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试析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试析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i式析对高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行感恩教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李静陶宏[摘要]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其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之心,并使之外化为感恩之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感恩教育感恩意识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的同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迅速扩大.据统计.在中国的普通高校中,有约50%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约为2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比例近10%.农,林,师范类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更高,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初见成效,初步建立起由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新生人学"绿色通道"等内容组成的资助体系,另外还有针对西部特困生的诸多帮扶措施.社会各界的助学金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支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体现了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毋庸置疑,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在学成之后能以实际行动答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并且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但是也有相当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认为获得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的还会因受助名额有限而"争当"贫困生,甚至会抱怨资助金额太少,还有的获得资助后存在挥霍浪费的现象.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而且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当帮助过自己的人面临困境时也无动于衷.如被称为"爱心大使"的慈善歌手丛飞,十年间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资助了数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读书,终因过度劳累而病倒,最后连自己治病的费用也成了问题,但一些已经大学毕业的受助者,虽然有了不错的工作,也知道恩人身患重病,但却没有谁向恩人伸出援手,这暴露了某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的缺失,既是道德的缺失,也显示了教育的缺失.感恩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当前学校教育往往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对感恩教育的实施力度较小,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尚未形成"学会感恩"的良好氛围.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导致情感冷漠,责任心与协作精神匮乏,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扶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培养其知恩图报,奉献社会的感恩意识.这种思想教育和引导既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需要,也是国家资助政策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的保障.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以至自觉施恩的人文教育过程.它旨在依托"以情动情"的方式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施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动.感恩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知和了解自己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等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而部分受助学生知恩不图报,情感冷漠的现象也迫切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感恩教育,使青年学子养成知恩,识恩,感恩,报恩以至自觉施恩的行动.?首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其在受恩的基础上知恩,识恩,感恩并懂得报恩,能够唤醒传统美德在受助学生身上的回归, 使他们摒弃冷漠,自私,功利等思想,可以培养他们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和与人为善,宽容豁达的胸襟和气度,有助于其保持心理健康.其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和自然的恩赐,增进其社会责任感,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同样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感恩教育在启发学生知恩,识恩的基础上,把内在的意识外化为具体的报恩实践,唤起受助学生的自立,自强和自尊意识,有助于激发受助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培养和增强他们回报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并且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和途径C一)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只有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知恩图报,回报社会.识恩,知恩是感恩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那就不可能感恩,所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感恩意识,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父母的艰辛劳动,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无私帮助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爱.只有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才能萌生感恩之心,进而外化为感恩之举.(二)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并最终使之外化为感恩之举l,激发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具备了正确的感恩意识后,要使这种意识逐渐成为受助者的一种良好行为习惯,成为其品德中的组成部分,无疑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才能实现.而这个关键是看受助者是否在情感上得到激发和启迪,并在心灵上最终得到升华.感恩教育不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手段,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多种活动,如通过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在特定日子(如教师节,母亲节等)由学生组织或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出面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等,细心引导学生去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并帮助学生挖掘出其价值,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体察力和感受力,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2,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之举首先,要引导受助学生正视贫困,具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充分挖掘贫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他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分析比较,认识自身坚韧,勤劳,奋进的品质优势,并使其体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历程,战胜困难,坚韧不拔,刻苦学习,保持积极心态,不断进取,立志成才.其次,营造校园爱心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其中得到熏陶启迪,并以实际行动做出感恩之举.校园内,要形成"一方有难,大家相助"的爱心文化氛围.教师要多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交流沟通,了解需要,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其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该享受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学校要以学生为本,急学生之需,尽力,尽快落实.营造充满爱心的班集体,使受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知恩并感恩,能在身边人有需要时凭一己之力伸出援助之手.再次,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并外化为感恩之举.比如在专业实践方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福利院等,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法律维权,家教辅导,家电维修,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活动,服务群众,回报社会;创业实践方面,践行感恩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学好专业报效社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的勤工俭学活动和创业实践,以自己的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积累创业经验,树立职业生涯理念,为踏(下转第38页)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校长治校贵在开发"软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汤子华【摘要]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校长要治理好一所学校,除了具有一定硬件之外,贵在开展"软件".本文着重论述了教育思想的开发是校长治校的灵魂;师资队伍的开发是校长治校的根本;教育研究的开发是校长治校的动力.[关键词]教育思想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软件"在当前的中小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校长:事务型校长,经验型校长,学者型校长.而对同一个校长来说,在他不断走向成熟的治校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着自我角色的变革性转换.无论是为了校长自身的发展需要,还是为了学校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高,校长的终极目标是要争取成为一个教育家.上述三种类型的校长,在治校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有本质的区别,而作为学者型校长,他们治校贵在开发"软件".一,教育思想的开发是治校的灵魂校长靠什么领导学校,靠行政命令,还是靠正确的教育思想,统一认识?肯定的回答是首先要靠正确的教育思想,统一全校教职工的认识,认识一致,齐心而后合力.才能形成办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抓教育思想,首先要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把自己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校长在治校过程中首先思考并回答的问题.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努力追求四个一流的办学目标,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其次,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三个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功,成才",其中"成人"是育人的基础,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功"是育人的关键,"成功"是学校育人的动力,是自我价值的逐步实现,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成才"是育人的归宿,"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学校应"不拘一格育人才".我们要塑造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另外,我们把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体现为"三个着":"着眼创新,着力基础,着手内化."其中"创新"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学生的发展要以创新为终极目标,但创新不是好高骛远,而必须夯实基础,使创新种子根植于厚实的土壤当中.而"内化"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学生主体精神的最佳途径,它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组合,融会贯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求实",主要体现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三个层面上.作为校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后,要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工的统一思想,并善于带领学校群体成员在办学的实践活动中去贯彻,去实践,去完善,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进一步发展,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二,师资队伍的开发是治校的根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首先要狠抓师德教育,采取政治鼓励,榜样鼓励和制度鼓励等手段,使全体教师具备"乐教善教,倾注爱心育英才"的奉献精神.其次,通过自我培训和引进人才两条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现在很多学校青年教师大专,本科学历已普及.再次,苦炼教师内功.学校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勤学苦练"厚底子",更上层楼架梯子"竞赛比武"搭台子"等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此外,学校还应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岗位成才要求培养教师,学校应通过教代会制订出《学校教育先锋铸造方案》,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创造优越的条件,以鼓励骨干教师敢当领头雁,敢于一马当先. "减负"是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认为,"减负"的一项长期的核心工作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让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走"低耗高效"的教改之路,为此,学校提出教师"五心"教育的目标.(1)精心备课.要求教师备课着力开掘"三要点":知识吸收点,智能开发点和思想教育点.教师备课力求做到"五明确":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大纲,教材要求;明确教材特点,难点,重点;明确教路,学路,编者思路;明确"双基"训练任务.(2)全心上课.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做到"三有":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力求让学生有"三得":各有所得,一举多得,自求自得.(3)细心批改.要求教师批改作业做到"三批三改";基本题全批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4)耐心辅导.教师辅导力求体现"三性":针对性, 层次性,民主性.不仅要给学生补上知识漏洞,填上能力缺口,更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潜心科研.我们本着"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宗旨,鼓励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科研当中,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三勤":勤学习,勤实践,勤总结.以课题为"载体",实现由"匠人型"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化.三,教育科研的开发是治校的动力大量成功的事实证明:开发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能的有效途径.广大教师掌握教育科研能力,就意味教师生产力的解放.所以,校长应树立"科研为先""科研兴教"的意识,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当中"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地开展.在科研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上挂横联,开放搞活."上挂"就是教育行家,实现教师和教育行家的密切结合,使研究水平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横联"就是与外地学校相互考察交流,并通过大型教育科研活动气氛,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二)建章建制,措施到位.为了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学校应作出如下几条规定:1.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有两课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在学校阅览室度过,学校应为教师订阅各类教育刊物近2O种.2.教师每学期所做读书笔记不少于l万字,上不封顶.3.每月向学校教导处上交上一篇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4.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5.每月保证有两节课的时间举行经验交流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人人汇报一月的实验情况.具体说本月自己学习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思考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以课题抓好促进教师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再通过理性的思考与交流,逐步内化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改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上接第37页)人社会做好准备.另外,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有一种切肤的,真切的体验,他们更懂得需要帮助时的期盼和急切,得到帮助时的喜悦和感激.学校开展爱心接力活动,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之间建立帮教, 互助小组;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在活动中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过爱心棒,自觉地把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转移,绵延, 尽自己的能力主动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总之,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丰富感恩的内涵,从而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感恩观,高尚的感恩情并以实际行动来感恩,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促进自己,他人,社会的共同进步.一38一参考文献[1]刁艳红,高小华.关于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2006(4).[2]陈荣华.实施感恩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湖北教育学院,2006(1).[3]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I].中州学-I",2006(3).[4]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06(2)[5]梁勤儒,王燕芳,陈昌龄.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6]朱学义,胡琼等.论高校"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一种创新的智力投资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一
感 淡 化 , 受 到 社 会 或 慈 善 机 构 的 资 助 后 , 来 不 主 动 给 在 从 资 助 者 打 电话 、 信 , 报 自己 的 近 况 , 其 资 助表 示感 写 汇 对
谢 ;有 的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认 为 自 己 获 得 国 家 或 是 学 校 的 奖 助 学 金 是 理 所 应 当 的 , 以 自身 贫 困 为 由 . 不 能 独 并 恨 得 所 有 的资 助 项 目 ,以致参 加 活 动 ,也是 以利 益 为 出发 点 , 自己有 利 的 , 跟 同学 争 抢 , 对 自己无 利 的 事情 , 对 就 而
夫放赞 207号 旬 0年Y 下 刊 1 l
高 校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感 恩 教 育 探 析
全 晨 帅 敏
4 70 ) 20 0
( 首 大学 张 家界 校 区 , 南 张 家 界 吉 湖
摘 要 :感 恩 教 育 是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勤 劳 动 , 可 还 是 有 部 分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却 不 理 解 老 师
教 育
对 象 进 行报 复 , 全 忘 记 了老 师 的 教导 之 情 。 些 家 庭经 完 有 济 困难 学 生 把 自 己 的 成 功 完 全 归 结 为 个 人 因 素 ,对 学 校
老 师 的 工 作 不 能 作 出 客 观 公 正 的 评 价 。 有 的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学 生 甚 至 恶 意 拖 欠 学 费 ,毕 业 后 不 能 用 实 际 行 动 为 母 校 争 光 , 底 忘 记 了 “ 天 我 以 母 校 为 荣 。 天 母 校 以 我 彻 今 明 为 荣 ” 铮 铮誓 言 , 化 了学 校 的教 导 之 恩 。 的 淡
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在 的主 要 问题 . 提 出解决 贫 困生感 恩缺 失 的几 点 建议 。 并 关 键 词 : 校 贫 困生 高 感 恩教 育 主要 问题 对 策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的 迅 速 普 及 ,我 国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数 量 不 断攀 升 . 党 和 政 府 的关 怀 下 . 多 贫 困学 生 都 顺 利 在 很
去 爱 , 为一 名 品德 高 尚 、 有 正义 感 的人 。 成 富
处 的感 激 呈 现 出 来 且 回 馈 他 人 。 ” 恩 是 一 种 认 同 . 同 感 认 别 人 对 自 己 的 帮 助 , 内 化 为 感 谢 ,进 而 想 方 设 法 进 行 回 报 ; 恩 源 自心灵 , 内心 深 处 的 情 感需 求 ; 个 人 只有 感 是 一 具 备 感 恩 之 心 , 能 积 极 地 面 对 生 活 , 恩 父 母 、 恩 朋 才 感 感
物丛 飞在 生 病 住 院期 间很 多 受 助 者 不 闻不 问 , 有 甚者 更 认 为 丛 飞 资 助 自 己 另 有 所 图 :0 7 , J 5 贫 困 大 学 20年 湖 L名 生 因受 助 不感 恩被 取 消 资 助 资格 。 有 这 些 无 不 令 我们 所 深 思— — 我 们 在 给 予 贫 困生 经 济 资 助 的 同时 , 应 该做 还
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
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一、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因素高校受助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的原因在于认识上不知恩、感情上不感恩、行动上不报恩。
“90”后大学生生活物资较为厚实,但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复杂环境下,其性格、意识、心理等形成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考虑问题较为片面、做事情不计后果、看不到事情本质。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物质资源相对匮乏,因而产生自卑、妒忌、仇恨等不良心理特征,对资助行为产生曲解,觉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是义务性的,从而很难产生感恩和报恩的想法。
(二)家庭教育因素任何人道德品行的形成,家庭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90后”大学基本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呵护使他们养成了任性、自我中心的坏习气,家庭期望值较高,纵然经济困难,父母也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还有的家庭为了改变贫苦现状,家长在孩子上倾注的全部希望,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学校教育因素首先,多数高校对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感恩教育活动组织随意性、松散性强;形式说教多、深入实践少;关注群体多、挖掘典型少等,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对学生的心理起到震撼作用。
其次,感恩教育的理念落后、课程缺位、内容单一。
高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对感恩教育涉及较少。
最后,对贫困生经济帮扶是重点,而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少,导致一些贫困生在接受资助以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社会大环境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伴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
部分贫困生受到不良风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负面的影响,思想和行为日益功利化、盲目化,过于追求自我享受,缺乏责任感,对传统美德视而不见,感恩意识被极大地淡漠化。
当代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
感 恩就 是对 他人 、社会 和 自然 给予 自己带来 的恩惠 和方便 在心 里产 生认可 并 意欲 回馈 的一种
1 .不 知 感 恩
近 几年来 .受 资助 贫 困生 不知感 恩 的报道 屡 见 于报 端 , 分受 助 学生 对 家庭 、 部 社会 、 家所 给 国 予 的各 种恩 惠全然 不知 .把他 人 的帮助 当做 理所 当然 , 视他 人 的付 出 , 漠 缺乏 基 本对 “ ” 恩 的认识 。 诸 如 20 0 7年 ,楚 天都市报 》报道 了湖北 襄樊市 5 《 名 贫 困大学生 受 资助一 年多 ,没有 主动 给资 助者 打过一 次 电话 ,写过一 封信 ,更 没 有一句 感谢 的 话。 资助者寒 心取消其 受助资格l l J 。
21 年 01
6 月
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u n lo n b oyeh i o ra f Nig o P ltc nc
Jn, 2 1 u 0l
Vo.5 N . 1 o3 1
第 1 卷 第 3期 5
当代高校贫 困生感恩教育探析
俞 圆 ,张 俐
3 54 ) 1 0 0
( 江纺 织服装 职 业技 术 学院 ,浙 江 宁波 浙
摘
要 :感 恩 是 中华 民族 的 传 统 美 德 。 近 年 来 , 国家 、 会 、 校 对 贫 困 生 资 助力 度不 断加 大 的 同时 , 出 但 在 社 学 却
现 了 许 多 贫 困 生 感 恩 意 识 淡 薄 甚 至 丧失 的现 象 。分 析 了 高 校 贫 困 生 感 恩 意识 淡 薄 的原 因 , 出 通过 认 知 教 育 、 提
加 大对 高校 学生 奖学 金 、 学金 的扶持 力度 , 助 社会
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
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懂得感恩,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应该对大学生重点培养的一种道德品格。
知恩不图回报但有恩要牢记在心,以适当的形式回报于人、回报于社会,在社会形成一种感恩教育的风气。
标签:感恩回报教育缺失一、前言滴水之恩,泉涌相报是古人流传至今的美德,值得当今的所有人去学习。
感恩教育在大学生中要当做必修课来学习,高校90后的学生是承载国家建设的又一批栋梁之才,对这批学生的感恩教育关系到日后大学生毕业后如何报效国家的大事,高校教育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现状和如何教育解决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缺失的方法。
二、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经过教育改革后,大学生入校都要缴纳学费上学,使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入学有困难。
国家和学校也都采取了奖助学金、勤工俭学等系列措施对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目前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有以下两种:1.充满自信阳光向上型大部分学生受到资助后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笔资金,奋发上进,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对政府、对学校、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具有自信、阳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他们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他们的自信和阳光感染着周围的人,以自己的经历、以自己心情去为他人考虑,以已之长助他人之短。
比如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徐本禹,他就是受资助的困难学生,他在毕业时放弃了去大城市的更好发展机遇,而是回到了贵州贫困山区,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因为他在求学过程中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在自己成才后就想要去帮助那些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很多受助大学生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也是政府、学校、社会都愿意看到的现象。
2.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型一部分学生,把对所接受的资助视为理所应当,由于家庭困难,自暴自弃,精神空虚,完全依赖他人的资助。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面临着无法支付学费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资助贫困生的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这也是一种感恩教育的体现,让学生在接受帮助的学会感恩并回馈社会。
一、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各大学高度重视的事情,他们在经济上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困难。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部门,负责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和核实家庭条件。
这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每一个贫困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学校还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有些学校还会对表现优秀的贫困生进行特别资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学校还会开展勤工俭学和校内临时岗位的工作,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一部分生活费用。
除了学校的资助工作,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对贫困生的资助中来。
一些慈善机构、捐赠者以及校友会都会给予学生经济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更有一些公益组织还会资助贫困生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这些资助工作的开展,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地学习。
高校的资助工作成为了缓解贫困家庭学生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在接受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之后,贫困生应该怎样回馈社会?这就需要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帮助,学会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是一种德育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善于感恩,懂得回报。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在开学典礼或者班会上,可以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主题演讲,向学生宣传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捐款捐物,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回报社会的乐趣。
浅谈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教育也正在逐步普及。
在此不可避免反映出有许多贫困学生在这里就读,他们的求学之路既艰辛又坎坷,但他们却不甘放弃、坚持梦想。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们面对现实,洞悉未来,在学习中积极感恩。
一、贫困大学生需要感恩教育贫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受到贫困的困扰,没有完善的学习环境,他们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实现自身梦想,拥有更大的动力。
然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缺乏自我觉察力,更缺乏感恩的精神。
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恩,感受到伟大的社会恩惠,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感恩社会对自身的帮助,发扬仁爱之精神。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1、建立感恩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多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们正确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建立全面正确的义务教育和社会经历,以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提供正确的做人准则。
学校应强调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广正直、公平、爱心、勤劳等做人准则,培养贫困大学生自律、刻苦、勤奋、好学的精神,以期培养具备正确品格的新人才。
3、引导学生实践感恩。
学校应教育学生,要把握贫困生的尊严,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帮助他们自觉地参与社会实践,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及时帮助穷困弱势群体,实践感恩,自觉帮助他人,担负责任,以示感谢社会的恩惠。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是一时的慰问,而是一种社会价值认同,是一种风气的形成,也是一种重大的社会责任。
它的意义在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认同感,让贫困人口能够融入社会,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为实现“脱贫攻坚”更好地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学校要把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们回报社会的感恩精神,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贯彻仁爱的实施者,让他们的梦想得以实现。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摘要】高校贫困生面临着各种困难,而资助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资助方式与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实施方式、效果和启示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帮助贫困生并进行感恩教育。
资助措施可以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并要注重实效性和长期性。
感恩教育能够培养贫困生的感恩之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
通过有效的资助和感恩教育,可以促进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融入感。
贫困生资助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资助措施,加强感恩教育的实施,为更多的贫困生提供帮助,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措施、感恩教育、资助方式、感恩教育意义、资助效果、感恩教育启示、未来发展展望、贫困生资助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 引言1.1 高校贫困生现状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需要寻求外界资助和支持的学生群体。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加,他们面临着无力支付学费、无力支付生活费、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等诸多困难。
这些贫困生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家庭因病致贫,有的家庭因灾致贫,有的家庭因失业致贫,他们的处境令人心痛。
高校贫困生通常生活在较为困难的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渴望获得资助和支持,以便能够继续完成学业,实现自身的梦想和目标。
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关爱和支持力度,共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1.2 资助措施的重要性贫困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资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资助措施可以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通过资助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许多家庭却承担不起孩子的大学费用,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家庭贫困生无法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甚至辍学。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困境。
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感恩教育成为了当前社会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困难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支持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也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承担起孩子的大学费用。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数百万贫困生进入高校学习,但在这数百万贫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因为无力支付学费而被迫辍学,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对于这些贫困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虽然国家、政府和学校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贫困生的需求。
所以,他们依然需要社会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二、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措施在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以帮助这些贫困生度过难关。
首先是国家出台的各项资助政策,比如助学金、奖学金、借助贷款等等。
不少学校还成立了助学基金会,通过募捐的方式来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而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和帮助。
这些资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仍有不少贫困生没有得到有效的资助,依然处于困境之中。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让更多贫困生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帮助。
三、感恩教育与贫困生的成长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一种教育方式。
对于贫困生来说,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真正懂得感恩,他们才会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在学有所成之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能够培养贫困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社会的帮助之恩。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与教育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与教育【摘要】在高校中,一些贫困生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从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教育对其意义的重要性、提高感恩意识的教育方法、加强感恩教育的建议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在培养贫困生感恩意识上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一些加强感恩教育的具体建议。
强调了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此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教育、缺失、原因分析、重要性、提高、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加强、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多。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些高校贫困生却缺乏感恩意识,对自己所得到的帮助缺乏感激之情,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和态度。
这种现象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探讨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探讨教育对其感恩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和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相关实践经验,最终旨在呼吁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展望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需要依靠助学贷款或各种资助措施才能完成学业。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高校贫困生在得到社会帮助的却缺乏对感恩的意识。
他们可能觉得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少对帮助者的感激与回报意识。
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高校贫困生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及其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与提升,越来越多的学子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贫困仍旧是一些学子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他们因经济拮据,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用,不得不获得困难补助以完成学业。
本文将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形式、政策及感恩教育方面进行探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贫困生资助是普及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加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贫困生资助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贷款、奖助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提供资金援助。
此外,还有教育扶贫工程、助人为乐基金会、民办教育宣传扶贫计划等非盈利机构为贫困学子提供资助。
目前,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得到了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将贫困学子送进大学,除了经济资助,还应该给予他们必要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应该时刻铭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断回馈社会。
感恩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心和伦理道德水平。
通过学习感恩教育知识,学生将能够养成感恩之心,严于律己,自我激励,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创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短暂而有限的大学生活中,学子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投入学习当中,塑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同时,他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大众,关心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在此,建议高校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心和热情,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体验人生,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高校贫困生资助是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加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同时,感恩教育的开展,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修养,促进青年群体健康成长。
只有学生们把握机会,努力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有一份光辉而充实的人生。
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现途径
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现途径【摘要】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感恩教育成为重要解决途径。
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基础。
建立完善资助政策是保障。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和自尊。
加强高校与社会合作支持也至关重要。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意义在于激励他们感恩、奋斗。
未来应注重感恩教育理念引领,推动更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持续开展相关活动。
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更多贫困生感恩、自强的愿景。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重要性,理念引领,人生观,价值观,制度保障,资助政策,实践活动,心理辅导,自信心,社会支持,合作,结论,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水平的普及和提高,高校贫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大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完全享受到高校教育资源,他们面临着辍学、辍学赋学等问题。
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地区或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他们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家庭背景,使得他们在校园内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1.2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学习感恩的行为和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困境,珍惜来之不易的资助和帮助,培养感恩之心,树立优良的品德。
感恩教育可以激发贫困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勇敢面对困难,积极面对生活。
感恩教育还可以促进贫困生与社会的融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自强的意识。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感恩教育,才能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面对挑战,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贡献。
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是高校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理念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念引领是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现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贫困生的资助和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贫困生指的是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困难,难以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并注重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高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向贫困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这些资助项目通常由学校、社会捐赠者或政府等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评审程序确定资助对象,并按照一定标准发放资金。
这样一来,贫困生就可以减轻经济压力,专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措施,为贫困生提供更全面的援助。
这包括提供食宿、买书费、交通费等生活费用的补助,提供兼职工作机会,提供学习辅导等。
这些帮扶措施不仅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还注重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贫困生来说尤为重要。
高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引导贫困生珍惜所受的资助和帮扶,懂得感恩,并将来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贫困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利用所受的资助和帮扶机会,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未来。
贫困生还应将感恩的态度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对待学习、生活和他人都充满感恩之情。
在高校教育中,资助贫困生和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资助和帮扶措施,可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的自我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贫困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让贫困生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将来回报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探析随着教育的普及,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困难。
很多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这使得本来就压力巨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难以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感恩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和学习成绩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首先,感恩教育可以让经济困难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
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能够被录取到大学已经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因为他们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如果不能珍惜这个机会,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太多太多。
而感恩教育正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的珍贵和难得,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只有珍惜机会,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感恩教育还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更加自信。
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而感恩教育可以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虽然家庭困难,但他们同样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这种自信不是过度自信,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自我激励,能够让经济困难学生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后,感恩教育还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感恩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社会各界给予的一份礼物,他们应该倍加珍惜。
只要能够认真学习、专注于课堂、多读书多做题,一定能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感恩教育对于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机会、更加自信和勇敢、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感恩教育不仅针对经济困难学生,任何一位学生都应该具有感恩之心,珍惜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1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高校贫困生在接受物质资助以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乐观生活,参加工作以后努力工作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给予的帮助。
但是,其中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较为薄弱,把国家、学校、社会上给予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
高校贫困大学生领取补助根据评定的等级不同从而领取的补助金额也不同,有些学生没有领取到最多金额会怪怨老师做事不公,不会去考虑其他同学的实际情况,觉得所有的资助都得有自己的一份,丢掉了中华民族的谦让美德。
还有一些大学贫困生心理失衡,毕业之后好几年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按期偿还。
目前贫困生的学习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感恩意识的缺失,觉得国家、社会、学校很多资助都是理所应当,拿着补助不好好学习,有的甚至成谜于网络游戏,缺乏学习的动力,期末考试多门不及格。
有些贫困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学校以及社会上提供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挑三拣四,不能积极地去面对遇到的困难。
一些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生怕档案里留下自己曾接受过资助的相关信息,毕业之后不愿意回报母校,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更不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2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有很多,笔者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发现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个消极心理、家庭教育失衡、学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
2.1个人消极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困难原因主要有:孤儿、单亲、残疾、军烈属、重病、父母离异。
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学生,生活历经过磨难,有的甚至非常不幸,如果在进入大学之前心理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有些同学会产生自卑、自傲、偏激、冷漠、多疑、仇富等消极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大学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健康心理。
2.2家庭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大多形成于家庭。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及感恩教育【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的现状、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性以及感恩教育的意义。
在国家政策的关注下,高校制定了各种资助措施,通过资助活动帮助贫困生改善生活,提升学习环境。
感恩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导学生珍惜帮助和感恩的心。
通过感恩教育的内容,贫困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感恩之道,提升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本文总结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改进方向,并指出对社会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引起更多关于贫困生资助和感恩教育的思考,促进社会关爱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感恩教育、国家政策、资助措施、资助活动、影响、内容、影响、重要性、改进方向、社会启示。
1. 引言1.1 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并不乐观。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在经济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这些学生可能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必要费用,甚至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贫困而被迫辍学。
贫困生的现状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贫困生在高校中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较大,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
解决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资助措施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1.2 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性资助贫困生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如果没有资助措施,这些学生可能会被迫辍学,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资助贫困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助贫困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专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资助贫困生也是一种社会公正的体现,让每个有学习能力和愿望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不因家庭经济条件而受到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有助 于促进 大学 生的全 面发 展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年 ) 》 指出, “ 提 高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使学 生成 为 德智 体 美 全 面发 展 的社 会 主 义建 设 者 和 接 班人 ” 。缺 乏感 恩 意 识 的 同学 往往 不 关 心 他人 , 社
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对 促 进 他们 的成 长 成才 发 挥 了 重要 作用 。加强 对受 助学 生 的感 恩教育 , 对 于激 发 学生 学 习热情 , 正确 对 待 家庭 经 济 困难 , 努力 掌 握
党 的十六 届 四 中全 会 提 出 了建 设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的理 念 ,构建 和 谐 校 园对 构建 和 谐 社 会具 有 重要 作 用 。对 大学生 进 行感 恩教 育 , 可 以增强 他 们 的感 恩 意识 , 让 他 们 易 于相 处 , 从 而促 进 人 际关 系和 谐 , 增 强 班级 凝 聚力 。有感 恩 意识 的学 生往 往 更 能理 解 老 师 的艰 辛 , 更 能珍 惜 老 师 的付 出 , 尊 重 老师 的 劳动 , 从 而形成 和谐 的师生 关 系 。和谐 的师
本领 , 奋发图强 , 将来能够更好地回报社会极其重
要。
一
、
加 强感 恩 教 育 的意 义
生关系 、 生生关系为和谐校园提供了保障。
( 三) 有 助 于促进 学校 “ 三风 ” 建设 目前 , 高 校学 生资 助 工作 呈 现 了 资助 经 费 大 、 资助 面 宽 、 牵涉 面 广 、 影 响 程度 深 等 特点 。 以常 州 机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为 例 , 2 0 1 1 年 仅 获 得 国家 励 志
高校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王 奇
( 常州机电职业技 术学院机械 工程 系, 江苏 常州 2 1 3 1 6 4 )
[ 摘
要] 高校建立的“ 奖、 助、 贷、 勤、 免、 减、 补” 等多位 一体 的救 助体 系, 基本覆盖 了全体家庭经济 困难 学生 , 对促进他
们的成长成才发挥 了重要作 用。 受资助的学生大多能 自立 自强 , 学业有成后懂得感恩社会 、 回馈社会。 但也有部分受助学生存 在 着等 、 靠、 要的思想, 认 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 父母 的付 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缺 乏感恩意识 , 不注意节俭 , 甚 至出现 心理 失 衡, 以怨报德 。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 , 对 于传承中华 民族传 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 良好道德风范具有深远 意义。
学校 在 培养 人 、塑造 人 的 过程 中具有 不 可 替
代 的作用 ,它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感 恩意识方面做 出了很大贡献 ,但 同时也存在 院校重技能轻素质 ,
生的 2 2 . 6 %,这部分学生如果都能发挥正面作用 ,
充 满感 恩 之 心 , 奋发有为 , 对促 进 学 校 “ 教风” “ 学
会责任感不强 , 容易以 自我为中心 , 将别人的付 出 和奉献视为理所 当然 。加强感恩教育是促进大学
生 全 面 发展 的有 效 举 措 ,感 恩 教育 可 以提 高 大学
[ 关键词 ] 高等 学校 ; 经济特 困学生; 感恩教育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3 4 1 ( 2 0 1 3 ) 0 5 — 0 1 2 8 — 0 3
感 恩 教 育 就 是 教 育 者 运 用 一 定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对 受 教育 者 有 目的 、 有 计 划 地 实施 识 恩 、 知恩 、 感恩 、 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 , 是 一种“ 以情 动 情 的情 感 教育 ” “ 以德报 德 的 道德 教 育 ” “ 以人 性 唤起
生 的道 德 文化 素 养 ,帮助 大 学 生树 立 正 确 的世 界
观、 人生观 、 价值 观 , 可 以健 全 大学 生 的 人格 , 促 进
大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 ( 二) 有助 于构 建和 谐校 园
人性的人性教育” 。高校建立的“ 奖、 助、 贷、 勤、 免、 减、 补” 等 多位 一 体 的救 助体 系 , 基 本覆 盖 了全 体 家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6
风” “ 考风” 都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四) 有助 于 弘扬 中华 民族 的传 统 美德
[ 基金项 目] 江 苏省 高校哲 学社会科 学课题 “ 受助 经 困生感恩教育体 系的构建 与实践研 究” 阶段性成果之 一 , 课题 编号
2 0 1 3年 l 0月
总第 1 8 0期 第 5 期
・
大 庆 社 会 科 学 D a Q i n g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Oc t . , 2 01 3 S e r i a l No . 1 80 No . 5
思想政治教育 ・
2 O l 2 S J DF DY0 0 5
[ 作者简介 ] 王奇( 1 9 8 1 一 ) , 男, 河南永城人 , 硕士 , 教师 , 主要从 事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研 究。
・
l 28・
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有许多关于 “ 知恩图 报” 的思想 , 如《 三字经》 中有“ 香九龄 , 能温席 , 孝 于亲 , 所 当执” 的古训 , 《 战国策》 里有“ 人之有德于 我也 , 不可忘也” “ 吾有德于他 , 不可不忘也 ” 的经 典古训 ,这些古训 即使在现在仍然有着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 。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 价值观 , 弘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