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高周期
井楼油田浅薄层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对蒸汽驱效果的影响
井楼 油 田浅 薄层 稠 油储 层 非 均 质 性 对 蒸 汽 驱 效 果 的 影 响
石 晓渠 , 崔 连 训 , 易 晓辉 , 马 道 祥 , 蔡 汉 文 , 石 璐
( 1 . 中 国石 化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第 二 采 油 厂 , 河南唐河 4 7 3 4 0 0 ; 2 . 中 国石 化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和蒸汽、 注 蒸 汽 前 进 行 大 剂 量 平 面调 剖 、 及 时调整注汽参数 、 适 时进 行 产 液 结构 调 整等 。 关键词 : 井楼油 田; 浅 薄 层储 层 ; 蒸 汽 驱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4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楼资 2 7井 区位 于河南 井楼 油 田三 区南部 , 油层 埋深 2 5 8 . 0 m, 有效厚度 4 . 2 1 T I , 纯 总厚 度 比 0 . 6 8 , 油层 温度下 脱气 原油 粘度 1 8 7 4 9 . 0 mP a・S , 属 浅 薄 层 特 稠 油油 藏 。该 区于 2 0 0 9年 9月 1日开始 蒸 汽 驱先 导试 验 ( 4个 井组 , 2 1口采油 井) , 通 过 采取减 少
1 2 . 7 , 最小 5 . 3 , 说 明 孔 喉 比较 大 , 喉 道 小 。孔
隙结 构 系数平 均 4 . 6 , 说 明储 层 的孔 隙结 构 差 , 油气 在其 中的流 动性 差 。 储 层平 均孔 隙度 为 3 2 , 渗透 率 2 . 8 6 7 始 含油 饱 和度 6 5 , 储层 物性 较好 。 应 用 洛伦兹 系数 直观 描述 油藏 非均 质程 度 。据 , 原
为 了解 汽 驱 前后 储 层 物性 的变 化情 况 , 对 楼 检
稠油新区开发地面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量 及 稠 油 中 沥 青 的 质 量 均 下 降 .结 果 导 致
很难最有效地 利用稠油和轻油 资源。 稠 油 掺 稀 油 输 送 方 法 的 优 点 是 :可 以 直 接 利 用 常 规 的 原 油 输 送 系 统 来 输 送 稠
单 井平 均 产量 5 1 td 右 .因此 - 0/ 左
用 能 量 ,研 究 应 用 了 以 下 九 项 稠 油 新 区开 发 地面工程工艺及配套技术 。
城 油 田 含 水 油 输 送 管 道 生 产 运 行 参 数 人 以 用 轻 质 原 油 作 稀 释 剂 为 例 。 向 稠 手 ,总 结 出稠 油含 水 油 输 送 两 大 特 点 : 即 油 中掺 入 轻 质 原 油 可 以大 大 降 低 稠油 的 粘 稠 油 含 水 5 % 以 上 时处 于 转 相 点 , 7 % 0 O 度 。如 果 稠 油 和 轻 质 原 油 的 粘 度 指 数 比 较 以 上 时 输 送 粘 度 比 相 应 纯 油 的粘 度 大 幅 度 接 近 , 那 么 混 合 物 的 粘 度 可 用 以 下 经 验 公 下 降 f 8  ̄ ) 采 用含 水 油 输 送 ,一 是 适 约 0 5 / 0
产 出 液 含 水 逐 步 上 升 .产 液 量 增 加 ,要 逐 混 合 原油 在 炼 制 上 变 得 困 难 .使 得 轻 油 质 步 完 善 配 套 游 离 水 脱 水 及 撬 装 污 水 处 理 装 置 ,以 满 足 后 期 产 液 量 高 峰 生 产 的 需 要 。 2对 稠 油 输 送 工 艺 技 术 进 行 研 究 与 应 用
稠 油 加 石 油 产 品 、液 化 石 油 气 或低 粘 油 .在 停 输 期 间 不 会 发 生 稠 油 凝 固 现 象 。 原 油 等 稀 释 剂 输 送 技 术 在 我 国 及 国 外 都 有 但 稠 油 掺 稀 输 送 方 法 也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缺 处 理 等 方 面 难 度 较 大 新 庄 杨 楼 油 田 开 新庄 、杨楼 油 田在 开 发 、采 油和 地 面 集输 与 发 初 期 采 用单 井拉 油 方 式 小 规模 试 生产 .
河南油田井楼一区浅层水平井蒸汽吞吐生产特征分析
2 2 周 期 产 油 量 高 ,吞 吐 效 果 好 .
与吸汽 能力强 相对应 ,水平 井初 期 产 油量 、峰值 产 油 量 和周 期产 油 量 都 较高 。第 1周 期 开井 生 产 时 ,4口井初 期 出油温度 均在 I 0C以上 ,平 均单井 周期产 油量 8 1 ,综合含 水 在 4 %以下 ,油 汽 比均 O ̄ 6t O 在 02 . 5以上 ,峰值 日产 油量 最 高为 4 . t 0 5 。第 2周期 生产 时 间 均 在 l O O d以上 ,平 均 单 井 周 期 产 油 量
2 浅 层水 平井 蒸 汽 吞吐 生 产 特 征
该井组投 产 以来 ,4口井均完 成第 2周期 吞 吐 。累计 注 汽 2 8 ×I ,累计 产油 0 8 7 ×1 ,综 . 5 Ot .42 0t 合含 水 5 . ,累计 油汽 比 0 3 ,第 1周期油 汽 比达 0 3 。其生 产状况 主要 有 以下 特征 。 52 .0 .5
河 南 油 田 井 楼 一 区浅 层 水 平 井 蒸 汽 吞 吐 生产 特 征 分 析
关群 丽 ,费 永 涛 ,罗 曦 ,黄 磊 ( 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南 南阳433) 河 7 12 蒋 尔 梁 ( 河南油田分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公司 河南 南阳 433 712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 石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8 00 月 第 3 卷 第4 2 期
J u n l f i a dG s eh ooy (. P ) A g 2 1 V 13 N . o r a o l n a c n lg J J I O T u.00 o 2 o4 .
注汽量 都在 4 t 0 以上 ,达到 了每 米 注汽 4 t的方 案设 计 值 ,其 中楼 平 1和楼 平 4井 每 米 注 汽量 分 别 为 0
浅薄层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间歇汽驱现场试验
通过 数 模优 选 ,注采 参 数 结 果 为 :注 汽 速 度 1 0 1 0 td 0 ~ 4 / ,井 底 蒸 汽干 度 ≥
5 ,废 弃 油 汽 比 0 1 ;单 井 排 液能 力 2 ~3 / ,累积 采注 比> 1 0 ( 争 达 到 1 2以上 ) 5 .5 O 5td . 力 . ;注 汽 时 间
[ 键 词 ] 浅 层 ; 薄 层 ;稠 油 开 采 ;蒸 汽 吞 吐 ; 蒸 汽驱 ; 问 歇 汽 驱 ; 现 场 试 验 关 [ 图分类 号]T 374 中 E 5.4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号]10 文 0 0—9 5 (0 2 3— 0 3— 3 7 2 2 0 )0 0 4 0
翼 ,远 离 北西 正 断层 。试 验 区构 造 比较 简 单 ,从 Ⅳ。层 顶 面 构 造 上 看 , 为一 单 斜 构 造 ,地 层 倾 向东 南 , 倾 角 为 l。 2 。试验 区Ⅳ。 埋 深 2 9 3 ,平 均埋深 2 1r,系典 型的浅层 稠油 油藏 。单层 有效厚 度一 层 5  ̄3 5i n 9 r l
长 ,继 续吞 吐 开 发无 经 济效 益 。而油 层 内基 本 形 成 热连 通 ,油 层 温度 达 到 6 ~ 7 O O好 的流 动性 ,油 层 的油 水 分 布 、流 动 性 、压 力 状 况 为 开 展蒸 汽 驱 创 造 了条 件 。 笔者 通 过数 模 研究 此 类 油藏 ,认 为 在吞 吐 中后 期进 行 间 歇 汽 驱 可 以 改 善 开 发 效 果 ,于是 在 泌 浅 l O区开
展 了间 歇汽 驱 现场 试 验 ,取 得 了阶段 性 进展 。
1 试验 方案
1 蒸汽驱 方 式 ) 蒸 汽 驱机 理 研究 表 明 ,油 藏 非 均 质性 、油 藏 原 油 粘 度 、蒸 汽 驱 方 式 、 油藏 含油 饱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高孝田赵庆(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90-1100m,单层厚度1-4m,层系组合厚度3-10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000mPa•s,具有“浅、薄、稠、散”特点。
按照当时国内外稠油注蒸汽开采标准筛选,绝大部分稠油储量不能投入注蒸汽开发。
经过近二十年的稠油开采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薄层稠油配套开采技术,成功地将大于3m的薄层稠油投入工业性开发,原油粘度界限增大到80000mPa•s,拓宽了稠油注蒸汽开采领域,使井楼、古城油田稠油资源利用率由8.3%提高到87.4%,高周期吞吐综合递减控制在5%左右,吞吐采收率达30.7%,油汽比达0.4,采油成本降低23-30%,闯出浅薄层稠油开采新路子。
主题词:浅薄层特超稠油蒸汽吞吐动态配汽组合注汽二次吞吐蒸汽增效剂高周期一、油藏地质特点自1985年9月以来,河南油田在泌阳凹陷西斜坡和北斜坡相继发现了井楼、古城、杨楼和新庄等四个稠油油田。
目前探明含油面积31.6km2,地质储量6,602×104t,分布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距物源近,主要含油层位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沉积,砂体相变快,断层发育,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资源品位低。
主要油藏地质特点有以下几点:1. 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油层埋藏深度90-1,100m,绝大部分在100-900m之间,特、超稠油一般在100~450m之间。
储层物性普遍较好,油层孔隙度一般为25-34%,渗透率0.3-5.0µm2,含油饱和度60-75%。
绝大部分储层胶结疏松。
2. 油层厚度薄,非均质性严重单层厚度一般在1-4m之间,层系组合厚度一般在3-10m之间。
据统计,井楼、古城油田单层厚度小于 2.0m的油层层数占49.4%-64.3%,单层厚度大于10m的层数占3.1%-0.30%。
井楼油田低阻、薄层稠油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为 1 2 ~6 6 。 . 5 . 7
3 )储层 厚度 油层 厚 度 大部 分 在 2 0 以 .m 下 ,1 5 厚 度 以下 地 层 占全 部 层 数 5 ,差 .m O 油层 2 0 以下 厚 度 地 层 占全 部 层 数 8 ,说 .m 6 明油层厚 度 以 薄 层 为 主 ;干 层 厚 度 范 围 较 大 ,
别不 明显 ,同一性 质不 同深度 的地层 则 电性表 现差别 较大 。
经过 多年 的注水 、注 气开采 ,单 井 中厚 度大 、电性 明显 的含 油储 层 已接 近 开发 极 限 ,一些 电性 低 、 厚度小 、物性 偏差 的含油 储层成 为稠 油 区今 后挖 潜 的方 向。过去 由于认识 水平 的 限制 ,此 类储层 一直未 得到充分 利用 ,随 着稠油 开采技 术 的提高 和对该类 储层 的投 产见效 ,使 用测井 资料认 识该 类储层 成为 可 能L 。开展 储层 的 电性 分析及 识别 标准研 究r ] 1 ] 2 ,对整 个 区域 “ 放”低 电阻 、薄差 层 十分 必要 。 。 解
1 储 层 基 本特 征
1 )岩性 与物性 特征
2 )储层 的 非均质性
该 区储 集层 岩性 为砾 岩 、含 砾砂 岩 、细 砂 岩 、粉 砂岩 。油层 胶 结 疏松 ,物 性
井楼 油 田储层厚 度横 向变 化 大 ,百米 之 内储 层 尖灭 、变 薄 现象 十 分 明显 ,夹
火烧油层在河南浅层稠油油田的可行性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79-03火烧油层在河南浅层稠油油田的可行性研究刘花军,陈渊,查旋,樊琳琳,司光礼,刘若虚(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摘要:河南稠油油田油藏具有浅、薄、稠、散、小的特点,目前热采老区普遍进入多轮次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注蒸汽热采效果愈来愈差,地下仍滞留相当量的剩余油难以动用,而部分稠油和超稠油采用常规热采难以动用,资源利用率低,稠油后备资源又匮乏,急需研发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为此提出火烧油层在河南浅层稠油油田的可行性研究。
文中结合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从火驱筛选标准、设备工艺、油藏地质、室内物模实验、经济方面综合分析评价了火驱开采技术在河南浅层稠油油田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浅层稠油油田部分区块进行火烧油层开发总体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火烧油层;可行性研究中图分类号:TE357.41文献标识码:A1985年以来,河南油田先后在泌阳凹陷西北斜坡带发现了井楼、古城、杨楼和新庄等四个稠油油田,油藏构造复杂,具有浅、薄、稠、散、小的特点,油藏埋深90~1100m,小于600m占85%以上,特、超稠油埋深一般小于400m;油层单层厚度1~5 m,78%的油层单层厚度小于5m,储量占59.6%,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90~160000mPa s,特超稠油占稠油总储量的60%;油层分布散,开发层系纯总厚度比0.5左右,油砂体面积小,一般为0.4 ~0.9km2。
通过七五和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河南油田取得了这类低品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技术和经济上的成功,但经过20多年注蒸汽开采,目前稠油开发面临稠油后备资源匮乏,部分稠油和超稠油采用常规热采难以动用,资源利用率低,已开发区块普遍进入多轮次高周期蒸汽吞吐阶段[1],注蒸汽热采效果愈来愈差,常规的注蒸汽开采采收率低,地下仍滞留相当量的剩余油难以动用等问题,急需研究开发稠油热采新技术,提高其采收率。
浅薄层特稠油过热蒸汽驱开发研究与试验——以楼资27井区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第25卷第2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11)02-0076-03浅薄层特稠油过热蒸汽驱开发研究与试验以楼资27井区为例关群丽(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摘要:针对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过热蒸汽驱开发方式可行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油藏适合进行过热蒸汽驱开发,较湿蒸汽驱提高采收率8.24个百分点,油汽比提高0.077。
对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四个井组进行过热蒸汽驱试验,预测汽驱阶段采出程度26.28%,蒸汽吞吐+汽驱采收率49.61%。
关键词:楼资27井区;浅薄层特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转换开发方式;过热蒸汽驱;提高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13.3文献标识码:A井楼油田楼资27井区6层含油面积0.45 km2,地质储量47104t。
埋藏深度为135.0~298. 0m,油层厚度较薄,纵向上单层厚度一般在1~3m 左右,岩性以细砂岩为主,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18749mPa s,属浅薄层特稠油油藏[1-2]。
自2003年投入开发,截止2009年5月底,6层平均单井吞吐7.6个周期,累积注汽27.65104m3,累积产油9.65104t,累积产水19.15104m3,综合含水66.5%,累积油汽比0.35,采油速度3.73%,采出程度20.5%。
楼资27井区经过五年多的蒸汽吞吐开采,蒸汽吞吐开采效果越来越差,如何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是楼资27井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此,2009年在井楼油田楼资27井区开展了4个100m井距反九点井组的过热蒸汽驱试验,已经见到初步开发效果[3]。
1转换开发方式的必要性1.1采出程度高、自然递减率逐年加大,继续吞吐开采稳产难度大楼资27井区经过蒸汽吞吐开采,6层采出程度达20.5%,单井采出程度11.0%~30.0%,单井采出程度大于20%的井数占总井数的51.2%。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现场应用效果
和经 济 效 益做 了分 析 评 价 , 为 下 步 扩 大 蒸 汽 驱 规 模 奠 定 了基 础 。
[ 键 词 ] 浅 薄 层 ;蒸 汽 驱 ;见 效 特 征 ;跟 踪 调 整 ;效 果 关
4 d就 见 到 汽 驱 效 果 ,2 0 5 0 9年 1 蒸 汽 驱 见 效 后 呈 现 产 液 量 上 升 、产 油 量 上 升 、含 水 基 本 稳 定 的 特 点 。 O月
1 采 油 井 见 效 特 征
1 1 高 周 期 吞 吐 后 汽 驱 开 发 油 井 受 效 差 异 大 .
浅 薄 层 特 稠 油 油 藏 蒸 汽 驱 现 场 应 用 效 果
石 晓 渠 ,李 胜彪 , 道 祥 , 红 霞 ( 马 张 中石化河南油田 分公司 第二采油厂. 河南 唐、 430) 740
[ 要 ] 为 实 现 河 南 稠 油开 发 方 式转 换 ,开 展 了浅 薄层 特 稠 油 油 藏 攀 汽 驱 先 导 试 验 , 分 析 总 结 了 蒸 汽驱 生 摘
[ 收稿 日 期 ]2 1 一o 0 1 3—1 1
[ 作者简介 ]石晓渠 (93 ) 16 一 ,男 ,18 年重庆 石油学校毕业 ,高级油藏工程炳 ,现主要从 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 91
水 仅 上 升 了 3 1个 百 分 点 ,见 到 了 较 好 效 果 。 . 蒸 汽 驱 生 产 特 点 是 : 利 用 过 热 蒸 汽 “ 和 ” 注 汽 ,避 免 了蒸 汽 过 早 突 破 ; 注 汽 井 井 底 温 度 随 着 注 汽 温
时间 的延长 .呈 缓慢 上 升 趋 势 。该 井 区 蒸 汽 驱 从 2 0 0 9年 9月 】日转 驱 到 2 1 0 0年 1 2月 3 1日,历 时 4 7 ,经历 了预 热 、热连 通 、驱 替 见效 3个 阶段 。符 合 蒸 汽 驱 驱 替 特 征 ,在 此 过 程 中经 过 动态 调 整 , 8d
稠油边水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应用研究
212022年2月下 第04期 总第376期TECHNOLOGY ENERGY |能源科技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强边水断块稠油油藏集中在新庄油田,主要包括泌浅57区、泌浅67区等区块,断裂发育,构造破碎, 断层相互交错,形成众多小断块,属高孔高渗普通稠油断块油藏,地质储量649万吨。
泌浅57区、泌浅67区均为层状边水稠油油藏,油藏品味相对较差,具有“含油层位多、含油面积小、含油宽度窄、边水活跃”特点,水淹储量520.6万吨,占总储量的63.5%,采出程度仅5.8%。
目前开发现状表现为“三低一大”:采出程度低、日产水平低、采油速度低、递减大。
为改善生产效果,开展区域立体抑水治理,初期产状改善显著,但多轮次后效果变差,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水侵路径认识不精细受油藏动静态因素影响,边水沿高渗带由构造低部位向中高部位水侵,区域治理潜力单元水侵路径认识难度大,精细刻画与精准治理需求有差距。
工艺技术适应性下降一是油藏物性以及温度场和压力场发生变化。
随着吞吐轮次增加,油藏储层孔渗性提高,依据原始物性设计工艺方案适应性下降;二是技术应用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随着水淹程度的加剧,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提高技术针对性。
区域治理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受动态井网不完善因素限制,综合治理按照构造部位划分“高、中、低”治理区域,治理整体效果改善明显,个别轮次效果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细分治理区域,提高治理技术的指导性,完善分层分区高效治理。
1.分类治理方案研究1.1构造部位水淹型采用分区立体控水技术,将该层针对优化出水淹区域划分为低部位、中部位、高部位三个区域。
低部位为强水淹区域,治理思路为水淹严重的油井进行排边水,有潜力的油井堵边水;中部位为汽窜严重及边水影响区,治理思路为面积注汽治汽窜,组合治理堵边水;高部位为低速采油区,治理思路为氮辅增产增效。
1.2区域差异水淹型通过渗透率分布图和边水突进平面图叠合对比,泌浅57区Ⅲ1层渗透率分布较为均匀,边水沿1号断层及2号断层分别突进,1号断层附近呈强水淹,2号断层附近弱水淹,区域差异水淹型实施分区堵调。
稠油热采不同油藏类型降低热损失的
稠油热采不同油藏类型降低热损失的技术对策王中生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摘 要:河南油田稠油老区(井楼、古城)油藏埋深浅( 300米左右),油层薄(1-4米)、蒸汽吞吐周期较短(约4个月),属于浅薄层油藏。
光油管不动管柱转抽工艺、普通油管加封隔器气体辅助隔热工艺都能够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转抽,减少作业工作量,经现场试验都是适应的。
中浅薄层稠油油藏,应用气体辅助隔热工艺,在600米热损失16.6 ,干度41.53%,可以满足开发方案要求。
中深井稠油油藏,为了保证井底蒸汽干度,提高热能利用率,保证热采效果,必须采用隔热管隔热工艺。
减少并预防砂卡,减少地下存水,减少地层窜流,亦是提高热能利用率的三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热损失; 中深井稠油油藏; 热能利用率; 技术对策1 浅薄层稠油油藏河南油田稠油老区(井楼、古城)油藏埋深浅( 300米左右),油层薄(1-4米)、蒸汽吞吐周期较短(约4个月),属于浅薄层油藏。
图1、图2是注汽时采用不同管柱的井筒热损失及干度随井深的变化曲线,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在井深300米处压力5.8MPa 下的情况,三种管柱的热损失分别是13.4、6.4、2.8,干度分别是0.52、0.62、0.68,都可以满足开发方案的要求(干度大于40%)。
图1 三种管柱精通热损失变化曲线(5.8MPa )图2 三种管柱井筒干度变化曲线(5.8MPa )就现场作业方面来说,由于油层太薄,吞吐周期比较短,每年单井需注汽转抽3个轮次,隔热管隔热工艺热能利用率虽然能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注汽转抽需要两趟管柱,增加做业工作量,也增加管的费用,单井两项费用年增加15万元左右,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光油管不动管柱转抽工艺、普通油管加封隔器气体辅助隔热工艺都能够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转抽,减少作业工作量,经现场试验都是适应的。
2 中浅薄层稠油油藏稠油新区新庄油田油藏埋深在600米左右,埋深相对要深,地层胶结疏松,单层厚度薄(大多在5米左右),吞吐周期短(3个月左右)。
河南油田浅层稠油热采井封窜堵漏技术
按 水灰 质量 比 0 79配 制 S .6 D一0 采 井封 6热 窜堵 漏剂 , 在不 同 的 温度 下 , 4 在 8h时 测 试其 胶
收稿 日期 :0 7—0 20 2—2 改 回 日期 :0 7—0 —2 6; 20 3 7 作 者 简 介 : 胜彪 , 李 高级 工 程 师 .9 5年 生 ,9 9年 毕 业 于技术
李胜彪
(. 1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成都 ,1 5 0 2 中国石化 河南油 田分公司第二采 油厂) 6 0 0 ;.
摘要 : 为解决河 南油 田热采 井浅层封 窜堵漏措 施 井施 工成功 率低 、 有效期短等 问题 , 究 了 S 研 D一0 6热采 井 封 窜堵 漏技 术。 室内试验表明 ,D一0 S 6热采 井封 窜堵 漏剂在疏松 的漏失层 能够有 效驻 留 , 快速 形成封堵
气层 。
2 3 胶 结强 度评 价 .
按水 灰质 量 比 07 9配 制 S .6 D一0 采 井 封 6热
窜堵 漏剂 , 在常温下, 测试其胶结强度 , 与其它 并 常规 胶凝 材料 对 比, 表 2 见 。可 以得 到 , 漏剂 的 堵
胶结 强 度远远 大 于油 井 水 泥 和超 细水 泥 , 且 在 并 很短 的时 间里 有 网络 结 构 的形成 。
2 性 能评 价
2 1 实验 仪 器 .
S N—l强度 实验 仪, 00 1 8 4B 0增压 稠化 仪 ,
W E一3 0万 能 应力 实 验 机 , 拌 器 , 搅 电子 天 平 , 六
汉石油学 院石油工程系 ,0 5年 长 江大学硕 士研究生 毕业 , 20 西南 石油 大学在读博士生 , 现从 事油 田开发及管理工作 。
维普资讯
井楼油田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第3 2卷第 3期
王 晗 等 :井 楼 油 田稠 油 厚 油 层 高 周 期 吞 吐 后 剩 余 油分 布规 律 研 究
3 边 水浸入 严 重 ,边水 淹 井采 出程度 低 随着 蒸 汽 吞 吐开 采进 人 高周 期 之 后 ,油 藏 压 力 大 幅度 下 )
降 ,导致 边水 浸入 日益 加剧 。据统计 , Ⅲ56层 边水 淹井 数有 4 - 5口,水 淹 面积 0 4 i。 . k ,水淹 储 量 达 5 n O
井楼 油 田稠 油 厚 油层 高周 期 吞 吐后 剩 余 油 分 布 规 律 研 究
王 晗 ,南 唐河 4 40 7 0) 3
[ 要 ] 井 楼 油 田 一 区 主 力层 Ⅲ56层 厚度 在 1. m 以上 ,平 面 非 均 质 严 重 ,为 非 均 质 稠 油 厚 油 层 , 蒸 汽 摘 - 00
2 0 年 6月 共测试 4 井 次 。结果 表 明 ,强 中 淹层 比例 为 6 . ,弱 淹 、未 淹层 比例 为 3 . 。剖 面 09 0 06 94
上 动用差 异大 。
2 Ⅲ56层 高周期吞 吐后 ,汽 窜严重 Ⅲ56层通过 二 十几 年 的蒸 汽吞 吐 ,平均 单井 吞 吐周期 己达 ) - -
生 产井 总数为 4 4口,1 期 以上 生产 井总 数为 6 o周 9口,平 均单 井 吞 吐 9 周 期 ;累 积 注汽 1 9 0 6 × 个 1.9 3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
采井 间纯 油 带 向 生 产 井 推 进 ,驱 替 阶 段 含
水 明 显 回落 , 由8 7 %下 降 至 8 0 %,但 保 持 时 ℃ );原油粘度高 ( 油藏温 度时 ,原油粘 间短 ,后 迅 速上 升 至9 4 %,发 生蒸 汽突 破 ; 度5 0 0 0 0 — 9 f ) 0 ( X ) mP a s )的特 征 。 突 破 调整 阶 段含 水 小 幅下 降 ,稳 定在 8 9 %左 2 0 1 0 年春风油 田排6 0 l 北区投产 ,水平 右 ( 图2)。 井 长度 2 0 0 m,井距 1 0 0 m。初期 采用 H D N S 吞 吐 开 发 ,取 得 较 好开 发 效 果 ,但 由于 油
近 年 来 ,国 内外 水 平 井 的 实施 规 模 不 汽 驱 预热 阶 段 只 有 2 个 月左右 ( 图1 ),递 5 . 1 %,试 验 区 平均 单 井 日 断扩大 ,产能 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水平井 减快 ,月递 减率 3 应 用 规 模 的 扩 大 ,逐 渐暴 露 出 稠 油 水 平 井 产油 由转驱前6 . 9 t / d 降到4 . 3 t / d ;驱 替阶段 个 月左 右 , 日产 油 回升 幅 度 小 ,先上 升 到 蒸 汽吞 吐 产 量递 减 快 、平 面动 用 不 均 匀 。 等 s , 4 t / d ,后快 速 下 降 至 2 . 0 t / d , 月 递 减 率 问 题 。对 于 整 体 水 平 井 组 合 开 发 的 区 块 来 6 9 . 5 %;突破 调 整 阶段 产量 小 幅 上 升 后 保持 、 兑,吞 吐 后 期 适 时转 蒸 汽 驱 是 提 高 采 收 率 1 稳定 ,但 单 井产 油量 低 ,在 3 . 0 t , d 左 右 的 必 要 手 段 ,水 平 井 蒸 汽 驱 技 术 已成 为首 选 产 能 接 替 方 式 ,但 目前 国 内外 对 水 平 井
油田抽油机电机星三角功率转换节能浅析
油田抽油机电机星三角功率转换节能浅析摘要:抽油机在选配电机功率时,由于抽油机启动特性及油井多变工况的要求,均留有一定的功率余量,对于稠油热采井大部分抽油机的负载率在15~45%之间,最高也不会超过40%,因此造成抽油机电机运行功率因数仅为0.3左右,甚至更低,无功损耗较大,将负载较轻的抽油机电机三角型改星型连接,可有效提高电动机负载率,降低电机自身损耗和供配电损耗,达到节电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电机;三角改星型;节电一、井楼油田抽油机运行现状河南油田热采井具有“浅、薄、稠、松、散、小”的特点,由于油藏埋深较浅,抽油机大多为四抽和五抽,其电机功率配备为15kW、18.5kW和22kW不等,60%的油井负载率仅为20%左右,其运行功率因数只有0.3左右,电机本身无功电流大,自身损耗大,虽然绝大多数油井实现了集中补偿,但是就地功率因数太低,影响到油井供电电缆无功电流较大,线损增加。
二、影响抽油机电机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一)抽油机对功率因数的影响井楼油田使用的抽油机均为游梁式抽油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可靠性高、工作持久、适应工况条件好等优点,但游梁式抽油机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效率低下、用电成本较高。
引起游梁式抽油机电机负载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游梁式抽油机的电机是带负载起动,因此起动时所需的起动电流很大,功率因数很低。
二是游梁式抽油机的输出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在选择电动机时,为了保证不超过允许的温度,电机的额定电流需要取电机运行过程中的最大值,相应地,对电动机额定功率的需求也就越高。
三是要准确地选取一台抽油机的驱动电动机容量,需要测量大量数据,往往很难做到,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配套电机的功率,一般留有较大余量。
(二)油井工况变化功率因数的影响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主要特征是:采油速度、采收率较高;周期峰值产量高,递减快,随着吞吐周期增加,日产油量及油汽比迅速下降;同一周期内,初期含水高,下降快,随着周期数增加,综合含水上升快,周期产油量及油汽比随着油层厚度增加而增加[2],众多的变化因素造成抽油机负载忽高忽低,电动机的平均负载率只有15%~45%,抽油机负载是变化极大的连续周期性负载,使得稠油集控配电总运行负载也同样成为周期性变化负载,只是其波动范围小于单井,其波动范围为5%~15%左右。
综合治理,改善XQ45区块吞吐效果
综合治理,改善XQ45区块吞吐效果摘要:新浅45区块油藏属于浅薄层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汽窜程度加剧,高吞吐周期油井生产效果差,低部位油井受边水影响,后备层不足,措施挖潜余地小,为改善区块吞吐效果,对高周期吞吐井进行返层生产,对汽窜严重的井加大措施调剖力度,作好汽驱前期准备,为抑制边水推进速度采取短周期注汽和氮汽泡沫调剖。
关键词:高周期吞吐汽窜边水推进调剖1 油藏地质特征新浅45井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新庄复杂断裂带北偏东,新浅45井区主力油层油藏三面为断p2 区块开发简况新浅45区块于2004年8月进行试采生产,2005年进入区块进入全面开发阶段,2006~2008年区块进一步完善井网,进入滚动开发阶段。
区块主力油层为Ⅱ2.3、Ⅱ5.6。
储层厚度6.4m~2.4m,采用五点法井网蒸汽吞吐开发,截止到2010年9月份区块共计投产油井89口。
地质储量218.3万吨,累积注汽66.7454万吨,累积产油16.06万吨,油汽比0.24,采出程度7.36%,综合含水90%。
3 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3.1 汽窜严重,注汽组合难度大新浅45块由于井距小,平均70m左右,油层埋深浅(75m~245m)地层胶结疏松,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汽窜程度加剧,汽窜使油层加热严重不均,蒸汽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油井汽窜已成为影响该区块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1)。
汽窜面积广,汽窜井数多,主力层Ⅱ3层呈现“一注多窜”现象;如新4713注汽,同层邻井新浅19、新4813、新4710、新4612、新4613受窜。
汽窜严重井组单一的颗粒调剖效果不明显,调剖后仍汽窜成片;如新4401调剖后注汽仍汽窜8口邻井。
2010年1~8月该区块共注汽76井次,汽窜达到147井次。
3.2 油井进入高周期吞吐后,吞吐效果变差新浅45区块总吞吐油井76井,其中5周期以上吞吐油井为66井,占总吞吐井的87%。
平均吞吐周期7.5,大部分油井已进入中高周期吞吐,吞吐效果变差,油汽比下降。
综合治理,改善XQ45区块吞吐效果
综合治理,改善XQ45区块吞吐效果作者:王国亮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4期王国亮(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新庄项目部河南南阳 473400)摘要:新浅45区块油藏属于浅薄层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汽窜程度加剧,高吞吐周期油井生产效果差,低部位油井受边水影响,后备层不足,措施挖潜余地小,为改善区块吞吐效果,对高周期吞吐井进行返层生产,对汽窜严重的井加大措施调剖力度,作好汽驱前期准备,为抑制边水推进速度采取短周期注汽和氮汽泡沫调剖。
关键词:高周期吞吐汽窜边水推进调剖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a)-0245-021 油藏地质特征新浅45井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新庄复杂断裂带北偏东,新浅45井区主力油层油藏三面为断层封堵,最北边为剥蚀面封堵,属于断层+剥蚀面复合油藏类型。
储层岩性以灰白色砾状砂岩、砾岩、粉砂岩为主,胶结物以泥质为主,胶结类型一般为孔隙式胶结,油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30.44%,平均渗透率为2094×10-3μm2。
该区油藏埋深75m~245m。
地层温度下原油粘度11258~20876mpa·s,原油相对密度分布在0.9361~0.9666g/cm3之间,含蜡2.87%~9.06%,胶质、沥青质含量16.3%~33.43%,含硫量0.03%~0.12%,凝固点-2℃~7℃。
2 区块开发简况新浅45区块于2004年8月进行试采生产,2005年进入区块进入全面开发阶段,2006~2008年区块进一步完善井网,进入滚动开发阶段。
区块主力油层为Ⅱ2.3、Ⅱ5.6。
储层厚度6.4m~2.4m,采用五点法井网蒸汽吞吐开发,截止到2010年9月份区块共计投产油井89口。
地质储量218.3万吨,累积注汽66.7454万吨,累积产油16.06万吨,油汽比0.24,采出程度7.36%,综合含水90%。
3 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3.1 汽窜严重,注汽组合难度大新浅45块由于井距小,平均70m左右,油层埋深浅(75m~245m)地层胶结疏松,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汽窜程度加剧,汽窜使油层加热严重不均,蒸汽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油井汽窜已成为影响该区块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1)。
开发浅薄层稠油时的油层保护措施
开发浅薄层稠油时的油层保护措施
胡缠宏;李汉文;董爱玲;方海涛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06(025)006
【摘要】河南稠油油田开发已有18年的历史,油藏具有“浅、薄、稠、散、小”特点,取得了井楼、古城油田这类低品位浅薄层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开发技术和经济上的成功.目前大部分生产井已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保持水平低,井间汽窜频繁,综合含水高,出砂较严重,致使生产措施作业增加,然而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油井洗井、冲砂、封堵作业易对油层造成污染.
【总页数】1页(P48)
【作者】胡缠宏;李汉文;董爱玲;方海涛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油田采油二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杨浅3井区薄层特超稠油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2.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油层厚度下限研究
3.稠油油藏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4.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r油层保护措施
5.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薄层稠油油藏开采技术
浅薄层稠油油藏开采技术
曲玉线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
【年(卷),期】2002(035)002
【摘要】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浅、薄、稠,散的特点,在我国属于浅薄层稠油开采的典范.回顾了河南油田稠油基地建设的历程,分析了目前稠油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主攻方向及挖潜对策.故此文对河南稠油油藏实现产能接替、挖潜、确保"十五"稳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曲玉线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 [J], 常玲
2.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探——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例 [J], 熊权湘;
3.超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后期注空气开采技术 [J], 高永荣;郭二鹏;沈德煌;王伯军
4.杜84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 [J], 杨淑梅
5.特薄层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J], 苗振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4095(2004)05-0076-03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阶段油藏经营管理韩怀1,王晗2,孙桂芳2(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500;2.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摘要: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阶段油藏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精细油藏经营管理方式经营浅薄层稠油油藏,通过精细油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吞吐油汽比保持在0.35以上,稠油产量稳中有升,实现了河南稠油开发持续稳产高产。
关键词: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开发;油藏;经营管理;探讨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C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开采以特超稠油为主,共投入开发稠油储量2293×104t,投产油井711口。
在投入开发的油藏中,热采稠油储量1154×104t,占50.33%,采油井数占75.7%,原油产量占68.3%。
这类油藏集“浅、薄、稠、松、散、小”等不利因素,其开发条件日趋恶劣,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把稠油油藏当成一个资源来进行经营管理,以期达到最大的利润,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经营管理面临的难点与重点浅薄层稠油油藏集“浅、薄、稠、松、散、小”等不利因素,油藏品位低,注定了开发固有的难度和风险;稠油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油藏内油水关系复杂,井间采储状况差异大;高周期吞吐阶段,油藏压力大幅度下降,油藏压力仅为原始油层压力的30%,由于油藏内部压力大幅度下降,导致边水侵入严重,水淹储量达到235×104t;由于油藏非均质严重,导致吞吐注蒸汽开发井间汽窜严重,汽窜多表现为双向窜和多向窜,汽窜程度剧烈,汽窜减油严重;由于油藏胶结疏松、储层物性沉积复杂,部分层系出砂严重;目前治理边水淹、汽窜、出砂的工艺技术,由于工艺技术复杂、要求高,适合高周期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尚未成熟配套;浅薄层稠油吞吐后期开发方式转换尚在攻关试验阶段,新的开发方式接替尚不成熟。
鉴于浅薄层稠油开发的诸多状况,要实现浅薄层稠油持续高水平稳产,油藏经营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首先要搞好油藏油水分布规律,油藏剩余油分布,其次是搞好开采方式、注采参数优化配置以及相适应的配套工艺技术、管理体制模式。
2 浅薄层稠油油藏精细管理技术浅薄层稠油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汽窜、出砂、边水淹严重,吞吐效果急剧变差,周期产油量200~300t,稠油的二次加密利用,加剧了油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需要新技术、新开发方式支撑。
2.1 数模与动态分析结合的剩余油研究技术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汽窜、水淹、出砂等影响,剩余油分布多样化,采取单纯的数模方式很难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数模和剩余油测试、重点井取芯、动态分析有机结合技术可准确描述高周期吞吐阶段剩余油分布特点。
通过精细研究,了解到高周期吞吐阶段平面上汽窜带、高渗透区域油层动用充分,含油饱和度下降幅度大,低渗透井区动用程度差,剩余油富集,远离油井区域剩余油富集,吞吐半径数模预测在35m附近;剖面上的剩余油饱和度测试和取芯资料表明,油井高渗透层段剩余油较少,含油饱和度下降幅度大,含油饱和度下降到30%~20%,中低渗收稿日期56作者简介韩怀,高级油藏工程师,6年生,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开发系采油工程专业,长期从事石油开发研究工作,现为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
河 南 石 油2004年9月 H enan Petroleum 第18卷 第5期:2004-0-0:194199透层段动用程度低,有30%左右油层基本未动用或动用较差,挖潜潜力较大。
2.2 优化组合注汽技术高周期吞吐阶段由于油藏非均质严重,吞吐生产汽窜频繁、汽窜程度剧烈,汽窜多表现为双向窜和多向窜,由于汽窜,油藏内存在汽窜通道,在汽窜通道处含油饱和度低,根据高周期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吞吐方式如井排重叠吞吐、汽窜对子井、面积式吞吐方式等,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井排重叠吞吐方式就是将热采区块分成若干井排,一个井排作为一个注汽单元,相邻井排按顺序部分地重叠注汽,采用该种方式组合注汽技术的优点是,相邻井排间能形成一定压力差,便于蒸汽波及范围的扩大;汽窜对子井注汽就是将热采吞吐时两口互相汽窜井同时注汽吞吐生产,这样有利于提高蒸汽波及范围,抑制汽窜;面积式组合注汽就是在形成大面积汽窜的区域,将所有汽窜连通井作为一整体,同时注汽、焖井、采油,防止汽窜继续发生,这样有利于提高蒸汽波及范围,动用死油区原油,提高开发效益。
2.3 动态配汽技术根据油藏油水分布特点及油井储采差异,采取不同的配注原则。
吞吐效果较好,周期生产排水期小于20天的油井:吞吐周期油汽比大于0.3,油藏存水大于2000t,累积采注比<0.8时,后续周期注汽量递减10%;吞吐周期油汽比大于0.3,油藏存水在2000~1500t,累积采注比0.~1.0时,后续周期注汽量与前次汽量持平;吞吐周期油汽比大于0. 3,油藏存水在1000t左右,累积采注比1.0~1.2时,后续周期注汽量递增10%;吞吐周期油汽比大于0.3,油藏基本无存水,累积采注比>1.2时,后续周期注汽量递增20%。
吞吐效果一般,周期油汽比在0.3~0.15之间的吞吐油井,周期配汽量控制在500t左右,基本实施短周期或热处理生产;吞吐生产周期油汽比低于0.15的低效或无效油井,基本不再注汽,采取间开生产方式生产。
2.4 点式间歇蒸汽驱技术针对浅薄层油藏蒸汽推进快以及高周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成片性差状况,在高含油饱和度井区,采取单井组间歇蒸汽驱(即蒸汽驱注汽井注汽一段时间后停注,周围采油井继续生产,在采油井温度、产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第二次蒸汽驱),利用间歇方式提高蒸汽驱体积和采收率。
3 调整油藏经营管理模式3.1 采取“超前组织,正点运行”措施由于稠油生产环节多,工序复杂,见产较晚,产能基数低,产量波动大,集输难度高,季节特点强,加之开发方式多样,点多、线长、分散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稠油开发同稀油开发相比,具有更大的开发难度。
为确保稠油开发效益,必须超前组织生产,只有超前组织,才能确保正点运行,也只有正点运行,才能确保任务的完成;同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只有平稳组织生产,才能实现各系统和原油产量的均衡运行。
3.2 针对气候特点,多上措施,多产原油稠油粘度———温度呈指数变化,温度对稠油开发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稠油油藏经营管理中,必须抓住温度变化这一关键,利用有利时机、有利季节产油,取得生产主动权,提高稠油热能利用率和开发效果,在产量安排及生产组织中要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组织运行,实施措施。
根据这一特性,在产量安排中,将产量高峰期排在二、三季度,产量曲线呈正弦分布。
在生产组织安排布署中,在四、一季度做好油层储热工作,加大注汽力度,实施有效注汽,尽可能多储备一些热能,二、三季度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回报。
对一些低效井,在冬季实施冬眠,一方面减少污水处理;一方面减少注汽热能消耗,在二、三季度将这些相继开抽,进行间开生产;在措施安排上,针对稠油实施难度大,受温度影响大,见效慢特点,在二、三季度加大措施力度,多产油。
一、四季度减少措施,减少成本消耗,提高措施效益。
并且将一些难度大的进攻性措施放在二、三季度实施,降低措施难度,提高措施有效率,创造成功的机会。
3.3 深化油藏研究,优化方案,细化管理由于浅薄层稠油具有“浅、薄、稠、散、松”的油藏特征,开采方式多种多样,采出程度参差不齐,平面、剖面矛盾突出等等,搞好油田开发,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油藏精细研究。
一是优化措施方案深化措施井油藏资料对比分析,制定正确的措施方案,实施措施方案的最优化,从而实现效益的77 韩怀等.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高周期吞吐阶段油藏经营管理 :最大化;二是细化生产管理:在措施方案制定后,生产管理中措施层层落实到人,分工负责,强化生产管理,完善生产组织结构,理顺生产组织程序,分清生产组织职责,充实生产组织内容,实现生产组织的动态管理最优化。
4 浅薄层稠油油藏经营管理效果分析浅薄层稠油单井平均吞吐8.8周期,最高吞吐20周期,累积产油300.1×104t,累计注汽614. 2×104t。
2001年稠油产量持续保持在23.7×104 t,2002年产油26.2×104t。
稠油采收率由“八五”的16.3%提高到“十五”的19.9%,投入开发储量由1644×104t增加到2293×104t,可采储量增加211.6×104t。
通过深化油藏分析研究和采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式进一步加大老区综合治理力度,剩余可采储量一直保持在100×104t以上,在开采难度增大情况下,吨油操作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吨油完全成本近三年呈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1187元下降到2002年的1059元。
高周期浅薄层稠油油藏经过精细油藏经营管理,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经济效益提高,各项管理指标和开发技术指标保持较好,吞吐油汽比目前达到0.45,热采采注比达到1.1,回采水率达到84. 2%,措施投入产出比达到1∶4以上,措施年产量保持在1.5×104t以上。
5 结论针对高周期吞吐阶段稠油油藏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要实现高周期吞吐开发好的目标和效益,必须对浅薄层稠油高周期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油藏特点制定合理的开发对策和技术,进行多学科协同研究,提高整体油藏经营管理水平。
编辑:焦相山 (上接第75页)资金需要,又可以分摊风险。
目前国家对输油、输气管道及油库、石油专用码头的建设等产业鼓励外商投资,这样既可以利用他们的资金,又可以吸收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
3.2.6 争取国家支持石油行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和能源保证的基础,国家也非常重视油气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战略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石油企业获取国家的投入有先天的优势。
3.2.7 采用BOT融资方式BOT融资方式,BOT是“Build Operate Trans fer”的缩写,即是“建设、运营、移交”的意思,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指利用私人的资金来承建某些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4\〗。
目前,BOT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石油行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资金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BOT融资大大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38 成立石油行业剩余资金管理公司成立石油行业剩余资金管理公司,其业务就是从中国石油行业内部调剂余缺,降低融资成本。
一些经营较好的石油企业由于有过多的资金要寻找出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另外一些石油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低成本的资金,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建立石油行业剩余资金管理公司的前景就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