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1、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2、疑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 3、疑国药品引起的癌症、畸胎、致突变反应; 4、非麻醉药品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等; 5、所有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 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一)ADR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A类反应 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其严重 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可根据药 物或赋型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式来预知。是不 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应、 继发反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依 赖性等。
(5)肾损害: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 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 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合用其他肾毒性药 物可使其肾毒性增加。 2.少见不良反应 (1)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全身应用大剂 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 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 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 能减退患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 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 失等。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该类药物可通过抑 制乙酰胆碱释放而降低神经末梢运动中枢对 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并可与Ca2+结合,使体 液中Ca2+含量降低,产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发生 几率为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及妥布霉素。
2.少见不良反应 ( 1 )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口唇及手足麻木, 可能与药物所含杂质或药物引起维生素 B 缺 乏有关。 ( 2 )营养不良关症状。 (3)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
(2)泌尿系统损害:由于磺胺药由肾排出, 尿中浓度较高,可形成结晶沉淀,发生尿 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 疼痛和尿闭等症状。形成结晶决定于尿中 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 (3)血液系统损害:磺胺药能抑制骨髓可致 白细胞减少症。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磺胺药对造血系统 的直接毒性或过敏。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 周围血象变化。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
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由于身体对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将介绍几个药品不良反应的真实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案例一,抗生素过敏反应。
小明因为感冒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些抗生素给他。
在服用抗生素的第二天,小明出现了皮疹、呼吸困难和喉咙肿胀的症状。
他立即就医,医生诊断为抗生素过敏反应。
小明被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并接受了抗过敏治疗。
经过几天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案例二,非甾体抗炎药肠胃反应。
小红因为腰部受伤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非甾体抗炎药给她。
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小红出现了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和黑便的症状。
她及时就医,医生确认为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肠胃反应。
小红停止了药物的使用,并接受了相关治疗。
最终,她的肠胃症状逐渐缓解。
案例三,心血管药物心律失常。
老王因为高血压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一些心血管药物给他。
在服用药物后,老王出现了心悸、胸闷和头晕的症状。
他及时就医,医生诊断为心血管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
老王停止了药物的使用,并进行了心电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最终,他的心律恢复正常。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发生,而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药品说明书上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药物;2. 在用药过程中,及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就医;3.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增强用药安全意识,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自己的健康。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警示,让我们在用药过程中更加谨慎,健康地生活。
抗生素不良反应现状
抗生素不良反应现状探析【关键词】抗生素;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①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临床应用中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②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障,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③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
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论述了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和预防,应重视患者用药中的监护、结论,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减少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
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溶血性贫血: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俊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血清病、药物药:其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等,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
抗菌素-副作用
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口服品种使用前应进行皮试 门诊注射青霉素类的患者应就地休息,观察30分钟 对携带口服青霉素品种回家的患者,应明确嘱咐
(2)肝脏 红霉素类、 INH、RFP、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等
(3)肾脏 氨基糖苷类、1代头孢、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多黏菌素
(4)胃肠道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溶血性贫血或粒细胞缺乏:氯霉素、青霉素类、两性霉素B、喹诺酮类及 磺胺药。 凝血功能障碍: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抑制肠道细菌产生VitK的作用而影响凝血功能, 具有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还可干扰VitK在体内循环, 在7位碳原子上有COOH基团的头孢菌素可阻抑血小板的凝聚。
发热、头痛、心动过速、局部病变加重 – 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 与丙磺舒合用使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
青霉素类除过敏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处理原则
消化道反应 肝毒性,神经毒性
白细胞减少
伪膜性肠炎
二重感染
口服青霉素类可能发生,饭后服用可减轻
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二重感染
毒性反应
指药物引起的生理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 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
1.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2. 造血系统毒性反应 3. 肝、肾毒性反应 : 4. 胃肠道反应 5. 其它:菌群失调、维生素B族和K缺乏、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10.忽视患者的全身状况,如 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导致 患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抗生素的排泄(Excretion)
大部分抗菌药物经肾排泄,部分经肝胆系统排出; 尚可分泌至唾液、泪液、支气管分泌物、痰液、乳汁中。 肾排泄: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大多品种、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等主要经肾排泄。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非主要经肾排泄,但也可在尿中 达到较高浓度。 肾功能减退时,主要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 延长,应适当调整剂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例4 男患,78岁,反复咳嗽、咳脓 痰,长期住院,诊断慢性支气管 炎急性发作 痰培养 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治疗 选用头孢哌酮4g /日,静脉 滴注
不合理用药分析
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 对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耐 药,应选用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 或碳青霉烯类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 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齐霉素等部分大环内酯类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唑类抗真菌药等。 主要评价指标: AUC/MIC T1/2ß PAE 如氟康唑,AUC0-∝/MIC=20可获得较好疗效。
Craig WA.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ibiotics(post congress of the 7 th WPPCCID,2000.)
AUC0-24/MIC(AUIC) Cmax/MIC SBA FBA等
SBA或FBA
指给药后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或 体液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是反 映PK/PD的综合参数。 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 SBA应大于8,临床治疗方有效。 FBA可反映给药后脑脊液、胸腹水、胆汁、 胰液、尿液等体液杀菌效价,为控制局部感 染设计给药方案的参考依据。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十大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汇总一、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等1、过敏反应:可发生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和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
其它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2、赫氏反应:赫氏反应的诱发原因是由于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杀灭作用太强,导致梅毒螺旋体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质从死亡的梅毒螺旋体内溢出以及机体内部的变态反应引起机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3、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
4、二重感染: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二重感染。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地尼等1、过敏反应:说明书明确要求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安、头孢甲肟、头孢米诺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钠等。
2、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头孢菌素都能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部分头孢菌素尚能在体内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
3、双硫仑样反应:使用含有甲硫四唑侧链的头孢菌素数日之后,如果饮用酒精类饮料,有时会出现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压和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拉氧头孢等均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头孢哌酮的报告最多,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无甲硫四唑侧链,所以这类头孢菌素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5、头孢类抗生素脑病:头孢类抗生素的一种并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用量过大,静滴速度过快,疗程过长时,药物迅速进入脑组织,即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升高,干扰正常的神经细胞功能,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欣快、幻觉、知觉障碍、反射亢进,甚至抽搐、昏睡、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抗生素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于大多数抗生素,有几种常见的副作用:➤轻度皮疹或其他过敏反应➤胃部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大便软,短期腹泻➤酵母菌感染(阴道,口腔)更严重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呼吸困难,面部肿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严重的水样或血性腹泻;艰难梭菌感染)➤胃痉挛➤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静脉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并发症(静脉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抗生素最常见的副作用。
➤发表研究显示,抗生素副作用在美国每年导致超过140 000例急诊入院;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中,抗生素占19.3%,超过79%是由于过敏反应,约50%急诊是由于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并且此项研究中,不到一岁的儿童抗生素副作用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通常只能通过避免使用药物来预防,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没有其他抗生素选择的患者来说,脱敏可能是可能的。
➤当其他药物类别不理想时,建议对某些青霉素过敏的病例进行皮试。
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约有5%-25%的患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出现与抗生素相关的腹泻。
腹泻的发生是由于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的肠道菌群,并导致了传染性细菌(例如艰难梭菌)的过度生长。
➤如果腹泻严重,带血,含脓,或伴有胃痉挛,发烧或呕吐,应联系医生。
➤涉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最常见抗生素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克肟。
但其他抗生素也可能导致这种副作用,包括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
➤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已被证明有助于预防儿童和成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阴道酵母菌感染或鹅口疮(念珠菌属)➤抗生素也可能会改变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通常会导致真菌种类的过度生长。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通常少量存在于阴道,口腔,胃肠道和皮肤中,通常不会引起疾病或症状。
但是,由于抗生素治疗,细菌被消灭可能导致真菌过度生长。
➤鹅口疮可能表现为口腔或舌头上的白色斑块,阴道酵母菌感染会产生白色分泌物和强烈的瘙痒。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安全性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安全性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然而,尽管抗生素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它们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抗生素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药物过敏,可能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应注意避免过敏原,定期监测过敏指标,并在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2. 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的广谱性作用可能会破坏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导致腹泻和其他胃肠道问题。
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同时补充益生菌,以维护肠道健康。
3. 耐药性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这使得一些感染病菌逐渐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的困难性增加。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并避免未经医生推荐的滥用。
4. 肝脏和肾脏损伤某些类型的抗生素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使用或过量应用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仔细调整剂量,严密监测肝脏和肾脏功能,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二、抗生素的安全性1. 应用前的评估在给患者开具抗生素药物前,医生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相关的疾病状况,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2. 准确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药物,不可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减少耐药性的风险,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生应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并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患者也应增强自我卫生意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反馈和医生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头孢菌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头孢菌素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首先,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两个方面。
过敏反应是头孢菌素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此外,还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哮喘等。
药物不良反应则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时,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史,避免对过敏体质患者使用。
其次,对于头孢菌素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人群。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头孢菌素时需要慎重,尤其是早孕期的孕妇,因为头孢菌素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和老年人对头孢菌素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减少剂量或者延长给药间隔。
对于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头孢菌素的使用也需要谨慎,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此外,头孢菌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
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与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加尿酸排泄,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与抗凝药物合用时,头孢菌素可降低抗凝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时,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考虑患者的其他药物使用情况,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最后,对于长期使用头孢菌素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头孢菌素可能导致超感染,即原本对头孢菌素敏感的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
此外,长期使用头孢菌素还可能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道感染或其他问题。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疗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作为一类常用的抗生素,其使用需要注意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在使用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史,避免对过敏体质患者使用。
头孢呋辛钠的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
头孢呋辛钠的不良反应表现是什么?头孢呋辛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以下是头孢呋辛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表现:1. 过敏反应:头孢呋辛钠可能引发轻至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瘙痒等。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喉咙肿胀、面部水肿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头孢呋辛钠,并就诊于医生。
2. 消化系统反应:头孢呋辛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胃肠道不适。
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更加明显。
如果出现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头孢呋辛钠并告诉医生。
3.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孢呋辛钠可导致头晕、头痛和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和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避免进行需要警觉性的活动,如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
4. 血液系统反应:头孢呋辛钠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引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瘀斑、鼻出血、出血倾向或感染症状加重等问题,应及时就诊医生。
5. 肝功能损伤:头孢呋辛钠使用过程中极罕见会引发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肝酶升高等。
这些肝功能异常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
6. 肾功能损伤:极少数患者在使用头孢呋辛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肾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减少、尿液变浓、血尿等。
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7. 过度生长酵母菌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头孢呋辛钠可能导致过度生长酵母菌感染,多发生在口腔、消化道和阴道等部位。
出现这些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
8. 其他不良反应:头孢呋辛钠也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水肿、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告知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列举了头孢呋辛钠常见的不良反应,具体症状和发生率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头孢呋辛钠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风险
抗生素的副作用与风险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能够有效地对抗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普及,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抗生素的副作用与风险。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副作用和风险,并提供一些预防和减轻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一、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症状。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1. 胃肠道不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2. 过敏反应:部分人对某些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体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面部水肿等。
3. 肝脏损害:某些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恶心、乏力等症状。
4. 肾脏损害:某些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肾功能异常,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等。
5. 药物耐药性:长期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无法对抗细菌感染。
二、抗生素的风险除了副作用外,抗生素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风险,包括以下几点:1. 超量使用:滥用或误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用药过量,增加副作用发生的概率,并可能加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2.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3. 对正常菌群的影响:抗生素不仅能够抑制目标细菌的生长,也可能对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影响,进而干扰肠道菌群的平衡,引发腹泻等问题。
4. 过度依赖抗生素:长期依赖抗生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三、预防抗生素副作用与风险的方法为了减轻和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和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用药: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咨询医生以了解正确的用药剂量、使用时长和用药频次,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
2.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要滥用抗生素并避免自行购买抗生素使用。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
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
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
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
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精选word范本,供参考!。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
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
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
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
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生素抗感染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抗感染的不良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
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
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
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血清病、药物热: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
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
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
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
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简述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简述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常见的青霉素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青霉素不良反应之一。
过敏反应的症状可以从轻微的皮肤红疹、荨麻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呼吸困难等。
有些人对青霉素过敏的风险更高,特别是那些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
预防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进行过敏测试,确定是否过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青霉素,选择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青霉素还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如肝毒性和肾毒性等。
肝毒性的症状包括肝功能异常和黄疸。
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和尿液改变。
预防毒性反应的措施包括遵循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尤其是有潜在肝肾毒性的药物。
另外,青霉素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肠道反应(如腹泻和恶心)和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和昏迷)。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和积极治疗是必要的。
总而言之,防治青霉素不良反应的措施包括准确评估患者的过敏史,避免接触已知过敏的青霉素,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并及时处理和治疗不良反应的症状。
重要的是,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并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什么是抗生素
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了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
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
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
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观察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观察四川会东毛金辉提要不良反应的概念不良反应的常见表现类型常用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观察要点药物是医生用于治疗疾病,帮助病人康复的武器之一,然而,由于药物作用的双重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有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反应、或痛苦甚至严重损害而显现出不良反应,也因此而可能产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
在临床工作中研究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提高药物疗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本文就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予与复习,并对其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用药观察作一探讨。
1、不良反应的概念不良反应(ADR)是指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不良反应与治疗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作用。
2、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类型2.1、副作用:是指药物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多为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常因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较低之故,如阿托品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时引起的口干;排钾利尿剂引起的低钾。
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纠正或消除的。
2.2、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毒性反应可立即发生,也可以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
前者称为急性毒性,后者称为慢性毒性。
此外,还有些药物具有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等特殊形式的药物毒性。
2.3、药物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后遗效应可能非常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嗜睡、困倦现象;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等。
2.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其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的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常见的表现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2.5、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
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
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
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3、肝、肾毒性反应。
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4、胃肠道反应。
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着。
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
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6、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7、抗生素后遗效应。
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
如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
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