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一)教学设计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数学植树问题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数学植树问题教案(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
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
师: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
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
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
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㈠探究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
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先猜一猜。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6篇)植树问题教案篇一1、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端栽树时的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两端栽树的解题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栽树”的规律,这时老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通过动手操作,形成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让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重视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
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都不栽树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0 m长的。
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0 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
(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6篇)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够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能够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老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师: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题2、出示教学目标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1、动手“种”树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三、验证规律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精选2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构建模型、用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在我国的北方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关沙尘天气的图片新闻。
(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吗?实际呀沙尘天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正因为以前人们的乱砍乱伐,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才会出现今天的沙尘天气。
最近呀咱们这个城市也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比沙尘暴天气危害更大,那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呀?那你们知道治理沙尘和雾霾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植树造林)。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设计植树方案为了改善我们的校园环境,让大家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种树?只让学生口答方案,追问有哪三种方案?(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两端不种)。
植树问题教案(通用11篇)
植树问题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教学过程: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1、教学“间隔”的含义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五指伸直、并拢、张开)(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
(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1、出示招聘启事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
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
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案(精选3篇)植树问题第一课时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一端要种、两端不种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今天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老师挺高兴的,这么多人,正好做一个公益宣传,请看--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在座各位朋友,同学,为了我们地球生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环境,请爱护树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种树!支持的,鼓鼓掌!谢谢!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2分钟)1、揭示课题(2分钟)师:你们觉得种树与数学有联系吗?生:间隔,米数等等问题。
师:种树与数学之间确实有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种树问题上研究数学。
(出示课题:植树问题)2、出示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26分钟)1、理解信息(2分钟)师:能看懂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生:全长100米,每隔5米等等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师:“间隔”这个词听过吗?能举几个例子吗?比如同学之间,手指之间......都可以看作是间隔。
师:两端要种什么意思?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2、形成猜想(1分钟)师:如果,把这条路的一旁看成一条线段的话,猜猜看,需要几棵树?看谁想得快!生1:200生2:201生3:202师:三个猜想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才是对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生:验证。
3、化繁为简(4分钟)师:是的,可以画图,模拟种一种,数一数,就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了。
师:(课件演示)请看,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植树问题》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大屏幕出示)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
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1)激发兴趣谈栽法(2)自由选择试栽法(3)交流汇报作记录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
小路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
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关于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
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两端都不栽树。
本节课教学第106页——107页例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1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
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三种情况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将例2分成两道题放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环节,有利于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5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潜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资料,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资料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间隔概念,明白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
数学思考: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与基本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基于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想想,说说,画一画,议一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且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情及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植树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直线上植树,一种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在直线上植树又分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是学习在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知识基础上说,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这类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者练习中都接触过数字较小,表达比较简单的生活原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上看,四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去探究发现总结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我认为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1、知道段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三种植树模型。
3、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的教案优秀6篇
植树问题的教案优秀6篇植树问题的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100÷5=20(段)2、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12233456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棵数=段数+1或:段数=棵数-15、完成例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8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1.手指游戏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
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设计意图:以趣激学。
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
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
(板书:两端都栽)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理解题意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3)讨论交流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
就应是:100/5=20(段)20+1=21(棵)(板书)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17例1二、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预设生:有5根手指生:有4个空〕像刚刚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预设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生2:队伍之间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1、①课件出示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谁能响亮的读题?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生4:一旁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
〔指名板演〕〔预设生1:20÷5+2=6〔棵〕生2:20÷5+1=5〔棵〕〕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说一说你的想法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植树问题1
“植树问题(一)”教学设计景东县民族小学李艳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17—118页例1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1)师:很高兴能再一次走进我们三班的课堂教学。
大家欢迎吗?那么给点掌声吧!(2)师:有句歌词说“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
(拍手)刚刚大家热烈的掌声使我非常幸福。
(3)师:是啊!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双手上也隐藏了许多数学奥秘,请看老师的这只手,你得到了什么数字?(5,5的指头)(4)师:嗯!5个指头!不过除了5个指头,老师从中还发现了一个数字4。
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指缝、空格等)(5)师:对,4指的是每两个手指间的缝隙,也叫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跟老师读“间隔”。
2.引入课题(1)师:小小一只手上也蕴藏着这么多数学奥秘,那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无处不在了。
(2)师:请看(课件出示图片)介绍:这是一段新修的公路,要在路边种上树,该怎么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探究新知过程1、出示数学问题:(1)课件出示文字:这是一段新修的公路,全长1000米,要在这条公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2)理解题意:①读一遍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000米每隔5米一边两端)②分别理解:“1000米”是总长度;“每隔5米”是间隔长度(一棵树与一棵树之间的距离);对照图理解“一边”“两端”各指什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
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
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1篇)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xxx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口算2.5×0.4=1.25×8=0.9×0.9=15+1.5=8–1.2=4.5÷5=2、4个、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3、人民大会堂前12根柱子间有几个间隔4、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二)探究新知,找出规律。
1、初步认识栽树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2、认识了解“棵树”、“间隔数”、“间隔长”。
并结合图形让学生讨论找出“棵树”、“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棵树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树少13、例: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你认为题目中哪些字词比较关键,你是怎样理解的?(2)小组内研究,可以通过画图,也可以通过列算式……解决问题.间隔数:20÷5=4(个)棵树:4+1=5(棵)(3)小结方法:总路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4、让学生自学书本106页例题,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一)。
(教材第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
毛线绳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引入。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
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
(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
(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
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
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
(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
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
(5)独立列出算式。
(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
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
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如右图)
四思维训练
1.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
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
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4-1=13(段) 2×13=26(米)
2. 12÷2=6(段) 6+1=7(面)
思维训练
1. 1000÷8=125(段) 125+1=126(盏) 126×2=252(盏)
2.40÷(3-1)=20(秒) 20×(6-3)=60(秒)=1(分)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一)
两端都种:株数=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例1:100÷5=20(段)20+1=21(棵)
课后反思
1.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2.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
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