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训练2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清圣祖实录》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世宗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清高宗实录》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2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三文综二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曾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

这一事件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日渐制度化B. 分封制收到重大冲击C. 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的废立D. 中央集权制已现雏形2.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东汉晚期)中,发现有描绘豆腐作坊的画像石。

画面完整地表现了浸豆、磨豆、虑浆、点卤、榨水等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

这则材料()A. 是东汉晚期发明豆腐的有力证据B. 说明东汉时豆腐已成为南北方主要食材C. 有助于研究确定豆腐发明的时间D. 反映出中西交流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3.如图是我国某个历史时期东南沿海主要外销瓷窑口分布图。

该历史时期最早可能是()A. 唐B. 宋D. 清4.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 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 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5.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

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

这种现象表明()A. 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B. 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C. 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冲击6.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A.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 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 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7.“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在这里描述的是()A. 北伐战争期间的农民运动B. “工农武装割据”下的土地革命C. 1947年启动的土地改革D.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运动8.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

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

这一活动( )A.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B.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C.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D.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25.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

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6.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

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

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27.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28.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

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

这反映出( )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29.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公里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朝历史与汉朝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021·北京海淀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 ) 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 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3.(2021·湖南长沙一模)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两个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4.(2021·广东广州一模)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乡里组织延伸皇权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据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

”这里的“戎狄”是指( )A.乌桓B.匈奴C.越族D.羌族6.(2021·江苏扬州一模)《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

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历史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类

历史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一背景、原因类

历史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题型一背景、原因类题目·设问方式·破题思路1.宽泛性设问:在题目没有设置限定词的情况下,有关历史事件、现象的背景、原因、条件、因素、依据等可从国际及国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2.限定性设问:(1)根本原因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

②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

③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

④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或社会制度入手。

⑤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事件内因入手。

⑥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入手。

(2)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

(3)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直接原因往往是离事件发生最近的因素。

(4)主观原因:包括引发历史事件的主观、客观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典型例题(山东高考)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信息速读政治 1688年,光荣革命国内经济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670-1776年国际 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1807年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解析:“1670-1776年”,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国内则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807年”,工业革命正在英国蓬勃展开,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训练卷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附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训练卷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附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世界史专题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2018·成都模拟)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

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B.印度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2.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

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

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3.(2018·皖南八校联考)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4.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等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现象和理论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

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扩展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5.(2018·福建泉州质检)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 2.4% 18.3%1750年19.2% 1.6% 13.1%据表格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6.(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 .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 ) 年限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 15年 15— 20年 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最新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原因类型选择题

最新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原因类型选择题

选择题专项训练2 原因、影响类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

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2.中国古代,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由此可以看出,郑、宋、齐、秦等姓出现与下面因素相关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确立C.早期政治制度D.儒家思想3.“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

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

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

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

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明清时期A.长期的战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5.尽管西欧在14世纪中叶因黑死病危机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在瘟疫结束后西欧农民的收入却有了很大提高。

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根据当时的文献分析认为,14世纪后期意大利地区农民的肉食和糖类的摄入量和贵族基本相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A.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B.新航路开辟推动物质生活进步C.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消费水平上升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贵族衰落6.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一·黄金》中记载:“洪武八年,金一两当银四两;幼时见万历中赤金止七八抉,崇祯(1628-1644)中十换,江左至十三换。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二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带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带答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2.《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3.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两个《航海条例》;而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

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这种改变( )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推动了英国的对外资本输出D.加剧了南北半球的贫富差距4.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 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5.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37人,意大利30多人,法国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6.(2019·武汉一模)下表直接反映出( )1498—1505年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时间威尼斯葡萄牙1498—1501年年均350万英镑年均100万英镑1502—1505年年均22.4万英镑年均230万英镑C.商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7.在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 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限时集训(一)中国古代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限时集训(一)中国古代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限时集训(一) 中国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

而西周统治者则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 B.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C.“尊礼敬德”思想的普及D.周人对政治兴亡的反思D[材料说明周人对政治兴亡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不再像商朝那般迷恋鬼神之事,而重视起民意,即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故选D项;A项中对天命鬼神思想的否定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B项中先秦神权政治的常态化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不符,排除;C项中普及与B项中常态化都是过度解读材料,排除。

]2.(2020·某某一模)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

这一举措( )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C[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实行分田收税的土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形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因此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故选C项;由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授土地实行土地私有,而不是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排除A项;井田制开始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材料仅体现了诸侯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耕作工具的变化,排除D项。

]3.“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

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等。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思想基础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X”可知,此时国家统一成了众多思想家的共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

2020高考历史---原因(背景)类材料题题型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题方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近现代世界科技的进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近现代世界科技的进步

近现代世界科技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宁波模拟)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解析:A项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意义;B项是量子论的意义;C项是相对论的历史意义;D项准确概括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答案:D2.(2011·广东高考)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C项符合题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突破了牛顿的力学体系,拓展了人们对宇宙空间的认识。

答案:C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体系,并非否定。

在相对论中,牛顿三大定律依然正确,只不过在分析问题时还要考虑到相对论的效应而已。

以上阐述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是()A.各自独立B.继承与发展C.否定与对立D.否定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相对论与经典力学的关系。

根据“相对论修正了经典力学体系”可知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

根据“在相对论中,牛顿三大定律依然正确”可知,相对论继承了经典力学,故选项B正确。

答案:B4.下列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四幅漫画揭示了时间的相对性,只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对此进行解释。

答案:D5.有一个生物学家,他曾提出过两个闻名的原则,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
14.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1.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
5.云南大理城外有一块“元世祖平云南碑”,其上有文曰:“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散府八,州六十,县五十……分隶诸道,立于中庆以统之。”其中应为( )
A.宣政院B.节度使
C.枢密院D.行中书省
6.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A.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
A. 隋朝B. 唐朝
C. 宋朝D. 元朝
16.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2020届高考历史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20届高考历史山东省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十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十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限时:60分钟总分:76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1.有人认为:“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

”与此对应的变法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C.实行强制分户,改变旧有社会习俗D.改革户籍,加强对乡里人口的管理答案C根据材料“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可知,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与地方管理无关,排除D项。

2.著名学者宿白认为:“(北魏的汉化)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或摹拟汉魏制度,而是加入了新因素后的一次发展……”北魏政权对汉魏制度的发展有()A.削弱世家大族,建军功爵制B.实行三长制,强化基层控制C.打击官场腐败,实行科举制D.实行方田均税法,抑制兼并答案B汉魏时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北魏时期,在地方上实行三长制,二者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题干之意,故选B项;建立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A项;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方田均税法是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排除D项。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并可以赎买一定数量的份地。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发布了《土地法令》,规定无偿没收地主土地,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两个法令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需要②两个法令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二一九法令”有利于推动俄国工业化进程④《土地法令》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二一九法令”颁布之后,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土地法令》颁布之后,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故①正确;1861年改革之后,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故②错误;“二一九法令”颁布之后,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受雇于资本家,这样就会促进俄国工业化的发展,故③正确;通过《土地法令》的内容可知,该文件的颁布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训练2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训练2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训练2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1.(2017·湖南十校联考)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答案 B解析材料说明了用的人身份低微,故A项错误;中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削弱丞相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王侯的处理,故C项错误;材料“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不能确定与反击匈奴有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 )A.澄清吏治B.推崇严刑峻法C.强化君主专制D.发挥儒学教化功能答案 C解析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不是推崇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3.(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 B解析义律作为英国商务监督,此举将民间的商业贸易行为上升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为后来侵略中国制造了借口,故B项正确。

4.(2017·四川宜宾一模)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2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1.(2017·湖南十校联考)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

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答案 B解析材料说明了用的人身份低微,故A项错误;中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削弱丞相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王侯的处理,故C项错误;材料“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不能确定与反击匈奴有关,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

”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 )A.澄清吏治B.推崇严刑峻法C.强化君主专制D.发挥儒学教化功能答案 C解析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不是推崇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

3.(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 B解析义律作为英国商务监督,此举将民间的商业贸易行为上升为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冲突,为后来侵略中国制造了借口,故B项正确。

4.(2017·四川宜宾一模)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

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始于甲午之战,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下中国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并从思想上发生重大变化,故A、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

5.(2017·四川遂宁高三零诊)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

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1949~197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推行的抵制城市化的政策的阻碍。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逐渐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D项正确。

6.(2017·广东惠州三模)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

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C.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答案 B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故A项错误;粮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粮食供应短缺,这是由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故C 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开展是正确的决策,不是“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7.(2017·吉林一模)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国家最初推动“211工程”计划的目的是( )A.普及义务教育B.多渠道筹措经费C.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D.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211工程”是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力争在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211工程”,故A、B、C项错误。

8.(2017·江苏南通、如东、徐州××县高三检测)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始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故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侵害的是英国农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9.(2017·湖南长沙高三期末)汉莎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

13世纪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

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北部经济的衰落B.欧洲重商主义兴起C.德国宗教改革的出现D.新贸易路线的竞争答案 D解析材料中汉莎同盟的衰落,根据提供的时空从13世纪到17世纪,没有德国北部衰落的信息,故A项错误;重商主义对汉莎同盟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冲击力,可能会促进其发展,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使德国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剥削,理论上应该发展,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和材料所给的时空比较吻合,故D项正确。

10.(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 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 419 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

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

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体设计的缺陷B.各州权力过大C.政府权力有限D.政府政策失误答案 A解析结合题目中的时间“1781~1786年”,得知此时美国的国家体制是邦联制,邦联制下中央的权力太小,各州的权力大,故出现了题目中的问题,故A项正确;B、C项是A项的表现,故B、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错误。

11.(2017·河南安阳高三调研)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

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

巴黎公社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社工作效率B.保持政府良好形象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D.健全民主监督机制答案 C解析材料中“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并不能提高公社工作效率,故A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得到民众支持,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将重要决议公之于众,目的是获取民众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主监督,故D项错误。

12.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C.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答案 C解析乔治·泰勒强调的是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这反映了经济状况与消费能力的关系,“裙边理论”说明经济的增长会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人们消费能力,故C项正确。

13.(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20世纪60年代,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蓄意分裂不结盟运动;70年代后期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国际影响的增强B.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C.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 A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故B项错误;美国与不结盟运动联系密切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70年代后期”不符,故D项错误。

14.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答案 A解析三次“柏林危机”均从危机走向妥协,体现了冷战期间美苏都力避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故A项正确;三次危机都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说明苏联处于劣势,故B项错误;“柏林是双方的前哨阵地”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对策,故D项错误。

15.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答案 D解析开放浦东是对外开放的步骤,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技术和资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包产到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的是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简政放权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奇迹,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