity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verage quality.This essay conducted the analysis on major bottle-neck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Those major problems include subject discipline ,faculty resource ,training base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Consequently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o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solu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China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were also given.Keyword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majo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CLC Numbers :N4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673-8357(2012)01-0011-0911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科普人才,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有“地球与环境科学新闻”的双硕士学位课程,以培养既有科学知识又有新闻能力的研究生;英国有一所大学创立了科幻创作系;伦敦大学下属的4个学院都开设了科学传播的相关课程,其中伯克贝克学院提供业余科学传播学位证书,帝国科学学院和金斯学院提供科学传播理科选修课程,帝国科学学院还提供学时为1年的科学传播硕士课程;日本文部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2003年11月倡议成立专门的研究生院培养科普人才。
对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科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科普教育作为一门新型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益性科普设施,配备了相应的科普教育人才。
然而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
分析了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试图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科普人才建设思考中图分类号:G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80-021 导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发展思路的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而科技水平发展和提高最终是由人才来决定的,所以国家对人才尤其是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科普教育工作是基础教育,国家未来人才发展都是从基础教育开始,民族振兴更离不开科普教育。
国家还专门出台了《科普法》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极大的推动了全国科普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科普教育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1)随着国家对科普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科普场馆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科普人才队伍也相应地在不断壮大。
政府出台了科普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设了一批新型科普场馆,如科技馆、科学馆、科学中心、天文馆、青少年科技宫等,大力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引导公众参与科普教育和科普活动,公民的科学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至今,我国科普场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科普教育人才队伍也相应壮大了。
科普工作者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公民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在不断壮大的科普人才队伍中,各种专业人才包罗万象。
从专业上来分,有材料、建筑、电子、机械等工程类的,有数理化等基础理科类的,有汉语、外语、法律、新闻等文科类的,有教育、心理学等综合类的,有行政、金融、经济等管理类的;从学历上来分,绝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部分是本科毕业,也有硕士、博士等研究生,还有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知识的:从年龄和经验上来分,在正当旺年的,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历,也有了一定的职务和职称;更多的是年轻一代刚从学校里毕业不久的,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思维,期待在事业上寻求发展;从工作内容来分,有场馆运营管理人员,有科普展品辅导员、展品讲解员、展品维修技术员、展品研发人员,随着科普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近几年新兴岗位越来越多,有科普电影放映员、科技课教师、科普剧和科学秀表演人员,等等。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农业科技人才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条件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存在的问题(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不高,而且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这种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农业科技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领域的滞后和不足。
(二)科研条件不足很多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阻碍了他们开展有效的科研工作。
一些农业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设施落后,科研经费紧缺,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业科技领域待遇不高、发展机会有限,一些优秀的人才选择离开农业科技领域,这加剧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紧缺局面。
二、对策(一)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政府和企业应该增加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和资助力度,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科技工作。
通过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引导农业科技人才去基层和农村地区开展工作,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从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农业科技人才分布更加均衡。
(三)加大科研投入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专项资金投入,提升农业科研实验室的设施和平台,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保障。
(四)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农业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在不同单位和地区之间流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五)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现阶段我国人才问题的科学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人才问题的科学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作者:罗松导师:吴仁山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因此,“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应运而生。
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问题也就曰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在进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人才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目前我国人才问题的现状,笔者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方法,试图从人才学角度就解决我国现阶段人才问题进行科学性分析和思考,希望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正确恩路和方法。
首先,笔者对我国古代人才思想、近现代人才思想的发展及当代人才标准、人才理论进行科学性、概括性分析和研究,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产生人才问题的根源,以及为进行本论文研究提供支持的理论依据。
随后,笔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人才现状进行了客观的科学性分析,一方面概括了我国人才理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主要是科学人才观的提出。
另一方面,就我国现存的人才资源比较短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假人才”现象较为普遍、人才管理制度失衡现象较为突出、人才测评体系不成熟这五个比较突出的人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这些现象存在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造成的现实危害性。
最后,笔者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和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从我国现阶段人才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着重从解放思想、转变人才观念。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加强人才立法,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这几个角度就解决现阶段我国人才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思路,并详细论述了提出以上思路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以及采取以上措施就解决现阶段我国人才问题所取得的积极效果。
当代社会,人才正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目前,人才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保障农业现代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1: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后面。
这不仅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带来困难。
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投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引导大学、科研院所重视基础研究,鼓励基础研究人才深入钻研领域的本质规律,提高农业科技的根本性和前沿性。
问题2:农业科技应用能力的不足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科技应用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这会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佳。
对策:加强应用实践环节的培养加强应用实践环节的培养,是增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农业实地、农户家等等。
其次,注重实际应用经验的传承,通过产学研合作、相关企业和农户等的合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科技服务能力。
问题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结构不合理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这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
对策:加强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了解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从一定程度上讲,中高级人才的数量质量能够决定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各级农业行政机构更多考虑实施育才计划,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农业科技兴业。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引言1.1 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当今社会,科普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增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们也不可否认,科普工作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找到解决的对策。
本文将重点探讨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科普工作推广渠道单一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科普信息都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比如电视、报纸等,而新兴媒体渠道的利用还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多渠道推广,比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科普信息的传播。
科普信息传播不够及时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有些科普信息却无法及时传达给公众。
我们可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更新科普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
科普内容缺乏趣味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科普内容过于专业,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开发富有创意的科普产品,比如科普游戏、科普动漫等,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科普知识普及率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少人对科学知识缺乏基础了解,导致科普知识的传播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率,我们可以加强科普教育,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培养更多科学素养高的人才。
科普工作者待遇不高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科普工作者在推广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并不高。
为了提高科普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我们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推动社会更加重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少,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对策,相信可以为科普工作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希望在未来的科普工作中,能够看到更多有意义的改变和进步。
2. 正文2.1 科普工作推广渠道单一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推广渠道单一。
目前,大多数科普活动主要通过传统的媒体渠道进行推广,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等。
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03.254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①周敏(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湖北武汉 430023)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人才培养工作开始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
科普人才的培养在现代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培养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突破重重困难,本文主要对这些困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科普人才 培养体系建设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1(c)-0254-021 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1.1 学科专业问题大学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地方,它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各行各业的精英。
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人才培养基地,是因为它将各个学科专业化,一个专业专注于培养一种人才。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建立专业性的人才培养基地在决定民族是否昌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但是普通大学校园却没有培养科普人才的相关专业,这是因为大学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需要经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由我国政府为高等院校制定的相关法律内容来看,科普并不符合设置专业的相关标准。
一些开设科普专业的实验性院校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定位,就拿复旦大学来说,该高校虽然设置了与科普人才培养有关的“科技传播与科技决策专业”,但是该专业每年并不面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进行招生,而是仅仅作为该校在读学生的第二专业。
众所周知,第二专业的学习仅凭学生的个人爱好,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不挂科的目的进行研读,并未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
1.2 师资队伍问题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相关教学设备。
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授课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将来工作时的需求。
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人才,嗯,说实话,现在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说爱吧,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科技飞速发展,走在世界前沿?谁不希望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能够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天才”?可说恨吧,现在科技人才的短缺,培养难度大,留不住,似乎成了所有行业的通病,咋就这么难呢?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咱们缺少顶尖的科技人才,缺少能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领域颠覆性创新的人才。
就拿国内的科技公司来说吧,大家都知道那些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合作,但真正能引领技术潮流的核心人物,哎,不得不说,咱们的“星辰大海”里,核心人物的数量还是稀缺。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多时候咱们只能追随别人,别人一动,我们就跟着动。
可这个时代,谁能一直追随谁呢?如果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那只能说,我们的科技发展会一直被“绑架”,进退不得。
但问题在哪儿呢?你问我,我只能说,首先就是“培养难”。
从基础教育开始,咱们的教育体系就一直偏向应试,填鸭式教育的方式早就把许多孩子的创新能力压得死死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里培养的是考试人才,才不是用来培养科技牛人的。
培养一名真正的科技人才,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惜,现阶段大家更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考试的分数。
你问问现在的大学生,哪一个没有深深体会到,几乎所有时间都被背书、考试填满,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点什么前沿的科技,真是凤毛麟角。
所以,科技人才的培养,不能单靠死读书,要更多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这才是未来的“王道”。
留不住人才也是个大问题。
很多科技人才一旦成名,就直接跑到国外去了。
说白了,国内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有些地方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你看那些顶级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可能并不高,但因为有一流的研究平台和无尽的创新空间,所以他们能在某些领域持续发力。
可咱们国内,虽然科技公司发展很快,但大部分企业和机构都缺乏这种宽松的科研氛围。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则是推动科普教育发展的关键。
目前,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首先,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与技能,导致科技馆的科普工作难以开展。
其次,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普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比例不足,而又缺乏重要的科普教育研究人才。
另外,科技馆的一些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对于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激励不足,导致科普人才难以持续地发挥创新动力。
一、加强科普专业和科学教育的培训和教育。
科技馆应该定期举办针对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教育课程,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督促,提高科普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设置健全科普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科技馆科普人才奖励机制、岗位晋升制度等手段,推动科普人才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创新、发展氛围,并营造让人才在科技馆事业中追求自我发展与价值的良好环境。
三、建设科普研究与创新人才队伍。
加强对科学教育和科普领域的研究,不断优化科技馆科普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扶持和引进本领域的重要人才,不断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质量。
四、推进科技馆管理的完善。
加强科技馆组织管理,及时调整并引进新的科普内容,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与教育,动员人员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使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得以更好地展开。
综上所述,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科技馆科普能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基础。
科技馆需要通过围绕以上方面的措施来完善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地推出适合大众需求的科普活动和内容,才能在科普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馆作为科普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而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则是科技馆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就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及其建设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存在形式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和兼职导游等三种。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在科技馆中担负着重要角色,主要分为学术类和操作类。
学术类人员主要从事科普教育的研究和理论指导工作,如策划展览,编写科普资料和开展科普讲座等;操作类人员则主要从事科技馆展品的维护和操作,如展品制作、维修和展品介绍等。
志愿者和兼职导游则主要从事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如接待观众、引导游览等。
然而,目前我国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足,技术力量不够,难以满足科技馆建设的需要。
另一方面,志愿者和兼职导游虽然数量较多,但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科技馆带来更大的贡献。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我提出以下建议:1.拓宽人才来源,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首先,要积极拓宽人才来源,加大对科技馆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
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借力学界优势,组织课程培训和专业论坛,吸引更多有科普研究或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科技馆工作。
此外,城市基层教育应该布局科普工作,通过与基层居民进行交流沟通,让科普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基层民众的需求。
其次,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力量。
通过设立技能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方式,不断加强科技馆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维护和运维科普展览的能力。
3.提高志愿者和兼职导游的素质第三,要提高志愿者和兼职导游的素质。
科技馆要对各岗位志愿者和兼职导游进行职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其宣传教育,提高其科普知识和教育技能,使其为科技馆的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4.建立科普人才队伍管理档案最后,要建立科普人才队伍管理档案。
科技馆应该建立科普人才档案,记录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兼职导游等的培训、学习、实践经验,统计其个人所负责的和参与的科普教育和科技馆项目,并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优化。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现状和建设的思考科技馆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文化普及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科技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整体水平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等。
对于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改进。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科普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科普经验,但目前科技馆科普人才普遍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科普实践经验,导致科普活动的质量不高。
科技馆应该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普人才的整体素质。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人员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科普人才主要以年轻的科普志愿者为主,缺乏具备专业科学背景和教育经验的科普人才。
这导致科普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科技馆应该在招聘科普人才时注重专业背景和教育经验,并建立起一支专业科普团队,包括具备科学研究能力的科学家、具备教育背景的科普教师等。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科普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提升机制。
对于已经进入科技馆工作的科普人才,科技馆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包括参加科普讲座、培训班等。
科技馆还可以与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基地,提供更加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对于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科普是一个群众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科技馆可以与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
科技馆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技馆应该加强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普人才的整体水平。
科技馆还应该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的人员结构,注重专业背景和教育经验的引进。
科技馆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只有在全面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科技馆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普作用,推动科技文化进一步普及与发展。
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Major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作者: 任福君 张义忠
作者机构: 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科普研究
页码: 11-1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科普人才 培养体系 问题 对策
摘要:高效、系统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由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宽专业的教育结构网络构成;而科普人才资源存量的增加、增量的保证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有赖于完善而有效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当前科普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面临的学科专业瓶颈、师资队伍瓶颈、培养基地瓶颈和机制创新瓶颈等主要问题,梳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提出了建立我国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Studies on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Talents Tea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Zheng Nian(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Popularization,Beijing 100081)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structure,features,main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existing in the Talents Tea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TSP)and exploring the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develop the TTSP through training and education either in school or out of school.It is also the urgent need for both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ulfilling the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nd the fundamental and critical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nterprise itself.He proposes that “the collabor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pecial training,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the unification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and the partial improvement in Talents training”be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ing the TTSP.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well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ke plan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TSP in a systematic way.It is also imperative to practice Talents eval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train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TSP in term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Keywords :science popularization;talents team;training and education CLC Number :N4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673-8357(2009)02-0019-11收稿日期:2009-01-09作者简介:郑念,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Email:zhengnian@*本文节选自作者的新作《科学理性的启蒙者和捍卫者———新中国科普人才发展历程》。
*191科普人才的概念和内涵1.1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当今世界,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对于什么是人才,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国,关于人才的一般性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1]。
在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发布,以下简称《人才工作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目前,国内学术界有关专家根据研究和表述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才进行了界定。
综观这些定义的本质内涵,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人才的一些基本属性,具备这些基本属性的人也就是人才。
(1)时代性和社会性。
认为人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才,离开了社会和历史就无所谓人才。
(2)内在素质的优越性。
认为人才拥有优于一般人的素质,没有较高的素质,难以成材。
(3)社会实践性。
强调实践出人才,人才的劳动成果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4)普遍性和多样性。
即认为“行行出状元”,任何岗位的劳动者都可以成材。
(5)劳动成果的创造性。
强调人才的劳动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前人的行为,而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其成果具有独特性。
(6)贡献的超常性。
由于人才的劳动成果具有创造性,其贡献也远大于一般劳动者。
(7)能力的差异性。
即不同行业的人才各有所长,同一行业的人才也各有千秋。
(8)作用的进步性。
人才的作用对于外界环境是有益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些属性中,只有部分属性具有特殊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
而所谓下定义,也就是把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
在上述诸多属性中,只有内在素质的优越性、劳动成果的创造性和贡献的超常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看,人才是具有特殊才能,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劳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
具体到某一行业、领域,由于不同行业要求具有不同的技能,这种专业技能就是行业具有的特殊属性、要求的特殊才能,至于能否进行创造性劳动以及做出突出贡献,则主要取决于行业的要求和标准,以及人才成长的环境。
由于各行业的劳动者都具有做出突出贡献的潜力,而创造性劳动和突出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所以,本文认为,专业或行业劳动者都具有人才的基本属性,只不过发挥作用的时间有先后、贡献大小有差别而已。
同时,从现实看,衡量人才的标准主要是贡献大小,但如果仅仅把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当作人才,而忽略了大量的潜在人才,就会影响人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作为显性人才,对他们进行保护和奖励;而把那些具有人才潜质、符合人才基本属性、一直在努力工作的劳动者当作潜在人才,为他们提供好环境、好政策,鼓励他们成材。
1.2科普人才科普人才是从事科普事业或专业性工作的、具有一定专门知识的劳动者。
从科普人才的实际来看,科普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渠道和形式向公众进行传播普及的能力,或者具有协调管理科普工作的能力。
科普工作者也就是科普人才的本质属性是,具有内在的从事科普传播或管理的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种知识再生产和传播的过程,这种工作需要具有创造性,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科普工作是一种公益性、非营利事业,而且是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故科普人才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
所以,科普工作者基本具备人才概念的基本特征20和本质属性。
目前,中国科协系统及其组成单位的人员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力军,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5日,人民出版社,第14页)中明确指出:“要身体力行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甘当人梯、提携后进,花大心血、下大力气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
”这就为中国科协系统的人才培养以及科普人才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和发展方针。
根据中国科协系统的组织构成情况,科普人才队伍主要来自两大部分,即各级科协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各级学会工作人员及个人会员。
由于各级学会工作人员及个人会员虽然具有科普的功能和职责,但并不是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只是根据需要进行应时、应需的科普工作,这样,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才队伍作为潜在的或者广义的科普人才。
由此,我们把科普人才队伍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
广义的科普人才指各级科协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各级学会工作人员及个人会员;狭义的科普人才指各级科协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各级学会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科普队伍。
从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在平时的科普工作中,虽然直接参与科普工作、科普活动的人员数量不多,但科普工作或活动的内容涉及的人员很多。
一些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展品制作、布展、各种现场服务、效果评估等人员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有些内容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制作,这些不同专业的专家基本上来自各专业学会。
因此,狭义的科普人才主要从事一些经常性、设施(场所)性、媒体性的科普工作;广义的科普人才主要参与一些大型的、临时性、全覆盖性的科普项目,如科普日、科技周、“三下乡”等。
由于知识生产、流通(传播)和消费的特点不同于一般产品,知识具有累积性,可以在消费中不断增值,而物质产品一般在消费中被消耗,所以科普的过程是知识增值的过程,这样,传统的科普定义也就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创新。
如果根据知识传播消费的特点来定义,那么,凡是能够用科普的方式、手段和途径,通过知识传播(流通)、消费实现知识增值的,都可以称为科普。
可见,科普人才的定义也就可能更广,涉及的范围就更多。
但为了避免混乱,本文仍然以科普界的传统定义为基础来界定科普人才概念。
在科普人才分析时,主要以广义科普人才为分析对象。
这样做的理由是:数据获得比较方便,符合科普工作实际,也具有科普发展的前瞻性。
1.3科普人才及其队伍的特点从科普的定义可以看出,科普人员都是特殊的人才。
“科普是把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思想、方法、原理和精神,用通俗易懂、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传播,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这个定义说明科普人员应当具备:(1)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思想、方法、原理和精神;(2)能够把这些科学的知识创作,表述为人们易于理解、接受的表现形式;(3)能够用一定的途径,比如报纸、杂志、影视、网络、广播等,向社会公众进行传播;(4)能够策划、组织科普人员进行创作、展览、展示、艺术化表现以及管理营运科普场馆等,并向公众进行传播;(5)高屋建瓴,既能够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又能够了解国家发展趋势,超前判断国家的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组织、管理广大科普人员,通过科普工作,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培养人才,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